沈氏家训
金华沈氏名人与家训
金华沈氏名人与家训金华沈氏名人与家训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
少年时期的沈约学习非常刻苦,常常在母亲的陪伴下看书至深夜,日积月累,学识不断提高。
沈约著有《晋书》《宋书》等史籍,又首创“四声八病说”,为近体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出仕后的沈约先后在宋、齐、梁三朝为官,与金华有着深厚渊源,早年任东阳郡太守时勤政廉洁,造福一方。
据史料记载,公元494年,沈约开始兴修水利,发动百姓对婺江河道进行疏浚。
眼前的这座位于婺江北岸的“玄畅楼”,正是为纪念当年的工程而建。
后来,因为沈约在此创作了“玄畅八咏”诗,而被后人更名为“八咏楼”。
“玄畅八咏”以诗言志,忧国忧民、心怀苍生,体现着沈约对德行操守的自省与警励。
“清心矫世浊,俭政革民侈。
”(《八咏诗· 被褐守山东》)濯污扬清,去除世风之浊,谓“清心”;清正廉明,戒除奢靡之风,谓“俭政”。
沈约虽身为太守,日常生活却异常简朴,崇尚淡泊明志,注重洁身自好。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沈约的住所竟然在城外郊区,其目的就是远离酒色与应酬。
正是沈约的言传身教和严厉的家规家训,其子沈旋、沈趋也成为了高官,且均以清正廉洁闻名。
沈约留下的诗文警句,加上其教子治家思想,经子孙后代的不断丰富、完善,最终浓缩为13则的《沈氏家训》。
《沈氏家训》“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禁游惰,革奢侈,惜孤寡,养贤才,尊师道,戒仆从,务耕读。
”【沈氏家训】《沈氏家训》中写道:“孝父母,敬长上,敦友于,正内外,和乡族,率勤俭,禁游惰,革奢侈,惜孤寡,养贤才,尊师道,戒仆从,务耕读……”释义:对待父母要孝顺,对待长辈要尊敬,对待朋友要厚道,对内对外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乡里乡亲之间要和睦相处,要保持勤劳俭朴的良好品质,不要好逸恶劳、无所事事,不要贪图奢靡。
要关心孤寡,培养贤才,尊重老师,严管仆从,勤于耕作,勤于读书。
《禁嫖赌略言》中写道:读书可以启蒙聩,济世泽民,抚琴可以怡性情,祛鄙却俗,皆事也,则皆乐也。
传承三沈精神,涵养人文情怀:参观汉阴三沈纪念馆心得体会
传承三沈精神,涵养人文情怀:参观汉阴三沈纪念馆心得体会“勤勉的学风,开阔的眼界,科学的精神,高尚的人格,爱国的情怀。
”这是后学对三沈精神的概括。
从汉阴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却走出了沈尹默,沈世远,沈兼士三位中国近代文化巨匠。
他们生于我国社会文化发生巨变的清末民初这个风云巨变的时代,成长于陕南灵秀之地汉阴,成名于中国高等学府之翘楚北京大学。
他们学贯古今、融汇中外,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育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享誉当时,而且深为后人钦仰,并已载入史册。
通过此次主题党日三沈纪念馆之行,使我对三沈精神、沈氏家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对沈尹默、沈世远、沈兼士三位成长于人文汉阴的国学大师又多了一份了解与敬仰。
细细品味,确实不虚此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这是一个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
三沈居于山而不囿于山,主攻“旧学”而导新学先河,阐旧邦以辅新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文学大师。
他们以身作则,对后人严格要求,子女中10余人是教师,孙辈中20余人是教师,第四代人有3人从清华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完成了从北大“三沈”到清华“三沈”的百年历程。
汉阴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勤勉的学风、优良的家风,铸就了三沈世家的生生不息和名人辈出。
可见,家庭教育能够为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兴旺提供丰沃的人文土壤,一个家庭想要幸福长久,一个家族想要经久不衰,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修身齐家,家国情怀。
沈氏家训的要义是:一、做人必修身;二、儿孙尽孝心;三、父母严教子;四、为官必清廉;五、持家应勤俭;六、为民担责任。
《沈氏家训》从孝悌、德行、修身、齐家、教子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
这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为人处事中不断总结提炼成的。
这也是汉阴沈氏家族兴业起家、发展壮大的根基。
在沈氏家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沈氏家训》是沈氏家族共同遵守的规范,发挥着传承祖先精神、凝聚宗族人心、促进家族内部和谐的作用。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摘要】《沈氏家训》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和家庭伦理道德。
本文从对《沈氏家训》的简介和文化内蕴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和家庭伦理规范,探讨了文化内蕴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并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
文章也指出了《沈氏家训》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强调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内蕴在当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提出了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结论,呼吁人们在当下社会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推动社会的更加和谐与进步。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沈氏家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以及如何将其价值观与当代生活结合起来,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汉阴《沈氏家训》,文化内蕴,当代启示,传统价值观,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结合,社会,传承,借鉴意义,美德,社会和谐发展。
1. 引言1.1 《沈氏家训》简介《沈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传统上被视为中国家庭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指南。
