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鸣冤

合集下载

窦娥冤的故事

窦娥冤的故事

窦娥冤的故事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窦娥的女子,她因为一场冤案而被冤枉入狱,最终不幸丧生。

窦娥的故事至今仍然让人唏嘘不已,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个传世佳话。

窦娥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她嫁给了一个富有的商人。

然而,窦娥的丈夫却是一个好色之徒,经常外出寻欢作乐,对窦娥也并不十分关心。

一次,窦娥的丈夫在外面偶遇了一位貌美的女子,便将她带回家中。

窦娥见状,十分愤怒,她不愿意忍受丈夫的背叛,于是与丈夫决裂并回娘家。

窦娥的丈夫为了报复,便编造了一桩冤案,诬陷窦娥谋害他的家人。

当时的官府对窦娥的家人并不友善,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将窦娥一家抓入狱中。

在狱中,窦娥的家人遭受了各种酷刑,而窦娥自己也备受折磨。

然而,即便是在绝境之中,窦娥也没有屈服,她始终坚信自己的清白,并不停地向官府上诉。

然而,官府对窦娥的上诉并没有给予重视,他们只是将窦娥的家人处以极刑,而窦娥本人也被判处死刑。

在狱中,窦娥的坚贞不屈感动了狱卒,他决定帮助窦娥逃跑。

窦娥听从了狱卒的建议,成功地逃出了牢狱。

然而,就在她逃亡的途中,窦娥却不幸遇到了一场意外,最终不幸丧生。

窦娥的故事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她的坚贞不屈和对正义的追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窦娥的故事也被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段佳话。

窦娥冤的故事告诉我们,正义终究会得到伸张,坚守真理和正义的人永远不会被遗忘。

窦娥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她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不管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守内心的信念,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因此,窦娥冤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古老的传说,更是对我们当代人的一种启示和警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窦娥一样,坚守正义,追求真理,不轻言放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勇往直前,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窦娥冤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奇,它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以窦娥为主角,展现了一个女子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窦娥冤故事梗概

窦娥冤故事梗概

窦娥冤故事梗概
窦娥冤是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发生在唐朝。

主要讲述了窦娥因为拒绝了当地官员的勾引,遭到了冤枉和不公正的对待,最终不幸身亡的悲惨故事。

故事的主要人物包括窦娥、唐明皇、王宝钏、李白等。

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和丈夫王宝钏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窦娥的美貌引起了当地官员的垂涎,官员多次试图勾引窦娥,但都遭到了她的拒绝。

官员因此怀恨在心,开始对窦娥进行陷害。

官员编造了一桩离间计,诬陷窦娥与李白私通。

唐明皇听信谗言,下令将窦娥流放到边疆。

窦娥被迫离开丈夫和家乡,独自一人面对艰难的生活。

在流放的过程中,窦娥遭遇了许多艰难困苦,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正义和真情的追求。

与此同时,王宝钏为了寻找窦娥,踏上了漫漫征途。

他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窦娥所在的地方。

然而,当他见到窦娥时,窦娥已经因为流离失所、伤心过度而去世了。

王宝钏悲痛欲绝,他为了给窦娥一个公道,决定上书告状,揭露当地官员的罪行。

他的举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最终使得真相大白,当地官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窦娥冤的故事感人至深,它展现了一个女子在面对冤屈和不公正对待时的坚强和勇敢。

故事中的窦娥和王宝钏都是为了真情和正义而不懈努力的典范。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正义终将得到伸张,善良和勇敢永远不会被遗忘。

窦娥冤的故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也警示人们要珍惜真情,勇敢面对不公正,追求正义。

