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概念及概念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测试题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测试题2](https://img.taocdn.com/s3/m/a68e57ecd1f34693daef3ea2.png)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试题二、填空。
101.4325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一个数的千位和个位都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3.用8,6,2,5这四个数写出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4.一个一个地数,排在8889后面,连续的5个数是( ),( ),( ) ,( ) ,( )。
5.以下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8800,8000,8008,8080,880,808。
( )>( )>( )>( )>( )>( )二、8三、选择。
101.2022中3个2表示的大小( )。
A.一样B.不一样C.无法确定2.从8900起一百一百地数,下一个数是( )。
A.8910 B.9100 C.9000 D.99003.下面四组数中,( )的关系与其余三组不同。
A.5300与5200 B.9540与9440C.7420与7320 D.8400与74004.下列各组数的排列中,( )是正确的。
A.6120>6100>614 B.4050<4005<4500C.3480<2999<4380 D.798>780>8705.最大的三位数再加上( )就是最小的四位数。
A.900 B.990 C.1四、在○里填上“<”“>”“=”。
12890430560670-180620370480290+150280+280+30 6400--400750++750 960--100五、森林医生。
(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6六、把下列算式按得数大小,从小到大排一行。
8﹤﹤﹤七、从160、720、250中任取两个数,能组成多少个加、减算式?在下面写出来,并计算。
12八、估一估。
12一、二年级人数统计表(1)一年级人数接近( )人,二年级人数大约( )人。
(2)一、二年级大约共有( )人,一年级比二年级大约多( )人。
二年级 人教版数学目录、知识点概念及例题整理
![二年级 人教版数学目录、知识点概念及例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1d7fe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1.png)
最新人教版数学课本目录、知识点、概念及例题整理汇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认识厘米和米o学习要求: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用直尺测量长度o概念解释:厘米(cm)和米(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1米 = 100厘米o记忆方法:通过实际测量身边的物体来练习,比如书本的长度、桌子的高度o例题:1.用直尺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铅笔长15厘米2.用卷尺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高?▪课桌高75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o知识点:两位数加一位数o学习要求: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o概念解释: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o公式:a + b = co记忆方法:使用竖式计算法来练习o例题:1.25 + 3 = ?▪282.47 + 6 = ?o53o知识点:两位数加两位数o学习要求: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o概念解释: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o公式:a + b = co记忆方法:使用竖式计算法来练习o例题:1.25 + 13 = ?▪382.47 + 26 = ?o73o知识点:两位数减一位数o学习要求: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o概念解释: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得到剩余的部分o公式:a - b = co记忆方法:使用竖式计算法来练习o例题:1.25 - 3 = ?▪222.47 - 6 = ?o41o知识点:两位数减两位数o学习要求: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o概念解释: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得到剩余的部分o公式:a - b = co记忆方法:使用竖式计算法来练习o例题:1.25 - 13 = ?▪122.47 - 26 = ?▪21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认识角o学习要求: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角o概念解释: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这两条射线有一个公共端点o记忆方法:通过画角和观察生活中的角来练习o例题:1.请指出图中的角。
▪图片显示一个三角形,学生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2.请画一个直角。
除法的竖式计算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件
![除法的竖式计算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ffce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a.png)
THANKS
感谢观看
除法的竖式计算新人教版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二年级下册课件
• 除法竖式计算的基本概念 • 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 • 除法竖式计算的实例解析 • 除法竖式计算的练习题 • 除法竖式计算中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 除法竖式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ERA
基础练习题
01
总结词:这些题目主要涉及除 法竖式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适合初学者练习。
02
详细描述
03
04
例如:9÷3=?,16÷4=?等 简单的除法竖式计算题。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除 法竖式的基本格式,理解除法
运算的步骤和原理。
进阶练习题
总结词:这些题目难度稍有增加,涉及更复杂的除法竖 式计算,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
准备工具
准备纸、笔等书写工具,以便在计算过程中记录和展示计算 过程。
实施阶段
01
02
03
列竖式
根据除法的定义,将除法 竖式列出来,标明被除数 、除数和商的位置。
执行除法运算
按照除法的运算规则,将 被除数逐位除以除数,并 记录商和余数。
处理余数
如果被除数的某一位不能 被完全除尽,需要将余数 记下来,并继续在下一位 进行除法运算。
例如:20÷5=?,32÷4=?等稍微复杂的除法竖式计 算题。
详细描述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练习题
详细描述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除法竖式计算的知识 点,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型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型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fd77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f.png)
15、李师傅上午生产了11个零件,下午生产了13个零件,每6个零件装一盒,一天生 产的零件能装多少盒?
