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契科夫

合集下载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一)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一)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一)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
引言
•提出苦恼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苦恼。

第一段:苦恼的普遍性
•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恼,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无法逃避这种苦恼的存在。

•契诃夫在作品中描绘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们所面临的苦恼,从而展示了苦恼的普遍性。

第二段:苦恼的多重形式
•苦恼可以来自物质生活的不足,如贫穷、食物匮乏等。

•苦恼还可以来自人际关系的困扰,如亲人的离世、友谊的破裂等。

•苦恼还可以来自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如梦想的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迷失等。

第三段:苦恼的背后
•苦恼的背后,是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足。

•苦恼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是人们渴望摆脱苦难,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

•苦恼的背后还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对人生真相的追寻。

结论
•苦恼无处不在,没有人能够逃避它的存在。

•通过创作,契诃夫展示了苦恼的普遍性和多重形式,揭示了苦恼背后的真相和意义。

•而我们作为创作者,可以通过表达苦恼、思考苦恼、探索苦恼,为读者带来共鸣和启发。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

契诃夫人《苦恼》节选内容概括:
《苦恼》节选自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姚纳的车夫,他的妻子已去世,新近又失去了儿子,内心充满了痛苦。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试图向乘坐他马车的客人或遇到的普通人诉说自己的悲伤,但遭到了侮辱或拒绝。

在车水马龙的彼得堡,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没有人愿意听他把话说完。

最后,姚纳只能向同自己相依为命的小母马去诉苦。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以及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

契诃夫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揭示人性的善恶与矛盾,对后来的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拓展资料
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契诃夫的代表作品很多,比如《伊凡诺夫》、《海鸥》、《万尼
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篇小说《苦恼》,而这段简介正是出自这部小说。

契诃夫的作品通常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揭示人性的善恶与矛盾,对后来的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于1904年因肺病恶化去世。

《苦恼》契诃夫阅读答案

《苦恼》契诃夫阅读答案

《苦恼》契诃夫阅读答案《苦恼》契诃夫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苦恼》契诃夫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苦恼》契诃夫阅读答案1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

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

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

苦恼节选契诃夫概括内容
摘要:
1.契诃夫的生平简介
2.契诃夫的文学成就
3.契诃夫的苦恼
4.对契诃夫的评价
正文:
契诃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生于1860 年,逝于1904 年,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和戏剧作品。

契诃夫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上。

他的短篇小说以其深入浅出的描绘手法和独特的人生哲理而深受读者喜爱,如《项链》、《变色龙》等。

他的戏剧作品则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而震撼人心,如《三姐妹》、《樱桃园》等。

然而,即使如此成功的契诃夫,在他的一生中也充满了苦恼。

他的苦恼主要来自于他的创作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常常为自己的创作感到苦恼,因为他总是追求完美,力求每一部作品都能达到他的标准。

他也为人生的无常和无奈而感到苦恼,这从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

契诃夫的苦恼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苦恼,但他的创作却因此而更加深刻和独特。

契诃夫《苦恼》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苦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

烦恼(俄)契诃夫暮色惨淡。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 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好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

他们还在午餐从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到现在还没拉到一趟买卖。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光亮生动,街上也变得喧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 ! ”姚纳听见了叫声。

“赶车的 ! ”姚纳猛的颤抖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

“到维堡区去 ! ”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仍是怎么的 ?到维堡区去 ! ”为了表示赞同,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忐忑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同样。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什么 ?”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嘶哑地说出口 : “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礼拜死了。

”“哦 !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日也到不了。

快点走 !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轻轻欠起身子,用一种庄重的优雅姿势摆动他的鞭子。

此后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但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肯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店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浑身是白。

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青人经过,把套靴踩得很响,相互诟骂,此中有个人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 ! ”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

二十戈比 !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

二十戈比的价格是不公正的,但是他顾不上讨价了。

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此刻在他都是同样,只需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 ”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袋喷气。

