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导学 以读促悟”的教学模式例谈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以读促悟、以悟促情常州市新北区吕墅小学徐亚红【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学片段】师:小朋友,下面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书。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的句子写得十分地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不信,跟着老师来读一读。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生:“端着盆”师:“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也到课文当中去找一找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同桌找句子,读句子。
师:巡视指导师:小朋友,找到了吗?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读一读。
生:“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生:“有的撒上花瓣。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
还有吗?生:“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生:“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
还有哪组同桌也找到了,来读一读。
生:“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生:“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师:小朋友读得真带劲。
下面请小朋友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读一读这样的句子。
生:在班级中找好朋友读书。
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吗?(老师配乐领着学生一起把第二、三小节进行朗读)【反思评析】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人创造的文字作品也一定有它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文章的背景、标题、语言风格、遣词造句等等更多层次和角度的方方面面。
教师应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构思,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法。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一词,具体描写了傣族人们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从清早一直到深夜,人们都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小朋友深刻体会到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
同时,课文的语言还十分具有特色。
有许多语言文字都十分地对仗、工整。
如: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这个教学片段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特点,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运用文本资源,提升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布时间:2022-12-25T14:59:19.64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2月下作者:陈芹[导读] 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教学中占有绝大部分的分量,有了语文的文字基础和语言功底,学生才能够了解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而展开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当前,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便是针对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板块而提出的,它所表达的大致含义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要改善以往教师一味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而忽略了基于学生展现自己主体地位的机会的现状,通过“读”的方式增强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对课文的解析。
陈芹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小学校四川广安 638008【摘要】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教学中占有绝大部分的分量,有了语文的文字基础和语言功底,学生才能够了解书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而展开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当前,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便是针对于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板块而提出的,它所表达的大致含义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要改善以往教师一味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而忽略了基于学生展现自己主体地位的机会的现状,通过“读”的方式增强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对课文的解析。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素养;以读代讲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2-217-01“读”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在小学生刚刚接触学习和认识汉字的时候就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从读开始的,对于小学阶段语文课文的理解与认识亦可以用读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文章的理解与解读能力。
更何况“读”这一环节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始终,通过“读”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能力,每一次在反复阅读与品味的过程中都会有不也一样的领悟与发现。
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悟
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悟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悟《语文课程标准》把培育同学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力量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同学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郑州市基础教研室学校部主任徐睿老师要求广阔以老师的读代替同学的讲,引导同学做到会读书、读正确书。
在市教研室和我校教务处的带领下,我们一班级组扎扎实实的开展"以读代讲'的教、学、研活动。
首先,我们讨论了徐睿老师的以读代讲的精神理念:以读代讲的胜利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做到读准字音,其次读通句子,第三读出读者的理解,第四读出表达的意思,而第一二三点又是是必需做到的。
老师的范读又必不行少。
所谓感情朗读,不是抑扬顿挫就好,而是要忘我地读,投入到情境当中来读,情感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刻意做作的。
其次,我们通过学习加深了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读'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学校生阅读力量的重要途径。
苏轼的"三分诗七分读',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非常强调"读'对理解和表达的作用。
从读入手,以读为本,就是要扎扎实实的读书,轻轻松松的读书,不要太多的讲解,不要太多的分析,把书读懂,把书读透,讲懂议懂不如读懂。
"以读代讲',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同时,以思伴读,读思结合,让同学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悟'中提高自己,熟悉自己,形成读书的力量。
再者,我们组开展了"以读代讲'的公开课研讨活动。
