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0章~第11章【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失业与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12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2.1 复习笔记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取舍关系1.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取舍的思想源于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A.W.Phillips)于1958年发表的文章。
在考察了英国97年内失业与名义工资增长的数据后,菲利普斯发现英国历史上名义工资增长快的年份,失业率低;而名义工资增长慢的年份,失业率高。
其他经济学家在菲利普斯理论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从失业与名义工资增长率的关系转移到失业与通货膨胀(价格的增长率)的关系上。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经验上的负向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指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负向相关关系。
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真实的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和周期性失业(真实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之间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1)模型分析使用引入错觉理论的扩展的古典模型分析不同的经济体。
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固定不变且能够完全预期的经济体在这个经济体中,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周期性失业都为0。
当总需求发生未预料到的增长时,既会出现正的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又会出现负的周期性失业(真实的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
这一结果印证了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的结论,即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负向相关。
②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稳定上升的经济体如图12-1所示,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充分就业产出为且固定不变,如果货币供给每年增加10%,曲线每年上移10%,即从第1年的移动到第2年的,以此类推。
货币供给每年增长10%,导致通货膨胀率每年都上升10%,那么,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以被人们完全预期到,因此不存在错觉,所以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为10%,预期的价格水平也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结果使短期总供给曲线每年上移10%。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章节题库-IS—LM、AD—AS模型:宏观经济分析的一般框架(圣才出
第 9 章 IS—LM/AD—AS 模型:宏观经济分析的一般框架
一、名词解释 1. IS 曲线 答: IS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IS 曲线上任何一 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 I S ,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 IS 曲线,如图 9-1 所示。
8.物价水平下降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答案】F 【解析】 P 是总需求曲线的内生变量, P 变化只会使均衡点沿总需求曲线移动。只有 外生变量( P 和 Q 以外的变量)的变动才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形状、位置的变化。
9.货币供应增加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 【答案】F 【解析】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来源可以归结为:劳务、资本、自然资源以及技术知识 的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长期,货币供应增加,使得物价上涨,潜在产出不会 增加,即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10.若中央银行仅仅关心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当石油价格外生性增长时,中央银行应 该增加货币供给。( )
二、判断题 1.IS 曲线代表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而 LM 曲线代表的是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 【答案】F 【解析】IS 曲线是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连接起来 而形成的曲线;LM 曲线是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 而形成的曲线。
2.使 IS 或 LM 曲线发生移动的任何因素都将改变总需求。( ) 【答案】T 【解析】无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无 论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 / 57
圣才电子书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章节题库-政府支出及其融资(圣才出品)
第15章政府支出及其融资一、名词解释1.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答: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盈余。
如果这种盈余为负值,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
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
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的提出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
第二,使政策制定者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
但这一概念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本身就是难以准确估算的。
