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的定义及范围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63ea5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7.png)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
摘要:
一、商圈的定义
二、商圈的分类
三、商圈的作用
四、国家对商圈的定义和政策
正文:
商圈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商业中心或商业设施为核心,吸引并满足消费者购物、娱乐、餐饮等需求的商业区域。
商圈的分类可以按照商业类型、地理位置、消费者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商圈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娱乐、餐饮等服务;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商业活力;三是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四是促进就业,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圈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商圈的发展和创新;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圈的交通、绿化、卫生等条件;四是支持商圈的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发展。
在我国,商圈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政府通过加大对商圈的投入、优化商圈布局、提升商圈品质等方式,积极推动商圈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鼓励商圈与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提升商圈的竞争力。
商圈划定标准
![商圈划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42b33ab90d6c85ec3ac65a.png)
林 集 为 口
立的地区。 的地区。其 便利性、在 多、消费水
附近有 消费群 费金额 品、休 高。
多所 以学 普遍 闲食
学校 生居 不高 品购
,该 多, ,但 买率
区态 消混 饮混 较点
形
的 合 合 : 态
有机 、住 、办 具有 的消
结合 教混 住混 多种 费特
,如 合、 合等 单一 色,
住商 商教 。特 商圈 消费
等特色。
者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备注
例如:上海的南京 静安寺、徐家汇。
路
、例 如 : 上 嘉定江桥
海
的
三
林
、
例如:上 人民广场
海
的陆
家嘴、
例如:松 奉贤南桥
江
大
学
城
、 例如:上海的新天地
规范并明确有关商圈定义及新址含义 解释开发过程中,区分商圈优先发展次序的方法 列出公司在审批通过个案时,所采用的评估新址的标准
备注
项目周边商圈范围的人口数量达到15万为合适,其中主力商圈范围内的人口数量要达到总数的40%。如人口数量达到30万及以上,在项目评估 时应给予适当的加分。
图例
商圈顾客的来源:
项目
主力商圈 次主力商圈 边缘商圈
项目 主力商圈 次主力商圈 边缘商圈
1、居住人口: 该商圈地域的常住人口,是商圈 的基本客流。
商圈划定标准
商圈 等级
A级商圈
商圈划定及定义
B级商圈
C级商圈
D级商圈
其他商圈
定义
市级商圈: 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娱乐、 旅游、商务、酒店、会展等综合功 能高度集聚;有丰富的城市和商业 历史文化积淀,有相当数量的知名 品牌,有一定数量的地标性商业建 筑;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完 善。
商圈的概念
![商圈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edbc92ff78a6529647d5340.png)
600 400 200 0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000人 8000人 6000人 4000人 时间
25
2019/1/15
2019/1/15
26
3、顾客分析
• 顾客消费习惯研究 • 顾客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 • 人口统计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职业构成、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家庭 结构
2019/1/15
7
1、商圈分析是新店选址的前提
• 新店选址时,为了估算市场容量,需要 通过商圈分析确定商圈范围,进行市场 细分与定位,明确商圈规模、形态,进 行经营效益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
2019/1/15
8
2、有助于制定竞争经营策略
• 通过商圈分析,可以掌握客流来源和客 流类型,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采取竞争性的经营策略,满足顾客现实 与潜在的需求。
A、还好 B、一般 C、不太好
3.40%
4000 3000 2000 1000 0
5743人 3132人 312人
2019/1/15
46
四(2) 、 主要是因为哪方面?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139人 1017人 1333人 525人 10.27% 41.48%
我们的价格形 象还有待改善, 卫生还需改进
16.9%
28.18%
自行车、电动车、 公交车还是较主 要的交通工具
16.22%
2000 1500 1000 500 0
1716人 2861人 1647 人 3415 人 512人 5.04%
A、步行 B、公交 C、免费班车 D、电动车/自行 车 E、私家车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3a16bb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3.png)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国家对商业区域的划分和规范,以便促进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它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区域范围:国家会确定商圈的具体范围,包括商业区域、商场、市场和购物中心等。
