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上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 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 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 调和严重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是经济紧缩导致的,因而 他极力攻击恢复先前的金本位制,认为此举会导致通货紧 缩及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失衡,从而使英国的出口品价格太 高,不利于竞争,而这正是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所在。因 此,他主张政府采取通货管理政策,通过价格控制(通货 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来调整经济,这时,凯恩斯已开始有 点脱离传统经济学的路线。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
一、非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和工资粘性) 非市场出清假设: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述调 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 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 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二、不完全性假设:主要指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全。 三、理性预期假设:短期内形成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而不是理性预 期,由于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通常受 到约束,即这种预期是“近似理性预期”。 四、最大化假设:即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这个假设 使新凯恩斯主义具有微观经济基础。
双方谈判决定工资:在双方谈判模型中,由于没有一方占有绝对的 优势,根据双寡头垄断理论,工资的决定将在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与工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和工人的最低保留工资之间摆动,这时 选择哪点作为工资水平是不确定的。问题是根据重复博弈的“可自 我执行的协议”理论,像工会和企业之间这种长期的不断重复的谈 判,应该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均衡解,但为什么会有无效率的就 业长期存在呢?用纳什(John Nash)谈判理论来进行分析,结果发 现双方谈判共同决定的工资,与工会单方面决定的工资有相同的结 果。这表明最优工资不受生产率的冲击的影响,企业在经济波动时, 主要考虑就业量的变动。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合同是有关工资的而 不是有关就业的呢?是因为企业对经济状态的了解要强于工人的了 解程度。因此,企业就有可能撒谎以获取好处。而一个关于工资的 合同能够促使企业说真话,关于就业的合同则更多地会刺激企业去 隐瞒真相。所以,由于工人是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他们就要求与 企业签定有关就业方面的合同。
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
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这些假设被视为经济学的标志性特征。
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包括效用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自由、个人主义等。
本文将从多角度阐述这些基本假设。
一、效用最大化假设效用最大化假设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假设之一,它认为人们在作出决策时都是在追求最大化的效用。
尽管一些人有不同的需求和欲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希望从生产和消费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这决定了他们的选择。
这个假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喜欢下班后去KTV唱歌,或者为什么他们在周末选择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
它也描述了为什么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以及为什么政府为了人民的福利而做出扶贫、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等决策。
然而,这个假设被质疑的原因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每个人关注的方面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于效用的最大化,不同人的做法可能大相径庭。
二、理性预期假设理性预期假设认为人们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这是他们作出决策的基础。
假设中认为,人们能够正确的分析信息、知道如何做出决策,这个决策将生效的效果能够得到合理的效率。
在这个假设中,一个人的决策最终取决于他所拥有的信息,同时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期望判断事情的发展路径。
在实践中,这个假设的一种表现是人们会依据先前发生的事件来观察未来。
例如,他们会观察貨币增发第幾波的时候,货币贬值或到银行存款或投资股票等。
采用理性预期假设来研究经济现象,有助于人们理解为什么经济变化是如此难以预测。
一方面,这个假设假定了个体对未来的响应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市场上的变化不会随意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三、市场自由假设市场自由假设认为,市场是自发的,来自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透过价格能够调配。
这个假设假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最小的,市场自由竞争能够实现最有效的资源分配。
在这个假设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可以自动调整供求关系。
也就是说,市场价格往往能够反映供求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浅析理性预期理论对我国经济调控的启示
浅析理性预期理论对我国经济调控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末,在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中理性预期理论逐渐发展起来,它的理论着重从宏观上分析理性预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对于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本文对理性预期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该理论对我国目前的经济调控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理性预期货币政策一、理性预期理论概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各国陷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失业率快速增加和经济发展停滞的困境,流行多年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发生了危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经济理论在停滞膨胀的经济状况下,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经济效果。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理性预期学派产生发展起来,该学派以理性预期的概念改造宏观经济学,以预期问题为突破口,全盘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革命。
