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附子之毒
临床运用附子的毒性问题研究
临床运用附子的毒性问题研究摘要: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区,附子(即附片)使用的频率很大,特别在本院运用附子的的患者及用量都很大,吴荣祖主任在诊疗时用量更为突出。
同时由于附子属于回阳救逆药,治疗风湿寒痹及寒湿这一类的病症医生多用附子。
临床使用证实疗效极佳。
但由于其本身具有毒性,所以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本文是笔者在10余年工作中对此药毒性的一点研究,希望能给临床医师提供一点参考,同时减少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及不良反应,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附子;毒性问题;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7-0082-02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性微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该植物全株有毒,以根头最毒。
附子的毒性成份乌头碱,能溶于水与乙醇,毒性极大,口服0.2mg即为中毒剂量,产生中毒症状其结晶2~4mg即可以致死。
在临床中一些中毒者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呕吐、四肢麻痹,严重者可致神志不清。
附子在煎煮时应该用开水先煎4 h,要严忌生冷豆类食物。
如果煎煮时间不够,则会中毒。
附子中毒有时还与煎煮的水温有关,如水温有所下降,也会导致中毒。
所以下面笔者就将自己多年来接触附子的临床毒性研究分几点来阐述。
1 附子的毒性与来源有关1.1 附子的毒性与其来源地区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附片毒性测定可相差8倍之多,如临床上曾有服用云南腾冲所产附子9g而中毒的报道,究其因是云南腾冲所产较四川附片毒性大18倍。
附子的采摘季节,各地因客观条件不同,挖掘时间有早有晚,一般乌头栽至次年6~7月收获,传统认为以夏至到小暑问采集的质量较好。
日本学者对制附子末的质量与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9~10月采集的附子其总生物碱、次乌头碱及乌头碱含量高并且稳定,乌头碱在11月可达最高峰值。
1.2 附子的毒性与品种及采摘季节有关因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有时对药物的毒性影响颇大。
谈谈我服用附子中毒的感受
谈谈我服⽤附⼦中毒的感受本⼈⾝体虚弱,患有⼄型肝炎、前列腺炎、胸中部关节长年疼痛等疾病,最近感觉精神⾮常不好,经常瞌睡,⾃⼰把脉,两尺沉弱⼏尽⽆,两⼨⼝浮,且常腰酸痛难耐。
我本⾮学医之⼈,只是求治病⼼切,多⽅搜寻,于去年得访《民间中医》,学习不少中医知识与理论,也通过三七⽣先⽣的⼀段调理,感觉中医对我⾝体的康复很有帮助。
于是,我开始对中医的学习⾮常感兴趣,也买了不少相关的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新释》、《郑钦安医书阐释》、《思考中医》等,慢慢的学习。
⾃⼰也对中医开始略懂⽪⽑。
我感觉⾃⼰是阳虚很甚。
由于⾃⼰最近⾝体状况不好,就决定尝试“四逆汤”,⼀则,想试试其效果,⼆则,⾃⼰的好奇——想试试附⼦的毒性。
通过⾃⼰的推敲,⾃⼰拟定“四逆汤”如下:⿊附⼦:30克、⼲姜:35克、炙⽢草:40克 5碗⽔煎剩1碗半多,分两次服,服⽤了8剂第1剂的时候,感觉服⽤完后,⾝体发热,浑⾝感觉热⽓蒸腾,微微出汗;第2剂,服⽤完后不到⼀个⼩时,腹泻,便黄⿊稀烂,⾃⾝感觉⾝体有⼒,精神好转;第3剂⾄第6剂,其中也拉过⼀到两次肚⼦,除感觉精神好了以外,⽆明显感觉。
于是⾃⼰将药量加了些:⿊附⼦:45克、⼲姜:40克、炙⽢草:50克吃第7剂到第8剂的时候,突然感觉⼝苦,腹胀⽓严重,看书本及相关资料,觉得是附⼦之热留恋中洲,导致出现⼝苦,腹胀⽓等少阳经症状。
于是,决定不喝“四逆汤”,改吃“⽩通汤”,去⽢草,加4到5根葱⽩。
⿊附⼦:45克、⼲姜:35克、葱⽩4到5根“⽩通汤”喝了两剂,感觉腰酸痛有改善,但不明显,但⼝苦和腹涨严重的症状消失。
接着再喝了两剂,昨天上午喝了后,半⼩时左右,感觉⾆头开始⿇⽊,接着,⼿开始⿇⽊,时有感觉⼼跳加速,⼼悸等症状,我想这就是附⼦中毒的表现了吧,昨晚再喝完⼀碗,有同样感觉。
今天早上,⼜煎⼀剂喝下⼀碗,感觉更加强烈,⼝⾆⿇⽊明显,⼿脚全⿇,⼼跳更强,⽽且汗出很多,中午饭后时候腹泻⼀次,后感觉腹部⿇⽊,到下午4点左右,症状慢慢消失。
附子中毒问题:药理研究表明生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消
附子中毒问题:药理研究表明生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
乌头碱、消
附子中毒问题:药理研究表明生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消旋去甲乌药碱类脂等。
毒理研究表明附子的毒性主要针对心脏。
其水解后形成的乌头原碱类毒性大大降低。
(傅延龄《张仲景医学全书药物学》)
中毒反应:轻者服药10-20分钟后,舌麻,唇麻,唾液多,说话不太灵活,心慌,脉加速,呼吸粗,神志清楚;重者唇、舌、四肢发麻加重,恶心,呕吐,头昏,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或出现休克。
附子中毒院外的解救方法:蜂蜜200-300g化水服用,简单有效。
或生甘草100-200g煎水服用,或绿豆汤频服。
笔者见到两例附子中毒情况:其一,1963年,王子瑜、杨甲三、魏我权三位老师,带我们班去延庆县永宁公社完成期中实习。
晚上急诊来了一位白天就诊的病人,女,30多岁,服中药第一煎后约半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舌麻、口水多、头昏心慌,神志清楚。
经过对症处理,诸症逐渐好转,留卫生院观察。
老师惊奇,查当日中药处方,有附子三钱,感到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反应。
马上把煎药锅取来,发现附子量很多,放在炉上连夜烘干,称后有近三两(约90g)。
最后确定是中药房抓药时,错把三钱看成三两,使人大惊一场。
其二,1972年自治区中草药普查课题组来玛纳斯斯县,进行实地采药调查时,在清水河镇听当地哈族长者指着一种草说,这种草牛马都不吃,一点点根能毒死一匹马。
在场的卫生厅一位民族领导有点儿不信,就把刚挖出来的鲜根,用舌头舔了一下,很快感觉舌发麻,跑过来的专业人员一
看,是野生乌头,马上找车回到县上,在县医院输了5%的葡萄糖500mL,尿量增多,一切如常,有惊无险。
附子的副作用
附子的副作用附子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中药麻黄的根茎和发芽的芽。
附子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建议用于中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附子也有一些副作用和潜在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在使用中予以警惕。
首先,附子有一定的毒性。
附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剧毒的神经性麻痹和心脏毒素——美药氏毒碱。
如果剂量不当或使用不当,附子中的毒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剧烈的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情绪波动等。
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使用附子时必须慎重,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其次,附子可能引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附子中的神经药物成分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阻断神经传递、影响药物代谢酶或改变药物的分布。
因此,在使用附子之前或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常用药物,需要患者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此外,附子在中药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识别难度较大的副作用。
例如,由于附子的神经药物成分可能导致人体肌肉瘫痪,患者在使用附子时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另外,附子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口干、恶心、头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附子并咨询医生。
总之,附子是一种潜在有毒物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患者在使用附子前,应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病史、过敏史、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判断使用附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使用附子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及时就医。