2. 商业性质:国家会划分商圈的商业性质,例如商业中心、零售区、餐饮区、娱乐区等。
这些划分有助于商业发展和优化商业资源配置。
3. 地理位置:国家会对商圈的地理位置进行界定,例如城市中心、重要交通枢纽附近或者人口稠密区域等。
4. 规模和密度:国家还会规定商圈的规模和密度,以确保商圈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运营。
5. 基础设施:国家会要求商圈具备适当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以保证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6. 监管和管理:国家会建立相应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对商圈的经营行为、商户的经营合规性、商业秩序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通过对商圈的定义和规范,国家旨在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发展,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国家还能够更好地管理商业资源,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什么是何谓的商圈
![什么是何谓的商圈](https://img.taocdn.com/s3/m/bcf9dbd95022aaea998f0f4b.png)
什么是何谓的商圈?在几乎所有与商业沾亲带故的行业或名词中,总是能看到“商圈”这个概念,但针对于商业地产市场调研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做以下简单的介绍,以便更多投资人了解它在商业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
商圈调查要点商圈的概念:所谓商圈,是指店铺坐落点为圆心,向外延伸某一距离,以次距离为半径,形成一圆形之消费圈。
商圈之大小视其业态业种之不同而有所区分,以零售业而言,一般以方圆500M为主商圈,方圆1000M为次商圈。
商圈的形态:商圈的形态一般有以下几种即: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办公区和混合区。
商圈调查的要点:该商圈人口数、职业、年龄层次调查;该商圈消费习性、生活习惯调查;流动人潮调查;该商圈里的基本设施及竞争店调查;商圈未来发展性调查等5个方面。
所有的人多是消费者,很自然也是商店的顾客。
加盟者在选择店址时必须了解当地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年龄结构等。
据国外资料表明,现代化的超级市场几乎有50%的顾客来自距商店250米内的区域,因此在考虑一家超级市场的可能地点时,一般都要求在计划地点500米半径范围内,必须有1万人定居人口。
人来人往的地方,当然是设店的有利地方,但并非只是人多的地方就适于开店,还要分析一下那些人来往,客流规律如何?首先要了解过往行人的年龄和性别,因为有些过路者是儿童,则他们可能是快餐店的顾客,但不会是服装店的顾客,其次要了解行人来往的尖峰时间和稀少时间;再次要了解行人来往的目的及停留的时间。
在商业集中的繁华区,客流一般以购物为主流,特点是速度缓慢停留时间长,流动时间相对分散,因此可以把那些经营挑选性强的商店设在这里,如服装店等。
有些地区虽然有相当规模的客流量,却多属非商业因素,如车站、码头、学校公共场所等,其客流主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购买商品,而是以其他目的为主购物是顺便,此地区的客流一般速度较快,停留时间短,流动时间比较集中,因此,可以把那些经营挑选性不强和携带方便的商品的商店设在这里,如烟酒副食品店,冷饮店快餐店等。
商圈的定义及范围
![商圈的定义及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d599be4510a6f524ccbf85d4.png)
商圈的定义及范围
超级市场由于所处地区、经营规模、经营商品品种、经营业态、交通工具等不同,商圈的范围、形态以及商圈内顾客分布密度、需求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样一个超市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商圈也并非一成不变,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2.商圈的研究意义商圈与超市经营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新设或已设超市,都不应忽视对商目的策划。
商圈策划是新设超市进行合理选址的前提。
超市在选择店址时总是希望获得较大的目标市场,吸引更多的目标顾客,这首先要求经营者明确商圈范围,了解商圈内人口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非市场因素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商圈规模、形态,进行经营效益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选定适宜的地点、规模、商品方向,使商圈、店址、经营条件协调融合,创造经营优势。
此外,商圈策划还有助于超市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制定超市市场开拓战略,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超市运作效率。
日本超市之所以发展迅速,与择地有方不无关系,如720分钟,开车5分钟左右,周边15万人,大型超市为511超市连续在东京主要街道不断开设新店而逐渐发展起来
第 1 页共 1 页。
商圈定义及解析
![商圈定义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df3f645901020207409c67.png)
商圈(Business District / Market Area)什么是商圈商圈就是指店铺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那些优先选择到该店来消费的顾客所分布的地区范围,换而言之就是店铺顾客所在的地理范围。
店铺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
不同的店由于经营商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即使是同一个店,在不同时间也可以会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致商圈的变化,比如说原商圈内出现了竞争,吸引了一部分的顾客,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
为便于分析,通常是以商店设定地点为圆心,以周围一定距离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作为商圈设定考虑的因素。