19、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 店分到多少筐?
16、学校买来30瓶蓝墨水,放校长室6瓶,剩下的分给了6个年级组,平均每个年级组 分到多少瓶?
20、 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 少天?
1、5个3相加是多少? 2、7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
3、6和7的和是多少?
4、36里面有几个6?
5、被除数和除数都是9,商是多少?
6、比48多24的数是多少?
7、有4个兴趣组,每组有8人,兴趣组共有多少人?
解决问题检测试卷
1、校篮球队每天训练3小时,一个星期训练多少时间?
2、东东和他的三个同学做红花,每人做6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13、一本书75页,小红已经看了43页,剩下的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4、王师傅要生产8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32个,剩下 的每天生产8个,还需要多少天?
17、服装厂要加工60套西服,已经加工了30套,剩 下的5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套?
18、8个同学帮助学校搬砖,每次搬5块,一辆手推车 一次运45块,这些同学和手推车一次共运多少 块?
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4(包)2、8+9×4=44(元)3、(1)63÷9=7(倍) (2)380230=150(元)(3)略,4、(1)略,(2)12+6+10+7=35(人) (3)12÷6=2(倍)
计算能力易错考题
一、口算。2,54,3,4,100,6,3,90,58,9,6,91,89,54, 22,9,4,82,90,80,8,7,42,4; 二、脱式计算。48,2,1,15,20,49,78,2,1,25,4,40,81,5,45 ,20,4,23,8,9,14,41,6,41; 三、估算。650,850,1300,700,600,600,1100,1000,600,1000, 1050,1100,900,800,1000,650,750,600; 四、列竖式计算。59,52,85,590,28,120,730,9000,320,650, 930,230,200,3360,7600,2000,6300,1300,750,190,270, 500,1200,970,500,220,4000; 五、列式计算。 1、3×5=15,2、72÷8=9,3、6+7=13,4、36÷6=6,5、9÷9=1, 6、48+24=72,7、4×8=3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dc15aed1f34693daef3e33.png)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及难点(人教版)一、第一单元:重点: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⑴加减混合⑵连加、连减(两种方法解决)⑶乘加、乘减难点: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目。
二、第二单元重点:1、除法的含义(平均分)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用口诀求商。
4、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用口诀求商。
三、第三单元重点:1、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画角。
3、认识平移和旋转,画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画平移后图形四、第四单元重点:1、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应用除法含义解决的两种实际问题:⑴会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3、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
难点: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五、第五单元重点:1、读写万以内的数及万以内数的组成。
2、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3、整十数、整百数及简单的计算。
六、第六单元重点:1、认识克和千克。
2、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七、第七单元重点: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2、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估算八、第八单元重点:1、每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2、复式统计表九、第九单元重点:1、图形的规律2、数列的规律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注:要知道八个方位,能根据给出的示意图描述出地点的位置。
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0乘任何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
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如:417÷4,并会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05c94e0710a6f524ccbf8547.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易错知识点一、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类型(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5、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二、有余数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a÷b=c……d被除数÷除数=商……余数4、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四、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的顺序(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非同级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算式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精品】二年级下册数学寒假预习衔接-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知识梳理+同步测试+解析)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二年级下册数学寒假预习衔接-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知识梳理+同步测试+解析)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1570e667ec102de3bd8919.png)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预习与检测专题讲义图形的运动(一)一.知识点归纳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的现象。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平移现象:平移是指物体或图形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或沿着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的一种现象。
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而本身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
旋转现象:旋转是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固定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
物体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了变化。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经典例题】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答案】A【解析】【解答】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分析】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据此解答。
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
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
如:推拉窗、拉抽屉等。
【经典例题】1.下边的图形,()是通过平移左边的图①得到的。
①A. B. C.【答案】C【解析】【解答】解:下边的图形,C图是通过平移左边的图①得到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平移就是将图形按一定的方向和距离平行移动。
