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一下1.2《捉迷藏》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课件:1_2捉迷藏
3
4
5
6
7
8
9
10
你能写出几个算式?算一算。
发现什么?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13
-
8
5
10-8=2
2+3=5
-3
-5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3=5
探究新知
工具箱
13
-
8
5
13-3=10
10-5=5
探究新知
13
-
8
=
5
工具箱
探究新知
13
-
8
=
5
工具箱
-8
探究新知
13
-
8
=
5
工具箱
-3
-5
探究新知
12
-
8
=
4
17
-
8
=
9
算一算。
易错题型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工具箱
易错题型
2.圈一圈,填一填。
-6
-2
学以致用
11
1.2 捉迷藏
1. 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情景导入
工具箱
13
-
8
5
探究新知
工具箱
13
-
8
5
10-8=2
8
15
8
7
学以致用
4.看谁一次能算对。
13-9=
14-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2.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2.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捉迷藏》。
这一章主要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概念。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孩子们将能够描述和比较物体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概念。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和比较物体的特征。
3. 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概念。
难点:用语言描述和比较物体的特征,以及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手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引起学生对物体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概念,并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和解释。
3. 课堂讲解:通过PPT和卡片,讲解和示范如何用语言描述和比较物体的特征,以及如何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练习用语言描述和比较物体的特征,以及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应用所学的知识,用语言描述和比较物体的特征,以及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1. 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概念。
2. 用语言描述和比较物体的特征的示例。
3. 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语言描述和比较下面两个物体的特征: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
2. 用语言表达下面两个物体的位置:一个物体在桌子上面,另一个物体在桌子下面。
答案:1.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圆形没有边和角。
2. 桌子上面的物体是书本,桌子下面的物体是书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物体大小、形状和位置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用语言描述和比较物体的特征,以及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捉迷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2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他们善于观察,喜欢表达,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捉迷藏”游戏中的“整体”和“部分”。
3.表达法: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整体”和“部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如帽子、玩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捉迷藏”游戏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例如,整体是指所有的部分合在一起,部分是指整体中的某个或某些部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游戏中的“整体”和“部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并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整体”和“部分”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捉迷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1.2节,主要介绍了隐藏和发现的基本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逻辑思维还在初级阶段,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善于模仿,因此,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2.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隐藏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隐藏的动物、人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隐藏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让学生找出来,引出隐藏与发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图片,如隐藏的动物、人物等,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理解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找出隐藏的物品,然后换一张图片,继续找出隐藏的物品,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己想一些隐藏的物品,然后找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画一张图片,找出隐藏的物品,通过巩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隐藏与发现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隐藏与发现的关系,以及基本的生活中的隐藏与发现的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空间方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空间方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能够辨别自己和他人所在的位置,知道物品的存放位置等。
但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对空间方位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关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和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概念。
2.难点:培养学生对空间方位的观察和理解,以及运用空间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理解空间方位。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空间方位。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使用的游戏道具。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捉迷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要求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和理解空间方位。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空间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捉迷藏游戏,让其他学生判断他们的动作是否正确。
数学一年级下北师大版1-2捉迷藏课件(19张)
学以致用
你能写出几个算式?算一算。
-8=
发现什么?
课堂小结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3 - 8 5
-5 -3
10-8=2 2+3=5
工具箱
探究新知
13 - 8 = 5 -8
工具箱
探究新知
13 - 8 = 5 -5 -3
工具箱
易错题型
算一算。 12 - 8 = 4
17 - 8 = 9
易错题型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工具箱
学以致用
2.圈一圈,填一填。
-2 -6
学以致用
11 8 3
15 8 7
学以致用
4.看谁一次能算对。
1 加与减(一)
学习目标
1. 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 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 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景导入
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探究新知
13 - 8 5
工具箱
探究新知
13 - 8 5
10-8=2 2+3=5
工具箱
探究新知
13 - 8 5
工具箱
13-3=10 10-5=5
探究新知 13 - 8 = 5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网
13-9=4 14-9=5 15-9=6
14-8=6 15-8=7 16-8=8
17-7=10 17-8=9 17-9=8
学以致用
5.摘苹果。
学以致用
10 – 8 = 2 11 – 8 = 3 12 – 8 = 4 13 – 8 = 5 14 – 8 = 6 15 – 8 = 7 16 – 8 = 8 17 – 8 = 9 18 – 8 = 10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 捉迷藏1
课题捉迷藏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喜悦。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引导法、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捉迷藏(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13-8=5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3分成10和3(2)把8分成3和5 10-8=213-3=10 2+3=510-5=5 (4)8+()=1313-8=5教学流程环节具体内容学法指导一、预习(课外)学啥我知情1、了解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和范围。
2、自主学习内容:摆小棒计算13-83、提出问题:生成问题二、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观察课本主题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提醒学生准确捕捉数学信息,不要偏离题意。
三、问题整合想一想你能根据要求列出算式来吗? 根据前一课知识用减法列算式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课时为“捉迷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捉迷藏游戏,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数字110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捉迷藏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字110。
2. 教学重点:通过捉迷藏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捉迷藏游戏道具(如玩具、书籍等)。
2. 学具:学生个人准备的捉迷藏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游戏乐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字。
3. 游戏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要求在游戏中使用数字110进行交流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字110描述一下自己的房间布局。
2. 和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使用数字110进行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房间布局和与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后也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了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这是因为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对数字的认知是基础,而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字则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 (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捉迷藏的经历,对隐藏与显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体验物体的隐藏与显现。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找出隐藏的物体。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捉迷藏游戏道具(如玩具、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捉迷藏游戏道具。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隐藏与显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隐藏的物体。
