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二 第一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纲要第一部分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欧阳修】今江西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简·欧阳修诗的散文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的风格特色】
【开创宋代诗风的重要作家】
梅尧臣
苏舜钦
【简·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其《陶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1、诗歌艺术特点: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内核“深远”,淡而屡深。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取向)
2、《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此诗反映农村贫户的艰难生活,对农民寄寓深切的同情,对官吏的欺诈奴役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意义。诗歌语言朴素平易,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描写中,蕴涵着真实深刻的思想感情。
【简·苏舜钦诗歌风格特点,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的艺术特色】
2、苏东坡的散文创作:今存苏轼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颠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著有《东坡全集》等。
【简·苏轼小品文的写作特点】苏轼的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寓有旷观达识和至理深情,不但言之有物,而且物皆着我之色彩,是其散文中饶有趣味的妙品,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礼、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大都作于他贬谪期间。其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或寓情,或寓理,或寓气,或寓识,嬉笑怒骂皆为文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者历经磨难而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其富有生活情趣的心灵,是他性格的升华和思想的结晶。

高二语文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二第一课知识点高二语文必修二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以讲述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为主线,介绍古代文学的分类与特点、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等相关知识点。

一、古代文学的分类与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可分为乐府文学、古骈文学和散文三大类。

乐府文学是以乐府诗为代表的民歌,其特点是情感真实、形式短小精悍。

古骈文学是指古代骈文体,具有雄辩精妙的语言表达,以杜甫和白居易的作品为代表。

散文是以散文骈文、宣传骈文和赋文体为主,特点是以记事、记事、说理为目的,兼有叙述、描写和议论等元素。

二、代表作品及其作者1. 乐府诗:乐府诗是古代民歌的一种形式,常由宫廷音乐师傅演唱,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抒发感慨的诗歌,讲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种种不满的抱怨和自己渺小的命运。

《木兰辞》则以女性形象为主角,通过描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忠诚勇敢的品质。

2. 古骈文:古骈文是骈文体的一种形式,具有优美华丽的语言风格,代表作品有杜甫的《丽人行》和白居易的《长恨歌》。

《丽人行》描写了一个王朝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以及作者对现实的思索和痛心。

《长恨歌》以歌颂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为主题,表达了对友情和爱情的执着追求。

3. 散文:古代散文分为散文骈文、宣传骈文和赋文体。

散文骈文是记叙文和抒情文的结合,代表作品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刘勰的《文心雕龙》。

《世说新语》收录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典故,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物形象。

《文心雕龙》是一部讨论文学创作理论的著作,详细介绍了文章的达意和艺术要求。

三、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诗经时期、楚辞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宋元明清时期等不同时期的发展。

在诗经时期,乐府诗开始流传,而楚辞时期则诞生了辞章辞章和乐章等优秀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骈文和散文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杜甫、白居易等文学家纷纷涌现。

唐宋元明清时期,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诗:古体诗、近体诗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词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

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1 识记繁体字2 断句与标点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1 熟读多背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2 掌握线索五《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相关研修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本书根据《中国文学史》结构,从先秦文学到近代文学共分为四卷九编。

对于每篇作品,通过下设的“作者简介”、“题解”、“校注”、“集评”四个栏目进行诠释和点评。

第一讲唐诗概论一唐代诗歌的繁荣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研究者根据唐诗创作具体情况,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习惯上称之为“四唐”说。

四唐分期源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最终完成于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盛唐之音、盛唐气象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后期(咸通——唐亡)四《全唐诗》第二讲初唐诗歌导语:初唐历史概说一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中国古代文学(二)1

中国古代文学(二)1

663年,《滕王阁序》 王定保《唐摭言》: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 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 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 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庐。”公闻之,沉 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建安风骨(196—220) 正始之音(233—264) 太康文学(280—289) 东晋玄言诗 永明体诗(483—493):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 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 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 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主要特 征 。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先后有90余人对新体诗 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 宫体诗: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陈后主、 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既指一种描写 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 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追求词藻靡丽, 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宫体诗选》(李连庆,海南出版 社,96)

