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考内容分析与复习策略—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素材中图版选修5
地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震源
③震级: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海啸
④烈度: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 度的指标,分为12级。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 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地 质越不稳定,烈度越大。
小
大
震中
距离震中远近不同,地震的烈度也不同
⑤按震级分类: 微震(﹤3级) 破坏性地震(﹥5级)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 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答:是自然灾害。因为既在自然界发生,又对人类 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 4.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 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4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 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2: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 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 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崩塌、滑坡、泥石流。
(2)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 南走向分布)
(3)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①地质构造不稳定;②岩性疏松;③地形高差大、山高谷 深;④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⑤降水较 多,河流水量较大。
离(km)
16 320
平 太 环
洋
地
震 带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①、②、③、④、⑤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 中图版选修5
异变的频
研究重点是发生
率、程度
和灾变能 量的大小
异变的可能性大
小、可能危害的 强弱,即风险性 不同受灾体中哪 些更易受到损害 孕灾环境、致灾
受灾 体
易损性
灾情 、资源、环境损失的
大
小
因子、受灾体对
状况
灾情的影响
2.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
3.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自然地理背景 (1)气象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
考点解读
考点1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分布
灾害 类型 成 因 危 害 分 布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 地震 的形式强烈释放出 来,从而引起一定 范围内地面震动的 现象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 大的地质灾害;我国 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 严重的国家之一。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 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称为破坏性地震
主要分布在 环太平洋、 地中海和东 非、大西洋 海底 山区,坡陡 谷深、岩石 破碎、植被 不良,暴雨 骤降或冰雪 融水汇集区 。多与地震 带分布一致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 滑 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 坡 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 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 石 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 流 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地震
滑坡、 泥 集中在西南地区 石流 低温冷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害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各区域旱灾的特点
分区 东北区 华北区 长江区 华南区 旱灾类型与特点 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 气,引起“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的旱灾
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正 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自然灾害1、必备的两个条件:(1)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2、分类:(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种。
(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①气象灾害: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包括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风雪等灾害。
②洪涝灾害:洪灾是指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涝灾是指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没,造成农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③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④生物灾害: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天灾。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等方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1、严重的危害性: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地震、火山喷发和飓风具有突发性;大面积的旱灾和土地荒漠化等具有渐发性。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具有区域性。
4、各灾害之间具有发生的连锁性。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地震灾害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
3、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3)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4)震源深度:震中到震中的垂直距离(5)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线(6)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
4、震级:(1)意义:衡量地震的强度(2)数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5、烈度:(1)意义: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2)影响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等6、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二、地质灾害1、泥石流(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课件4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天津高考)2009 年 4 月 14 日晚,渤海沿岸 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 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 下图,回答(1)~(2)题。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2)分类
??热带气旋风暴潮,又称
? ??
温带气旋
风暴潮
台风
风暴潮
(3)主要影响地区: 太平洋 、印度洋、西北 大西洋 沿
岸地区。 中国 、孟加义:由 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或 水下塌陷 和 滑坡
等引起的巨浪。 (2)主要影响地区: 太平洋 、印度洋沿岸国家。
危害。 2.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 及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
掌握海洋灾害的 形成原因、分布、 危害。(重难点)
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
特点。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冲击摧毁沿海 堤岸 、码头等,还伴随 风暴潮,沉损沿岸船只,使 水产养殖 受损、农作物被淹 和土地大面积 盐渍化 。 2.风暴潮 (1)定义:由强烈 大气扰动 引起海面异常 升高或降低 , 使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偏离平常 潮位 的现象。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1.风暴潮就是海啸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风暴潮和海啸在灾害景观和灾情上虽 有相同之处,但它们的成因却不同。风暴潮和海啸都是海岸 水面异常升高的现象,瞬间形成滔天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 摧毁堤防,涌入陆地,吞没城镇、村庄、耕地。风暴潮的诱 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 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海洋巨浪。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概要资料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2、干旱和旱灾3、寒潮(二)地质灾害1、地震(属于地质灾害)(三)、水文灾害我国洪水类型比较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详细见《创新讲坛》P185)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建垸④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
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②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还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⑤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⑹制订救灾应急预案。
(四)、生物灾害:三、知识点1、一些概念可能混淆:热带气旋和台风、干旱与旱灾、崩塌和滑坡、滑坡和泥石流.(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2、理清“热带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和天气情况”(风向:气旋西部吹偏北风,东部吹偏南风;天气:台风眼“无风少云干暖”,旋涡风雨区“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外围大风区“多云,阵性降水”。
)3、为什么我国洪涝的多发地区(东部季风区)灾情重?洪涝的多发地区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也扩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也会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性,如围湖造田、建垸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滥伐森林、植被降低将使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泥沙沉积,阻塞河湖水库,蓄、泄洪能力下降;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使财产过于集中等等。