窦娥冤的故事将会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

关汉卿《窦娥冤》欣赏

关汉卿《窦娥冤》欣赏

关汉卿《窦娥冤》欣赏情节概括
静思默想窦娥冤,情节前后有渊源。

间接缘于高利贷,元代书生最可怜。

忠厚正直窦天章,科考没有行路钱。

借银蔡婆二十两,来年四十翻一番。

家无分文人顶债,女儿七岁越门槛。

十七事夫时间短,丈夫得病入黄泉。

婆媳二人承悲苦,仅靠祖产度残年。

江湖骗子赛卢医,借得蔡婆债难还。

起了歹心想赖账,残害人命在郊原。

市井无赖正赶上,更敲竹杠要结缘。

爷儿两个娶婆媳,耍尽流氓霸财产。

婆子应允接回家,无奈窦娥示反感。

好马不背双重鞍,贞妇不嫁二夫男。

时值婆婆生重病,要得羊肚汤一碗。

驴儿事先备毒药,害死婆子娶少欢。

两个老人互谦让,驴儿老爹命玩完。

由此窦娥临威协,不拜夫郎就见官。

桃兀不辨原被告,贪脏枉法只图钱。

不细审察先刑训,三次喷水三昏眩。

一杖下去一道血,一棍下去皮肉绽。

三番五次打不招,桃兀又作新盘算。

窦娥不招打婆子,电击女子心肠善。

不自顾命救她人,罪名自己全承担。

下入死狱等问斩,剧到高潮惊坤乾。

押赴法场路途长,行走伴随歌声喧。

申诉冤屈骂天地,糊涂盗跖与颜渊。

请求刽吏走后街,免得遇到婆婆见。

头颅下落颇凄惨,为怕婆婆心惊颤。

面对天地发誓愿,应验冤情事三件。

一是头血溅旗枪,二是六月雪花现。

三是整个楚州府,上天不雨旱三年。

此后天章中朝官,随处审囚刷案卷。

窦娥魂魄频提醒,惩制恶霸翻了案。

千古悲剧喜收尾,虚设在于瞒人眼。

必修四课文《窦娥冤》梳理

必修四课文《窦娥冤》梳理

Ⅰ.课堂导入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能解答你的这些疑问。

Ⅱ.同步讲解一、认识作者姓名关汉卿字号已斋叟朝代金末元初籍贯大都(北京)生平、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着名的戏曲作家。

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话说就是“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

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

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

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

二、文学常识(一)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

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二)窦娥冤故事的悲剧原型山东省郯城县城东不远处,有一座高20米、周长150余米的孝妇冢,冢上芳草萋萋,四周松柏葱郁、冢前的石碑上刻记着一位东海孝妇的事迹,冢中所埋的孝妇,就是我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中所塑造的窦娥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

据《郯城县志》记载:汉代东海郡郯城有一位年轻女子,结婚后不久丈夫就病死了,她不愿改嫁,坚持靠自己的劳动奉养婆婆,人们都称她为“孝妇”。

我为窦娥鸣不平作文500字左右

我为窦娥鸣不平作文500字左右

我为窦娥鸣不平作文500字左右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窦娥的故事吗?我可太为窦娥感到不平啦!
窦娥是个特别可怜的人。

她的命运太悲惨了,就像被乌云遮住的太阳,怎么都找不到光明。

她嫁了个丈夫,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只剩下她和婆婆相依为命。

可是,那些坏人却不放过她,冤枉她做了坏事。

窦娥明明是清白的呀,就像雪一样干净。

窦娥说的话,那些当官的根本不听。

窦娥被判处了死刑。

在刑场上,窦娥喊着冤,发誓要让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结果,这些都成真了,可窦娥却再也回不来了。

窦娥太无辜了,她只是一个想好好过日子的普通人。

我真希望能有个超级英雄出现,在坏人冤枉窦娥的时候,站出来保护她,让她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窦娥的故事,我心里可太为她鸣不平啦!
窦娥呀,是个特别善良的姐姐。

她对婆婆可好了,一直很孝顺。

但是呢,命运却对她一点儿也不好。

有个坏蛋诬陷窦娥,当官的也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窦娥给抓起来了。

窦娥哭着说自己没犯错,可是没人相信她。

想象一下,窦娥得多伤心啊,明明自己什么都没做,却要被惩罚。

就好像你在学校,明明不是你弄坏了东西,老师却说是你,那得多委屈呀。

窦娥被处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大雪,这雪就像是窦娥的眼泪。

我真想钻进故事里,告诉大家窦娥是被冤枉的。

窦娥真的太可怜了,我真的好为她感到不平呀!。

谁让窦娥成为“冤屈”的代名词?——浅析窦娥蒙冤的原因

谁让窦娥成为“冤屈”的代名词?——浅析窦娥蒙冤的原因

谁让窦娥成为“冤屈”的代名词?——浅析窦娥蒙冤的原因摘要:《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作为一个小人物,封建统治铁蹄下的女性,她的悲剧:既是一幕元代社会的悲剧,也是一幕封建社会女性的共同悲剧,同样是一幕封建统制下人道主义的悲剧。

