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的母亲》

合集下载

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8篇

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8篇

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读一篇散文,名字叫《我的母亲》。

文中,作家老舍为我们讲述他可亲又可敬的母亲。

老舍的母亲家境贫寒。

老舍的父亲去世后,生活的重担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那年老舍才一岁半,她的母亲靠为别人缝补衣服和干一些杂活养活一家人,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享过一天福。

她天天吃的都是粗粮剩饭,鱼呀、肉呀……从来就没有吃过。

后来,儿女们长大后工作在全国各地,母亲又孤身一人,只有过年全家人才能团聚在一起。

母爱如山、母爱如海。

老舍说:“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我的妈妈工作很辛苦,还要给我做饭、辅导我做功课,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这全都是为我啊!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妈妈对我的爱。

老舍的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伟大!读《我的母亲》之后,我发现,不单单是艰苦。

故事的开头,作者首先介绍的就是母亲的家境。

有些时候种田人手不够,妇女必须也下地干活。

在老舍还没有出生之前,他们家的家境也还马马虎虎:大姐与二姐都嫁不错的人家。

但是,生下老舍之后……那一天,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开眼看他一眼;父亲则在老舍一岁半的时候,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其实老舍父亲的死我认为与老舍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在文中,老舍却说他把父亲“克”死。

我不清楚他是在什么心情下写这句话的,也许是淡淡的忧伤吧。

之后描写的便是一位伟大的女性的形象。

在父亲的死后的日子里,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

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便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

天天为人们洗服装,她这是为什么?为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母亲从小到大对作者的无尽关怀,指明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让其成为一个素质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我的母亲》课文

《我的母亲》课文

《我的母亲》课文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种,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

第2课《我的母亲》教学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胡适自幼失去父亲,又值家道中落,母亲在逆境中担起生活的重担。

胡母之因此能在困难难耐的家境中,任劳任怨,穷当益坚,确实是因为她心中有着美好的期望,亲小孩是她生命支撑的动力和源泉。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深情地讲:〝我母亲23岁就做了寡妇,从此以后,又过了23年。

这23年的生活真是十分痛楚的生活,只因为还有我这一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期望寄予在我的渺茫不可知的今后,这一点期望难道使她挣扎着活了23年。

〞胡适的父亲胡传1841-1895,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

徽州多山薄田,全年的农产品只足3个月的食粮。

为着生存和进展,徽州人多是爬山涉水,外出谋生。

一样十三四岁的男子便要走出山村,远足旅程,学做生意。

他们身上并没带多少盘缠,只是必备一只蓝土布口袋,内装几只烤饼,途中夜宿时,就着店内炉火,烤热后咀嚼,权当一餐;至于住宿,那么捡最廉价的客栈,将就一晚。

胡适成名后常向人炫耀徽州烤饼,称它为〝国宝〞,事实上,他在那个地点推崇的是徽州人那种如牛负重、克勤克俭的精神。

胡适的祖上便是如此走入十里洋场的上海,并世代在川沙经营茶叶生意。

每逢春茶上市,店内的大人们多回山区收购茶叶,因此,店中商务便由胡传一人治理,他年轻聪慧,经营有方,专门得店内长辈信任和喜爱。

徽商有重商重学的传统,胡传好学上进,也以科举取仕为职志。

24岁那年,他做了秀才郎,自觉中意洋洋,但是,后来的科举路途专门不顺畅,〝屡踬省试,数荐不售〞。

他在就学读书时,尤为注意舆地之学,对中国的边疆地理颇有研究。

1881年,他孤身简装游历东三省防地,饥烘干粮,渴那么凿冰,一路观看地势,改正旧地图讹误,专门得驻守东北的清廷大员吴大澄的青睐,表示,〝边荒数千里无人烟,子孤身难以游历,可留我营,徐图之〞。

这是胡传初获的朝廷任命,后来,又在广东、河南、江苏、台湾等处充任幕僚或地点官佐,最后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领三品衔,是台东地点的最高军政长官。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2篇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2篇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2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答案1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2课《我的母亲》老舍

2课《我的母亲》老舍
结 • 母亲从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 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母亲 的勤俭认真、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软而硬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
思考探究练习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母亲 并 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 育。”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 “生命教育”呢?
• 母亲用一言一行,从性格、习惯、为人处 事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就是所谓的生 命教育。
• 份礼:fèn 若干人 均摊等份额的钱同办一件事。
• 刮痧:shā 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 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 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学 习
字 • 绞脸:jiǎo 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 妇女脸上的细毛。
词 • 庚子闹“拳”庚::gēng 天干的第七位, 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庚子, 指庚子年,庚子闹“拳”即1900年发生 的义和团运动。
学 习 字 词
母亲出生、出嫁
“我”的出生
“我”一岁半