另外,患者在购买附子时要选择有资质的医院、药店或制药企业的产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只有在合理的使用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附子的药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及对策 - ynsdcorg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及对策许廷生 梁秀兰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533000)关键词 附子 毒副作用中图分类号:R9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49X(2003)0820518201 附子是临床上常用中药之一,本品味甘,大热,生品有大毒。
生附片含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是乌头碱。
乌头碱毒性很大,但在稀酸或沸水中很易水解为乌头次碱,进一步分解为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毒性约为乌头碱的1/200[1]。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2例因过量服用附子出现毒副作用。
患者服药后,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而运动不灵,呕吐、面白、心慌、肢冷、胸闷、烦躁、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导致突然死亡。
现再介绍文献报告的附子中毒2例。
例1,陈某,女,39岁。
因产后受风寒,怕风、怕冷、受冷寒后病情加重。
故用附片20g一次煎服。
在配方时医嘱要求需煎60min以上。
但家属仅煎药25min即服,服药后10 min舌、面部及四肢麻木,头昏、头晕、耳鸣、恶心呕吐。
即用山莨菪碱10mg vit C2g稀释于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静滴。
口服参姜汤,查心电图与血常规无异常,观察3d,诸痊消除,病愈出院。
后按医嘱煎60min以上,未出现不良反应[2]。
例2,刘某,男,46岁,农民,因患风湿性关节炎3年余,服几年西药未见好转,听人说附子片泡酒可祛风湿止痹痛,自行将三花酒1000ml浸泡附子片120g。
服药酒200ml, 15min后,唇舌发麻、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缓慢,即送医院急诊。
查体:面白、肤冷,无心跳,抢救无效死亡[3]。
查所服附子未经加工。
综合上述中毒病例的原因是煎法不当,未按正规方法炮制,或用量过大,与酒同用易发生中毒。
附子是我院常用中药之一,每年至少用300kg以上。
但某医院在统计400张用附子、白附子、盐附子配方中,有210张处方用量大于10 g,有80张配方附子用量为15g,有110张处方用量超过20 g。
附子:加工不当会是有毒有害的毒物
附子:加工不当会是有毒有害的毒物(微信公众号:汉中附子)刘志超附子:加工不当会是有毒有害的毒物第一、附子传统加工方法对有效药理成分的破坏和损害以减毒为目标的传统炮制工艺相延至今,其工艺流程是将成熟附子块根(“泥附子”) 采集后,先行洗净。
把洗净泥附子放于胆巴水( M gcl ~溶液)中浸泡数日,取出附子再用浸泡液(俗称“老水”)煮至透心,将透心附子用清水浸漂数日后剥去表皮,把去皮附子再度用清水漂洗后开片,最终将附子初饮片再经清、漂、蒸、晒后凉干人药,即现市售“附片”。
传统工艺加工所使用的反复多次的浸、泡、漂、蒸等工艺流程其目的就在于减毒一去除或降低乌头碱含量,然而这一流程却不可避免地导致其他有效生物碱一总生物碱的流失。
有文献报道,“附子在炮制生产过程中,生物碱的减少主要在于胆巴水泡(损失31.6%),漂片(损失33.6%),水解(损失16.19%),生物碱减少总量达81.39%。
”这从药物化学角度客观证实了该工艺致中药附子有效药理成分含量明显低下,潜在着令人关注的浪费。
甚至由于不断的在胆巴水(盐卤,即氯化镁)里浸泡,使得成品附子增加了毒性。
更有不法商户,有意加大氯化镁用量以增加附子的重量来赚黑心钱。
这样说来,有百药之长的附子,由于人为加工不当因素,失去了治病的有效成分的80%,何以能有效治病?!由于私利因素,更增添给附子毒性化学因素,何以要加害于患病躯体?!早在明清时期,医学家就对上述传统炮制方法提出过不同看法。
明·张介宾指出:“制之太过则但用附子之名耳,效与不效无以验也⋯⋯今人只知附子之可畏,而不知太熟之无用也。
清·《本草正义》云:“( 附子) 市肆中皆是盐制之药,而又浸入水中,去净碱味,实则辛温气味,即一制于盐之咸,复制于水之浸,久久炮制,真性几乎尽失⋯⋯附片三钱,尚不如桂枝三五分之易于桴应,盖真性久已淘汰,所存者寡矣”。
今人杨明等在“炮附子文献探讨”一文中认为:“由于后世只认识这一点(附子为大毒之品,本经下品药),唯恐中毒而一味强调解毒,以致于制之太过,药性全失。
附子的中毒反应及紧急解毒方法
寒凉是性味偏寒偏凉的食物:比如芥菜,木耳菜,西洋菜,苦瓜,绿豆,水豆腐,海带,各类海鲜,夏天冰镇啤酒及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
正常情况下,人适量吃些健康干净的水果、生菜,是可以承受并没有什么损害的,但从小被冰淇淋,冰镇饮料灌溉过的脾胃,在不断透支消耗之后,脾阳已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再吃生冷寒凉有害无益。所以,在服药期间必须禁忌生冷。
服用附子注意事项:
一、 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附子。
二、 煎煮时间:滚水先煎2小时,不可断火,煎附子的水一次要加够,若水不够,中途只能添加滚开水。
三、 在无医师指导情况下,外感期间不宜食用附子,食用附子期间禁洗冷水头,冷水澡,忌房事等。
四、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寒凉,油炸辛燥食品。
其他:葱蒜同为荤物,皆动肾气,用之必损肾气,肾气受损之人,多闻之即呕,自当远之。还有白萝卜,虚人一定慎用,泄人正气,补也徒劳。
一、冷水冲服生绿豆粉:大人2调羹,约40g,小孩用1调羹,约20g。
二、冷水冲服蜂蜜:大人一次约120g,小孩约40g。
三、 嚼食生白萝卜片:一次约3片,每片约0.5cm厚,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斟酌服用。
四、 冰绿豆沙或凉绿豆沙:一杯,约200ml左右,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斟酌服用。
附子的中毒反应及紧急解毒方法
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络,为扶阳救逆第一要药。若炮制、配伍不当,或煎煮时间不够,可引起中毒,中毒潜伏期为10分钟至3小时,亦有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或3天后发生的,其中毒症状表现为:
一、先有唇、手、足麻,之后出现唇歪、流涎,手、足肌肉痉挛、抽搐,胸闷,心慌,心悸,头昏,眼花,咽、喉、食管、胃部有烧灼感。
附子的饮食禁忌_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饮食禁忌_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第一:附子带有一定的毒性专家告诉我们,附子本身所含有的毒性并不小,所以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否则有可能小命不保。
附子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就是乌头碱了,这种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之后毒性将会降低。
想要去除掉大量的附子毒性,那么就需要将附子放在大约120摄氏度中的开水中煎煮四十分钟,这样毒性才能够下降到身体所可以承受的程度。
另外室温以及寒冷天气中的附子毒性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认为寒冷的温度能够降低附子中含有的毒性。
第二:附子中毒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服用附子中毒的第一步是神经中毒,这个时候身体出现了口舌发麻甚至是全身发麻的情况,并且精神上也感觉到头晕头痛以及神志不清的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出现阵发性抽搐以及双目失明,对健康非常的不利。
消化系统中毒的症状则表现为腹泻腹痛、肠鸣以及恶心想吐等。
循环系统中毒则是表现为血压下降以及心率不正常的,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循环呼吸衰竭以及心率失常的情况,严重则会导致死亡。
如果身体出现附子中毒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呢?如果是比较早期的中毒,可以输入葡萄糖水等,一定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同时保温工作也需要进行。
第三:不适合服用附子的人群怀孕期间的女性以及月经期间的女性都不适合服用附子。
除此之外,体质属于阴虚阳热以及真假热患者也不应该服用附子,避免不舒服症状加重。
如果你身体的肌肤出现了破溃的情况,也不应该服用附子。
第四:附子不能与这些东西同食在服用附子的过程中,还应该适量的加入一些甘草以及干姜,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毒性。
不过千万不能够和麻黄以及白酒一起服用,否则附子的毒性将大大增强,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将附子和其他中药材一起搭配的时候,白芨、贝母、瓜萎、半夏以及恶蜈蚣、白蔹等药材都不能够加入,避免出现中毒。
第五:附子泡水的时候不应该加入冷水附子在煎煮以及泡水的过程中都不能够加入冷水,这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犯的附子泡水喝的错误。
如果是含有附子的药方,那么应该将附子提前煎煮一两个小时。
附子中毒的表现有哪些?揭秘权威答案!