窦娥的性格充满刚性、正气与豪情,本文主要从探索原因的角度上分析窦娥悲剧产生的多方面因素。

关键词:《窦娥冤》悲剧原因正文:我们在平时的交谈中喜欢用“我真的是比窦娥还冤啊!”这句话来表达“本宝宝受了委屈,本宝宝有小情绪了”这一想法。

可见,“窦娥”冤屈的形象在我们心里刻下了深深地烙印。

我们通过阅读,通过看戏,通过言语交谈,都可以获得关于“窦娥”形象的理解与感知。

无论是有内涵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都知道窦娥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关汉卿的《窦娥冤》影响十分久远,是至今仍以不同的方式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一部元杂剧代表作,王国维先生在论及此杂剧时曾说:“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958 年,马健翎先生将杂剧《窦娥冤》改编为秦腔同名剧作,并一直在秦腔舞台上上演至今。

历经了几百年的锤炼与传承,这部剧反而更加光彩夺目,难怪各位文坛前辈对它评价如此之高。

我与秦腔结下深厚情谊的原因也在于此。

在看过三四场以不同的演出形式呈现的《窦娥冤》后,我不仅爱上了这部剧本身,爱上了秦腔,更加爱上了元代。

在本学期的古代文学课程中有幸学习到了这部作品,细细品读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的原因让“窦娥”成为“冤屈”的代名词?作为一部经典作品,很多文学界的名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看法,这里我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如有失偏颇,还望老师见谅。

一、窦天章的过失带来窦娥的悲剧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知道,窦娥三岁上就亡了母亲,到了七岁的时候,父亲因为还不起蔡婆婆的高利贷同时需要钱财去赶考,于是就把窦娥“分明是买与他一般”(《楔子》)的作为“抵押物”给了蔡婆婆。

高二下册语文《窦娥冤》相关知识

高二下册语文《窦娥冤》相关知识

高二下册语文《窦娥冤》相关知识【高二下册语文《窦娥冤》相关知识】对联欣赏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欣赏:这副对联明确地告诉我们,戏剧虽说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

元杂剧常识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

课文《窦娥冤》为元杂剧《窦娥冤》的节选,《闺塾》为明代戏曲《牡丹亭》的节选,《哀江南》为清代传奇《桃花扇》的节选。

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

曲词、宾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1.戏曲知识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其中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课文《窦》、《长》属元杂剧;《哀》属清传奇;《闺》为明代套曲。

⑴古代戏曲的三要素——曲词、说白、科介曲词和说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

戏曲以曲词为主,另两项也有各自的特点与使命。

三者交相配合。

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所用术语为:唱——唱曲词;云——道白;科(介)——角色动作;上——出场;内——后台,等等。

⑵角色杂剧的角色主要分“末”、“旦”两类。

末,又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又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

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

此外还有净(俗称“花脸”)、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洁郎(和尚)等。

常见角色有:生——扮青壮男子;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卜儿——扮老年女人;旦——扮青年女子;正旦——扮女主角;净——扮花脸。

⑶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由五折构成的。

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

⑷元散曲与杂剧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配乐歌唱新诗体。

窦娥冤的故事内容

窦娥冤的故事内容

窦娥冤的故事内容
《窦娥冤》是明代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传奇剧,全篇由窦娥出嫁,冤死和复仇三个部分组成,以讽刺社会的黑暗和揭示冤屈为主题。

故事发生在宋代,寒门儿女窦娥和萧郎相爱,但窦家力主窦娥嫁给富人陈婆婆的儿子成儿,为了家族的名誉,窦娥只能违心地嫁给成儿。

陈婆婆一家中,窦娥受尽了欺辱,成儿也对她百般凌辱。

众人之中,唯独陈家的九妹待窦娥如亲姐妹一般,成为窦娥唯一的精神支持。

窦娥忍辱负重,受尽委屈,直到生育一子后,被陈家众人陷害,将她逼迫到绕肚子树上吊死。

陈家九妹得知后,带着好友江姑娘化装成负责窦娥葬礼的僧人和小和尚,夺回窦娥尸骨,将她葬在家族的祖坟上。

窦娥的冤魂不能安息,为了让她的冤情得到昭雪,九妹和江姑娘前去告状。

在官府中,九妹和江姑娘揭露了陈家的丑恶行径,窦娥的冤屈得到了认可。

窦娥在阴间告状,引发了阴间审判,冥府之神众母神决定要陈婆婆上贵阳山坑骨,告诉九妹将每根窦娥的骨头都找回,这些骨头洗净,漂白,然后立起一面天狗守护,只要陈家一代,这些骨头必然会牵引陈婆婆上死囚之道,使之受到报应。