2、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经典例题】图形从镜子中看到的样子是。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图形从镜子中看到的样子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从镜面看到的图形是左右相反,上下不变。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如:大风车的运动、旋转木马的运动、教室门的运动等。
【经典例题】1.旋转就是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而做的圆周运动。
数学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练习题(新人教版)
![数学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练习题(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8df91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5.png)
【导语】习题⼀⽅⾯有助于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感、科学的思维⽅式和合理的思维习惯,领悟⼀些重要的数学关系、规律和思想⽅法,培养初步的应⽤意识和创新能⼒;另⼀⽅⾯也有助于学⽣获得必要的技能,从⽽为后续学习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提供⽀持。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算: 5×8=6×4=7×3=5×6=4×8= 5×2=2×3=9×7=9×6=2×8= 5×4=6×7=4×3=3×6=7×5= ⼆、下是张⽼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 ⼈数1410842 (1)最喜欢()的⼈多,做喜欢()的⼈少。
(2)最喜欢看书的⽐最喜欢旅游的多()⼈。
(3)最喜欢看电视的⽐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
(4)这个班⼀共有()⼈。
三、⽓象⼩组把6⽉份的天⽓作了如下记录: (1)把晴天、⾬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的统计表中。
天⽓名称晴天⾬天阴天 天数 (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中()的天数最多,()的天数最少。
(3)这个⽉中阴天有()天。
(4)这个⽉中晴天⽐⾬天多()天。
(5)这个⽉中阴天⽐⾬天多()天。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四、下表是⼆(2)班学⽣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时间30分以下30分——1⼩时1⼩时以上 ⼈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字表⽰⼏个⼈?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下表是11⽉⼆(2)班在学校图书室的借书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数量35本20本10本15本 (1)哪种书借得最多? (2)11⽉⼆(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3)学校图书室要买⼀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教数学⼆年级下册第⼆单元试卷 ⼀.我会填:(16) 1、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及练习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2ac56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1.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1、表内除法一2、表内除法二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注意:1、运算顺序2、运算符号2、口算18-6×3= 7×9+7= 4×9-6=14+2×3= 25÷5+15= 10-9÷3=二、乘、除混合运算1、摆一摆、算一算练习:用5根小棒可以摆一个用这些小棒摆 ,可以摆几个=乘、除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注意:运算符号2、口算3×2×8= 2×4÷8= 48÷6÷4=三、拓展训练1、填空5×4 = 5×3 +2×2 + = 2 × 3 = 2×4 -3×6 - = 3 × 5 = 3×7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出一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2、关于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1、计算8÷2×9,运算顺序是:先算再算2、算式和合起来可以写成4×9÷6;根据乘除混合运算进行填空;3、解决问题总数不变每个小组需要2本书,这些书可以分给几个小组先分析出“这些书”指的是图中画出的书,每册有3本,有4册;要求出“可以分给几个班”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画一画第一行:第二行:第一行图形的个数是第二行的倍,并圈出来;2、二年级同学参加舞蹈队的有9人,参加数学班的有27人,数学班人数是舞蹈班的几倍3、学校门前摆了3行花,每行8盆,又摆了6棵盆栽,花是盆栽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3、乘、除法意义三、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体会乘、除法含义及关系;2、解决实际问题1、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2、 21个1如果小白兔每天吃3个 ,可以吃几天2如果这些萝卜吃了一个星期,小白兔平均每天吃几个3如果每天吃5个,吃了4天后,剩多少个(4)如果每天吃4个,小白兔要吃6天,够吗实际问题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加、减两步应用题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1妈妈带了1000元,买了一部电话和一台饮水机;还剩多少元电话 250元饮水机 300元2学校买来720本图书,送给一年级100本,送给二年级260本,剩下的放入图书馆,放进图书馆多少本3同学们要折340只纸船,第一天折了170只,第二天折了130只,两天后还差多少只纸船没有折4王老师买了一套西服,给了售货员400元,找回20元,西服上衣280元,西服裤子多少元4、混合运算和实际问题5、万以内数的认识5、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6、千克与克的认识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认识质量单位1、认识质量单位2、建立1千克、1克的质量3、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1、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和 ,它们的分别用字母和表示;2、1大袋洗衣粉大约重1千克;1小袋波力海苔大约重1克;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袋饼干大约重100克;1大袋薯片大约重200克;1千克=1000克 1kg=1000g注意“分别”说明后面字母的顺序要与前面你填写的单位的顺序一致;在做给物体填单位的题目时,可以与给出的集中物品比较;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1一个苹果大约重240 ;2一袋方便面大约重110 ;3妈妈买来的西瓜重6 ;4小亮的书包约重4 ;5电视机的包装上写着“总重28 ”;6小明的体重30 , 他的一支笔重30 ;7一袋盐大约重500 ;8一个苹果大约重190 ;9一只鲸鱼大约重9000 ;10方法:一看物想一想所给物品在生活中的样子,它重不重二看数看给出的数是大数还是小数,结合物品填单位三看结果对照我们知道的洗衣粉1千克,海苔1克,比一比,检查一下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 kg = g 2000 g = kg6000克 = 千克 kg = 7000 g6千克> 克 7000 g < kg4千克< 克 3000 g > kg注意符号:看清是“=”还是“>”或“<”,符号不同,填的数不同;是“>”或“<”时,要先换算成单位一样的题目后再填空;3、在里填上>、<或 =3千克 3000克 1400克 2000克1kg 999g 4500g 5kg1700克 1700千克 18千克 1800克700g 70kg 990g 1000g 3300g 33kg注意:单位不一样的先把单位统一后再比较;1千克=1000克1后面加了3个“0”4、口算45kg+47kg= 360g+500g= 43kg-29kg=3200kg+900kg= 270g+30g= 1kg-600g=320kg-80kg= 5100g-900g= 2kg-1300g=1、计算要准确2、结果加单位5、看台称,读出物体的质量;西瓜重:西红柿重:1、看清称上的单位是“千克”还是“克”;2、看箭头所指的数字是几;5 36、解决问题1、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个2分硬币约重10克;2、10袋饼干重1千克,一袋饼干重克;3、1块糖约重10克, 块糖约重10千克;4、一筐桃重38千克,筐重2千克,桃重多少千克5、1千克西瓜2元,一个5千克的西瓜多少元6、7只鸭子21千克,一只鸭子多少千克7、拓展练习一只鸡重2千克,一头猪重多少千克一头猪 9只鹅1只鹅 