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题报告(新)
(完整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题报告(新)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适应学生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构建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2011年开发区实验初中建校以来,广泛开展常态化的诊断式听评课、示范式教学论坛课、引领式专家指导课、展示式交流观摩课等活动,并利用教改会客厅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瓶颈问题。
经过调研、汇总、归类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课改专家所提出的理念认知层面,面对新课改后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改理念。
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得不到学习天性的充分释放、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发、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探究体验、拓展运用等多方面仅流于形式,没有找到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方法。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问题”意义建构方式,源于师“导”和生“学”的双核动力,根据新课改理念,突出“教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宗旨而形成的。
既微观剖析,从常态化教学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那些共性的、制约性的问题,又宏观构建,探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模式,按知识问题化,工作科研化,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推进课改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的成材、成功,教师的成名、成家,走一条返璞归真之路,走一条求实求效之路。
本课题是充分综合各流派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提出来的,我们取其精华,舍其不足,破除文化差异制约,打破区域地域界限,还原学习本质,是基于“问题系统”牵引,源于“导、学”活力驱动,目的是构建的一种简洁易学、便于操作、容易推广的科学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的问题教学思想较为系统,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010年9月,我校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了"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围绕着问题这个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不断尝试、探索、修改和完善过程中,摸索一套"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的含义所谓"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是指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感受问题、发现问题、自主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感受问题、探究问题,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初中数学"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具有四个显著的本质特征:一是它强调学习的主体性。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实验研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开始,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二是它强调学习的创造性。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的过程,是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是它强调学习的活动性。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教学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获得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并在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识。
四是它强调学习的策略性。
"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并不满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应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创造性地挖掘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的提出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提出:"做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就是说不论是研究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必经学会提出有现实意义和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只学会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开题报告: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研究背景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和核心,它涉及到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教育发展和社会变革,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当前,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更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本研究的背景在于:当前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对现状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的需求。
具体地说,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不尽如人意;•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效果较差、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许多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
因此,本研究拟就教育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期发现更科学、更实用、更适合当代学生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当前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探讨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手段,验证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建议,为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本部分主要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分析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分类、功能以及历史发展。
并结合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现状,探讨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出现和意义。
2.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本部分主要针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例如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的实践,探索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
3.教育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研究本部分主要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研究,提出如何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评价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确保实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教育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和应用本部分主要综合前面各个部分,结合实践中发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问题,提出教育教学模式改进的策略和应用,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教育提供更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
导学案开题报告
导学案开题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我校理化教研组拟定《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作为我组2014—2015学年的课题研究, 以下为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除了生理发育十分迅速,身高、体重快速增加以外,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随之增加。
但是,他们急于成熟、独立的特征,影响了他们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还十分幼稚,还不稳定。
由此,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的成绩忽上忽下,或者努力了,成绩还是很低,事半功倍。
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问题的之一——学习不得法。
想学,又不会学,走弯路。
为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大多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以,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思想品德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新课程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在全力推动下,我校较早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导学案走进我们的教室,走入学生的书包,深入学生的思维中。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导学案的使用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像一盏明灯,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二、课题的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一)概念界定“导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是指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问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导学案,利用导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治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
