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现代文学史教材对鲁迅及其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编选与教学研究——以统编本初中、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编选与教学研究——以统编本初中、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编选与教学研究——以统编本初中、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伴随着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新版语文教材的面世。

从语文教材的编纂策略看,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直保持着“文选型”教科书的传统。

教科书的编者会选择经过时间沉淀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供学生学习。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作品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价值,无论哪一版教材,鲁迅的作品都会占据重要位置,大多数是教材选文的“定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远比预想的难度大。

在教学实习中我们发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对鲁迅作品机械化、脸谱化的解读,忽视其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文学性,导致学生对鲁迅作品产生了刻板印象,甚至不喜欢阅读。

那么,语文教材如何选编鲁迅先生的作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借助鲁迅作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成为一个积极而有意义的话题。

基于上述原因,本论文就统编本和课标版语文教材中选录的鲁迅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为基础教育鲁迅作品的选编和教学提供参考。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研究的缘起、意义、对象及方法;第二部分是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编写进行概述,基于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对统编本初中、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选文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角度看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第四部分对两版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和老师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得出鲁迅作品的教学现状;第五部分结合教学现状,提出能够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鲁迅作品;统编本;课标版;编排;教学研究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and teaching of lu xun's works --taking the unified edi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juniorhigh school and senior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AbstractAlthough lu xun's works have undergone the reform of Chinese curriculum and the revision of textbooks for many times,they still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Chinese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enior high school and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Cosco than expected,however,in actual teaching is difficult,because of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lesson class exists on lu xun's works and mechan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make the students in the heart of a"symbol",once the stereotype,it is difficult to change,therefore,lu xun works lack of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the works contains the humanities such as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 are ignored. In addition,the classroom teaching is easy to maintain the inherent teaching mode,once too conservative,will stagnate,lack of absorption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community,so that lu xun's works teaching has little effect.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this paper selects lu xun's works selected from the unified edition and the course standard edi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in-depth research,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ront-line teachers to teach lu xun's work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nified compilation of lu xun's works selected from the Chinese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textbook standard edition of senior high bining with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new century,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o understand the arrangement and front-line teaching of lu xun's works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method of textbook analysis,the number and selection of lu xun's works in the unified edi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an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were sorted out.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front-line teaching of lu xun's works in middle schools.Finally,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the compilation and teaching of lu xun's works in middle schools by means of example analysi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The second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compilation of lu xun's works in Chinese textbooks of middle schools.Based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the new century, the selected articles of lu xun's works in Chinese textbooks of middle schools and senior high school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The third part looks at the teaching value of lu xun's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In the fourth part,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lu xun's works in the two editions of textbooks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and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and then the teaching status of lu xun's works was obtained.In the fifth part,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lu xun's work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status.Graduate:Wang Qinyue(Subject Teaching of Chinese)Directed by:Associate Prof.Bu YanKeywords:Lu xun's works;Compile for universal use this;Class BiaoBan; Choreography;Teaching and research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缘起 (1)(二)研究意义 (1)(三)文献综述 (2)(四)研究对象 (4)(五)研究方法 (4)二、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编选概述 (4)(一)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 (4)1.凸显“核心素养”理念 (5)2.培养问题意识 (5)3.提升审美情趣 (6)(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文分析 (6)1.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文概况 (6)2.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编排 (7)(三)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选文分析 (9)1.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文概况 (9)2.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编排 (10)三、鲁迅作品的语文教学价值 (12)(一)基于语文工具性看鲁迅作品的价值 (12)1.独特的语言运用 (12)2.丰富的写作文体 (12)3.立体的人物形象 (13)(二)基于语文人文性看鲁迅作品的价值 (13)1.鲁迅作品的批判精神 (13)2.鲁迅作品的悲悯精神 (14)3.鲁迅作品的独立精神 (14)四、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现状调查——以延安市实验中学为例 (15)(一)调查问卷概述 (15)(二)调查结果分析 (16)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 (16)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 (22)3.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反思 (25)五、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编选与教学建议 (27)(一)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编选建议 (27)1.调整选篇比例 (27)2.增加选录作品 (28)3.规范选文语言 (28)(二)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建议 (28)1.重塑鲁迅形象 (29)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1)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33)结语 (37)参考文献 (38)附录 (40)致谢 (43)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44)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编选与教学研究—以统编本初中、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编选与教学研究——以统编本初中、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一、绪论(一)研究缘起鲁迅是批判旧传统而手创新文学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一简介