但是对一家大型店而言,其商圈范围则除了周围的地区之外,对于交通网分布的情形变化必须列入考虑,顾客利用各种工具即可很容易来店的地区也应被纳入商圈。
店铺与商圈的依附关系1、以店铺紧密度而言,是集市与分流或错位与竞争2、以商业街与步行街而言,是购物浏览或大众休憩3、以区快(或整条街)行业别而言,是合理;是鹤立鸡群或相辅相成4、以进入时机而言,是开发期或成熟期或饱和竞争期5、以店铺规模大小而定,是自成商圈或单打独斗6、以店铺业态别而言,是必需消费或专程消费或购物消费7、以历史的市场档次而言,是因地适应或引导消费8、以经营定位而言,是业态不清或定位不明影响店铺商圈大小的因素(1)店铺的经营特征经营同类商品的两个店铺即便同处一个地区的同一条街道,其对顾客的吸引力也会有所差异,相应地商圈规模也不一致。
那些经营灵活,商品齐全,服务周到,在顾客中树立了一种属寄生性质的店铺,本身并无商圈,完全依靠因其他原因或前往其他店铺购物而随机光顾的顾客。
(2)店铺的经营规模随着店铺经营规模的扩大它的商圈也随之扩大。
因为规模越大,它供应的商品范围越宽,花色品种也越齐全,因此可以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越大。
商圈是什么意思
![商圈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875af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6.png)
商圈是什么意思
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
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理范围。
商圈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客的50%-80%。
次级商圈是指位于核心商圈外围的商圈,辐射半径范围一般在3-5公里左右,次级商圈内15-25%的消费将在本商
商圈是指以所在位置为中心,沿一定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店铺辐射范围。
简单来说,就是来店铺的顾客居住的区域。
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他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域范围。
商圈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客的50%-80%。
次级商圈是指位于核心商圈外围的商圈,辐射半径范围一般在3-5公里左右,次级商圈内15-25%的消费将在本商业区内实现,即商业物业将能吸引次级商圈全部日常生活消费总量的15-25%。
商圈的定义及范围
![商圈的定义及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9f7f341a8956bec0975e317.png)
核心商圈是最接近超市的区域,占有超市顾客总数的55—70%;次要商圈是位于临近核心商圈的区域,占有超市顾客总数的15—25%;边际商圈是位于次要商圈之外,最外围的区域,占有超市顾客总数的5%左右。
超级市场由于所处地区、经营规模、经营商品品种、经营业态、交通工具等不同,商圈的范围、形态以及商圈内顾客分布密度、需求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样一个超市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商圈也并非一成不变,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2.商圈的研究意义
商圈与超市经营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新设或已设超市,都不应忽视对商目的策划。
商圈策划是新设超市进行合理选址的前提。
超市在选择店址时总是希望获得较大的目标市场,吸引更多的目标顾客,这首先要求经营者明确商圈范围,了解商圈内人口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非市场因素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商圈规模、形态,进行经营效益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选定适宜的地点、规模、商品方向,使商圈、店址、经营条件协调融合,创造经营优势。
此外,商圈策划还有助于超市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制定超市市场开拓战略,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超市运作效率。
日本超市之所以发展迅速,与择地有方不无关系,如7—11超市将商圈定义为:以定位的店铺为中心,来店铺顾客达到八成以上所居住的地区,交通条件为10—20分钟,开车5分钟左右,周边1—3公里,普通超市商圈内最低人口为3—5万人,大型超市为5—7万人。
根据这种测算原则,7—11超市连续在东京主要街道不断开设新店而逐渐发展起来。
商圈
![商圈](https://img.taocdn.com/s3/m/98fc262eed630b1c59eeb51f.png)
商圈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
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理范围。
这个地理范围就是以商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至可能来店购买的消费者所居住的区域。
目录简介商圈的定义商圈的要素商圈的分类如何确定商圈1.参照法2.调查法决定商圈的因素1.店铺的经营特征2.店铺的经营规模3.店铺的商品经营种类4.竞争店铺的位置5.顾客的流动性6.交通地理状况7.店铺的促销手段确定商圈应做的调查商圈特点商圈分析简介商圈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客的50%-70%,核心商业圈的外围,则顾客较分散,市场占有率相对减少。
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商圈是指就同一个话题组成的一个群体一个圈子。
商圈的定义店铺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
不同的店由于经营商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即使是同一个店,在不同时间也可以会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致商圈的变化,比如说原商圈内出现了竞争,吸引了一部分的顾客,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
为便于分析,通常是以商店设定地点为圆心,以周围一定距离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作为商圈设定考虑的因素。
