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定义及解析
商圈知识
![商圈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580863d580216fc700afd0c.png)
商圈知识大纲:1、什么是商圈?2、门店商圈的分类?3、针对不同商圈的营销方法?4、如何绘制商圈图?5、如何有效的做好拜访登记?一、商圈的定义:商圈,是指门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含流动区域人流)的区域范围。
我们餐饮行业所属的商圈主要有以下模式:1、社区型商圈:此类商圈的主消费群体为居民区的住户,社区型商圈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缺点在于人流量较为固定;市场需求量固定;客单价相对来说比较低;商铺知名度不高,即使经营得非常好也不可能仅凭一家门店就把其他社区的顾客吸引过来。
优点也正是因为人流量较为固定,市场需求量固定,所以只要妥善经营,做好门店的QSC(品质、服务、用餐环境),就能够立足本市场;同时由于社区商铺的面积不大店铺租金相对较低,做好利润管理的话,社区型商圈的利润还是比较稳定。
商圈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外围社区及附近集中的卖场等;社区型商圈主要走亲民路线。
2、商圈区型商圈:商业区是指零售商业聚集,交易频繁的地区办公区。
商业区一般在城市中心、交通路口、繁华街道两侧、大型公共设施周围。
在商业区又划分为中央、区和街等不同层次、规模的商业区。
在中央商业区又逐渐形成了中央商务区,其中心为规模较大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组成的金融“核”或金融中心;其外边为规模较大的工业、商业企业的总部或机构;商业区特点: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方便、人口众多的地段,通常以全市性的大型批发中心和大型综合性商店为核心,由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专业性或综合性商业企业组成。
商业区内是商店多,规模大,商品种类齐全,特别是中档商品和名优特种商品的品种多,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要,向消费者提供最充分的商品选择余地。
商业型商圈目前为我们公司的主攻对象,自2012年下半年,公司的开店对象基本上为商业型商圈。
这类型商圈除了要做好QSC(品质、服务、用餐环境)以外,还需要注重品牌的维护,尤其是商圈的拓展(重点为商铺、附近相对集中的办公区、尤其是外围大量的流动人口)。
城市商圈的界定
![城市商圈的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7dccd4e5b9f3f90f76c61bf9.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城市商圈的界定【简介】本文所提及的城市商圈,是区别于普通商场营销范围意义上的商圈,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性的中心商业区域。
一、城市商圈的定义1、企业商圈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商圈是指来商家的顾客的居住范围,或商家能够吸引顾客的范围。
2、城市商圈城市商圈也称城市购买圈、商业势力圈,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以大型商场或中心商业区为核心,向周围扩展,具有相当认知度,形成辐射力,对顾客吸引而形成的一定范围或区域。
二、商圈的界定方式1、以顾客密度为依据就零售企业来说,可以根据来店顾客的比率,划分主要商业圈、次要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
一般来说,客流量的50-70%来自主要商业圈,15-30%来自次要商业圈, 边缘商业圈仅吸收10%左右的客流量。
主要商业圈:在该商业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的比率最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也最高,顾客的集中度也较高;次要商业圈:在该商业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的比率较少,顾客也较为分散;边缘商业圈:在该商业圈的顾客占顾客总数的比率相当少,且非常分散。
引起商圈大小变化的因素很多,商圈虽然和商家的经营方式、经营效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到该商家所在城市和所处区域的影响。
2、以商业辐射范围划分这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周边情况等。
同样,以辐射范围划分商圈,也可以分为三级商圈:核心商圈、次核心商圈和边际商圈。
其划分依据主要有:顾客步行时间;使用一般交通工具的时间(如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等);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难易程度和时间(如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
一般说来,核心商圈界定为:①步行20分钟能够到达;②骑自行车20分钟能够到;③步行10分钟能够到达可以直通商铺的公共汽车站;④乘坐小汽车20分钟能够到达。
由于商场或商业区的销售以零售为主,其销售活动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商圈,但是,不同的商场或商业区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经营条件的不同,使得商圈规模、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63ea5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7.png)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
