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培生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插图简析

合集下载

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运用研究

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运用研究

初中语文课本中地插图运用研究-中学语文论文初中语文课本中地插图运用研究周立军散文,是一种自由地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地束缚和限制,可以用不同地方式来表达.因此散文地表达方式,是灵活多样地.所谓表达方式,是由“表达”和“方式”两个词合成.“表达”是动词,意为“表示作者地思想和情感”.“方式”是名词,意即指“说话做事所采取地方法和形式”.所谓“散文地表达方式”是指一篇散文所表现出来地语言形式特点.就文章地写作方法来看,主要有五种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一、记叙:有条不紊,波澜起伏记叙是叙事类散文中最基本、最常见地一种表达方式,是作者通过一般性地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地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地经历和事件地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地转换所作地叙说和交代,在叙事散文中应用较为广泛.如《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地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地那处墙角,对我地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这段叙述表现母亲对儿子担心而又不想伤害儿子自尊地那份难以言表地苦衷.散文中地记叙往往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也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还可以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一篇高明地散文往往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手段,比如抑扬、快慢、断读、离合等技巧,使叙述峰峦起伏,跌宕多姿.二、描写:呼之欲出,烘托气氛散文中地描写是把描写对象地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地一种表达方式.它用栩栩如生地语言把人物地形态、动作或景物地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它是写景和写人散文创作中地主要表达方式.描写地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活灵活现,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人或景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也使读者受到强烈地艺术感染.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如《荷塘月色》中对月下荷塘地一大段描写,生动传神,给读者以极大地审美体验和享受. 三、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地感情,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地流露,是作者对事物地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地态度.抒情往往与叙述、描写、议论配合运用.抒情如果运用得好,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地感染力.如《我地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地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地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地老师地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直接抒发了对老师地依恋、思念之情.间接抒情是作者地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地抒发是渗透在文章地字里行间地. 四、议论: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地观点和态度.散文中地议论用在文章地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地作用,并能使文章地主题思想得到鲜明地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能揭示记叙地事物所蕴含地道理和意义;用在文章地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地认识,深化文章地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地意义,起画龙点睛地作用;用在文章地中间,起承上启下地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我与地坛》地结尾,作者写到:“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但是处处都有过我地车辙,有过我地车辙地地方也都有过母亲地脚印.”这句议论性地语句,将作者对母亲地思念,以及自己深深地自责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与地坛、“我”与母亲、母亲与地坛三者密不可分.五、说明:简明扼要、毫厘不爽说明是用简明扼要地文字,把事物地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地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地对象,有地是实体地事物,有地是抽象地道理.在状物类地散文中,这种表达方式运用地比较多,比如汪曾祺地《葡萄月令》,通篇大量使用说明地表达方式,使读者对葡萄生长地特性以及其生长过程非常清晰.万水千山总是情,一篇散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传情达意,共同突出文章地主旨.★作者单位:江苏滨海中学.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插图特色分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插图特色分析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插图特色分析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
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插图特色分析如下:
首先,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插图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插图的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插图采用了精心设计的构图,插图的构图简洁
明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此外,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插图还采用了多种形式,如漫画、插画、照片等,能够更好地展示课文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总之,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文插图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构图精美,形
式多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分析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分析
使起义 队伍没有 明确的标识。更为重要 的是 , 义者 l 逃难 时的住所 , 起 是 还能有花 园式 的庭 院? 没有一个是 “ 袒右”, 大部分是身披遮雨 的布 片, 有的 I 同学们 的发问使教师感到震惊 。学生提 出 : 那 “
《 陈涉世家 》 的插图 , 是描绘陈胜 、 吴广揭竿起义的场 : , 花 为何不能到 “ 双溪” 旅游 ?还有 同学提 出, 的第 词
面。 课文是: 袒右, “ 称大楚。 为坛而盟 , 祭以尉首。”l 一句就说 “ 风住尘香花已尽”, 明明是 “ 花已尽” 。但 插图很离谱。首先, 起义的大旗上没有 “ 大楚” 两字,f 看那插图, 繁花似锦, 还有的是含苞待放呢!还有, 那
《 学与 管理 》 教
20 0 9年 6月 2 0日
中的 中 壤 插 图分 析
学一 语一
材~

州广播 电视大 学 张 灵敏
《 日制普通 高级 中学语文读 本 ( 全 必修 ) 第四 》 册 中的文天祥 《 指南 录> < 后序 》, 基本 内容 是叙 述他 被押北驱 和脱 险南行的经过 , 文后有 “ 北行路 线”和

的经 过 。这 是 一 幅极 其惨 烈 的生 活 图 景 , 通 过 叙 述 是 来 抒 情 。 后 半 部 分 直 抒 胸 臆 , 连 用 了2 个 “ ”字 一 7 死