但是对一家大型店而言,其商圈范围则除了周围的地区之外,对于交通网分布的情形变化必须列入考虑,顾客利用各种工具即可很容易来店的地区也应被纳入商圈。
商业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商业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的,而商圈是商业物业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消费者到商业场所进行消费活动的时间距离或者空间距离。
确定商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商圈需要从体量、目的、位置等方面定义。
商圈是一个群体,它的层次是多元化的。
第二,消费群体。
一个商圈若没有消费力,消费组合只是盲目地打造,也不能称为成功的商圈。
商圈
![商圈](https://img.taocdn.com/s3/m/21248686d0d233d4b14e69bb.png)
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
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理范围。
这个地理范围就是以商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至可能来店购买的消费者所居住的地点。
商圈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客的50%-80%。
次级商圈是指位于核心商圈外围的商圈,辐射半径范围一般在3-5公里左右,次级商圈内15-25%的消费将在本商业区内实现,即商业物业将能吸引次级商圈全部日常生活消费总量的15-25%。
本商圈内顾客较为分散。
边缘商业圈是指处于商圈的最外缘,辐射商圈内会有5%-10%的消费在本商业区内实现。
商圈内拥有的顾客最少,而且最为分散。
商圈必需的要素,包括消费人群、有效经营者、有效的商业管理、合理的发展前景和政府支持,此外还有商圈的形象、功能、建筑形态以及建筑成本等。
第一,消费人群。
第二,有效经营者。
这两者需要有机结合。
第三,有效的商业管理。
第四,商业发展前景。
打造商圈需要多方面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入驻,商圈未来的形象、概念都是打造商圈的主要手段。
第五,商业形象。
商圈必须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特色。
环境、包装、对外宣传都是商圈树立形象的重要环节。
第六,商圈功能。
商圈按功能分为传统商圈和主题、概念商圈。
赛特商圈、王府井商圈等属于传统商圈,而像电子城等属于主题商圈。
一般较大的经验商圈是2-3公里。
1.商业区商业集中的地区。
其特色为商圈大、流动人口多、各种商店林立、繁华热闹。
其消费习性具有快速、流行、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比较高等特色。
2。
住宅区住宅区住户数量至少1000户以上。
其消费习性为消费群稳定,讲究便利性、亲切感,家庭用品购买率高。
商圈3。
文教区其附近有一所或以上的学校,其中以私立和补习班集中区较为理想。
该区消费群以学生居多,消费金额普遍不高,但果汁类饮品购买率高。
商圈理论_精品文档
![商圈理论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7fbb4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5.png)
商圈理论引言:商圈是指在城市或城市内的某个地区,以商业为主导的一个区域,通常包括商业街、购物中心、酒店、办公楼等。
商圈理论是指研究商圈形成和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市场经济、城市规划、商业运作等多个领域。
商圈理论的研究对于商圈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圈的定义和特点商圈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形态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1)区域集中性,商圈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集中了大量的商业实体。
2)商业多样性,商圈内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企业,包括零售、餐饮、娱乐等。
3)便利性,商圈应当提供便利的交通、停车、消费等服务。
4)人流量大,商圈是市民日常购物、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人流量较大。
5)经济效益,商圈的发展应当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商圈的形成和发展商圈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1)城市规划,商圈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得到城市规划的支持和指导。
2)市场需求,商圈的发展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
3)商业环境,商圈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包括政策、法律、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支持。
4)竞争压力,商圈的发展还受到来自其他商圈和竞争对手的压力,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三、商圈的规划和设计商圈的规划和设计是商圈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多方面的考虑。
1)功能布局,商圈的功能布局应当考虑市场需求和商业的发展趋势,合理安排各种商业企业的位置和数量。
2)交通和停车,商圈的交通和停车设施应当满足人们的出行和消费需求,方便客户到达和停车。
3)商业设施,商圈内的商业设施应当具备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提供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
4)公共空间,商圈内的公共空间应当提供娱乐、休闲等功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四、商圈的经营和管理商圈的经营和管理是商圈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1)品牌建设,商圈需要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宣传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2)租赁管理,商圈的租赁管理需要合理规范,确保商户的租金和经营环境。