2.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答: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
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
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
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3.税收平稳化(tax smoothing)答:税收平稳化是指保持税率稳定的税收制度安排。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生产率、产出和就业【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生产率、产出和就业【圣才出品】第3章生产率、产出和就业一、复习题1.生产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引起一国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要了解一国所能实现的产出,除了生产函数,还需知道哪些因素?答:(1)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效率,它表明了任意给定资本和劳动投入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一般形式为:()=,Y AF K N式中,Y为给定时期内的实际产出,A为衡量整体生产率的系数,K为资本存量,N 为给定时期内的工人数,F为产出Y与资本K和劳动N的函数关系。
(2)供给冲击或生产率冲击导致经济体生产函数的变化。
一个正向的或有利的供给冲击会增加既定资本和劳动条件下的产出。
一个负向的或不利的供给冲击会降低各资本与劳动组合下的产出。
在现实世界中,供给冲击包括天气变化、使效率提高的管理技术改善和创新、政府管制的变化。
此外,供给冲击还包括资本和劳动以外的其他投入要素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会影响产出。
(3)除了生产函数,还需要知道经济体所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2.生产函数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但其斜率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降低。
对于生产函数的这些特性,请给出经济解释。
答:生产函数曲线向上倾向意味着任意额外投入的资本或劳动都会使得产出增加。
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降低反映了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因为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资本的边际产量随着资本增加而下降,从而使得斜率随着资本投入增加而降低。
给定劳动投入数量,随着资本的增加,额外的资本增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越来越小。
3.资本的边际产量(MPK)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解释MPK曲线的形状?答:(1)资本的边际产量指每单位资本存量的增加引起的产出增加。
由于的资本K?增加引起了的产出增加,单位资本的产出增加为,因此资本的边际产量为Y?/Y K。
/Y K(2)MPK曲线可以利用生产函数曲线表示出来,给定劳动投入水平下,标出不同的资本投入带来的不同产出,就得到生产函数曲线,而MPK就是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章节题库-生产率、产出和就业(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二、判断题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在一个竞争性的劳动市场上,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必然引起失业。( )
【答案】T
【解析】在竞争性劳动市场上,若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那么劳动供给将
大于劳动需求,因此劳动市场存在失业。
2.摩擦性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 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 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 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 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 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6.如果就业上升,那么失业率必定下降。( ) 【答案】F 【解析】由于劳动力人数不确定,所以不能判断失业率是否下降。
7.没有寻找工作的全日制学生属于失业者。( ) 【答案】F 【解析】没有找工作的全日制学生不是劳动力,因此不属于失业者。
8.失业率等于失业总人数除以工作年龄人口总数。( ) 【答案】F 【解析】失业率等于失业总人数除以劳动力人数,而不是除以工作年龄人口的总数。
2.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提高工人边际产量的技术进步将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
()
【答案】T
【解析】工人的实际工资为 W P
MPL ,其中 MPL
是工人的边际产量。如果技术进
步提高了工人的边际产量 MPL ,那么将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
3.失业率是劳动力中失业的比例,参与率是就业的成年人口占成年人口总数的比例。 ()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国民经济构成与度量【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 2 章 国民经济构成与度量
一、复习题 1.度量经济活动的三种方法是什么?为何三种方法能够得出相同的结果? 答:(1)度量经济活动的三种方法 ①产出法:通过对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进行加总来测量经济活动,但并不包 括那些在生产的中间过程被消耗掉的产品和服务。该方法运用了增加值的概念,某一生产 者的增加值是指其产出价值与从其他生产者手中购买的投入品的价值的差额。产出法通过 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②收入法:通过对生产者获得的全部收入求和来测量经济活动,其中包括厂商支付工 人的工资和取得的利润。 ③支出法:通过对产品最终使用者所有的支出求和来测量经济活动。 (2)三种方法得出相同结果的原因 ①从定义上看,在给定的时期内,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与消费者购 买这些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货币额一定相等。因此,产出法(测量市场价值)与支出法 (测量花费)对经济活动的度量必然总是相同的。 ②卖方所得收入必然等于买方的支出。卖方的所得应该等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总收入, 后者包括支付给工人和供应商的报酬、缴纳给政府的税收以及所剩的利润。因而,总支出 与总收入必定相等,即支出法和收入法所得出的结果必定相同。 ③由于产出价值和收入都与支出相等,三者也一定相等。 由于三种方法是等价的,因此,在任一给定时期内: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答:(1)中间产品和服务指那些在同期生产的、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制造过程中被 消耗掉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产品和服务是生产过程的最终产物。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是否在当年被消耗掉。如果某产品是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但是其在当年并未被消 耗掉,它并不是中间产品,而是最终产品。