陈平、程晓斐、宋小清三位老师先后上了《雨点》、《蚂蚁和蝈蝈》、《三个小伙伴》三节公开课。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小壁虎借尾巴》精读赏析课教学设计烟台市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校吴欣意课题:《小壁虎借尾巴》课型:精读赏析课课时:一课时【设计理念】:读,是语文学习永远的金钥匙,它是感知的前提,理解的途径,感悟的法宝。
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在读中感悟。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本课是一篇知识性童话,适合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视频进行跟读,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很快地进入课文中去;并在读中渗透抓词品句、体会悟情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总之通过自由读、跟读、品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小壁虎的难过与艰辛,导出多种形式的“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格,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增强感悟,培养能力,获得思想启迪,引导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而《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童话,主要讲述了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为了逃命而挣断了尾巴。
小壁虎分别向小鱼、黄牛、燕子去借尾巴,但是它们的尾巴都非常有用,不能借给小壁虎。
正当小壁虎难过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新尾巴。
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教学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观看视频、分角色朗读等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以读促悟出亮彩——何其芳《秋天》一诗导读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以读促悟出亮彩——何其芳《秋天》一诗导读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以读促悟出亮彩——何其芳《秋天》一诗导读案例作者:冉瑞清诗歌教学、诗歌赏析以及语言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考测评及学生文学素养训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
要从总体上说出在教学中运用怎么样的策略与技巧来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提升功效,我倒是无从说起。
那我就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何其芳的诗作《秋天》一课的教学组织及课堂效应方面来展示我和学生的读与悟的交织与碰撞。
首先,在教学的环节设计上,我以读为引,以读为结,来安排每一个环节,以读为线,以诵为果,把诵读贯穿始终。
我一共设计了九大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查测字词,亲近作者,想象画面,畅谈感悟,品赏语言,辨悟美点,仿写诗句,归纳学法。
撇开常规的环节不说,我就想、谈、赏、辨、写五个主体悟读环节来展现我们的课堂。
在导入范读、字词读懂、亲近作者后的试读之后,我引导学生想象物景人事之画面,感受具象与细节之美,分组让学生描绘画面,并讨论诵读的要求。
学生领会了以声赋形的法则,通过声音的刚柔、轻重、高低来表现事物的特点,通过或坚定或游离,或高昂或低沉,或舒缓或轻快,或跳跃或延宕,或饱满或沙哑的声音来表现事物的情态。
最后形成了各节诗的读法:首节节奏明快,声音饱满,有跳跃感;次节节奏舒缓,声音轻松自由,有舒适感;尾节节奏舒缓,声音绵延柔和,有沉思感。
代表的诵读更见状态。
然后在畅谈感受,品悟诗作内容情感时,我又引导学生以声传情,学生在讨论情感时,得出了农家的兴奋,渔家的优越与牧羊女的幽思。
在诵读技巧讨论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定位:要读出农家的自豪得意、高兴,要有激情的底子,欢快的声音,喜悦的表情;要读出渔家人恬淡、悠闲、自在,要有舒心的底子,飘逸的声音,自得的表情;要读出牧羊女的思念、痴迷、执着,要有沉思的底子,延宕的声音,出神的表情。
再次,在语言品赏中,学生立足作品画面画意,及自己的生活感受与经验,反叛了许多资料上的解读并质疑了作者的用词。
以悟促读,读中现悟——《掌声》一文教学例谈
【 境描述 】 情
师 : 声 前 的 英 子是 怎样 呢 ? 默读 课 文 , 一找 , 掌 找 画 画 , 且 可 以在 你 找 到 的 句子 下 , 下 你 只 言 片 语 的 并 写 感 受。 几 乎 学生 都 找 到 一 个 共 同的 句子 , 因为 这 个 句子 比 较明显 , 于是 交流 出示 句 子 : 她很 文静 , 是 默 默地 坐在 教 室的 一 角 。上 课 前 . 总 她 早 早 地 就 来 到教 室 , 下课 后 , 又 总是 最后 一 个 离开 她 1抓 “ 默 ” . 默 一词 自 由读 。 名 读 指 师 : 着读 着 你 感 受到 什 么? 读 生 : 子 很孤 单 , 是 一 个人 。 英 总 师 : 是 从 哪 个 词读 懂 的? 你 生 : 是 从 “ 默 地 ” 个 词 中知 道 的 , 默 就 是 不 我 默 这 默
【 景说明 】 背 人 教 版 三 年 级 上 册 《 声 》 课 讲 述 的 是残 疾 女 孩 掌 一 英 子 内心 很 自卑 , 个偶 然 的 机会 让 她 不 得 不 面 对 全 班 一
同学 的 目光 , 不 到 的 是 , 学 们 给 了她 鼓 励 的 掌 声 。掌 想 同 声 从 此 改 变 了英 子 , 她变 成 了一 个 活 泼 开 朗 的 人 , 始 开 “ 笑着面对生活” 微 。教 学 这 一 课 时 , 定 要 感 悟 掌 声 前 肯 后 的英 子 性 格 , 如 何感 悟 掌 声 前 后 的 英 子 呢? 并 通 过 那 朗读 表 达 出 呢 ?我 这 样 设 计 :
知 其 所 以 然 。阅读 教 学 重 感悟 , 这是 大 家的 共识 。感悟 是 指 心 理 的 活 动 ,所 以指 导也 要 从 学 生 的 阅读 心理 出发 。 这 个 教 学 片 断 , 从 “ 默 地 ”、 早 早 — — 最 后 ” “ 默 “ 、总 是 — — 又 总 是 ” 组 关键 词 , 导 学 生 层 层 深 入 地 感 受 三 引 英 子 的 忧 郁 自卑 的 形 象 , 后在 此 基 础 上 学 生 引 导 进 行 然 朗读 , 样 的 朗读 指 导 是 内在 的指 导 , 学 生 感悟 后 的 这 是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大家好!我有时机在这里和老师们交流,觉得很荣幸。
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静下心来仔细回味这些年来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和收获。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我区从2001年推行了新课改。
新课改就是解放学生,从全面应试走向全面素质。
课堂是课改的载体,教师是课改的力量,素质是课改的核心。
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我是一名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师,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表达语文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是我上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我的课堂,在这里介绍几种操作策略。
第一种策略:纵览全文,示范读。
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的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在初学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进行欣赏性范读,让学生从不同声调和音色感知课文。
朗读,也许是走进这个课文的最好方法。
我在教学巴金?鸟的天堂?一课时,我让学生拿起语文课本,听老师朗读全文,边听边用心感受:黄昏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纷飞活动的情景。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教师此时入情入境的范读课文,可以促进学生静心走进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种策略:创设情境,激趣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如果一味地叫学生读呀读,当然索然无味。
我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曾这样设计:导语: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
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童年?〔学生纷纷说、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欢乐无比、自由自在等〕然后咱们看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小男孩的童年怎样?让学生观看凡卡命运悲惨的视频,老板拿皮带抽他,老板娘拿鱼嘴直戳他的脸,伙计们捉弄他的视频。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阅读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技能。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了阅读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的时候遇到重点、难点、生僻词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重难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以读促悟”这一教学方法,并探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什么是“以读促悟”“以读促悟”是一种针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读懂文章中的字句、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达到“以读促悟”的效果。