(完整word)商圈知识
![(完整word)商圈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5331f4afd0a79563d1e72e7.png)
商圈知识大纲:1、什么是商圈?2、门店商圈的分类?3、针对不同商圈的营销方法?4、如何绘制商圈图?5、如何有效的做好拜访登记?一、商圈的定义:商圈,是指门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含流动区域人流)的区域范围。
我们餐饮行业所属的商圈主要有以下模式:1、社区型商圈:此类商圈的主消费群体为居民区的住户,社区型商圈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缺点在于人流量较为固定;市场需求量固定;客单价相对来说比较低;商铺知名度不高,即使经营得非常好也不可能仅凭一家门店就把其他社区的顾客吸引过来.优点也正是因为人流量较为固定,市场需求量固定,所以只要妥善经营,做好门店的QSC(品质、服务、用餐环境),就能够立足本市场;同时由于社区商铺的面积不大店铺租金相对较低,做好利润管理的话,社区型商圈的利润还是比较稳定。
商圈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外围社区及附近集中的卖场等;社区型商圈主要走亲民路线。
2、商圈区型商圈:商业区是指零售商业聚集,交易频繁的地区办公区.商业区一般在城市中心、交通路口、繁华街道两侧、大型公共设施周围. 在商业区又划分为中央、区和街等不同层次、规模的商业区。
在中央商业区又逐渐形成了中央商务区,其中心为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组成的金融“核”或金融中心;其外边为规模较大的工业、商业企业的总部或机构;商业区特点: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方便、人口众多的地段,通常以全市性的大型批发中心和大型综合性商店为核心,由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专业性或综合性商业企业组成。
商业区内是商店多,规模大,商品种类齐全,特别是中档商品和名优特种商品的品种多,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要,向消费者提供最充分的商品选择余地。
商业型商圈目前为我们公司的主攻对象,自2012年下半年,公司的开店对象基本上为商业型商圈。
这类型商圈除了要做好QSC(品质、服务、用餐环境)以外,还需要注重品牌的维护,尤其是商圈的拓展(重点为商铺、附近相对集中的办公区、尤其是外围大量的流动人口).3、办公型商圈:所谓办公区就是指该区的办公大楼林立,这一区域的的消费特点为便利性、外来人口多、消费水准较高(客单价相对较高)、商务型顾客较多、宾馆、网吧较多.这类商圈的顾客对用餐速度、用餐质量、服务水准、用餐环境要求比较高,商圈拓展主要方向为:立足餐厅的QSC,针对网吧、宾馆为营业额突破口,可向周边社区辐射.4、混合型商圈:所谓混合区就是指住商混合、住教混合,这一区域具备了单一商圈形态的消费特色,属于多元化的消费习性。
重点商圈解析
![重点商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0046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e.png)
重点商圈解析应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撰写,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商圈的定义和分类:商圈是指商业活动中顾客的覆盖范围,通常是指以商业设施为核心,向外扩散的一定范围内的顾客群体。
根据不同的商业形态和商圈类型,商圈可以分为步行商圈、公交商圈、综合商圈等多种类型。
重点商圈的优点:1. 客流量大:重点商圈通常拥有大量的客流,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前来购物、休闲、娱乐等。
2. 品牌丰富:重点商圈内的品牌种类丰富,包括各种类型的商家,如百货公司、购物中心、专卖店、餐饮店等。
3. 交通便利:重点商圈通常交通便利,拥有多种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自驾等,方便顾客前来购物。
4. 利润率高:重点商圈内的商家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因为这里的消费人群消费能力较强,且购物需求多样。
重点商圈存在的问题:1. 竞争激烈:重点商圈内的商家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商家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2. 客流不稳定:重点商圈的客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节假日、季节性等,客流不稳定可能导致商家经营风险加大。
3. 租金高昂:重点商圈内的商业设施通常租金较高,对于商家来说是一笔较大的负担。
针对重点商圈的策略建议:1. 创新服务:商家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消费。
2. 合作共赢:商家之间可以合作共赢,共同开发市场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3. 提升品牌形象:商家需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4. 注重数据分析:商家需要注重数据分析,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重点商圈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场所之一,具有客流量大、品牌丰富、交通便利、利润率高等优点。
然而也存在竞争激烈、客流不稳定和租金高昂等问题。
商家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加强合作共赢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商圈形成的制约因素
![商圈形成的制约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6cb73f304a1b0717fd5dd30.png)
6.3零售商店店址的选择
6.3.1零售商店店址所在地区位置的选择 1.从城市规模的分析 按照城市的人口数量的多少,一般将城市 划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从城市类型分析 由于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自然资源、 交通条件等的差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 展优势,逐渐形成了工业城市、商业城市、 旅游城市或混合型城市等类型。 3.从城市的作用分析 从城市的作用来分,可以将城市分成中心 城市和卫星城市。