②对存货投资处理的不同。存货因为未被消耗掉,因此属于最终产品。 (2)资本品属于最终产品。资本品是一种产品,它不仅能被用于生产自身,而且可 以被用于生产其他产品。不同于中间产品,资本品在其生产的当年不会被全部消耗掉。国 民收入账户将资本品归入最终产品的类别中并计入 GDP,其原因在于由新资本品带来的生 产能力的提高属于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3)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对 GDP 的度量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原因在于 GDP 所度量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刚性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11章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刚性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一、复习题1.效率工资的定义是什么?效率理论背后关于工人行为的假设是什么?为什么它表明了即使劳动供给过剩,实际工资仍会保持刚性?答:(1)效率工资是指使工人为每一美元实际工资付出的努力程度达到最大的实际工资。
(2)效率工资理论关于工人行为的假设是:工人努力程度越大,其实际工资越高。
(3)实际工资即使在劳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仍具有刚性,对于这种现象存在多种解释:①法律和制度因素使工资居高不下,例如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合同,会阻碍厂商削减工资,并且名义工资可以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工资保持在协定的水平上。
②厂商支付高于“应有”水平的实际工资的原因在于这种政策可以降低厂商的人员流动成本,即雇用和培训新员工的相关成本。
通过支付高工资,厂商可以留住更多的现有工人,这样便节省了雇用和培训替补员工的成本。
此外,丰厚薪资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③工人的薪资越高,他们越有动力去努力高效地工作。
尽管厂商能够以稍低的实际工资去吸引所需的全部工人,但如果高薪工人可以提供更多产出,那么厂商就可以支付雇员高额的报酬并从中获利。
这就是效率工资理论对实际工资刚性的解释。
2.在引入效率工资的凯恩斯模型中,充分就业产出Y是如何决定的?在该模型中,生产率冲击(供给冲击)如何影响充分就业产出?劳动供给又如何影响充分就业产出?答:(1)在引入效率工资的凯恩斯模型中,劳动需求曲线上劳动边际产出等于效率工资的点决定了充分就业产出。
(2)生产率冲击不影响效率工资,因为它不影响工人的努力程度。
但是它影响工人的边际劳动产量,因此引起就业变动。
一个有利的供给冲击会增加就业量,生产率和就业的增加使得充分就业产出增加。
(3)劳动供给对效率工资和就业均无影响,它仅仅影响失业量。
因此,劳动供给对充分就业产出无影响。
3.什么是价格黏性?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考虑价格黏性是十分重要的?答:(1)如果用名义量(美元)表示的价格或工资保持不变,而且不会轻易地因供求的变化而改变,那么名义刚性就会发生。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2章~第13章【圣才出品】
(2)美国自然失业率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①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自然失业率变化。工人总数中不同人口群体(按年龄、性别、种 族划分)所占的比例总是在逐渐变化着,而不同群体间的失业率差别很大,因此,自然失业
3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自然失业率固定时,数据 呈现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3.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是如何分别影响 20 世纪 60、70 和 80 年代美国菲利普斯曲
1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线性状的?在解释美国菲利普斯曲线性状时,供给冲击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1)在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通货膨胀率是相当低的,大约在 1%到 2%之间,而
且年变化量也不大。1970 年以后,美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和自然失业率发生了相当大的改 变,致使这一时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游移不定。
(2)供给冲击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和晚期,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和菲利 普斯曲线向上移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率在 20 世纪 70 年代保持较高 的水平,直到 1979~1982 年间,美联储开始推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使 菲利普斯曲线下移,并在 20 世纪 80 年代保持较低的水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菲利普斯 曲线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供给冲击引发的高预期通货膨胀。
5.为什么政策制定者希望保持低通货膨胀?谁是失业的受害者? 答:(1)政策制定者希望保持低通货膨胀的原因是通货膨胀存在社会成本。预期到的 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包括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无 法预料的财富转移、为了避免或减少转移的风险而付出的资源以及难以观察相对价格所造成 的效率下降等。 (2)当失业存在时,整个社会的产出减少;失业家庭遭受到人身和心理成本。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圣才出品)
第14章货币政策以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一、复习题1.基础货币的定义是什么?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区别是什么?答:(1)准备金存款、公众或私营银行持有的通货被称为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