现代文学史第三章 鲁迅一简介

(一)少年生活和叛逆精神:(1881--1898)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 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 祖父周介孚,进士出身,当过知县和内阁 中书,父亲周凤仪是个秀才,没有官职。 母亲鲁瑞,娘家住在乡下,但通过自修达 到看书的能力。
• 18岁以前,先后在本宅家塾和本城三味书屋读书;课余喜 欢野史笔记,爱好民间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历史、文 化和文学的基础。外婆家在农村,少年鲁迅常随母探省, 得以和农民及其孩子亲近,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并对 他们产生好感和热爱之情。(《故乡》、《社戏》),这 对鲁迅一生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深刻影响。 • 1893年以后,因祖父周福清犯科场案监押于杭州狱中多 年,父周凤仪又长期患病,家境衰落,鲁迅经常出入于当 铺、药店,深切体味到社会的势利、冷酷,从而萌生了背 叛封建阶级,寻求新的思想和道路的想法,终于成了他出 身阶级的逆子。
• 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至1936年10月 19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主要有短篇小说 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 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 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 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 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写有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二、鲁迅的思想发展轨迹

1、进化论思想与鲁迅:进化论是鲁迅前期思 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摒弃了进化论中"弱肉强 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 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 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极因素。鲁迅这样回忆起早 期所受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对我还是有帮助的, 究竟指示了一条路,明白自然淘汰,相信生存斗 争,相信进步,总比不明白、不相信好些。"

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基于鲁迅作品的文章学价值分析

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基于鲁迅作品的文章学价值分析
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鲁迅 作品的教学基于鲁迅作品的
文章学价值分析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分析篇
引言
引言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 也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占有一定比重, 对于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提高文学鉴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 锻炼,更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熏陶。其中,鲁迅的作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 对于初中生来说,鲁迅的作品往往显得深奥、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 鲁迅作品的教学,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内容摘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鲁迅作品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学 知识,更是为了引导他们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过 于注重对作品的表面解读,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意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文学鉴赏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初中语文教 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和鉴 赏鲁迅作品,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人民生活和文化氛围。例如,在《祝福》 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祥林嫂的命运变迁,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教 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这篇小说,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小说所表达的 社会意义。
内容摘要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到,鲁迅的作品虽然深奥,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作品的全 面解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作品,从而更好地发挥作品的教育价值。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摘要鲁迅先生无论从人格到作品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最熠熠生辉的重要组成,鲁迅先生的作品内涵深刻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语言的风格鲜明。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鲁迅精神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本文主要分析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找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文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的2019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其中鲁迅相关作品的编选情况,并对其选文情况和助读系统进行了分析,为继后探讨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对学生发放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对教师进行相关的访谈;通过课堂实践观察鲁迅作品真实的教学情况,并依据数据分析出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些教与学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对于今后初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部编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ABSTRACTLu Xun's works,from personality to works,are the most brilliant and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Lu Xun's works are rich in connotation,full of three-dimensional figures and distinctive in language style.As an important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Lu Xun's spirit edifies Chinese youth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u Xun's works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tual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n the first part,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2019 edi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mpilation of Lu Xun's relevant works,and analyzes the selection of articles and the reading aid system,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discuss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blems.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teaching of Lu Xun's work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compiled by the students'Distribution Department,and the relevant interviews with the teachers.The re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Lu Xun's works is observed through the classroom practice,an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ata.The third part mainly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Lu Xun's work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future.Key words:Ministry Edition,Junior Chinese,Lu Xun’s Works,teaching目录绪论 (1)(一)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二)文献综述 (2)(三)研究方法 (5)(四)研究的条件和思路 (5)一、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概述 (6)(一)鲁迅作品的选编情况 (6)(二)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 (10)二、鲁迅作品教学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12)(一)问卷调查说明 (12)(二)调查结果分析 (13)三、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策略探究 (19)(一)学生学习鲁迅及其作品的建议 (19)(二)教师教授鲁迅及其作品的建议 (20)结语 (25)参考文献 (26)附录1 (28)附录2 (30)致谢 (31)绪论鲁迅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章 鲁迅

