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概念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图形的运动(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1)出示: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2)出示: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2.剪一剪、做一做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
(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4.找一找,比一比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共7课时)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共7课时)本次课程主要教授表内除法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问题中需要使用除法进行解决。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和练,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感受到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复表内除法,难点则在于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16名同学在公园里玩耍,他们想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和4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请同学们帮助他们一下。
2.讨论解答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问题,并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答方法。
3.汇报解答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列出相应的计算式子。
4.口诀练让学生补充完整口诀,并进行口算练。
5.计算练让学生进行除法计算的练,巩固所学知识。
6.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和解决,进一步加深对除法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教授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多种运算的组合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多种运算的组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和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难点则在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2.讲解方法和技巧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多种运算的组合计算。
3.实际问题演示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练巩固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小结回顾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对数学研究保持兴趣和热爱。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reviewi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第一课时表内除法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复表内除法。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步骤二一班的16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
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1.16名同学都乘坐2人车,需要多少辆?(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报告解答办法,并列式。
16÷2 = 8(辆)3.16名同学都乘坐4人车,需要多少辆?(1)该若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 = 4(辆)5.请看算式:16÷2 = 816÷4 = 4(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专项训练1.把口诀补充完整: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2.计算下面各题32÷8=81÷9=15÷5=24÷6=42÷7=40÷8=24÷3=14÷2=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2÷6=()÷84×6=()×32×()=3×()7×()> 8×2()×8 < 6×524÷() > 24÷()4.解决问题(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2)XXX剪了8面小旗,XXX剪的小旗是XXX的3倍,XXX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总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
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内容,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安排学习。
教材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重点:1.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2.整理和分析数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比较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异同。
3.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4.对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的巩固。
5.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复习1千克和1克的概念。
难点: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理解近似数。
5.估计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点课时安排共5课时。
复习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第1(1)题及第116-119页练习二十二第1,2,12,14,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并熟练计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单元总复习教案主要涵盖了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PPT、练习题、实物模型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等基础知识。
例如:已知一个数,加上5等于15,求这个数。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3.操练(10分钟)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两数之和、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以及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材第100~104页)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天在超市里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仔细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生1:他们都在讨论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经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共同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1.教学例1。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现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
“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天平称一称你们身边的什么物品重1克?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寻找重1克的物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2.教学例2。
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一、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7、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乘数×乘数=积、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三、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备课第一课时平均分(一)第二课时平均分(二)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分发是平均分吗?(出示课件)2.如果让你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呢?(课件出示)3.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4.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互动新授1.感知“每几个一份”。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
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感知不同的分法(1)、圈一圈师:除了动手摆一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呢?生:圈一圈。
师:自己动手在课本例3 的图中圈一圈,并给同位说一说你圈的过程。
乘法的意义师:2个2个的数,4个2 是8,所以8里面有4个2.比较几种分法师:这几种分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区别呢?4.练习分法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
教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巩固平均分的分法。
(1)谈话:下面就让我们用分果冻的方法来分小棒。
请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
(2)读题,明确分法。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分,注意观察分法是否正确。
(4)补充:12根小棒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学生分分看,指名上黑板演示分法。
保康县三小二年级数学下册10总复习第2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新人教版3

第2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及万以内数的读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重点难点】1.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情景导入】师:当今世界是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电视、电话、电脑、爸爸妈妈用的银行卡等等,在应用的时候都离不开数。
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数?生:万以内的数。
师:对!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出示课题)【复习讲授】1.回顾整理。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学生分组讨论,回顾整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完成教材第116页第4题。
复习数的读法、写法。
①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②读一读,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
③写一写,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④小结:无论读、写,都要从高位读起,中间有几个0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写时哪一位没有必须用0补齐。
(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5题,复习数的组成。
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根据什么来填数。
生:数的组成。
师:对!你能说说9612的组成吗?生:9612是由9个千、6个百、1个十和2个一组成。
师:很正确!请大家用数的组成知识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复习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
师:数与数之间还存在着大小、数序的关系。
请你比较下列几组数,并把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①:740○4056 3000○70035928○5978 347○743介绍一下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好方法吗?②:470 4700 4007 407 4070 7400 740介绍一下按顺序排数的好方法。
小结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复习近似数。
①出示教材第117页第6题。
②学生看教材第117页第6题。
③说一说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④小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就是把这个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或者是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新备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本册教材前九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与方向、计量单位、解决问题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前九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与方向、计量单位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与方向、计量单位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在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解决问题方面存在困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完成前置学习任务,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对本册教材前九单元的知识进行呈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十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据收集与整理和图形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十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据收集与整理和图形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据收集与整理和图形运动》,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复习和总结。
数据收集与整理主要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能从数据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图形运动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运动的知识,他们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但学生在数据收集与整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收集数据的方法不灵活,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能从数据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2.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平移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图形运动和平移、旋转的概念。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据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方法。
3.知识拓展: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这些概念。
