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6.12整理)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P3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色组成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9、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的多。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1、在(17)世纪,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2、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地毯,在显微镜下观察简直就像是一片(丛林)13、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1. 动物的分类
-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 昆虫、鱼、鸟、哺乳动物的特点及常见种类
2.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适应
- 生物与物种的关系
- 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的规律和适应的方式
3.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身体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植物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根、茎、叶等)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
- 物质的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常见变化过程
5. 物质的运动和力
-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及描述方法
- 力的概念和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 物体的受力和对力的图示
6. 火的利用和安全
- 火的产生方式(摩擦发热、化学发热等)
- 火的危害和安全的使用方法
7. 植物的繁殖和生活方式
-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特点
- 植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土壤养分的吸收等)
8. 环境污染与保护
-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 个人和社会应如何保护环境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需要,欢迎继续提问。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选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选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2、昆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盒也自曲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6、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7、在亿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俭—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ft 曾。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0、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镣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问问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1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镣下观察官的精细结构。

13、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绿体、还看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

—14、大量的研穷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牛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一、生物多样性1. 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和分类、特有物种、保护物种;2.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圈的层次结构;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平衡、物种的适应性与演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二、天体知识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等;2. 星座和星球的观察:北斗七星、天狼星等;3. 星际旅行与外星生物:火星探测、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三、力的作用1.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2. 物体的平衡与运动: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静力学、动力学等;3. 功和机械能: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四、电能与电路1. 电的产生与传导:静电现象、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和隔断;2. 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式:电源、电线、电阻等元件的连接方式;3. 电能的应用与安全:电的危险性、正确使用电器、节约用电。

五、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态环境与生态位、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2. 环境污染与保护: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分类与处理等;3. 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传递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纯物质、混合物、溶液等;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酸碱反应等;3. 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光能、热能、化学能等能量的转化。

七、人体与健康1. 身体结构与功能:组织器官与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2. 健康与卫生:卫生常识、食品卫生、个人卫生习惯等;3. 疾病与预防:常见传染病、预防疾病的措施等。

综上所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多样性、天体知识、力的作用、电能与电路、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传递以及人体与健康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人体的运行规律,培养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1一、弱小世界1.①放大镜的作用:别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因此又叫凸透镜。

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躯体构造:昆虫的双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脚的内侧,昆虫的鼻子算是它们额头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事实上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别是晶体)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缘故:是一具凸透镜把另一具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

③微生物的发觉: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节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觉了微生物。

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具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觉: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觉了细胞。

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群。

③显微镜使用的办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看。

④经过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装片发觉: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晰,但看到的范围越小。

洋葱表皮上的一具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讲:所有的生物基本上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讲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觉之一。

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爱护光合等作用。

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生命活动基本上经过细胞举行的。

7.①水中要紧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六下资料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科学(下册)学习资料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 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

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 对触角,胸部有3 对足。

2、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3、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规则。

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4、透明的物体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晶体。

判断题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

(×)4、味精不是晶体。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将汇总最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所有的知识点,方便各位同学研究和复。

第一单元:生态环境与保护
1. 生态环境概念
2. 生态环境的种类
3.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4.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5. 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
1. 物质的概念和种类
2.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3. 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4. 能量的转化及其实际应用
5.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器官与组织
1. 器官和组织的概念和种类
2. 人体器官及其结构、功能和相互联系
3. 其他生物的器官和组织及其作用
4. 器官的保健和保护
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1. 科学的概念和种类
2. 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
4. 探究科学现象的过程和方法
第五单元:地球与宇宙
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2. 太阳、月球、星球的运行、现象和规律
3. 地球与宇宙的联系和作用
4.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重要性
第六单元:科技改变生活
1. 科技的概念和种类
2. 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3. 科技的优缺点和安全问题
4. 科技创新的意义和方法
以上是本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星系和太阳系
1. 星系的定义和组成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3. 行星和卫星的区别和特征
二、地球与宇宙
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天体的运动规律和标志
3. day 和 night 的形成原因
三、地球的构造和岩石
1. 地球的构造和层次
2. 岩石的种类和特点
3. 火山、地震和地壳运动的关系和影响
四、水和空气中的物质
1. 水的性质和用途
2. 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3. 水的循环和大气环境的保护
五、生物的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2. 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栖息环境
3. 生物种群和食物链的关系
六、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 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2. 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3. 心脏、骨骼和肌肉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七、生活中的能量
1. 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2. 灯泡、电池和电路的原理和用途
3. 能源的选择和节约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
1.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的能力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对宇宙、地球和生物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祝愿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知识点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知识点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知识点资料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眼睛是我们感觉器官中获取信息最丰富的器官之一。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物体,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中间厚,边缘薄,也叫凸透镜。

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

能被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

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6.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XXX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等晶体的形状。

玻璃不是晶体!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XXX发明的。

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XXX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XXX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基础知识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更多的细节。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平的细毛)。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一、微小世界1、通过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虎克发现的。

8、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不是很大。

9、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10、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1、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14、生物学家列•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1、我们可以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1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

17、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8、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19、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块都是凸透镜2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物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2018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两边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其中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小;放大镜的(凸度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视野)越大。

4、培根发明了眼镜。

5、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一、眼睛和观察物体不动,放大镜上下来回运动。

二、眼睛和放大镜不动,观察物体上下来回运动。

共同特点:眼睛不动6、人的肉眼只能观察到(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通过(放大镜)能观察电视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7、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它在植物的嫩枝上吸取汁液,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味精、碱面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琥珀、珍珠9、晶体的特征:①有规则几何外形②固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

晶体的大小:大的肉眼可见,小的则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晶体制作方法:降低温度和减少水分。