[例7] 看客的麻木无聊
阿Q向吴妈求婚,闹出了一场风波后,出去舂米一番便都忘了。此 时却听得外面很热闹。 阿Q生平本来最喜欢看热闹,便即寻声走出去了。寻声渐渐的寻到 赵太爷的内院里,虽然在黄昏中,却辩得出许多人……吴妈只是 哭…… 阿Q想:“哼,有趣,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他想 打听,走近赵司晨的身边。这时他猛然间看见赵太爷向他奔来,而 且
2、艺术贡献
《呐喊》《彷徨》完成了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到现代小说艺术的根 本转变,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艺术的第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A、把典型人物塑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打破古典小说的故事性框架,开始根据题材的需要自由的选 择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 “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 C、表现手法上的新的开拓--既娴熟于传统白描,又广泛运用 象征、意识流、精神分析等纯属现代形式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多种 创作方法结合的源头。 D、鲜明的个性风格--热烈与冷峻结合,寓深厚情感于冷静的 客观描写之中。 从本讲分析中,不难发现鲁迅的实验的广泛性:他实际上是借鉴了 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及戏剧的艺术经验来从事小说创作,并 试图将它们熔为一炉,于是出现了“诗化小说”、“散文体小说”, 以至“戏剧体小说”等等。鲁迅的《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 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的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 不自觉的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 《呐喊》与《彷徨》正是“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
2012-10-2 中国现代文学史
手里捏着一支大竹杠。他看见这一支大竹杠,便猛然间悟到自己 曾经被打,和这一场热闹似乎有些相关。他翻身便走。 阿Q被枪毙以后--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 坏,被枪毙便是他坏的 证据;不坏何至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 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 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了一趟了。

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
1、批判精神:鲁迅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弊病的批判,尤其是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他的许多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残酷,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丑恶。

2、独特的文学风格:鲁迅的文学风格独特,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思想深刻,常常以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有思想价值。

3、反映社会现实:鲁迅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

他的作品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挣扎,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4、对人性的思考:鲁迅的作品深入探讨了人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人性中的弱点和丑恶的揭示。

他的作品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对人性的缺陷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总的来说,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问题,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先后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看鲁迅作品的选用情况及引起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从先后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看鲁迅作品的选用情况及引起的思考-2019年教育文档

从先后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看鲁迅作品的选用情况及引起的思考笔者案头有上世纪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现将鲁迅作品在这三套教材中的选用情况介绍如下:第一套即1990年版《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共6册,选鲁迅作品10篇,计有《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为了忘却的记念》《祝福》《药》《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阿Q正传》(节选)《杂文二篇》《范爱农》等。

第二套即2002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选鲁迅作品7篇,计有《?呐喊?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药》《阿Q正传》。

第三套即2007年版的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册、选修2册,共7册,选鲁迅作品3篇,即《记念刘和珍君》《祝福》《拿来主义》。

上述情况清楚地说明一个事实:鲁迅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数量被逐次压缩减少,尤其是在现行教材中已只有三篇之数了,就连生动表现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心路历程的《〈呐喊〉自序》也都给删减了。

前些时间,面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大撤退”的强烈质疑,有关方面人士回应说:“只是非常小的微调,事实上没有作太大的调整”。

据笔者所知,初中语文教材可能是“微调”,高中语文教材也算是“微调”吗?还有一种解释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篇目减少了,所以鲁迅作品也相应减少,这一解释更是掩耳盗铃。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加选修共7册,两册选修课本其实在许多地方也都作为必修了。

课文篇目究竟从哪减少的呢?可见,不论如何解释,都掩盖不了鲁迅作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大量压缩减少的事实。

中学语文教材大幅缩减鲁迅作品而遭到广泛强烈地质疑,这表明当今社会对鲁迅及其作品仍是十分认同的。

其原因即如钱理群先生所言:“鲁迅不是一般的文学家,而是具有原创性的、民族思想源泉性的思想家、文学家。

这样的作家,每一个民族都不多,比如英国有莎士比亚、俄国有托尔斯泰、德国有歌德等等。

”“他们的作品,总是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教材,他们作品的教学,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长江日报》2014年10月28日)鲁迅作品,不论小说还是杂文,所给人的都不是一些阿猫阿狗、花哨消闲的东西,而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丑恶的揭露批判。

理性审视教材对于鲁迅作品的编选

理性审视教材对于鲁迅作品的编选

理性审视教材对于鲁迅作品的编选作者:顾之川来源:《语文建设》2013年第11期最近,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调整了部分篇目,其中鲁迅的《风筝》后移,引起媒体热议,成为热点新闻。

近些年来,围绕金庸、诸葛亮、爱迪生、陈毅、朱德等的有关课文以及《谁是最可爱的人》《纪念白求恩》《背影》《愚公移山》《桂林山水歌》等都曾成为新闻热点。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好事,正说明语文天生重要,语文教材编者责任重大。

语文教材对于鲁迅作品的取舍之所以备受关注,在我看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教育的原因。

中小学教育联结千家万户,中小学教材受众广泛,有着广大的读者群体,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成为新闻事件的基础。

二是语文的原因。

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语文课与社会现实联系最紧密,最能牵动社会大众神经,具有成为新闻的条件。

三是时代的原因。

过去语文教材编写受行政干预最多,当今时代社会转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平面立体媒体活跃,文化取向丰富多元,具有成为新闻的现实土壤。