而该学派理论上逻辑严谨,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因而理论影响迅速扩大,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该学派理论上的逻辑严谨,又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理论影响迅速扩大,从而为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理性预期理论的典型代表理论是货币周期论,以及在该理论上建立的实际货币周期论、财政政策分析和政府决策行为分析等新的理论。
二、理性预期理论的基本假设理论预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现象不过是许多个人经济活动的总和,而宏观经济学中一切涉及人的行为的假定应该有微观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确定的微观经济行为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相矛盾,理性预期理论的宗旨是建立与微观经济学一致的宏观经济学。
为此,理性预期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提出了三个分析的基本假设:理性预期假设;彻底的货币中性假设;自然率假设。
1.理性预期假设。
理性预期是在长期动态分析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以完全的、相同的信息为基础,他们能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期,做出合乎理性的经济决策,即他们能对未来做出理性预期。
2.彻底的货币中性假设。
货币中性假说是指经济总产量和就业的实际水平和自然水平,与包括相应地对商业周期发展作出反映的货币和财政活动无关。
预期理论的名词解释
预期理论的名词解释预期理论是一种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旨在解释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如何考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该理论假设个体决策是基于对可能发生事件的预期概率和效用的评估。
在预期理论中,个体的效用函数起到关键作用。
效用函数是个体对不同结果的满足感或价值的度量。
个体在做决策时会尽量追求增加效用或满足感的结果。
然而,预期理论进一步引入了概率和风险的概念,认为个体在决策中不仅关注结果本身,还关注结果发生的概率。
预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将未来事件的概率与其所带来的效用进行权衡。
具体来说,当个体预期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时,其对该事件的效用评估也会较低。
相反,当个体预期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时,其对该事件的效用评估也会较高。
因此,个体会根据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所带来的效用,进行决策。
预期理论还提出了风险偏好和风险厌恶的概念。
风险偏好指个体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即个体更喜欢具有一定概率但较高期望效用的结果。
相反,风险厌恶意味着个体对风险的回避程度,即个体更喜欢具有更高概率但较低期望效用的结果。
预期理论认为个体的风险偏好或者风险厌恶可以通过其为不同结果赋予的效用来反映。
为了更好地理解预期理论,我们可以考虑一个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案例-小鸟在手和大雁飞过的问题。
假设一个人可以选择接受一只小鸟现在拥有的满足感,或者等待一只更大的大雁经过,但是可能并不一定会出现。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预期大雁的出现概率以及观察到的小鸟的满足感。
如果个体认为大雁的出现概率很低,或者小鸟的满足感已经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则他们可能会选择接受小鸟的满足感。
相反,如果个体预期大雁的出现概率很高,并且小鸟的满足感不足以满足他们的期望,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等待大雁的出现。
预期理论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学中,预期理论可以解释个体在投资、消费、储蓄等决策中的行为差异。
在管理学中,预期理论可以解释员工激励和奖励制度的设计。
在市场营销中,预期理论可以帮助企业理解顾客购买决策的心理过程。
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设理论检验案例分析
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设理论检验案例分析实践说明案例目的:验证利率预期假设理论验证案例的理论依据:首先债券的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的关系如下:即债券的“长期”即期利率是未来远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
如果未来各期的远期利率近似相等,远期利率的几何平均值和算术平均值近似相等,有,(,1)(,1,1)...(,1,1)(,)a a R t F t t F t t n R t n n+++++-= 在市场中所有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投资预期,且是风险中性的前提下,如果所有债券都能够相互替代,则,远期利率等于未来即期利率的无偏估计,即,(,1,)((,1))a F t t k n E R t k +-=+ k =1,2,…,n此时,“长期”即期利率同未来“短期”即期利率之间的近似关系为:(,1)((,1,1))...((,1,1))(,)R t E R t t E t t n R t n n+++++-= 此时,远期利率是未来即期利率的无偏估计。
如果流动性溢价存在,即远期利率是未来即期利率的“有偏估计”时,“长期”即期利率同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关系如下: (,1,1)((,1))(,1)a F t t k E R t k t k θ+-=+++其中, ()t k θ+表示未来t+k 时刻的流动性溢价。
如果我们不考虑流动性溢价随时间变化,则有,(,1,1)((,1))a F t t k E R t k θ+-=++此时,“长期”即期利率同未来“短期”即期利率之间的近似关系为:(,1)((,1,1))...((,11)(,)R t E R t t E t t n R t n nθ+++++-=+,分析方法:方法1:在预期假设和流动性溢价存在的前提下,“长期”即期利率同未来即期利率的预期和流动性溢价关系如下:(,1)((,1,1))...((,1,1))(,)R t E R t t E t t n R t n nθ+++++-=+ 令, (,1)(,1,1)...(,1,1)((,))R t R t t R t t n E R t n n+++++-=则有, (,)((,))(,)R t n E R t n t n θε-=+ (1)((,)((,)))R t n E R t n -为即期利率与其预期之间的误差,该误差如式(1)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代表流动性溢价的常数项θ和代表随机误差的(,)t n ε。
工人错觉模型的关键假设
工人错觉模型的关键假设
工人错觉模型是一个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型,用于解释工人在
劳动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
该模型基于几个关键假设,这些假
设有助于我们理解工人为什么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和决策。
1.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假设:工人被假设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
化的经济主体,即他们以最大化个人效用为目标来做出决策。
这里的效用可以被理解为工人对于收入、工作环境、福利待遇
等因素的偏好程度。