(2)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区别:货币供给等于公众持有的通货以及公众在银行的存款之和,即:M CU DEP=+基础货币有两种用途:一部分基础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持有的通货;余下的则作为银行准备金,因此基础货币等于两者之和,即:BASE CU RES=+2.货币乘数的定义是什么?讨论公众和银行的行为如何引起货币乘数上升或下降。
公众和银行能影响货币乘数,这是否意味着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为什么?答:(1)每一单位基础货币能创造的货币供给的数量,被称为货币乘数。
表达式为1cu cu res++,其中,cu 是通货―存款比率,res 是准备金―存款比率。
(2)公众持有货币的意愿的变动会影响通货―存款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
而银行持有存款的意愿的改变,影响准备金―存款比率,从而改变货币乘数。
当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会减少,反之货币供给增加。
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因为货币乘数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通过变动基础货币来抵消,从而使得货币供给保持不变。
3.对美国国债的公开市场购买如何影响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又有什么影响?答:对美国国债的公开市场购买是指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将货币投放在市场中,使得市场上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
而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存款和贷款扩张的乘数作用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4.在美国,货币政策由谁来决定?总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在美国,货币政策由美联储来决定。
美联储的7名理事全部由美国总统任命,且任命其中一位委员会成员作为美联储主席,除此之外对货币政策制定没有直接的影响。
5.除了公开市场业务外,美联储还有什么其他方式能够控制货币供给?解释这些方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公开市场业务是美联储用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但还有其他三个方法是可行的:(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提高迫使银行持有更多的准备金,准备金―存款比率由此上升。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章节题库-消费、储蓄与投资(圣才出品)
第4章消费、储蓄与投资一、名词解释1.李嘉图等价定理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
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
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
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
因此,这种政策不会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
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
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2.私人储蓄答:私人储蓄指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量。
如果家庭得到的收入用Y表示,支付税收用T表示,消费支出用C表示,则私人储蓄就是Y T C--。
私人储蓄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也是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进行私人储蓄的行为是典型的市场主体决策行为。
所以,经济学中关于储蓄的理论(如储蓄动机、储蓄倾向、储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围绕着私人储蓄来展开的。
由于私人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意愿的投资水平,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宏观政策以对公共储蓄进行调节,或引入国外储蓄进行补充。
3.托宾q值理论答: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
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圣才出品)
则呈下降趋势。
(3)全要素生产率 A 、劳动利用率和资本利用率的变化导致了索洛余值的变化。
3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根据古典理论,政府购买的增加对劳动市场有怎样的影响?对产出、实际利率和价 格水平的影响呢?根据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看法,是否应该使用财政政策来消除经济周期? 为什么使用或为什么不使用呢?
答:(1)根据古典理论,政府购买的增加不影响劳动需求曲线,但是导致在任意给定 的实际工资条件下,劳动供给增加,因为未来的税收增加必然会使得工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 少,因为他们必须为增加的政府支出买单。
(2)劳动供给增加而劳动需求不变,则实际工资下降,就业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的 产出增加。如果充分就业曲线的移动幅度小于 IS 曲线的移动幅度,那么向右移动的 FE 曲线 和 IS 曲线必然导致实际利率和价格水平的上升。
答:(1)反向因果关系意味着预期未来产出增长导致了当前货币供给增加,预期未来 产出下降导致当前货币供给减少,而并非是与之相反的关系。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0 章 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
一、复习题 1.古典 IS LM 模型区别于凯恩斯 IS LM 模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差别在 实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答:(1)古典 IS LM 模型区别于凯恩斯 IS LM 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工资和价格会迅速 调整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而凯恩斯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非常缓慢,需要花费很长一 段时间才能使得经济达到一般均衡。 (2)这些差别的重要意义在于决定了两种学派对政府干预行为的观点。古典主义认为 经济会迅速达到均衡,因此政府调节和干预经济是不必要的,政府主动去反衰退的行为将收 效甚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缺乏信心,倾向于赞同政府在反衰退中 发挥刺激经济的作用。表示为:Fra bibliotek索洛余值=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宏观经济构成与度量)【圣才出品】
