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促读 以读促悟
阅读教学“读、疑、悟”
阅读教学“读、疑、悟”作者:黄祖斌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年第11期“以疑促读,多元感悟”,是指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
它以读为主线,以疑为手段,以悟为目的,引领学生读中生疑,读中解疑,读中感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以疑促读,读中解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每一篇文章学生都会有不懂的地方,传统的教学总是由老师来分析课文,通过老师的讲述来弥补学生理解的空白,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便会受制于老师,依赖老师,而不能自主学习,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给人自由的空间,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我们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细细地读,静静地思,在读中发现问题,并在读中解决问题,从“无疑”到“有疑”,“有疑”到“解疑”,进一步探究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只在旁边引导、扶持、点拨,不牵着学生走。
二、读中生疑,疑中感悟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就十分强调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古人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积累的感悟经验。
只读不思无法感悟,只思不读无处感悟。
只有既读又思,才会有所感,有所悟。
这说明读和思是两种最基本的感悟方式。
思从何来?有疑才有思。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中生疑,不失为两种感悟方式的有机结合。
读中生疑就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感悟过程中思维永远处于活跃状态,产生一些有个性、有价值的感悟成果。
三、扣读导悟,以悟促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摈弃繁琐的分析,重在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感悟课文中的内涵与情趣。
以读促悟
以读促悟,阅读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倪妍《语文课程标准》对“读”有着很明确的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而我们的小语教学似乎是重“读”而未重“悟”,或“悟”而乏术,造成了顾此失彼的尴尬,致使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热热闹闹,学生挺活跃的,但实际上学生游离于语言文字的浅表层面,一体,使学生不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
二、以读悟情文以载道,文以披情。
文章总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而作者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在教学课文时,要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冲动,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开展活动:一名学生扮演晏子,一名学生扮演楚王,若干名学生扮演楚国的大臣,模拟那时的情境。
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要反复阅读课文,模仿晏子动作、神态,揣摩他的内心感受,推敲晏子说的话,想象楚王的反应。
这样一系列的判断、推理、提炼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
在活动中,“悟”的准确性、情感性得到训练和发展。
又如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读好海伦.自读,或分角色读,充分体验,充分感知。
在此基础上,体会“我”与老爷爷是怎么相互鼓励、勇攀高峰的,从而领悟到怎样才能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再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对小女孩有了危险先替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和要培养团队精神的领悟,先要提示学生重点读好人物对话,然后想想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再了解教育家说这次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的意思,从而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四、以读悟道“道”,即精神,是构成一篇文章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学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我们在备每一堂课时,一定要处理好“文”与“道”的关系。
以读悟道,要知道学生阅读时应该抓住哪一些,做到心中有数。
在课堂上,教师“读”的规律,研究“读”的艺术。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读出文章的气脉;让学生在读中把握“悟”的窍门,读出文章的美感;让学生在读中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这就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以情导入,以疑激趣,以实促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
有 见过 辽 阔的 草 原 , 大 家 也 来谈 谈 请 自己 的感 受 , 看 是否 跟 以 上 作 家 的 看
描述 都 不 一 样 呢 ?于 是 , 生 们 纷 纷 学
课程 实 验 中致 力 寻求 的 新 理 念 , 是 也
我们 语文 教学 的 至高 追求 。要想 让学 生 与文 本 对 话 , 首先 要 唤 起 学 生学 习 语 文的 兴 趣 。教学 实 践 表 明 , 了激 为
这 两个 字 的使 用方 法却 不太 清 楚 。因
此 , 师 可 以 就 此 设 置 疑 问 : 什 么 教 为 珍 珠 泉 的泉 水 不 能 “ 出 来 ” 而 趵 突 涌 ,
科研 视窗 ・ 教研经纬
以 辱
— —
以 凝 激
以 实 促 悟
玮
“ 出来 ” 自然现 象 。这样 简 单的教 涌 的 学 设 疑 , 能 很 好地 满 足 语 文 课 让学 就 生 练就 扎 实 的 语 文基 本 功 的 需 要 , 学
对小 学语 文 阅读 教学 的几 点探讨
江 苏南通 市如 东县 苴镇 福 亮 小 学(24 9 高 2 60 )
活 动 中学 语 文 , 语 文 , 受 语 文 的 用 感
魅 力 。 同 时 , 加 需 要 教师 创 造 一 个 更
学 生 呈 现 出 欲 答 而 难 以 言 表 的 着 急 之 态 , 很 快 地 把 学生 引入 课 文 的情 能
境 中 。教师要 善 于 结合所 教 内容 的性 质 , 据 教 学 目标 , 所 要 讲 授 的 问 根 把
一
生 对 各 种 泉 的 特 点 也 能 理 解 得 非 常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注意到一个问题:学生在阅读时普遍存在着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对于文章中难点重点难以理解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背后不仅暴露出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技巧性过于突出,同时还表明着学生对于思维的训练还待加强。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以读促悟”这一理念应运而生。
什么是“以读促悟”“以读促悟”是指,在阅读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是单纯地理解阅读材料,而是通过阅读材料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具体来说,阅读教学不只是指导学生阅读,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思考,并通过思考进而促进其对于知识的认知和深入理解。
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1. 引导学生阅读原文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很多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偏离,导致对于文章的理解偏颇。