3.零售商店店址所在地点的选择 (1)市郊地段的选择 (2)拐角位置的选择 (3)三叉路口的选择 (4)寻找具有潜在商机的位置。 (5)寻找较靠近一些大公司、大企业的地段。 (6)能产生“聚集效应”的地方。 (7)选择具有同类经营方向的商店做邻居。 (8)选择商店位置时,还应重视商店所在建筑物提供 的设施是否符合经营要求,建筑物的朝向是否较少受 气候影响,以便今后在经营中减少支出。 (9)人口密度大,商务场所集中的地区
2.商圈分析的意义 商圈分析,是指商店对其商圈的构成情况、 特点、范围以及影响商圈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研 究。 进行商圈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商圈分析是科学的选择店址的前提 (2)商圈分析有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 和营销组合策略 (3)商圈分析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提 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4) 商圈分析是企业制定市场开拓战略的依 据(5)商圈分析可以有利于经营者预测企业的 经济效益。
1.3商圈调查内容与制约因素 1.商圈调查内容 (1)有效商圈范围的调查。 商圈范围的确定需要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和 对市场趋势的分析来进行。 根据消费者调查与市场趋势分析所掌握的资 料,以商店为中心,描绘出商店的商圈形状,为 进一步分析商圈内消费者的特征奠定基础。
(2)商圈内人口统计资料的调查 主要应了解商圈内人口的规模及特征,通 过这些统计资料调查,有利于掌握商圈内人 口构成的现状及未来人口变动倾向,并为市 场细分和企业定位提供有用的第一手信息。 获取商圈内人口统计资料一般可以从政 府的人口普查、购买力调查、年度统计报告 等资料中获知,也可以通过企业的实地调查 获得。 需要注意的是,在商圈分析中,要注意 分析有没有人口增加的潜在趋势。
商圈构成商圈含义
![商圈构成商圈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5a0e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1.png)
商圈构成及商圈含义1. 商圈定义商圈是指一定区域内聚集了大量商业活动的地区,通常包含商业中心、购物中心、餐饮区等,是人们进行买卖、消费和娱乐的场所。
商圈的形成通常是由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商业需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2. 商圈构成因素商圈的形成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2.1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商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密集的地区相对容易形成商圈,因为人口密度高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者数量多,商业活动的需求相对较大。
2.2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是商圈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商圈通常位于交通枢纽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段,例如火车站附近、高速公路出口等。
交通便利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量,提高商圈的活跃度和吸引力。
2.3 商业需求商业需求是商圈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市场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大,就可能形成以此为核心的商圈。
例如,对奢侈品需求量大的地区可能形成奢侈品专门的商圈。
2.4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也会影响商圈的形成。
地段的繁华程度、地块的大小和形状等地理条件也会对商圈的规模和发展产生影响。
3. 商圈的重要性商圈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1 经济带动商圈所产生的商业活动和消费需求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零售、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3.2 就业机会商圈的发展会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城市居民更多的工作选择,缓解就业压力。
3.3 城市形象提升商圈的繁荣会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进而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3.4 社交交流商圈不仅是经济交易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商圈的繁荣将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社会联系。
4. 商圈的分类商圈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4.1 功能性分类根据商圈的主要功能不同,可以将商圈分为购物中心商圈、餐饮娱乐商圈、办公商务商圈等。
4.2 地域性分类商圈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例如市中心商圈、住宅区商圈、旅游景点商圈等。
【房产中介】商圈调查
![【房产中介】商圈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94159b7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42.png)
经理审核签名:
4,房地产经纪人怎样开始商圈调查
▪ 写出门店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东,南,西,北 向的主要街道,次要街道的名称,画出门店服 务的商圈图。(认识路的分布)
▪ 依据商圈图依次填写好主要街道上的居住物业 和商用物业的名称,画出个人所走过的地形图。 (认识物业的分布)
▪ 依据地形图,仔细画出某个物业的具体分布走 向和形态,写出物业基本情况,如总栋数,总 户数,单元数,楼层数,物业管理费,停车费 等。(认识物业的特点)
成功=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谢 谢 大 家!