这部家训以实用的形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对于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着重要作用。
《沈氏家训》涵盖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孝顺父母、和睦夫妻到慎言慎行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规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家庭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该家训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尊老爱幼、守信重义等传统观念,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导。
通过学习《沈氏家训》,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沈氏家训》不仅是一部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典籍,也是汉阴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1.2 文化内蕴的重要性文化内蕴是一个文化传统中蕴含的精神、道德、情感、智慧和哲学等方面的深层内涵。
它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与积淀。
在现代社会,文化内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汉阴沈氏家训》注释翻译
《汉阴沈氏家训》注释翻译(公元1789年)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恃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1]之荐、拜祭之勤耳。
况岁时伏腊[2],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3]不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也。
宗庙明禋[4],北邙[5]祭扫,其慎勿忽。
注释[1]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
《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2]岁时:一定的季节或时间;伏腊:古代两种祭祀名称。
“伏”指在夏季伏日的祭祀,“腊”指在农历十二月八日的祭祀。
[3]春露秋霜:此处指怀念先人。
[4]明禋:指明洁诚敬的献享。
《书·洛诰》:“伻来毖殷,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蔡沈《书集传》:“明,洁;禋,敬也,以事神之礼事公也。
”[5]北邙:山名,即北邙山。
因在洛阳之北,故名。
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此处借指墓地。
译文祭祀不可不殷勤诚恳。
祖宗已经故去了,所依恃的只不过是因为有子孙可以用四季应时的食品来供奉祭奠、勤谨地拜祭罢了。
何况一年四季的祭祀,还可以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追远念祖,不忘本源,回报祖宗的恩泽,也使祖先安息长眠,这全靠有子孙后嗣。
宗庙祭祀明洁诚挚,祖先墓地四时祭扫,这都应该慎重而为,千万不能忽视啊。
二、侍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导,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
而士庶敢不定省[6]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椁之必齐,瘗埋[7]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
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又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8]其朝夕诵之。
注释[6]定省:旧时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郑玄注:“定,安其牀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
”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
[7]瘗(yì)埋:埋葬。
这份沈氏家训仅40个字,却被千万家庭阅读!
这份沈氏家训仅40个字,却被千万家庭阅读!新媒体管家天下沈氏一家亲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沈;请点击上面“天下沈氏一家亲”关注,团结互助,弘扬沈氏文化,共建繁荣沈氏,传播沈氏正能量。
好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影响上中下三代的气度。
所以,对于家庭风气的养成,细致的同时还要充满耐心。
这一点,古代圣贤的家训,给了我们很好的典范。
沈氏家训家和万事兴培植心田一生吃穿不尽,只是半点心思。
反躬自问实无愆,到处有人称羡。
且看欺瞒等辈,将来坠落深渊。
吃斋念佛也徒然心好日长便见。
品行端正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
弄文侮法有何长,但见天良尽丧。
尽心无点邪曲,作事没些乖张。
光明磊落子孙昌,莫耍奸邪技俩。
孝顺父母终身报答不尽,唯尔父母之恩。
亲意欣欣子色温,便见一门孝顺。
乌雏尚知报本,羊羔跪乳殷勤。
春晖无限寸草心,后裔毋忘斯训。
友爱兄弟兄弟分形连气,一对羽翼双飞。
因因娶室话是非,自家互相作对。
酒肉结交异姓,认尔骨肉是谁?莫因些小心相违,手足以和为贵。
和睦相邻风俗何以为善?总在和族睦邻。
三家五户要相亲,缓急大家帮衬。
是非与他拆散,结好不亚朱陈。
莫恃豪富莫欺贫,有事常相问讯。
教训子孙子孙何以贤知?长辈教训有方。
作二务农或经商,不许闲游放荡。
雕琢方成美器,姑息未必善良。
教子须如窦十郎,娇惯养成无状。
矜怜孤寡世人凄怆有四,孤寡最宜周全。
儿雏母苦实堪怜,因贫被诋下贱。
寒则予以旧絮,饥则授之余?积些阴德福无边,劝尔行些方便。
婚姻随宜由来男婚女嫁,媒约言必虚夸。
一时逞兴务繁华,债台高筑如塔。
聘礼不可嫌寡,筵席切忌虚花。
大家从俭莫从奢,彼此永称姻娅。
奋志读书坐我明窗学习,风吹日晒不愁。
驱蚊嘘寒志无休,不分黑夜白昼。
任他三伏数九,我只与书为倚。
桂冠不上懒人头,刻苦便居人右。
勤劳本业天下有本有末,必须务本为高。
百般做作尽糠糟,纵有便宜休讨。
有业且勤尔业,一艺亦足自豪。
栉风沐雨把身操,切勿投机取巧。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1. 引言1.1 《沈氏家训》的历史背景《沈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著作之一,据说是汉阴出土的一部藏书,作者为南宋沈括。
这部家训共十八则,内容涉及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子女教育等方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家风建设。