第2章宏观经济构成与度量一、复习题1.度量经济活动的三种方法是什么?为何三种方法能够得出相同的结果?答:(1)度量经济活动的三种方法①产出法:通过对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进行加总来测量经济活动,但并不包括那些在生产的中间过程被消耗掉的产品和服务。
该方法运用了增加值的概念,某一生产者的增加值是指其产出价值与从其他生产者手中购买的投入品的价值的差额。
产出法通过将多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②收入法:通过对生产者获得的全部收入求和来测量经济活动,其中包括厂商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取得的利润。
③支出法:通过对产品最终使用者所有的支出求和来测量经济活动。
(2)三种方法得出相同结果的原因①从定义上看,在给定的时期内,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与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货币额一定相等。
因此,产出法(测量市场价值)与支出法(测量花费)对经济活动的度量必然总是相同的。
②卖方所得收入必然等于买方的支出。
卖方的所得应该等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总收入,后者包括支付给工人和供应商的报酬、缴纳给政府的税收以及所剩的利润。
因而,总支出与总收入必定相等,即支出法和收入法所得出的结果必定相同。
③由于产出价值和收入都与支出相等,三者也一定相等。
2.为什么包含在GDP中的产品和服务要以市场价值度量?用市场价值度量产出有哪些缺点和问题?答:(1)在GDP中产品和服务用其市场价值进行计量,也就是说按其出售的价格计算。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产出进行加总,并且该方法考虑了不同产品和服务在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
(2)用市场价值测量GDP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某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并未在正规的市场中交易。
而在理论上,GDP应该进行调整以反映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存在。
然而,由于难以对非市场产品和服务进行可靠的测算,所以GDP的计算忽略了这些产品和服务。
3.中间产品和服务与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区别是什么?资本品(如工厂和机器)属于其中的哪一类?为何二者对GDP的度量具有不同的重要性?答:(1)中间产品和服务指那些在同期生产的、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制造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产品和服务。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注六个方面的问题:①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②一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是什么?③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④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⑤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⑥政府政策能否用来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1.长期经济增长(1)富国与穷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富国在其历史的某一时点上经历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穷国要么从未经历过持续的经济增长,要么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随后的经济衰退而损失殆尽。
(2)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②给定劳动力数量的条件下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指单位劳动投入(如每位工人或每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产量。
(3)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①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率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机器和工人生产率的因素。
2.经济周期美国产出的增长历程表明:产出的增长路径并不总是平滑的,而是存在谷峰和谷底。
宏观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来描绘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与扩张,但一些非常剧烈的收缩与扩张有时并不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为衰退期,在这一时期国民产出可能下降,也可能以极慢的速度增长。
衰退对许多人而言意味着陷入经济困境,此外,衰退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焦点。
因为对于每个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家来说,经济在其任期间内处于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将使其再次当选的把握更大。
3.失业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失业率是用来衡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其中,总劳动力人口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的总数目。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章节题库-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第8章经济周期一、名词解释1.经济周期答: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或国民收入波动,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
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论、资本存量调整论和创新论。
2.供给冲击答: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
供给冲击是对经济的一种扰动,其首要影响是使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
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20世纪70年代,总供给曲线被两次重大的石油价格冲击所移动。
这两次石油价格冲击提高了生产成本,因而也提高了企业愿意供给产品的价格。
换句话说,石油价格冲击移动了总供给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1.经济周期的中心问题是()。
