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下册概念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下册概念整理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比如一拃1、尺子师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

4、直尺、黑板、课桌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5、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6、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7、量长度时,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8、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9、画线段时,从尺子的刻度0画起,需要画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处。

10、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软尺、皮尺、卷尺、测量轮。

1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12、量一本书的宽度用厘米做单位,量教室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

13、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14、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

15、讲台大约长1米,教室大约长10米,小朋友的肩宽约30厘米。

16、鳄鱼身长6米,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5名同学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笔算加减法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2、线段图里求“一部分”用减法,求全部用加法。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方法:顶点对准,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直角内就是比直角小,是锐角。

另一条边在直角外就是比直角大,是钝角。

另一条边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

5、用三角尺可以画直角。

6、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一个直角。

7、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8、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基本概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基本概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基本概念腾冲市新华乡龙塘完小杨支林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算式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3、一个数除以它本身,商是1;一个数除以1,商是它本身。

4、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抽屉的前后移动,推拉门的直线运动┄┄5、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如:风车的转动,车轮的转动,直升飞机上螺旋桨的转动┄┄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8、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10、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11、在134=3┄┄1中,13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1是余数,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被除数=商х除数+余数。

12、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13、由5个千,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14、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15、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两位数数10,最小的三位数的100,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16、读书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17、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万、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以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叫做近似数。

18、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②位数相同,就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得数字,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做一做中,出现“平均分成5份”,这是第一次出现,所以我们先让学生思考“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用学具摆或者画一画,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再交流中进一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从上面的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例1主要是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而例2就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多种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分,可以两个两个分,也可以3个3个分等等,像这样让学生经历多种方式平均分的过程,这是以前我们教材中是没有的。
在新课程实施的开始阶段,“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内容,其许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需要实验教师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主要内容
2、具体特点和教学建议。
(1)突出了概念教学。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平均分”“除法”,以往教材把平均分和除法结合起来放在一个课时中完成。而我们现在实验教材中把除法认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2-17页,二是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的概念18-22。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有需要一步计算解答的,也有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对于用一步计算解决的,可以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解决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教学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学生的提问不着边际,不能较快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时需要我们加强提问指导,让学生逐步理解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
本单元三个例题教学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一致的,但在知识目标把握上应各有侧重。例1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重点要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例2中第一次出现了“小括号”,也是本册教材中唯一的一次,重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来体验、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教学时,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改写成综合算式,以引发矛盾冲突,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单元解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单元解读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理念:《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描述:“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运用数与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能力素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提出:“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计算速度要求8~10题/分。

”二、单元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

(三)数学素养:借助画图、语言叙述等表征方式,能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情感态度: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口决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意图:1.“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

同时通过让学生操作、说一说,圈一圈等方式理解“平均分”,既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也注重对平均分结果的认识和表述。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孩子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科目,下面我将总结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1、熟练掌握数字的读写,能认识数字0~
20,能读写1~
10,会读写10~
20,掌握加减法标志及其含义,会看到更大的数字,学会用米字格比较大小,学会用数字和算术符号表达数量。

2、研究空间概念,掌握上、下、左、右、里、外、正、
反等方位词,会运用这些方位词表达位置关系。

3、研究表示数量的概念,掌握大小概念及其含义,研究
数量的比较及其原理,研究比较数量的几种方法。

二、数的运算
1、掌握加减法运算,掌握两个数的加法、减法运算,研
究几个数加减法运算,研究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及其应用,会计算一定范围内整数的加减法。

2、研究比较大小,掌握比较大小的原理,会比较数量的大小,研究比较大小的几种方法,研究大小比较的原理及其应用。

3、研究乘除法,掌握乘除法的原理,研究乘除法的规则及其应用,会计算一定范围内的乘除法。

三、图形
1、研究图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研究图形的性质及其含义,研究判断图形对称性的方法。

2、研究图形的运算,掌握图形组合及其原理,会用图形进行几何运算,并能运用几何运算求解实际问题。

3、研究图形的比较,掌握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研究比较图形大小的几种方法,研究图形比较的原理及其应用。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汇总。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新版教材教材分析(全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新版教材教材分析(全套)
教学目标: 1. 借助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 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辨认。 2. 借助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 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够辨认平 移后的图形。 3. 初步理解旋转。 4. 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美。
教学内容结构
认识轴对称图形
例1
认识平移 图形的运动 (一) 认识旋转 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3. 在学习困难处加强引导。
P32例4 教学提示
4. 把握教学要求
难度控制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本单元建议5课时教学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求商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迁移学法
教学内容结构
用7、8、9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 (二)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结构
平均分 除法初步认识
被除数不超过12 例1、2、3
除法含义
例4、5
表内除法 (一) 乘法口诀求商
例1、2
用2-6口诀求商被除数不超36解决问题例3
教材编排特点
1. 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对比活动突出平均分 P9 经历平均分 例2、3两个操作 语言描述 例2、3下一行话
除法概念的建立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2. 多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例1,分物体的对比:分完和分不完(拓展对除 法的认识) 例1、例2,表达式的对比:理解式子中数的含 义,以及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材编排特点
(接上页) 有余数除法横式与竖式的对比:理解竖式 的写法与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有余数除法竖式与表内除法竖式的对比: 理解竖式中余数0的含义。 感受知识间的联系,为建构合理的知 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最新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最新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1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新|课|标|第|一|网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二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三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四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2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一混合计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

