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合集下载

语文:2.8《方山子传》课件(3)(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语文:2.8《方山子传》课件(3)(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闾里: 闾里:lǘ 乡里 宗: 尊奉 折节:改变志向 折节: 遇:赏识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 士都敬重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士都敬重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赏识 重用。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 重用。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 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礼冠制服,徒步来往于山里,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礼冠制服,徒步来往于山里, 没有人认识他。 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 又很高,就说: 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遗留下来的 方山冠的样式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方山冠的样式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河东狮吼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他 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 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每当陈季常 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 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 把客人骂走。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 把客人骂走。弄得陈慥很是尴尬。 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 一首诗取笑陈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 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 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 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季常; 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季常;河东是借用唐代诗圣 杜甫关于“河东女儿身姓柳” 杜甫关于“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暗喻陈妻柳 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 氏,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凶 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 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 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 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有人还把怕老婆的现 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象戏称为有“季常癖”。

粤教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单元 8 方山子传(共27张PPT)

粤教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单元 8 方山子传(共27张PPT)
答案
4.翻译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答案 (他的家里)四壁萧然,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带着自足的神色。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答案 借此机会与我在马上谈论军事及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自认为是当 世的豪杰、志士。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答案 他都舍弃不取,独独到这穷山隐居,这岂是无缘无故而能如此的呢?
二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与陈慥不期而遇。发现这 位当年“使酒好剑”、有五陵年少作风的豪侠,如今竟成了“庵居蔬食” 的隐士,苏轼“耸然异之”之余,乃为之作传。文中借方山子有才而“终 不遇”,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既把陈慥写得形神俱出,更有“借他人 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旨意;可以和司马迁《伯夷列传》、《游侠列传》 一类文章一同看待。
(3)之 余既耸然异之_他__,__代__词__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_这__,__指__示__代__词__
答案
2.词类活用 (1)余既耸然异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2)见方山子从两骑: 使动用法,使……跟从。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答案
3.文言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也。 (2)何为而在此: 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 (3)呼余宿其家:省__略__句__,__呼__余__宿__(_于__)_其__家__。_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赏读:良马虽因年老力衰卧伏于槽中,但仍有驰骋于千里的雄心;有志之 士即使到了晚年,也不会放弃他的雄图壮志。称颂的是那种老当益壮的奋 斗精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赏读: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 满天的红霞依然很瑰丽。写出了诗人对 老年人的生活寄托了一种瑰丽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气势豪壮、奋进不息 的精神。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8课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高二《唐宋散文选读语文课件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8课 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高二《唐宋散文选读语文课件
12/11/2021
第二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
2.环堵.萧.然.(
)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4.余既耸然异.之(
)
12/11/2021
答案:1.适:恰好 2.堵:墙,内壁 萧然:萧条的 样子
3.自得:怡然自乐 4.异:以……为异,认为…… 很奇怪
(4)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 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 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他的 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 则思维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12/11/2021
4.识记字音 闾.里( ) 谪.居( ) 陈慥.( ) 著.帽( ) 矍.然( ) 奴婢.( ) 岐.亭( ) 精悍.( ) 勋.( ) 阀.( ) 傥见之与.( ) 答案:lǘ zhé z o zhuó jué bì qí h n xūn f yú
12/11/2021
2.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 鹊。
12/11/2021
第四、五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四、古今异义 1.遗.像.。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样式(都指衣冠等)
12/11/2021
2.环堵.萧然。 今义:堵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墙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今义: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妻子和儿女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2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2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②为何要隐:原文——“折节读书,欲以此驰 骋当世,然终不遇。”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 退隐以明志。
第三页,共10页。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 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 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 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细节背后的丰富 内容?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2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14.05.202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10页。
1、由“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
作者的是他的“异”。作者通过前后的对比突出了方 山子的“异”。请用原文的词句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表现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一
原来 世豪士 世有勋阀 园宅壮丽 河
第六页,共10页。
课外拓展: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
一、整体阅读,通大意:
1、看选择题“对全文的总体分析评价”;
2、浏览、跳读一遍原文:
(1)勾画人名,重复出现的也需勾画,省略的也
需补充,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抓关键词(动词),了解事件;
(3)用“——”标记文中所有的时间、地名、
官名,采取直译法。且不在一些生难字词上
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世道的熟 悉,见怪不惊;
含蓄表达了方山子对作者的理解、同 情。
第四页,共10页。
4.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 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 还是另有深意?
明确: 赞赏陈慥淡泊自守
的高洁品德。 藉此流露出同为
“不遇”的感慨。
第五页,共10页。
课堂配套练习
附电子文档(课前印发,检 查预习情况)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第八课方山子传教学课件优秀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第八课方山子传教学课件优秀课件