A.价格水平波动B.国民收入波动C.失业率波动D.国际收支的波动【答案】B【解析】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宏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一、判断题1.作为基本分析工具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正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一样,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处于核心地位。
()【答案】T【解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
2.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包含政策变量,如政府防务采购。
()【答案】T【解析】政策性变量,如军事支出,是已知变量,因此根据定义,它在模型中没有行为方程。
同样地,考虑经济条件对军事经济的影响,这个考虑要求将军事支出的行为“模型化”,以使这个变量由外生变为内生。
二、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价格()。
A.在长短期中都是黏性的B.在短期中是灵活的,长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C.在长短期中都是灵活的D.在长期中是灵活的,短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答案】D【解析】弹性价格是指可以对供求变动作出即时调整的价格,反之,调整比较缓慢的价格被称为黏性价格。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是有弹性的,但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短期内价格是黏性的,长期内才是完全伸缩的。
2.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
A.加总的应用B.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作用C.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相互作用关系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A.相互独立的B.两者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C.两者既有联系又有矛盾D.毫无联系【答案】C【解析】当把经济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时,必须考虑经济个体的决策。
总量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之和,因此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决策是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消费、储蓄与投资)【圣才出品】
第4章消费、储蓄与投资一、复习题1.收入给定时消费与储蓄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储蓄的基本动机是什么?答:(1)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
收入给定时,消费的任意增长意味着储蓄的等量下降,因此消费和储蓄呈反向相关关系。
(2)储蓄的基本动机是为了保证将来的消费。
2.当期收入、预期未来收入和财富增加是如何影响意愿储蓄和意愿消费的?答:(1)当消费者的当期收入增加时,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都会增加。
因为当期消费上升,但是小于当期收入的增加,因此储蓄增加,而储蓄增加必然导致未来消费增加。
(2)预期未来收入增加会使得人们当期消费增加且当期储蓄减少,未来消费增加。
因为当期收入没有增加,但是当前消费增加,从而当期储蓄必然减少,未来收入增加,则未来消费增加。
(3)当消费者的财富增长,那么当期和未来的消费都会增加。
同理,当期消费增加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当期储蓄减少。
从加总水平上而言,消费和储蓄的私人决策的改变使得总体水平的预期消费和储蓄改变。
3.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释为何预期实际利率增长对意愿储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答:预期实际利率增长对意愿储蓄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替代效应增加储蓄。
预期实际利率增长意味着将来的消费相对而言变得便宜,也就是说,当期储蓄1美元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因此使得储蓄增加。
(2)收入效应可能会增加或减少储蓄。
对借款者而言,预期实际利率的增长意味着他的境况会变好,使得借款者增加当期的消费,从而减少储蓄。
然而,对于借款者而言,面临一个更高的实际利率,会使得其境况变差,从而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储蓄。
收入效应作用的方向取决于消费者的初始禀赋状况。
总体而言,借款者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呈反方向变动,因此预期实际利率增长对意愿储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而对贷款者而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同方向变动的,即意愿储蓄会增加。
4.什么是预期税收实际利率?如果利息税降低,预期税后实际利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1)预期税后实际利率能够有效地衡量储蓄者的收益率,它充分反映了税收对收益的影响。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圣才出品】
第5章开放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一、名词解释1.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答: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
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
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
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2.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答: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非常复杂、广泛,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不尽相同,但均包括三个主要项目:①经常项目,是指反映实际资源在国际间流动的经济行为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②资本项目,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项。
其中资本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收买或放弃。
金融项目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的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③平衡项目,是反映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差额的项目,主要指错误与遗漏项目。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即每一笔交易都是以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目表示。