4只鸡8、图形与变换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图形1、锐角和钝角1、根据要求给出一个点,或一条边画出一个钝角、锐角和直角;··2、画出一个直角大的角,画出一个比直角小的角;3、会从实物中找到钝角、锐角和直角如何正确的画角,画角的工具使用9、统计苹果西瓜香蕉桃芒果1、哪两种水果喜欢的学生同样多2、如果级组举办晚会,应该买最多的是什么水果3、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人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吗10、找规律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图形的排列规律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1、基本练习⇧ ⇦⇩▫ ▫ ▫⓪①②③①②③⓪②③⓪①2、提高练习⌦↓↓⌦↓⌦注意:图形变化的规律,图形变化的方向二、数列的排列规律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1、基本练习① 4、6、8、、12、 ;② 1、4、9、16、、 ;③ 35、、29、26、、 ;④ 9、18、27、、 ;⑤ 3、6、8、11、13、、 ;⑥ 2、3、5、8、13、、 ;⑦ 99、94、89、、79;⑧ 25、1、30、2、35、3、、2、变式练习在 2、3、5、8、12、16、23、30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 ;注意:找出数列之间的规律,再填数40353025201510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5-9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5-9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b2f7a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2.png)
第5单元《混合运算》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是学生学习第二学段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
内容包括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两级运算,小括号和解决问题。
教材编写上,解决问题与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适当分开,体现运算顺序的规定性;采取各种措施,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根据《课标》(2022年版)第一学段“学段目标”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的要求。
“学段内容”提出“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需要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三、单元教材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三是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依据课标及这学段学生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是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2d06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6.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开始认识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学生将学会使用正整数、负整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小数的认识除了整数,二年级的学生还将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
通过认识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长度、质量、容积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生将学会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质量的认识在质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并学习如何进行质量的比较和换算,以及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容积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学会进行容积的换算,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积的概念。
4. 时间的认识在时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写。
三、图形和位置1. 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学会辨认各种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分拆、拼接等操作。
2. 位置的认识通过图形的位置变换,学生将学会认识左右、上下、里外、远近等基本的位置词语,以及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培养学生对真实生活中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数据的整理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直方图、饼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数据。
五、加减法1. 个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会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退位的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在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会进位、退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应用题大全100题(无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汇总+应用题大全100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b62b486bec0975f565e2d7.png)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论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者是应用题,都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就是概念和公式。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数学,整理后分享给大家: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有两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 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5、若除数是1,则商与被除数相等。
6、总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份数=每份数每份数 X 份数=总数7、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线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一样,并能够重合。
8、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
9、物体或图形沿直线移动,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3、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加减先算加括号。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后面先算加括号。
14、余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15、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10个一是10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百是1000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千是1000)16、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五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思维拓展题及答案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思维拓展题及答案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da631a3b3567ec102d8ad2.png)
☆=7 △=5 □=6 ○=2
7×6=42
7×5=35 7×2=14
10、如果△+△+△=12,△=4
○+○+○+△=10,
○=2
用△和○组成一个两位数,那么△○÷6=
(7 和是7, 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3和4.