苦恼契诃夫阅读理解

苦恼契诃夫阅读理解

苦恼契诃夫阅读理解
哎呀呀,提起契诃夫的阅读理解,可真是让我苦恼啊!就像走在一条迷雾重重的小路上,怎么都找不到出口。

你想想看,读契诃夫的作品,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各种奇奇怪怪人和事的神秘世界。

有时候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含义。

比如说《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一会儿一个态度,那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这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人,见风使舵,让人好气又好笑!
记得有一次,我坐在桌前,拿着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还是云里雾里。

我就问旁边的朋友:“这到底啥意思啊?”朋友耸耸肩说:“我也不太明白。

”哎,真的是好无奈啊!难道我们就这么被契诃夫给难住了?
还有啊,他的作品里那些人物的心理描写,真的是细腻得让人惊叹。

就好像能直接钻进人物的心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可是,要完全理解透这些心理,可真是不容易啊!就好像要解开一团乱麻,越解越乱。

“哎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嘛!”我经常这样问自己。

可是,尽管苦恼,我还是忍不住要去读契诃夫。

因为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这就像是一场挑战,虽然困难,但充满了乐趣。

就好像爬山,虽然爬的过程中会很累很辛苦,但当你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时,一切都值了!
我觉得啊,苦恼契诃夫阅读理解其实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虽然会让我们纠结、苦恼,但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去感受文学的魅力。

所以,别害怕苦恼,继续在契诃夫的世界里探索吧,说不定哪天就突然豁然开朗了呢!。

契诃夫《苦恼》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苦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苦恼(俄)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

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

“赶车的!” 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有个人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

……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契诃夫《苦恼》阅读练习及答案

契诃夫《苦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

烦恼(俄)契诃夫暮色惨淡。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 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好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

他们还在午餐从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到现在还没拉到一趟买卖。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光亮生动,街上也变得喧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 ! ”姚纳听见了叫声。

“赶车的 ! ”姚纳猛的颤抖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

“到维堡区去 ! ”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仍是怎么的 ?到维堡区去 ! ”为了表示赞同,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忐忑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同样。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什么 ?”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嘶哑地说出口 : “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礼拜死了。

”“哦 !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日也到不了。

快点走 !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轻轻欠起身子,用一种庄重的优雅姿势摆动他的鞭子。

此后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但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肯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店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浑身是白。

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青人经过,把套靴踩得很响,相互诟骂,此中有个人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 ! ”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

二十戈比 !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

二十戈比的价格是不公正的,但是他顾不上讨价了。

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此刻在他都是同样,只需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 ”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袋喷气。

《苦恼》契诃夫

《苦恼》契诃夫

《苦恼》契诃夫这篇小说描述老马车夫姚纳内心的辛酸与苦恼。

他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却能借此揭示出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

整体构思具有以小见大的匠心。

小说围绕姚纳想向人诉说苦恼的可怜心愿展开情节,写他先后四次想向军人、青年、看门人、年轻马车夫诉说苦恼,但这些人都漠不关心。

最后他无奈地只能向小母马倾诉,小母马不仅听他倾诉,还闻闻主人的手。

人无情而马有情的强烈对比,冷峻地揭示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小人物命运的悲惨,笔墨平淡而爱憎浓烈,发人深思。

同时,作者又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的处境、神态和遭遇,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作品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及三个青年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小说的人物静态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也相当出色。

契诃夫简介:俄国杰出的小说家,优秀的戏剧家。

生于小商人家庭。

他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提倡民主主义思想,创作中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善于塑造小人物。

作品有《变色龙》、《一个小官员的死》、《套中人》、《万卡》、《草原》、《第六病室》等。

在戏剧方面有《三姊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等。

契诃夫小说的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独树一帜。

他与莫泊桑齐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三、写作背景《苦恼》写于1886年,这个时候正是沙皇俄国黑暗时期,沙俄的残酷统治使许多人思想麻木冷漠,不愿意正视社会现实。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作者以冷峻的笔,客观的描绘了这种社会现状,为不幸的人们抗争。