问题导学-自主互助开题报告
“问题导学,自主互助”六问教学法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问题导学、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是顺应当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而提出的。
素质教育要求“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世纪对人的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已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能力,建构学习主体,学会创新学习,已成为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主题。
2、问题导学、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是对莱城区“目标导学、自主有效”课题研究的不断发展。
我们在进行“目标导学、自主有效”课题研究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积极思考,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课时依赖性强,讲过的、做过的知识有所了解,而未出现过的一些开放性、创新型问题就明显力不从心;另外,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信心不足,无法达到教师所要求的认知水平、情感要求及能力要求。
因此,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去引导、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问题导学、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是学校特色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结果。
“让教师在半日教研中不断成长”是我校的特色研究课题。
自提出这一校本课题,我们进行了不间断地草根式研究,让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升,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局面。
我们认为,建设有效课堂,既要从微观剖析,从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分析解决那些共性的、制约性的问题,又要从宏观构建,探索能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我校从2009年9月份开始,广泛开展常态化“诊断式”听评课活动,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问题,在全校征集诊断性问题100多条,经过汇总归类分析发现,正是一些熟视无睹的问题,造成了课堂的低效。
例如教师课堂废话多,随意偏离学习目标;教师不信任学生,包办太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充分;学生受动性、依赖性较强,独立性、创造性较差等等。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目标导学环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目标导学环节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记录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作为地理“五学”模式的第一环节一一目标导学,若能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法”,巧妙地将课堂的学习目标设计成若干问题,触发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去求解,能形成和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制造性思维。
果等,为课题研究供应理论支撑。
课题负责人签名: 三、专家评议要点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导学则是地理课堂“五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将“问题解决法”教学模式运用于“目标导学”环节,是一个很好的结合;但如何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则是一个需要创新的过程;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使其擅长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在研究内容上,可否有适当的侧重点。
2.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学生、教师和课堂评价量表对课题研究的教与学的模式进行跟踪与研究计划调整。
留意对研究进行细化设计,确定研究对象、参与试验的教师,并留意收集课题研究数据。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性作用,同时发挥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教师群体优势。
专家组成员-•致同意本课题开题
评议专家签名:年月曰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比课题申请书所作的名称、内容、方法等方面调整,特别是课题名称有更动的,应对申请表中相关内容作全方位修改,可加页)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曰。
问题导学开题报告
问题导学开题报告所谓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问题导学便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人类个体生命过程中极为特殊的阶段,除了生理发育十分迅速,身高、体重快速增加以外,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随之增加。
但是,他们急于成熟、独立的特征,影响了他们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还十分幼稚,还不稳定。
由此,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的成绩忽上忽下,或者努力了,成绩还是很低,事半功倍。
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问题的之一——学习不得法。
想学,又不会学,走弯路。
为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大多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
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以,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思想品德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初中教学必须进一步完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3篇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3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第1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xxxx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xxxx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九五"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
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
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眼下,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
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
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第一篇: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大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是2012---037。
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现状述评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不愿学、不会学、听不懂、教学效益低的教学状况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杜郎口的“10+35” 模式、兖州一中的“35+10循环” 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辽宁盘锦实验中学的“六步教学法”、山东滨州清怡中学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等等。
这些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彻底改变了学校的面貌。
成功无法复制,经验却可借鉴。
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改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成为我们首要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课程改革的理念虽已印在教师的头脑,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总体上仍是: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学生活动多,能力提高少;作业形式多,落到实处少。
从而导致课堂沉闷、枯燥,学生被动、无趣,他们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
这严重脱离了教改的目标,违背了教改的初衷。
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究的精神;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参与、合作、主导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即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新课程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基本的分析、探究、实践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研究资源,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在全力推动下,我校较早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模式。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导学案的使用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
导学案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自主研究的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研究,高效研究。
二、课题的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一)概念界定导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的方案。