附子中毒的表现有哪些?揭秘权威答案!附子就是大家熟知的乌头,这是一种很珍贵的中药,中医专家会使用该中药来治疗心腹冷痛、脚气水肿、风寒麻痹等病症,其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但如果使用错误的话会导致中毒,附子中毒会有如下诸多症状表现:一、附子中毒的表现有哪些?1、附子中毒的表现有哪些?附子中毒后,首先会出现唇、手、足麻等症状,之后会有唇歪、流涎等现象,有些附子中毒的患者其手、足的肌肉会发生痉挛、抽搐等,而且会有胸闷、心慌、心悸、眼花等症状,而且患者的咽、喉、胃等部位会发生烧灼感。
2、附子中毒的表现有哪些?随后,附子中毒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而且会非常烦燥,脉搏也很缓慢,而且出现神志呆滞、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言语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现象。
3、附子中毒的表现有哪些?进而附子中毒患者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现象,有的会呼吸暂停,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
二、附子中毒的治疗措施1、用冷水冲生绿豆粉服用:如果是大人附子中毒,用冷水冲生绿豆粉2调羹,约40g,如果小孩附子中毒,用冷水冲生绿豆粉用1调羹,约20g。
2、用冷水冲蜂蜜服用:如果是大人附子中毒,用冷水冲蜂蜜约120g,如果小孩附子中毒,冷水冲蜂蜜约40g。
3、嚼食生白萝卜片:附子中毒时,一次取约3片生白萝卜片,每片大概0.5cm厚,要根据中毒者的具体情况斟酌服用。
三、附子有毒,主要含有毒性强大的乌头碱,需要炮制去其毒。
附子中毒机制主要为兴奋迷走神经及对心脏的毒害作用,主要临床表现有:口唇、舌及肢体麻木,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心慌,咽喉、食管、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律失常、昏迷,甚至死亡。
附子中毒的临床表现;口服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症状,两小时出现中毒症状者少见,症状起初有唇、手足、全身麻木。
继而血压低,心慌,恶心,胸闷,肢体活动不灵活,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抽搐,昏迷,瞳孔缩小,脉结代,严重者心脏停搏、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心电图可见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并行心律、房内阻滞,甚至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附子 毒成分
附子毒成分
附子,又称附子毒,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中药材。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雄萜类物质,包括附子碱、附子酯等。
然而,在合适的使用条件下,附子也可以发挥药效,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本文将从附子的毒成分、使用条件、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附子的毒性成分主要是由于其中的附子碱。
附子碱是一种强烈的心脏毒素,具有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收缩的作用。
因此,附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使用附子的条件非常苛刻。
通常情况下,附子需要经过炮制处理,去除其中的毒性成分,使其能够发挥药效而不产生毒性反应。
此外,使用附子的剂量也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附子具有较多的药理作用。
首先,附子能够温阳散寒,特别适用于寒冷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寒性胃痛、寒痹等。
其次,附子具有麻醉
作用,可用于镇痛和局部麻醉。
此外,附子还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对一些慢性疾病与癌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附子的毒性成分较多,使用时需要格外慎重。
一旦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强烈建议患者在使用附子前,要咨询医师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综上所述,附子作为一种有毒中药材,在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尽管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效果,但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大家在选择中药疗法时,一定要谨慎,避免对自身健康造成损害。
附子慢性蓄积中毒案例
附子慢性蓄积中毒案例附子,又名砒霜,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等作用。
然而,由于其毒性较大,若使用不当或超量服用,容易导致中毒。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起附子慢性蓄积中毒的案例,以警示大家正确使用中药材。
患者李某,男,45岁,因患有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中药治疗。
其中,一名中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多次开具了含有附子的中药方剂。
由于患者对药物的效果不满意,他在未经医嘱的情况下增加了药物的剂量,并长期服用。
渐渐地,患者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询问,医生得知患者长期服用含有附子的中药,怀疑其患有附子中毒。
经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附子的毒性成分——砒霜碱。
诊断结果证实,患者患有附子慢性蓄积中毒。
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了解毒治疗,并告知患者家属停止使用含有附子的中药。
经过数日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但由于长期服用附子,患者的肝肾功能已经受到了不可逆的损害。
这起案例引起了人们对中药使用的关注。
中药材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毒性也不可小觑。
特别是像附子这样的高毒性中药材,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发生中毒事件。
因此,我们呼吁广大患者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更换药材。
同时,中医师在开具中药方剂时,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慎重选择药材,并告知患者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之,中药虽好,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希望这起附子慢性蓄积中毒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药使用的重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让我们共同呵护健康,正确使用中药,远离中毒风险。
附子副作用
附子副作用
附子,又名乌头、乌头附子,为忍冬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根茎,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毒性强大的草药。
从古代开始,附子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具有温阳、祛湿、驱邪的作用,被用来治疗风湿、痺痲等病症。
然而,附子具有极强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首先,附子的毒性主要来自其中的一种生物碱,即乌头碱。
乌头碱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如果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就会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的情况。
其次,附子还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乌头碱可以引起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导致心率减慢、心律不齐等症状。