《苦恼》原文解读

《苦恼》原文解读
和担当。
专业人士
包括心理医生、咨询师等,他 们为主人公提供了专业的帮助
和建议。
关键事件转折点剖析
主人公遇到困境
这是小说的起点,也是主人公命运的转折点。这个事件让 主人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出现了问题,需要寻求改变 。
经历重大挫折
在寻求解脱的过程中,主人公遭遇了一些重大的挫折。这 些挫折让主人公更加痛苦,但也让他更加坚定地走向了自 我救赎的道路。
社会阶层与不公
小说中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和命 运,揭示了社会阶层差异和不公现象 。
揭示人性弱点及其影响
自私与冷漠
01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表现出自私和冷漠的特点,这揭示了人性中
的弱点。
盲目从众与缺乏独立思考
02
小说中的人物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盲目从众,缺乏独立思
考和判断能力。
暴力与欺凌
03
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存在着暴力和欺凌现象,这反映了人性中的
比喻与夸张
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的运 用,作者将抽象的情感具 象化,使得读者更易于理 解和感受。
长句与短句交错
长句与短句的交错使用, 使得文本节奏明快,富有 韵律感。
幽默讽刺元素挖掘
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 刺,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 种种弊端。
对人性的揭示
通过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 描绘,作者深入挖掘了人 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文学流派及影响
文学流派
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 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
文学影响
《苦恼》作为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以其深 刻的社会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尊敬。

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范文(10篇)

契诃夫小说《苦恼》读后感范文(10篇)

契诃夫小说《苦恼》范文〔精选10篇〕契诃夫小说《苦恼》范文〔精选10篇〕契诃夫小说《苦恼》篇1 《苦恼》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1886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曾被托尔斯泰列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俄国社会底层的车夫姚纳的悲惨命运和苦恼孤寂的心态。

姚纳在儿子去世后,极度渴望向人倾诉。

他先后遇到了军人,三个青年,看门人和住处的小伙子,但却没有一个人同情他的遭遇,最后他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向小母马诉说心中的苦恼。

小说首先表现的是俄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苦恼和悲惨处境。

正如题记所说“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社会底层小人物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受压迫,受剥削,而且精神上受奴役,受孤立,不得慰藉。

军人可以对他大发雷霆,青年们随意肆意取笑他,扬言“给他一个脖儿拐”。

同时,他的物质生活也很困难。

午饭前出来直到日色昏昏他还没拉到一趟生意;拉车接客到深夜,竟连燕麦都买不起。

他的悲惨遭遇同样使他痛苦万分,如同鲠骨在喉。

相濡以沫的妻子早已亡故,传承生命希望之火的儿子又病死了。

车夫姚纳物质生活的不幸,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写照。

不仅如此,对车夫姚纳来说,最苦恼的还不是他的物质生活和现实境况,而是他的精神生活压抑,苦闷,他心中的痛苦无处诉说,没有人理解他,同情他。

对他来说,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比物质生活上的苦难更难以承受。

作者写出了他在物质和精神的苦恼摧残下的麻木的内心。

他一动不动地听凭风雪的袭击,他无心回绝不公正的车价,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

此外,在失去儿子之后,车夫姚纳在苦恼中产生了对人生意义的困惑,对存在意义的不解。

人的存在意义是人生哲学的一个重大命题。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见它,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苦苦追寻,有的人得到了答案,也有的人一无所获。

作为一个车夫,姚纳在人生意义的困惑中彷徨,但终于未能得到答案。

最终,在万般无奈下,姚纳只能向与他相依为命的小马倾诉衷肠。

契诃夫的《苦恼》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与精神上的麻木,具有现实的典型特征。

契诃夫《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契诃夫《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