2.工资率的确定性假设:工人通常会面临一个确定的工资率,在做出决策时,他们可以预期到自己工作所得的收入。
这个假
设排除了工资率的不确定性对工人决策的影响。
3.理性预期假设:工人被假设为基于对当前和未来经济条件
的理性预期来进行决策。
他们会考虑到经济环境、行业前景、
公司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并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最佳的工作或
职业发展路径。
4.劳动力供给的弹性假设:工人被假设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劳
动力供给弹性。
这意味着他们的劳动力供应将对工资率及其他
经济变量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当工资率上升时,工人可能
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而当工资率下降时,工人可能会减少劳
动力供应。
5.合理期望假设:工人被假设为具有合理的预期关于未来工
资率和相关经济变量的信息。
他们会借助过去的经验和市场信
息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这些预期会在他们的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套利定价模型基本假设
套利定价模型(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全市场假设:所有可以买卖的证券组合,都以无风险利率为交易成本,并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2. 投资组合的完全可加性假设:假设投资者只能选择证券这一投资工具,并且可以无限制地购买单个证券或由这些证券构成的投资组合。
3. 投资组合可以完全分散化: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收益要求,将资产分散投资在各种可以购买的证券上。
这一假设表示每个单一证券的重要性可忽略不计。
4. 同质预期假设:市场所有参与者具有相同的信息、知识和市场预期,具有相同预期的市场参与者会对相同或相似的投资行为产生相同的价格影响。
5. 市场不完全性在市场非完全有效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根据某些信息或者逻辑分析,发现并利用其中的套利机会,获取超额收益。
6. 套利机会的存在性假设:存在某些可交易证券或证券组合,其未来收益无法被预期的风险收益率所描述,即存在未被完全定价的证券或套利机会。
7. 套利成本的存在性假设:当投资者进行套利操作时,可能会产生一些额外的成本,如交易成本、持有成本等。
这些假设为套利定价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际市场中的价格行为和异常现象。
同时,这些假设也限制了套利定价模型的应用范围和解释能力,使其无法适用于所有市场情况。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需要根据市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投资策略和工具,以获取最佳的投资收益。
实验探究5 实验假设与预期结果
(1) 生 长 素 只 能 由 形 态 学 上 端 运 输 到 形 态 学 下 端 , 属 于 ________ 运 输 , 其 运 输 方 式 为 __________。 (2)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 X 处应放置____________,则乙、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 是______________。 (4)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 设不成立。
1.(2021·昌江区期末)如表为科学家以绿色向日葵下胚轴为材料对植物向光性的探究:
生长素百分比
黄质醛百分比
时间
向光侧
背光侧
向光 背光 侧侧
弯曲的角度
用单侧 光照射前
50.1
49.9 49.9向光
50
50
65.5 35.5
光照射后
源 15.1°
(1)从表中,可以推测黄质醛对向日葵的生长具有 ________作用。 (2)有人对黄质醛分布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 1: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 假设 2:光照可以促进向光侧的黄质醛的合成; 假设 3:光照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了。 现提供向日葵下胚轴、云母片、琼脂块、单侧光源。请设计实验确定是这三种假设中的 哪一种?
2.(2021·榆树市月考)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 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 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 组,做如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MM定理证明过程MM定理证明过程
1 无税收条件下的MM 定理1.1假设条件 假设1:无摩擦市场假设 ✓不考虑税收; ✓公司发行证券无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投资者不必为买卖证券支付任何费用; ✓无关联交易存在; ✓不管举债多少,公司和个人均无破产风险; ✓产品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参与者是绝对理性和自私的;市场机制是完全且完备的;不存在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等市场失灵状况;不存在帕累托改善;等等; ✓资本市场强有效:即任何人利用企业内部信息都无法套利,没有无风险套利机会; ✓投资者可以以企业借贷资金利率相同的利率借入或贷出任意数量的资金。
假设2:一致预期假设✓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绝对理性的,均能得到有关宏观、行业、企业的所有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完全理性的前瞻性分析,因此大家对证券价格预期都是相同的,且投资者对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都按照马克维兹的投资组合理论衡量。
1.2 MM 定理第一命题及其推论MM 定理第一命题:有财务杠杆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无财务杠杆企业的市场价值相等。
第一命题的含义:即公司的市场价值(即债权的市场价值+股权的市场价值,不含政府的税收价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无关,而只与其盈利水平有关。
这说明未来具有完全相同的盈利能力的公司市场价值相同,但由于其负债程度不同等因素,故它们的净资产可能有很大差异。
MM 定理第一命题证明过程:证明方法是无套利均衡分析法。
基础假定:我们假定有两家公司—公司A 和公司B ,它们的资产性质完全相同但资本结构完全不同。
A 公司没有负债(这是一种极端假设,但作为比较基准更能说明问题);B 公司的负债额度是D ,假设该负债具有永久性质,因为可持续盈利的公司总可以用新发行的债券来偿还老债券(这与宏观经济学中的庞兹计划完全不同,那是没有收入来源且信息不对称下导致的终生借债消费计划无效)。
细节假设:✓B 公司当前债务利率为r (固定值); ✓A 、B 两公司当前的股本分别是A S 和B S (固定值); ✓ A 、B 两公司当前权益资本预期收益率(即市场的资本化率,也就是其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分别是A r 和B r (固定数值,因为仅指当前的预期收益率);✓ A 、B 两公司任何年份的息税前利润(EBIT )相同,数额都为EBIT (随机变量,每年的数值都是它的一个数据点);✓A 、B 两公司当前的市场价值分别记为A PV 和B PV (固定值); ✓A 、B 两公司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真实价值完全一致,分别为A MP 和B MP (固定值); ✓ A 、B 两公司当前的股东权益分别记作A SE 和B SE (固定值)。
商业计划书主要财务假设
商业计划书主要财务假设商业计划书中的主要财务假设包括市场需求、销售预测、成本结构、资金需求和收入预期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主要财务假设的详细说明:1. 市场需求:商业计划书中首先需要假设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持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在确定市场需求时,可以考虑目标市场的规模、增长潜力、竞争情况、产品或服务的替代品等因素。