4.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图形运动的概念。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数据收集与整理和图形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开始认识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学生将学会使用正整数、负整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小数的认识除了整数,二年级的学生还将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
通过认识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长度、质量、容积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生将学会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质量的认识在质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并学习如何进行质量的比较和换算,以及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容积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学会进行容积的换算,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积的概念。
4. 时间的认识在时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写。
三、图形和位置1. 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学会辨认各种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分拆、拼接等操作。
2. 位置的认识通过图形的位置变换,学生将学会认识左右、上下、里外、远近等基本的位置词语,以及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培养学生对真实生活中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数据的整理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直方图、饼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数据。
五、加减法1. 个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会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退位的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在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会进位、退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应用题大全100题(无答案)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论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者是应用题,都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就是概念和公式。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数学,整理后分享给大家: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有两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 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5、若除数是1,则商与被除数相等。
6、总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份数=每份数每份数 X 份数=总数7、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线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一样,并能够重合。
8、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
9、物体或图形沿直线移动,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3、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加减先算加括号。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后面先算加括号。
14、余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15、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10个一是10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百是1000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千是1000)16、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五位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知识点: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一个"正〞字代表数量〔 〕。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在统计图中一格可以代表数量1,也可以代表其他数量,比方2和3等等。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练习:1. 结合图表,补充完整。
2.每个表示( )个人。
3.星期〔 〕去科技馆的人最少,星期〔 〕去科技馆的人最多。
4.星期〔 〕和星期〔 〕去科技馆的人数同样多,共有〔 〕人。
5.小丽想去科技馆,你建议她星期几去?为什么?6.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请你和你的小伙伴—起合作统计一下本班同学选择课外小组的情况,并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喜欢〔 〕组和〔 〕组的人同样多。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视力情况怎样"请你选择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来填写统计表。
(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5)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 )人;六年级的有(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知识点: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折痕所在的直线叫〔〕。
2、平移:当物体横着、竖着、斜着直线运动,并且物体的〔〕、〔〕和〔〕不变,只是〔〕发生变化,这种运动是平移。
3、旋转:物体绕着*一点或轴进展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图形旋转是〔〕和〔〕没变,〔〕发生了变化。
练习:1.下面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一画。
〔〕条〔〕条〔〕条〔〕条2、时针运动是〔〕现象,拉抽屉是〔〕现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及练习题【范本模板】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1、表内除法(一)5、在里填上“+、—、×、÷”练习:9 3 = 3 8 8 = 1 18 6 = 248 5 = 40 12 6 = 6 6 2 = 3检查方法:盖住的数根据数字和运算符号进行计算,看结果是不是与等号右边相等。
方法:看看等号左右两边的数字各是什么,在确定填什么运算符号。
6、盖住的数字是几?45÷ =5×8 =24 2× =18÷4 =9 6× =18 ×3 =15检查方法:盖住积,再次进行计算,看看计算出的结果与等号后的数字是否一样.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实际,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2、表内除法(二)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注意:1、运算顺序2、运算符号2、口算18-6×3= 7×9+7= 4×9—6=14+2×3= 25÷5+15= 10—9÷3=二、乘、除混合运算1、摆一摆、算一算练习:用5根小棒可以摆一个用这些小棒摆,可以摆几个?= ()乘、除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注意:运算符号2、口算3×2×8= 2×4÷8= 48÷6÷4=三、拓展训练1、填空5×4 = 5×3 +( )2×2 +( )= 2 × 3 = 2×4 -()3×6 -()= 3 × 5 = 3×7 —(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出一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2、关于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1、计算8÷2×9,运算顺序是:先算再算2、算式和合起来可以写成4×9÷6。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2. 100以内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角的认识:认识角的基本概念,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 认识时间: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和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图形与拼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拼组。
6.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概率计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二年级下册数学笔记重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笔记重点人教版
一、数与计算
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重点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乘法的初步认识
(1)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
(3)能正确地计算2—9的乘法。
3. 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能正确地画角。
(2)能正确地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空间与图形
1. 图形与变换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加深对物体形状和各个面的认识。
2. 观察物体
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
三、统计与概率
1. 统计表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2. 可能性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 奇妙的动物世界
能根据所给的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一些数量的关系。
2. 有趣的七巧板
能用七巧板拼成简单的图形;通过操作七巧板,体验有些图形的拼合方法。
3. 解决问题
能在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法或加法计算的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经历对图形的认识过程,并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10总复习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新人教版.doc

10总复习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二)。
成长小档案用4幅图涵盖了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数据收集整理;图形的运动。
这些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些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为此,在回顾与整理时进行了特别的突出。
接着还安排了两项数学活动:活动1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活动2是图形运动的再体验、再感受。
最后是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整个复习过程中,“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突出十进制思想。
教科书展示图片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将认数的内容系统化,并把握知识的本质。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相结合复习,以对比促进理解和系统化。
在复习时可以进一步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本质上的统一。
混合运算的编排除教学运算的顺序外,还可加深学生对4种运算本身的认识,进一步沟通运算之间的关系。
复习时应通过教学活动加以体现,让学生透过知识表面抓住其本质,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数据收集整理”的复习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复习“图形的运动”时,将直观与抽象结合。
教科书中还有一些知识虽然没有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回顾时也应受到重视。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
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有实际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努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概念总复习资料
班别:姓名:
一.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几份?或【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例如:12÷3=4 读作:12除以3等于4。
4.除法的关系有: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如:6÷6=1
当除数是1时,被除数和商相同。
如9÷1=9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被除数。
二.图形的运动【一】
1.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
平移时物体的方向和大小
没有改变。
如:推拉窗.拉抽屉.升国旗.手扶电梯等等。
3.旋转:物体的每个部分都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如:方向盘.旋转木马.螺旋桨.风车等等。
三.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
计算。
2.不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
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四.有余数的除法
1.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例如:15÷5=3
2.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个【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
千位.万位上表示。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
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4.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
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
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
6.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先比位数,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就比较
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
7.最小的一位数:1,最大的一位数:9
最小的两位数:10,最大的两位数:99 两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位。
最小的三位数:100,最大的三位数:999 三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位。
最小的四位数:1000,最大的四位数:9999 四位数的最高位是千位。
最小的五位数:10000,最大的五位数:99999. 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
8.近似数:要把它看作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的出现就是求近似数。
估成整十数,要看这个数的个位;估成整百数,要看这个数的十位。
【四舍五入】
六.克和千克
2.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
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
1kg=1000g。
进率是1000。
5.计算或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后再进行计算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