摘要:
一、商圈的定义
二、商圈的分类
三、商圈的作用
四、国家对商圈的定义和政策
正文:
商圈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商业中心或商业设施为核心,吸引并满足消费者购物、娱乐、餐饮等需求的商业区域。
商圈的分类可以按照商业类型、地理位置、消费者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划分。
商圈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娱乐、餐饮等服务;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商业活力;三是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规模化效应;四是促进就业,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国家对商圈的定义和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圈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商圈的发展和创新;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圈的交通、绿化、卫生等条件;四是支持商圈的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发展。
在我国,商圈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政府通过加大对商圈的投入、优化商圈布局、提升商圈品质等方式,积极推动商圈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鼓励商圈与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提升商圈的竞争力。
商圈分析范文
![商圈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0c55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6.png)
商圈分析范文一、商圈概述。
商圈是指在城市中心或者重要交通枢纽周围,以购物、餐饮、娱乐等为主要业态的商业区域。
商圈是城市商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居民日常消费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商圈的发展水平和特色,直接关系到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二、商圈的分类。
根据商圈的规模和业态特点,可以将商圈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来说,商圈可以分为CBD商圈、主题商圈、社区商圈和特色商圈等。
1. CBD商圈。
CBD商圈是城市的中心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城市的标志性区域。
CBD商圈的商业发展水平较高,集聚了大量的高端商业设施和品牌商铺,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游客。
2. 主题商圈。
主题商圈是以特定主题为特色的商业区域,如服装一条街、美食街、文化创意街等。
主题商圈通过特色化的经营和服务,吸引了一定的目标消费群体,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和文化魅力。
3. 社区商圈。
社区商圈是以居民社区为依托的商业区域,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
社区商圈的业态以便利性和生活服务为主,如超市、便利店、药店、餐饮店等。
4. 特色商圈。
特色商圈是以特色产业或文化为依托的商业区域,如旅游度假区、古镇商圈、文化创意园区等。
特色商圈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商业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三、商圈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商圈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未来的商圈发展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通过提升商业服务和环境品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所。
2. 多元化的业态组合。
未来的商圈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业态组合,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商圈也将注重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创新,提升商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3. 文化与商业的融合。
未来的商圈将更加注重文化与商业的融合,通过文化活动、主题展览等形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氛围的商业区域。
四、商圈的分析方法。
商圈的定义R
![商圈的定义R](https://img.taocdn.com/s3/m/0c99cd975901020206409c15.png)