“以读促悟”是一种基于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通过自我整理、总结、归纳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中描述的内容,进而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和信息。
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1.建立正确的阅读思维在运用“以读促悟”教学法时,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阅读思维。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难点、分析手段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思维。
2.确定阅读目的在运用“以读促悟”教学法时,需要明确阅读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并从中发现文章的内涵和重要信息。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确定阅读目的之后,需要让学生自己找到和目的相关的重点、难点和生僻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信息。
3.进行阅读交流在“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中,阅读是一个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交流和探讨。
针对重点、难点,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让学生把文章中的重点、难点摆到桌面上,大家一起研究整个文章,形成自己的结论。
这样可以通过集思广益的方法,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创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参与到阅读中来。
读中求悟 以读促悟
读中求悟以读促悟〔关键词〕阅读教学;初读;细读;精读;品读阅读既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
它具备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是识字、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语言、发散思维、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
为此,笔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提出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四读”教学模式,环环相扣,以读促悟,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初读感知大意初读感知大意,即让学生初读课文,在扫清语言文字障碍的同时,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对文章进行“粗”处理——抓住大意即可。
初读感知大意可以采用范读、配乐朗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梗概,读后鼓励学生自悟表达,找出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随机点拨。
如,教授《鲁本的秘密》一文时,教师可先给学生提出读文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学习字词。
(3)读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在初读后完成读文要求,即可把握文章的梗概,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细读理清脉络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细读每个自然段,通过出示思考讨论题,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划分层次,初步概述层段大意。
进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课文的理解由“粗”到“细”。
在学生完成自读、自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质疑问难,并随堂让学生互相解答所质疑难,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如,教授《鲁本的秘密》一课时,学生可先按教师的要求: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鲁本的秘密揭开的?读后学生思考作答,教师点拨引导,概括结论,理顺本课的思路。
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再次读课文、思考问题,能够很好地理清课文脉络,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达到学生自读、自悟后合理表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精读突破重难点抓重点段精读课文,要紧扣中心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精读的目标所在。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2000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和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破阅读重难点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以读促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突破重难点,并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以读促悟策略的意义以读促悟是一种以“读”为主线,以“悟”为目的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难以掌握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策略的运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以读促悟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思考,探索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读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文字,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本的思想和内涵,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以读促悟策略的实施1.选择合适的文本在使用以读促悟策略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文本。
教师可以从课程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等因素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字、文章或者散文等。
选择合适的文本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水平。
2.确定阅读任务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特点,确定相应的阅读任务。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需要进行字词精读,有些学生可以进行段落整体理解,有些学生可以进行文章整体把握等。
阅读任务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这里的“主动思考”并不是指教师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去自主思考、探索文本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更多的启示和体验。
4.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
例如,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核心主题和重要论点。
以读促悟出亮彩——何其芳《秋天》一诗导读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以读促悟出亮彩——何其芳《秋天》一诗导读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以读促悟出亮彩——何其芳《秋天》一诗导读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以读促悟出亮彩——何其芳《秋天》一诗导读案例爱默生曾说,“通过一段文字,人们可以获取到更高的智慧,他们因此获得了经验”。