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使用附子更容易引发心脏问题。
同时,长期使用附子也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损害,引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此外,由于附子具有温阳作用,因此不宜在热病或有内热症状的人群中使用。
使用附子可能加重热病症状,导致发热、口渴、口干等症状加重。
另外,孕妇、儿童、老人、体弱者等特殊人群应尤其慎重使用附子。
因为这些人群的身体较为脆弱,对于附子的毒性反应也更为敏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
总的来说,附子是一味具有显著毒性的草药,慎重使用十分重要。
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可以发挥其医疗作用,例如温补肾阳、祛寒湿等。
但任何情况下,都不宜过量使用附子,也不宜长期使用。
过度使用附子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必须谨慎对待附子的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安全使用。
浅谈影响附子毒性的影响因素
性休 克及肠 系膜上动脉夹 闭性休克 等均能提 高平均 动脉 压, 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 率[] 4。 1 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 . 4 去 甲乌药碱对异搏定所致小 鼠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明显防治作 用, 能改善房室传导 , 加快心率 , 恢复窦性心律。 附子剂量
参 考 文 献
[1 1 朱林平 , 徐宗佩. 附子增效减毒 配伍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 0 5 J 】 20 ,
(7 . 0 )
【】张硕峰. 2 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 的心脏毒效关系及甘草苷的 干预作用[ S京 中医药大学, 0 7. DIL 20
[ 王付. 3 ] 经方附子的煎煮与用量田. 中医杂志,0 0 ( ) 2 1, 3 . 0 【] 4周友红, 张红伟, 张振凌. 白附子炮制前后双( 5 一甲酰基糠基) 醚含 量的测定『. J 中华 中医药学刊,0 0 ( ) J 2 1, 6 . 0 [ 周海燕, 赵润怀, 羊 勇, 5 】 孙兰, 张蕾, 常琪. 附子膨大充实期干物质及 有效成分积 累规律研究 . 中药材,0 0 ( ) 2 1, 4 . 0 【1远颖, 6 张增瑞, 徐宗佩 , 刘伟 平. 附子大黄配伍 的毒 副作用研究 [.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00 (1 : 2 — 6 6 】 2 1 , ) 6 5 22 2 2 【 佳群, 7 闶 来建琴 , 王小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附子中毒体会叨. 江西
皮质系统发挥抗炎作用的。附子除兴奋垂体 一肾上腺皮质 系统外 , 本身可能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附子所含 乌头 碱是附子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 既是毒性 的成分 , 又是镇 痛作用 的有效成分。 . 2 影 响 附子 毒 - 陛的影 响 因 素
伍、 服药方法 、 患者个体差异等在 附子给药过程 中均要 给予 重视 , 尽量避免给患者带来的毒性伤 害。
浅谈附子的用途和毒性
浅谈附子的用途和毒性
梁健芳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4(010)018
【摘要】附子是一种常用中药,临床适用广泛,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危重病的抢救。
但因有毒性,有些人把它视为蝎,废置不用,实在可惜。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之块根上所附生的了根,每根为乌头,主要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关于附子的性味功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历代续有发明,现代有较多药理实验研究指导,使我们对附子有较深刻的认识。
【总页数】2页(P161-162)
【作者】梁健芳
【作者单位】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
【相关文献】
1.浅谈影响附子毒性的影响因素 [J], 刘颖
2.附子超微饮片与附子水提物毒性比较 [J], 潘望平;曹秀荣;周素文;何开勇
3.从药师角度浅谈毒性中药附子的合理应用 [J], 马文竹
4.浅谈附子的毒性反应及防范措施 [J], 杨小欣
5.浅谈附子的临床用量和毒性反应 [J], 刘如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吃药物附子中毒反应的经过
试吃药物附子中毒反应的经过行医多年一直到现在我仍然还有尝药的习惯,通过尝药感受药物药味的薄厚浮沉,对各种药材及开出的方子都要自己品尝,感受一下药物的归经和服药后身体的感觉,确切的知道哪一味药到身体后能起到什么作用。
甚至一些服用后身体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我也会勇于尝试。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吃附子中毒的经历。
大概在十年以前,我爱人的颈椎病犯了,右肩臂及项背部发冷疼痛难忍,我就给她开了一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8g附子15g细辛6g,当时煎药时先把附子煎了一个小时后下细辛麻黄,熬20分钟后滤出药汁。
当我倒药渣时发现里面的附子虽然已经熬制了一个多小时,但还是完整的。
当年扶阳派盛行,我就心想一片小小的附子到底力量有多么雄厚啊,吃几片看看有什么反应啊。
于是就随手捡了四五片完整的附子,大概有20克左右放到嘴里嚼起来,熬过之后的附子吃起来不是很苦,吃下去后感到舌头麻酥酥的,但没有别的明显的不适。
当时吃的时间大概是上午十点左右,大约半小时后,口唇及四肢有轻微的麻木感,稍微有点头晕头重,反映有点迟钝,但头脑特别清醒,只是说话或行动不受大脑支配了。
中午吃饭少许后,头晕头重的症状加重,但躺下好转,于是就睡眠一小时左右,起来后各种不适的感觉荡然无存。
那时候火神派风靡,他们擅长用大量附子治疗各种疾病,在临床中,我也经常用姜桂附针对患者体质,治疗一些阳虚疾病,也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我用药谨慎小心,附子用量一般控制在三至八克之间,即使是这样小的用量,一些体质敏感的患者服用后依然会有反应。
所以用药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位患者的真实体质,考虑到患者服药后的身体反应。
这次尝试附子后,感觉身体症状很轻,时间不长就都缓解了。
这次尝附子之后我就感觉只是有轻微的头晕,四肢麻木发紧,但平躺后这些现象就会减轻,站立起来就加重。
但总体来说症状都不太严重,心想附子也不过如此嘛。
这次经历之后我一直意犹未尽,总想着有机会一定再尝试一下附子,三天以后,我爱人继续喝麻黄附子细辛汤时,我刻意在倒药渣的时候又把附子捡出来吃了。
附子、草乌中毒宣传总结
附子、草乌中毒宣传总结一、简介附子与草乌均为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效。
然而,如果不当使用或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严重威胁健康甚至生命。
为提高公众对附子、草乌中毒的认识,特此进行宣传总结。
二、中毒症状附子、草乌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
严重中毒可能出现昏迷、休克、肾衰竭等。
三、识别风险1. 误食附子、草乌或其制品。
2. 超量使用附子、草乌。
3. 长期大量使用附子、草乌。
4. 煎煮不当或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不当。
四、安全用药1.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附子、草乌,严禁擅自超量或长期使用。
2. 严格遵循煎煮方法,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3.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 儿童、孕妇及身体虚弱者慎用附子、草乌。
五、急救措施1. 立即停止使用附子、草乌及其制品。
2. 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 尽快就医,遵医嘱进行洗胃、输液等治疗。
4. 就医途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六、预防教育1. 提高公众对附子、草乌等中药材的认知,了解其功效及使用方法。
2. 宣传中药材使用的风险,强调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3. 教育公众如何正确识别附子、草乌等中药材,避免误食或过量使用。