☆☆据统计,我国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要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4、1949年以来,我国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地震,其次是洪水,再次是台风、风暴潮、滑坡和泥石流。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优质课件
2.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 屋、道 路、机场、船 舶、厂矿、 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 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 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注意: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
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3)海洋灾害 概念:海洋灾害指因海洋自然环境 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 带附近发生的灾害。 种类:风暴潮﹑ 海啸﹑ 赤潮 ﹑潮 灾﹑ 海浪﹑ 海冰﹑ 海水入侵﹑ 海 平面上升 ﹑海水回灌等。 特点:突发性灾害多,严重时危害 到沿海以内的纵深地区。
(4)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 概念:生物灾害指因有害的草﹑虫﹑ 鼠等生物引 发的灾害。 种类:病虫害﹑ 鼠害﹑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环 境灾害﹑ 森林火灾等
总结: 自然灾害具有双重性,既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 有不少优点。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所以我们应该 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小结
• • • •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 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新网济南1月27日电(杨东亮)记者今天下午从山东省抗旱工作情 况通报会上获悉,目前山东省气象已达特大干旱等级,为60年一遇, 部分地区已达200年一遇,旱情持续加剧。 据山东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主任杨振东介绍,山东目前可用 水源大幅减少,地表蓄水减少迅速,全省已有391座水库干涸, 366条河道断流,3万多眼机井出水量明显不足,地下水位处于加 速下降态势,年末较汛末地下水位平均深埋下降0.35米,部分地区 下降幅度达1至2米之间,同时黄河上游水库蓄水较上年减少30%。 目前,山东省有2899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 积的53%,其中重旱483万亩。缺乏水浇条件的地块以及山岭薄地 等局部地块,旱象更加严重,约有6000亩小麦出现死苗现象,约 有32万人、13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山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张少林表示,据省气象部门初步预测 ,2011年三月底仍无大范围有效降雨,全省旱情将进一步加剧, 预计将有4000万亩农田受旱,近百万人出现吃水困难的情况,抗 旱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考内容分析与复习策略》文字素材 中图版选修5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防灾与减灾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知识体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发生条件: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水文灾害 洪涝〔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 〔2〕成因和多发地区〔3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病害发生的原因:A .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1〔2〕北纬20°一50〔3〕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灾害2、我国的自然灾害〔1〕 特点: 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病害虫害的常见类型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
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世界主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 3.要 灾自 害然 带20自°灾N然害—灾带50害°N带之间的环球自然
整理课件
4.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 自然灾害的 高风险区 。 (4)由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 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整理课件
形成的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条件
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 受灾害的客体
(3)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因素
孕育灾害的环境( 孕灾环境 )、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
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 受灾体 )。
整理课件
衡量标准:人类社会与自然资源的
自然灾害
损失
(4)的影响 表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
整理课件
二、中国的自然灾害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三、防灾与减灾 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自然灾工程性防御措施 (3)防御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整理课件
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准备 救灾物资 ,建立物资储备基地。 (2)灾中应急交 灾通 害通 应行 急能 预力 案 (3)灾后恢复:减轻 灾害损失 ,增强 抵御能力 。
第五部分 选修地理
整理课件
选修 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高频考经点典考题 互动探层究级演练
整理课件
J 解读考纲 分析考情
权威解读 预测考向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Z 主干梳理 夯基固源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材整体分析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材整体分析一、教材编写思路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与自然灾害及防治有关的内容多是分散在各章中间断出现的,此次地理《课程标准》将“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为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模块出现在高中地理选修的七个模块之中,成为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这可以说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个新亮点。
1、依据“课程标准”设置教材章节内容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精神,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完全依照“课标”的内容要求设置。
如下表章课标内容第一章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二章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环境第四章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第一章各节名称小标题课程标准内容第一节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自然灾害的特点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第二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第三节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世界干旱地区的分布世界热带气旋灾害区的分布第二章节名小标题课程标准内容第一节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的发生与分布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泥石流的发生与分布滑坡的发生与分布第二节中国主要的气象和洪涝灾害台风的发生与分布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寒潮的发生与分布干旱的发生与分布洪涝的发生与分布第三节中国主要的生物灾害虫灾的发生与分布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鼠害的发生与分布第四节中国华北、东北灾害区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自然灾害的分区 东南灾害区 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西北灾害区 西南、青藏灾害区第四章各节名称 小标题课程标准内容 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防灾与减灾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知识体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主要的自然灾害
气
象
灾
害
洪涝(1
(2
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病
害
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病害发生的原因:
A .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 .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虫害的常见类型
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
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鼠害及危害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
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1
(2)北纬
20°一50(3)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灾害
2、我国的自然灾害
(1) 特点: 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地区
畜牧业造成灾害
为主
分布特点:西多东少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3、减灾防灾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
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
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
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4)自然灾害的防御
非工程性防御:
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工程性防御措施
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5)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6)灾中应急
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7)灾后恢复
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