8、有两个数,它们的积是24,和 是10,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4和6。
9、☆+☆+☆=21 △+△+△+△+△=25 □+□+□=18 ○+○+○+○=8
☆×□=( ☆×△=( ☆×○=(
42) 35) 14)
18÷3=6(棵) 6+1=7(棵)
答:这段人行道共栽了7棵树。
3、你知道A、B各代表哪两
个不同的数吗?填一填
A×A=B
24÷B=6
A=( 2 ) B=( 4 )
4、一段人行道长30米,现在要在人行道 的两侧栽树,从起点处开始,每隔6米栽 一棵树,这段人行道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两端都栽)
30÷6=5(棵) 5+1=6(棵 6×2=12(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拓展提高题
1、○和△各代表什么数?
30÷○=6
△+△+○=17
○=( 5 )
△=( 6 )
30÷○=6……○=5 △+△+5=17……△=△=17-5 △+△=12……△=6
2、一段人行道长18米,在人行道的 起点处先栽1棵树,接着每隔3米栽一 棵树,这段人行道共栽了多少棵树?
答:这段人行道共需要栽12棵树。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课后练习7(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课后练习7(含答案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517f9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7.png)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课后练习7(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下列数中,哪个数是最小的两位数?A. 10B. 20C. 302. 56和74之间,下列哪个数是7的倍数?A. 57B. 58C. 59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A. 16厘米B. 8厘米C. 12厘米4. 下列哪个时间表示方法是不正确的?A. 3时30分B. 6时15分C. 12时60分5. 小红有18个糖果,她给了小明一些糖果后,还剩下10个糖果,小红给了小明多少个糖果?A. 8个B. 9个C. 10个6. 下列哪个图形不是三角形?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正方形7. 下列哪个数字是100的因数?A. 10B. 20C. 308.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A. 50平方厘米B. 15平方厘米C. 30平方厘米9. 下列哪个算式是错误的?A. 7 + 8 = 15B. 9 6 = 3C. 6 × 6 = 3610. 下列哪个数是4的倍数?A. 13B. 14C. 15二、判断题:1. 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是1,十位数是2,个位数是3,这个数是123。
()2. 9 + 6 × 3 = 57。
()3. 一个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
()4. 36和48都是12的倍数。
()5. 1米等于100厘米。
()6.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那么它就是正方形。
()7. 0是任何数的因数。
()8. 10以内的质数有2、3、5、7。
()9. 8 + 7 × 2 = 22。
()10. 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两倍。
()三、计算题:1. 23 + 58 =2. 120 76 =3. 9 × 8 =4. 72 ÷ 8 =5. 45 + 356. 100 29 =7. 7 × 6 =8. 63 ÷ 7 =9. 84 + 16 =10. 90 45 =11. 5 × 7 =12. 36 ÷ 4 =13. 50 + 2514. 80 39 =15. 6 × 9 =16. 63 ÷ 9 =17. 92 + 38 =18. 150 75 =19. 8 × 5 =20. 100 ÷ 5 =四、应用题:1. 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5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8faa5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f.png)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学生的我们,数学是必学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帮助。
1. 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两位数可以用“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56=5×10+6。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需要先比较十位数的大小,再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53+28=81;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63-32=31。
3. 三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三位数可以用“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785=7×100+8×10+5。
比较三位数大小需要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最后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4. 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三个数的数量之和,如365+187=55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452-316=136。
5.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正整数可以用“+”表示,负整数可以用“-”表示。
6. 正整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 37+65=10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98-65=33。
7. 初步认识同分母多分数:同分母多分数是指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几个分数,例如1/3、2/3、3/3。
8. 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比例: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冒号(:)或比例符号表示,例如 1:3,1比3。
在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比例,例如男女比例为1:2。
9. 使用秤量尺进行长度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分米、厘米等单位来度量,使用秤量尺可以测量长度。
需要注意保持尺的水平,避免测量误差。
10. 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的比较: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是分割、将一部分放大或缩小等。
11.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性质,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相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时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时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31aac6783d049649b6658e8.png)
第一单元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 二(1)班同学对学校中花的颜色进行调查的情况如下表。
(1) ( )色的花最多,( )色的花最少,相差( )棵。
(2)红色的花和白色的花一共有( )棵。
(3)小红走进校园,看到的花,最有可能是( )色的。
2.数一数,填一填。
3.下面是丽丽对二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的调查。
(1)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多少人? (2)如果二年级要举办一次兴趣小组竞赛,选择什么比赛比较合适?为什么?答案提示1.(1)粉 紫 38 (2)55 (3)粉2.5 3 4 43.(1)篮球组围棋组 13人(2)篮球因为参加这个小组的人数最多。
第2课时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2.用画“正”字的方法先数一数,再填一填。