4.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盲目追求疗效而忽视药物的安全性。
5.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及身体虚弱者,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警惕性。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社区讲座、宣传册发放等途径,向公众普及中药材使用的安全知识。
通过这些预防教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附子、草乌中毒事件的发生,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七、健康生活方式1.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
2. 加强锻炼,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3.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4.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药物中毒的风险。
浅谈附子的“慢性中毒”
作者单位:410219 长沙,湖南省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作者简介:王明炯(1983-),硕士,讲师㊂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经典㊂E⁃mail:2743049460@浅谈附子的 慢性中毒”王明炯【摘要】 附子一药用之得当则疗效可靠,然而其毒性也不容小觑㊂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多位有不同疾病的患者,最后都是通过解除附子的毒性而最终获效㊂然而现有关附子类药物中毒的报道大多以急性中毒为主,于这方面的救治讨论较多,而对于附子慢性中毒的报道和研究却较少,本文分析讨论了附子慢性中毒的症状㊁体症㊁救治方法和愈后,并且从仲景对附子的用法出发,就附子运用的要点与同道进一步深入探讨㊂【关键词】 附子; 附子慢性中毒; 扶阳派【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8.015 这几年来由于扶阳派的兴起,临床医生对于附子类药物的运用更加广泛,剂量也不断突破常规,与此同时有关附子类中毒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多以急性中毒为主㊂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多例患者,最后以解附子之毒而治愈,临床中使用附子类药物致患者中毒的因素非常复杂,某些附子类药物慢性中毒之症状非常隐晦,常常让病者困,让医者惑,故撰此文和同道共同探讨㊂1摇附子类药物慢性中毒的表现与治疗探讨明代医家李时珍说: 药物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参术亦能为害㊂”附子自古以来医家都认为是大毒之品,如‘淮南子“曰: 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乌附之毒)㊂”‘神农本草经“将附子列为下品,并指出 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可见其毒性之猛烈㊂临床中报道附子类药物中毒的很多:含乌头碱类的中药以损伤㊁毒害消化系统㊁神经系统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为主[1],可以按照中医脏腑进行归类㊂(1)心脏毒性表现:心悸㊁烦躁㊁胸闷㊁昏迷㊁痴呆(植物人)[2];(2)脾胃毒性表现:口唇四肢末端麻木㊁皮肤蚁行感㊁呕吐㊁腹痛㊁腹泻㊁乏力;(3)肝脏毒性表现:头晕㊁视物模糊㊁目胀㊁抽搐;(4)肾脏毒性表现:耳鸣㊁少尿无尿(尿潴留)[3];(5)肺脏毒性表现:短气(呼吸衰竭)[4]㊁皮肤瘙痒㊂临床中对于附子类急性中毒的抢救多有效验,如张怀明[5]对于附子急性中毒救治方法为:(1)肉桂9g,水煎10分钟,小心灌服3次,约10分钟1次㊂(2)生姜煎汁,每次1汤匙缓缓灌入,0.5小时1次,服2次以后视好转情况,改用党参㊁干姜㊁炙甘草煎剂内服㊂(3)用阿托品注射液,成人每次1~2mg,混和于5%~2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 中,摇匀后立即静脉注射,同时皮下注射1mg㊂王良馥等[6]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急诊ICU 采用综合疗法救治重度附子中毒7例,成功率达100%㊂患者服用附子后慢性中毒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从临床上看,附子之毒最易在心肝脾残留,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其毒为热毒,若残留于心脏,则患者时有心悸㊁胸闷㊁环球中医药2016年8月第9卷第8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ugust2016,Vol.9,No.8961注意力不集中㊁性格改变㊁夜卧不安等症状;若残留于肝脏,则有多梦㊁眼睛干涩㊁视物不清㊁手颤等症状;若残留于脾胃,则口唇干热㊁胸膈中热㊂且内热日久,容易导致痈疽㊁疔疮之患㊂2 附子慢性中毒之典型病例分析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多例患者,表面上是热毒痈疽,但是最终却以解毒而收功,病例如下所示㊂2.1 颊肿患者,男,26岁,长沙医学院学生,2011年11月13日初诊㊂左侧脸颊牙龈反复肿胀㊁作脓两年不愈,症见左侧脸颊部肿胀,剧痛,左侧咽痛㊁耳蒙㊂舌尖红苔薄,左手寸浮,关尺弦,右手脾脉数㊂处方: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30g㊁羌活10g㊁柴胡10g㊁酒黄芩10g㊁生甘草8g㊁丹参15g㊁蔓荆子10g㊁金银花10g㊁忍冬藤10g㊁穿心莲7g㊁白芷5g㊁生姜10g㊁红枣20g,5剂,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温服㊂2011年11月19日二诊:患者诉睡眠差,脸颊部肿胀渐轻,左侧牙龈肿胀异常,左手寸浮,关尺仍弦,右手稍缓㊂处方:黄芪桂枝汤加减,重用黄芪30g,用以托疮生肌㊂黄芪30g㊁桂枝10g㊁白芍10g㊁炙甘草8g㊁川牛膝10g㊁青木香7g㊁忍冬藤10g㊁丹参10g㊁麦冬10g㊁络石藤10g㊁白芷5g㊁生姜10g㊁红枣20g,5剂,服法同上㊂5剂后患者基本平复㊂后患者反复发作,基本保持每月发作1次的频率,每次按照驱风清热,托脓益气的原则治疗,直到2012年8月22日,患者肿胀已除,但是仍然觉得夜眠不安,心烦,左侧脸颊有硬结㊂正在冥思苦想中,却无意中听患者说起2年前由于脾胃不适曾找某火神派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处方为附子理中丸加减,将处方药物打粉后制作成蜜丸,内含有炮附片90g㊁干姜45g,每天吃5g,1月吃完,后烦躁不已,故没有继续服用㊂现在查心肝滑数,右手脉小数,舌尖红苔薄,大便可,肌肤时有瞤动㊂处方:李可老中医之解毒方[7](姑且称之)加减,防风10g㊁黑豆10g㊁生甘草10g㊁黄连8g㊁黄柏8g㊁白芍10g㊁麦冬15g㊁生姜10g㊁茯神10g, 5剂,服法同上㊂服药后心烦㊁夜眠不安消失,硬结仍在;再按照益气脱脓的思路治疗,处方7剂,诸症皆愈㊂患者2012年底外感后发作1次,仍然按照清热解毒㊁托疮排脓的思路治疗后痊愈,自此从2013年初至今再无发作㊂2.2 痤疮患者,男,21岁,长沙医学院学生,2013年11月13日初诊㊂面上痤疮反复发作三年不愈,遍求名医,吃药无数,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经过,服用龙胆泻肝汤㊁桑白皮汤㊁桃红四物汤,仍然好转不明显,满面痤疮㊁疤痕,查舌淡红苔薄,左手寸弱,关尺弦,右手脾脉数㊂诊断:痤疮㊂证型:阳气不足,湿热内生㊂处方:黄芪桂枝汤加减,生黄芪15g㊁炙黄芪15g㊁桂枝10g㊁白芍10g㊁生炙甘草各8g㊁丹参15g㊁红花3g㊁桔梗10g㊁金银花10g㊁忍冬藤10g㊁皂角刺10g㊁鸡内金10g㊁僵蚕10g㊁络石藤10g㊁白芷5g㊁生姜10g㊁红枣20g,5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每天两次㊂祛痘消疤油[8]一盒外用㊂嘱清淡饮食,随时观察病情,不适时随诊㊂2013年11月19日二诊:患者诉睡眠差,查左手寸脉仍然沉,关尺小紧㊂右手寸脉弱,关脉滑,舌红,少苔㊂处方:黄芪桂枝汤加减,生黄芪30g㊁炙黄芪30g㊁桂枝8g㊁白芍10g㊁生炙甘草各5g㊁丹参10g㊁鹿角霜10g㊁桔梗10g㊁忍冬藤10g㊁鸡内金10g㊁僵蚕10g㊁络石藤10g㊁酸枣仁10g㊁生姜10g㊁红枣20g,7剂,服法同上㊂嘱清淡饮食,随时观察病情,不适时随诊㊂后一直按照驱风解毒,托脓益气的原则处方治疗,直到2013年12月29日,共服中药31剂㊂查疤痕逐渐平复,痘痘基本消除,但是患者仍然觉得夜眠不安,时有心烦,查左手脉小数,关脉滑数,舌尖红苔薄,大便可,小便黄㊂再反复询问病史,惊闻患者2年前曾经找某中医处方5剂,每剂有附片20g,患者畏惧,附子先煎1小时之后乃服之㊂处方:李可老中医之解毒方加减,生甘草10g㊁黑豆10g㊁防风10g㊁黄连8g㊁栀子10g㊁黄柏7g㊁麦冬15g㊁丹参10g㊁生姜10g㊁茯神10g㊁蜂蜜兑入30mL,5剂,服法同上㊂药后夜眠不安消失㊁心烦消失,再以四物汤加减十剂收尾㊂随访半年,痘无复发,平复如初,诸症皆愈㊂按 两例患者分别以 颊肿”和 