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在反映和记录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易时,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项目都列为贷方,或称正号项目;一切支出项目或负债减少、资产增加项目都列为借方,或称负号项目。
每笔交易同时分记有关的借贷两方,金额相等。
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总量是相等的,其净差额为零。
这种借贷两方总额相等的关系,客观地反映了外汇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解得: r 10 ,即均衡利率为 10%。
4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失业理论认为,工资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效率工资 B.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化 C.效率工资,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化 D.以上表述都不完整 【答案】C 【解析】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向其工人支付高工资就能更有效地运行,因此企业保 持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可图,从而造成了工资刚性;最低工资法阻止工资下降到均衡 水平,从而直接导致了工资刚性;工会化使得参加工会的工人的工资不是由供给和需求均衡 决定的,而是由工会与企业谈判决定,最终的协议使得工资位于均衡水平之上,从而造成工 资刚性。
Y CI G Y 5000 G 1000 T 1000
C 500 0.75Y T
I 1000 50r
( r 为用百分比表示的利率),那么在该经济体中均衡利率为( )。 A.1% B.2.5% C.5% D.10% 【答案】D 【解析】由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5000 500 0.75 5000 1000 1000 50r 1000
2.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 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 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1 / 2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利用 IS LM 模型可以看出,政府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下降,产出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圣才出品】
第10章 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10.1 复习笔记一、古典模型中的经济周期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介绍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 )和芬恩·基德兰德(Finn Kydland )提出了一种理论,该理论有利于研究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冲击及其来源。
该理论即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简称RBC 理论,它指出对经济的实际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
实际冲击(real shock )是对经济“实际层面”产生的干扰,例如影响生产函数、劳动规模、政府购买的实际数量、消费者支出和储蓄决策的冲击等。
根据模型,实际冲击直接影响曲线或充分就业线,而名义冲击直接影响的仅有曲线。
RBC 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函数冲击,即所谓的供给冲击影响最大,通常,RBC 经济学家称之为生产率冲击(productivity shock )。
生产率冲击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或新生产方式的采用、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资本或劳动质量的变化、可供使用的原料或能源的改变、极端的天气情况、影响生产的政府管制的变化,以及任何影响生产率的其他因素。
按照RBC 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繁荣大多得益于有利的生产率冲击,而多数经济衰退则源于不利的生产率冲击。
(2)不利的生产率冲击所带来的经济衰退IS LM IS FE LM不利的生产率冲击会降低实际工资、就业和产出水平的一般均衡值。
此外,不利的生产率冲击会提高实际利率水平,抑制消费与投资,并提高价格水平。
有利的生产率冲击会增加产量,促使经济繁荣。
在RBC理论中,因为价格能迅速调整,所以实际产出始终等于充分就业产出。
就此而言,产量在衰退时萎缩,而在繁荣时增加,是因为产出的一般均衡水平即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发生变化。
相反,凯恩斯主义则认为经济衰退期和繁荣期都是经济非均衡的体现。
(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周期事实RBC理论假设生产率冲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形式,它的结论与许多经济周期的基本事实相吻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因素。
4.在解释主要经济周期事实上,RBC 理论在哪些方面做得最成功,在哪些方面解释得 不尽如人意?
答:(1)RBC 理论与许多经济周期的基本事实相吻合。 ①在假设经济受到持久性生产率冲击的前提下,RBC 理论说明总产出将发生周期性波 动,而这种周期性波动也的确发生了。 ②RBC 理论表明就业水平具有同周期性,即就业和产业会同方向变化。 ③RBC 理论指出繁荣期的实际工资水平高于衰退时期的水平(同周期的实际工资),而 这也确实得到了应验。 ④RBC 理论还解释了平均劳动生产率是同周期的,换言之,繁荣期的人均产出要高于 衰退期,该事实也与 RBC 经济学家的假设相吻合,即有利的生产率冲击会带来经济繁荣并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利的生产率冲击将导致经济衰退并降低劳动生产率。RBC 经济学家 将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同周期性作为支持他们观点的有力论据。
答:(1)根据古典理论,政府购买的增加不影响劳动需求曲线,但是导致在任意给定 的实际工资条件下,劳动供给增加,因为未来的税收增加必然会使得工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 少,因为他们必须为增加的政府支出买单。
(2)劳动供给增加而劳动需求不变,则实际工资下降,就业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的 产出增加。如果充分就业曲线的移动幅度小于 IS 曲线的移动幅度,那么向右移动的 FE 曲线 和 IS 曲线必然导致实际利率和价格水平的上升。
5.什么是索洛余值?在经济周期中,它是怎样变化的?什么因素导致了索洛余值的变
化?