我们课堂上制作晶体是采用了(蒸发)10、常见昆虫的触角蝴蝶(棒状)蚕蛾(羽状)蚂蚁(膝状)天牛(鞭状)蝗虫(丝状)11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通过观察一块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12、洋葱表皮一个个像房间似的结构是(细胞)。

而中间的小黑点则是细胞核1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4、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细胞)。

15、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型硅藻)(喇叭虫、团藻、眼虫)。

16、载玻片的形状是(长方形)盖玻片的形状是(正方形)。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形状是(圆形)17、取(池塘水)或(湖泊水)的水来观察微生物,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为了控制微生物运动,可以在载玻片上放(脱脂棉纤维)或用(吸水纸)在载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18、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SARS病毒和大肠杆菌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

19、(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显微镜使用的5个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21、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放大镜成(放大缩小)的像。

22、微生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3、观察工具发展史: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24、白糖、食盐、味精雪花25、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降低镜筒时,眼睛看(物镜);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双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帮助记录;26、(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一般只有植物才有叶绿体,(气孔)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7、简易显微镜的制作:准备----调节---找到----固定28、观察洋葱要求:做成切片标本,并且薄而透明;取材:洋葱的内表皮制作步骤:擦---滴---取---放---盖---染----吸镊子——夹取实验材料,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滴管——吸取少量液体,载玻片——放置切片标本,碘酒——染色,烧杯——盛放液体,裁纸刀——切割洋葱,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

29、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起到缩小的作用,老花眼镜是凸透镜,起到放大的作用。

30、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3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放大镜最大可以放大25倍。

32、光线强的时候,使用小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弱的时候,使用大光圈和凸面镜。

33、要抬升镜筒,调节旋钮向内旋转。

降低镜筒,调节旋钮向外旋转。

34、显微镜上的目镜或物镜上有污垢,需用专用擦镜纸擦。

35、在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一般先使用低倍镜,后使用高倍镜,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36、如果观察物体出现在视野的哪个方位,则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载玻片。

要判断某个物体在显微镜下成的像,只需要把这个物体倒过来,看到的即就是物体的像。

37、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的应用----面包和馒头的发酵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空气,声音,火,电等都是物质。

物质是(变化)的,没有不变化的物质。

2、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融化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白糖加热时(白糖融化成液体的白糖)是物理变化,而最后变成黑色的物质是化学变化、5、(米饭)刚进去口腔(感觉不到甜味),咀嚼一段时间后(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下产生了一种叫(麦芽糖)的新物质,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6、(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类别食物名称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8、小苏打:白色的粉末状颗粒、溶于水。

白醋:无色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小苏打:白醋=1:3,两者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是二氧化碳,杯子里的液体是(醋酸钠),杯子里剩下的白色物质是未反应完的小苏打小苏打和醋混合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冰冷。

说明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

9、二氧化碳的特点:(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少量溶解在水里)。

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马上熄灭,这又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重)的特点。

通过以上两个现象还不能证明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0、铁锈的特征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

铁片的特征是(白色没有空隙有金属光泽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光滑)铁片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因此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11、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有:(如刷油漆、电镀、做成合金、擦干后放在干燥处)等。

12、(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有气体产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虽然有气体产生,但还是物理变化。

有颜色改变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高锰酸钾溶解在水里,白米饭做成乌米饭。

13、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铁钉颜色是(银白色)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变浅)铁钉上生成一种红色的物质,这就是(铜),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因此,我们一般不用(铁制容器)装硫酸铜溶液。

14、铁+水生锈产生了铁锈(氧化铁)颜色铁+硫酸铜溶液 产生了铜 颜色15、 制作橙汁饮料是 物理变化 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16、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这跟古代的(炼丹术)有关17、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18、从铁钉在空盘子、水盘子、菜油盘、盐水盘子、干燥的瓶子里且盖上盖子等处生锈情况的对比实验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2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有快有慢;○3铁在盐水里生锈的速度快;○4铁生锈的时候会发生颜色变化。

19、 铁钉在水盘子 空盘子 菜油盘子中,铁钉在菜油盘子中生锈速度最慢,空盘子其次,水盘子生锈速度最快。

这个实验采用对比实验。

20、生活中的物理变化: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水沸腾(物体的三态变化) 压扁 折断 磨砺 摔破 融化(溶化、熔化)挥发、晾干、溶解、汽化、液化、 电灯发光、轮胎爆炸、积沙成塔、海水晒盐、沙和豆子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燃烧 发霉 腐败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米饭和碘酒 淀粉和碘酒 变酸变馊 火药爆炸 百炼成钢 白糖加热 石灰岩遇到盐酸 烟花爆炸 铁和硫酸铜 石灰水里吹二氧化碳21、白糖加热实验材料:白糖、勺子、蜡烛、火柴实验现象:固态的白糖先融化变成了液态的白糖,而后有了(焦糊的气味),最后变成了(黑色的物质)这个反应是(化学变化)22、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特点 什么变化水结冰、水蒸发 状态变化不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易拉罐压扁形状变化 弯折铁丝 形状变化 混合沙子和豆子 基本不变火柴、蜡烛的燃烧 发光、发热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 加热白糖 状态变化→颜色改变 不产生→产生新物质物理→化学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 颜色改变 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 铁生锈颜色改变 产生新物质 化学变化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颜色改变、产生沉淀 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22、几种颜色对比淀粉+碘酒变蓝色铁钉(银白色)+硫酸铜(蓝色)铁钉(变红色)+硫酸铜(变淡)23、加工木材制成桌子、凳子等家具,泡茶时,茶叶中的物质溶解到热水中;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温度计,这些都是人们对物理变化的应用。

食物在人体内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煤,石油等物质的燃烧、水泥的生产、烟花爆炸、火药爆炸等都是运用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第三单元宇宙1、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1/4),月球昼夜温差达310摄氏度,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38万千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