痤疮”就诊,经过常规的辨证治疗仍然反复发作,这是体内热毒未清所造成,特别是2.2中痤疮患者的症状颇感困惑难解,左手寸脉沉弱,是反复发作㊁治疗后心阳被伤之征象,所以初诊使用益气温阳托脓之法而得效,经过治疗后,阳气渐复,寸脉渐起,而心烦㊁夜卧不安的症状始终未除,且安神益气之品如酸枣仁㊁柏子仁㊁党参等不能根除症状,经过反复问诊,才知是附子残留之毒所诱发,最后通过解附子毒才得到根治㊂李可老中医之解毒汤是李可先生一生运用附子类药物经验的宝贵结晶,本方中的蜂蜜㊁防风㊁甘草古代典籍中都记载为解毒之品,‘名医别录“[9]: 石蜜味甘平㊂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 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㊂”‘新修本草“[10]云:防风 杀附子毒”;‘名医别录“[9]记载 甘草,无毒㊂主温中 烦满,短气 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本草纲目“[11]曰黑豆 煮汁,解砒石㊁甘遂㊁天雄㊁附子 百药之毒”㊂再加上栀子,解毒平肝,丹参活血养心,生姜下气通神,茯神安神,黄连麦冬清心滋阴,黄柏清下焦之热㊂诸药合用,残留之热毒尽除,患者得康㊂3 仲景运用附子‘神农本草经“载附子 辛㊁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㊁温中㊁金创㊁症瘕积聚㊁血瘕㊁寒湿㊁踒躄㊁拘挛㊁膝痛不能步行”,仲景在秉承‘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运用附子,且有所发挥,仲景使用附子主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㊂3.1 回阳救脱四逆汤类方(四逆汤㊁通脉四逆汤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㊁白通汤㊁白通加猪胆汁汤㊁四逆加人参汤㊁茯苓四逆汤㊁干姜附子汤)用于治疗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烦躁,恶寒汗出,手足厥逆,干呕,脉微欲绝者”等亡阳重证,方中生附子实乃回阳要药㊂962 环球中医药2016年8月第9卷第8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ugust2016,Vol.9,No.83.2 温阳固表太阳病发汗太过,致恶风漏汗的用桂枝加附子汤;太阳病误下,邪陷伤胸阳微寒,用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恶寒汗出同时出现的附子泻心汤证;素体阳虚而初感外邪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助麻黄温化寒水而不损阳气;素体阳虚而感外邪无里证者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去细辛之温散,加炙甘草,甘温以微汗;越婢加术治 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方后注云:恶风加附子一枚,此处附子用法与桂枝加附子汤同㊂3.3 温脏寒如肾气虚寒所导致的妇人转胞,虚劳腰痛,小便不利,消渴,短气有微饮用肾气丸,方中附子温肾阳而利水;水气,小便不利者,其人若渴,用栝蒌瞿麦丸,水气,四肢疼痛,下利,用真武汤,此两方中附子均为温阳行水;乌梅丸治脏寒蛔厥证,用乌梅丸寒热并用,方中附子温脏寒而止痛;霍乱 寒多不用水”,兼见 腹满者”用理中丸去术加附子,附子温运脾肾之阳;治疗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的附子汤(虽然未见方,但是方中有附子无疑);治疗 远血”,黄土汤中用附子温助脾阳而止血㊂3.4 去风寒湿(寒水㊁寒饮),温经止痛炮附子尤善治寒痹痛剧,如桂枝附子汤㊁白术附子汤㊁甘草附子汤三方治疗风湿相搏,身体疼痛;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历节,附子温阳散寒,行痹止痛;大黄附子汤治寒凝肝胆,胁下偏痛,附子温阳散寒止痛;附子粳米汤中附子配伍半夏用以化饮止痛;胸痹缓急,用薏苡附子散,附子温心阳以通络散寒,配伍薏苡仁以驱湿;头风摩散外治风寒之邪凝涩于头部的头痛,方中附子散风寒,温通血脉以缓拘急疼痛;治疗产后中风的竹叶汤,用附子去经脉中之寒湿,以预防痉证的发生;治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乌头赤石脂丸,用附子开结行痹止痛㊂3.5 疗痈疮治疗 腹内有痈脓”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方中附子仅用二分,而甘寒之薏苡仁用到十分,苦平之败酱草用五分,且每次服用方寸匕,可见张仲景取附子治疗 症瘕积聚”之时,用小剂量反佐㊂4 附子的应用不可脱离经典‘淮南子“缪称训云: 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㊂”附子之毒运用得当,可为救命的仙丹,而运用不当便是杀人的毒药,对于附子的功效自古已有定论,但是附子的运用在临床中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难点㊂附子类中草药急性中毒现代临床报道颇多,附子的慢性中毒却少见到论述,古代典籍中关于附子慢性中毒的论述也鲜见,所以附子的残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容易被医生所忽视㊂清代名医陈士铎使用附子就非常谨慎,‘本草新编“[12]云: 但古人有用附子只一片而成功,非藉其斩关夺门之神也㊂盖附子无经不达,得其气而不必得其味,入于经而不必留于脏,转能补气以生气,助补血而生血,而不至有增火增热之虞,反成其健土关胃之效也㊂”尹世军等[13]认为 附子的慢性中毒,多因久服附子,其毒力未全被排出体外逐步蓄积而引起,其症状多表现为烦躁不宁甚至狂躁,或为并发疔痈肿毒㊂”杨小欣[14]认为附子中毒究其原因主要与炮制不规范㊁剂量过大㊁配伍不当㊁煎煮时间过短㊁患者体质等因素有关㊂2.1中患者是小剂量服用,2.2中患者未久服附子,并且附子已经先煎1个小时,却都深受其毒,且中毒的症状非常轻微,迁延不愈,仅以 睡眠不安,心累,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诉㊂临床中对于附子的使用,朱良春先生早就谆谆告诫:附子要善用,不可滥用㊂但是近年来中医界刮起了一股歪风,某些医生大剂量滥用附子,甚至鼓吹附子为神丹,导致临床中附子中毒的病例时有发生,给中毒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许多临床医生却还不以为戒,反以重用附子为荣,这实乃两千年都未见之怪现象;笔者认为对于附子的使用还是必须遵循仲景的用法,有是证用是药,既无需畏惧附子如虎狼,更不可擅做主张,凭空臆测地使用,否则遗害无穷㊂参考文献[1] 张宏顺.乌头类中药的毒性及中毒处理[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2):114⁃115.[2] 刘艳明,田福利.乌头碱中毒致心室颤动及植物人一例[J].华北国防医药,2002,14(3):228.[3] 鞠卫萍,周建华.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川乌中毒1例[J].疑难病杂志,2006,5(2):130.[4] 吴鹏起.急性附子中毒20例救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9):1942⁃1943.[5] 张怀明.浅谈中药附子的中毒及其解救[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64.[6] 王良馥,陈自力.综合抢救重度附子中毒7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9):86⁃87.[7] 李可.李可老中医经验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6.[8] 周林柯,陈欢,尹尚辉,等. 益肤祛痘消痕油”的制备及对其结合耳穴治疗寻常痤疮的应用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3,(2):65.[9] 梁㊃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63,23⁃24.[10] 唐㊃苏敬.新修本草[M].胡芳林,整理.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3.[11] 明㊃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版排印本)[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5.[12] 陈士铎.本草新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70.[13] 尹世军,张怀明.中药附子的中毒及其解救[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6):678.[14] 杨小欣.浅谈附子的毒性反应及防范措施[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5):162.(收稿日期:2015⁃12⁃12)(本文编辑:董历华)。
大学论文 附子毒性研究进展