中学 语 文 教材 中插 图 的魅 力
文字和图像是教材 借以展示教学 内容的两种 主 ( 节 后 的课 文 中有 2 个 ) 从 “ 忍 以行 , … 将 以 删 2 , 隐 … 要手段 ,图文并茂是教材追求完美的一 个重要 目标 。 有 为也”, “ 固付之度外 也”, 到 死 直至 于 “ 死犹为厉 语文课本中有许 多配合课文 内容的插图 , 有的是课 文 鬼 以击贼 ”, 充分表现 了他大义凛 然和 “ 死而 不 已” 思 想 内容 的 高 度浓 缩 , 的 是课 文某 一 片 断 的 精 彩 描 的精神 , 有 直接道 出了他 的生死观 , 是哲理性的抒情 。 他 绘, 有的是课文重点 难点的直观 图示 , 绝大部分都 能 认 为 只要 是 正 义 的事 业 , 以 明知 不 可 而 为 之 , < 可 《 指 紧扣课文 内容 ,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 又能 给学 生 南 录> 序 》 后 就是他 的人生观 的真实写照 。讲析课文 情感上的陶冶。利 用这些插 图进行教学 , 以给学生 时 , 可 指导学 生找 出课 文 中的2 个 “ ”字 , 2 死 并标 上序 以直观的感受 , 使文字和图像相互印证 , 加深理解 , 体 号。 然后对照课本 中标有 “ 北行路线”和 “ 脱险南行” 验感情 , 培养 观察能力 、 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较为常用的教材之一。

该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教材中会运用适当的插图来辅助教学,以下就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进行分析。

插图是教材的辅助工具,可以通过插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习课文《七年级下册》中的《范进中举》,教材通过插图展示了范进中举的宏伟场景,插图中的范进家并不是什么显赫的官门,而是一个贫寒的书生家庭,这样的插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那个年代的生活环境中,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受。

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教材中插入了一幅插图,插图中是一个寒冬的夜晚,白雪皑皑,白杨树下孤零零矗立着一间小屋,窗户透出的黄色灯光又加深了夜晚的冷清感。

通过这样的插图,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李白的思乡之情、寂寞之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首诗的内涵。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景知识。

有些文学作品的设置或情节与学生平时生活与学习的经验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候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背景。

在学习《西游记》中的《弼马温提炼成仙》,教材通过插图展示了弼马温怀着喜悦表情在炼丹炉中炼丹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弼马温的炼丹过程和炼丹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插图是教材中补充材料的一种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插图在形式上更加直观、生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与热爱。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运用非常值得肯定。

教材巧妙地运用插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节和背景,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希望教材中的插图能够继续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学体验。

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写作训练的编排特点

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写作训练的编排特点

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则以与民“同其乐”为乐。

这种民本情怀,源自儒家。

孟子以“性善”观为起点,提出为君者应以“王道”“仁政”治国,“以民为本”,重视人民的福祉,宽大仁厚地对待百姓,自然会四海臣服。

他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独树一帜。

这种思想如同一条彩练贯穿教材。

教材编撰应该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如编撰民本思想文化知识短文,提供相关网络资源、微信视频等,引导学生丰富民本思想学习内容,并不断对这些课文内容加以前后勾连整合,较为全面地理解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进而拓展到初中学段之外,如小学阶段李绅的《悯农》,高中阶段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再努力拓展到课外文化研习活动之中,如游览杭州西湖,了解白堤、苏堤的建筑历史,理解其中为民谋福祉的文化内涵。

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作品主题,深化文化认知,深受文化感染,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拓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广度,开掘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度。

□◢(责任编辑:方龙云)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写作训练的编排特点陶静娟(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江苏昆山215335)摘要: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在写作训练的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写作与阅读、聆听、说话互相扣连,彼此渗透;二是注重写作过程的详细指引,逐层引导;三是简短写作与实用文写作并重,强调实用;四是重视初、高中衔接,素材广泛。

关键词:香港启思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写作训练写作训练的编排是评判一套教材的重要参考要素。

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编排一向缺少序列性、科学性,教师的作文课随意性大,学生普遍不爱写作。

教材写作训练的编制一般要考虑三方面要素:一是写作内容方面,即“写什么”;二是写作方法方面,即“怎么写”;三是写作意义方面,即“为何写”。

下面笔者结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苏教版教材”),来谈谈香港启思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语文》初中教材(以下简称“启思版教材”)在写作训练内容编排上的特点。

香港的中学语文课本什么样?

香港的中学语文课本什么样?