而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中,被誉为“诗之圣典”的《诗经》更是将悟性和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而在现代汉语文学中,通过一首诗,我们也能很好地领略到作者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中一篇较为重要的艺术型阅读文本。
这里,我们就结合这首诗,来看看如何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更好地体悟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首先,从字面的层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何其芳在讲述了秋天这个季节的时候,心情是相当沉吟深刻的。
他通过诗歌中的“慨然赋长句,哀怨盈吾怀”等词语表达出了他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感觉到到了秋天,天空一片沉闷,大地也变得暴躁起来,仿佛是整个世界都被萧索的气息所笼罩了。
同时,他用“际季蹉跎”、“景象凄严”等描绘,使读者更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深秋的冷清。
其次,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诗歌的意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何其芳在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是非常深刻的。
首先,他通过“忘却几多时,流年无数恨”等词语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沉寂,让人感觉到一个人的孤独不安。
其次,在诗中我们还能看到何其芳用“长夜愁语,娇阳一晌”,以及“四时不免秋,人世多少愁”的描述来对照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感受到人的尘世境遇。
最后,阅读何其芳的这首诗,我们需要学会理性思考和情感沉淀。
当我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到作者表达的孤独和哀怨时,我们需要在理性的基础上,去情感沉淀这些感受,体悟到世界上充满了苦难;而当我们在文章中看到“明朗马上登高处,秋水颓光成状席”时,我们则可以意识到原来即便是孤单的世界中也有一些美好,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的方式去领略和理解。
总之,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中值得深入阅读的一篇文章。
以读促悟教研活动成果(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阅读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情感、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过程。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以“以读促悟”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共同提高阅读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
2. 通过研讨,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本次活动选取了不同年级、不同题材的阅读教学案例,让教师们共同分析、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优秀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以读促悟”教学策略研讨教师们针对“以读促悟”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共同研讨了以下策略:(1)激发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朗读比赛、阅读分享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摘抄好词好句等。
(3)注重阅读理解:通过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阅读情感: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审美能力。
3. 教学设计展示与交流教师们结合研讨成果,展示了各自的教学设计。
通过观摩、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得到提高,明确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
2. 教师们掌握了多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如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注重阅读理解、培养阅读情感等。
3.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交流互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以读促悟”突破阅读重难点xx小学xx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入职小学语文教师初期,在阅读教学中,最令我头疼的问题是我不能很好的运用多种读法来突破重难点,所以,我的语文课,总显得混乱而单薄。
我明白这个问题不解决是绝不可能的。
于是,为此我也做了不少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咨询有经验的教师、听示范课、课堂实践……终于,在一次次学习与打磨课中,我很顺利地运用了多种朗读方法,课堂生成性高。
现在结合所执教的部分课例进行总结延伸。
一、创设情境,xx读促悟在教学目标中,我们总会看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程中即可解决,可如何做到“有感情”朗读,是一个难题。
朗读是一种用富有个性化的声音来表达文章内容的过程。
指导朗读,如果过分重视技巧,势必只让学生产生一种统一的而不带个人感悟的声音。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是朗读要求的重、难点。
学生只有进入情境,感情才容易激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景,并使情景具有形真、情深、理念寓于其中等特点。
在《三月桃花水》导课中,我尝试多种导入:图画导入、声音导入、设置情景……最后,我决定用我的整体朗读将学生带入情景中。
没想到,在配合着视频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很快投入情景中,不知不觉,陆陆续续有学生跟我一起朗读起来,最后,蔚然成片,全体学生都跟着我一起朗读起来。
这一过程,教师的创意,激趣范读,让学生充分领悟。
二、熟读精讲、抓住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便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是共同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的。
脱离“读”的讲解,是生硬的,是无效的,是没有课堂灵魂的。
在讲与读的关系上,应该是以读为主,以讲为辅。
《故乡》阅读教学例说
《故乡》阅读教学例说作者:李海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4期李海内容摘要:本文以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故乡》一文为例,列举了三种有效教学的模式:以读促悟法、情景诱导法、比较突出法。
关键词:以读促悟法情景诱导法比较突出法。
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鲁迅的《故乡》一文,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文本教学过程中尝试性的运用了以下三种模式,其效果较为明显,在此不妨引出,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以读促悟法《故乡》是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名篇,文章内容较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性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初中生向来在语文学习中就有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为了在仅有的课堂几十分钟之内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文本,可以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其方法是:朗读重点语段,形成语感,培养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妨让学生在读课文时着力注重以下两“读”。
1.“读”性格小说中豆腐西施杨二嫂这一人物的出场,她的言行想来学生和她一见面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杨二嫂未经露面,就已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了,“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声音突然大叫起来。
”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我”百般的围攻,“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啊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是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的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了她的裤腰里,出去了”。