四是鲁迅的原因。

鲁迅在某种程度上被“神化”“工具化”,鲁迅的“骨头”被认为是“最硬的”,像鲁迅那样“启蒙大众”,以决绝的姿态“抨击现实”,成为不少文人的自我定位与自我期许,具有新闻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多重背景下,语文教材内容尤其是鲁迅作品愈益受到媒体关注。

作为语文教材编者,应理性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同时努力借鉴吸收各方观点,集中大家的智慧,编出理想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一、鲁迅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基本情况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中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也是作品入选语文教材最多的作家。

据温立三考证,鲁迅开始从事新文学创作以来,先后有123篇(首)作品选入各类中小学语文教材[1],成为中外母语教材中独一无二的“景观”。

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初中国文选读》,就收录了《风波》《故乡》《鸭的喜剧》《社戏》等,这是目前所知最早收入鲁迅作品的语文教材[2]。

从先后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看鲁迅作品的选用情况及引起的思考

从先后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看鲁迅作品的选用情况及引起的思考

有莎士比亚 、 俄 国有 托 尔 斯 泰 、 德国有歌德 等等 。 ” “ 他
们 的作 品 . 总 是成 为 国 民教 育 的基 本 教 材 。 他 们 作 品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学 ,是培育 民族精神 的基 础性 工作 ” ( 《 长 江 日报 》
从先后三套高中语文教材蓄鲁迅 作品l 『 g 选用情况I i l 引起l 『 g 思考
其次 . 经典 课文之 “ 经典 ” 偏 重 指 文 本 本 身 适 合 做
课 文 的程 度 高 。 郑桂 华 把 “ 适合做课文 ” 界定为 : 符 合 社
会 主流价值 , 利于对学 生施于人 文熏陶 ; 有文体 特点 :
简 约 明 晰 。以 此 比 照 2 O世纪 前 期 经 典 课 文 的 特 征 . 也
教 学 大 参 考 ・ 教 材 研 究 , l l 攀
论 的前提。 2 0世 纪 前 期 经 典 课 文 的 特 征 对 于 厘 清 这 一
前提 .从 而 为 解 决 语 文 教 科 书选 文标 准 问 题 提 供 了 如 下启发 : 首先 , 语 文课 文 不 需 要 必 须 是 经 典 作 品 。 卡 尔 维 诺 从 1 4个 方 面 描 述 了 什 么 是 经 典 .其 中 一 方 面 是 经 典 “ 可 与 古 代 法 宝 相提 并论 . 趋近马 拉美所构想的 ‘ 全书’ 境 界” 。 童庆炳认 为只有 文本本身 的艺术品 质高 、 意 义
厄泼 赖 ’ 应该缓行》 《 阿 Q正 传 》 ( 节选 ) 《 杂 文二篇》 《 范
爱农 》 等。 第二 套 即 2 0 0 2年 版 《 全 日制 普 通 高 级 中学 教 科 书 语 文》 共 6册 , 选 鲁迅 作 品 7篇 , 计有《 呐 喊 自序 》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三版)(上册)第三章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第三版)(上册)第三章   鲁迅
▪ 魏连殳的死亡方式其因无非有三: 一是,由对生存的珍视而产生的对 死亡的珍视;二是,自我的生存已 陷入了无意义,无意义的自己只配 生存于这无意义的世界;三是,有 意延缓死亡过程,让一个清醒的自 我看着另一个自我慢慢走向灭亡, 更接近自残与自虐!
孤独者 插图/丁聪
.
▪ 《伤逝》
▪ 以“涓生的手记”的形式,Fra bibliotek过 带有忏悔情调的独白,讲述了涓 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在广州
.
▪ 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来到
上海,开始人生最后一个阶段 ▪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成立,鲁迅列名发起人之一 ▪ 此外还积极参加其它进步的社会
活动,先后加入革命互济会、中 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和反帝反战同盟。
1933年鲁迅合家照
.
▪ 杂文是鲁迅晚年的主要创作, 晚年的杂文记录了鲁迅思想的 发展和变化,在三十年代严酷 的政治环境下,他不断变换笔 名和杂志进行写作,杂文手法 更加炉火纯青。
第三章
.
鲁迅
.
第一节 鲁迅文学道路
.
▪ (19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 周樟寿,字豫才,周树人是南京求 学时的学名,1918年发表《狂人日 记》时开始署名鲁迅。
▪ 鲁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少时正值“家道中落”,过早体验 了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 1898年,带着“走异路,逃异地” 的决绝,远赴南京求学,进江南水 师学堂,次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 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 吕纬甫回乡办的这两件小事,其 实又很大,这大概是失意人生仅 存的意义寄托,母亲意志与自我 意义的重合,说明母亲的存在, 对于业已丧失自我意志的吕纬甫 来说,是生存意义的最后维系。