香港的中学语文课本什么样?香港的中学语文课本什么样?本文转载自侯会《香港的中学语文课本什么样?》十几年前,那时我还住在城里,没事常到书店转转。

一日在旧书店见到几本崭新的香港中学语文课本。

我带钱不多,又要买别的书,于是只挑了两册(本来也不全),是第三册和第六册。

那时大陆的中学课本还是32开、白纸黑字的旧版式,而我拿在手中的这两册“香港中学适用”的《中国语文》,已是16开的大开本,彩印插图。

正文竖行楷字,双色印刷,疏朗清晰,看着很舒服。

回家仔细翻看,见每册都是十七课,分量并不重。

一学期十八周,刚好一周学一课。

每册又分几个单元。

且看第三册目录:甲记叙文一、委屈(节录)阿浓二、差不多先生传胡适三、愚公移山列子四、桃花源记陶潜五、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乙描写文六、春朱自清七、白马湖之冬夏丏尊八、趵突泉的欣赏老舍丙抒情文九、我爱乡居李牧华十、昙花的启示殷颖十一、妈妈的手琦君丁论说文十二、发问的精神启凡十三、生物的睡眠林续中十四、爱莲说周敦颐十五、大鼠蒲松龄戊诗歌十六、采莲曲朱湘十七、绝诗四首八阵图杜甫乐游原李商隐渭城曲王维黄鹤楼送孟浩人之广陵李白翻看之余,有两点印象。

一是,编者把文章吃得很透,编得很用心。

每一课题目下面,先列“学习重点”,接下来是“作者介绍”。

之后是“题解”,讲明作品出处,捎带对主题做简略分析。

再后面是“预习”。

这以后,才是课文。

课文之后,又有“注释”(预习中查过的词不在此列)、“问题讨论”(又分“甲、内容理解”和“乙、作法探究”)、“应用练习”(分“甲、问答”及“乙、语法练习”、“丙、标点符号练习”、“丁、修辞辨识”、“戊、改写”、“巳、句式仿作”)、“教学活动”(针对《委屈》一课的教学活动建议,是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录音制成广播剧)。

试想有了如此细致的导读,就是教师不讲,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学。

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若不能在更高层次、更广阔视野引导学生,只是照本宣科,难保不被学生、家长轰下讲台。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香港中学的各科教材都不是统编的,而是由香港教育署制定统一的《课程纲要》和《课本编纂指引》,各出版社据以编出各具特色的教材,供各校自由选用。

90年代初,香港伟文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语文》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包括10册学生课本以及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习作簿。

笔者收集了这套书的部分课本及教师用书若干册。

仔细研读这几册书,深感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语文教科书质量,改进中学语文教学很有借鉴价值。

一、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培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语文教育界长期争论而又始终未能完全取得一致看法的问题。

有人统计,80年代以来出版的46部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专著中关于教学原则的表述竟达23种之多,分歧的核心主要在对上述三者关系的不同理解上。

80年代以来,强调中学教学应以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看法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也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语文知识教学体系和如何建立语文能力培养系列两个方面。

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虽然在大纲中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同志重视不够,措施也欠得力。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独生子女教育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培养21世纪的人才不仅应注重他们的知识能力和身体素质,更应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学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在于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脱离课文教学,不应牵强附会、采取贴标签的办法,也不应对思想品德教育作过于狭隘的理解。

在这方面,香港的这套教材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1)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1)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内容提要:如今,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快捷等特点成了许多语文教学课堂的亮点,其在教学中的效果毋庸质疑。

然而,在广大农村中学,多媒体的教学设施却几乎是微乎其微,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大多数时间仍不得不凭借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开展教学活动。

仅在少数研讨课中“尝一尝”多媒体的“滋味”。

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让现有的课程资源发挥其效用呢?依笔者看,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教材上的插图,合理地利用这些丰富的插图资源,就能最大限度地弥补缺少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关键字:新课标插图运用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苏教版)插图有百幅之多,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插图不仅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遗憾的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特殊的艺术语言”视而不见,弃而不用,将这个宝贵的教学资源闲置废弃了。

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来谈谈其插图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材插图丰富的多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初中阶段共六册教材,每册教材前面插有彩图8幅左右,书中插图近20幅,六册教材共计插图近180幅,40%左右的课文均配有插图。

这些图片资料涉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丰富多彩。

教材的插图有多种类型。

按表现形式来看,有照片、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书法、简笔画等。

从内容来看,就有人物、场景、风景、历史古迹、科学图片资料等。

这些图片或作为教材内容的形象再现,或对教材内容作相关的补充(如背景图片、作者照片、手稿),或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它们和教材文字相辅相成,生动形象、精彩纷呈,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将教材插图纳入备课。

课文插图以画面为载体为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备图”纳入其中,树立“备图”意识,始终把图看成是课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插图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如何把图与文结合起来。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分析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分析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分析作者:张灵敏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6期一、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30多年的官宦生涯始终是在新旧两党斗争的漩涡中度过的。

从诗人一生经历的时间上看,他经历了五朝皇帝;从空间上说,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这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一生丰富的阅历和精深广博的学识融合在一起,在文学方面,尤其在词的创作方面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二、时空意境的情调美在宋代文人词的发展道路上,苏轼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这是苏轼词的特色。

他那注重内容而又爽朗磊落的词风,为文人词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苏轼固然也以词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他突破传统词的束缚,以诗人词,以议论入词,使词的境界扩大,这就是一种创新,为后人开辟了豪放一派。

由于苏词中表现出来的时空意境,使苏词与同时代其他词人的小巧、质实、柔靡不同,有了更多的大气、空灵和高远。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试作分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诗写于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被贬黄州后。