《沈氏家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社会风气谨慎严谨,儒家思想盛行于社会各个领域。
沈括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在编写《沈氏家训》时,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其中融入了儒家道德观念和家族伦理思想。
《沈氏家训》的历史背景与南宋时期封建社会的道德风尚密不可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道德伦理的重视和家族传统的传承。
通过对《沈氏家训》历史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1.2 《沈氏家训》的传承价值《沈氏家训》的传承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这部家训是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家族智慧和家风传承的载体,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阅读《沈氏家训》,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阴沈氏家族的家风家训,感受到其家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这部家训对后人的教育和家庭观念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其中蕴含的家训理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当代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沈氏家训》也在思考人伦关系和教育观念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沈氏家训》的传承价值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对后人的一种教育和熏陶,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正文2.1 《沈氏家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沈氏家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家庭伦理、人伦关系等方面,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尽管价值观可能发生了变化,但是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准则和人伦关系依然可以给我们指引和启示。
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沈氏家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让其融入到当代社会的发展之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汉阴 沈氏家训
汉阴《沈氏家训》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时间:2015-07-15 08:00分享陕西汉阴沈氏家族,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
公元1461年(明天顺五年),汉阴沈氏始祖沈株山致仕返乡途中,被这里的青山秀水所吸引,举家定居汉阴县。
历经554年,21代更替,今天全族人口已达3万人。
汉阴《沈氏家训》是清乾隆54年(公元1789年),八世祖沈祖烈主持倡导,遍阅祖宗碑文、搜集族史资料、聚族而谋、合族众议定立的。
汉阴《沈氏家训》共计20条1933字。
家训从孝悌、亲情、修身、齐家、睦邻、济贫、教子、嫁娶、志节、德行、为官、奢望等方面作出了规范和要求,是家族育人、治家、励志成才的座右铭。
汉阴《沈氏家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成的,是汉阴沈氏家族兴业起家、发展壮大的根基。
在沈氏族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征程中,《沈氏家训》发挥了传承先祖精神、凝聚本族人心、促进家族和谐的作用,成为沈氏族人共同的遵循。
《沈氏家训》熏陶和养育出了一代代品德高尚、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坚持操守、宽厚谦恭的沈氏贤达。
汉阴《沈氏家训》在思想内容上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征:一是重视光明伟岸人格的塑造。
要求沈氏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德操,做到志节坚贞,不苟俗流;在仕途中坚守清廉,要抱定“致君泽民”“循分尽职”的信念。
二是重视儒家文化精神的传导。
《沈氏家训》中多有儒家术语,诸如“春露秋霜不忘水源木本之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敬以持己,恕以接物”,“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择师不慎,贻害匪小”,“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志节贵乎坚贞”,“置业毋容以勒掯,人过不可以显扬,用财须审乎义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出仕不可不清”,“致君泽民,吾儒分内事”,等等,都体现了传统儒家精神。
三是重视家庭伦理建设。
汉阴《沈氏家训》以血亲伦常关系为基础,既有家规强制,也有亲情感化;既强调家长对子女有随时耳提面命的责任,也要求家长发挥身教的作用,通过“正身”来“率下”,亲情感化尤显突出。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
汉阴《沈氏家训》白话文解释汉阴沈氏自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迁入陕西汉阴定居,至今已有553年历史,繁衍子孙已达19代人,现有人口约三万人。
人口集中居住在汉阴县月河川道沿线的双乳、蒲溪、涧池、城关镇,其他镇和安康市的汉滨区及宁陕、石泉,紫阳、平利等县有零星分布。
当地以沈姓命名的地名有沈家院,沈家砭,沈坝镇,沈坝河,沈家岭,沈家寨等地名。
这支沈氏家族,班派不乱、长幼遵序、婚姻守伦,互不通婚,枝繁叶茂,子孙昌盛, 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是当地很有影响的大家族。
汉阴《沈氏家训》二十条,是汉阴沈氏文化遗产,是汉阴沈氏的精神财富。
内容全面完整,意义深远,对如何励学立志,如何做人做官,如何择师交友,如何对待兄弟姐妹和邻里村民,如何自律清廉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教育子女,成才正道,立志端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华沈氏大家族的宗族文化,值得弘扬。
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持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况岁时伏蜡,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竞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耶,宗庙烟北邝祭扫,其慎勿忽。