这些假设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来确定。
2. 销售预测:商业计划书也需要制定销售预测,即预测销售额和销售量。
这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定价策略、渠道选择、市场份额等因素。
销售预测可以通过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等方法来进行。
3. 成本结构:商业计划书中需要假设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结构,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销售与市场营销成本等。
这些成本可以通过采购报价、劳动力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等来确定。
成本结构的合理假设有助于估计产品或服务的毛利润和净利润。
4. 资金需求:商业计划书中需要假设所需的资金金额和使用方式。
资金需求包括起始资本、运营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
可以通过资金预算和现金流量分析等方法来确定资金需求。
合理的资金需求假设有助于判断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资金筹集方式。
5. 收入预期:商业计划书中需要假设企业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
收入来源可以包括产品销售、服务收费、广告费用等。
收入水平可以通过销售预测、定价策略、市场份额等因素来估计。
合理的收入预期假设有助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
除了以上主要财务假设,商业计划书还需要考虑其他财务假设,如税收政策、通货膨胀率、汇率风险等。
这些假设对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绩效和风险有着重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商业计划书中提出的财务假设应尽量合理和可行,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新和调整这些假设,以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变化。
财务假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商业计划书的可信度和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预期理论
Pt
Pt 1
在静态预期下,Pte=Pt -1,通过联立方程组,可以得价格 水平为:
依次类推,可以得到n期的几个水平为:
假定在t期价格达到均衡且不再变化,则有Pt=Pt+1=…=P* (均衡价格),则均衡价格 从而,
当 时,limPn=P*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和 产量都逐渐趋向于均衡,这种情况正是蛛网模型的收敛 形态;当 时,limPn=∞,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的 波动幅度愈来愈大,实际价格Pn振荡不收敛,最终离均衡 价格P*越来越远,产量也远离均衡水平,这种情况正是蛛 网模型的发散形态;这说明,实际价格Pn随时间的推移振 荡,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始终与均衡水平保持一定距离, 循环往复,既不向内收敛,也不向外发散,这种情况正是 蛛网模型的封闭形态。
适应性预期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卡甘(Cagan)在1956 年提出的,后来由美国货币主义经济学家佛里德曼加以推 广,成为其货币和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 优点在于理论上的简洁且易于运用,预期系数β 的统计估 计值也很容易得到。然而,适应性预期也存在着严重缺陷。 这种预期机制完全是向后看的,它只是汇集了被预期变量 的过去值,仅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完全忽略了 当前存在的对未来预期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可得信息,例 如政府的经济政策,因而当前可得的新信息无法在预期形 成过程中发挥任何作用。这一点,在理论逻辑上首先是违 背了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即经济主体的行为是理性 的。而且,预期形成机制中的权数是通过引进适应系数β , 呈现几何递减的滞后分布。越是过去的实际水平,所获分 配的权数越小。尽管几何权数的优点能使预测变得容易, 但不足以证实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有效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在适应性预期下,对t时期产品的价格预期等于对t-1 期产品的预期价格加上(或减去)t-1期所揭示的预期误 差(Pt-1- Pet-1)的一定比例(β )。如果t-1期的实际价 格水平高于预期,则对本期的预期价格将基于对t-1期的 预期价格向上调整;如果实际t-1期的实际价格水平低于 预期,则对本期的预期价格水平将向下修正。在适应性预 期条件下,对t期的价格预期Pte是对过去一些列价格的加 权平均数,距离现在越远,权数呈几何递减,因而对当前 预期价格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小。 适应系数β 反映了预期的修正速度。当β 的值较低时, 对t期的价格预期修正缓慢,t-1期的实际价格水平对它几 乎没有影响;β 接近于1,对t期的价格预期对t-1期的实 际价格反应就很迅速;当β =1时, Pte =Pt-1,可以看出, 静态预期是适应性预期的一个特例。很显然,相对于前两 种预期的形成机制而言,适应性预期更加复杂,更为接近 现实。。在预期理论的演进 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静态预期、外推预期、适应性预期和 理性预期等预期形成假设。本章从理解预期的一般性概念 入手,回顾了预期理论的发展,重点考察了理性预期和理 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当把理性预期引入对社会总需求 和总供给的分析之后,形成了卢卡斯总供给曲线(附加预 期的总供给曲线)以及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依据此 模型分析了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并得到了不同的 政策含义。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理解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凯恩斯认为,在未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
这也就为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958年,菲利浦斯[新西兰]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这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这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
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
这就否认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率ū时,通货膨胀率为零。
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就是可以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证券投资分析第三章-收益率曲线
第三章←1、简述收益率曲线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
← 3.1.4.2收益率曲线的决定← A.预期假设←指认为投资的预期决定未来利率走向的理论。
有两种模式:局部预期假设(LEH)和无偏预期假设(UEH)。
←局部预期假设。
认为所有的债券将有相同的预期持有期收益率。
实际中经验数据排斥这一假设。
←无偏预期假设。
认为远期利率是对未来即期利率的无偏估计。
因而如果收益率曲线向上,说明市场预期利率即将上升。
但实践中大量数据表明远期利率是未来即期利率的有偏估计。
远期利率一般会高估未来的即期利率。