什么是商圈?[提要]什么是商圈?商圈是指以店铺座落点为核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而形成的一个方圆范围,是店铺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它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什么是商圈?商圈是指以店铺座落点为核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而形成的一个方圆范围,是店铺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
它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
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客的50%-70%,核心商业圈的外围,则顾客较分散,市场占有率相对减少。
一般讲,商圈有四种形态:一、商圈的定义商业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商业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的,而商圈是商业物业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消费者到商业场所进行消费活动的时间距离或者空间距离。
确定商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商圈需要从体量、目的、位置等方面定义。
商圈是一个群体,它的层次是多元化的。
第二,消费群体。
一个商圈若没有消费力,消费组合只是盲目地打造,也不能称为成功的商圈。
第三,位置。
商圈的关键要素在于便利性和消费环境,所以位置非常重要。
第四,目的。
打造商圈肯定有一个目的,开发商的目的是如何体现商业价值。
第五,城市规划。
通过商业的改造形成消费环境,聚集人气,这也是打造商圈的重要目的。
二、商圈的要素商圈必需的要素,包括消费人群、有效经营者、有效的商业管理、合理的发展前景和政府支持,此外还有商圈的形象、功能、建筑形态以及建筑成本等。
第一,消费人群。
第二,有效经营者。
这两者需要有机结合。
第三,有效的商业管理。
第四,商业发展前景。
打造商圈需要多方面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入驻,商圈未来的形象、概念都是打造商圈的主要手段。
第五,商业形象。
商圈必须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特色。
环境、包装、对外宣传都是商圈树立形象的重要环节。
第六,商圈功能。
商圈按功能分为传统商圈和主题、概念商圈。
赛特商圈、王府井商圈等属于传统商圈,而像电子城等属于主题商圈。
商圈的概念
![商圈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edbc92ff78a6529647d5340.png)
600 400 200 0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000人 8000人 6000人 4000人 时间
25
2019/1/15
2019/1/15
26
3、顾客分析
• 顾客消费习惯研究 • 顾客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 • 人口统计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职业构成、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家庭 结构
2019/1/15
7
1、商圈分析是新店选址的前提
• 新店选址时,为了估算市场容量,需要 通过商圈分析确定商圈范围,进行市场 细分与定位,明确商圈规模、形态,进 行经营效益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
2019/1/15
8
2、有助于制定竞争经营策略
• 通过商圈分析,可以掌握客流来源和客 流类型,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采取竞争性的经营策略,满足顾客现实 与潜在的需求。
A、还好 B、一般 C、不太好
3.40%
4000 3000 2000 1000 0
5743人 3132人 312人
2019/1/15
46
四(2) 、 主要是因为哪方面?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139人 1017人 1333人 525人 10.27% 41.48%
我们的价格形 象还有待改善, 卫生还需改进
16.9%
28.18%
自行车、电动车、 公交车还是较主 要的交通工具
16.22%
2000 1500 1000 500 0
1716人 2861人 1647 人 3415 人 512人 5.04%
A、步行 B、公交 C、免费班车 D、电动车/自行 车 E、私家车
什么是何谓的商圈
![什么是何谓的商圈](https://img.taocdn.com/s3/m/bcf9dbd95022aaea998f0f4b.png)
什么是何谓的商圈?在几乎所有与商业沾亲带故的行业或名词中,总是能看到“商圈”这个概念,但针对于商业地产市场调研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做以下简单的介绍,以便更多投资人了解它在商业投资中所扮演的角色。
商圈调查要点商圈的概念:所谓商圈,是指店铺坐落点为圆心,向外延伸某一距离,以次距离为半径,形成一圆形之消费圈。
商圈之大小视其业态业种之不同而有所区分,以零售业而言,一般以方圆500M为主商圈,方圆1000M为次商圈。
商圈的形态:商圈的形态一般有以下几种即: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办公区和混合区。
商圈调查的要点:该商圈人口数、职业、年龄层次调查;该商圈消费习性、生活习惯调查;流动人潮调查;该商圈里的基本设施及竞争店调查;商圈未来发展性调查等5个方面。
