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粳稻品种品质现状及遗传改良途径初探

合集下载

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改良方法研究

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改良方法研究

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改良方法研究本研究采用稻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宁67A、76-27A、秀水04A、辽粳326A 等4个粳型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以及K1722、制7、沪161、湘晴、T1027、2674、中优123、培C312、辽418等9个粳型恢复系作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4×9)配组,测定了两个环境条件下亲本、F<sub>1</sub>和F<sub>2</sub>种子的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垩白率、垩白度、透明度、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等稻米品质性状,考查了亲本和F<sub>1</sub>的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长、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植株农艺性状。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可估算不等矩阵成对性状间协方差分量的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粳稻稻米品质数量性状受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时的遗传规律、稻米品质性状间以及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粳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改良方法。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粳稻稻米品质性状除了受种子、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遗传主效应控制外,还明显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其中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性状以遗传主效应为主,透明度、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性状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而垩白率和垩白度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与遗传主效应相近。

说明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性状的基因表达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比较稳定,而透明度、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性状的基因表达更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2.糙米长、糙米长宽比、糙米长厚比性状以母体遗传效应为主,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性状则以种子遗传效应为主,而垩白率、垩白度、糙米率和精米率等性状受种子遗传效应与母体遗传效应的影响差异不大。

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遗传与食味结构分析

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遗传与食味结构分析

Genetic Analysis and Taste Quality of Main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Grown in Jiangsu Province
GONG Hong-Bing1,2, ZENG Sheng-Yuan2, LI Chuang2, ZUO Shi-Min1, JING De-Dao2, LIN Tian-Zi2, CHEN Zong-Xiang1, ZHANG Ya-Fang1, QIAN Hua-Fei2, YU Bo2, SHENG Sheng-Lan2, and PAN Xue-Biao1,*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潘学彪 , E-mail: shuidao@, Tel: 0514-87972136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hongbinggong973@, Tel: 13812369841 Received(收稿日期): 2015-11-25;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6-03-14;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6-04-13.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60413.1600.006.html
1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Grain Crops, Key Labora-
tory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China; 2 Zhenjia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Jurong 212400, China

常规粳稻育种中稻米品质改良的探讨

常规粳稻育种中稻米品质改良的探讨

优质 稻谷 标准作为品种审定 的一个重要条件 。 因此 , 在常规
3 影响稻米品质 的因素 稻米 的品质 除了受本身 的遗传特性决 定外 , 也受环境条
件及栽 培技术 措施 的影响 ,三者 互作形 成 了不 同的稻米 品
质。研究 表明 , 受地理 位置及 气候生态环境 的影响 , 同一水 稻 品种在 不同 的地 区种植 , 稻米品质往 往不同;同一水稻 品
价 指标 和 影响 因素 ,并 从 常规 育 种 角度 出发 ,介 绍 了江 苏 ( 武进 )水 稻研 究 所 在常 规 粳 稻 米质 改 良方 面 所采 取 的
措施 , 以期 与 同行 们进 行 交 流探 讨 。 关键 词 :常 规 粳稻 育 种 ;稻 米 品 质 ;改 良
水稻是我 国最重要 的粮食作 物 , 也是全世界最重要 的粮 食作物之一 。据统计 , 世界上 以稻米为 主食 的人 口约 占世界
较早开始 了优质稻品种 的选育和推 广 , 育 出的 “ 越光” 、 “ 泰
稻谷标准 ( G B1 3 5 0 -1 9 9 9 ) , 同时还 制定了优质谷标 准 ( G B /
T 1 7 8 9 1 - 1 9 9 9 ) 。
国香米” 等 品种 在外观 品质 或食 味品质均堪称 一绝 , 而我 国 优质米品种选育则起步较 晚。 江苏省水稻种 植面积始终 保持在 2 2 0 万h m 以上 , 水稻 年产量近 2 0 0 0 万t , 其 中粳稻 种植 面积近 2 0 0 万h m2 ,因此
上海农业科 技
2 0 1 5 — 4
常规粳稻 育种中稻米 品质改 良的探讨
徐洁 芬 张 庆 朱邦 辉 杨一 琴 ( 江苏 ( 武进 )水 稻研 究 所 ,江 苏省 常 州市 2 1 3 1 7 5 ) .