【译文】祭祖要勤。
过去,大凡有子孙的人沈氏先辈,都会用新鲜的食物做祭品,用心祭拜。
更不用说每年的夏祭和冬祭,全家祭拜,其乐融融。
但是春、秋二季无人祭祀,这就好比忘了水源和树根的恩惠。
因此,要使祖宗得以安息,全仰仗沈氏后人,一年四季都要祭扫宗祠陵墓,一定要谨慎而不能忽视。
二、事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孝良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槨之必齐,瘗埋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陕西沈氏家族勤俭持家心得体会
陕西沈氏家族勤俭持家心得体会前段时间出于机缘巧合到汉阴出差,从刚入县城就映入眼帘的“三沈故里”巨型浮雕到入住旅店放置的《三沈故里》系列读书,何为“三沈”,“三沈”的学习价值,为什么沈氏家族能够被作为整个汉阴县的精神瑰宝对外宣传。
这成为我汉阴一行的三个疑惑。
直到回到单位后,单位组织“三严三实”系列活动一观看《汉阴沈氏家训》,我才豁然开朗,“身者不可不修也,持家不可不勤俭也,尊卑不可不辨也....出仕不可不清也...奢华游惰之当惩也,赌博不可不戒也。
”短短二十条家训,对祭祖孝亲、教子择配、持家睦邻、志节行操、出仕交游等,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
也正是由于在沈氏家训的熏陶下,汉阴沈氏人才辈出。
从“三沈”的家国情怀到汉阴县双乳镇党委书记沈汉文的谨记家训严以用权,清廉为官,他们立足各自领域,将沈氏家训带出小家,影响大家。
短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安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勇,在女儿到美国读研时候,他带着妻子、女儿到沈氏宗祠拜谒祖宗,就是要让她明白,走出家门知祖宗、敬祖宗,走出国门知根源、爱国家。
在时下,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对祭祖孝亲、持家睦邻、志节行操等传统礼节逐渐遗忘的时候,汉阴沈氏家训以传统戒律熏陶沈氏后人,使得沈氏后人才人辈出,他们或成为左右时代的伟大学者、或成为服务人民的基层干部、或成为勤劳朴实的农民。
汉阴沈氏家训不仅是沈氏族人的精神瑰宝,更应该被我们所熟记,指导我们的思想、行动。
作为我个人来讲,通过观看《汉阴沈氏家训》,能够将沈氏家训所强调的要学习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耕读传家的良好风尚与当下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特别是作为基层气象工作者面对广大群众,如何了解民众最想了解的气象咨询,及时主动做好气象服务,这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就能得到的答案,需要我们谋事要实,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众需求。
基层气象工作事情繁多,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所以我们更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学习。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四)】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四)】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清廉为镜鉴汉阴沈氏汉阴沈氏家族,从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迁入陕西汉阴定居,至今已有554年历史,繁衍子孙已达21代人,现有人口约三万人,成为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最大的家族。
汉阴沈氏先辈艰苦创业,代代相传,在汉阴月河川道修建数处库塘、四处月河大堰,开发月河岸数百顷粮田。
汉阴沈氏故居西起汉阴县平梁镇,东至安康市汉滨区梅子铺镇,八十里月河川道无处不有沈氏的家园。
当地以沈姓命名的地名有沈家院、沈家砭、沈家堡子、沈坝镇、沈家寨等。
这支沈氏家族枝繁叶茂,子孙昌盛,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成为当地很有影响的大家族。
汉阴沈氏至今保持着三个独特的历史特征:一是语言的统一性,即语音多带秦韵,由于沈氏入陕时间长、户族大,形成了自己固定的语言风格,如将“吃”、“喝”、“屋”、“书”等字都读为第四声,被清代以后客民称之为“本地腔”;二是族系派行的完整性。
汉阴沈氏家族无论居住何地,也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分析和繁衍,其派行始终不乱。
三是同姓氏人不通婚。
正因为沈氏后裔派行数百年不乱,氏族的血缘亲情便成为婚姻的保险阀,哪怕是五服之外也无通婚之例,这已约定成俗。
“三沈”简介与汉阴沈氏同宗的浙江吴兴竹墩沈氏,清朝后期族人随宦迁居汉阴数十年后,走出了“三沈”即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个大学者,为同胞三兄弟,世称“沈氏三贤”。
“三沈”均出生于汉阴县,青少年时代在汉阴生活了20多年。
“三沈”昆仲少年立志,勤学苦读,弱冠之后,游学中外,学贯古今,成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享誉国际的文化大师。
“三沈”不仅以学术造诣领标时代,更以高洁的人品成为学界的楷模。
汉阴县在其故居设立了“三沈”纪念馆,以陈列“三沈”事迹及作品,缅怀他们的卓越功绩。
沈士远(1881年-1955年),著名学者,庄子专家。
1881年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
曾任北京大学预科乙部教授、庶务部主任、校评议会评议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燕京大学教授。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沈氏家训》是明代沈德符所撰的一部家训,内容包括人际关系、修身养性、行为规
范等等方面。
这部家训不仅是沈氏家族家风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
思想。
首先,《沈氏家训》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观念。
在古代中国,家庭是
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族家风是家庭的核心。
《沈氏家训》中提到了“孝道”、“敬爱兄长”、“着重纲纪”的观念,这些观念都是对家族家风的要求。
在今天的社会中,这些观
念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代家庭中,孝道观念应得到重视。
其次,《沈氏家训》中强调“修身养性”。
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即对人的
内在修养的崇尚。
在家庭中,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仪表端庄是受到重视的。