附子毒性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班级专业名称系部名称指导教师提交日期答辩日期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年月目录摘要 (4)绪论 (5)§1古代对附子的认识 (6)1.1对功效的认识 (6)1.2对毒的认识 (6)§2附子的毒性反应 (7)2.1心脏毒性 (7)2.2神经毒性 (7)2.3胚胎毒性 (7)2.4肾毒性 (8)§3导致附子有毒的因素 (8)3.1药材因素 (8)3.1.1品种因素 (8)3.1.2采收因素 (9)3.2临床诊疗因素 (9)3.2.1煎煮时间 (9)3.2.2给药剂量 (9)3.2.3炮制方法 (9)3.2.4配伍不当 (10)3.2.5药不对证 (10)3.3患者体质因素 (10)3.4季节区域与服用方法 (11)§4附子的减毒方法及临床合理应用 (11)4.1减毒方法 (11)4.1.1炮制减毒 (11)4.1.2配伍减毒 (12)4.1.3先煎、久煎减毒 (12)4.2减毒机制 (13)4.2.1炮制减毒机制 (13)4.2.2配伍减毒机制 (13)4.3附子的临床合理应用 (13)4.3.1掌握煎煮时间 (13)4.3.2掌握给药剂量 (14)4.3.3严控炮制方法 (14)4.3.4弄清适用病症 (14)4.3.5合理配伍使用 (14)4.3.6区分个体差异 (14)4.3.7注意服用方法 (15)§5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摘要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重症疾病中疗效独特。
具有明显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其毒理学机制主要是影响电压依从性Na+通道、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改变、促进脂质的过氧化和心脏、肝或者其他组织的细胞凋亡。
附子主要通过配伍、炮制等方式降低毒性,除传统的炮制方法外,许多现代新的炮制工艺的出现,能更好的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减少临床应用中的毒副反应,该文通过有关附子毒性的报道,并结合相关的实验研究,对附子的毒性特点、作用机制及减毒方法等予以综合述评。
附子的毒性表现及解毒方法
附子的毒性表现及解毒方法本文就附子的毒性表现、减毒机理及常见的解毒方法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其毒性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其中最易导致死亡的为心律失常及呼吸麻痹;附子的解毒方法主要有:煎服、限量、服法、炮制、辩证用药、配伍使用几个方面,其中辨证用药和配伍使用既可发挥疗效又能避免毒性,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标签:附子;毒性;减毒机理;解毒方法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辛、甘,大热;有大毒。
归心、肾、脾经。
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脘腹冷痛、虚汗吐泻、阳痿宫冷、肾阳虚衰、阳虚外越、阴寒水肿、寒湿痹痛[1]。
然而,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因其毒性峻猛,古今医家有许多“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而不敢妄用。
在临床使用时,怎样确保疗效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毒副作用,成为附子运用的首要问题。
为了对附子有更客观、更全面、更多的了解,便于使用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本文就附子的毒性及其解毒方法做一综述。
一毒性表现及机理分析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慌、心悸、胸闷、血压及体温下降,四肢逆冷,心律失常,心率减慢或过速,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跳骤停。
心电图表现为心律减慢,而后出现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乃至心室颤动。
邓士贤研究[2]表明乌头碱作用于心脏的毒性,机理一是兴奋迷走神经,二是直接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引起心律失常。
其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多样易变,以频发室早最常见,且为多源性,并易形成二联律及阵发性室速、扭转型室速,引发多形室速发生机制与附子可促进心肌细胞钠通道开放,抑制钠通道失活有关[3]。
同时也有实验证明乌头碱致心律失常、血管扩张及其改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与其阻滞钙通道有关。
此外还有人发现,乌头碱能引起心肌细胞释放大量乳酸脱氢酶;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导致心肌高能磷酸键的大量耗竭,使心肌的有氧氧化途径发生障碍,对心肌细胞膜有损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雷载 权 .中华 临床 中药 学 [ M】 .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1 9 8 4. 7 2 7.
性可降低近 5 0 %【 2 1 o张仲景用 附子均去其皮 , 深得 其法。 临床每用制 附子 9 ~1 2 g与其他药同煎服用 , 不 需久 煎 未见 中毒 。4 ) 孕妇 禁 服 【 3 1 。 综 上所 述 , 笔 者 在 临床 应用 附子 时 , 既要 充分 发 挥附子 的治疗作用 , 又要采取必要措施 , 降低 附子的
头 而 旁 生 者 为 附子 ” 。该 植 物 全 株 有 毒 ,以 根 头最 毒, 可见 附 子是 1 味 毒性 很 强 的药 物 。 1 中毒 原 因 、 症 状及 毒 理
迷, 口唇 指 端发 绀 , 脉 微 欲绝 , 大小便 失 禁 , 心 电图可
见心室纤颤及室性停搏 ,最后可因心脏或呼吸衰竭 而死亡。乌头碱对心脏的作用 ,部分是由于迷走神
毒性 , 避 免 附 子 中毒 反 应 的发 生 , 即所谓 扬 长避 短 ,
保证用药安全。一旦发生中毒反应 ,当迅速采取措 施 及 时抢 救 , 使 患 者转 危 为 安 。因此 , 医 者深 入认 识 附 子 的 毒 性 反 应 及 其 预 防救 治 对 临 床 广 泛 应 用 附 子 非 常重 要 。
去极化 , 提高 自律组织性反应细胞的 自律性 , 而导致 心律失常 , 引起心室纤维颤动。中毒初期心率减慢 ,
随 即 由于高 度 刺激 ,可 突然 心 率加 快 ,心 收 缩力 加 强, 很快 出现 心律 紊乱 , 心 收缩 力减 弱 , 血 压下 降 , 终
则 心 跳 停止 【 2 】 。 2 中毒后 的救治
性不 规则期前 收缩 ;重度 中毒者见 神志不清或 昏
作 者简介 : 王洪章 ( 1 9 6 4一) , 男, 讲师, 主要从 事 中药学教 学
工 作 及 中 医 内科 临 床 工 作 。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中药 , 为保证用药安全 , 必须 采取 严格 的措施 , 防止 毒 性反 应 的 产生 。1 ) 用 量不 宜过大 。临床上 , 附子内服用量一般 以不超过 1 5 g 为宜 。 2 ) 内 服要 用 制 附子 。 附子 经 过炮 制 后 , 其 毒性
维普资讯
2 0 0 3 年1 2 月第 2 O 卷第 6 期 De c . 2 0 0 3 , Vo 1 . 2 0 No . 6
天 津 中 医 药 Ti a n j i n J o u r n a l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收 稿 日期 : 2 0 0 3 —0 6 —0 6 )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o x i c i t y o f F u z i ( Ra d i x A c o n i t i p r a e p a r a t a )
W ANG Ho n g - z h a n g
黑 豆 等合 用 , 则 疗 效更 佳 。 附子 中毒 每年 都有 发生 ,经过 上 述疗 法 及 时抢 救, 国 内已有 数 百例 的报道 。
3 中毒 的预 防
仅1 0 余秒钟或 1 ~2 mi n , 最慢的迟至 6 Fra bibliotekh发生 , 多
数 在 服药 后 1 0 mi n 一2 h出现 中毒 反应 】 。 中毒 症 状 出现 的部 位 以神经 系统 和循 环 系统 为主 ,其 次是 消化 系 统 。轻 度 中毒 者 , 在 服药 后 1 5 ~3 0 mi n见 口 舌、 四肢 及全 身 发麻 , 恶心 , 呕吐 , 呼 吸紧 迫 , 胸 部重 压感 ; 中度 中毒 者 表 现为 烦 躁 汗 出 , 四肢 痉挛 , 言 语 障碍 , 呼 吸困难 , 血 压 和体 温 下 降 , 面色 苍 白 , 皮 肤 发冷 , 脉象迟弱 , 心 律紊 乱 , 心 电 图见多 源 性 和频 发
c a u s e s ,s y mp t o ms ,me c h a n i s m ,t r e a t me nt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i t s t o xi c i t y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t h a s a d i r e c t i n g s i gn i f i c a nc e f o r c l i n i c .
