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氮及其化合物说课

合集下载

氮及其化合物(最新课件ppt)

氮及其化合物(最新课件ppt)

不用KI淀粉试纸鉴别NO2与溴蒸气。
(3)因在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2NO2 N2O4,所以通 常“纯净”的NO2或N2O4并不纯.由于此可逆反应的发 生,通常实验测得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它的实际 值。
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方程式法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NO2+H2O===2HNO3+NO① 4NO2+O2+2H2O=4HNO3② 4NO+3O2+2H2O===4HNO3③ 2NO+O2===2NO2④
3.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 (1)
(2)
(3)
①无色
②无味
③不
④小
⑤N2+O2
放电 =====
2NO
⑥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⑦N2+3Mg
点燃 =====
Mg3N2

合成氨 ⑨自然固氮 ⑩无 ⑪红棕色 ⑫无 ⑬刺激性
⑭ 有 ⑮ 有 ⑯ 大 ⑰ 大 ⑱ 不 溶 ⑲ 2NO+ O2===
一、氮气及氧化物
1.氮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①____ ②____ ③____溶于水 比空气④____
(2)化学性质
注意 (1)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2, (2)N2化学性质不活泼,但N元素为活泼非金属元 素。
(3)氮的固定
2.氮的常见氧化物
思考1 如何鉴别NO2与溴蒸气? 【提示】 由于NO2和Br2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性: ①均具有氧化性;②溶于水均有酸生成;③均可与碱反 应;④均为红棕色等。所以不能用淀粉-KI试纸、pH 试纸、NaOH溶液来鉴别,但二者性质又有差别,可以 用下列方法鉴别:①AgNO3溶液;②CCl4;③用水洗 法。
A.NO2:17mL;O2:13mL B.NO2:27mL;O2:3mL C.NO2:15mL;O2:15mL D.NO2:25mL;O2:5mL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了解氮的基本性质、特点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

2. 理解氮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质。

3. 掌握氮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提出关于氮的问题,如:氮是什么元素?氮的化合物有哪些?氮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知识讲解:2. 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氮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如:氮是一种气体,无色、无味、无臭,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等。

3. 探讨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如:大气中的氮占比例、氮的固定、氮的释放等。

4. 介绍氮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质,如:氨、硝酸盐、氰化物等。

实验活动:5.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氮的一些性质,如:氮气的密度、不可燃性等。

6. 引导学生进行氮化合物的实验,如:制备氨气、制备硝酸盐等。

应用拓展:7. 分组讨论氮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8.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的环境影响,如:氮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9.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资源:- 投影仪或黑板-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评估方式:-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学生对于氮及其化合物应用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如:氮气的制备和收集、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等。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氮循环和氮肥的研究,了解氮肥的使用原理和环境影响。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实地考察,如:化肥厂、农田等。

注意事项:1. 在实验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氮及其化合物》 说课稿

《氮及其化合物》 说课稿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氮及其化合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四章。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氮气的性质,包括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的反应。

接着重点阐述了氮的氧化物,如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包括它们的生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然后讲述了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等。

最后介绍了氨和铵盐的性质,包括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铵盐的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等。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类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对于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氮的氧化物和硝酸的性质较为复杂,化学反应较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逐步深入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氨和铵盐的主要性质。

(2)掌握氮的氧化物与水的反应,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实验室制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氮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引言氮是地球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氮及其化合物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教学设计将以氮及其化合物为主题,通过探索氮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氮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了解氨、硝酸和氮肥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氮的基本性质1.1 氮的原子结构:氮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中子,电子层结构为2, 5。

1.2 氮的物理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较大,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支持燃烧。

1.3 氮的化学性质:氮在常温常压下是稳定的,不与大部分元素反应,但在高温高压下能与氢、氧等元素发生反应。

2. 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1 制备方法:2.1.1 空气分离法:利用空分设备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

2.1.2 液化法:将空气冷却至低温,使氮气液化。

2.2 应用:2.2.1 工业应用:氮气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用作惰性气体、保护气体、冷却剂等。

2.2.2 医疗应用:氮气可用于医疗气体制备和药品生产等领域。

2.2.3 实验室应用:氮气可用于实验室中的反应保护、溶剂蒸发等实验操作。

3. 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1 制备方法:3.1.1 氨气法:利用氮气和氢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催化反应制备氨。

3.1.2 氨化法:将氮气和金属等反应制备氨。

3.2 应用:3.2.1 化肥制备:氨是制备氮肥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3.2.2 合成氨纤维:氨可用于合成尼龙等合成纤维的原料。

4. 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4.1 制备方法:4.1.1 质子化法:将氮气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备硝酸。

4.1.2 硝化法:将氨气和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备硝酸。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氮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与生物、环境的关系;2.掌握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氮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其性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复习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兴趣。