()仍分成用~的乘法口诀求商、用~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万以内数的认识。

()仍分两段:以内数的认识、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量的计量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解决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如,在“克和千克”(第页的内容、第页第题)和“统计”(第页第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三)统计(以当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当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之杨若古兰创作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3、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 除数5、若除数是1,则商与被除数相等.6、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每份数 X 份数=总数7、对折后能够完整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摆布两边、上下两边,斜线两边的图形大小、外形一样,并能够重合.8、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有数条对称轴.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9、物体或图形沿直线挪动,且本人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活动景象,叫做平移.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活动的景象,叫做扭转.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要加减法或只要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1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13、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加减先算加括号.只要加减或者只要乘除,后面先算加括号.14、余数<除数 .被除数 = 商 X 除数 + 余数15、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10个一是10)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百是1000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千是1000)16、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五位数.17、最小的一名数是1,最大的一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19、从右侧起,第一名是各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20、万之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位多的比数位少的数大;数位不异的,从最高位比起,第一名不异比第二位,第二位不异比第三位,第三位不异比第四位……21、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读数时两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0.写数时如果两头或末尾哪一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名上写0.22、写近似数的方法:约是整千看百位,约是整百看十位,都约是整十看个位.(≥ 5 前一名加 1 ,﹤ 5 前一名不变)23、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经常使用:“克”(g)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经常使用:“千克”(Kg)作单位.24、1千克=1000克“克”和“千克”化,有0去掉三个0,无0加上三个025、比较轻的物体经常使用天平秤来称.26、一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约重1克;2袋盐约重1000克;1袋方便面约重100克;1袋奶粉约重400克;1袋大米约重25千克.1千克的铁和1000克的棉花同样重.27、我们认识的称有:天平秤、盘秤、弹簧秤、体重秤、电子称、磅秤.28、用同一句口诀纷歧定都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例:五五二十五:5×5=15 25÷5=529、暗示物体是非,可以用米和厘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30、几个不异的数想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华版)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 1 单元单元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吗?统计表的作用又有什么呢?生1: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师:画“正”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题。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对于第(2)问“你发现了什么?”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三、全课总结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开始认识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学生将学会使用正整数、负整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小数的认识除了整数,二年级的学生还将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

通过认识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长度、质量、容积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生将学会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质量的认识在质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并学习如何进行质量的比较和换算,以及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容积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学会进行容积的换算,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积的概念。

4. 时间的认识在时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写。

三、图形和位置1. 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学会辨认各种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分拆、拼接等操作。

2. 位置的认识通过图形的位置变换,学生将学会认识左右、上下、里外、远近等基本的位置词语,以及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培养学生对真实生活中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数据的整理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直方图、饼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数据。

五、加减法1. 个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会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退位的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在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会进位、退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优质课件
940 < 1350 < 1899 < 2365

之间的进率是 10 。
数位是组成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 位置,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
9
说一说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位?
数位顺序表
……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10
三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
在计算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一千
一千零一 一千零二
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7438 3604 4900 5002 1050 读作:一三七四五千零六四九五百二十三零四十八 由 17345个千和、46592个个百十一组3和个成4十个。和一组8个成一。组成。
46
2. 读出下面各数。(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柳河公园共有柳 这一年共有 366 天。养鸡场一天约
2230,(2235),(2240) 。
48
2. 用 0 0 4 7 这四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数。 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 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4700 7400
4070 4007 7040 7004
49
五 课堂小结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 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 ,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 0 ,都不读。
34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35
谢谢观看 !
2021/2/18
36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7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6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37
一 复习导入
上课啦!今天河马老师 给小狐狸和小熊带来了两道 (数三学千题五百,十同八学十们八让)我是们由 一起 ( 3 )去个看千、看(,5你)都个会百做、吗(?8 )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学生的我们,数学是必学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帮助。

1. 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两位数可以用“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56=5×10+6。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需要先比较十位数的大小,再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53+28=81;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63-32=31。

3. 三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三位数可以用“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785=7×100+8×10+5。

比较三位数大小需要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最后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4. 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三个数的数量之和,如365+187=55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452-316=136。

5.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正整数可以用“+”表示,负整数可以用“-”表示。

6. 正整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 37+65=10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98-65=33。

7. 初步认识同分母多分数:同分母多分数是指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几个分数,例如1/3、2/3、3/3。

8. 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比例: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冒号(:)或比例符号表示,例如 1:3,1比3。

在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比例,例如男女比例为1:2。

9. 使用秤量尺进行长度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分米、厘米等单位来度量,使用秤量尺可以测量长度。