因此,作为阅读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望文生义,过分依赖词典翻译等方式,而这种依赖性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中的问题,并借此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对于课文进行深度总结在学生阅读完毕文章之后,阅读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思考。
这种独立思考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更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
在总结的过程中,参考一些专业的文章总结模板也可以让学生的总结更具结构性和科学性。
4. 建立交互式的阅读学习方式最后,阅读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交互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例如给学生发一些跟文章相关的知识点,并督促学生进行在线测试。
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更能够达到启发思维、提高阅读水平的效果。
浅谈以读促悟教学方法的突出优势
浅谈以读促悟教学方法的突出优势1. 引言1.1 什么是以读促悟教学方法以读促悟教学方法是一种注重通过阅读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知识的教学方式。
这种方法强调让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文献资料和经典著作来开拓视野、丰富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以读促悟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被动的阅读,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去质疑、去发现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洞察。
通过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以读促悟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拓展思维广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以读促悟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读书悟道,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成长,在探索中突破,在实践中提升。
1.2 为什么以读促悟教学方法具有突出优势以读促悟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读促悟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思考作者的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能力。
这种思维训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影响。
以读促悟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读促悟教学方法具有突出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激发思维潜能、促进自主学习,引发兴趣热情。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以读促悟教学方法的重要一环。
通过以读促悟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培养他们对文字材料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四促”
么?而在 《 雷锋叔 叔你在 哪里》 一 文中 , 最后 一句话 “ 哪里需 要献
出爱心 , 雷锋叔 叔就 出现在 哪里。 ” 学生 读这句理解较 难 , 读 后可 能会 有很多疑问 : 雷锋叔叔 已经牺牲 了怎么会 又出现呢?这是怎
阅读 教学 中 , 我们不 能 为读 而读 , 也不 能为悟 而悟 , 应该 让
子积极参 与到评价 中 , 尽可 能地找 出同学 的优 点 , 激励 每一个孩 子声 情并茂 地读 出 自己的感受 。另外 , 教 师还得注重 赛读 的动
力 。孩子们都有好强 心理和集体荣誉感 , 每 一节 阅读课 中, 笔者
里?黄 山是一座什么样 的山?那些奇石有趣 吗?……第 四 , 抓住 不懂 的词 句进行提 问。即在读 的过程 中, 把不懂 的地 方找到 , 对 这个地方 进行质疑 。例 如 : 读 了课题《 宿新市徐 公店后》 , 能把不 懂的地方找到 , “ 宿” 是 什么意思?什么是“ 徐公店 ” ?新市又是什
想 画面、 想人物的心态 、 想作者 的感情 , 想 句子 的精妙等等 。
3 以读 促 悟
学起 于思 , 思源于疑 。有 了疑问 , 才会有 阅读的愿望 , 才会在
读 的过 程 中进行有 目的 的思 维。所 以, 无论是低 中高年级 , 语文 教师都得重视培养学生 的质疑 能力 。从 一年级起 , 笔者就尝试着 让孩子们从课题质疑 , 从课文的 内容质疑 。刚开始 , 学生不 会问 , 也不知道怎样 问, 教师就得给学生信心和激励 , 告诉 他们 , 会发现
都会举办小小 “ 擂 台赛 ” , 以闯关 的形式组织 朗读 比赛 。组组 比赛 为第一关 , 男女赛读 为第二关 , 师生赛读为第三关 , 让学生轮流做 擂主 , 体 验成 功的快乐 , 分享集体 的荣誉感 , 也在 自读和听读的过 程 中再次有所感悟 , 让读一次次 地促进 了悟 , 做 到了读悟不分 。
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读写结合,注重拓展
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读写结合,注重拓展作者:董茂军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8期《番茄太阳》一文系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主要讲了盲童明明虽然生下来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活泼爱笑,美丽聪明,对生活充满乐观,重要的是她还有着一颗真诚的爱心,懂得关爱他人,“我”在与她的相处中,被她清脆的笑声感染了,被她美好的爱心感动了,让“我”感到温暖。
刚拿到这篇课文,由于第一次接触,也不懂题目是什么意思,把书翻了几遍也没有明白“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觉得那是一篇平常的有关想象的文章。
后来,看了教参,查阅了资料,特别是上网阅读了这篇课文的有关集体备课情况,才恍然大悟,一份感动真正拥有。
但新问题又出现了,;这篇课文头绪太多:有“我”的心情变化,有盲童的父母对孩子的耐心和关爱,有小姑娘聪明、爱笑、乐观的特点以及她纯真善良的心灵,还有好心人捐献眼角膜带给小女孩复明的希望,“番茄太阳”在文中的含义等。
这么多的“头”放在一起,这样的课,到底该如何上呢?经过认真备课、反复揣摩,精心设计,我确定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读写结合,注重拓展”的教学思路,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书贵有疑”,我首先指导学生读课文,提出自己的困惑,探究“番茄太阳”的含义。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三次出现“番茄太阳”的含义,每一次分别指的是什么?2.出示这三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来体会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
3.在学生初步感悟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朗读好文本,来体会人间真情。
其次,在学生找出明明与一般孩子的不同之处后,让学生充分想象:明明作为一个盲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那些困难?明明想倒杯水喝,可是……明明想找伙伴玩,可是……通过这样的情境练习,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明明的笑是如此让人心酸心痛,也就顺势抓住了学生的心。
这时,让学生再品读,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与明明的命运相交、相融的境界。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阅读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技能。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了阅读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的时候遇到重点、难点、生僻词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重难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以读促悟”这一教学方法,并探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什么是“以读促悟”“以读促悟”是一种针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读懂文章中的字句、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达到“以读促悟”的效果。