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

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

2018年31卷5期 Vol. 31 No. 5西"表$%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877文章编号:1001 -4829(2018)5 -0877 -07D O I:10. 16213/ki.scjas.2018. 5. 001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陈培峰1,顾俊荣1,乔中英1,赵步洪2,季红娟2,董明辉“(1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苏州215155 ;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8"摘要:【目的】本文对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

【方法】以18份江苏省主要推广应用的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品质性状差异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碾米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在品种间的差异较小,但外观品质和7V A谱特征值的差异较大;中熟中粳稻、迟熟中粳稻、早熟晚粳稻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较好,而中熟晚粳稻直链淀粉含量和消减值较低,肢稠度较高,食味品质较好。

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多个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最低,肢稠度越小,消减值越大,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与其他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

对各品种水稻的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了 3个代表食味品质、碾米和外观品质的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2.91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稻米品种分为4类,其中第I类和第IV类品种外观品质较好,第I I类品种育成时间较早,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差,第III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肢稠度较高。

【结论】江苏主要粳稻品种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好,但蒸煮食味品质一般,优质食味品种较少,在今后的优质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食味的改良。

关键词:粳稻;品质性状;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S511.2 + 2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Rice Quality of Main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Jiangsu ProvinceCHEN Pei-feng1,GU Jun-rong1,QIAO Zhong-ying1,ZHAO Bu-hong2,JI Hong-juan2,DONG Ming-liui1 !(1 • Taihu Reg Agric Res Inst of Jiangsu,Jiangsu Suzhou 215155,China; 2. Lixiahe Reg Agric Res Inst o225007, 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 quality traits o f main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toprovide a reference for high quality ric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 Method】The difference of ri lyzed witli 18 m ain varieties of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tested materials. * Result】 The diferences of milling,cookingand nutritional quality a mong these varieties were not obvious,but tli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RVA spectriam characteristic valiae were obvi­ous. The middle-maturing m edium,late-maturing medium and early-maturing lat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had advantages of better millingquality and appearance quality,but the middle-maturing lat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had the advantages of lo value,higher gel consistency and better eating qualit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mylose conten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ultiplequality traits,but th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milling quality was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other quality traits. The data of rice quality charac­ters were processed by the princijDal component analysis. Based on it,3 princijDal component were founded to pearance quality resjDectively,which t he cumulative contrilDution of thiese 3 components was 82. 91 M. 18 rice cultivars were divided into 4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analysis,fromwhich group I and IVhad better appearance quality,group II had worse milling and appearancequality and group III had lower amylose content and higher gel consistency. * Conclusion】 So the main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of Jiangsu hadbetter milling and appearance quality,wors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The high quality rice b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aste.Key words: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Quality traits; Correlat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收稿日期=2017 -05 -10基金项目: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资助项目(BRA20160 72";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SNG201505、SNG2017079) 作者简介:陈培峰(1980 -",男,江苏无锡人,硕士学位,副研究 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Tel:(0512) 65388221,E-mail:chenp£2005@ 126. c m; !为通讯作者:董明辉,E-mail: mhdong@。

江苏水稻品种审定思路----许明

江苏水稻品种审定思路----许明

1200 面积(万亩)
1000
800
1040 784
600
448
379
400 215
200 30 40 45 89 110 156
0 998 999 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二、影响江苏稻麦绿色优质发展的制约因素
具体到品种上 1.品种抗性问题形势严峻。稻瘟病是目前我国水稻危害程度最大
二、影响江苏稻麦绿色优质发展的制约因素
1. 环境压力加大
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性居高不下
化肥亩施用量
2005年 47.5公斤
1995年 38.5公斤
国际公认化肥使用安全上限
15.0 公斤
二、影响江苏稻种绿色优质发展的制约因素
2. 病虫灾害严重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
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时常暴发成灾。
优良食味粳稻系列品种的区域分布
南粳2728、南粳505、 徐稻9号
南粳9108
适宜 种植 区域
南粳5055、宁粳8号 南粳46、苏香粳100
三、绿色优质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推进优质安全优质生产
一是确保优质生产环境的安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农田灌溉 水质标准、土壤环境标准,进行栽培应用管理,减少农药、化肥使 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一、江苏水稻品种利用的现状
(二)品种创新成效明显 3. 稻米品质进一步提升
2008年优质食味品种南粳46通过审定,之后又相继选育出 南粳5055、南粳9108、苏香粳3号、苏香粳100、宁粳8号、南 粳2728等一系列优良食味品种。2018年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面积 超过1000万亩。
一、江苏水稻品种审定与利用现状