游览了黄州赤壁后而作。

诗人面对眼前的景物抒怀,整首词显示出高旷雄浑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语文-论文中心_25113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语文-论文中心_25113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语文-论文中心[标签:来源]香港中学的各科教材都不是统编的,而是由香港教育署制定统一的《课程纲要》和《课本编纂指引》,各出版社据以编出各具特色的教材,供各校自由选用。

90年代初,香港伟文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语文》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包括10册学生课本(中一至中五年级)以及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习作簿。

笔者收集了这套书的部分课本及教师用书若干册。

仔细研读这几册书,深感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语文教科书质量,改进中学语文教学很有借鉴价值。

一、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培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语文教育界长期争论而又始终未能完全取得一致看法的问题。

有人统计,80年代以来出版的46部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专著中关于教学原则的表述竟达23种之多,分歧的核心主要在对上述三者关系的不同理解上。

80年代以来,强调中学教学应以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看法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也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语文知识教学体系和如何建立语文能力培养系列两个方面。

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虽然在大纲中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同志重视不够,措施也欠得力。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独生子女教育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培养21世纪的人才不仅应注重他们的知识能力和身体素质,更应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学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在于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脱离课文教学,不应牵强附会、采取贴标签的办法,也不应对思想品德教育作过于狭隘的理解。

在这方面,香港的这套教材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材之一,其插图运用既能够丰富教材内容,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教学意义和作用。

一、插图对教材内容的丰富和补充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既有插图本身所表现的形象意义,也有着丰富和补充教材内容的功能。

在《初恋的味道》这篇课文中,插图展现了春天的景色,通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使阅读更加生动。

在课文内容较为抽象的情况下,插图能够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

比如在《登泰山》这篇课文中,插图展现了登山的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登山的艰辛和壮丽,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二、插图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和情感认同。

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插图展现了荷花塘的美丽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意的江南水乡风情,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情感。

在讲述人物形象的课文中,插图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人物形象,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在《小时代》中,对于课文中描述的孙少平形象,插图展现了他勤奋读书的场景,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对孙少平的认同和理解,激发学生的钦佩之情。

三、插图对语文教材的多元表现和文化传承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在学生心中形成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插图的展现,不仅可以呈现传统文化的形象,更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在《行路难》这篇课文中,插图展现了孔子行走在山野之间的形象,不仅让学生更容易认识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认同和理解孔子所倡导的道德观念。

在讲述地域风情的课文中,插图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域的文化风情,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比如在《茉莉花》这篇课文中,插图展现了南京的市井风情,通过插图的展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南京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南京文化的认同。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文化素养的主要材料之一,插图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其中插图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插图类型1.视觉性插图视觉性插图主要是指用图像、图表、示意图等方式表达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补充或强化文本的表述,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在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才子佳人》中,通过插图展示了文人雅集的场景,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交流的理解和印象。

3.符号性插图符号性插图主要是指用一些特定的符号、符号组合等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从而提供必要的信息。

例如,在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孟浩然的诗》中,用数字“9”表示“九曲黄河万里长”,让学生通过数字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二、插图运用1.突出主题教材中的插图往往是语文内容的重要补充,能够有针对性地突出或扩展主题,并与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化进行有机联结。

例如,在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读懂火》中,通过插图展示了火灾的场景和造成的破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主题“生命的脆弱”和火的危险性的认识。

2.丰富阅读体验插图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帮助认知和记忆文本内容,增加学习乐趣。

例如,在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塞上牧歌》中,通过插图展示了郁达夫的文学生涯和塞上牧歌的情节,使学生更加贴近文学作品,体验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文学情感。

3.提升文化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往往与经典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有关,通过插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故宫的故事》中,通过插图展示了故宫的建筑、文物和文化传承,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底蕴和精髓。

三、插图质量1.准确性教材中的插图应当准确地表达文本中的信息和意义,避免错乱或引导学生产生误解。

2.精美程度插图应当精美、美观,给学生以良好的视觉享受和文化沉淀的体验。

3.工具性插图的内容和样式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也能够起到课堂教学、学习辅助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特征及作用

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特征及作用

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特征及作用插图作为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把插图运用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中去,是插图的魅力所在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特征及作用,欢迎大家观阅。

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特征1.形象性语文教科书插图以其本身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显眼夺目的格式能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文字所不及的生动形象的视觉刺激。

学生会从喜欢看插图,继而喜欢看课文并引起图文之间的思维互动,因此是对于感性思维仍处主导地位的初中学生而言,形象性的插图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且形象生动的插图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中的难点和细节等。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的《看云识天气》书中文字详细描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但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而言,形象生动地理解却相当不容易,但只要翻到前页的插图一看,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因为该插图是照片剪辑,色彩鲜明,清晰而又形象,与平时天空中的云一模一样,如此生动形象的插图当然利于学生的学习。

再如《绿色蝈蝈》文前的黑色插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法布尔是如何细致地观察昆虫的。