(1)(2) ( )的个数最多,()的个数最少。
2.下面是几位小朋友对森林动物园中几种小动物的数量统计情况。
小刺猬: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小象:√√√√√√√√小猴子:○○○○○○鳄鱼:□□□□□(1)根据上面的统计情况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最多,()最少,相差()只。
(3)小猴子和小刺猬一共有()只。
(4)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只。
3.下面是某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车辆的统计情况。
小轿车:客车:货车:面包车:(1)哪种车辆通过的最多?哪种车辆通过的最少?(2)如果一个2辆车,通过的车最多的有多少辆?答案提示1.正正正正正正 (1)7 4 12 (2)2.(1)50 8 6 5(2)小刺猬鳄鱼 45 (3)56 (4)693.(1)小轿车通过的最多;货车通过的最少。
(2)16第3课时练习一3.光明小学四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如下:数学小组:男生12人、女生11人。
美术小组:男生10人、女生11人。
航模小组:男生18人、女生7人。
音乐小组:男生15人、女生15人。
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1) ( )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45e93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b.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教案(表格版)课时设计记录表课题第一课时认识厘米主备人时间学科数学备注教学内容分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学生基础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知识与能力: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法情景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学具直尺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新授一、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巩固1厘米的表象。
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3.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二)、用厘米量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常见问题及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常见问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c56e7e87101f69f31956f.png)
《有余数的除法》常见问题 11.问题内容:余数表示什么?解答内容:余数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余数的意义,可以举教材中的例子,分别说明:11÷5=2(个)……1(根)7÷2=3(盘)……1(个)表示可以摆2 个五边形,还表示可以装满3 盘还剩1 个。
剩 3 根。
所以,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如果还有剩余,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2.问题内容:怎样分?解答内容: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平均分的时候学习过这种分法,学生既可以尝试分,如图:第一次:,这时还剩5 支铅笔;第二次:,这时还剩1 支铅笔。
也可以口算出结果,直接分。
本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包含与等分),除继续巩固相关知识外,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在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什么时候相同(等分),什么时候不同(包含)。
3.问题内容:【学生问题:不知道具体有多少根小棒,不会解决。
】解答内容:学习了有余数除法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后,这道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因为要摆五边形,也就是把小棒每5 根为一组,所以除数是5。
剩余的小棒在算式中也就是余数,根据余数<除数的道理,剩余的小棒数量要比除数5 小,可能是4、3、2、1。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常见问题 21.问题内容:竖式中的每一个数表示什么?解答内容: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说明道理。
13 是被除数,4 是除数。
每4 根为一组,经过画图,我们发现最多可以分3 组,所以商是3。
这时,一共分掉了3×4=12 根小棒,所以12 表示分了12 根,13 根小棒,分了12 根,还剩13-12=1 根。
列出竖式:2.问题内容:竖式中,商写在什么位置上?解答内容:被除数13 和16 都是两位数,个位上分别是3 和6,所以一位数的商 3 和 4 要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3.问题内容:怎样试商?解答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求出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是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常考易错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常考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84d9914028915f814dc217.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常考易错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概念题
1、 23÷4=5……3 读作:().
2、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中,()要比()小,()×()+()= 被除数。
3、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4 、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
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
5、和9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和500相邻的两位数是()和()。
6、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7、4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8、1656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9、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一个()位数。
10、10个一百是(),1000里面有()个一百。
11、用3、6、0、8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12、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1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 )位开始。
一个数的中间有几个0都只读( )0,末位有几
个0都( )。
14、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进率都是()。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15、角可以分为()、()、(),把它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16、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个角,而且它们的每个角都是()角。
17、一块三角板中一共有()个角,这些角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
直角,最多有()个钝角。
18、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19、钟面上,()时整或( )时整时,分针和时针成(直角)。
20、红领巾里有()个锐角,()个钝角。
21、()角比直角小,()角比直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