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3、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3、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14、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家长签字:, , 家长签字:, , 4、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 填埋的方法:优点,比较方便,成本较低,缺点,占用土地,垃圾15、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一节一号电分解比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焚烧的方法:优点, 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量可以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利用,缺点, 消耗电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5、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16、,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6、,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7、制作堆肥箱的方法:将食品废料、杂草、落叶等掺入污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
7、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
腐熟后的垃圾可以用来做,底肥,。
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家长签字:, ,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水滴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但观察到的视野越小)。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8、常见的晶体:食盐、白糖、碱面、雪花等。
常见的非晶体:(玻璃)、(松香)、(琥珀)、(珍珠)9、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2、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200万倍)——扫瞄隧道显微镜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4、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1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步骤:擦、滴、撕、取、盖、染、吸。
16、显微镜各部分名称:(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
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一、地球与太阳1.地球的运动和自转a.地球公转的原理b.地球自转的影响2.四季的变化a.公转和自转对四季的影响b.太阳高度和天气的关系二、空气与水1.空气的重要性a.空气的组成和特性b.呼吸和燃烧与空气的关系2.水的重要性a.水的来源和种类b.水的循环和保护c.水的净化和利用三、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a.物质的状态和性质b.物质的变化和反应2.能量的转化与利用a.能量的形式和转化b.能源的类型和利用四、动物世界1.哺乳动物的特点与分类a.哺乳动物的特征和习性b.哺乳动物的分类和分布2.鸟类的特点与分类a.鸟类的特征和繁殖b.鸟类的分类和生活习性五、植物世界1.植物的结构和功能a.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b.植物的营养和繁殖2.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a.植物的分类和特点b.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六、生命与健康1.生命的基本特征a.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b.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性2.健康的保护和预防a.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b.预防常见疾病的措施七、科学实践1.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a.确定问题和制定假设b.实验步骤和记录观察结果c.总结实验结论和评价实验方法2.科学观察与测量a.观察技巧和记录观察结果b.测量工具和测量误差八、科学发现1.科学家与科学发现a.伽利略、牛顿和达尔文等科学家的贡献b.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和应用以上提纲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科书内容及教师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教科版精编版.docx
⋯⋯⋯⋯⋯⋯⋯⋯⋯⋯⋯⋯⋯⋯⋯⋯⋯⋯⋯⋯⋯⋯⋯最新料推荐⋯⋯⋯⋯⋯⋯⋯⋯⋯⋯⋯⋯⋯⋯⋯⋯⋯⋯⋯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2、放大镜的特征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折射)。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水晶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培根)设计制造的。
4、放大镜的作用:农业科技人员用来观察土壤、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
公安人员用来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指纹和解剖尸体。
精密仪器修理工:放大精密。
考古学家: 鉴宝专家、实验研究、查看比例较大的地图;汇聚光线取火。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2、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它们嗅觉很(灵敏)。
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4、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制作晶体的方法有蒸发和结晶。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 )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大小不一。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放大近300 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2、显微镜能显著提高放大能力主要是因为显微镜中的“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显微镜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大,叫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小,叫目镜。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一、文章类型及主题本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全面掌握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重点聚焦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
通过复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能力,为初高中理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1、生命科学动物生理结构及功能:重点复习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及动物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生长与发育:复习植物的生长素及其作用,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措施。
2、物质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性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物质的构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及其性质,理解化学键的概念。
能源利用:掌握能源的分类和转化,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地球与宇宙科学地球构造与地貌: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貌特征及地震的成因。
大气与气候:掌握大气的组成、层次及气候的形成因素。
宇宙探索:了解宇宙的组成、星系及黑洞的概念。
三、复习方法1、梳理知识点:按照文章类型和主题,将知识点整理成笔记或表格形式,便于记忆和理解。
2、重点突破:针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做到举一反三。
3、实践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4、习题训练:多做习题,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四、复习建议1、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将各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善于归纳总结,对于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点,要重点区分和理解。
4、要重视实验和观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 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 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 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 、(绿) 、(蓝)三色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1)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 边缘较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已修改)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第1课放大镜科学概念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科学概念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科学概念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科学概念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科学概念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星系和太阳系
1. 星系的定义和组成
2.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3. 行星和卫星的区别和特征
二、地球与宇宙
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天体的运动规律和标志
3. day 和 night 的形成原因
三、地球的构造和岩石
1. 地球的构造和层次
2. 岩石的种类和特点
3. 火山、地震和地壳运动的关系和影响
四、水和空气中的物质
1. 水的性质和用途
2. 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3. 水的循环和大气环境的保护
五、生物的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2. 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栖息环境
3. 生物种群和食物链的关系
六、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1. 人体的器官和系统
2. 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3. 心脏、骨骼和肌肉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七、生活中的能量
1. 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2. 灯泡、电池和电路的原理和用途
3. 能源的选择和节约
八、科学实验与探究
1.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的能力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对宇宙、地球和生物的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祝愿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生物
1. 动物类
- 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 动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2. 植物类
- 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性
- 植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 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结构
3. 人体健康
- 人体组成及器官功能
- 预防传染病等常见疾病的方法
二、物理
1. 日常物理现象
- 风和空气的存在及作用
- 光和影的基本特征
- 力的作用及测量
2. 热能与温度
- 热能的传递方式及相关实验- 温度的测量和变化规律
3. 电与磁
- 电的基本性质及电路
- 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三、地理
1. 自然地理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地球的结构及地球运动
- 天气和气候
2. 人文地理
- 世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
- 各州市的区位、交通等情况