2.直观性以前语文教科书插图多为黑白图片,有些则是手绘的黑白漫画,而现在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多为写真,有实物照片和美术绘画两种,照片显示的直观性和精确性自然不用说,绘画也都力求与课文描写的内容相符合,尤其是新近推出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利用先进的技术载体,使得图画更加生动、直观。

插图与文本停留在再现的层次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插图的这种直观性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视觉表象。

而视觉表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编码和储藏类型。

帮助学生理解快、记得快、记得牢。

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的内容可以在图画中以极快的速度获悉,而且印象较为深刻。

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插图作为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直观性、形象性、多元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其作用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析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优点、问题和对策

浅析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优点、问题和对策

浅析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优点、问题和对策摘要:教科书设计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插图不应被低估为教科书的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的教科书插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单调的形式和狭窄的功能位置。

因此,建议采取对策,例如丰富插图的形式和传递功能,以使插图在教科书中的作用全面,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便利关键字:语文教科书;插图;目前的情况;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

由于对新教学改革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出了语文教学中的多样性,所以,对于语文的教学应该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开始。

在语文方面,语文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可以有效的给教师传播知识和传播教学的方法,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先去优化语文教科书,现在语文教科书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语文教科书中,插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为语文的科学结构,插图,都是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在语文教学领域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初中语文课本统一插图的优势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辑版本提供了插图,内容丰富,例如肖像,场景,自然景观,情节等。

这些插图不仅体现了汉语教科书的人文素养,而且巧妙地渗透和反映了培养语文素养核心的思想。

例如,第八版《饮料》(第5部分)中的图片是清代画家石涛的作品。

画中仔细描述了低矮的房屋,这些房屋将草木和树木围成栅栏。

图片中摆放着盛开的菊花海和远处高耸的南山,然后是陶渊明的拼写,后者收集了菊花并凝视着南山。

陶谦欣赏这幅画,并被“天地人融为一体的真正含义”所吸引。

这样的构图更好地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谐,有效地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创作理念和教育意图。

此外,与其他版本的中文教科书相比,初中语文教科书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插图还包含许多反映文化自信心的传统文化元素。

二、统一配置一套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插图时遇到的问题(一)教科书插图是单调的插图布局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彩色照片位于简介的中心,文本插图嵌入在文本中,背景图像布置在单元提示中。

香港中学语文课本简介

香港中学语文课本简介

香港中学语文课本简介
《香港中学语文课本》是一本畅销的书籍,也是香港中学部的必备教材。

它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语言文字体系,主要以条理化介绍为主,并穿插有教学技巧和实践方法,以便让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汉语文字的系统和规律。

经过多年的发展,语言文字体系已经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分为汉字、音节声母、声调、词汇、文法、篇章等几部分,每一部分都阐述的十分详细,尤其是关于拼音两个字母之间的关系解释,以及音节的不同拼音的把握,非常全面。

其次,本书还介绍了课文的结构及写作技巧,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重点,并进行恰到好处的表达。

此外,书中收集了大量针对香港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有助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把课堂学以致用,逐渐熟悉口语锻炼环节,从而在考试中成绩更好的表现出来。

最后,《香港中学语文课本》是香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首选书籍。

教材丰富,内容全面,结合大量真实的应试练习,方便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语文水平,为考取高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巧妙利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巧妙利用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3期文知识提出的,此类活动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还能够让小学生思考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客观联系,使其意识到我国国民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都无法离开语文,从而使小学生意识到学好语文的实际价值,重视每一个语文学习任务。

就如《失物招领》一课本身是借助于“失物招领”这项特殊活动,引导小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爱护卫生,不随手乱扔垃圾的良好意识,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也鼓励小学生到校园内观察本校师生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然后以“失物招领”的方式传播爱护校园、保护校园的正确观念。

在本轮实践活动中,小学生需结合自己在《失物招领》一课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记录整个实践活动,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写话能力。

由于本轮实践活动以小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为入手点,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十分新鲜,所以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很好。

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小学生重新阅读与学习《失物招领》这篇课文,便能够让小学生快速理解课文主旨,让语文教学由课内走向了课外,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使小学生既能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够学习做人的优良品质。

三、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指让低年级小学生自主经历语文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鼓励小学生在探究中生成语文知识结构。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以探究活动来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使低年级小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形成语文素养。

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教学中,笔者便将5名小学生分为一组,要求学生在组内学习本课“游”、“来”、“去”、“壁”、“蛇”等生字词,在组内通读课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流利地朗读整篇课文。

待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之后,他们便要分析课文内容,借助于教材插画信息学习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具体作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与说明。

每个小学生都应在组内展开探讨,学生轮流表达与交换个人观点,然后在组内进行完善与补充,形成小组统一结论。

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文化知识编撰的特点及启示

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文化知识编撰的特点及启示

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文化知识编撰的特点及启示徐德湖(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江苏昆山215335)摘要:香港启思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的文化知识形式多样,包括中华文化知识短文、文化主题单元、“中华文化周”活动、“知古通今”卡片、微信公众号、网上漫游等,其彰显性、语境性、反思性、拓展性等特点对内地语文教材的编撰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教材编撰;文化知识;启思版《中国语文》编者按:江苏省“昆山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由刘恩樵、徐德湖两位特级教师领衔,成员均为昆山及苏州市级骨干教师。