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一身雪白。

他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驾驶座上。

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

它的身子一动不动,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棍子般笔直的几条腿,近看起来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它多半也是心事重重。

约纳和小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

“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

约纳打了个哆嗦,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为了表示愿意,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上雪橇。

车夫咂巴着嘴唇,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挥动着马鞭。

马也伸直了脖子,活动活动笔直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你往哪撞啊?往右赶!”军人生气地说,“你根本不会赶车!靠右走!”一个四轮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

约纳如坐针毡。

他摇动着缰绳,眼珠乱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

“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好像串通好了似的!”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并没说出一个字来。

“你想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嘴一笑,哑着嗓子说:“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怎么死的?”约纳转过身子朝着军人说:“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是天意。

”“鬼东西!赶车吧,赶车吧……”军人喊叫道。

车夫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

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军人,那军人闭着眼睛。

到维堡区后,军人下了车,雪又把他和马涂成了白色。

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了……人行道上响起相互谩骂的声音,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

其中两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

“赶车的,去警察桥!”驼子用那破锣似的声音叫道,“坐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嘴里吧嗒了几下。

【名师讲题】契诃夫《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契诃夫《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它多半在想心思。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

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

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

“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

“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

契诃夫《苦恼》精讲课件

契诃夫《苦恼》精讲课件
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和人物对话,深入揭示人物 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
细节描写丰富
契诃夫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描绘 环境氛围,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语言风格运用技巧
简练明快的语言
契诃夫的语言风格简练明快,用 词精准,表达力强,能够生动地
描绘出人物和场景。
幽默讽刺的笔触
创作背景
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 活困苦。契诃夫通过《苦恼》这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时代特色
小说以马车夫姚纳的悲惨遭遇为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 的隔阂。通过姚纳的遭遇,契诃夫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 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小人物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无奈和痛苦。
PART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1
《苦恼》中的主要人物 是谁?他的苦恼是什么

问题2
小说中描写了哪些社会 现象?这些现象对人物
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问题3
《苦恼》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
表达什么?
小组讨论
分小组探讨小说中人物 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 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等
PART 02
故事梗概与人物关系
《苦恼》故事梗概
故事背景
小说《苦恼》讲述了在俄国社会底层,一个名叫姚纳的马夫在儿子去世后,无 人诉说内心的痛苦,最终将心事向自己的马倾诉的悲惨故事。
情节发展
姚纳的儿子不幸去世,他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然而,周围的人却对他的痛 苦漠不关心,甚至对他的倾诉感到厌烦。在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时,姚纳只能 向自己的马儿诉说心事。

契诃夫苦恼原文及赏析

契诃夫苦恼原文及赏析

契诃夫苦恼原文及赏析契诃夫(Anton Chekhov)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的揭示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人类生活中种种痛苦和苦恼的描绘,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契诃夫的一篇作品《苦恼》为例,对其进行原文赏析和深入解读。

《苦恼》是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伊万·伊万诺维奇的人在家庭和工作中所遭遇的苦恼。

小说以伊万·伊万诺维奇的内心独白开头,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十分痛苦和不满,“我有一个家庭,一个妻子和三个孩子,我还有一份工作,但是我却感到无比的痛苦和苦恼。

”这样的开篇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的苦恼是源自于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在小说中,伊万·伊万诺维奇的妻子普莉斯科娃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主妇,她对家庭的开支把控得十分严格,甚至连一件新衬衫都要和丈夫商量。

而伊万·伊万诺维奇则是一个在工作中备受压力的人,他的上司对他的工作要求十分苛刻,而同事们也经常对他指手画脚。

这样的家庭和工作环境让伊万·伊万诺维奇感到十分沮丧和痛苦,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是一座牢笼,让他无法自由呼吸。

在小说的结尾,伊万·伊万诺维奇因为一次意外而受伤,这次意外也成为了他内心苦恼的一个象征。

他在受伤后,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我明白了,我一直以来都是在为别人而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

