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1
小学1~6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小学1~6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案一:认识数字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数字0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和念读数字0。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通过观察和实践分辨出没有数量的情况。
3. 提高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张印有数字0的大纸牌。
2. 准备一些有数量和没有数量的物品,如苹果、水杯、玩具等。
3. 准备一些与数字0相关的图片和故事书。
教学活动:
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张印有数字0的大纸牌,引发学生对数字0的
认知和兴趣。
活动一:数字0的书写
1. 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0,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数字0。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用铅笔或彩笔在纸上多次书写数字0。
活动二:认识数字0
1. 让学生观察一些没有数量的物品,如空杯子、空盒子等,引导学
生发现这些物品没有数量。
2.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物品的特点,指出它们是没有数量的,
用数字0来表示。
活动三:数字0的应用
1. 教师出示一些有数量的物品,如5个苹果、3个橙子等,引导学
生用手指数数。
2. 让学生分别指出其中没有数量的物品,用数字0表示。
3.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数字0相关的图片和故事书,让学生更加深
入地理解数字0的概念。
巩固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字0填空或判断句子中的图
形数量是否为0。例如: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字:苹果有()个,梨子有()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数字0的概念,提
高了他们对数字的认知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充分,设计合理的
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小学数学教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小学数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4、认识4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
1、2、3、4、5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精彩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精彩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篇一
《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加、减运算。看黑板:814+1142=?
1956-814=
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前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谢谢,请坐。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956和1142。同学们说这个答案对吗?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看来同学们以前学习的都很扎实,值得表扬。
那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意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新授
同学们看大屏幕:小明今天放假了,想去姥姥家玩。由于姥姥家比较远,他需要做火车去,所以他今天就登上了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到拉萨的火车。大家看这列火车,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我们先来看第(1)个问题:那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为了方便,老师为大家画图表示一下。同学们谁思考出答案了?请举手。最后面那位同学说一下。谢谢,请坐。他说用:814+1142=1956(km),同学们说这样做对吗?看来大家都同意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都很聪明,答案是对的。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通用16篇)_1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通用16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的】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绘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例如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浸透数学来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究
〔一〕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假如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答复。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老师提出:××同学说想买
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考虑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表达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历自主地进展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才能、计算才能
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老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6篇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6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找规律》课例点评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中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物体的循环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墙面图案纸、正方形白纸。
2、学生准备:彩笔、四个圆、四个方、四个三角形、四颗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老师说一个词,你来做动作。拍手。
生:拍手。
师:跺脚。
生:跺脚。
师:再按顺序我说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生:拍手-跺脚-拍手-跺脚。
师:小朋友你们接下去该怎么做呢?
生:大部分同学猜拍手。
师:你们猜的真准,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猜的?
生1、我听老师是按拍手-跺脚-拍手-跺脚这样说的.,所以我猜是拍手。
生2、我发现一次拍手之后,再跺一次脚,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律,我猜是拍手。
师:说的可真好,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做的也很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顺序变化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点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是新课标理念之一。本课一开始就设计选取了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体建构有关数学知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得到发展,同时运用肢体语言来创造规律,使身体运动智能也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
1课时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示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在课件上)
2根据汇报结果,分别具体探讨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组探讨1与1.0的精确度
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6、总结:刚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交流,找不同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①一位②两位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①分②百分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两位小数
小学数学教案5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5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动物乐园要举行浩大的庆贺活动。小动物们都要来帮助,可热闹了同学们相不相去帮助呀?我们就去看看,到底来了哪些动
物?(出示课件:场景1)
2、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来了哪些小动物来帮助?请你数一数、找一找。(反应交流,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二、引导比拟、学习方法
1: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来帮助的小动物的个数。如今动物乐园的老师要点名了,他想看看到底哪些动物来得多,哪些动物来得少。于是小动物们就争论起来了。(课件出示争论的场面及声音)小熊和小鹿争论得最剧烈,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2:我们先来数一数小熊吧!出示课件(小熊从场景中跳出来)学生边看边数。小熊有多少只?(生反应,师板书)我们再来数小鹿有多少只?课件出示小鹿,学生齐数。(板书) 3:小熊如今要找小鹿当朋友,一只小熊只能找一只小鹿,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比照)(小熊4只,小鹿4只,它们是同样多的)
同样多我们用什么表示呢?(我们用等号表示。4和4中间就用等号连接起来。)
出示课件(等号)这就读作4等于4。(指导学生读一读,再学习等号的写法。)
4:如今我们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猴子吧。(出示课件)
请学生摆小圆片当作小白兔、小三角当作小猴子。
师:如今你为小白兔去找小猴子作朋友,1只小白兔只能找1只小猴子作朋友,你们找找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操作后交流。)
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所以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只比3只多。就是5比3大,5更大写在前面,3更小写在后面。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_1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展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那么。
教学准备: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知探究】
一、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