2.学习氮的特性(20分钟)a.介绍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和重要性。

阐述氮气在自然界中占据的比例很高,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b.说明氮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包括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以及氮循环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c.介绍氮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空气中的液氧和活性炭的吸附分离氮气的方法。

3.学习氮的化合物(30分钟)a.讲解氮的常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b.详细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包括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氨的燃烧性质和氨水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c.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阐述硝酸对生产化学品的重要性,以及硝酸盐在农业中的应用。

4.实验展示(20分钟)a.进行氮气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制备纯净的氮气。

b.进行氨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气。

5.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氮的化合物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b.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c.氮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特性?6.巩固与评价(15分钟)a.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

b.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图表等相关资料;2.氮气制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重要性,以及掌握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能力。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化学课程中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以及一些典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

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认识。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下:1. 内容承上启下:本文将前期所学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知识融入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为后续学习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等内容打下基础。

2. 知识拓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 氮的性质:介绍氮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氮的化合物:介绍氮的一些重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3. 氮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掌握氮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3)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氮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氮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氮的重要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突显以下亮点:1. 启发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n氮及其化合物说课

n氮及其化合物说课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考纲要求氮元素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几种非金属元素之一,其化合物:NO、 NO2、NH3、 HNO3、铵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学科内其他知识联系较多,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及化学计算。

近年山东理综如2011年 28题考查了N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子的转移、关于NO2平衡状态的判断,2010年13题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稳定性问题,2009年28题考察了铵盐的电离,一水合氨电离常数。

复习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和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对本节要求1、了解N2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2、了解NO、NO2的性质,对大气污染及防止污染的措施3、掌握NH3的性质,实验室制法,NH4+的检验4、掌握HNO3的酸性和强氧化性5、掌握铵盐的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知识点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立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的知识网络,并掌握网络中重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学会元素及化合物的一般复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重点、难点重点:NO、NO2、NH3、HNO3、铵盐的化学性质难点: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建立二、学情分析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对高一基础知识遗忘严重。

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相关基础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

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高中必修第二册化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获奖说课课件

高中必修第二册化学《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获奖说课课件

【思考·讨论】
微山县第一中学
如何操作才能引发该喷泉实验? 提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焐热烧瓶,氨气受 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 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 气溶于水)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中学阶段氨气是唯一碱性 气体,也是唯一能和酸反应生成盐的气体)
NH3 + HCl NH4Cl 现象:产生白烟 (挥发性的酸均可) NH3 + HNO3 NH4NO3 现象:产生白烟 2NH3 + H2SO4 (NH4)2SO4 不产生白烟(浓硫酸不可干燥氨气 NH3)
(3)氨气的性质
微山县第一中学
(与盐溶液的反应)
应用于NH3和HCl气体的互相检验。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微山县第一中学
二、氨的实验室制法 试剂—Ca(OH)2和NH4Cl
↓ 原理—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 反应装置—固+固 气(与制取O2的装置相同)
↓ 除杂装置
↓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 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 口(产生白烟)
-4-
微山县第一中学
请同学们准备好:
练习本、笔记本、双色笔
本节课要求:1.画出简单的导图,构建本 节的知识网络。
2.认真听课,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听 懂。及时记下新方程式。
一、氨 1.物理性质
微山县第一中学
颜色 状态
_无__色__ 气体
气味
_刺__激__性__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_小__于__ 空气
↓ 尾气处理装置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氮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氨、硝酸等氮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理解氮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农业、化肥生产等。

2. 提问:你知道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吗?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氮的性质和特点,如氮气的无色、无味、不可燃等。

2. 氮的存在形式,包括氮气、氨、硝酸等。

3. 氮气的制备方法,如空气分离法、铁粉还原法等。

4. 氨和硝酸的基本性质,如氨的气味、溶解性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实验一:氮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2. 实验二:氨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3. 实验三: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氮气、氨、硝酸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氮循环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介绍氮肥的生产和应用。

2. 探究氮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氮资源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氮的同素异形体和氮的应用。

2.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 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氮气发生器、试管、试剂等。

2. PPT演示和多媒体资源。

3.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4. 拓展延伸法:通过拓展延伸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1. 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操作正确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东苑中学孙中秀一、教材分析(一)、考纲要求氮元素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几种非金属元素之一,其化合物:NO、NO2、NH3、HNO3、铵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学科内其他知识联系较多,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及化学计算。

近年山东理综如2011年28题考查了N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子的转移、关于NO2平衡状态的判断,2010年13题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稳定性问题,2009年28题考察了铵盐的电离,一水合氨电离常数。