这个观念在当代
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应加强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
最后,《沈氏家训》中讲到的“明礼笃信、言行一致”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社会中,这种观念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家庭中,人们的言行
应该一致,不仅需要做到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的道德标准,同时也要教育他人做到这一点。
在社会中,人们也需要做到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总之,《沈氏家训》既是明代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它
体现了家庭伦理观念、个人修养和言行一致的观念,这些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极为
重要的启示意义。
沈氏家训
沈氏家训《沈氏家训》共计20条,1933字,创立于乾隆54年(公元1789年),讲修身、重耕读、讲礼仪、严教子,是沈氏族人的传家宝,是陕南地区传统家规的典范。
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持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况岁时伏蜡,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竞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耶,宗庙烟北邙祭扫,其慎勿忽。
二、事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孝良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椁之必齐,瘗埋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又云:“永言孝思”。
孝思则其朝夕诵之。
三、天显不可不念也。
同胞兄弟犹于手足,乃有小而参商,长而阋墙,甚而终身仇敌。
友于之爱不讲,父母之忧莫释,而祖宗之目何自瞑乎?故敬宗者必孝父母,孝父母者必爱兄弟,苟听枕畔之言,骨肉之间必有不堪问者,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必顺,而兄弟翕然太和,元气不在门内乎?四、身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五、持家不可不勤俭也。
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必也。
男耕女织,食时用礼,庶财源开财流节,仓箱之庆实基于此矣。
彦云:“黄金生勤俭人家”。
诚能取是言思之,家道兴隆于此卜矣!六、尊卑不可不辨也。
家门之间亲而五服,疏而九族,皆祖宗一脉也。
凡遇尊长,坐必起立,步必徐行,庶彝伦之有序。
苟倚富而欺贫,恃贵而傲贱,仗才学而忽椎鲁,逞强大而凌弱小,均为祖宗之罪人也。
慎之!慎之!七、择师不可不慎也。
师者子弟之仪型,今何时乎?年未及冠,目仅识丁,读书明理之说邈矣,未闻躬行实践之学,全然不讲得皋比而坐之谆谆,以沽名钓誉为事,并句读之,不知复鱼鲁之,传讹即日,用言动之,间悉不知其仪则之,具则择师不慎,贻害匪小。
《汉阴沈氏家训》详细内容
《汉阴沈氏家训》详细内容——《汉阴沈氏家训》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持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况岁时伏蜡,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竞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耶,宗庙烟北邙祭扫,其慎勿忽。
二、事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孝良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椁之必齐,瘗埋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又云:“永言孝思”。
孝思则其朝夕诵之。
三、天显不可不念也。
同胞兄弟犹于手足,乃有小而参商,长而阋墙,甚而终身仇敌。
友于之爱不讲,父母之忧莫释,而祖宗之目何自瞑乎?故敬宗者必孝父母,孝父母者必爱兄弟,苟听枕畔之言,骨肉之间必有不堪问者,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必顺,而兄弟翕然太和,元气不在门内乎?四、身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五、持家不可不勤俭也。
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必也。
男耕女织,食时用礼,庶财源开财流节,仓箱之庆实基于此矣。
彦云:“黄金生勤俭人家”。
诚能取是言思之,家道兴隆于此卜矣!六、尊卑不可不辨也。
家门之间亲而五服,疏而九族,皆祖宗一脉也。
凡遇尊长,坐必起立,步必徐行,庶彝伦之有序。
苟倚富而欺贫,恃贵而傲贱,仗才学而忽椎鲁,逞强大而凌弱小,均为祖宗之罪人也。
慎之!慎之!七、择师不可不慎也。
师者子弟之仪型,今何时乎?年未及冠,目仅识丁,读书明理之说邈矣,未闻躬行实践之学,全然不讲得皋比而坐之谆谆,以沽名钓誉为事,并句读之,不知复鱼鲁之,传讹即日,用言动之,间悉不知其仪则之,具则择师不慎,贻害匪小。
语云:“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斯言虽浅,可以喻大。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沈氏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教观念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深厚内涵。
全书分为24卷,包括了家庭、学业、忠诚、孝道、礼仪等多个方面的教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下面从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两方面进行浅析。
文化内蕴1. 尊孔崇儒的文化传承《沈氏家训》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十分明显。
全书居中以孔子及其门下的经典《论语》为中心。
书中强调“学以致用”,旨在将传统文化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世代之间的家风家训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承袭文化传统、继承儒家精神和传统家教观念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厚重的家庭道德《沈氏家训》强调家庭伦理道德,尤其是孝道、慈爱和家庭责任感,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价值观。