“以读促悟”是一种基于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通过自我整理、总结、归纳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中描述的内容,进而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和信息。
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1.建立正确的阅读思维在运用“以读促悟”教学法时,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阅读思维。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分析手段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思维。
2.确定阅读目的在运用“以读促悟”教学法时,需要明确阅读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并从中发现文章的内涵和重要信息。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确定阅读目的之后,需要让学生自己找到和目的相关的重点、难点和生僻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信息。
3.进行阅读交流在“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中,阅读是一个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交流和探讨。
针对重点、难点,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让学生把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摆到桌面上,大家一起研究整个文章,形成自己的结论。
这样可以通过集思广益的方法,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创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参与到阅读中来。
以疑促学 以读促写
以疑促学以读促写作者:饶婷婷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年第05期《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课文。
文章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笔者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四步导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自学质疑,整体感知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
学生自学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学习步骤,减少自主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能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地震的相关知识。
新课伊始,师生简单交流后,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围绕课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并出示了自学要求: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进行理解,必要时做批注。
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叙述时请将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③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带着疑问,边读边思考。
教师不间断地巡视,及时鼓励自学认真的小组,给小组加分,并鼓励1号2号学生对7号8号进行帮辅,发挥“兵带兵”的作用。
通过自学和帮辅,90%以上的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互学讨论,合作探究互学即组员之间互相学习,检测自学生字词、自读课文的效果,或合作探究自学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练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小组成员按编号交流展示自学思考题的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有个组的学生在回答“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时,深情地说:“在大地震面前,生命如此脆弱,这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真了不起!”教师相机要求学生默读1—1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组内交流。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父爱的伟大有了更深切地理解。
三、精学品味,感悟形象精学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走进文本,在有了切身感悟的情况下,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拓宽思路,走进人物内心。
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
只有多读和读出感情来,才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涵。
但一味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是不行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反复地朗读只停留在字面上,并不会有更深的感悟,如何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读出情感是低段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
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图画,图文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有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在语言前多言语,丰富教材延伸性。
启发想象,经反复练读,学生有所感悟,边读边想象,要把大自然的美与文字的美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
三、注重朗读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
范读,还原当初情境,体验会更深刻,利用多媒体视频起到范读的作用,孩学生在模仿中训练了语感,积累了语言。
句式指导适时、恰当有助于把握文本内涵。
四、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新课前的导入。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在教学课文时,我为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冲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在这样的感情朗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2000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和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破阅读重难点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以读促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突破重难点,并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以读促悟策略的意义以读促悟是一种以“读”为主线,以“悟”为目的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难以掌握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策略的运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以读促悟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思考,探索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读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文字,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本的思想和内涵,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以读促悟策略的实施1.选择合适的文本在使用以读促悟策略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文本。