美女:萧纲《美女篇》《咏美人观画》 《拟落日窗中坐》《咏内人昼眠》 萧衍《江南弄· 龙笛曲》 庾肩吾《咏美人自看画应令》 刘孝绰《咏姬人未肯出》《咏眼》《同萧 长史看妓》 阴铿《侯司空宅咏妓》江总《梅花落》 陈后主叔宝《玉树后庭花》 庾信《梦入内堂》周弘正《看新婚》

《中国古代文学史》2诗歌第一讲诗经与楚辞精品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2诗歌第一讲诗经与楚辞精品PPT课件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卫风)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 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 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诗经之赋、比、兴
• 赋:铺陈其事。如《七月》 •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卫风·硕人》 • 兴:触物兴词。如《周南·桃夭》 • 关于赋比兴之争论: • 用自然现象起兴,引出生活及感情变化,
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 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
氓(卫风)
•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 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 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滋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 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卫风)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址。
• 雨巷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 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六、曹操的散文 曹操的散文散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 现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曹操的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便常带感 情。
曹丕
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 文帝。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曹植 一、曹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他一生的经 历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个贵公子。后期受曹丕父子打击限 制,在恐惧和痛苦之中度日,郁郁而终。
曹植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前期创作,多表现其宏伟抱负 及游宴生活,兼及记时伤乱,往往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后期作品多抒 发内心忧惧苦闷,深沉而凄婉。 二、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众体兼擅,尤其在两个方面有突出成就: 一是乐府诗。这些作品有的用旧题或旧曲另作新辞,如《薤露行》、 《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浮萍篇》等;有的则离开旧题 或旧曲自拟新辞,如《远游篇》、《驱车篇》、《名都篇》、《白马 篇》等。
阮籍是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在表面上,他率性而行,不拘礼法。但 他又极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司马氏极为厌恶,但又不公开得 罪,常借醉酒避开麻烦,在实在避不开时,也违心屈从。因此,内心极 为痛苦。 三、阮籍的诗歌 1、浓重的忧惧和苦闷。 《咏怀》中有不少作品暗示了现实环境的丑恶和残酷,从不同角度表现 世态人情以及身处其间的苦闷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世路险恶,人情浇 薄,在名利物欲的驱动下,亲友反目,骨肉成仇。这种情况正是当时的 黑暗政治局面下腐败世风的写照。 3、感慨生命短暂,思考人生出路 4.对奉行礼法纲纪的儒家人物,阮籍也予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提纲