[ 2 】王 浴 生 .中 药 药 理 与 应 用 [ M】 . 北 京 :北 京 科 技 出 版 社 ,
2 0 0 0. 5 9 2.
[ 3 】朱晓薇 , 郭俊华 , 陈志娟 , 等 . 中药微波 提取 的初步研究及微波
提取特点 [ J 】 . 天津 中医药 , 2 0 0 3 , 2 0 ( 4 ) : 6 5.
65
可 大为 降低 。首 先毒 性 较大 的乌 头碱 类 生物 碱 水解 成毒 性 较小 的苯 甲酰 基 乌头 原 碱类 生 物碱 ,进 而又 分解 为毒性 更 小 的乌 头 原碱 类 生 物碱 。其次 ,附子 在 炮制 过 程 中 , 经 过 盐水 浸 泡 、 煮、 漂 等 多个 环 节之 后, 其所 含 之 生物 碱 大量 流 失 , 使 毒性 降 低 。3 ) 将 附 子 去皮 , 亦 可 降低 其 毒性 。据 报道 : 去皮 后 的 附子毒
浅 谈 附 子 之 毒
王 洪章
( 天津中 医学院 , 天津 3 0 0 1 9 3 ) ’
摘要 : 附子是 临床 上非常常用而且疗效显 著的 1 味 中药 , 其毒性很强 , 本 文就附子 中毒 的原因 、 症状 、 毒理 、 救 治及预防 等方面加以论述 , 对临床有一定 指导意义 。
K e y w o r d s : F u z i ( Ra d i x Ac o n i t i p r a e p a r a t a ) ; t o x i c i t y ; p r e v e n t i o n
相 须 药物 配伍 功能异 同
顾 振 强
( 上海 市黄 浦区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 上海 2 0 0 0 1 0 )
经 的影 响 , 更 主要 的是 直 接对 心 肌 的影 响 , 它 可使 心 肌 细 胞 Na 通道 开 放 ,加 速 Na 内流 ,促 使 细胞 膜
附子是大辛大热而有毒 的药物 , 其有毒成分主
要 是 乌 头 碱类 生 物碱 。 中毒 剂 量 为 : 口服 附子 1 5 ~ 6 0 g , 乌头 碱 0 . 2 mg ; 致死 量 为 : 乌 头碱 2 ~4 mg 。 附子 中毒 多 因 内服 剂量 过 大 、炮 制 方法 不 当 、煎 煮 时 间过 短 、内服 生 品药酒 、配 伍 不 当 以及 患者 机 体
临床 遇 附子 中毒 后 , 应 采取 下 列 方法 及 时 救治 : 1 ) 早 期洗 胃 , 用 1 % ~2 %的鞣 酸 及 时洗 胃。2 ) 静 脉 注射 葡 萄糖 盐 水 , 注 意保 温 , 必 要 时给 氧 或进 行人 工
呼 吸 。3 ) 心 跳缓 慢 时 可用 阿 托 品 , 阿托 品为 有效 拮
参、 蜂蜜等。若遇轻度 中毒者 , 可用绿豆 6 0 g , 黄连
6 g , 甘草 1 5 g , 生姜 1 5 g , 红糖适量 , 水煎后鼻饲或 口服 ; 还可取蜂蜜 5 0 -1 2 0 g , 用凉开水冲服 ; 心律 失常者 , 可用苦参 3 0 g , 水煎温服 。严重 中毒者 , 在 用阿托品解救的同时 , 与金银花 、 甘草 、 绿豆、 生姜 、
抗 剂 ,可 连续 应 用 直到 心 律恢 复 正 常为 止 。用 法 为 阿托品 1 mg皮 下 或 肌 肉注 射 ,必要 时亦 可 缓 慢静 脉 注射 1 ~2次 。4 ) 出现 室性 心律 失 常 时 , 可用 利 多 卡 因 等药 品抢 救 。5 )中药救 治 , 可 选用 解 除 附子毒 性 的 中药 如生 姜 、 甘草 、 金银花 、 绿豆 、 黑豆 、 黄连 、 苦
维普资讯
天
津
中
医
药
2 0 0 3 年1 2 月第 2 O 卷第 6 期
De c . 2 0 0 3 , Vo 1 . 2 0 No . 6
Ti a n j i n J o u r n a l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摘要 :本文对荆芥与 防风 、党参与黄芪 和当归与熟地黄 3 对药对 常见的配伍功能 的异 同进行分析 ,并指出 熟 练掌握其功 能之 异同的辨析和应 用 , 对临床用药极 具指导意义 。 关键词 :药对 ;配伍 ;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 2 8 9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1 5 1 9 ( 2 0 0 3 ) 0 6 —0 0 6 5—0 2
笔者通过数年来 的临床实践 ,认识 到熟练掌握 行 ,疏 散 上部 风 邪 而增 强疏 风 止 痛之 效 。消 风 散 中 药对功能之异同的辨析和分别应用 ,对进一步熟悉 配合牛蒡子 、 蝉蜕 、 当归 、 生地等疏风养血, 用于风 g ¨ 星 饕 《 疹 、 湿疹 的治 疗 。防 风通 圣 散 中 以荆 芥 、 防风 、 薄 荷 中医方剂及临床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现就荆芥与 大黄 、 芒 硝泄 热 通便 ; 石膏 、 黄芩 清 热 , 为 防风 、 党 参 与黄 芪 、 当归 与熟 地 黄 3对 常见 的配伍 功 疏 风解 表 ; 解表 、 攻下 、 清热 3 法并用表里双解之代表方。 此外, 能 异 同作 一简 单 分析 。 宣 毒发 表 汤 ,防风 荆 芥散 ,牛 蒡汤 ,六 味 汤 中荆芥 、 1 荆芥 与 防风 两 者 皆辛 温 归肝 经 ,均 有 祛 风解 表 之功 。其 以 防风 相须 为 用 ,通 过 不 同 的配伍 ,广泛 应 用 于皮 肤 协同作用为主的方剂如荆防败毒散 中荆芥 、防风 同 用 祛风 解 表 止痛 , 是 辛 温解 表 剂 中去 风湿 、 止疼 痛 的 代表方 。现代医学证 明n 荆芥煎剂 口服能使皮肤血 管扩张 、 汗 腺 分泌 旺盛 而解 热 , 防 风 煎剂 的解 热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