教师可以从课程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等因素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字、文章或者散文等。
选择合适的文本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水平。
2.确定阅读任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特点,确定相应的阅读任务。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需要进行字词精读,有些学生可以进行段落整体理解,有些学生可以进行文章整体把握等。
阅读任务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这里的“主动思考”并不是指教师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去自主思考、探索文本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更多的启示和体验。
4.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
例如,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核心主题和重要论点。
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以读促悟
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以读促悟【关键词】感悟朗读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所谓“感悟”,是学生调用自身的语言沉淀,获取文本信息,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将所获取的信息相交融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甚至触发灵感和顿悟。
1.初读促感悟学生初读课文,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课文读正确。
在反馈正音时,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在朗读中自主感知,为下面的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第七册教材《长城》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后,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赞叹长城,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悟,找到了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这里,我还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质疑,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再一次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体现长城“气魄雄伟”“是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还要练习把它读通读好,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精读促感悟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
此时的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
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2.1 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在教学《长城》的第一、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中的两幅图片,了解城墙、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体会到长城的雄伟气势,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腾起民族自豪感。
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悟(完整版)
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悟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悟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悟《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郑州市基础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徐睿老师要求广大以教师的读代替学生的讲,引导学生做到会读书、读正确书。
在市教研室和我校教务处的带领下,我们一年级组扎扎实实的开展以读代讲的教、学、研活动。
首先,我们研究了徐睿老师的以读代讲的精神理念:以读代讲的成功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做到读准字音,第二读通句子,第三读出读者的理解,第四读出作者表达的意思,而第一二三点又是是必须做到的。
教师的范读又必不可少。
所谓感情朗读,不是抑扬顿挫就好,而是要忘我地读,投入到情境当中来读,情感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刻意做作的。
其次,我们通过学习加深了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读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苏轼的三分诗七分读,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十分强调读对理解和表达的作用。
从读入手,以读为本,就是要扎扎实实的读书,轻轻松松的读书,不要太多的讲解,不要太多的分析,把书读懂,把书读透,讲懂议懂不如读懂。
以读代讲,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同时,以思伴读,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
再者,我们组开展了以读代讲的公开课研讨活动。
陈平、程晓斐、宋小清三位老师先后上了《雨点》、《蚂蚁和蝈蝈》、《三个小伙伴》三节公开课。
在课堂上老师们采用了范读、默读、引读、自由读、接读、表演读、配音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以读促悟心得体会
以读促悟心得体会以读促悟心得体会1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
怎么去感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朗读。
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
在近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语言的魅力。
如在教学《夕阳真美》中的“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句话时,后半句学生都能在多次朗读后感悟到夕阳西下时美丽的晚霞,但对于“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还没有完全读懂。
于是,我就扣住这充满生活情趣的词语,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经验讨论:(1)你的脸有没有涨红过或者见过别人涨红的脸吗?那该是什么样儿的?(2)“太阳圆圆的脸涨红了”又是怎样一种颜色呢?你能描述一下吗?通过联系生活,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表象,使“涨红了脸的太阳”的鲜艳壮丽之美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这时他们的朗读有声有色,时而高昂,时而低缓,语气中充满了对夕阳之美的陶醉、赞美。
二、在丰富的感情朗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家》是一首简单易读的儿童诗,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悟文。
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读文,并思考文中写到了谁的家、分别在哪儿,文中表面的意思学生一读就懂了,找得很快,可儿童诗所蕴涵的情感一下子是悟不出来的。
我深情地对学生说:“看,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这是白云的家,朵朵云儿在这美丽的家园自由地飘荡,多舒畅、多自由、多快乐呀。
谁将自己化作白云来读一读这句话?”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学生进入了情境,开始美美地读起来。
小脑袋随着音律一扭一晃,他们早已被课文吸引,美的语言使他们陶醉。
在教学中还应抓住*重点的句、段或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
读中求悟,以读促悟(论文)
读中求悟,以读促悟阅读既是理解的基础,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