复习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和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对本节要求1、了解N2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2、了解NO、NO2的性质,对大气污染及防止污染的措施3、掌握NH3的性质,实验室制法,NH4+ 的检验4、掌握HNO3的酸性和强氧化性5、掌握铵盐的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知识点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立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的知识网络,并掌握网络中重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学会元素及化合物的一般复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重点、难点重点:NO、NO2、NH3、HNO3、铵盐的化学性质难点: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建立二、学情分析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对高一基础知识遗忘严重。

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相关基础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

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展示几种氮肥的图片,通过氨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将氮气转化为NH4+和NO3。

新课讲授一、氮气与氮的固定【PPT展示】展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价类二维图【师】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提问】决定氮气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氮气的电子式结构式等信息的书写。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结构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跟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保护气,但在一定条件下,N2可以跟Mg、O2、H2等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完成相应方程式:【学生】思考书写(1)N2与Mg反应:;(2)N 2与O 2反应:22N +O 2NO 放电或高温(3)N 2与H 2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通过氨气的合成历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氮的固定(1) 定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

(2)分类:自然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雷雨天产生NO 气体 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PPT 展示】价类二维图,氮气如何转化为硝酸呢?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师】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NO 无色 气体 无味 有毒 不溶于水 NO 2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有毒易溶于水【PPT 展示】魔鬼谷的故事【视频展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时的反应。

根据PPT 提供的NO ,NO 2相关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的方程式【学生】思考书写,并展示部分学生书写的方程式(两种方程式对比展示)【PPT 展示】模拟演示氮气和氧气反应的数字化实验图,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得出氮气氧气放电情况下的反应方程式。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2N +O 2NO 放电或高温2NO+O 2=2NO 2【师】生成的NO 2也不是硝态氮肥,还需要发生怎样的反应?雷雨发一、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备课发言稿

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备课发言稿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3、了解NO、NO2、O溶于水的简单计算(对生成硝酸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2、难点:NO、溶于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VA族。

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结合构成物质。

在自然界里,氮元素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还有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氮是自然界各种生命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自然界是怎样通过氮的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的呢?。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氮及其化合物》课件

(一)氮气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N2+3Mg =点=燃= Mg3N2
N2+3H2 高温、高压 2NH3
催化剂
N2+O2 放=电=或=高=温2NO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二)氮的固定
1. 含义: 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2. 分类:
自然固氮
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 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从而实现自然固氮。
(一)氨气的性质
2. 化学性质
现象: 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中,形成红色的喷泉
(1)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NH4+ + OH-
氨的水溶液(俗称氨水)显弱碱性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 化学性质
(2)与酸的反应:
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
原因: 氨与氯化氢相遇迅速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
≜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3) 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4) 收集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5) 棉花的作用:防止空气对流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6) 验满: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7) 环保措施: 硫酸(或水)吸收多余的氨气
图5-10 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O与NO2可以相互转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NO→NO2: _____2_N_O_+__O_2_=__2_N_O_2____; ②NO2→NO: ____3_N_O__2+_H__2O__=__2_H_N__O_3_+_N_O___ (工业制取硝酸)。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实验演示装置和试剂。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初步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介绍氮气的化学性质(即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引出“为什么在灯泡中充入氮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等。

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演示氮气的稳定性,即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这种稳定性使得氮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作化肥、灯泡的保护气等。

(2)接下来,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介绍它们与水的反应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

同时,让学生思考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后可能生成的物质,并引导他们推导出硝酸的化学式。

(3)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挥发性等。

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硝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化肥、药物、炸药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硝酸不能用于制作照明弹。

氮及其重要的化合物课件

氮及其重要的化合物课件
氮元素的氧化性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氮元素可以表现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氧化性物质的性质。
02
氮的重要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
01
02
03
氮的氧化物种类
主要包括一氧化氮、二氧 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 化二氮等。
氮的氧化物性质
既有碱性也有酸性的性质, 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氮的氧化物应用
在工业上用于制造硝酸、 亚硝酸等,也存在于香烟 的烟气中。
详细描述
氨气会引起眼睛刺激、呼吸道炎症、皮肤腐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 导致中毒。
防护措施
佩戴防毒面具、避免接触氨气、保持通风。
硝酸盐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结词 硝酸盐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被吸收,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作用,长期 接触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氮的卤化物应用
在工业上用于制造农药、炸药等, 也作为离子交换剂使用。
03
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肥料 之一,其生产过程包括天然气合
成、酸碱反应、结晶等步骤。
氮肥的种类
根据氮肥中氮的形态和含量,可 以分为固体氮肥和液体氮肥,其 中固体氮肥又可以分为尿素、碳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氮的基本性质 • 氮的重要化合物 • 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 氮及其化合物的危害与防护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氮的基本性质
氮的原子结构
原子序数
氮的原子序数为7,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ⅤA族。
原子结构
氮的原子结构为1s²2s²2p³,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最高能级为2p。
防护措施 避免食用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加强水质监测、加强环境治理。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讲义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讲义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讲义一、氮元素的存在与性质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是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大气体积的 78%。