工作室以“做语文教学的建设者”为行动指向,致力于优化语文教学结构良策的探索。

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愿望,工作室悉心搜阅并梳理了香港语文教学的大量资料,且与香港的语文教学专家以及一线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形成了不少关于香港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

以下刊登三篇有关香港启思版和培生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研究的论文。

香港《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以下简称《课程指引》,本文主要指初中部分),将“体认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作为课程宗旨之一,设计了“中华文化”学习范畴,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层面”“学习内容”“学习原则”四部分内容。

香港启思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语文》初中教材(以下简称启思版教材),努力贯彻课程宗旨,积极体现课程目标,与内地相比,同样都注重选择文化内涵丰富的课文,组织人文主题单元,着意渗透文化教育,但在文化知识的编撰方面,差异明显,特点鲜明,对内地教材编撰很有启发。

一、香港启思版教材文化知识编撰概况启思版教材充分彰显中华传统文化,文化知识多姿多彩,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中华文化知识短文应《课程指引》的中华文化范畴课程要求,教材明确相关单元文化学习内容,并随文编撰了“文化知识”和“文化浅谈”短文33则。

这些短文的篇幅如下:短则二三百字,如中二上(相当于初二上册,以下类推)的“因果报应的观念”,介绍中国“善恶到头终有报”的传统文化;长则一千二三百字,如中一下的“北京今夕”,介绍了北京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今为世界注目的地位;大多是六百字左右,如中三上的“中国传统中月亮的形象”,介绍了关于月亮的传说,以及文人笔下的月亮。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模板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模板

评香港版《中国语文》教材香港中学的各科教材都不是统编的,而是由香港教育署制定统一的《课程纲要》和《课本编纂指引》,各出版社据以编出各具特色的教材,供各校自由选用。

90年代初,香港伟文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语文》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包括10册学生课本(中一至中五年级)以及配套的教师用书和学生习作簿。

笔者收集了这套书的部分课本及教师用书若干册。

仔细研读这几册书,深感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语文教科书质量,改进中学语文教学很有借鉴价值。

一、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培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语文教育界长期争论而又始终未能完全取得一致看法的问题。

有人统计,80年代以来出版的46部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专著中关于教学原则的表述竟达23种之多,分歧的核心主要在对上述三者关系的不同理解上。

80年代以来,强调中学教学应以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看法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侧重点也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语文知识教学体系和如何建立语文能力培养系列两个方面。

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虽然在大纲中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同志重视不够,措施也欠得力。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独生子女教育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培养21世纪的人才不仅应注重他们的知识能力和身体素质,更应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学语文教学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在于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脱离课文教学,不应牵强附会、采取贴标签的办法,也不应对思想品德教育作过于狭隘的理解。

在这方面,香港的这套教材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该书在卷首的《编辑要旨》中明确指出了两条教学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香港初中“中国语文”教材特点概说

香港初中“中国语文”教材特点概说

3 4 磊丸 觳 2 o 1 5 5
匮 视野 s h i y e
词 曲 、/ J 、 说 与 戏 剧 欣 赏 四个 文 学 单 元 ,按 程 度 分 布 于
4 . 从 教材 体例 架构来 看 。
作 些研 究 。

构架缜密 :展现语文教学的顶层设计
香 港 教 材 的 一 大 特 点 在 于 其 架 构 缜 密 ,展 现 了 《 中学
语 文教 学顶 层 设计 的科 学性 。
1 . 从 全 套宏 观 架构 来看 。
该 套教 材 根 据香 港课 程 发展 议 会颁 布 的
“ 中 国语 文 ”课程 指 引 ( 初 中及 高 中 ) 》 《 中学 “ 中

“ 一 网打尽 ”或
“ 连根拔起 ” ( 维 特 根 斯 坦语 )
真 的学 生
“ 有 话 要 说 ”, 拗 不 过 他 的 坚 持 , “ 我 ”
“ 此 路 不通 ” ,
式 的 理 论 学 习 和 整 理 ,也 许 最 终 直 接 用 到 的 理 论 很 有 限 , 但 间 接 吸 纳 、 消 化 了 的 营 养 却 于 无 形 中 垫 高 了 “ 作 品 ” 的 视 点 与 品 位 — — 不 ,这 又 何 止 于 “ 作
人 ,都 能 生 成 新 的 正 能 量 。 我 们 一 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呼 唤 如 此

“ 好课 ” 当然 最 好 是 ( 获得公认 的)优质课 , ( 有
“ 好 作 品 ”, 一 方 面 也 要 随 时 留 意
让 “ 好课 ”成 为好 “ 作 品” 。
在耐 心 的教育 咀 嚼 中品悟育 人 的真 谛 。
下 ,却存 而不 论 ,期待 读 者就 此展 开更 广 角也 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生活而写作。