所有的人多是消费者,很自然也是商店的顾客。
加盟者在选择店址时必须了解当地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年龄结构等。
据国外资料表明,现代化的超级市场几乎有50%的顾客来自距商店250米内的区域,因此在考虑一家超级市场的可能地点时,一般都要求在计划地点500米半径范围内,必须有1万人定居人口。
人来人往的地方,当然是设店的有利地方,但并非只是人多的地方就适于开店,还要分析一下那些人来往,客流规律如何?首先要了解过往行人的年龄和性别,因为有些过路者是儿童,则他们可能是快餐店的顾客,但不会是服装店的顾客,其次要了解行人来往的尖峰时间和稀少时间;再次要了解行人来往的目的及停留的时间。
在商业集中的繁华区,客流一般以购物为主流,特点是速度缓慢停留时间长,流动时间相对分散,因此可以把那些经营挑选性强的商店设在这里,如服装店等。
有些地区虽然有相当规模的客流量,却多属非商业因素,如车站、码头、学校公共场所等,其客流主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购买商品,而是以其他目的为主购物是顺便,此地区的客流一般速度较快,停留时间短,流动时间比较集中,因此,可以把那些经营挑选性不强和携带方便的商品的商店设在这里,如烟酒副食品店,冷饮店快餐店等。
商圈定义及解析
![商圈定义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df3f645901020207409c67.png)
商圈(Business District / Market Area)什么是商圈商圈就是指店铺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那些优先选择到该店来消费的顾客所分布的地区范围,换而言之就是店铺顾客所在的地理范围。
店铺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
不同的店由于经营商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即使是同一个店,在不同时间也可以会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致商圈的变化,比如说原商圈内出现了竞争,吸引了一部分的顾客,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
为便于分析,通常是以商店设定地点为圆心,以周围一定距离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作为商圈设定考虑的因素。
但是对一家大型店而言,其商圈范围则除了周围的地区之外,对于交通网分布的情形变化必须列入考虑,顾客利用各种工具即可很容易来店的地区也应被纳入商圈。
店铺与商圈的依附关系1、以店铺紧密度而言,是集市与分流或错位与竞争2、以商业街与步行街而言,是购物浏览或大众休憩3、以区快(或整条街)行业别而言,是合理;是鹤立鸡群或相辅相成4、以进入时机而言,是开发期或成熟期或饱和竞争期5、以店铺规模大小而定,是自成商圈或单打独斗6、以店铺业态别而言,是必需消费或专程消费或购物消费7、以历史的市场档次而言,是因地适应或引导消费8、以经营定位而言,是业态不清或定位不明影响店铺商圈大小的因素(1)店铺的经营特征经营同类商品的两个店铺即便同处一个地区的同一条街道,其对顾客的吸引力也会有所差异,相应地商圈规模也不一致。
那些经营灵活,商品齐全,服务周到,在顾客中树立了一种属寄生性质的店铺,本身并无商圈,完全依靠因其他原因或前往其他店铺购物而随机光顾的顾客。
(2)店铺的经营规模随着店铺经营规模的扩大它的商圈也随之扩大。
因为规模越大,它供应的商品范围越宽,花色品种也越齐全,因此可以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越大。
商圈的种类与分析
![商圈的种类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30b082d5bbfd0a78567332.png)
商圈的种类与分析商圈的定义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向概括。
宏观定义:商圈是商业物业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消费者到商业场所进行消费活动的时间距离或者空间距离。
微观定义:特指以某一店铺或商场为核心,向周边发展延伸的距离,通常来讲以1-3公里为主商圈,3-5公里为次商圈,5公里周边为边缘商圈。
商圈的种类大致分为:商业区商圈:此类商圈多以大量的商业项目体聚集为特点,具有辐射面积大、客流量大吸引各层级客群能力强、交通便利为特征。
但此类商圈的店铺租金运营成本会相对较大,适合具备一定投资能力的开店者选址。
社区型商圈:此类商圈地点为居民区相对特别集中的位置,辐射客群多为周边客群。
相对于商业区商圈来讲体量较小,租金也相对低廉。
这种类型商圈的选址要考虑到周边客群的消费喜好和消费习惯,利用合理的营销手段网罗目标客群。
另外此类型商圈由于辐射客群多为周边居民,所以周中时客流量可能会相对较少,做好相应的营销准备。
办公区商圈:此类商圈多以周边办公大楼多且集中为特点的中央商务区,大家俗称的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辐射客群主要以大楼内的白领为主。
开店选址时对于自己所做的项目要有明确清晰的定位,目标客群就是都市的白领人。
所以后期的店内运营管理和营销手段都要有相应的对策。
交通枢纽商圈:此类商圈多以火车站、汽车公交枢纽站、客运站为主。
客群多为流动性客群。
在此地经过路过,不会做过多的停留。
对此类商圈的选址和调研方向,应集中于站内运营的线路、运营时间和辐射客群特点为主。
学校文教商圈:此类商圈为学校周边或教育补课机构周边。
客群多为学生,相对租金会较低,客群单一化。
但如果能真正做到网罗足够的周边目标客群,做到合理的营销销售,收入和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毕竟孩子的钱比较好赚,这个大家心里都清楚的。
商圈的含义及如何划分