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又提出了流动性偏好假设。
← B.流动性假设(LPH)←认为正常情况下,收益率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这反映了投资者对流动性以及短期证券较低风险的偏好。
但实际中,许多情况下,收益率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把无偏预期假设与流动性偏好假设相结合可能对收益率曲线进行更好的解释。
← C.市场划分假设(MSH)←认为,期限不同的证券在各不相同的细分市场上进行交易。
每一个期限短中市场参与者的供求偏好决定了均衡利率。
实际中,纯粹的MSH并不能成立。
←对MSH的修正看法是优先定位假设,该假设认为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在收益率曲线上都有优先的定位,但在足够大的动机的驱使下,他们会移动位置。
←←2、什么是风险?风险的来源有那些?← 3.2.1.2证券投资风险←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易变性,这种易变性可用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度量。
← 3.2.1.4风险的来源←系统性风险: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资产的收益产生影响。
←系统性风险来自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是单个资产无法抗拒和回避的,所以又叫不可回避风险;由于这些风险不可能通过分散化原理分散,所以又叫不可分散风险。
←主要的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非系统性风险:指由于某种单一的、局部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只对相关资产的收益产生影响。
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的无偏预期假设(expectation hypothesis)及推论
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的无偏预期假设(expectation
hypothesis)及推论
无偏预期假设(expectation hypothesis)是指长期和短期利率之间存在
着购买力平价关系,即未来长期利率等于现在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之和,i.e.,LTF=SFR+LPF,其中,LTF表示未来长期利率,SFR是现在短
期利率,LPF是长期收益的收益率的溢价成本,即长期收益的收益率
高于短期收益率。
有了这一假设,我们可以推断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
决策时的利率预期是完全同质的,对投资者来说,他们不收取固定的
收益率溢价,而是因作出决定所产生的长期投资收益收益率(包括短期
收益收益率在内)得以实现。
根据此假设,投资者按照他认为合适的利率进行投资,所以本期利率
应反映未来长期利率的预期,即未来长期利率只能大于或等于当前短
期利率。
这也就是有偏预期假说的一个推断,也就是称为利率期限结
构的倒挂(inversion)的现象。
如果短期利率大于长期利率,这就意味着
投资者表达了更多的长期利率的未来,即未来的政策将给市场带来更
多的冲击,也就是货币政策将会有所变化。
因此,无偏预期假设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预测未来长期利率及其变动,从而能够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预期效用理论
3
效用函数的类型
常见的效用函数类型包括凹函数、凸函数、线性 函数等,不同类型的效用函数反映了决策者对风 险的厌恶程度。
风险厌恶
风险厌恶的定义
风险厌恶是指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倾向于选择 风险较小的选项,而不是追求最大期望收益。
风险厌恶的度量
风险厌恶程度可以通过效用函数来度量,例如阿 莱悖论等实验方法。
同时,预期效用理论也是现代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对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预期效用理论的基本概念
效用函数
1 2
效用函数
描述决策者对不同结果的主观偏好或价值评估。
效用函数的特性
效用函数通常具有连续性、可微性、单调性等特 性,以反映决策者对不同结果的偏好程度。
期望效用函数是预期效用理论的核心,它表示决策者对于不 同行动结果的偏好程度,通常由决策者的个人价值函数和概 率权重函数共同决定。
起源与发展
预期效用理论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期望效用最 大化原则,最初用于描述赌博中的决策行为。
随着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发展,预期效用理论逐 渐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管 理学等领域。
02
03
拓展应用领域
预期效用理论在金融、保险、医疗等 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可以进 一步探索其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价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在处理多属性决策时可能无法 给出最优解,因为它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属性之间的 权衡和折中。
扩展与改进方向
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多属性决策方法,如加权 平均法、层次分析法、多属性效用理论等。
多准则决策
多准则描述
在复杂的决策情境中,决策者可能面临多个相互冲突或矛 盾的准则或目标。
理性预期与经济周期
理性预期与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和循环性变化。
在经济学中,理性预期是一种假设,认为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准确的信息和合理的推理,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理性预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理性预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及理性预期如何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理性预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理性预期假设下,经济主体会根据当前的信息和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
这意味着他们会根据自己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来做出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例如,如果经济主体普遍预期未来经济将繁荣,他们会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如果经济主体预期经济将衰退,他们可能会减少投资和消费,导致经济放缓或衰退。
其次,理性预期如何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理性预期的调整对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繁荣期,经济主体普遍预期经济将继续增长,这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和过度消费,从而加剧经济波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监管和调控,以平衡经济活动的过热。
在衰退期,经济主体普遍预期经济将继续下滑,这可能导致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进而加剧经济的衰退。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些刺激措施,如降低利率、增加财政支出等,以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此外,理性预期还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与实际情况相符,那么政府和央行制定的经济政策将更具有效性。