江苏省粳稻品种近60年演进过程中产量与形态生理特征的变化

江苏省粳稻品种近60年演进过程中产量与形态生理特征的变化

d rn 6 -e r Ev l to f J p n c c Cu t a s n Ja g u r vn e u i g 0 y a ou in o a o ia Rie l v r i in s P o i c , i
Chi na
Z ANG Ha , AN Gu. u XU aGu n , H o T i , E Y — a g WANG Z i n L U L u ,n ANG Ja — h n L h— , I i n a dY Qi J nC a g i
p o u t n i i g u p o i c u n e ls 0 y a s r s d a d ca sfe t i y e f1 5 s 9 0 , 9 0 , 9 0 , n r d ci Ja s r vn ed r gt t e r e u e , n ls i d i o s t p so 9 0 ,1 6 s 1 7 s l 8 s a d o n n i h a 6 we i n x 1 9 si e 2 t e t r d sn e2 0 c o d n o t e p l ai n t s A1 t et se u t as we eg o n te f l n 9 0 t 0 h c nu y a i c 0 0 a c r i g t i a pi t me . 】 t dc l v r r r wn j e d a d nh n h r c o i h e i h i
Ke b r t r fCr n t sa d Ph so o y o in s ovn e Ya g h u Un v r i , n z o 2 0 , i a yLa o a o y o op Ge ei n y i l g f a g u Pr i c , n z o i e st Ya g h u 2 5 09 Ch n c J y

粳稻新品种系在淮安引种试验研究

粳稻新品种系在淮安引种试验研究

粳稻新品种系在淮安引种试验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的粳稻品种在抗逆性和产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良和培育新的品种系。

本次研究将引入一些新的粳稻品种系,在淮安地区进行试验种植,旨在探索这些新品种系在当地的适应性和表现,为引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粳稻新品种系引种试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为接下来的试验设计和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淮安地区的粳稻种植业做出贡献,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次淮安引种试验采用了随机化区组设计,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具体试验设计如下:1. 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址于淮安市农业示范基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粳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 试验材料:选择了多个粳稻新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系设置多个重复。

3. 实验方案:每个品种系的试验设计包括了不同的处理组,涵盖了不同的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种植密度等因素,以模拟不同的生长环境。

4. 试验方法: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对每个处理组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包括植株生长状况、田间管理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5. 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生长情况、产量表现、品质特性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科学严谨的试验设计,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粳稻新品种系在淮安地区的适应性和潜力,为提高粳稻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2 生长情况观察生长情况观察是本次淮安引种试验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粳稻新品种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

我们对种子的发芽率和苗床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种子发芽良好并且苗床的环境温湿度适宜。

随着生长周期的进行,我们定期对粳稻植株的生长状态进行监测,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根系生长情况等指标。

江苏省粳稻品种的选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江苏省粳稻品种的选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2 5