![商圈的含义及如何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1178968d83c4bb4cf6ecd190.png)
商圈的含义及如何划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什么叫商圈怎样划分商圈通俗定义:多个相邻商业体(包括商铺、酒店、写字楼等)组成的区域工作定义:商业服务所能够覆盖的地域商圈,未必是个圆圈,交通是商圈地域划分的首要因素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
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理范围。
这个地理范围就是以商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至可能来店购买的消费者所居住的地点。
零售商店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
不同的商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经营条件的不同,使得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同样一个零售商店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其商圈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商圈规模时大时小。
对于零售企业,商圈是指来商家的顾客的居住范围,或商家能够吸引顾客的范围。
根据来店顾客的比率,商圈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主要商业圈、次要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
主要商业圈:也称第一商圈,是指最接近商店的区域。
在主要商圈内,消费者去商店购物最为方便,一般情况下,百货商店65%左右的顾客来自主要商圈。
在主商圈内,顾客在人口中的密度较高,每个顾客的平均购货额也最高,这一商圈很少与其他类型商店的商圈发生重叠,否则就易出现过度竞争。
一般来说,小型商店的核心商圈在公里之内,顾客步行来店在10分钟以内;大型商场的核心商圈在5公里以内,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来店,不超过20分钟。
次要商业圈:也称第二商圈,是指位于主要商圈外围的次要区域。
在这一区域内,顾客较为分散,但消费者来店购买商品也较为方便,在次要商圈内聚集着百货商店25%左右的顾客。
一般来说,小型商店的次要商圈在公里之内,顾客步行来店在20分钟以内;大型商场的次要商圈在8公里以内,无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来店,平均不超过40分钟。
商圈理论_精品文档
![商圈理论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7fbb4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5.png)
商圈理论引言:商圈是指在城市或城市内的某个地区,以商业为主导的一个区域,通常包括商业街、购物中心、酒店、办公楼等。
商圈理论是指研究商圈形成和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市场经济、城市规划、商业运作等多个领域。
商圈理论的研究对于商圈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圈的定义和特点商圈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形态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1)区域集中性,商圈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集中了大量的商业实体。
2)商业多样性,商圈内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企业,包括零售、餐饮、娱乐等。
3)便利性,商圈应当提供便利的交通、停车、消费等服务。
4)人流量大,商圈是市民日常购物、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人流量较大。
5)经济效益,商圈的发展应当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商圈的形成和发展商圈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1)城市规划,商圈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得到城市规划的支持和指导。
2)市场需求,商圈的发展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
3)商业环境,商圈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包括政策、法律、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支持。
4)竞争压力,商圈的发展还受到来自其他商圈和竞争对手的压力,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三、商圈的规划和设计商圈的规划和设计是商圈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多方面的考虑。
1)功能布局,商圈的功能布局应当考虑市场需求和商业的发展趋势,合理安排各种商业企业的位置和数量。
2)交通和停车,商圈的交通和停车设施应当满足人们的出行和消费需求,方便客户到达和停车。
3)商业设施,商圈内的商业设施应当具备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提供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