故事最后,冤屈得到昭雪,陈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社会黑暗和冤屈,表达了对正义的呼唤。

窦娥冤的三桩誓愿的典故

窦娥冤的三桩誓愿的典故

窦娥冤的三桩誓愿的典故
第一桩,“血飞白练”,通过这种方式,窦娥向世人显示她的清白无辜。

在唱词中,窦娥提到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表明她死得和苌弘一样冤屈,和望帝一样凄惨。

第二桩,“六月飞雪”,如果说第一桩是通过她自身的奇迹来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桩则是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

“飞霜六月因邹衍”的冤狱故事,更表明了窦娥所遭受的是人间冤狱。

第三桩,亢旱三年。

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窦娥希望通过第三桩誓愿,直接惩诫残暴昏聩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够象“东海孝妇”一样,得到昭雪。

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

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

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

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窦娥冤文言文翻译

窦娥冤文言文翻译

原文:[正末上](唱)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旦上](唱)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也,你错勘贤愚,岂不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造恶之家必有余殃?但得善终,莫为奸险。

[正末上](唱)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旦上](唱)窦娥冤,窦娥冤,官人听禀:有家父窦天章,曾为朝中大臣,因事被贬,家道中落。

我窦娥自幼丧母,与父相依为命。

不幸家父病故,我独自一人,承受世间艰辛。

今因官人无辜陷害,我命悬一线,求官人为我做主。

[正末上](唱)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旦上](唱)官人,你若不信,但看血飞白练,天降三尺雪,六月飞霜,这便是我窦娥的冤屈![正末上](唱)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旦上](唱)官人,我窦娥虽死,但愿你秉持正义,为百姓伸张冤屈。

我愿化为厉鬼,永不离开你左右。

[正末上](唱)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旦上](唱)官人,你若不信,但看血飞白练,天降三尺雪,六月飞霜,这便是我窦娥的冤屈![合](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生在世,冤屈难伸。

但愿天地良心,昭雪窦娥冤屈!翻译:[正末上场](唱)天地啊,你本是敬畏强硬而欺凌软弱,却原来也不过是顺势而为。

地啊,你不分辨是非善恶,为何还要称为地!天啊,你错误地判断了贤愚,怎能称作天!唉,只落得两眼泪汪汪![旦上场](唱)做好事的反而受贫穷,寿命短促;作恶的反而享受富贵,寿命延长。

天啊,你判断错了贤愚,难道没听说积善之家必有福报,作恶之家必有灾殃?只要善终,就不会做坏事。

[正末上场](唱)地啊,你不分辨是非善恶,为何还要称为地!天啊,你错误地判断了贤愚,唉,只落得两眼泪汪汪![旦上场](唱)窦娥的冤屈啊,窦娥的冤屈,官人请听我禀告:我家父窦天章,曾为朝廷大臣,因事被贬,家道衰落。

窦娥冤法律审判案例(3篇)

窦娥冤法律审判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窦娥,明朝末年人,因家庭贫困,被迫嫁给富商王生。

婚后,窦娥受到王生的虐待,不堪忍受,遂向官府告状。

然而,在官府审判过程中,窦娥因证据不足,被误判为诬告。

最终,窦娥含冤而死。

案件发生后,舆论哗然,人们纷纷为窦娥鸣不平。

为了还窦娥一个公道,朝廷下令重审此案。

二、案件经过1. 审判阶段在重审过程中,审判官发现原案证据不足,且存在重大疑点。

于是,审判官决定重新调查,搜集证据。

2. 调查阶段调查人员对窦娥案进行了深入调查,搜集了大量证据。

以下是部分调查结果:(1)王生在案发前曾向窦娥索要财物,窦娥拒绝后,王生怀恨在心。

(2)案发当晚,有人目睹王生在窦娥家中行凶。

(3)窦娥在案发后,曾向邻居倾诉冤屈,邻居将此事告知了官府。

3. 审判阶段在调查的基础上,审判官重新审理了窦娥案。

以下是审判过程:(1)审判官当庭宣读了调查结果,并向王生、窦娥双方询问。

(2)王生在审判过程中,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承认了因贪财而杀害窦娥的事实。

(3)窦娥的邻居出庭作证,证实了王生在案发当晚在窦娥家行凶的事实。

(4)审判官根据调查结果和证人证言,认定王生犯有故意杀人罪。

三、案件结果根据审判结果,王生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窦娥的冤屈得以昭雪,人们纷纷为窦娥感到欣慰。