遁,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皆弃不取,独来穷 山中。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之。方山子倘能见之?隐士
晚年 (弃功名荣利、甘淡泊贫贱、淡泊自守、安贫乐道 看破尘 世,先知先觉、释然自在、豁达自得、尘世浮、内心明)
(二)苏轼的生平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第一期(1036-1069)
事件
读书、应举、初入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 初识其上司陈光弼第四子陈慥季常
2、古今异义
遗像 [古义:老样式(都指衣冠等)。
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环堵萧然(古义:指墙。今义:堵塞)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
折节读书
(古义:改变志向。今义:为两个不同的词)
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3、一词多义
提刀而立(表顺接关系) 使骑逐而射之(表修饰关系)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表转折)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表并列) 余知而无罪也 (第二人称代词)
鉴赏艺术:
“文似看山不喜 平”,作文最忌平 淡,请问此文是如 何打破平淡,塑造 丰满形象的?
1、奇妙的构思。
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 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 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 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从结构上看 (一)叙述:概述方山子 (二)他乡遇故知 (三)倒叙 (四)补叙 (五)对方山子之赞颂
方山子 不屈己志,归隐遁世
苏 轼 不屈己志,坚持到底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 子瞻凄凄,小人嚷嚷。 低迷政治,失意官场。 也曾三千铁骑卷平冈, 也曾力挽雕弓射天狼。
枣花簌簌,临皋雪堂。 淡定吟咏,杖音铿锵。 怡然自得,赤壁光黄。 文采如曜日自恣豪放, 恬淡如晔月清辉蔓延。

高中语文2·8~方山子传_精品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2·8~方山子传_精品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 笑”的情态? 【提示】 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 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 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3.作者为什么要用“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这种句子来写方山子? 【提示】 作者借赞美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人品,寄托 自己同为“不遇”之人的无限感愤。以问句作结,寄慨于叹 ,使文章蕴生余波荡漾、含蓄不露的奇气,耐人寻味
第8课 方山子传
诗海探珠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
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
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
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 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上片写景, 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 意象开阔,层次分明,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 丽图卷。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 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七、名句默写 殷勤昨夜三更雨,______________。
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____ ,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 子瞻 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______,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____”。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 因“乌台诗案” 书画家 三苏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 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第八课方山子传教学课件(共46张PPT)含朗读MP3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第八课方山子传教学课件(共46张PPT)含朗读MP3
方山子传
苏轼
嘉祐八年初相识,苏轼陈慥岐山马上谈军
n
事论成败,豪情壮志; 元丰三年再相逢,季常子瞻歧亭庵中聊人
生探得失,安贫乐道。
探究苏轼为什么写方山子? 提示:1.方山子是个怎样的人?
2.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
疑难共析——众人拾“材”火焰高 (一) 方山子档案
原名
陈慥

季常
号的来历
家庭 情况
成 长 历 程
第二期(1069-1085)
正值新法推行,一回朝即与新法派对立,自请外调。先后 任杭州通判,密州等知州。1079年,因作诗讽刺新法,“文字 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幸亏北宋 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他才躲过一劫。 坐牢130天出狱后,受黄州团练副使。
第三期(1085-1093) 第四期(1093-1101)
1084年,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因路远路费尽又丧子, 暂到常州。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 废新法,启用 司马光等旧党,苏轼亦被调回,连续升官。因为政见不合,又 被外放。
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到惠 州儋州。1100年,徽宗立,以赦内迁,次年于常州病逝。
疑难共析: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 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 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 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 坡居士。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
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 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 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 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 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 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 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 有重要成就。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方山子传
苏轼
ppt课件 1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 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 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三苏”。 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 “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 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 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 自号东坡居士。
ppt课件 2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 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 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 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 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 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 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 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 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 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 成就。
生平
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生活极为清苦——庵居蔬食 徒步往来山中 晚年 不与外界交往——不与世交往 人莫识也 生活 穿戴奇特——所著帽,方屋而高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 号的缘由。
ppt课件 7
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 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ppt课件
26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方山子逐渐长大成人以后,就一改往昔所为而专心读 书,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包袱,但始终没有得到 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流传下来的样子吗?
3.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 人哉!
ppt课件
19
3、隐约的折射。
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 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8 《方山子传》 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8 《方山子传》 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作 者 : 苏轼
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
种文章。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介绍人物姓氏 籍贯生卒年月、世系 生平行事 平铺、直叙
陈慥 字季常 别号龙邱先生。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与苏轼友善。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苏东坡(1037-1101)
背景:湖北黄冈 苏轼纪念馆
•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谥号 文忠;北宋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
2、奇妙的构思。
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 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 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 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 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 常和卓立无匹。
3、奇妙的语言。
大师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 情,细节描写、形象描写独具匠心,故有 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
消极作用。
苏轼的思想--
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 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苏轼在政治道 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 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 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琲牾。再加上 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这就 使他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祐, 更受摧折于绍圣。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 深阅历,扩大视野,使他在文学上获得很 大的成功。
余谪居于黄,过岐 亭,适见焉,曰:“呜 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 也,何为而在此?”方 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 此者。余告之故,俯而 不答,仰而笑,呼余宿 其家。环堵萧然,而妻 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适:适逢,恰好 矍然:惊讶的样子 所以:……的原因 妻子:妻子和儿女 耸然:惊奇的样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 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 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 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 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 妻子、儿女及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 子,我感到非常奇怪。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8方山子传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8方山子传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犹 见 于眉
间,而 岂 山 中
的神色仍然隐隐显现在眉宇之间,又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
之人哉?耳:语气词,表肯定。精悍:形容词的,精明强干。 隐士呢?色:名词,神色。见:显现。岂:疑问副词,难道。
然 方 山 子 世 有 勋 阀,当 得 官, 然而方山子出生于世代都有功勋的门第,应该得到官
使 从 事 于 其 间,今 已 显 闻。 位,如果让他在官场任职,到现在早就有显赫的声名了。
[文本深读]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方山子的“异”的?体现了方山子怎 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动词,闻名,出名) (3)闻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动词,听说)
不闻.爷娘唤女声(动词,听见)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动词,得到信任,赏识)
(4)遇公 盖追等先遇.帝雨之,殊皆已遇.失(期名(词动,词待遇 ,) 相逢,碰到)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动词,接触,感触)
庵、蔬:名词作状语,在庵中、用蔬菜。一说“居