这一典型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可让几个学生分别模仿读读,看谁最能表现出她那尖利的怪声和刻薄的性格特征来。
2.“读”韵味该小说中重点朗读语段是课文的最后几段:从“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至文末。
把握人物失望与痛苦的心情,末尾一节,还要读出人物的理想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情景诱导法因为本小说的时空跨越较大,即小说所叙述的内容与我们学生今天的生活距离想去甚远,想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文本,可以创设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以读促悟教学方法的突出优势
浅谈以读促悟教学方法的突出优势
以读促悟教学方法是一种将阅读作为学习的基本途径的教学方法,它将阅读与学习相结合,通过阅读,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赞誉,其突出优势如下。
首先,以读促悟教学方法利用了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促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学习能力。
因此,阅读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以读促悟教学方法强调材料的选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材料的选择,使之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将提早让学习者感到自己和活跃,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
第三,以读促悟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不依赖教师的指导自我学习。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老师更像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的讲解者和教授者。
第四,以读促悟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习者了解知识的来源、演变和联系等方面,以形成知识的整体性认识,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以读促悟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即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总之,以读促悟教学方法注重教材的选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注重知识整体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等方面,这些突出优势使得以读促悟教学方法成为目前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方法。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摘要:小学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科目,随着新课改的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成为一个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各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这一教学课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措施与方法”这一话题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措施与方法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思维,培养个人的语感,实现在语言上的有效积累,确保学生可以实现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为实现这样的目的,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件事。
一、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对小学生而言,所谓语文素养指的是,在日常展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所形成的语文能力,这种能力应该被全方位地贯穿于学习的全流程中,拥有这样能力的学生往往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方法、应用、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所谓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得到教师引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阅读和写作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基础;语言应用指的是,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之后,可以进一步地发散个人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创新;文化传承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了解我国在5000年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借此培养个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
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策略的措施与方法1.感知文本内容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达到以读促悟的效果,教师首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教材文本中融入的内容,如此才能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基础、感悟对应的基调,为后续的高难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学生想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必须要以准确、流利的状态展开阅读,才能逐步与作者形成共情,理解作者借助文章想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案例反思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一、背景介绍:(一)教学内容分析:《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班学生共有40人,从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朗读能力较好,初步懂得欣赏词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但对老支书在危险与困难面前体现出来的舍己为人,临危不惧,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理解不能深入。
二、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字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学习理解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重点语句,感受洪水肆无忌惮,死神来临的危险情景,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临危不惧,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能力目标: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学习做一个象老汉一样舍己为人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孕伏情感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什么事?2、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恐慌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②感情朗读重点句子3、感受老汉的人格与精神。
第一块:读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适时引导理解“拥戴”。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无私无畏的老支书——(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以读导学 以读促悟
龙源期刊网 以读导学以读促悟作者:蒋海兰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7年第12期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多读几遍,书中意思自然就会显现。
也就是说,通过有目的、有技巧的诵读,能够不断增强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悟文章情感。