四、案例分析1. 官僚主义在窦娥案中,原审判官因官僚主义,导致窦娥含冤而死。

这反映出当时官场腐败、司法不公的问题。

2. 证据不足窦娥案的原审证据不足,导致窦娥被判诬告。

这提醒我们在审判过程中,必须重视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3. 社会舆论窦娥案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人们纷纷为窦娥鸣不平。

这表明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监督作用。

五、启示1.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法官素质,确保司法公正。

2. 重视证据收集和审查,确保案件审理的准确性。

3.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

总之,窦娥冤案件是一起典型的司法不公案件。

通过对该案的分析,我们应吸取教训,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法官素质,确保司法公正。

窦娥冤名词解释

窦娥冤名词解释

窦娥冤名词解释《窦娥冤》是元代文学家关汉卿创作的著名杂剧,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窦娥被冤杀为主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通过表现窦娥坚贞不屈、不畏凌辱的形象,表达了人性的伟大和真实。

下面是《窦娥冤》一词的解释。

窦娥:窦娥是关汉卿创作的这出杂剧的女主人公。

她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的女子,但却遭受了极大的不公正待遇。

她被陷害杀死,死后成为冤魂,至今仍无法安息。

冤名:冤名是指无辜受冤屈而受到诬陷的名声。

《窦娥冤》这一词指的是窦娥被冤杀的名声。

她没有犯下任何罪行,却被他人捏造了罪行,受到了非人的虐待和折磨。

她的名声被诬蔑、歪曲,使得她的清白难以昭雪。

《窦娥冤》是对封建社会黑暗面的揭示。

封建社会在政治、法律以及道德观念上存在许多弊端和腐败现象。

这出戏通过窦娥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以及刑罚制度的不公正。

封建统治者以私利为中心,不顾民众的苦难和疾苦,导致窦娥这样的无辜之人被冤杀。

《窦娥冤》表达了人性的伟大和真实。

面对无辜受冤的命运,窦娥虽然身陷囹圄,遭受磨难,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毫不屈服。

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向罪恶屈服。

她的精神和行为彰显了人性的伟大,展示了人性美的一面。

《窦娥冤》是对冤屈的呼吁。

窦娥被冤杀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冤屈的存在和冤屈所带来的苦难。

这出戏通过揭示窦娥冤案的真相,唤起了观众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正的抗争。

它是关汉卿借助文学手法表达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的不满,呼吁社会更加关注人道、公平与正义。

总之,《窦娥冤》这一词指的是窦娥被冤杀的屈辱名声,通过该剧的创作和演出,向观众展示了封建社会黑暗和冤屈的一面,表达了人性的伟大和真实,同时也呼唤公平正义的实现。

“窦娥”鸣冤

“窦娥”鸣冤

“窦娥”鸣冤《窦娥冤》教学已经接近尾声,教师提问:窦娥三桩誓愿得以实现,同学们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其实早有答案,只不过希望通过学生之口将它复述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已。

不料,学生的回答令老师大跌眼镜!生1:太假了,违背常情。

生2:窦娥太自私。

生3:这样的结尾不能真正打动人心。

教师惊讶之余,慢慢稳住神,与学生做了如下对话。

师:看来同学们对作品的结尾不大满意,能不能结合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阐释得具体些?生:结尾确实很假,很搞笑,脱离现实。

“血溅白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情?明显的胡编乱造嘛!师:脱离现实的情节安排,我们也遇到很多,比如神话、童话。

为什么看神话童话的时候不会觉得假,读这篇作品却有这种感觉?生:神话童话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在理想中实现。