1 6
4 2 8
2 6
1 9
2 6
3 l
2 存 在 问题
推广周期一般在 3— 5年 , 的甚 至更短。而江苏省 2 有 0世纪 8 0年代审定的优质粳稻 品种武育粳 3号虽然 审定 时间较长 ,
且 品质达不到国标 三级 优质稻谷标准 , 目前在 生产上仍然 但
近年来 , 水稻黑条矮缩病 在江苏呈严重发生趋势 , 而江苏 省育成 的粳稻新品种中还没有发现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较
是 以农 民的 自主选择 为主 , 品种的规模化种植难以普及 , 水稻 的产业化订单生产短时间内难 以获得突破性进展 。江苏省作
强的品种 ; 此外 , 稻瘟病达高抗 的品种很 少 , 且近几年抗性 水
定数量较少 ( 1 , 表 ) 与江苏 省品种类 型 的分 布以及农 业生产
实际需求基本吻合 。
表 1 20 -2 1 0 1 0 0年省级 审定粳稻 品种情况
1 3 审 定品 种 的品 质 情 况 .
20 00年以来 , 育种单位 都非 常重视 稻米 品质 的改 良, 注 意选用优质材料作 为杂交 育种 的亲本 , 在分 离世代 中加强对
晚粳 , 优质率 1. %… 。 92
14 审 定 品 种 的 抗 性情 况 .
2 0 以来 , 00年 江苏省在水稻育种研究方 面取得 了显著成 就, 在高产基 础上强 调抗性 , 特别 是抵御毁 灭性病 虫害 的能
力, 包括抗条纹叶枯病、 瘟病 、 稻 白叶枯病 等主要 病虫害 , 特
性不强 、 良食味品种 缺乏仍然是 江苏省粳 稻生 产急需解决 优 的课题 , 本文根据 20 - 2 1 0 1 0 0年江 苏省粳 稻 区域 试验 资料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玉娟, 沈锦根 (苏 江 区 业 学 究 ,苏 皋25) 江 沿 地 农 科 研 所江 如 24 61
摘要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 高, 国家优 质稻 米标准也在 不断更 新 :依据 国家优 质稻 米新 标准 , 对江 苏省 水稻新 品种 稻米 品质 主要 指标进行 了分析 , 明确水稻 新品种品质 改 良的 目 , 后优质粳 稻新 品种选 育应放 在 降低稻 米 垩白率 、 白度及 直链 淀粉 含 量上 , 时 标 今 垩 同
指标 , 稻米还增加 了白度及 阴糯 米率 指标 。而整精 米率 指 糯
53 20)增 加 了质量指 数 、 率 、 明度 、 白质等重 要 标有所提 高 , 9 — O2 , 精米 透 蛋 直链 淀粉含量指标 则更进一 步细 化 ( 2 。 表 )
谷: ( 1 2表 ) :
粳 稻 的品质 改 良也引起 足够 的重 视 , 取得 了显 著 的成绩 , 并 但仍 难以满足市场 对稻米品质 的需求 。农 民对 优质 、 高产且
表1
2O OO年部 颁 优质 粳 稻 谷质 ■ 指标
农业 部 20 制定 食用 稻 品种 品 质行 业标 准 ( Y T一 O2年 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安徽 农 业科 学 , u o A hi g Si20 ,4 1 )4 7 J m ̄ f n u A n.c.0 63 (9 :82—47 o 83
责任 编 辑
庆珞
责任校对
庆 珞
江 苏省 粳 稻 品种 品质 现 状 及遗 传 改 良途 径初 探
抗性好 的品种的需 求 也越 来越 迫 切 。所 以按 国家 优 质粳 稻 新标准来选 育和生产优质 粳稻新 品种 势在必行 。
1 国家优 质粳稻谷新标 准
农业 部 20 00年 4月 1日颁 布稻 谷 、 质 稻 谷新 国家 标 优 准 , 稻谷指标共 l , 3 等级 。该标 准 主要侧 重 于流 粳 0项 分 个 通, 定级 明确 , 有 2项 以上 指标 不 符合 但 不低 于 下一 等级 如 的降一级定 等 , 任一指标 达不到 3 要求 则不 能作为 优质 稻 级
提 出 了 选 育 方 法 和途 径 :
关键词 新标准 ; 粳稻 ;品质改 良 中图分类 号 ¥ 1. 2 5 1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1 — 6 12 3)9 4 7 — 2 57 6 1( 6 1 — 2 0 O 8
C re tSta o f al reiga dHeei mpo  ̄ e t f ao i i in s rvne urn i t no  ̄ lyB edn n rdt l rv nn J pnc Rc i Ja guP oic ui t y o a en WAN Y - a t l ( gi l rlntueo p nR g no i gu ua ,J ns 25 1 G uj ne u a A r uta s t f a ei f a s ,R go i gu2 64 ) c u I it o Jn a
近年来 , 水稻生产 技 术进 步的方 向发 生 了转折 , 从追 求 高产量 、 以土地 生产率 为 主导方 向 的技术进 步模 式 , 向了 转 生物化学技术 和机械技术相结 合 、 并偏 向 以劳动生 产率 为主 导方 向的技术进 步模 式 。粳 稻 生产 中劳 动 生产率 的提 高 速 度明显高于土地 生产率的提高速 度 , 是典型 的 以提 高劳 动生 产率 为主导方 向的技术 进步模 式 _ 1 o世纪 9 。2 o年代 以来 , 江苏 省粳稻生产 发展较快 , 种植 面积 已占水 稻面 积 的 6 %。 0
Ab 打ac Ao g 山 tec aeesi rv me to e pe Sl iglv l tesa d r i t no ih s t ln h es ls o e n f o l’ i n e e ,h tn adz i fhg mp p v ao r egano u o nr sc n tnl e o a— i ri fo rcu t i o sa tyrnv t c y
e .A crigt enw s nadzt n hem i g i leo e u lybed go pnc c i gupoic a n le .I odror c d codl t e t dri i ,t an ud i f wqai r i jo i r ei J ns rv ew saa zd n re ah 1 oh a ao en n t e“ f a ai n a n y t e h t o teq i poe e tf e c ait i tebedn r r meo j nc c , ut o nteca i s t,h hlies er e f  ̄ t i rvm n o wr evr y nh rei po a a fa i r e ctn dw hl n s a teca ns dge h ym n i e g g n p ai o i g h k e re k e adtea ls’ otn r eyig r n adsn l dcanl o ae " rei n e ci eeb h towr . n } my e Scnet evr n ̄t t n 0 fE a hnes f r  ̄ bedn adsl t nw r , rad 1 o oa 1 n ∞s vi g e o  ̄g f Ke rs e t ̄ ri t no c ri;Jpnc c ;Q ai rvm n ywod N w s d dz i f ega ma ao i r n aoi r e ul i o e et ai t mp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