第二节 柳水 第五章 北 第五编 宋词与南渡 第三节 秦观 晏畿道 宋代文学 词 第四节 周邦彦 第五节 李清照 朱敦儒
贺铸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 第六章 辛 弃疾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新派词人 第一节 陆游 第七章 陆 游与南宋中 第二节 杨万里 范成大 期诗文 第三节 朱熹的文学思想与南宋散文 第一节 姜夔 第八章 南 第二节 吴文英 宋中后期词 第三节 史达祖 第一节 永嘉四灵 第九章 南 第二节 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宋后期文学 第三节 严羽及其《沧浪诗话》 第四节 文天祥与遗民作家
第一节 宋初文坛的复古倾向 第一章 北 宋时期的文 第二节 禹冉与宋初的诗风和文风 风与诗风 第三节 杨亿与西昆体 第一节 欧阳修 第二章 欧 第二节 梅尧臣 阳修与北宋 第三节 王安石 诗文革新 第四节 曾巩 苏舜钦
苏洵
苏辙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第三章 苏 轼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成就 第三节 苏轼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第一节 黄庭坚 第四章 黄 庭坚与江西 第二节 陈师道 陈与义 诗派 第三节 吕本中 韩驹 曾畿 第一节 晏殊 欧阳修
第四节 《窦娥冤》与公案剧 第六编 辽金元文 第一节 郑光祖 第四章 后 学 期元杂剧及 第二节 宫天挺 乔吉 秦简夫等 其它 第三节 周德清 钟嗣成 第五章 元 代的散曲 第一节 元前期散曲 第二节 元后期散曲 第一节 耶律楚材 第六章 元 代的诗文 刘因 姚隧等
第二节 虞集及“元诗四家” 第三节 萨都刺杨 战争和动乱中的诗坛 第一章 近 代诗 第三节 宋诗派及汉魏六朝诗派 第四节 诗界革命及相关诗人 第五节 革命诗潮与南社 第六节 同光体与中晚唐诗派 第九编 近代文学 第二章 近 代文 第一节 经世文风的兴起 第二节 桐城派及湘乡派 第三节 报章文体与域外游记 第四节 文界革命与新文体 第五节 其他注明散文作家 第三章 近 代小说 第一节 狭邪小树与侠义公案小说 第二节 清末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北大未名BBS-北京大学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北大未名BBS-北京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讲稿目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讲稿 (1)绪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2)第一讲:建安文学 (4)第二讲:正始之音与两晋诗歌 (10)第三讲:陶渊明及其诗文创作—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15)第四讲:南北朝乐府歌辞与鲍照拟乐府 (19)第五讲:南朝山水诗 (23)第六讲:齐梁诗坛与南北朝文风的融合 (27)第七讲:魏晋南北朝散文及小说 (31)第八讲:唐诗概说与唐初诗歌 (44)第九讲:初唐四杰与陈子昂 (53)第十讲:声律、风骨和兴象——盛唐之音的前奏 (64)第十一讲: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72)第十二讲:田园牧歌山水清音——盛唐山水田园诗歌 (78)第十三讲:金戈铁马之声——盛唐边塞诗派及其作品 (85)第十四讲:诗仙”李白及其创作成就 (92)第十五讲:诗圣.诗史—杜甫及其诗歌创作成就 (99)第十六讲(上):中唐诗歌之再盛——大历诗人及元白诗派 (113)第十六讲(下):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成就 (124)第十七讲:韩孟诗派及(刘柳诗歌)元和贬谪诗人 (125)第十八讲: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 (142)第十九讲:晚唐詩歌創作成就 (150)第二十讲:琵琶起舞唤新声——唐五代词的发展及成就 (161)第二十一讲:绝代之奇——唐代传奇小说与敦煌变文 (169)绪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历程(一)从曹操到李后主,时间跨度近800年:汉献帝刘协初平元年(190,袁绍率关东义师讨董,曹操为诸侯之一)——宋太宗赵匡胤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死)。

(二)文学史发展分期表: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发展诸因素(一)寒士之不平与士族之优游1. 门阀氏族的产生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秦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

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章太炎《检论订孔》上),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

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一讲共23页

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一讲共23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Hale Waihona Puke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一讲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谢谢!
23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耐烦《中国文学史(二)》重点知识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从魏晋开始,南北朝及唐代前期,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2.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

代表: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①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②梁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论文学的文章。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5.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6.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形态。

7.玄学三典:《庄子》、《老子》、《易经》。

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9.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10.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传。

11.曹操的部分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钟惺《古诗归》。

12.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13.曹操诗歌的特点:用古题写诗;发扬光大四言体诗。

14.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5.曹丕和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邺下文人集团)。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很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很全)
2.欧阳修散文的特点与六一风神.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开一代风气.
散文特点:1)内容充实,富有现实意义政论散文结合时政).2)叙事简明.生动,抒情深情委婉深细,议论透辟.3)章法曲折变化,语言简练畅达.叙事写景中带着浓厚的抒情气息.散文总特色:情韵深长,委婉曲折,平易自然.基本风格: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六一风神:1)这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2)它的实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富有淳厚的诗意,着眼于感情的抒发.3)结构层次曲折多变重视文章节奏气势连贯).4)语言平易自然.六一风神特点: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
2.王禹偁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王在文以传道之外,要求文以明心,在传道之文里抒发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做到叙事言理与主观抒情相结合.
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
贡献:在文以传道之外,要求文以明心.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是王在理论上的贡献.文从字顺,强调文风的平易.
第二节王禹偁与宋初诗风和文风
王禹偁的生平:王禹偁在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1.王禹偁与宋初三体诗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李昉等宋初白体诗人倡导学习的是乐天后期的唱和诗.王禹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他尤其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晚唐体诗派特点:1)题材狭窄,现实性差.多写身边景与琐事.2)艺术上注重构思的精巧,写得清新秀雅细碎小巧).
苏辙文章风格特点.政论文最佳.抒情记事也极有名.他把抒情记事议论结合,形成独特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北宋初期的文学基本上处于沿袭唐五代文风的过渡阶段,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柳开等人倡导和写作的古文,王禹偁革新诗风和文风,杨亿等人的西昆体风靡一时,晏殊的令词创作等,都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起过作用,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作了铺垫。