(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考虑,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题
(4)师:根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根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才能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根底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考虑、学习、尝试,老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8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11 4+()=12 5+()=14
4+()=11 2+()=11 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重点难点
找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1、
①、用12
②、再与其他同学交流。
2、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312的因数。
4、总结:
①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②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5、练习: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无纸化备课教学设计
1、练一练。1、填空。
2、第2题: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
的符号作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3、第3题: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第5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48=1×48=2×24=3×16=4×12=6×8,48有1010种装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37只有2个因数,只有两种装法。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时很难正确得出结果,即使得出了结果,书写不规范。比如:48=3×16=6×8=1×48=4×12=2×24。48的全部因数有:1、48、2、24、3、4、6、8、12、16。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的;找因数的时候不准确。在经后的练习中应及时纠正。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稳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稳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
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
3、角的度量及画法
二、练一练
1、第一题以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局部,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
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考虑,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
4、第四题
(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
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5题:
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篇一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加减。十进制对齐。
课件。
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1.老师:同学们学了整数的加减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请猜猜我们还应该学习什么关于小数。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简单的十进制加减法。
2、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算下来要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添加)
(2)你怎么看?你怎么想呢?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经过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一般会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以角度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求小数点与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3、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带小数的查询计算和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4、课堂小结
(1)教师讲解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直接使用小数计算的简单情况,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教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和比较物体的大小、长度、形状和位置关系。
2. 能够使用正确的计数方法进行简单的计数和算术运算。
3. 能够了解和应用基本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计数:
- 自然数的概念
- 观察物体的数量,进行计数
- 用自然数表示物体的数量
- 掌握1-10的数的写法和读法
2. 直线和曲线的认识:
- 了解直线和曲线的基本特征
- 辨认常见的直线和曲线形状
3. 长度的比较:
- 通过比较物体的长度来认识大小关系
- 使用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4. 图形的认识:
-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形状特征
- 用适当的工具绘制基本图形
5. 位置关系的认识:
- 了解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内外等
- 进行几何图形的排序和分组
6. 第一次加法与减法:
- 加法的概念和加法的应用
- 减法的概念和减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字、形状等的感知能力。
2. 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物体的长度、形状和位置关系来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3. 具体操作教学法:教师使用具体的物品和示意图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内容。
4. 竞赛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和个人竞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数字的拼读和书写。
2. 能够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
4. 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形状和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计数:
- 复习1-10的数的读写,并逐渐拓展到20以内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课型:新授课(概念课)
▲教学技术:课本投影,图画,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王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到动物园去玩,但是在进入动物园之前,先得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
2、问答: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5个人)
(2)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第2)不戴帽子的小男孩呢?(第5)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又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
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谁愿意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3)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动物园里有“点灯笼”的游戏,你想试一试吗?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那如果从右边开始数呢?是第几个?
指出: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叫一位小朋友上老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
(3)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本第16页第1题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来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3、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来的结果)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4、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2)问:下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分析:每个画面都引导学生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欢的动画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显得生动活泼。]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山那边正举行什么比赛呢?
问:1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追问:前3名是哪些车?第2名是几号车?
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板书)
[分析:采用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助,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号呢?如果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号。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一号,所以它家住5楼一号。
问:有谁能够告诉大家熊猫家住几楼几号?小猫呢?小象呢?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号等。
[分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2、发散练习
出示水果课件
说: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们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总结,布置作业《同步练习》下课
▲板书设计:几和第几
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 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 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
205=366=7 3=5 7=
7 4=244=183=7 7=
3 3=6 7=306=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2. 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