四、科学实验
1. 科学探究
-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设计与实践
-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分析
- 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以上是本教材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希望本文对大家学习和参考有所帮助。
科学六年级下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4、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
5、蚜虫的大小犹如针眼,它的天敌是草蛉。
6、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雪花等。
而玻璃不是晶体。
7、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组成,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8、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蒸发法)和降低温度两种。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简易的显微镜。
10、列文·虎克制成世界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是生物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基本的功能单位。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5、显微镜下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中看到的方向相反。
如实际标本为“63”,通过目镜观察到“ε9”;将标本往左上角移,通过目镜观察到移动到了右下角。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
□能吃东西□都有细胞组成□都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都会制造食物□都会繁殖□都会排泄17、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发现了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0.2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更先进的有扫描隧道显微镜。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P3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XXX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色)(绿色)(蓝色)三色组成的。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9、昆虫的“嗅觉”很敏捷,据说是由于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这个鼻子能分辩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敏捷的多。
10.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11、在(17)世纪,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天下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天下)。
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
六年级下册科学提纲一、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1 植物的根- 根的结构和功能- 不同类型的根- 根的吸水与养分吸收1.2 植物的茎- 茎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种类与特点- 茎的运输作用1.3 植物的叶- 叶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形状与叶脉- 叶的光合作用二、生物的繁殖与生长2.1 动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 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2.2 植物的生殖- 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 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花的结构和功能2.3 动物的生长- 动物的生长过程- 外部环境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动物的生长规律三、物质的变化3.1 固体的性质- 固体的形状、颜色、硬度等性质- 物体的热胀冷缩- 物质的延展性和弹性3.2 液体的性质- 液体的流动性- 液体的密度与浮力- 液体的蒸发和沸腾3.3 气体的性质- 气体的体积和形状- 气体的压力和压强- 气体的扩散和溶解四、生态环境保护4.1 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中的生物与非生物要素- 环境中的相互作用4.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4.3 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的种类与影响-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个人责任与环境保护五、科学与社会的发展5.1 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科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5.2 科学的伦理与道德- 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科学的正当性和道德责任-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5.3 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以上是六年级下册科学的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相关文章的撰写。
六年级科教版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提纲(科教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出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镜片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薄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两种。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而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详细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黄)、(蓝)三色组成。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9、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10、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们的鼻子灵敏得多。
11、(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1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4、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5、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16、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六边形)。
17、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拓宽了许多。
1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他用它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
1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记忆)20、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2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3、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简单说来可以概括为这样几步: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24、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看的更清楚,但看到的范围也小了许多。
25、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细胞中间的小黑点是(细胞核),细胞中还有(液泡)。
26、叶表皮中的(气孔)和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很重要的部分。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27、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8、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2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
30、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31、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32、在水中生活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它们也是有(细胞)构成,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3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34、草履虫能自行生殖,其生殖方式通常是(分裂生殖)。
35、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36、(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7、蚜虫喜欢吃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38、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39、(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40、26、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41、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二、问答题。
1、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什么?答: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3、举例说明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答:(1)公安人员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2)农业科技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3)珠宝商鉴定珠宝;(4)精密仪器修理工;(5)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查用到放大镜。
4、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晶体吗?答:食盐、白糖、碱面、味精,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石英等。
5、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6、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答:(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7、细胞对生命体有什么意义?答: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8、你知道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吗?答:(1)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它细胞协调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3)新的细胞由老的细胞产生。
9、举例说明细胞的作用。
答:(1)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2)神经细胞有传导和产生兴奋的作用;(3)淋巴细胞有免疫的作用;(4)表皮细胞有保护组织的作用;(5)视网膜细胞有感光的作用;(6)细胞具有遗传作用;(7)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1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怎样计算的?答: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1、举例说明微生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答:(1)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2)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3)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4)净化土壤也需要微生物发挥作用。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填空题: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4、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5、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6、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