四、重视初、高中衔接,素材广泛为了让初中学生更顺当地过渡至高中阶段,启思版教材在初中阶段每年级的下册开设了“高中选修先导单元”,如中一下的“多媒体与应用写作”,中二下的“传统文化在香港”,中三下的“新闻与报道”。

中一下的“多媒体与应用写作”有三项学习任务,即配图写作、配乐写作和配合影片宣传,并设置了六项学习活动:1.配图写作;2.海报标语创作;3.运用图标解说;4.聆听填词人访问;5.歌词创作;6.影片旁白创作。

给照片或绘画作品取名,用文字去配合画面,表达图片的中心思想,这也是生活中很实用的写作训练。

海报标语创作,类似于苏教版教材的专题《广告多棱镜》中的创作公益广告。

图表解说则是相当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标进行文字解说。

配乐创作主要是指歌词创作,香港是娱乐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有很多成功的流行歌曲作词人。

配合影片写作是指为纪录片配上旁白,描述画面内容及提供画面以外的信息。

这些写作活动素材广泛,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与这个时代无缝对接。

这样的写作活动既与高中课程衔接,又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深受学生喜爱。

当然,除了以上特点,启思版教材作文训练每个单元的编排环节基本相同,难免给人机械雷同的感觉。

另外,写作训练还缺少修改环节,序列性还有待加强。

但是它在与阅读教学的融合方面,在指导教师如何教学生写方面,以及写作不仅要表达也要实用方面,在与高中教材的衔接方面,给内地初中语文教材有关作文训练内容的编写以很多启示。

□◢(责任编辑:方龙云)香港培生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插图简析宋静娴(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昆山215300)摘要:香港培生版《中国语文》初中教材的插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呈现形象图片,获取直观感受;二是填补知识空白,感知传统文化;三是图文紧密联动,启迪文本理解;四是创设生活情境,助力说写训练。

关键词:香港培生版教材;《中国语文》;插图叶圣陶说:“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插图作为语文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它不仅能对教材进行装饰与美化,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在拓展认知、促进理解、激发思维、提升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较香港和内地的语文教材可以发现,香港的初中语文教材在插图的编排和使用上,不仅数量明显多于内地同学段教材,且呈现了种类多样、分布合理、编排巧妙等特点。

下面以香港培生教育出版亚洲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语文》初中教材(以下简称“培生版教材”)为例,简要分析其插图的类型及其作用,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呈现形象图片,获取直观感受与内地教材相似,培生版教材也有一个知识板块是作家、作品介绍。

它往往会配以作家的头教师与学生·学科团队像,例如陶渊明、欧阳修、鲁迅、贾平凹等,或绘图,或照片,让学生对名家的外貌长相有初步印象。

有些图片选用讲究,还能让学生通过对人物衣着、神态、姿势等的观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还有一类插图是实物展示。

如:中一上(相当于初一上册,以下类推)第三单元“生物知识”,根据文章内容,教材相应地选择了蜘蛛、豪猪、海参等生物的图片;中一上第四单元《木兰辞》中,展示了“鞍鞯”“辔头”的图片;中三下第六单元贾平凹的《丑石》中提到“用錾破开”,便配以“錾”的图片。

教材中的人物肖像和实物展示类插图,让学生对陌生的人或物有了直观的形象,能及时弥补学生知识狭窄和生活阅历不足的缺陷。

二、填补知识空白,感知传统文化培生版教材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大量选编古今名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华文化;开设“中华文化”及“文化大观园”栏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精心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在现今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材中大量的插图,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中一上《中秋与花灯》一文中,编者结合文章内容,展示了金鱼灯、兔子灯、杨桃灯、宫灯等多幅图片,让学生对花灯这一民间工艺有了直接的印象,并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喜爱之情,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再如:中一上白居易的《燕诗》中有“梁上有双燕”“衔泥两椽间”的句子,教材配上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图片,并标注出“屋梁”和“椽子”;中二上的《故宫博物院》,不仅用图片展示了故宫的全貌,更是细致地标注了角楼、斗拱、额枋的位置。

这些图片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认知空白,而且让学生认识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及其在设计上的匠心,甚至还可以更深远地指导学生探究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图文紧密联动,启迪文本理解(一)以图解文以图解文,,梳理文章层次“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阅读文章,关键在于摸清作者的思路。

顺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

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培生版教材善于用插图来巧妙帮助学生完成这一任务。

例如中二上刘鹗的《大明湖》一文,有这样一个预习题:“根据《大明湖》的内容,在以下图画中画出老残的游览路线。

”题下是手绘的大明湖景点分布图,并标注了各个景点的名称。

学生要完成预习,必然要仔细阅读文章,依次圈画出每一个景点的名称,并对应着图画连成老残的游览路线。

借助插图,学生不仅能明确大明湖的景点分布、具体位置,还能清晰整理游览顺序,从而更加形象地体会文章移步换景、以景谋篇的思路特点。

又如中三上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运用了插叙的记叙方法,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学生在梳理文章结构上存在难度。