世人都不认识他。庵食蔬”。闻:动词,往来。莫:代词,没有人。
见 其 所 著 帽,方 屋 而 高,
曰:“此岂
看到(他)所戴的帽子是高高的方顶形,(便议论)说:“这难
古 方 山 冠 之 遗 像 乎?”因 谓 之 方山 子。 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便称他为方山子。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方山子传 课件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方山子传 课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籍贯
眉山(今四川眉山)
主要成就
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
《东坡乐府》《东坡七集》
[写作背景] 苏轼在《方山子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矛盾,与他当时的 政治处境有关。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 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 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 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写方山子,实际上是 自悲不遇。但他以诗文被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 深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 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第二单元
“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 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 韵味无穷。 【思考】 这首词表面写景,实则抒情。词中抒发了词人怎 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 闾.里(lǘ) 勋.阀(xūn) 岐.下(qí) 傥.(tǎnɡ)
第二单元
8 方山子传
第二单元
古诗品韵 行香子 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 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 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第二单元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 任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新城,放棹桐庐,过七里濑而作。 词中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 归真返璞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上阕头五句 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 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过沙 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 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 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做了铺垫。词的下阕,作者首 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以山起,以山结,中 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

高中语文8方山子传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8方山子传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十二页,共15页。
句段点评 (diǎn pínɡ)
自主 (zìzhǔ)探