答:(1)最常用的测量生产率冲击规模的方法是计算索洛余值,这是一种测量全要素
生产率 A 的经验方法。索洛余值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人罗伯特·索洛命名,他在 20
世纪 50 年代使用了这种测算方法。假设产出为 Y ,资本投入 K 和劳动投入 N ,则索洛余值
2 / 6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有的经济周期事实似乎与简单 RBC 理论不大相符——通货膨胀往往在经济衰退 期或在紧随其后的时间内放缓。根据 RBC 理论,不利的生产率冲击不仅导致了经济衰退, 而且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根据 RBC 学派的观点,经济衰退期同样也应该是 通货膨胀期,这与经济周期事实并不相符。
3.给出实际冲击与名义冲击的定义。经济学家认为何种实际冲击是引起经济周期性波
1 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1)实际冲击是对经济“实际层面”产生的干扰,例如影响生产函数、劳动规模、
政府购买的实际数量、消费者支出和储蓄决策的冲击等。名义冲击是指影响货币供给或需求
(3)根据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看法,不应该用财政政策来消除经济周期。因为在没有 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能够更有效率的生产,因为不完善的经济知识、政策行为的政治限 制以及时滞都会使得稳定政策不切实际。
7.反向因果关系意味着货币供给和实际经济活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解释为何会存 在反向因果关系?它又是怎样解释经济周期事实的?
答:(1)反向因果关系意味着预期未来产出增长导致了当前货币供给增加,预期未来 产出下降导致当前货币供给减少,而并非是与之相反的关系。
则呈下降趋势。
(3)全要素生产率 A 、劳动利用率和资本利用率的变化导致了索洛余值的变化。
3 / 6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6.根据古典理论,政府购买的增加对劳动市场有怎样的影响?对产出、实际利率和价 格水平的影响呢?根据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看法,是否应该使用财政政策来消除经济周期? 为什么使用或为什么不使用呢?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0 章 古典主义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市场出清宏观经济模型
一、复习题 1.古典 IS LM 模型区别于凯恩斯 IS LM 模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差别在 实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答:(1)古典 IS LM 模型区别于凯恩斯 IS LM 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工资和价格会迅速 调整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而凯恩斯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非常缓慢,需要花费很长一 段时间才能使得经济达到一般均衡。 (2)这些差别的重要意义在于决定了两种学派对政府干预行为的观点。古典主义认为 经济会迅速达到均衡,因此政府调节和干预经济是不必要的,政府主动去反衰退的行为将收 效甚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缺乏信心,倾向于赞同政府在反衰退中 发挥刺激经济的作用。
2.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这两方面的内容。 答:经济周期理论涉及的两方面内容包括: (1)分析各种严重影响经济的冲击或干扰因素,各种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的干扰因素包 括供给冲击、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变化以及消费支出的变化。 (2)主要涉及各种模型,这些模型描述了产出、就业水平以及价格等主要宏观经济变 量如何因经济冲击而变化。例如,实际经济周期模型认为,生产率冲击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形 式,并将这一假设与古典 IS LM 模型相结合来分析经济周期。
的冲击。根据 IS LM 模型,实际冲击直接影响 IS 曲线或充分就业线 FE ,而名义冲击直接
影响的仅有 LM 曲线。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者认为对生产函数的冲击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最重要原因。这
些冲击包括新产品或生产方法的发展、新管理方法的引进、资本或劳动质量的改善、原材料
或能源可得性的改变、极端的天气变化、影响生产的政府管制的变化以及任何影响生产率的
表示为:
索洛余值=
Y K a N1a
=A
若考虑到要素利用率,令资本利用率为 uK ,劳动利用率为 uN ,则索洛余值为:
A
索洛余值=
uK K a uN N K a N1a
1 a
=AuK
a
u 1a N
索洛余值之所以称为“余值”,是由于该值表示无法由资本和劳动投入来直接解释的那
部分产出。
(2)索洛余值具有明显的同周期性,即在经济扩张期余值呈上升趋势,在经济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