师:对,对。

说的太好了!神话童话是关于现实世界脆弱的平衡。

(板书“脆弱的平衡”,引导学生理解)这世界并非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作家为了使善心得到保护,丑恶得到惩罚,往往会违背事理逻辑,让现实中的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是什么手法?本文的结尾采用这种类似的手法是为了什么?(浪漫主义手法。

许多人脱口而出)生1:表达窦娥含冤至深,连天地都为之动容,寄托作者对不幸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生2:但这种同情有它的不合理性。

就算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吧,我们不强求它的真实性,但窦娥的行为也不太值得肯定。

窦娥为了个人的疾苦却使其他无辜的百姓遭殃,无论怎么说,她的这种誓愿是毒愿,为了自己损害别人的利益。

师:窦娥临刑前发这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读原文。

生1:“这都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虽然是诅咒贪官污吏,让他在三年亢旱情况下无法交租而受上司惩罚,但在荒年饥年受苦的往往是百姓,官吏自有保护自己的方法。

这桩誓愿直接受害者是百姓,为了惩罚坏人却让很多好人也遭罪的方法是不足取的。

生2:百姓如果颗粒无收就逃跑,贪官逃不了,自然要受惩罚。

(插科打诨,大家哈哈大笑)师:看来这桩誓愿是合情但不合理。

【文言文】窦娥冤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窦娥冤原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窦娥冤原文翻译及赏析《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

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

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窦娥冤唱词

窦娥冤唱词

窦娥冤唱词整理
哎呀,说起那窦娥冤,心头就跟压了块大石头样,闷得慌。

想当年,窦娥那女娃子,命苦得嘞,比黄连还苦三分。

她爹窦天章,为了赶考,把个黄花大闺女就丢给了张驴儿那等恶霸,简直是羊入虎口嘛。

“天也,你清不清?地也,你明不明?”窦娥那嗓子一扯,哭得人心肝儿颤。

她冤枉啊,被诬陷毒死了婆婆,那哪是她能干的事儿?可官府不问青红皂白,板子一打,锁链一扣,就定了她的罪。

“六月飞雪掩我窦娥冤,大旱三年洗我清白身。

”她临刑前发下那三桩誓愿,硬是灵验了。

血溅白练,那血啊,红得刺眼,白练成了红绸子;六月天飘起鹅毛大雪,冷得人心寒;还有那楚州大旱三年,百姓苦啊,都说这是窦娥的冤魂在哭诉。

“我窦娥冤,冤比海深,恨比天高。

”这话儿,在咱们四川人听来,更是心头一紧。

咱们讲究的是个公道人心,哪有这么欺负人的?窦娥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提醒着咱们,要明辨是非,莫让好人受冤枉,莫让恶人逍遥法外。

所以说啊,这世道,还是得有个理儿在。

窦娥虽冤,但她那份坚韧不屈,那份对正义的渴望,却像那六月飞雪一样,永远留在了咱们心里头,提醒咱们,做人做事,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天地。

窦娥冤节选

窦娥冤节选

窦娥冤节选
《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反映了元代官吏贪污,百姓有冤无路诉的黑暗现实。