需要注意保持尺的水平,避免测量误差。

10. 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的比较: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是分割、将一部分放大或缩小等。

11.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性质,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相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一、数与计算1. 100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0-100的数,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

- 掌握数的组成,能够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2. 数的比较:- 掌握大小关系,能够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 加减法运算:- 掌握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4. 乘法口诀:- 熟记1-9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

- 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5. 单位换算:- 掌握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图形与几何1. 认识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 能够辨认和区分不同图形,知道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2. 图形组合:-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和拼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方向感知:-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能够辨认和表达简单的方向。

4. 距离概念:- 理解距离的概念,能够比较和测量距离的长短。

三、逻辑与推理1. 分类与归纳:- 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归纳。

2. 逻辑推理:- 初步了解逻辑推理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简单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 问题解决策略:- 掌握一些问题解决策略,如排除法、假设法等,能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生活应用1.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找零、制作简单的表格等。

2. 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如运用加减法解决时间计算问题等。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最新⼈教版⼆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学数学基础型课程教学教材:⼈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年级下册总课时数:单元学习 54课时实践活动 2课时总复习 4课时总计 60课时⼀、课程⽬标:数与代数: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较万以内数的⼤⼩,能⽤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百、⼏⼗加、减⼏百⼏⼗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乘法⼝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括号的作⽤,会在解决问题中使⽤⼩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括号。

空间与图形:5、初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格纸上将⼀个简单图形沿⽔平⽅向或竖直⽅向平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量的计量:7、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

统计与概率:8、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简单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个5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简单的分析。

⼆、课程内容:根据《⼩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三、实施建议:(⼀)教学⽅式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

3、给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本单元的研究内容是让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研究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能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在学情分析中,强调了学生已经研究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的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并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同时,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本单元课时安排为3课时,其中2课时用于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用于练。

这样的课时安排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也有时间去练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研究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研究表内除法(二)以及研究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口算基础上,开始研究除法。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但是小学生缺乏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通过教材设计和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单元主题图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平均分,并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积极地研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及练习.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及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1、表内除法(一)6、盖住的数字是几?45÷ =5 ×8 =24 2× =18 ÷4 =9 6× =18 ×3 =15检查方法:盖住积,再次进行计算,看看计算出的结果与等号后的数字是否一样。

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实际,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2、表内除法(二)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注意:1、运算顺序2、运算符号2、口算18-6×3= 7×9+7= 4×9-6=14+2×3= 25÷5+15= 10-9÷3=二、乘、除混合运算1、摆一摆、算一算练习:用5根小棒可以摆一个用这些小棒摆,可以摆几个?= ( )乘、除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注意:运算符号2、口算3×2×8= 2×4÷8= 48÷6÷4=三、拓展训练1、填空5×4 = 5×3 +()2×2 +()= 2 × 3 = 2×4 -()3×6 -()= 3 × 5 = 3×7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出一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

3、乘、除法意义三、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体会乘、除法含义及关系。

2、解决实际问题1、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2、 21个(1)如果小白兔每天吃3个,可以吃几天?(2)如果这些萝卜吃了一个星期,小白兔平均每天吃几个?(3)如果每天吃5个,吃了4天后,剩多少个?(4)如果每天吃4个,小白兔要吃6天,够吗?4、实际问题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4、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5、万以内数的认识7、千克与克的认识(10)三看结果(对照我们知道的洗衣粉1千克,海苔1克,比一比,检查一下)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 kg =()g 2000 g =()kg6000克 =()千克()kg = 7000 g6千克>()克 7000 g <()kg4千克<()克 3000 g >()kg注意符号:看清是“=”还是“>”或“<”,符号不同,填的数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有两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
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 除数
5、若除数是1,则商与被除数相等。

6、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每份数X 份数=总数
7、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线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一样,并能够重合。

8、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角星
有5条对称轴。

9、物体或图形沿直线移动,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
计算。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1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3、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加减先算加括号。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后面先算加括号。

14、余数<除数。

被除数= 商X 除数+ 余数
15、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10个一是10 )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10个十是100)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百是1000 )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千是1000)
16、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
位、千位,万位。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五位数。

17、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1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第五位是万位。

20、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位多的比数位少的数大;数位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第一位相同比第二位,第二位相同比第三位,第三位相同比第四位……
21、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0。

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

22、写近似数的方法:约是整千看百位,约是整百看十位,都约是整十看个位。

(≥5 前一位加1 ,﹤5 前一位不变)
23、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g)作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4、1千克=1000克“克”和“千克”化,有0去掉三个0,无0加上三个0
25、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天平秤来称。

26、一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约重1克;2袋盐约重1000克;
1袋方便面约重100克;1袋奶粉约重400克;1袋大米约重25千克。

1千克的铁和1000克的棉花同样重。

27、我们认识的称有:天平秤、盘秤、弹簧秤、体重秤、电子称、磅秤。

28、用同一句口诀不一定都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例:五五二十五:
5×5=15 25÷5=5
29、表示物体长短,可以用米和厘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30、几个相同的数想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