4)公共空间,商圈内的公共空间应当提供娱乐、休闲等功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四、商圈的经营和管理商圈的经营和管理是商圈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1)品牌建设,商圈需要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宣传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2)租赁管理,商圈的租赁管理需要合理规范,确保商户的租金和经营环境。
重点商圈解析
![重点商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0046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e.png)
重点商圈解析应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撰写,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商圈的定义和分类:商圈是指商业活动中顾客的覆盖范围,通常是指以商业设施为核心,向外扩散的一定范围内的顾客群体。
根据不同的商业形态和商圈类型,商圈可以分为步行商圈、公交商圈、综合商圈等多种类型。
重点商圈的优点:1. 客流量大:重点商圈通常拥有大量的客流,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前来购物、休闲、娱乐等。
2. 品牌丰富:重点商圈内的品牌种类丰富,包括各种类型的商家,如百货公司、购物中心、专卖店、餐饮店等。
3. 交通便利:重点商圈通常交通便利,拥有多种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自驾等,方便顾客前来购物。
4. 利润率高:重点商圈内的商家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因为这里的消费人群消费能力较强,且购物需求多样。
重点商圈存在的问题:1. 竞争激烈:重点商圈内的商家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商家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2. 客流不稳定:重点商圈的客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节假日、季节性等,客流不稳定可能导致商家经营风险加大。
3. 租金高昂:重点商圈内的商业设施通常租金较高,对于商家来说是一笔较大的负担。
针对重点商圈的策略建议:1. 创新服务:商家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消费。
2. 合作共赢:商家之间可以合作共赢,共同开发市场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3. 提升品牌形象:商家需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4. 注重数据分析:商家需要注重数据分析,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重点商圈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场所之一,具有客流量大、品牌丰富、交通便利、利润率高等优点。
然而也存在竞争激烈、客流不稳定和租金高昂等问题。
商家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加强合作共赢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商业地产商圈的概念及分析
![商业地产商圈的概念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292f0e9ec3d5bbfd0a74f0.png)
核心商圈,也称“第一商圈”,包括了商业周边消费者步行忍耐力范围内的区域,对于万 科那些位于住宅区的项目来说,第一商圈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
各个城市、甚至各个区域的居民消费习惯都不相同,步行、骑车、开车出行购物消费的忍 耐极限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调研结果来具体划分
因项目不同,核心、次级、边缘等各层商圈范围的大小以及客户所占比例都不相同 边缘商圈有更丰富的变化,如果是目的地型商业,则边缘商圈会延续很远,以致边界比较
超市
2% 3% 8% 5% 11%
各类商业业态所占比例
美容美 体/美甲 /健身
2%
电器/电 子产品
7%
家具家居 9%
2%
9%
1%
1%
18%
1%
2%
9%
7%
1%
12%
7%
儿童
1% 1% 1% 1% 1%
图书音 像
服务配套
4%
1%
2%
1%
4%
1%
1%
2%
/
1%
空置
9% 2% 1% 1% 15%
上表中,我们能明显看出由于重庆五大主要商圈中商业都主要以百货公司为主,因此五大商圈中都是服装服饰类 业态在各商圈中所占比例最高;
5
项目商圈分析——商业分析的基础 举例:重庆万科河运校及I地块项目
商圈分布图
现有主要商业供应 497,000平米 -北城天街 -新世界百货 -新世纪百货 -茂业百货
现有主要商业供应 522,500平米 -美美时代百货 -大都会 -王府井百货 -中央娱乐广场
观音桥商圈
沙坪坝商圈 杨家坪商圈
现有主要商业供
商圈商业业态齐全,拥有购物中心、百货公司、专业店、餐饮娱乐等多种商业业态, 吸引了全市的消费者前来购物
商圈构成商圈含义
![商圈构成商圈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5a0e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1.png)
商圈构成及商圈含义1. 商圈定义商圈是指一定区域内聚集了大量商业活动的地区,通常包含商业中心、购物中心、餐饮区等,是人们进行买卖、消费和娱乐的场所。