这说明了“读”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向来重视诵读,尤其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诵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极有帮助。
语言学习是颇为讲究语感的,好的语感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意义。
在一次听课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读”的重要。
那是一节讲授《狼牙山五壮士》的语文课,在讲到“班长领着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内容时,授课教师首先进行了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对读、小组读、全班读。
最后,在授课教师还未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学生通过诵读竟能深切感受到“班长”的斩钉截铁和坚决果断,以及壮士们的拳拳爱国深情。
当然,要想收到这样的诵读效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诵读训练。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诵读技巧?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准确抓住核心的文字信息?张连元的《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一书,为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和理论。
据笔者观察,在实际教学中,无用地“读”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教师不懂如何引导学生“读”,学生“读”的过程中也不知应该把握哪些信息。
《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一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用一个章节对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对诵读教学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提出了“以读促学”的教学模式。
该书各章节内容安排合理、推进有序,案例与理论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为语文教师做好诵读教学提供了经验和方法,值得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导学以读促悟”的教学模式例谈
作者:乌兰其木格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6期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
以读导学,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让学生运用问、画、读、议、演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阅读语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即应通过“以读为本”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达到内化,学会迁移运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尝试着进行了“以读导学以读促悟”的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模式可分三步: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第二步,以读导学,以读促悟;第三步,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本文结合《狐假虎威》一课,简单介绍这一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拿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然后再说一个既有狐狸,又有老虎的成语。
教师板书课题。
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平时对老虎和狐狸的印象?教师顺势引导:文中的老虎、狐狸是什么样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就到文中找答案吧![2]
二、以读导学,以读促悟
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利用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
2.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师用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并抓住重点词“扑”和“抓”,体会老虎的凶猛。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老虎的凶猛。
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让学生利用刚才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眼珠子一转”、“扯着嗓子”和“怎么,你敢吃我?天帝派我来当兽王,你要是吃了我,天帝不会放过你的!”,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狐狸的狡猾。
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用又()又()形容老虎。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老虎看到瘦小的狐狸,会想什么?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又会想什么?教师指出:同学们说的就是老虎的心里话。
你们用想象的方法读进了老虎的心里,想象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故事情境理解“半信半疑”、“犹豫不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老虎的半信半疑、犹豫不决。
学习第四自然段:教师让学生快速从第四自然段找出狐狸说的话,思考:狐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狐狸说的话和狐狸的冷笑。
(得意的笑,嘲笑,吓唬老虎的笑)之后,让学生带着感受读出狐狸说的话。
学习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圈出狐狸、老虎表现的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狐狸和老虎表现的词语。
然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合作表演第五自然段。
之后,教师顺势采访:采访动物——你们怕谁,跑得这么快?采访老虎——看到动物们被吓跑,你心里怎么想狐狸说的话?采访狐狸——看到动物们被吓跑,你心里会怎么想?
3.回顾整理,深层体悟
(1)揭示喻义
学生表演后,已经知道小动物逃跑的原因了,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然后教师顺势揭示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并指名解释“威”、“假”的意思?教师小结:后来,人们就把自己没有本事,借着别人的本事吓唬或欺负人的行为就叫做“狐假虎威”。
(2)评价狐狸
学生交流是否喜欢文中的狐狸,为什么?教师小结:狐狸撒谎骗人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向它学习,但是狐狸面对强敌,动脑筋想办法,摆脱危险,这种做法是聪明的,值得我们学习。
三、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学生学过课文后,对课文内容和文中的词语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积累,教师通过设计活动——完成延学单小练笔《大桃子》,加深学生对成语“狐假虎威”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利
用狐假虎威的做法,欺负人的行为是不对的,不能向小猴子壮壮学习。
之后教师又设计“看图猜成语”、“我推荐成语故事”的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成语积累。
最后教师总结:成语是汉语中最精炼的语言,学习成语,能帮助我们学好语文,也能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
老师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学习、多积累成语,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以上就是我利用“以读导学以读促悟”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案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
以读导学,在读中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让学生运用读、画、想、议、演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郑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视点》.教育科学出版社.
[3]叶圣陶 .《怎样学语文》.天天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