现代文学史第五讲鲁迅的文学创作

现代文学史第五讲鲁迅的文学创作

三、对鲁迅的多种阐释
1、30年代右翼文人苏雪林的《鲁迅传论》(写于1966年) 2、80年代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新文 学的奠基人。 3、90年代评价鲁迅是生命主义者。认为鲁迅以自己的独 特的对世界和人生的体验,揭示了人世间的丑恶和黑暗, 并与一切黑暗抗战到底。反抗绝望,是鲁迅的人生哲学。 4、近几年,有学者把鲁迅看作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5、当下对鲁迅的批评(柏杨 余英时 王蒙 王朔 葛红兵 )


《朝花夕拾》
1、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十篇。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 《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 题为“旧事重提”,待到1927年5月编订成书的时候,改题为《朝花夕拾》。是鲁迅 追怀往事“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 2、这组散文的风格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有一种“谈闲天”式的氛围。《朝花夕拾》 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潮流的“闲话风”散文风格。 3、《朝花夕拾》写的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一些趣事,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之气,有一 种充满人情味的美好动人的力量。 4、《朝花夕拾》写了人类天性中的至爱与真情。 5、《朝花夕拾》也写了旧制度旧礼教对人性的摧残与戕害,从而构成一种批判的风格。
1、侧重于对传统散文风格的继承; 2、刻画出一些情态逼真的人物形象 3、渗透在事实与情节抒写中的思想批判 4、墨淡意浓、深情平易的语言格调。
《朝花夕拾》——“闲话体”散文 在平淡的叙述中寓有褒贬,在简洁的描写 中分清是非, 使回忆与感想、抒情与幽默 和谐地结合起来 。


《野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解读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解读

论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解读东莞中学语文科张兰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选录及其读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其变化与进步主要表现为政治性的逐渐淡弱和人文性的增强,尤其是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影响强有力的注入,彻底改变了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对鲁迅文本的革命化阐释。

本文旨在梳理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解读的历史状况,,并对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实践提出建议。

关键词:鲁迅作品;中学语文教材;反思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作品几乎是作为第一批现代白话文学作品的典范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尝试新文学创作仅仅两三年时间后,国内各书局和各省教育厅及一些著名学校,就开始在他们各自编写的国文或者国语类课本中,选编已经发表出来的鲁迅作品。

建国以后,鲁迅作品的选编在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呈上升的趋势,甚至有很多作品得到国共两党的政权的共同认可,就是在政治矛盾十分敏锐的文革时期,鲁迅的作品也大受选编者欢迎。

当然这一时期鲁迅的作品同其他许多文学作品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选编者扭曲地读解其中的精髓,造成这一时期文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和日趋健全,在中学语文选编过程中对鲁迅作品仍表现出特别的偏爱。

在科学删减的基础上,又新选了不少篇目,体现了选编者的时代意识和文学眼光,在保证鲁迅经典性作品基础上,又考虑到广大师生的接受难易程度。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显示,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数量已经减少。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史和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走向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本文旨在梳理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编及其解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鲁迅作品的选编和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语文教学开始有了自己的体系,在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鲁迅作品也渐渐摆脱了政治任务的“枷锁”,向人文教育迈进,并在实践中开辟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领域。

高考作文素材:中学教材减少鲁迅作品

高考作文素材:中学教材减少鲁迅作品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引争议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

人民教育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X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在某某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上,来自全国的学者和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就新时代如何读鲁迅作品再度展开了探讨。

鲁迅作品成了语文课的“鸡肋”?论坛现场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教师,他们带来了很多来自校园的声音,很多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

”“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

”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

”某某某某中学语文老师陈剑告诉记者:“鲁迅的作品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读懂的,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体会都不同,还要融合在当时的大背景中来解读这些文学作品。

拿《阿Q正传》来说,我觉得就可以讲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短短的几堂课时间太短了,也难怪学生难以理解。

”某某陈毅中学的X明辉老师表示:“其实,即使课本里减少点鲁迅作品也没什么,我们照样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学习鲁迅的精神。

”人民教育新版语文教材要减少鲁迅作品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叫好者不乏人在。

有网友表示,“中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的,太痛苦了。

”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感叹,其实孩子不爱学鲁迅的文章,还是现在教育的出发点出现了问题,很多老师一上鲁迅的课,就开始介绍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要孩子们攻克学习堡垒,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一提鲁迅,大家就联想到一个横眉冷对的老头。