窦娥是窦秀才的女儿,被蔡婆婆看中,要做她的媳妇。

窦秀才不愿意,就被蔡婆婆诬陷,说窦娥偷了她的银子。

窦娥被判死刑,临刑前发誓,说她冤枉,要求天地显灵,雪飞六月,亢旱三年。

窦娥被斩后,果然下起了大雪,她的血飞到了白练上,没有落到地上。

后来,窦娥的冤情被昭雪,蔡婆婆被处死,窦秀才被平反。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

(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

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旦、末、净、杂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 主角称正旦。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 旦本。 女角色称旦,分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 外旦、小旦等。 男角色称末,分正末(男主角)、副末(又叫冲末, 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刚烈、相貌上有 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有男有女。 杂:包括细酸(穷秀才)、孛( b ó)老(老头 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
楔子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官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 改名窦娥。 第一折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 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 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 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 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 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的宫调写成。 共分“五宫四调”:正宫、中吕宫、 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大石调、 双调、越调、商调。元杂剧中一折 限于一调一韵。
元代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的《西厢记》、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马致远
元杂剧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其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汉族民间 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 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在这个时而倒流,时而集权的背景关系中,诞生了一批关汉 卿这样,由北向南流亡的戏剧家。常年的流亡生活,增广了关汉卿 的见闻,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大变革时期的关汉卿其实更加接近思想改革的前沿,底蕴也 更加深厚。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意义的作品。批判了元朝腐朽的民 族统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再现了农民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关 汉卿的人生映衬着浓郁的时代背景,他必须承担起宣扬反抗精神的 历史重任。 但同时,也因为封建制度的松懈,女性权利开始受到关注。 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比如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 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 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女性意识觉醒投影到作品当中,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 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 纪君
《精忠旗》-明· 冯梦龙
《桃花扇》-清· 孔尚任 《琵琶记》-明· 高则诚 《长生殿》清· 洪 昇
《清忠谱》-清· 李 玉
《汉宫秋》-元· 马致远 《娇红记》明· 孟称舜 《雷峰塔》清· 方成培
元杂剧介绍: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 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 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 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 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 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 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 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 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开折,通过监斩官和其他人的行为,描写了一副阴森肃杀的刑场 气氛。窦娥便在这种气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场了。一上场,窦娥 便唱了两只曲子:《端正好》、《滚绣球》窦娥首先把自己的冤 枉呈现出来,说明自己无辜被判死刑,冤屈惊天动地,临死之前, 把控诉的对象指向了天和地。窦娥控诉天地一场戏,极具思想性 和艺术性的好文章,千古流传。
元末明初,社会进入实体战争带来的变革期。元代是外族中原 统治的一个失败范本。它沿袭了封建主义的国家建制,但是却没有 废除奴隶制的残规陋习。 客观上来看,元朝是几千年封建时期过后,一个奴隶制王朝的 短暂复辟。对汉人的过分盘剥(一个汉人的价值等同于一头牛)势 必引发激烈的民族冲突。很快汉人农民阶级的先锋性体现出来,在 部分知识分子参与下 ,完成暴力起义,建立明王朝。封建制继续得 以维系,并进一步中央集权。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 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 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 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 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 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 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 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 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 3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 成。 唱叫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 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 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 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武打和舞 蹈。如“做哭科”“做笑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 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 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 词中的插话。
“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这一句是对前几句的总括性结论,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们期望或相信的那样维持现实的公 平合理,相反,却和社会上的邪恶残暴的坏人一样,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弱小 的平民百姓。这句指责,推翻了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对人们现实和精 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 紧接下来,悲愤之气达到极点,便是对天地的直接而强有力的指责和痛斥。
高尔基曾说 :“ 悲剧的戏剧性,一方面来自于性 格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来自于性格内部的冲突。”在 黑暗的吏制下,窦娥反抗着,又无奈着,挣扎着,又找 不到出路,这是普通劳苦民众在黑暗封建社会里必然的 悲惨结局。 这显然是矛盾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窦娥诉冤过程 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 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也是关汉卿的矛盾。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 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 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 雪窦娥的冤案。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最后一句是愤怒的控诉达到极点之后的转折,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悲愤而又无奈的叹息。
关汉卿从“东海孝妇”的传说中得到启示,由之生发开来, 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概括丰富的现实社会内容,大胆而 精巧地构思出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一步步递升,创造出浓厚的悲剧气氛。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素练:她希望刑场上 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 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 人的冤屈得到昭雪,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 邪恶。
不能说不是时代给予关汉卿的伟大馈赠。亦影响到后世对 他作品前沿性的盛赞。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 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 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 芬奇等 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在《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 “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 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 性。
金灭北宋、元灭金的过程,同时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贵族、蒙古贵族 的过程。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艰苦斗争,要求有战斗性和群众 性较强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而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到这时已经过长 期的酝酿而融为一体。这样,元杂剧就在金院本和说唱诸宫调的基础上, 由于现实的要求、群众的爱好,大大扩大了题材和内容,展开了中国戏曲 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在元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文人也发生分化。 特别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中下 层文人的仕进道路大大缩小了,生活跟着下降。除了少数依附元朝统治者 的官僚外,大多数文人和广大人民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和人 民的关系比较密切。
《窦娥冤》是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 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 过此剧。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 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 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 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 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不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这 种对天地的大胆的指责批判在古代以天为上的社会里是不多见的,中国古代人民因为以农 业为生,特别重视“天”。现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被认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来 行使统治权。因此被称为“天子”。窦娥的这一段唱词,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归结到 了天的身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既是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彻 底否定,也是对传统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强的民主主义精神。这种思想也是关 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 人物。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 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 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