▪初步调查的内容
楼盘名称、坐落位置、楼盘的竣工日期及开发企业 每个楼盘的总面积、主要户型、共计套数 每个楼盘的开盘价格、目前市场售价、主要房型的出租价 每个楼盘的业主来源情况、入住率、绿地率、有无会所 有效商圈内的周边生活配套 有效商圈内的标志性建筑物
▪深入调查的内容 即为:目标市场
物业公司的地址、公司名称和联系方式 物业类型、物业管理费的收费标准 具体的开盘时间和价格、车位情况及管理费用 该楼盘的平面图 该楼盘的优、劣势分析 附近楼盘的价格对比、成交活跃性调查 商圈内主要竞争对手的成交情况分析
商圈调查能为你带来什么?
▪ 有计划的开展商圈的客户及房源开发,在项目竞争中 避免漏项.
▪ 有利于提高社区活动的影响力,迅速的建立专业形象, 获得房源委托.
▪ 便于在今后和客户确认价格的过程中取得主导地位 ▪ 售后服务过程中,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并使服务得到
增值,为日后取得推荐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 对商圈内竞争对手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 对商业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的 数据采集设定有积极作用 ▪ 增强经纪人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和自身的自信
1,商圈的定义
商圈是指某一房地产经纪人或房地产经纪 公司从事二手房经纪业务和服务对象(主 要是指能得到委托房源信息)的地域范围 。
商圈的范围标准
![商圈的范围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050c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a.png)
商圈的范围标准
商圈是城市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由一定范围内的商业街区、商场、酒店、餐厅等商业设施构成的。
商圈的形成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那么,商圈的范围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商圈的范围应该具有明确的界限。
商圈的范围不应该过于宽泛,也不应该过于狭窄。
过于宽泛的商圈范围会导致商业设施过于分散,缺乏集聚效应;过于狭窄的商圈范围则会导致商业设施过于集中,竞争过于激烈。
因此,商圈的范围应该根据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以达到最佳的商业效益。
其次,商圈的范围应该具有一定的同质性。
商圈内的商业设施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便于消费者进行选择和比较。
例如,同一商圈内的购物中心、百货公司、专卖店等商业设施应该具有相似的商品种类和价格水平,以便于消费者进行购物。
再次,商圈的范围应该具有一定的异质性。
商圈内的商业设施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以便于吸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例如,同一商圈内既有高档酒店、高档餐厅等高端消费场所,也有快餐店、便利店等低端消费场所,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商圈的范围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商圈内的商业设施应该具有一定的更新换代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变化。
同时,商圈内的商业设施应该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商圈的范围标准应该具有明确的界限、一定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以及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一个具有良好商业氛围和消费环境的商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商圈是最接近超市的区域,占有超市顾客总数的55—70%;次要商圈是位于临近核心商圈的区域,占有超市顾客总数的15—25%;边际商圈是位于次要商圈之外,最外围的区域,占有超市顾客总数的5%左右。
超级市场由于所处地区、经营规模、经营商品品种、经营业态、交通工具等不同,商圈的范围、形态以及商圈内顾客分布密度、需求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样一个超市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商圈也并非一成不变,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2.商圈的研究意义
商圈与超市经营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新设或已设超市,都不应忽视对商目的策划。
商圈策划是新设超市进行合理选址的前提。
超市在选择店址时总是希望获得较大的目标市场,吸引更多的目标顾客,这首先要求经营者明确商圈范围,了解商圈内人口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非市场因素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商圈规模、形态,进行经营效益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选定适宜的地点、规模、商品方向,使商圈、店址、经营条件协调融合,创造经营优势。
此外,商圈策划还有助于超市制定合理的竞争策略,制定超市市场开拓战略,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超市运作效率。
日本超市之所以发展迅速,与择地有方不无关系,如7—11超市将商圈定义为:以定位的店铺为中心,来店铺顾客达到八成以上所居住的地区,交通条件为10—20分钟,开车5分钟左右,周边1—3公里,普通超市商圈内最低人口为3—5万人,大型超市为5—7万人。
根据这种测算原则,7—11超市连续在东京主要街道不断开设新店而逐渐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