这种误读,大部分是教学中带来的。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摘要:一、鲁迅简介及朝花夕拾概述二、朝花夕拾的评价与影响1.文学价值2.社会影响3.文化意义三、历届文人对朝花夕拾的评价1.鲁迅同时代文人的评价2.后世文学家的评价3.当代文学评论家的评价四、朝花夕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与影响五、朝花夕拾的现实意义及对当代文学的启示正文: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十篇散文,创作于1926年。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受到了历届文人的高度评价。

朝花夕拾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童年回忆为线索,描绘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

这些散文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出版以来,朝花夕拾受到了各界文人的高度评价。

鲁迅同时代的文人认为,朝花夕拾是鲁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的童年生活和思想成长的过程。

后世文学家则认为,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之作,鲁迅的创作手法和文学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文学评论家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对朝花夕拾进行了剖析,认为它是一部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文学作品。

朝花夕拾在其出版后不久,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朝花夕拾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激励了无数国人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在新中国成立后,朝花夕拾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青年。

如今,朝花夕拾已经畅销九十年,仍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朝花夕拾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它对当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作家们认识到,只有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同时,朝花夕拾也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勇敢面对困境,坚持自己的信仰。

鲁迅及其创作

鲁迅及其创作

鲁迅及其创作鲁迅是现代文学学习中的"重中之重",主要基于两个理由:一是从现代文学史的地位上看,鲁迅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

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

自《新青年》1918年开辟"随感录"专栏后,鲁迅的杂文就显示出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并且,从此之后,杂文就与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了。

有人认为,中国的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随感录作家群"和"语丝派"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散文流派开辟的,而鲁迅既是"随感录作家群"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

也有人曾经将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即"闲话散文"和"独语散文",而鲁迅在这两种散文创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在新文学初期,散文被公认为最有成就的文体,而鲁迅正是这时期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创作中,鲁迅更是一枝独秀,不仅最早显示出新文学的"实绩",而且在文体上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就的实验,成为了各种现代小说文体的先驱和榜样。

也可以这么说,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此外,自现代文学诞生的第一天起,在文坛上就论争不断,而几乎每次重要的论争几乎都与鲁迅有关。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掌握了鲁迅,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半部现代文学史。

二是从我们这门课的考试分量上看,有关鲁迅的内容意是在试题中占有突出的分量,从填空题、选择题到简答题和分析题,常常会占到一份试卷总分的一半上下。

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沉下心来,不要急于往前赶,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鲁迅都不为过。

我们知道,电大学习的特点就是以自学为主。

学习鲁迅也一样,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辅导上面,必须立足自学。

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复地读作品读教材,在可能的基础上再去读有关的参考资料。

随便翻翻-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教案

随便翻翻-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教案

随便翻翻-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教案一、背景介绍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真实、刻骨铭心、发人深省的艺术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鲁迅的作品成为了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苏教版推出了《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

本教案将对该选读教材进行分析和介绍,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熟悉鲁迅代表作的情节和主题。

3.掌握鲁迅代表作的文学语言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鲁迅代表作的情节和主题。

3.鲁迅代表作的文学语言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2.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作品。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鲁迅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等来引导学生进入鲁迅的世界。

第二步:了解鲁迅1.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和写作的社会背景。

2.看鲁迅的图片和文章,了解鲁迅的性格和思想倾向。

第三步:选读教材1.让学生阅读鲁迅代表作中的几篇,如《药》、《故事新编》等,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2.分析鲁迅代表作中的文学语言和表现手法。

第四步:深入探究通过小组讨论、阅读资料、写作论文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鲁迅作品中的主题、文学技巧等。

第五步:总结回顾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学生对鲁迅作品的认识,如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电子书写作等,总结回顾这个学习过程,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测验、讨论、写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等。

评估的形式可以为笔试、口试、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让学生阅读鲁迅代表作、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探究了鲁迅作品的主题、文学语言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培养了深入思考、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鲁迅及其相应作品

鲁迅及其相应作品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 核病去世,享年55岁。
鲁迅和《朝花夕拾》
一、鲁迅简介 浙江绍兴人,周树人,字豫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中国的名族魂
二、生平经历: 1893年:12岁 家道中落 1898年:17岁 改名为周树人 1905年:退学,弃医从文。
现代文学的特点: 1.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项羽拿破仑)