然而,如果理性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那么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政府和央行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理性预期的影响,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理性预期在经济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
经济主体根据自己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来做出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理性预期的调整对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假设与预期结果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假设与预期结果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假设与预期结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对整个研究的方向和结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开题报告中,研究者需要清晰地提出研究假设,并对预期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描述。
本文将从假设和预期结果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它们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重要性和应该如何合理设定。
首先,假设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扮演着引导研究方向的角色。
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或问题提出的猜想或推测,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在开题报告中,研究者需要明确提出研究的假设,即研究者认为会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或结果。
假设的设定应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验证性,不能是主观臆测或无法证伪的。
一个好的假设应该能够引导整个研究的方向,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后续的研究工作。
其次,预期结果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预期结果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结论或结果的合理推测和描述。
在开题报告中,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的预期结果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预期结果的设定应该与研究假设相一致,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同时,预期结果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可实现性和可验证性,不能是空想或不切实际的。
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假设与预期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者在设定假设的同时,也需要对预期结果进行合理的设想和描述。
假设和预期结果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整个研究的框架和基础。
研究者需要在开题报告中清晰地表达假设与预期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总的来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假设与预期结果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研究的方向和结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需要在开题报告中合理设定假设,并对预期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推测。
假设与预期结果之间应该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共同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只有假设与预期结果相互契合,研究者才能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果。
《预期效用理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期望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函数是预期效用理论的 核心概念,它描述了人们在面临
风险时所期望的效用水平。
期望效用函数基于个体对不同结 果的可能性和效用的评估,通过 数学运算得出一个综合的效用值
。
期望效用函数是决策分析的重要 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评估不同决
策方案的优劣和潜在的风险。
风险厌恶与风险喜好
风险厌恶是指个体在面临风险 时倾向于选择更安全的选项, 以避免潜在的损失或不确定性 。
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人类决策行为的金融学分 支,它挑战了传统金融学的预期效用理论。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 得了重要进展,对金融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入 。
预期效用理论的扩展与改 进
预期效用理论是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础,但随 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研究者们不断尝试扩展和改进预期效用理
详细描述
可得性启发会导致人们忽略那些不显眼或不易回忆的信息, 从而做出不准确的判断或决策。例如,在评估一个产品的质 量时,人们可能会根据他们能够回忆起的最近的负面反馈来 做出判断,而忽略了其他更全面的信息。
锚定效应
总结词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出判断或决策时,往往会受到第一手信息或初始值的影 响,从而导致他们的决策被固定在初始值上。
详细描述
锚定效应会导致人们的决策受到初始信息的限制,无法根据更全面的信息进行 调整。例如,在评估一个物品的价值时,人们可能会根据初始的报价来做出判 断,而忽略了其他更全面的信息。
过度自信与自我归因
总结词
过度自信与自我归因是指人们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于自信,并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 归因于外部因素。
概念
该理论认为决策者会根据对结果 的预期效用和概率的评估,来选 择能够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动 方案。
预期效用理论的原理
预期效用理论的原理预期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描述了人们如何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进行决策。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基于对可能结果的效用价值的估计,而不仅仅是结果本身的价值。
预期效用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人们是理性的决策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最大化个人效用。
预期效用理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人们将评估概率与效用值相乘。
按照预期效用理论,人们会根据不同结果发生的概率来评估效用值。
如果某个结果发生的概率更高,那么它的效用值会更高。
2. 人们具有风险规避的倾向。
预期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更倾向于避免风险。