”这样的领悟让伊万·伊万诺维奇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看法,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试图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苦恼》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对人类生活中的苦恼和痛苦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通过主人公伊万·伊万诺维奇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家庭和工作中所遭遇的压力和痛苦。

而这种痛苦并非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挣扎和迷茫。

契诃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苦恼和痛苦。

《苦恼》解读-契科夫

《苦恼》解读-契科夫
苦恼
( 俄 ) 契诃夫
教学目标
• 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
特色。 •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 俄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出生于杂货店老 板家。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 一名医生。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 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1904年7 月15日病逝于德国。
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剧本 《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 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
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 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 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 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在《套中人》(1898) 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 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 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 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
【契诃夫人生谢幕】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 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 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 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 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 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 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 程。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 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 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苦恼契诃夫作品赏析

苦恼契诃夫作品赏析

苦恼契诃夫作品赏析
摘要:
一、作品背景
二、作品层次
三、人物形象
四、主题解析
五、艺术风格
正文:
一、作品背景
《苦恼》创作于1886年,当时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的黑暗时代。

社会氛围压抑,革命者遭受残酷镇压,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契诃夫创作了这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二、作品层次
《苦恼》以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层次展现了姚纳四次向不同身份的人倾诉苦恼的过程。

契诃夫巧妙地通过姚纳的碰壁,展现出社会各阶层对他人痛苦的冷漠。

每次碰壁,姚纳的苦恼都随之加深,直至最后走进马棚,向马诉说。

三、人物形象
作品中主人公姚纳,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车夫。

他的形象代表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贫穷、无助、饱受压迫。

通过姚纳的倾诉对象,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军人的冷漠、年轻人的麻木、仆人的无奈、年轻车夫的善良。

四、主题解析
《苦恼》通过姚纳四次倾诉的过程,揭示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现实。

作品主题表现在人们对他人痛苦的冷漠,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契诃夫以此批判社会的不公,唤起人们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五、艺术风格
《苦恼》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展现了姚纳倾诉的全过程。

作品简洁明了,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

契诃夫运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苦恼》是一部反映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现实的佳作。

《苦恼》原文

《苦恼》原文

《苦恼》原文苦恼(契诃夫)“——我拿我的烦恼去讲给谁听啊?”暮色晦暗。

大片的湿雪在刚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马蹄上,马背上,肩膀上,帽子上,铺成一层柔软的薄被。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是白,活像个鬼。

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尽力向前伛,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的最大限度。

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它似的……他的小母马也是白的,也不动。

它那种沉稳,它那露出骨头的瘦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半个铜子就可以买一个的姜饼捏成的假马。

它大概在想心事。

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田园风景上硬拉开,而且硬给丢到这泥泞的地方,满是古里古怪的亮光,满是不停的喧哗和熙攘的行人,那他就一定会想心事。

姚纳和他的小马有好久没动了。

午饭以前,他们就走出院子,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可是现在黄昏的阴影已经笼罩全城。

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的行人也热闹多了。

“雪橇,维勃尔葛司卡亚去!”姚纳听见有人喊车。

“雪橇!”姚纳惊醒,从粘着雪的睫毛望出去,看见一个军官,穿一件军人的斗篷,头戴一顶兜囊。

“拉到维勃尔葛司卡亚去!”军官又说一遍,“你是睡着啦?拉到维勃尔葛司卡亚去!”为了表示同意,姚纳抖了抖缰绳;这使得一块块蛋糕样的雪就从马背上和马肩上纷纷掉下地。

军官上了雪橇。

车夫策动马;他跟天鹅那样伸出脖子,在车座上挺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说是由于需要还不如说是由于习惯地扬起鞭子。

那母马呢,也伸直脖子,弯曲那棍子一样直的腿,迟迟疑疑地走动了……“你往哪儿闯啊,你个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黑影里有人嚷起来,黑影在他眼前游过来游过去,“他妈的,你到底是往哪儿走啊?靠右!”“你简直不会赶车!靠右走啊!”军官生气地说。