教材巧妙设计了预习题:“课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花儿’贯穿了整篇文章。

试指出在下列情景中出现的是什么花,把左右两栏相应的项目配对起来。

”题下,左边一栏是文字说明:(1)在毕业典礼上,英子襟上别的花;(2)爸爸在秋天买的花;(3)英子在街道花圃中所见的花……总共罗列了六项。

右边则提供了夹竹桃、蒲公英、菊花等的图片。

编者设计这样的习题,绝不是为了让学生赏花、识花,而是希望学生以花为线,熟悉文章的内容,分清现实与回忆,进而完成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阅读要求。

而这种以图解文的作业形式巧妙地化解了学习难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图释文以图释文,,理解文章大意事件场景类插图也是培生版教材中的常见插图类型之一。

编者对课文的重点内容、精彩环节进行还原与提炼,然后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以呈现和诠释。

这类插图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意。

例如中一下《方仲永》一文,有这样一幅插图:方仲永耷拉着脑袋垂手立于一旁,仲永之父与另外两个乡人围桌而坐,桌上摆满美酒佳肴。

仲永父亲手持钱袋喜笑颜开,左手边的乡人对着他拱手作揖,似乎在恳请让仲永作诗,右手边的乡人则教师与学生·学科团队手心向上指着仲永,似乎在说着一番溢美之词。

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展开观察、想象与描述,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宾客”“乞”“利其然”等文言词汇的含义,而且能进一步还原场景,揣摩心理,从而分析出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所在。

再如中一上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材配置了两幅插图。

其一是预习作业,图片中的客人两手交叉抱于胸前,露出责备的神情,而元方则一脸愧色低头认错。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找出图片跟课文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其二是在课文中,元方手指客人,似在指责他的无信与无礼,而客人则满脸尴尬,显出手足无措的样子。

教材巧用插图,以“找不同”的游戏形式,刺激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学生自然会将两幅插图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文意作出准确判断。

在图文共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神态、动作,并自觉对人物产生这一行为的心理原因进行探究和思考。

对于中一学生而言,以图释文不失为理解文意的好办法。

(三)以图绘境以图绘境,,体验文章情感教材中的古诗词,往往配以插图来营造意境,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诗词的情感。

例如中三上的《天净沙·秋思》,选用的是一幅水粉画。

寥寥几笔,勾勒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以及骑着马儿渐行渐远的游子的孤单身影。

灰黄的色调与日近黄昏相合,也极好地渲染出秋的萧瑟与悲凉。

编者更是直接将这首小令放置在插图的中心位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的设计更易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让形象的图片与抽象的情感建立起联系,体会诗句所营造的深远意境,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词借景抒情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文阅读中,选用合适的插图同样也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例如,中三上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寄物抒情”,其中有香港作家小思的一则短文《中国的牛》。

插图中是两头正在田间耕耘的黄牛,它们的四肢浸没在黄泥浆水之中,嘴巴被竹篓和尼龙绳死死扣住,背上横着的木棒将犁与牛捆绑在了一起。

身后,带着草帽的农民正挥舞着鞭子催促它们往前走。

这样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文中“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的场景。

图画与文字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不但消除了大部分学生对牛这种动物的陌生感,而且让学生有了更直接的情感体验,更能体会它忍辱负重、勤劳坚韧、安分朴实、不贪逸乐的精神,并油然而生敬意,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掌握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

(四)以图悟趣以图悟趣,,体会文章妙处自然景观类的插图一般用于写景抒情类文章,即通过图片展示文章所写的名山大川、亭台楼阁等或壮观或秀美的景致,例如故宫博物院的全景图,乾清宫、九龙壁、杜甫草堂、李白故里等的实景图。

这类插图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直接有效地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培生版教材中,这类景观插图还有激发想象、体会文章妙趣的作用。

例如,中三下刘鹗的《明湖居听书》,选用了泰山南天门和黄山三十六峰的风景图片,用以配合文中所写白妞唱曲“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又“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的奇妙变化。

图片中的南天门,一条蜿蜒的山路如飞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回环转折,连绵不断,直抵云霄;黄山三十六峰,峭壁林立,高耸入云。

对于声音的变化和体验,学生会感觉比较抽象,尤其是对没有攀登过泰山、黄山的学生来说,仅凭借文字的描摹恐怕尚不能有真切的体验。

图片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与联想,再去品咂课文精彩的描摹,文字、图片与生活体验充分融合,白妞悠远、婉转、妩媚的演唱就有了“绕梁三尺,不绝于耳”的情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助力说写训练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培生版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

除了在每一篇讲读课文的后面设计“创作空间”外,教材在每个单元均设有“阅读”“写作”“聆听”“说话”等四个知识板块,这些教师与学生·学科团队高中支架式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陈春芍(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67)摘要:高中支架式写作教学的实施具有主体性与暂时性、情境性与互动性、差异性与目的性等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