换句话说,人们更愿意选择稳定的结果而不是不确定的结果,即使这意味着得到的效用值可能较低。
3. 人们的偏好是相对的。
根据预期效用理论,人们对结果的看法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他们会将当前的决策结果与其他可能的结果进行比较,并选择效用值最高的结果。
4. 人们对效用的估计有偏好。
预期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效用函数不是线性的。
换句话说,人们对不同结果的效用值的评估可能是非对称的,即对于得到相同效用值的正向和负向结果,人们的导向可能不同。
5. 人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决策。
预期效用理论假设人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来估计不同结果的概率。
如果过去发生某个结果的概率较高,人们可能会在决策过程中高估该结果的发生概率。
预期效用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金融和投资领域。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可以利用预期效用理论来评估不同投资方案的风险和收益。
此外,预期效用理论还可以解释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的行为,例如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之间的权衡以及选择不同品牌的决策过程。
然而,预期效用理论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理论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决策者,可以准确评估概率和效用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概率和效用值的估计可能存在误差。
其次,该理论没有考虑到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规避倾向。
罗卡尔交换定律
罗卡尔交换定律1. 罗卡尔交换定律的概述罗卡尔交换定律(Ricardian Equivalence)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罗卡尔(David Ricardo)在19世纪初提出。
该定律主要指出,在某些条件下,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没有实质影响。
换句话说,罗卡尔交换定律认为,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对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没有直接影响。
2. 理论基础罗卡尔交换定律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对未来收入和财富的预期。
根据该定律,个人和企业会根据他们对未来税收和政府支出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如果他们预期到政府会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来弥补财政赤字,他们会相应地减少自己的消费和投资,以储蓄更多的资金来支付未来的税收。
相反,如果他们预期到政府会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赤字,他们可能会增加消费和投资,因为他们认为未来的税收负担会转嫁给后代。
3. 罗卡尔交换定律的实证研究罗卡尔交换定律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对个人和企业行为的影响上。
这些研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证模型来探讨财政政策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研究结果的总结:3.1. 消费行为•罗卡尔交换定律认为,个人会根据未来税收负担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
然而,实证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支持该观点。
•一些研究发现,个人的消费对财政政策的变化并不敏感,即使政府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赤字,个人的消费也不会显著增加。
•另一些研究则发现,个人的消费确实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3.2. 投资行为•罗卡尔交换定律认为,企业会根据未来税收负担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
然而,实证研究也没有一致的结论支持该观点。
•一些研究发现,企业的投资对财政政策的变化并不敏感,即使政府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赤字,企业的投资也不会显著增加。
•另一些研究则发现,企业的投资确实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4. 罗卡尔交换定律的争议和批评罗卡尔交换定律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期假设—数学解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天门市高中复读中心王克进
摘要:本文阐述了预期假设对数学解题的预测与指导,探讨了界定问题,陈述目标——预期方向,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拟定方案——执行方案,监控评估的解题程序,展示了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预期,假设,数学解题
1、学生解题的困惑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知识也懂,定义、定理、法则也清楚,就是拿起数学题无从下手;老师讲解时跟着老师的思路整个过程很明白,看答案也很懂,但自己独立解题时困难重重;经常做的题型得心应手,一遇到新题型便束手无策……
固然从学习数学知识到数学解题有一个过程。
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只停留于肤浅的表面现象,看数学题而非解数学题。
当看懂答案,听懂解答便错误地以为自己掌握了题目的解答,便不亲自动手解题,即使独立解题也多是简单模仿、生搬硬套,没有主见和独立的思考,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很多老师的授课,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方法;只关注现成的形式化问题的求解与归类,不关心问题解决中思维过程的揭示与展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展现和主动探索能力的提升。
就中学而言数学题的标准形式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条件(已知、前提)、结论(未知、求解、求证),解题就是沟通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包括解和解题依据,如果把解题比作一次战斗,那么解题者的“兵力”就是数学基础知识,解题者的“兵器”就是数学基本方法,而调动数学基础知识,运用数学基本方法的数学解题教学正是“兵法”,而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只注重“兵力”和“兵器”的积累而忽视“兵法”的研究,本文仅就解题“兵法”的研究谈谈预期假设在解题中的应用。
2、预期假设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预期(expectations)是指对不确定因素的看法和意见,是对未来情况的估
计。
它是通过简单的初步的分析对问题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和推论,是有指向,有选择地解决问题的前凑。
假设(hypotheses)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与操作,是指导有针对性问题进行研究的依据。
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即假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检验、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把预期假设应用于数学解题有助于解题的预测与指导。