强调父母兄弟之间相互爱护和对家庭的责任,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提高了人们对家庭的认同感,同时也使人们更加注重家庭生活的品质和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
3. 求真务实的培养方式《沈氏家训》主张学以致用,在家庭学习中强调实践教育,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同时,讲究方法和技巧,整本书便是以实用为根本,措辞简洁生动,着力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实用技能,注重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实际的实践技能,从而使家庭教育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当代启示1. 传递家风家训随着社会的变化,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传承家风家训成为摆在家庭教育中首要问题,从而使家庭生活更具有品质,更加注重家庭伦理道德的培养,实践儒家的思想。
因此,需要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弘扬,让家庭成为道德和品德的基地。
2. 强化实践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实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知识技能方面。
需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和实用技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实际生活的品质。
3. 推动家庭独立自主家庭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组织单位,家庭独立自主对其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保持着深厚的情感联系和亲密的互动,让家庭成为人们情感寄托和依靠。
沈氏家训馆主题党日活动总结特色亮点和经验
沈氏家训馆主题党日活动总结特色亮点和经验
为继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1月26日,县委宣传部党总支在沈氏家训展览馆开展“重温党史再学沈氏家训”主题党日活动。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星参加活动。
在沈氏家训展览馆,全体人员依次观摩了沈氏家训牌楼、家训长廊、展厅、沈氏宗祠,认真聆听了沈氏家训背后的故事以及优良家风传承,全面了解《沈氏家训》二十条对孝悌、亲情、修身、齐家、睦邻、济贫、教子、嫁娶、志节、德行、为官、奢望等方面作出的全面规范和要求,感悟家族育人、治家、励志成才的思想精髓和沈氏家风家训文化的魅力。
参观学习后,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沈氏家训内容全面系统,对个人成长进步、子女教育、团结邻里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决定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教育着手,以传家训、重家教、正家风来进一步推进新民风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开始前,周星同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人选宋国卿一行来到涧池镇枞岭村村史馆,详细了解“枞岭变迁、枞岭印象、枞岭荣光、枞岭展望”四个板块,参观了枞岭村历史变迁图片及老物件,深深感受到枞岭群众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智慧、孝亲敬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品行和村风。
随后还来到困难儿童家中,为他们送去温暖包,鼓励他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认真学习,做个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过个快乐的虎年春节。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沈氏家训》是唐代沈括所著的一本家训书,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家庭生活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家风教育的重要性,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家庭伦理经典。
本文将从文化内蕴和当代启示两方面的角度,对这本经典进行浅析。
文化内蕴1. 尊重传统文化《沈氏家训》传承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重视家庭伦理教育,塑造了传统文化价值观。
这本家训书强调以孝、悌、忠、信为核心家庭道德价值观,强化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家庭美德,保护家庭和谐稳定。
2. 崇尚礼教文化中国传统家训文化非常重视礼教文化,这也体现在《沈氏家训》中。
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礼仪规范,明示了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礼仪的重要性及作用。
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调了家庭伦理规范的重要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3. 薪火相传《沈氏家训》非常重视家风传承,这也是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风的传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辈的言传身教。
这本家训书要求家长应该成为家风教育的榜样并把这个教育传递下去,确保家风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展。
当代启示1. 家庭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家庭伦理教育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
良好的家庭伦理教育可以使成员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从而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这本家训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家庭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关注家庭和谐。
2. 培养优良家风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基石,也是传承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重要标志。