它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学生研究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研究活动方案。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研究内容编制出导学案,利用导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研究,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治理、归纳、复知识、形成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研究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学生研究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同时,它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的XXX最早提出的。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学校课题负责人孙万祥【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施“问题导学法”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导学研究实验2010年5月针对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我申请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承担了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研究任务。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调查、实验、探索,本人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有所收获。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由此,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发现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重视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创新。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
所谓问题,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一般的解释为不能即时达到的目标。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多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里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
“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解决问题时,你碰到了问题”。
问题在科学的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
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有关自然的各种信息,然后加以理性的加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
在数学教学中,从概念的形成与深化,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是围绕着“问题”展开,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可以说问题设计的质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维方式。
我校的“12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导学案。
但在实施新课改的最初阶段,部分老师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在问题设计上还存在许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
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或仅仅限于低水平而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挑战性,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答案,没有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凌乱、繁杂,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等等。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学案中的问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公式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应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这样既践行了我校“12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方面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界定1、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牢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导学案问题设计是导学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
问题导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问题导学的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以及学习效果的不佳。
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问题导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问题导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问题导学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况,旨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收集相关学术文献,分析问题导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总结问题导学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同时,还将结合实际教学实验,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以评估问题导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4. 研究内容4.1 问题导学的定义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问题导学的基本原理问题导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表达和发散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和解决过程中。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供学习支持和指导: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4.3 问题导学的实施步骤问题导学的实施步骤如下:1.问题引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思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验。
3.问题讨论:学生在小组或整个班级中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集体讨论和思考。
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问题的提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校教育到处充满了生命力和个性。
教师的角色改变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简言之,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的促进者的转变。
通过课堂这1主阵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1个优质高成长的空间。
从微观而言,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组织1个较完善的教学过程。
所谓教学过程就是在1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通过教学媒体把教学信息、意识等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进行意义建构,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自己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主要包含5个要素: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过程与现代教学过程的对比:传统教学过程现代教学过程教学思想传授知识,教师为中心,强调如何“教”。
培养应用创新能力,学生为中心。
强调如何“学”。
教学媒体口头语言,教科书,挂图等。
电视,录像,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等。
教学信息传输形式简单,受时空限制。
可实现立体化,远距离,大范围,实时交互传输。
教师主导者,把关人,组织者,主体。
引导者,设计者,开发者,协作者。
学生被动的,知识的灌输对象。
积极的,创造性培养的对象,主体。
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自主学习6步法”教学模式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关系,拟从“点、学、悟、议、结、练”6个角度形成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力求务实、高效、创新的教学过程,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理论的指导与切实可行的方案,探索出新课程改革下的1种新型课堂结构模式。
2 、农村中学教学方式现状与模式的侧重点课程改革的目标之1是改变过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弊病,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功能。
当下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结构依然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观,已经失去了它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甚至异化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与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适应学生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构建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2011年开发区实验初中建校以来,广泛开展常态化的诊断式听评课、示范式教学论坛课、引领式专家指导课、展示式交流观摩课等活动,并利用教改会客厅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瓶颈问题。
经过调研、汇总、归类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课改专家所提出的理念认知层面,面对新课改后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改理念。
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得不到学习天性的充分释放、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发、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探究体验、拓展运用等多方面仅流于形式,没有找到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方法。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问题”意义建构方式,源于师“导”和生“学”的双核动力,根据新课改理念,突出“教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宗旨而形成的。
既微观剖析,从常态化教学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那些共性的、制约性的问题,又宏观构建,探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模式,按知识问题化,工作科研化,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推进课改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的成材、成功,教师的成名、成家,走一条返璞归真之路,走一条求实求效之路。