笔者在学习波利亚的《怎样解题》的基础上,结合预期假设理论进行了界定问题,陈述目标——预期方向,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拟定方案——执行方案,监控评估的解题程序的探讨。
2.1界定问题、陈述目标
一般来说,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混乱的、笼统的、不确定的。
如果我们对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将问题解决一半。
”而中学数学问题一般是明确的,但由于条件信息的陈述方式和目标问题的设问方式或显或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和解题过程的长度。
因此必须反复界定问题,陈述目标。
波普曾经说过:“对于一个问题的重新简洁的陈述常常碰巧能够向我们揭示它的几乎全部解决办法。
”一次一次地陈述目标,将陌生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通过语言的重复和表述,使目标更清晰更具体。
例如:已知函数)
x
x
-
=,若c
f∈
x
x
(
3
(3R
)
(的图象与x轴有三个
=)
f
x
y-
不同交点,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问题已经界定是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要实现的目标是c
=)
(的图象与x轴有三个不同交点。
对目标的反复陈述依次为:
f
y-
x
x
f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f(x) = c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y = f(x)的图象-c
)
(=
与y = c的图象有三个不同交点。
从而使目标更明确,更易实现。
2.2预期方向,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和步骤,但这些方案常常不是简单地能立即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
的形式产生和出现的。
提出假设就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从已然到未然的桥梁。
但假设的提出并非是随意地猜想和臆造,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依赖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数学直觉,根据对问题反复界定、对目标反复陈述,根据对条件信息的表达形式和结构形式及问题的设问方式等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来预期解题的各种可能方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假设。
预期方向,提出假设步骤的产生如图所示。
2.3检验假设,拟定方案
所提出的各种假设哪些是切实可行的,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是迅速便捷的,还需进一步的甄别和检验。
检验假设的主要方法是实践检验,即按照假设去实际解题,若问题得到解决则假设是正确的,否则假设就是无效的。
通过对假设的反复检验,筛选出便捷的可行的正确假设,拟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头脑中整理出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和详细操作程序,制定解题计划,弄清问题涉及的是什么知识,依据的是什么数学思想,利用的是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具体步骤是什么,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对于2.1中的数学题,涉及函数与方程知识,依据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参变分离方法求解。
2.4执行方案,监控评估
执行方案就是将前面拟定的方案付诸实施,使问题达到目标状态,即按照既定的解题思路,对数学问题实施有序地推导、运算、直至得出正确结果。
当然这一步既是执行方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监控评估和修正解题方案的过程。
解题时若发现前面制定的求解方案和解题思路不当或不简便,在实施解答的过程中要及时加以修正,必要时还要回到开始,从头再来,尽量减少解题过程的失误,使问题能较顺利地解决。
当然即使问题获得解决,也仍需对上述求解过程进行评估,看解题过程是否合理、简便,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实际。
最后完成因果秩序的组织,完成从条件的已然到结论的应然,完成从条件到结论界定问题,陈述目标 预期方向 提出假设 条件信息 目标信息 数学知识 解题经验
的逻辑推理和表达。
3、典例剖析
例(2011 江西卷文17)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是a ,b ,c ,已知a 3 =A cos c +B cos b cos C ,求cosA 的值.
解题示意图
界定问题,陈述目标:求cosA 的值
预期方向 方向1:找角A 求cosA 方向2:利用cosA=bc a c b 22
22-+求解 方向3:两边同时除以a ,3cosA=C a b B a c cos cos + 提出假设 假设1:化边为角利用正弦定理
假设2:化角为边利用余弦定理
检验假设,拟定方案 方案1: 步骤1,两边同时除以a ; 步骤2,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步骤3,利用和差公式化简;步骤4,将B+C 转化成A ;
步骤5,化简求值. 方案2: 步骤1,两边同时除
以a ;步骤2,利用余弦定理化角为边;步骤3,化简求值. 执行方案:3cosA=C a b B a c cos cos + =C A B B A C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 =A C B sin )sin(+ =A A sin sin 执行方案:3cosA=C a b B a c cos cos + =ab c b a a b ac b c a a c 22222222-+⋅+-+⋅ =2222a a =1 =1 监控评估:完成目标
解题过程
解法一: 3a cosA = c cosB + b cosC 解法二: 3a cosA = c cosB + b cosC
∴ 3cosA = C a b B a c cos cos + ∴ 3cosA = C a
b B a
c cos cos + 由正弦定理知 由余弦定理知
3cosA=C A
B B A
C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 3cosA =ab c b a a b ac b c a a c 22222222-+⋅+-+⋅ =A C B B C sin cos sin cos sin + =22222222a
c b a b c a -++-+ =A C B sin )sin(+ =2222a
a =
A A sin )sin(-π =1 =A A sin sin ∴ cosA=3
1 =1
∴ cosA=3
1 4、结束语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从条件信息开始,应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通过有序地逻辑推理和运算寻找目标结论的过程。
但由于很多数学问题是学生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在学生看来,数学信息间的内在联系错综复杂,难以理清头绪。
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思维路径,有序地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而应用预期假设指导解题,构建界定问题,陈述目标——预期方向,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拟定方案——执行方案,监控评估的解题路径,正好使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可预期,可假设,可操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波利亚·怎样解题·阎育苏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加里·R ·卡比、杰里弗·R ·古德帕斯特·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的跨学科研究·韩广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