朝 花 夕 拾
鲁 迅 和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 19日),浙江绍兴人,曾用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著 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 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弃医从文:
鲁迅的父亲因为常年的病重,因而鲁迅的心中从小到大 的目标便是能够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并且鲁迅也去了日本学习先 进的医学。
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便看到了很多中国学生在日本 遭到歧视甚至是虐待的行为,这让鲁迅的心中是极为痛心地,同时也是 对于国家软弱的无奈。影片也让鲁迅意识到,如果自己是一名医生,仅 仅只能够治疗民众肉体上面的疼痛和创伤,却改变不了民众被欺负的现 状,也治愈不了民众心灵中的麻木以及创伤。
许广平(1898~1968),笔名景宋,广东番禺 人,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 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 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 "。 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 成为鲁迅的学生。 1929年,生子周海婴。 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 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 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 职务。 1968年3月,受"四人帮"逼害,在北京病逝, 终年70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的完成” ,堪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
峰”。 而《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则“开辟了我
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德国学
者顾彬亦认为“《狂人日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现代性不仅体现在采用了从西方引进的日记
体,而且也体现在 篇日记之间紧密的秩序结构,
鲁迅这一章的内容安排,两本教材表现出基本一致
的思路。作品阐释占三节,分别是《呐喊》、《彷
徨》和《故事新编》;《野草》和《朝花夕拾》;杂
文。其他一节或两节。主要是鲁迅出现的意义,或
生平、思想、创作道路及中外文化渊源。但是在作
品诠释方面,最便于教学的是北师大组编的《中国
现代文学史》。该书以五节的大容量阐释鲁迅的作
年 月第 次印刷),《 世纪中国文学通史》 (唐金海、周斌主编,东方出版中心, 年 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许祖华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 月第 版),《中 国现代文学史》(卜召林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 月第 次印刷)。另外,为拓宽研究视 野,我将德国汉学家顾彬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史》(范劲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 月)亦列入其中。
创新、成绩及其文学史地位。
从多年教学经验及对不同版本教材的选择与
使用角度考虑,就现阶段而言,笔者以为第一种安
排更有利于教学。上述四本以专章诠释鲁迅的教材
中,使用起来即便利又科学的是前两种,即《 世
纪中国文学通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
其原因主要在于文学史阶段的划分及教材体例的
设置。前者立足于百年文学史的总体把握,于是在
品,《故事新编》、《阿 正传》各自作为独立的一
节出现。这样的内容安排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重点
难点展开剖析,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及理
解。譬如,同样讲《呐喊》和《彷徨》,不同于其
他教材从《狂人日记》、《阿 正传》的具体分析
到鲁迅小说题材及艺术成就的写法,该教材以人物
形象的分类来带动学生对两部小说集思想深度的
唐本教材则在详尽分析了鲁迅文学创作中的中
外文化渊源时,发现“鲁迅的创作世界里既有因异
域文化撞击而豁然开朗之时,又有因割不断的传统
血脉而根深叶茂之处。”“在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
鲁迅是中外文化交汇处矗立着的一座丰碑。”
由此,不难看出,尽管具体的语言表述不同,但
是,不同版本的现代文学史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首
文学形象所要表达的深意,才能引发学生再读鲁迅
的热情和兴趣。而形象类型分析则是一个既易于把
握又可深可浅的入口,便于教师在激发学生自信的
同时引导学生对鲁迅思想和艺术成就的进一步探
寻。所以,该教材紧随其后抓住鲁迅对传统小说讲
故事框架的突破一点深入浅出地得出了鲁迅小说
“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多样化发展的基础” 。如
家独立创造的精神气魄” ,传达着“鲁迅深邃
的人生哲学” ,是“鲁迅世界中阐释不尽的文
学经典” 。杂文在鲁迅创作中所占数量最多,
几种教材在提及杂文时不同程度地肯定了鲁迅杂
文创作的意义。认为在杂文中,鲁迅“找到了更加
无羁地发挥才华的理想形式” ,“是鲁迅不拘一
格的大胆创造,既体现了鲁迅炉火纯青的艺术功
底,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精神震撼力” 。“不理解
绍作家作品,于是鲁迅分别出现在第一个十年和第
二个十年中。以钱理群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
年》 和 朱 栋 霖 等 主 编 的《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上)为代表。二者的区别在于钱本
教材中鲁迅以两个专章方式出现,即“第二章 鲁
迅(一)”、“第十七章 鲁迅(二)”。鲁迅(一)包
括:《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
肯鲁迅之于中国文学的贡献及地位。无论是建国前
后,“重写文学史”前后,亦无论何种“世纪经典”、
“百年百书”的投票及评选,鲁迅始终占据着中国
现代文学的第一把交椅。“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序,
无论后五位如何更替裁汰,鲁迅的位置始终不变。
各版教材,无论何种分期思路,亦无论何种文学史
观,均以适当的篇幅和文字诠释了鲁迅在文体上的
在沿用已久的以“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为主 体框架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无论是早期的意 识形态话语还是后起的现代性叙事,均涉及到“如 何具体反映某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与成就”、“如 何具化某一作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这样两 个密切相关的话题。鲁迅是活跃于新文学前两个十 年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参与文学论争、社团建设、 扶植文学青年,而且个人在小说和散文(包括散文 诗和杂文)领域的创作亦成绩突出。正因如此,毛 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从政治角度出发,认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文化新军的 旗手”,“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 向。” 把鲁迅写深写透,对于把握和理解中国现 代文学在矛盾和斗争中前进,在追求与质疑现代性