它具备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是识字、理解字、词、句段乃至全篇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
为此,经过近年的努力探索,提出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四读”教学模式,环环相扣,以读促悟,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阅读课教学中,以“四读”教学模式来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理解及表达能力,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操作训练步骤是:初读感知大意——细读理清脉络——精读突破重难点——品读回拢升华。
一、初读。
开篇解题,激趣入境。
让学生初读课文,在扫清语言文字障碍的同时,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对文章进行“粗”处理——抓住大意即可。
可采用范读、配乐朗读等朗读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梗概,读后自悟表达,能初步质疑问难,并让学生解答所致疑难,教师随机点拨。
二、细读。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细读每个自然段,通过出示思考讨论题,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划分层次,初步概述层段大意。
进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课文的理解由“粗”入“细”。
在学生自读、自悟后讨论、表达,进一步质疑问难,并随堂让学生互相解答所质疑难,教师适时点拨、启导。
三、精读。
抓重点段精读课文,要紧扣中心,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精读的目标所在。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抓好精读这一环,必须让学生从全篇深入到局部——重点段,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阅读,品词析句悟段,把握并理解课文的重难点。
精读自悟的训练方式,可归纳为:其一,自悟表达。
即抓重点段,放手让学生去读,在读中自悟表达,在读中质疑问难,教师只是适时启导、小结过渡。
读完一段,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充分让学生表达后,进而问学生还有哪些不懂的,引导学生质疑,鼓励敢问、善问的同学,然后让学生互相解决所提问题。
设疑促读以读感悟述中积累
设疑促读以读感悟述中积累《哪吒闹海》是苏教版小语第五册的一篇神话故事,写的是小哪吒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又过上太平日子的事。
课文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指导朗读、复述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说说我的做法。
一、设疑促读。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我在设计导入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哪吒”的知识。
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认识哪吒。
接着,我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中获得的知识来判断插图中谁是哪吒?你又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纷纷举手抢着要答。
“我一看就知道,图上左边那个小孩模样,身上有两件法宝的是哪吒,你看,他目光坚定,眼睛炯炯有神;而旁边那个站在海里,手拿斧头,长相丑陋,气势汹汹,咬牙切齿的肯定是书上写的夜叉。
”几乎全班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那么,谁又能说得再具体点?把哪吒和夜叉交战时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
”面对我的发问,学生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
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我深知此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启发和引导。
于是,我告诉他们答案就在课文中。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引入课文,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我相信学生们将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去朗读课文。
二、以读感悟。
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紧抓住一个“闹”字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先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哪吒为什么要闹海?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东海龙王父子的可恶,也体会到哪吒为民着想,敢于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我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并适时在投影片上标示出重点词;“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兴风作浪”、“治一治”、“出一口气”,要求学生边读边感悟,引导学生可以用语气,也可以用手势来加强朗读表现力,但一定要让听的人感受到龙王父子的“恶”和小哪吒的“勇”。
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感悟出“闹”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归纳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则是水到渠成。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动态过程。
其中的转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主的阅读,自能的感悟,自动的内化。
“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悟”中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
一、自主赏读,感悟内涵自主感悟文本是一种学生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而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全球化的教育命题。
它是语文课程的一项目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要随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的提高而提高。
中高年级学生要通过自主感悟这一形式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一形式的运用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让学生静下来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取得有利的效果。
并且还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无论是初读整体感知,还是精读品味,教师都要让学生尽情读书,边读边思,入景生情,情动辞发,而后让其畅谈所感所悟。
学生的感悟虽有深有浅,或多或少,但只要是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加以保护。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悟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享受有所悟的乐趣,使学生逐步掌握“自读自悟”的读书本领,实现学生最大限度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而有的教师只注重表面热闹,形式多样,却没有真正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自主感悟,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效果。
二、比较朗读,感悟妙处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文中的妙词佳句作适当地调整,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揣摩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当,获得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以读促悟以读悟情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具体操作是自读自悟潜心会文;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分三个层次的读课文:一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