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丽声偶之辞,妍华而不免肤浅,未能自出新意。

因此,柳开、穆修等人的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了。

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开了头。

在诗和文两个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创作实绩,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变革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柳开,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

他是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王禹偁(954—1001),宋初有名的直臣,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今存《小畜集》30卷。

在宋初作家里,王禹偁是成就较大的一位,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

主要诗人有李昉、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考核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一章考核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宋初文峰盛行骈俪声偶之辞,研华而肤浅。

柳开(字仲涂,著有《河东先生集》)、穆修(字伯长)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二、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变革的作家,当推王禹偁(字元之,存《小畜集》)三、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晚唐体。

1.白体: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白体的特征),主要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

2.西昆体:杨亿等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名,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体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西昆体的特征),主要诗人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3.晚唐体:指宋初木方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已清逸隐幽(晚唐体的特征)为旨趣。

代表诗人是林逋。

四.王禹偁的诗风文风(促进宋初诗风文风):1.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以诗歌较为注明,五、七言诗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早年侧重于学习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其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如《村行》。

2.贬官商州后,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

3.在文的方面,他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调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如《唐河店妪传》。

4.王禹偁的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五、为什么说杨亿是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1.杨亿,字大年,宋初著名文臣。

.西昆体之所以命名为西昆,是以杨亿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为名,此集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的作品就有202首。

2.杨亿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其作品《无题》“桂魄渐亏愁晚月,蕉心不展怨春风”等诗,讲究声律文采,注重修辞用典,重格律和借代,颇具义山诗的“沉博绝丽”之风,扫除了五代衰飒弊习,开启了宋人诗歌的新气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第一章隋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至初唐与南北文学的交融隋唐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终于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在统一基础上的广泛国际交往,对文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

唐初文人更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

这种愿望终于在统一局面下实现了。

隋朝至初唐文学,主要是以南朝文风作为基础和底色,开始融入北朝文学新风。

一方面,来自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并且北朝文人之趋慕南朝文风,也是长期形成的风气。

另一方面,南北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两种气质、性格和文化,也在互相吸引、并悄悄地走向融合与统一。

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但其风格开始出现“词气宏拔,风韵秀上”的特色。

第二节初唐宫廷文学与沈宋初唐文学是以宫廷文学为轴心,这实际上南朝文学格局的延续,虽然所反映的时代气息不同。

从开国时期的秦府十八学士,到武后朝的珠英学士、中宗朝的景龙学士,前后承续,成为这个时期的核心文学力量。

宫廷享乐、颂美成为这类诗千篇一律的主题(当然,太宗朝出现过一些箴规性诗作)。

宫廷诗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上官仪(608?-644),他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武后、中宗朝,宫廷文学开始发生分化,其中在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