优良的家风可以养成良好的品德,这有益于个人和家庭的发展。
家长应该把一个有价值的家庭教育理念传递给下一代,培养出良好的家风。
3. 塑造公民道德家庭伦理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训书中强调了孝、悌、忠、信等基本道德规范和礼教规范,印证了家庭教育对公民道德的重要性。
家庭是公民道德的开端,也是培养公民道德的重要渠道。
结语。
读沈氏家训有感范文
读沈氏家训有感沈氏家训作为中国古代家族瑰宝之一,内容涵盖道德、家庭、社交、政治等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人读完这部家训,深深感到它的深刻影响和现实意义,下面就我的读后感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沈氏家训强调家庭伦理,家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交单位,也是一个人最亲密的社交圈。
家庭道德的重要性一直被提倡,而沈家训具体体现为在家庭中要尽自己的本分,不闲言语,不随心所欲,以谦虚、诚实、宽容、礼让、顺从、勤劳等品质为基础,营造一个和睦、平和的家庭氛围。
此话不虚,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人们最亲密的社交空间,家庭和睦必然会带来社会的和谐。
沈氏家训在社交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涵盖了所有层面的社交技巧。
文中多次强调礼仪之要,要注重言谈、饮食、服饰上的得体,不能随意抛弃传统礼仪,遇事不卑不亢,处事从容不迫,细致入微,以人为本,传承着相互尊重、懂得欣赏、潜移默化的文化基因。
沈氏家训中还提出了“以德服人”的思想,即要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学、问,尽心用意去对待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平等、友善和谐。
在治理方面,沈氏家训通过提出“以德治家,安邦治国”的议题,强调了治理上品德的重要性。
不得不说,这一观点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政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而人的品质又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让那些有责任心、素质好、道德高尚的“好人”掌握社会的治理权,才能使社会保持高度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沈氏家训透露出的思想,也是让我感到震撼的,他说:“德不孤,必有邻。
”这一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道德的影响力,即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是真实存在的,只要一个人有道德,他所处的环境自然也会是道德的;反之,道德不足的地方也会被恶劣影响。
这都再次表明了人本身所具有的道德力量,能在社会范畴内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沈氏家训富有哲理和内涵,它不仅是一部家族文献,而且是一部关乎社会、国家、人类的重要思想文化书籍。
它以缜密的管理体系、具体的生活实例、丰富的生活哲理,带给读者广阔的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
浅析汉阴《沈氏家训》的文化内蕴与当代启示《沈氏家训》是明代著名家训之一,作者是沈周,书中主要阐述家族伦理道德的观念和品行修养的方式。
该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当代人们的生活与修养提出了启示。
首先,《沈氏家训》强调了传统的家族伦理观念。
在古代中国的家族思想中,家族是尊重祖先和家族长者的一种方式,也是家族财富和文化传承的基石。
《沈氏家训》中多次提及“氏族”、“家祖”等概念,强调了家族血缘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家族道德的深刻内涵,即守望亲情和传承家族价值观。
其次,《沈氏家训》强调了信仰体系的重要性。
沈周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书中对佛教的敬仰和修行给予了非常多的篇幅。
他认为,佛教信仰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恩惠,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人们修养品德,致力于做好事情。
这一观点强调了信仰与修养的关系,对当代人们在寻求精神寄托和修身养性方面提供了启示。
再次,《沈氏家训》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书中多次提及“博览群书”、“笃志好学”等词汇,强调了读书和思考的重要性。
沈周认为,人的智慧和格局是可以通过读书和思考培养出来的,这既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也需要个人自觉的学习和思考努力。
这一观点对当代人们在推崇科学精神、强化独立思考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最后,《沈氏家训》还强调了情感纽带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书中多次提到彼此关怀、尊重、忠诚等人际关系美德。
这一观点倡导了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纽带的紧密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动,有助于建立和谐健康的社会关系。
这对当代社会在加强亲情和友情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沈氏家训》在家族伦理、信仰体系、独立思考和人际关系方面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建议,对当代人们在修身养性和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其中的价值观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阴沈氏家训
一、祭祀不可不殷也。
祖宗往矣,所持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况岁时伏蜡,尚与家人为欢,而春露秋霜,竞忘水源木本之报,祖宗亦安,赖有此后人耶,宗庙烟北邙祭扫,其慎勿忽。
二、事亲不可不孝也。
古之圣贤谆谆,教孝良以百行之原,莫大于孝,虽圣帝、明王亦必以孝治天下,而士庶敢不定省问视,以各致敬尽诚乎?且衣衾棺椁之必齐,瘗埋荐祭之必诚,古之道也,族中子姓,但于力之所能为,分之所当为者即勉力以为之,庶几乎,稍尽子职矣。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又云:“永言孝思”。
孝思则其朝夕诵之。
三、天显不可不念也。
同胞兄弟犹于手足,乃有小而参商,长而阋墙,甚而终身仇敌。
友于之爱不讲,父母之忧莫释,而祖宗之目何自瞑乎?故敬宗者必孝父母,孝父母者必爱兄弟,苟听枕畔之言,骨肉之间必有不堪问者,为兄者,与弟言友,为弟者,与兄言恭,庶亲必顺,而兄弟翕然太和,元气不在门内乎?