商圈的形成通常是由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商业需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2. 商圈构成因素商圈的形成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2.1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商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人口密集的地区相对容易形成商圈,因为人口密度高意味着潜在的消费者数量多,商业活动的需求相对较大。
2.2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是商圈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商圈通常位于交通枢纽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段,例如火车站附近、高速公路出口等。
交通便利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量,提高商圈的活跃度和吸引力。
2.3 商业需求商业需求是商圈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市场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大,就可能形成以此为核心的商圈。
例如,对奢侈品需求量大的地区可能形成奢侈品专门的商圈。
2.4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也会影响商圈的形成。
地段的繁华程度、地块的大小和形状等地理条件也会对商圈的规模和发展产生影响。
3. 商圈的重要性商圈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1 经济带动商圈所产生的商业活动和消费需求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零售、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3.2 就业机会商圈的发展会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城市居民更多的工作选择,缓解就业压力。
3.3 城市形象提升商圈的繁荣会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进而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3.4 社交交流商圈不仅是经济交易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商圈的繁荣将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社会联系。
4. 商圈的分类商圈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4.1 功能性分类根据商圈的主要功能不同,可以将商圈分为购物中心商圈、餐饮娱乐商圈、办公商务商圈等。
4.2 地域性分类商圈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例如市中心商圈、住宅区商圈、旅游景点商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圈(Business District / Market Area)
什么是商圈
商圈就是指店铺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那些优先选择到该店来消费的顾客所分布的地区范围,换而言之就是店铺顾客所在的地理范围。
店铺的销售活动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也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
不同的店由于经营商品、交通因素、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其商圈规模、商圈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即使是同一个店,在不同时间也可以会因为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致商圈的变化,比如说原商圈内出现了竞争,吸引了一部分的顾客,商圈规模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各种不规则的多角形。
为便于分析,通常是以商店设定地点为圆心,以周围一定距离为半径所划定的范围作为商圈设定考虑的因素。
但是对一家大型店而言,其商圈范围则除了周围的地区之外,对于交通网分布的情形变化必须列入考虑,顾客利用各种工具即可很容易来店的地区也应被纳入商圈。
店铺与商圈的依附关系
1、以店铺紧密度而言,是集市与分流或错位与竞争
2、以商业街与步行街而言,是购物浏览或大众休憩
3、以区快(或整条街)行业别而言,是合理;是鹤立鸡群或相辅相成
4、以进入时机而言,是开发期或成熟期或饱和竞争期
5、以店铺规模大小而定,是自成商圈或单打独斗
6、以店铺业态别而言,是必需消费或专程消费或购物消费
7、以历史的市场档次而言,是因地适应或引导消费
8、以经营定位而言,是业态不清或定位不明
影响店铺商圈大小的因素
(1)店铺的经营特征
经营同类商品的两个店铺即便同处一个地区的同一条街道,其对顾客的吸引力也会有所差异,相应地商圈规模也不一致。
那些经营灵活,商品齐全,服务周到,在顾客中树立了一种属寄生性质的店铺,本身并无商圈,完全依靠因其他原因或前往其他店铺购物而随机光顾的顾客。
(2)店铺的经营规模
随着店铺经营规模的扩大它的商圈也随之扩大。
因为规模越大,它供应的商品范围越宽,
花色品种也越齐全,因此可以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越大。