些教材分别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温儒敏、吴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
月第 次印刷),《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伟、刘
勇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 月第
版第 次印刷),《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
学文学院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
月第 次印刷),《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互为衔接和解释的层面上,这种现代性扬弃了在
传统中国小说中占主导地位的简单的事件串连。”
肯定《呐喊》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文学范例,标
志着中国新文学的开端,其意义有三重性质:分别
在于新的语言、新的形式和新的世界观领域,这已
被普遍认可为突破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 《故
事新编》更“显示出从未有过的从容、充裕、幽默
以两章篇幅介绍了“思潮、运动和现象”,“社团、
流派和群体”后,紧随其后的就是“第三章 鲁迅”。
后者将现代文学三十年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起止时
间为
,下编为
。很自然
的,鲁迅的全部文学活动均在第一阶段,即上编
中。同样的,作者以两章篇幅介绍了“中国现代文
学的发生”和“文学革命与白话文学”之后,第三
章便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鲁迅”。有关
鲁迅的杂文,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鲁迅”。“鲁迅的
杂文是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
此外,程本教材还指出,“鲁迅在热情呼唤现代化
第期
朱旭晨 不同版本现代文学史教材对鲁迅及其作品诠释的比较
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保持了对现代化的疑虑和警
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成为“超越了他个
体存在意义的、不可替代的‘现代文学的灵魂’”。
第 卷第 期 年月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不同版本现代文学史教材对 鲁迅及其作品诠释的比较
朱旭晨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摘 要 文学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史”的思维与“文”的辨识,本文以鲁迅为例,着重 分析不同版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对鲁迅及其文学史地位的诠释策略及内容安排的异同。
关键词 文学史;教材;鲁迅
学的价值和意义。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充分肯定
了鲁迅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价值、影响和地位。
首先,在白话短篇小说方面,认为《呐喊值之
崇高来说,它们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都占有特殊重
要的地位,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和经典之作。”
“《呐喊》和《彷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现代转
与洒脱”,体现了鲁迅艺术创作的“非正统性”与
“强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活跃的想象力”,是一部“试
验性”的作品
,也是“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
之作” 。不仅如此,有些教材进一步阐明,“鲁
迅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的小说创作,并不体现中
国现代小说发展的一般轨迹和普遍规律,而是代表
中国现代小说(短篇)的最高成就和水准,以至于
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创新几乎都可以在鲁迅这里
找到源头。”
其次,在多种散文体式的创造方面。几种教材
一致肯定《野草》是“中国现代散文诗发展的一座
高峰”, “表现了散文的诗化、小说化(《颓败
线的颤动》)、戏剧化(《过客》)的倾向” ,既
“不是西方现代文学的翻版,也并非中国传统文学
简单的化妆演出,它集中体现了鲁迅作为一个文学
便带着“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以“肩住黑暗的
闸门”的姿势执行着新文学倡导者集体“呐喊”的
使命,奠定了文学现代化的根基,开启了 世纪
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鲁迅因此而成为 世纪中
国现代文学史著“绕不过的标的”。
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普遍使用的几
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为例,分析比较教材编写者
对鲁迅及其文学史地位的诠释策略及内容安排。这
《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两节外,第一节集
中介绍了“鲁迅的文学创作”。其三是作为半章或
是一个问题出现,如许祖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
明教程》,第二章是“鲁迅与郭沫若”,其中前三节
讲鲁迅,后两节讲郭沫若。三节题目分别为:鲁迅
生平、思想和创作历程;鲁迅的小说创作;鲁迅的
散文与杂文。而在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具有关键性的启示意义。
单就创作而言,几种文学史教材对这部分内容
的安排可分为三种情形。其一是将鲁迅辟为专章
( 章),章内设节,一次完成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诠
释。以唐金海等主编的《 世纪中国文学通史》、
程光伟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北
师大组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卜召林的《中国
现代文学史》为代表。其二是严格按照时间段落介
熟标志;说不尽的阿 ;《野草》与《朝花夕拾》。
鲁迅(二)包括: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鲁迅杂文
的思想、艺术特质;《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
之作。在朱本教材中鲁迅以一章加两节的方式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