沈佺期、宋之问合称“沈宋”,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

沈、宋、杜都曾经是依附于武后的宫廷文学家,后来远贬南徼,他们的诗有了更深刻的情感内容。

另外,他们在诗律上精心锤炼,在互相酬唱中,逐渐使诗律规则规范化、定型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二
合肥师范学院 2014年函授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0)………(约400年)……………………(589)
魏晋南北朝文学实际是指的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起,到隋文帝开皇 九年(公元589年)进攻建康,灭亡陈朝止,这将近400年间的文学。
国古代 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说新语》这部著名 的作品就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5、两种表现
⑴在玄学内部,象阮籍、嵇康等人,还有着
自己的精神与成就。当司马氏利用“名教” 来进行黑暗统治的时候,他们以老庄的“自 然”与“名教”相对抗,以玄学来表示他们 的反抗与不满,尽管这种反抗与不满充满着 消极的情感。 ⑵在那复杂的社会矛盾中,还有一些所谓的 名士,步阮、嵇他们颓废一面之后尘,丑态 百出,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2、黑暗的社会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黑暗 的时代,统治集团生活极为腐朽, 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封建统治集 团一方面对人民横征暴敛liǎn ,极尽 剥削搜括之能事,一方面又尽情地 享乐,腐化奢侈荒淫。 《史纲要》王恺与石崇斗富。王恺 以晋武帝所赐高三尺的珊瑚示崇, 石崇顺手击碎,取出自己的珊瑚树 高三四尺者六七株之多。 《南史•齐废帝东昏侯本纪》又别 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 皆帀(za)饰以金璧……又凿金为 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 步步生莲华也。
一、乱世与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
1、动乱的社会:
自汉末献帝董卓之乱起,一直到隋重新统一中国,四百 余年,中国除西晋有过三十年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南北分 裂,群霸割据的局面,先后出现了三十多个国家。这种封 建割据,使社会生产受到空前的大破坏,割据者烧杀掳掠, 混战经年,人民惨遭荼毒。建安时,北方成为割据者们互 相攻杀的战场,繁盛的中原地区竟出现了这样的惨象: 曹丕诗《三国志•魏志• 文帝纪》延康元年注 载丕令“白骨纵横万 里”。 曹操《蒿里行》“白 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鸣。”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文学批评的 兴盛;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使文学发 展呈现相当明显的阶段性;出现了不少的杰出 的作家;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 带来新的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各种文体 的演变和发展,等等,使得魏晋南北朝文学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2、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大量翻译,波及的文化领域 (思想、政治、经济、文学、绘画、建筑、音乐、风 俗等)和阶层(从帝王到平民)极其广泛。 佛教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营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氛围和文 化土壤。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察:⑴想象世界的 丰富,诸如三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 界、五道观念,把人们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 ⑵故事性的加强; ⑶梵语的拼音法启发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于 是产生了反切和四声; ⑷词汇的扩大; ⑸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如真、空、心性、境界、象、 象外的讨论,等等。



到了晋代,经中正评定的九品士人中,造成了“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的严重状况。世族凭此掌握了政治经济,乃至 文化特权,也造成了寒门与世族的尖锐矛盾,这样便确立了 反动的门阀制度。东晋是世族势力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 世族与皇室共治的“门阀政治”。(“王与马,共天下”) 到了南北朝时期,世族的势力已逐渐衰落,而寒族地主以军 功崛起,其权势越来越上涨,但是世族仍力图在一些方面来 保持自己特殊的地位,如致力于士族谱谍的编撰,认为“士 庶之际,实自天隔”,反对世族与寒族通婚等等。 至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门阀世族制度 最终消亡。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 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也就成为这个时期文 学的一个特色。
6、道教的发展
始于汉末的道教,这时在民间也很快发展起
来,成为民间信仰的宗教,对于知识分子也 发生影响,不仅象葛洪,就是嵇康、王羲之 们,也受到道教的影响。
7、玄言诗:
作为一种思辩性的哲学魏晋玄学是不宜直接
转化为文学的,但这时产生了占据了东晋诗 坛达百年之久的玄言诗。 严格地说玄言诗不算诗,只是抽象的说理, 借着诗的形式印证老庄的道理,故长期受到 人们的批评。然而,玄言诗毕竟沉淀一种可 贵的东西,那就是理趣。将玄理融入日常生 活之中,将玄理融入诗歌成为点睛之笔,这 理趣后来被宋代诗人发挥到极致,从文学发 展的角度看来,玄言诗的地位不可完全抹杀。
五、新的文学思潮
新的文学思潮,这就是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 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 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这些都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魏晋南北朝文学实际是指的从东汉献 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起,到隋文 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进攻建康, 灭亡陈朝止,这将近400年间的文学。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建安、正始文学 二、两晋文学 三、南北朝文学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反映着这个时期复杂的社 会状况。这个时期的文学,内容和形式都有一些新 的成就和复杂的变化,门类也多起来了。
一、 文学自觉的标志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 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有文、笔之分的说法。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 如《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进行论述。 (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的起源 和演变。《文心雕龙》对文体的区分既系统,对文体的讨 论也很深入。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 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世族起源于汉代,汉代以经学取士,学术上的 家法传承造就了一批累世为官的名门望族。东 汉时期,世家大族垄断察举征辟,操纵乡闾清 议,门阀观念逐渐形成。建安时期,曹操命令 州郡督察豪强,“重豪强兼并之法”,还发布 “唯才是举”的教令。曹操死后,曹丕基本上 沿习曹操的主张,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正始时代以后,“九品中正制”也逐渐成为保 护世族大家利益的工具了。