1.作者为方山子立传,抓住他最突出的特点——“异”,而方山子之
“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文章一开始,作者便写出了传主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
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后折节读书,有志用世;到了晚年,由于无所
遇合,乃隐于光、黄之间。而他的隐逸,又并非是无法走上宦途,可见
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对矛盾能够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这本
身就是一件奇异之事。
第十三页,共15页。
句段点评 (diǎn pínɡ)
自主(zìzhǔ) 探究
2.为什么方山(fānɡ shān)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 情态?
提示表现了方山(fānɡ shān)子对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 以见怪不怪;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 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第八页,共15页。
走进作品 (zuòpǐn)
基础(jīchǔ)练 习
6.明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3)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省略句) (4)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qián zhì)) (5)鹊起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6)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介宾短语后置) (7)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介宾短语后置)
他的理想(lǐxiǎng)不是追求个人地位。方山子家境殷富,而自愿过“庵
居蔬食”的生活。他能“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戴着方屋而高
的帽子,表现出种种奇异行为。
在表现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有意识地选择了传主少年和晚岁两种
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少年时何等意气风发,纵横驰骋;晚岁时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导入新课
• 苏轼和黄州: •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 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苏轼在 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于是有了青史流芳 的“东坡居士”;在黄州,苏轼泛舟赤壁 矶下,于是有了传诵千古的“两赋一 词”——《前赤壁富》、《后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在黄州,苏轼再一 次和友人相遇。
方山子档案
陈慥 名: 季常 字: 方山子 号: 住址: 光、黄间的岐亭 职业: 无业游民 经济状况: 富裕 家庭背景: 官二代、富二代
闾(lǘ)里 谪(zhé)居 陈慥(zào) 著(zhuó)帽 矍(jué )然 奴婢(bì ) 岐(qí )亭 精悍(hàn) 挟二矢( Xié shǐ) 勋(xūn)阀(fá ) 庵 (ān) 傥见之与(yú )阳狂垢污 (gòu)
通假字
1.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通“现”,显现。
2.前十有九年
通“又”
3.往往阳狂垢污
通“佯”,假装。
古今异义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折节:(古义)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今义)改变自己的节操
2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3. 问余所以至此者。
方山子传
北宋· 苏轼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 2.通过诵读和翻译,把握传主的事迹和品质, 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 • 3.理解作者对方山子“异”的评价,把握苏 轼的创作目的和情感。
河东狮吼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 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 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 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 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高中语文 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异:形作意动 感到奇怪,觉得奇怪 有:通“又”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从,带领
游(于)西山(省略句,状语后置) 鹊( )起于前(状语后置)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于)马上 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方山子猛抽坐骑,独自奔驰出去,放了一箭就射中那只 飞鹊。于是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方法和古今成败 的道理,自认为自己是当代杰出的人才。至今回想起来 好像不过几天时间罢了,但精明强悍的神色,还在两条 眉毛间显现,难道他真正是个在荒山中隐居的人吗?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 欲以(之)驰骋(于)当世(省略句、状语后置) 宗:尊奉,尊崇,敬重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之)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因(之)谓之方山子。 到。了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小镇上。住 草屋,吃蔬菜,不与社会相互交往。放弃原有的车马不坐, 毁坏原有的帽子和衣服不穿戴,步行往来于山里,山里的 人没有谁认识(他)。人们看见他所戴的帽子,方方的耸 起而且很高,猜测说:“这莫非是古代方山冠的老式样 吧?”就此叫他为“方山子”。
文学知识
传:文体的一种。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
一种文章。 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 • 介绍人物姓氏 • 籍贯生卒年月、世系
• 生平行事
• 平铺、直叙
本文是一篇出色的别传。
方山子其人:
• 陈慥 ,字季常 ,别号龙邱先生。 • 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 • 与苏轼友善。 • 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名句直击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 之意( .. 4.余既耸然异 之( .
答案:1.适:恰好 2.堵:墙,内壁 萧然:萧条的 样子 3.自得:怡然自乐 4.异:以……为异,认为…… 很奇怪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 这里呢?
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 去。
第三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因 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 2.今几日耳 ,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 3.而岂 山中之人哉( . ) ) )
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 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 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 声。 ”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21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 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 (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4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 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 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 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译文】 子张问: “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 子说: “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 “在国君的 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 ”孔 子说: “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 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 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 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
2.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第二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 见焉( . 2.环堵萧然 ( ... ) ) ) )
2.故事背景 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与 陈慥不期而遇。发现这位当年“使酒好剑” 、有五陵年少 作风的豪侠,如今竟成了“庵居蔬食”的隐士,苏轼“耸 然异之”之余,乃为之作传。文中借方山子有才而“终不 遇” ,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既把陈慥写得形神俱出, 更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旨意;可以和司马迁 《伯夷列传》 《游侠列传》一类文章一同看待。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 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 的诗人,同黄庭坚并称“苏黄” ;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 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 ;是著名书法家,同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是著名画家,工枯木 竹石。此外,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 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教材重点词句] 第一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闾里之侠皆宗 之( . 2.稍壮,折节 读书( .. ) ) )
3.然终不遇 ,晚乃遁 于光、黄间( . .
答案:1.以……为宗,效法,尊崇 2.改变志趣 3. 遇:遇合,指得到重用 遁:隐居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 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则思维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4.识记字音 闾 里( . 著 帽( . 岐 亭( . 阀 ( . ) 谪 居( . ) 矍 然( . ) 精悍 ( . ) 傥见之与 ( . ) 陈慥 ( . ) 奴婢 ( . ) 勋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答案:lǘ zhé z o zhuó jué bì qí h n xūn f yú
3.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文章的风格(其二) (1)苏轼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的,婉丽清爽 的,闲适悠远的,雄健险峻的,旷达简古的, 自然平淡的, 应有尽有。 (2)苏辙的文章立意允当,结构严谨,行文简洁畅达, 语言朴实淡雅。
(3)王安石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 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 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叙事和议论于一炉的 独特散文文体。 (4)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 极重视作 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 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他的 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
第二单元
第8课 方 山 子 传
学国学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
人反是。” ——选自《论语·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2.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 “何哉, 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 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 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 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选自《论语·颜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