一个赶马车的车夫朝他咒骂。

一个行人,穿过马路,肩膀刚好擦着马鼻子,愤愤地瞪他一眼,抖掉袖子上的雪。

姚纳坐在车座上,局促不安,仿佛坐在荆棘上似的,他扭动胳臂弯儿,眼珠乱转,就跟有鬼迷住了一样,仿佛他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 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 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 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
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
【契诃夫人生谢幕】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 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 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 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 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 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 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 程。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 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 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 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诃夫概述】
契诃夫( 诃 读hē),1860-1904) 俄国小说家、 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 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 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 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 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 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 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契诃 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 亨利齐名为三大 短篇小说巨匠。
《苦 恼》
契诃夫
契诃夫的小说,因为常常寥寥几笔,他就能把人物、事 件刻画、交待地清清楚楚,而且语言生动、辛辣、幽默, 揭示的主题却深刻,寓意深长。今天,读了他的《苦 恼》,引人入胜。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小说就是这样一语中的的展开,主人公一出场就让我们 感到他的孤凉,瞧,时值隆冬,暮色晦暗,湿雪纷纷, “出租马车的车夫姚纳周身发白,像个幽灵。他坐在赶 车座位上呆呆不动,把身体弯到了活人的身体所能弯到 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个大雪堆落在他的身上,那他也 好像觉得用不着抖掉它似的。” 他和站在他身边的瘦骨嶙峋的小母马,一起被遗忘在 “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停的闹声、熙攘的行人的漩 涡里。”他的儿子刚死不久,他需要把心中的苦恼向人 倾诉,小说的内容就是他接连四次想向别人诉说苦恼而 无人理睬的过程。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 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 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 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 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 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 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 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 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 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 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 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 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 好像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契诃夫经历】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 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 常以安东沙· 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 《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 (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 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 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 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 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 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 《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 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 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 (《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 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 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 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 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 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 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 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 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 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契 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 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 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 《伊凡诺夫》(1887)、《海鸥》 (1896)、《万尼亚舅舅》(1896)、 《三姊妹》(1901)、《樱桃园》 (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 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 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 回味无穷。 《苦恼》(1886)是其前期短篇小说中的名 篇。同他的其他小说一样,作品的语言准 确、精练,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淋漓尽致 地揭示出人物隐蔽的动机。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 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 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 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 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 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 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 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 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 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第一位乘客是一位军人,他一心赶路,无心听诉; 第二位,是三个年青人,他们根本不愿关心他的苦恼; 第三次是扫院子的仆人,还没等他开口就被赶走; 回到店里想对他的同事一个年轻的车夫(第四个人)诉 说,可年轻人急急的寻到水一饮而尽后倒头蒙被就睡熟 了。 “他一心想说话,他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可是他 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讲一讲呢。------应当有条有理, 有声有色地讲一遍。应当讲他儿子怎样得了病,怎样痛 苦,临死以前说过些什么话,怎样去世的。------应当描 摹一下葬礼的情形,以及他到医院里去取亡人的衣物的 情景。”“听到的人应当喊‘啊呀’,叹气,哀哭。-----要是能跟娘们儿谈一谈,那就更好。------她们虽是些蠢 东西,可是听不上两句话就会放声大哭。”
【契诃夫艺术成就】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 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 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 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 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 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 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 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 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 “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 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 琢磨作品的涵义。
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 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
写于1886年的《凡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 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 《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 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 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
(1886)、《蠢货》(1888)、《求婚》 (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 (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 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 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 (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
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契诃夫作品】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 《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 (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 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 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 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 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 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 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 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 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 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 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 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 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 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 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 和精神生活的贫乏;《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 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揭露资 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 (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 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剧本 《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 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 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 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 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 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在《套中人》(1898) 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 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 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 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