4、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 新的社会思潮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生活习 尚和价值观念。 被称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指的是玄心、洞见、 妙赏、深情,指的是颖悟、旷达、真率、恣纵、 放任、无拘无束,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是用 言行、诗文、艺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魏晋风流对魏晋,也对魏晋以后整个中
第四节
1、玄学发展
玄学与魏晋风流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在汉
代盛极一时,但是,到了魏晋,儒学便呈 现极度衰弱无力的状态,思想界呈现一种 自由解放的趋势。
儒学衰微,对于名、法、道家思想的传授
更为有利,特别是道家的老庄思想继之而 起,兴盛起来。
2、文人名士对玄学的态度 当时,一些文人名士,面对着篡夺频仍,相互屠杀 的政治环境,都想在老庄思想中寻求灵魂的寄托, 寻求安身立命的理论,他们虽然不满现实,反抗现 实,批评现实,但在行动上却消极地逃避现实。这 种玄学思想,被他们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和发展。 当时的文人名士,无不是在无为,无名,逍遥,齐 物几种名理上下功夫,当时的名士文人,无不以谈 玄成名,乃至父兄劝戒、师友讲求,都推究老庄。 3、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 崇有与贵无、圣人之有情与无情、名教与自然、言 意之辨、声音有无哀乐之性、形神之辨、 名理之辨、 公与私、养生之道等。其中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 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 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 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 魏晋以后的人物品评增加了许 多审美的成分,用形象的语言、 比喻、象征的手法加以品题。 如:千丈松、松下风、玉树、 玉山、云中白鹤、龙跃云津、 凤鸣朝阳。人物审美的兴盛, 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的作用。 文学的审美范畴有“风骨”、 “骨气”、 “风神”、“清 虚”、“清通”、“高远”、 “情致”、“才情”等等。

三、 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 的文学总集,这是文体辨析 的自然结果。《文选》自唐 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 并逐渐形成“文选学”,它 在文学史和文献学上的地位 是值得重视的。
四、 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 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它 的内容博大精深论述了文学 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 经验。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魏晋诗人卒因统计表
在当时政治动乱黑暗,攻杀篡夺日炽的环境下,人口锐减, 文人们动辄得咎,命如鸡犬。不少文人,死于非命。
卒因
被杀
总人数54 人
19人
因疾病、 饥馑、忧 愤、抑郁 而卒 15人
免官、辞 官、避乱 后卒 5人
不详
15人
百分比
35.2%
27.8%
9.3%
27.8%
3、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 最容易感受人生 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 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 能为力,在这种情 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 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 主题。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
1、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这时更是大为发展起来, 表现在: 一是佛经翻译极盛; 二是出家为僧尼的人众多,如梁武帝时都下“僧尼 十余万”; 三是佛寺林立,梁武帝时“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北魏洛阳佛寺千三百余所; 四是许多帝王、名士也笃信佛教。如梁武帝弃道归 佛,还亲自登坛讲老庄、周易。谢灵运更是毕生谈 佛。尽管四百年间出现过如魏太武帝毁佛事件,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一般都保护佛教,因为佛 教是支持封建统治的一种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