本课题是充分综合各流派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提出来的,我们取其精华,舍其不足,破除文化差异制约,打破区域地域界限,还原学习本质,是基于“问题系统”牵引,源于“导、学”活力驱动,目的是构建的一种简洁易学、便于操作、容易推广的科学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的问题教学思想较为系统,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开创性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都把问题解决作为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此问题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提出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目前,国内三大课堂教学改革名校—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一样,都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扬弃与否定,构建起特色鲜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从其经验分析可看出:“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是他们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本质与发展趋势。
本课题主持人通过长期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践性成果,尤其在“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改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新课改理念的落实。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就是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我们以往取得的研究经验提出来的。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本课题依据建构主义、系统论理论,使“导、学”者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下,借助问题导学模式的牵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落实,丰富和发展我国教学模式理论体系,创建一种简洁、实用、易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践价值:1.教材的整体构建。
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打破单元章节界限,将有关知识整体构建,使学生自主学习进有依据、行有规则,让学生进行序中有活的个性化学习。
2.创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新课堂。
让教师围绕“导”这一中心,寓教育科研于课堂,寓教育研究于日常,发挥学生“学”这一核心,构建学习程序、自主合作学习结构化操作,着力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会学习,建构终身学习能力。
3.构建学生个性化激励评价体系。
构建适合师生的“导、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发挥师生的内驱力,保持课堂的“新鲜度”,让师生参与到多维度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中,不断激发师导生学的兴趣,保持激励评价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研究目标(一)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着重于对学生问题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创设多重情境、提供足够的时空和媒体,应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精辟概括、大胆展示,建构终身学习能力。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完成如下具体目标(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创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研究出科学高效且易操作的课堂模式。
从学习的全过程来认识、把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既具有可控性,又有利于经验的不断总结与升华。
让课堂变为学堂,回归学生的学习本真,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以预习干预为手段,提高学生问题的生成能力。
从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快速阅读入手,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预习,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优良的土壤。
3.建立科学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规律,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硬性评价与软性评价、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4.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使问题导入情境化、问题解决可视化,展示内容丰富、生动形象、适时变化,让课堂的密度增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手段。
电子白板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这一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
5.建构课堂教学的新秩序,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为依据,建构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学习行为规则。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并合理使用积极的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能学有所得。
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别化差异,建立有效的课堂学习新秩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力程度、智力水平,选择个性化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6.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利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新途径。
五、研究内容与子课题设计(一)问题导学课堂中一案两单设计方式的研究(张玉涛)(二)学科教学预习问题设计原则的研究(李桂兰)(三)学生分组原则与方式的研究(王晓霞)(四)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研究(李伟)(五)小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原则的研究(刘芹)(六)小组展示内容选择与作用的研究(徐懿)(七)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关系的研究(逄杰)(八)导学问题设计难度与呈现方式的研究(孙玉华)(九)分层次作业设计的研究(薛艳)(十)整体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林殿莉)(十一)初中生自学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刘君)(十二)初中生自学能力形式规律与过程的研究(刘加云)(十三)利用小组学习机制,促进潜能生学业水平提高的研究(王蕾)(十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弭弦)(十五)利用小组机制,加强班级管理的研究(张莉)(十六)小组整体评价的研究(李立岩)(十七)利用小组开展课内外探究学习的研究(乔爱新)(十八)过程性课堂评价方式与原则的研究(尚庆云)(十九)问题导学模式下艺术课堂内容的整合与开发(张存玫)(二十)对学生课内外自主阅读的指导与评价(陈越)(二十一)初中体育模块教学的研究(李本海)六、研究过程设计1.课题准备阶段(2011.5---2011.9)①按照实验研究内容,成立教研组。
②分解课题,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年级部、学科教研组选定子课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方案。
③建立子课题研究组织,申报、开题与实施。
2.课题实施阶段(2011.9---2013.9)①各年级、学科教研组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②定期召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讨会。
③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总结阶段(2013.9---2014.10)①课题研究组提交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总结。
②课题组组织所有学科教研组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
③展示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
根据情况对部分成功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六、研究方法设计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教学的因素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较杂,因此在进行此项课题研究时,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这种方法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然实验法:选好实验班和控制班。
及时地对比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业成绩,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问卷法: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心理感受等设计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四)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深入到真实、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将问题变为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着研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五)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深入地学习目标教学、合作学习、尝试教学等理论和洋思中学与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经验。
广泛借鉴各种教学理论和各种流派教学思想做为本项研究的理论支撑。
七、预期研究成果1.形成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2012年7月)2.承办全国第二届“我的模式我的课”课堂模式博览会,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2012年7月)3.编印《问题导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2013年7月)4.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014年9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011年9月—2012年7月)一、本阶段研究的意义建立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很多教师长久以来的努力方向,从赫尔巴特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到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到的五步设计教学法,都体现了这样的努力。
本阶段主要研究高效课堂模式,以小组有效合作为抓手,以激励性评价机制为保障,以培养学生兴趣阅读为动力,以参与展示为手段,把课堂还给学生,打造学生全程、全员、有效参与的高效课堂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一,高效课堂小组秩序建立、合作方式培训、交流展示原则探讨、激励性评价措施的使用,形成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
其二,一案两单的设计方案和使用原则,确定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具体实施步骤,形成有价值的集体备课和一案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