一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对一些难理解、难写的字词,重点指导读写,扫除学习课文中的障碍,发挥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作用,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
二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二读课文,让学生能更流利的读文,更好与文本对话,归纳出文章的大意,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在这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内容。
三读课文,品析文章主要内容。
第三次读文,有感情的读课文重点部分,再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个性化的阅读第一课时。
要想让学生有独特的学习感受,就应该让学生潜心涵泳、诵读体味。
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以诵读体味为主要教学形式,注重诵读中涵泳、意会、体悟。
并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能与文本、作者充分的进行对话,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在学习课文时潜心涵泳、诵读体味,读中感悟、启思中说写、促使学生在言和意的体会中进行感悟、内化、转换。
在教授课文时,采用由整体到部分的方法,让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大意后,抓住描写的句子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阅读,以读促悟,以读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疑促读以读促悟
——《天鹅的故事》教学案例及评析
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尚征凤
一、由结果导入,设疑促思
1、师:有一年的初春,斯杰潘老人在贝加尔湖畔打猎,发现了一群天鹅。
他打到天
鹅了吗?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到故事的结果。
3、多媒体出示:
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从此以后,这枝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4、对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
5、(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
生1:老人离那群天鹅那么近,为什么不用猎枪打天鹅呢?
生2:为什么斯杰潘老人再也没有动过那枝猎枪呢?
[评:“疑是思之始”,先揭开故事的结果,再由果循因,让学生生疑,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这样导入新课,不但会让学生以疑促思,以思促学,还可以提挈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二、自读课文,以读解疑
1、请学生带着疑问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师:读后,你解决了什么疑问?
3、生1:我知道了是老天鹅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打动了老人,使老人没有开枪。
4、生2:我觉得老天鹅们破冰的举动感动了老人,使老人再也没有动过那枝猎枪
……
5、师:你们有没有被这群天鹅的举动所打动?(学生神情严肃,纷纷点头。
)
6、师:课文中的那些句子打动了你?试着进一步读书,圈圈画画并及时批注下自己
的思考心得。
(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同时还圈圈画画,写下自己的思考心得。
)
[评:这个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新课标中指出:用“感
悟语言”代替过去的“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让学生在读书时圈圈画画,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每次读书的要求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步步深入,提高了读书效率。
]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默读课文,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说天鹅的哪些行为令你感动?这些地方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感悟,
在品位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老天鹅勇敢顽强、视死如归、团结拼搏的精神。
4、(师继续点化)在你看来石头和老天鹅有何相同的地方?这镜子般的冰面和老天
鹅比谁更强大?(学生交流讨论)
5、练习多种形式的朗读。
[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析的能力。
”在深读课文的阶段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既抓住了全文的准绳,避免了繁琐的分析,又诱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有效过程。
教师设计的两次对比中,引领学生去寻找冰面变化背后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唤起学生的言语感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飞跃。
读思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老天鹅身上的精神。
]
四、延伸拓展,深化感悟
1、这群老天鹅凭着勇敢顽强、视死如归、团结拼搏的精神终于成功了,你看过类似
这样的故事吗?
2、学生交流故事。
(结合学过的课文,如“蚁国英雄”、“生命桥”等)
3、听了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全班交流)
4、你现在知道斯杰潘老人为什么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动过那枝猎枪了吗?
[评:此环节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生活储备,使文本内容与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及已学过的知识经验联系了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更深一层地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了学生原有认知的突破。
]
五、作业设计,强化主题
1、设计两条保护动物的公益用语。
2、学完课文,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以人类啊,放下手中的猎枪》为题,开展
一次小练笔。
[评:这个环节的设计较有创意,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表达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又强化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
]
【总评】
1、“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对语言“感悟、积累、应用”的过程中,
自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惑。
在深读课文的阶段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究学习,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疑,既培养了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整个过程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体现了“学由疑开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思想。
以疑促读,以读促悟,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3、教学中教师能够将学生引入真实的体验之中,使其情为之所动,意为之所向。
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最深远的共鸣。
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课后作业的设计,促使学生的感悟不断加深,感情不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