商圈范围虽因经营规模而增大,但并非成比例增加。
(3)店铺的商品经营种类
经营传统商品、日用品的店铺,商圈较经营技术性强的商品、特殊性(专业)商品的店铺要小。
(4)竞争店铺的位置
相互竞争的两店之间距离越大,它们各自的商圈也越大。
如潜在顾客居于两家同行业店铺之间,各自店铺分别会吸引一部分潜在顾客,造成客流分散,商圈都会因此而缩小。
但有些相互竞争的店铺毗邻而设,顾客因有较多的比较、选择机会而被吸引过来,则商圈反而会因竞争而扩大。
(5)顾客的流动性
随着顾客流动性的增长,光顾店铺的顾客来源会更广泛,边际商圈因此而扩大,店铺的整个商圈规模也就会扩大。
(6)交通地理状况
交通地理条件是影响商圈规模的一个主要因素。
位于交通便利地区的店铺,商圈规模会因此扩大,反之则限制了商圈范围的延伸。
自然和人为的地理障碍,如山脉、河流、铁路以及高速公路会无情地截断商圈的界限,成为商圈规模扩大的巨大障碍。
(7)店铺的促销手段
店铺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开展公关活动,以及广泛的人员推销与营业推广活动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边际商圈顾客慕名光顾,随之店铺的商圈规模会骤然扩张。
店铺商圈的调查
1、店铺所在地区平面图。
以店铺为圆心,半径分别为1公里、3公里、5公里范围内各居委会所辖区、各居民小区、村镇、各大机关团体单位、学校、各业态竞争店、农贸市场、餐饮业所在地,交通状况。
2、各商圈内居委会所辖区、居民小区、村镇家庭数、人口数、就业人口数、外来人口数、大致收入水平。
——常住人口数、户数、人口来源、收入水平、就业位置、主要职业、主要购物场所
3、新建小区规划情况、入住率、大致收入水平、未来发展趋势。
4、各商圈内机关团体、学校人数、集体就餐人数、收入水平、以往购物去向。
——行业、占地面积、企业性质、职工人数、平均收入、食堂就餐人数、企业效益情况、距离
5、各商圈内竞争店、农贸市场、餐饮业营业面积、销售额、经营品类、基本特征。
——业态、营业面积、结构、客流量、客单价、日均销售额、价格水平、企业性质、经营项目、距离、收银机、停车场规模、
6、店铺营业面积、现有经营品类、历史销售额、各大类所占比重、停车场面积。
7、店铺客流情况、门前客流、车流情况、各时段客流的构成、购买商品构成及大体客单价。
优秀的店址的特点
(1)商业活动频度高的地区。
在闹市区,商业活动极为频繁,把店铺设在这样的地区营业额必然高。
这样的店址就是“寸土寸金”之地。
相反如果在客流量较小的地方设店,营业额就很难提高。
(2)人口密度高的地区。
居民聚居、人口集中的地方是适宜设置店铺的地方。
在人口集中的地方,人们有着种种各样的对于商品的大量需要。
如果店铺能够设在这样的地方,致力于满足人们的需要,那肯定会生意兴隆,另外此处店铺收入通常也比较稳定。
(3)面向客流量多的街道。
店铺处在客流量最多的街道上,可使多数人购物都较为方便。
(4)交通便利的地区。
比如在旅客上车、下车最多的车站,或者在几个主要车站的附近,也可以在顾客步行距离很近的街道设店。
(5)接近人们聚集的场所。
比如电影院、公园、游乐场,舞厅等娱乐场所,或者大工厂、机关的附近。
(6)同类商店聚集的街区。
大量事实证明,对于那些经营选购品、耐用品的商店来说,若能集中在某一个地段或街区,则更能招揽顾客。
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店面众多表示货品齐全,可比较参考,选择也较多,不怕价钱不公道,是有心购物时的当然选择。
所以创业者不需害怕竞争,同业愈多,人气愈旺,业绩就愈好,因此店面也就会愈来愈多。
许多城市已形成了种种专业街,如在广州,买服装要去北京路,买电器要去海印等,许多精明的顾客为了货比三家,往往不惜跑远路也要到专业街购物。
商圈分析
商圈分析是经营者对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范围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为选择店址,制定和调整经营方针和策略提供依据。
1、商圈分析是新设零售店进行合理选址的前提;
新设零售在选择店址时,关系力求较大的目标市场,以吸引更多的目标顾客,这首先就需要经营者明确商圈范围,了解商圈内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市场,非市场因素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效益的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选定适宜的地点,使商圈、店址、经营条件协调融合,创造经营优势。
2、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制定竞争经营策略;
零售店为取得竞争优势,广泛采取了非价格竞争手段,如改善形象,完善服务,加强与顾客的沟通等,这些都需要经营者通过商圈分析,掌握客流性质、了解顾客需求、采取针对性的经营策略,赢得顾客信任。
3、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制定市场开拓战略;
商业企业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的制定或调整,总要立足于商圈内各种环境因素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趋势。
通过商圈分析,可以帮助经营者明确哪些是本店的基本顾客群,哪些是潜在顾客群,力求保持基本顾客群的同时,着力吸引潜在顾客群。
制定积极有效的经营战略。
4、商圈分析有助于零售店加快资金周转。
零售店经营的一大特点是资金占用多,要求资金周转速度快。
零售店的经营规模受到商圈规模的制约,商圈规模又会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商圈规模收缩时,零售店规模不变,会导致流动资金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因此,经营者通过商圈分析,了解经营环境及由此引起的商圈变化,就可以适时调整,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