四、身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五、持家不可不勤俭也。
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必也。
男耕女织,食时用礼,庶财源开财流节,仓箱之庆实基于此矣。
彦云:“黄金生勤俭人家”。
诚能取是言思之,家道兴隆于此卜矣!
六、尊卑不可不辨也。
家门之间亲而五服,疏而九族,皆祖宗一脉也。
凡遇尊长,坐必起立,步必徐行,庶彝伦之有序。
苟倚富而欺贫,恃贵而傲贱,仗才学而忽椎鲁,逞强大而凌弱小,均为祖宗之罪人也。
慎之!慎之!
七、择师不可不慎也。
师者子弟之仪型,今何时乎?年未及冠,目仅识丁,读书明理之说邈矣,未闻躬行实践之学,全然不讲得皋比而坐之谆谆,以沽名钓誉为事,并句读之,不知复鱼鲁之,传讹即日,用言动之,间悉不知其仪则之,具则择师不慎,贻害匪小。
语云:“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斯言虽浅,可以喻大。
”
八、教子不可不严也。
子弟之正邪,每视父母之严忽,严则比匪可入端方,忽则端方必流于比匪,自古迄今,大抵然也,必也。
毋姑息,毋纵容,毋听妇言,毋喜称道,虽父子之间不责善而义,方可不训哉!
九、养女不可不训也。
四德三从之道,朝夕劝喻,针线纺绩,晨昏督责,使性情即于中和,动履底于勤慎,则异日庶免讥消于他门矣,而况乎福禄之多由于贤淑也。
十、择配不可不谨也。
女子之德贵乎幽闲贞静,苟贪其父兄之贵,以为一时之荣,而性情规模频繁中馈之务,一问不知,于归之后,妒嫉成性,几不知其舅、姑、夫、婿为何如人矣。
古云:“娶妻要不若吾家者,始能执妇道也。
”诚哉是言。
十一、交游不可不审也。
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否则,必至失身,匪类将犯朝廷之法纪,危累父母兄弟者有之,可不慎于择交者哉!
十二、志节之贵乎坚贞也。
人无论读书与否,皆以志节定人品,苟守之不定,势将纵其情欲,任意所为,机械变诈,利己损人,不堪述矣。
即富贵胜人学问,足羡奚足重耶,善相士者,原在人之志行上定评,不徒狥俗也,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学者当三复斯言。
十三、志行不可刻薄也。
祭先必致其丰浩,置业毋容以勒指人过,不可以显扬,用财须审乎义理,厚有厚报,若一味刻薄,必至损人,重则绝后裔,轻则生败子,可不畏哉。
十四、邻里不可不和也。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古有明训,凡兹同里,毋以小隙而构大怨,毋以微忿而结世仇。
为父兄者,则训诫其子弟,为子弟者,劝谏其父兄。
庶几,里有仁风,而乡邻多惠爱矣。
十五、输粮不可不先也。
朝廷首重催科,故守今之黜陟,每视征解之完否,富者发囊,贫者称贷,以足正额,此保家之道也。
不然浪费,故在不免桁杨,亦所难宽。
凡在家门者慎之。
十六、穷难不可不周也。
宗族日繁,不无穷而倚赖,急而望救者。
以我视之,固有亲疏,以宗视之,则皆子孙也,其无能者周济之,有能者提携之,使振其业,庶族属不致怨恫,而祖宗亦含笑九泉矣。
十七、出仕不可不清也。
致君泽民,吾儒分内事耳,苟以援上之不工,剥下之不巧,为虑凡足以肥囊橐,而贻子孙者,尽力而为之,即眼前幸漏法网,子孙有不受其报者:然则出而治国,不思循分尽职,以光前裕后,而贪黩之,鄙夫,岂非衣冠之盗贼也哉!
十八、忍耐之不可不讲也。
好勇斗狠,以违父母,皆不忍所致。
古云:“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斯言诚,足鉴矣。
十九、奢华游惰之当惩也。
无常业,必至为非。
凡人纵耳目之欲者,每不顾己之身家性命以赴之,将见富贵必失其富贵,贫贱益流为贫贱。
故书有无逸之篇,礼载谨省之典,不可念哉!
二十、赌博不可不戒也。
夫贫而赌,赌而负,负而贱,势所必至也。
无论朝廷之功令可畏,即祖宗父兄之蝇积亦可惜。
苟沉溺不返,沙里掏金,将见岁暖,而妻号寒,年丰而子啼饥,必果忍乎?能不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