氮元素在生物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元素之一。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2、5,其最外层有 5 个电子。

这使得氮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获得 3 个电子形成-3 价的氮化物,也可以失去 5 个电子形成+5 价的化合物,还能形成多种中间价态的化合物,如+1、+2、+3、+4 价等。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在常温常压下,氮气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氮气可以与氢气、氧气等发生反应。

二、氮气(N₂)1、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2、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与氢气的反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氨气(NH₃),这是工业合成氨的重要反应:N₂+ 3H₂⇌ 2NH₃(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N₂+ O₂= 2NO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₂)、一氧化二氮(N₂O)等。

1、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一氧化氮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2NO +O₂= 2NO₂2、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₂+ H₂O =2HNO₃+ NO二氧化氮自身还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四氧化二氮(N₂O₄):2NO₂⇌ N₂O₄四、硝酸(HNO₃)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2、化学性质(1)强酸性硝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具有强酸性。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五章讲述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主要内容有: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元素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众多的化工原料和产品中,都能见到硫和氮等元素的踪迹。

这些元素具有怎样的性质?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和利用呢?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硫和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深化对物质间转化关系的认识。

工业上利用这些转化关系,通过控制条件等方法,遵循生态文明思想,可以获得相应的化工产品,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2.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此标准可以看出,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分析《氮及其化合物》讲述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课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铵和铵盐、硝酸、酸雨及防治。

教材以文字介绍氮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史话”,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考纲要求
氮元素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几种非金属元素之一,其化合物:NO、 NO2、NH3、 HNO3、铵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学科内其他知识联系较多,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及化学计算。

近年山东理综如2011年 28题考查了N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子的转移、关于NO2平衡状态的判断,2010年13题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稳定性问题,2009年28题考察了铵盐的电离,一水合氨电离常数。

复习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和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对本节要求
1、了解N2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了解NO、NO2的性质,对大气污染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3、掌握NH3的性质,实验室制法,NH4+的检验
4、掌握HNO3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5、掌握铵盐的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知识点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立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的知识网络,并掌握网络中重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学会元素及化合物的一般复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重点、难点
重点:NO、NO2、NH3、HNO3、铵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对高一基础知识遗忘严重。

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相关基础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

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学案导学方式进行复习。

尽量回归课本,抓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质量。

三、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要求达到的目的,选择以学生自主复习、合作学习的“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每个知识点设计有代表性的题目,强化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部分重、难点强化训练,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提前编制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复习学案
2、教学过程:先向学生说明本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要求及考向,再引导学生形成氮及其化合物复习的知
识网络:
NH3HNO3
N2NO NO2
一)、掌握两条工业生产线:
(1)工业合成氨:N2→ NH3
①写出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氮气的获得途径是:;氢气的获得途径是:。

②实际生产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写出三点);哪些措施只是从加快速率角度考虑的:(写出两点)。

③该反应是一种重要的“人工固氮”的方法,上面网络图中还有一条重要的“自然固氮”,试找出这条转变关系:、、、→硝酸盐。

(2)硝酸生产线:NH3NO NO2HNO3
①写出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实际生产中为保证氮元素全部转化到硝酸中,在NO2HNO3这一步反应过程中,可通入的一种气体是。

通过练习题的设置,加强知识点的巩固。

二)、掌握两条消除污染线:
(1)NO和NO2都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试写出NO2引起的两种污染:。

(2)上面网络图中有两条消除NO和NO2污染的线,试写出这两条消除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掌握两种重要的物质:
(1)氨气:NH3
①价态决定性质: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氨气与适量的氯气反应会产生白烟,同时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铵盐的检验:一般是把NH4+转化为NH3,然后检验氨气的存在。

写出NH4+→NH3的离子方程式;写出检验有氨气生成的两种方法:、。

③实验室制备氨气:若采用“固 + 固加热气”的制气装置可采用(用学方程式表示);若采用“固 + 液→气”的制气装置可采用(用学方程式表示)。

(2)硝酸:HNO3
①思考:硝酸如何保存?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浓硝酸?为什么制氢气可以用稀盐酸和稀硫酸而不能用稀硝酸?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银用那种酸容易除掉?
②用三种途径制取等量的硝酸铜,分析反应现象、原料的利用、污染程度、反应速率有什么不同?写出Cu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有哪些安全隐患,如何处理或避免?反应中体现了硝酸的那些性质?
写出C与浓硝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中体现的硝酸的性质。

根据以上反应,总结硝酸反应时的规律。

这样硝酸的保存,性质,用途通过问题解答的形式很轻松完成。

通过课堂知识小结,关注知识点间的渗透,设置有代表性的题目,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板书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