学生回答问题,描述隐藏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实际操作体验隐藏与显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卡片游戏,进一步巩固隐藏与显现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隐藏与显现的现象?学生举例说明,拓宽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隐藏与显现的概念及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捉迷藏游戏,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家长签字确认。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隐藏与显现的概念及描述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捉迷藏》。
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来学习比较物体的相对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比较物体大小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2.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对大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盒子、书本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来记录观察结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邀请几个学生上台,让他们闭上眼睛,然后我在他们面前放一个物体,让他们猜测这个物体的大小。
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们解释,比较物体大小就是看看哪个物体更大,哪个物体更小。
我会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如“这个球比这个小盒子大”,“这个盒子比这本书小”。
3. 实践: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室里找一个物体,然后用语言描述这个物体的相对大小。
每个小组将会有一段时间来进行这个活动。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比较物体大小”这个词组,并在旁边画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盒子、书本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件最大的物品和一件最小的物品,然后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关系。
答案:例如,我观察了家里的玩具,发现最大的是木马,最小的是小汽车。
木马比小汽车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较物体大小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在描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表达上还需要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引导学生用更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捉迷藏的游戏,用他们学到的比较物体大小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游戏规则,要求找到的物品必须是大于或小于某个物品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2)教案:《捉迷藏》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二节《捉迷藏》。
本节课主要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捉迷藏游戏道具。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铅笔、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捉迷藏游戏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然后,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捉迷藏游戏,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和目的。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每组学生自带的玩具放在讲台上,由组长负责管理。
3. 教师出示一张图形卡片,然后让学生用玩具模仿该图形的位置关系。
4. 学生轮流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和图形的位置关系。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铅笔和纸张,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标明图形的位置关系。
2. 请学生和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观察和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预期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2 捉迷藏
平 十 法
答:藏起来5个人。
13-8= 5 (个)
想8加几能 得到13。
相
8+5=13
加
13-8=5
算
减
答:藏起来5个人。
还有其他方法吗?
13-8= 5 (个)
想 一 想
十位 个位 答:藏起来5个人。
还有其他方法吗?
13-8= 5 (个)
-8
想 一 想
答:藏起来5个人。
还有其他方法吗?
13-8= 5 (个)
摘苹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十几减八的方法: 破十法:把十几拆成10和几,用10减8。 平十法:把8拆成两个数。 想加算减法
-5
-3
想
一
想
答:藏起来5个人。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
12 - 8 = 4 10 2
17 - 8 = 9
8+9=17 17-8=9 Nhomakorabea将十几拆成十和几,用十减八再加拆分的几。
将八拆成与十几个位相同的数和另一个数。
想加法算减法。
现在你知道怎么算 十几减八了吗?
借助尺子画图。
课堂练习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 - 8 =3
14 - 8 =6
十位 个位
看一看,算一算。
11只 8只
?只
?只
11 8 3
15 8 7
计算,并试着发现其中的规律。
13-9= 4 14-9= 5 15-9= 6
+1
14-8= 6 15-8= 7 16-8= 8
+2
17-7= 10 17-8= 9 17-9= 8
被减数相同,减 数越大,差越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 (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 捉迷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物体的相对位置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位置的感性经验,他们对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物体的相对位置概念。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相对位置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捉迷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语言描述法: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捉迷藏的故事,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动物们躲在哪里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位置。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桌子,上面有一些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玩具的位置。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物体的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描述对方的位置。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_《捉迷藏_》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捉迷藏》时间:2023年3月28日地点:一年级二班教室教师:张老师一、导入(5分钟)张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数学课程,那就是《捉迷藏》。
你们玩过捉迷藏吗?知道捉迷藏中的数学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吧!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张老师出示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上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数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甲:有13、5和8,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3减去5等于8。
2. 张老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那我们知道,13减去5的结果是8,那么13减去8的结果是多少呢?学生乙:13减去8等于5。
3. 张老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如何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4. 张老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并提出问题。
学生丙:图中有15、7和8,问题是15减去7等于多少?5. 张老师:同学们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能找到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6. 张老师走遍各个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练习环节(15分钟)1. 张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张老师走遍各个座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张老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判断对错,并解释原因。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张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你们觉得自己掌握得怎么样?学生丁:我觉得我已经学会了,可以做得很熟练。
2. 张老师:很好,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那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张老师出示课后作业,让学生抄写并带回家完成。
2. 张老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家长或老师。
六、课堂实录总结本节课,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了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这个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2捉迷藏教学课件
十位 个位 答:藏起来5个人。
第六页,共十五页。
还有其他方法吗?
13-8= 5 (个)
-8
想 一 想
答:藏起来5个人。
第七页,共十五页。
还有其他方法吗?
13-8= 5 (个)
-5
-3
想 一 想
答:藏起来5个人。
第八页,共十五页。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
12 - 8 = 4
10 2
17 - 8 = 9
10 3
破 十 法
答:藏起来5个人。
第三页,共十五页。
13-8= 5(个)
35
把8看成3和5,先 减3,再减5。
平 十 法
答:藏起来5个人。
第四页,共十五页。
13-8= 5(个)
想8加几能 得到13。
相
8+5=13
加
13-8=5
算
减
答:藏起来5个人。
第五页,共十五页。
还有其他方法吗?
13-8= 5 (个)
摘苹果。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十几减八的方法:
破十法:把十几拆成10和几,用10减8。 平十法:把8拆成两个数。
想加算减法
第十五页,共十五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1.2 捉迷藏 教学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北师大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情境导入
藏起来几个人?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第一页,共十五页。
探究新知
藏起来几个人?
已知一共的人数和 看见的人数,求藏起 来的人数用减法。
第二页,共十五页。
先从10里减去8。
13-8= 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