(庚子闹“拳”那一年) 时
“我”小学毕业
间 顺
“我”师范毕业
序 来
“我”廿三

叙 “我”廿七
七七抗战
去年
今年
理 清 思 路
自学提示: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课文
•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 第1—2段:母亲...... • 第3—6段:母亲...... • 第7—10段:母亲...... • 第11—12段:母亲...... • 第13—14段:母亲...... • 第15—16段:母亲...... • 第17段:儿子
• “笑”——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 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愣” 、“叹” 、“递”——包含了母亲丰 富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言语不多,但令人 感动。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2》教案全解析2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2》教案全解析2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2》教案全解析2。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够:1.理解《我的母亲2》的主题思想,深入感受文中对母爱的赞颂和歌颂;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重要句子和生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提取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率;4.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心,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节课:导入和阅读(15分钟)、课文分析(25分钟)、词汇默写和练习(5分钟)。

第二节课:复习(5分钟)、写作训练(25分钟)、评价和总结(15分钟)。

三、教学方法1.阅读和解析:通过精心选取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2.个人、小组和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和发现文章的重点,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

3.写作练习:通过创作小故事、对文中人物和事件进行表述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练习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4.反思和总结:通过班级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课程的收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表现。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中的核心思想和重点词汇,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难点: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抒情语言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学生自主学习方式1.课后阅读练习:鼓励学生多读相关好书,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2.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多进行文学创作,通过不断地写作练习和积累,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3.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文学活动,通过实践和体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掌握,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硬实力,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心,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中的亲情和友情,做一个有爱、有情、有责的人。

《我的母亲》-高中作文2000字2篇

《我的母亲》-高中作文2000字2篇

我的母亲对母亲来说,没的所谓的好孩子,坏孩子,或是你已长大成人,又或已是孩子的母亲,当你在母亲的面前,你永远是一个孩子。

小时候,我常常觉得,母亲看我很不顺眼,不知是我太调皮好动还是什么,她经常的拧我耳朵和骂我,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这也是疼爱的一种表达方向,却以为母亲不喜欢我。

所以我十分不理解母亲,经常跟她顶嘴。

母亲对我要求甚多,常常是这样:我看到东西掉在地下,我扫了一眼,但没有去把它捡起来,就想走人,母亲看到了,就一定要我把东西捡起来,我觉得她好烦,心里不服气说,又不是我搞掉的,不捡。

母亲就走过来我的身边,伸手拧我的耳朵,非要我把东西捡起来,东西是被我捡起来了,但心底却很生母亲的气。

每天放学时候,我常常是把书包往凳子上一丢,就要跑出门去玩,母亲马上瞪着眼睛,我只好走回来乖乖的把书包放在指定的位置,还是烦;中午放学回到家里,肚子已经饿坏了,回去就拿起筷子,母亲却要求我去洗完手,才可以吃饭,我说:“我都饿死了,吃完再洗。

”耳朵又被拧起来,我只好乖乖的放下筷子,忿忿不平的去洗手;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发出声音,要坐端正,不可以把米饭掉在桌上,掉了要捡起来,一定要把碗里的东西全吃干净,不然就嫁个麻子。

诸如此类的,那时候我常常觉得她好烦,心里一直对她有意见,以致于母女之间,常常存在着隔膜。

不过,今天的我,才发现我会习惯饭前洗手,会把掉在地下的东西捡起来,会把东西整理齐,会不浪费粮食,甚至还有良好的吃相,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母亲小时候对我诸多的要求和拧我的耳朵。

小时候,父亲常年不在家,家里就只有奶奶,母亲,和我。

母亲经常要下田地里务农,母亲干活时候,后面就跟着我,我常常就是坐在旁边埋头玩泥沙,拔那些刚长出来的嫩嫩的小草,找几只小蚂蚁玩,偶尔抬起头看母亲,发现她一直弯着腰,直至夕阳挂在一座山头上,那个背还没有直起来。

夕阳下那种昏黄色的霞光,母亲的弯背,吹拂着的微风,定格在我幼小的心灵了,直至今天我长大,那样的情景在我心中已成了幅画。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原文阅读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

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

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

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

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

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荣耀;“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老实,身体也好。

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假设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

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

我是“老〞儿子。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补缀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补缀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2《我的母亲》

2《我的母亲》
: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 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 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 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 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 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 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 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 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一、走进作者及母亲
母爱抒情
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篇流传千古的诗文。 从类出现的那一刻起,母亲的爱便是那最感人的风景。 母爱,是自私的,但母爱更是伟大的。母亲的爱 是酿造了千年的美酒,浓得化不开、褪不去。 母亲的眼光永远是温柔的,母亲的爱总是纯得让 人不敢正视。看着那位母亲含笑的眼,我莫名地有一种 负罪的感觉。 母亲的爱像无形的空气,永远在我们的身边, 永远都能感受到。母爱要细细地去品尝、去理解。只 有用心,才能感受到母亲无私博大的胸怀。
胡适(1891—1962),原
名胡洪騂,字适之。笔名有 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 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 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 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 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 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 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 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 政府驻美大使等职务。
冯顺弟 年幼时勤快贤惠。 16岁嫁到胡家(胡传的前 妻已死了十多年,儿女都 已长大)婚后第二年,生 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 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 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 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 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 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 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 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 长孙胡思明。 冯顺弟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zh ō u m éi zh ì 文绉绉 穈先生 掷铜钱 sh ù yì ti ǎ n 庶祖母 翳病 舔去 sh ù zé mò 责罚 广漠 宽恕

2.胡适《我的母亲》

2.胡适《我的母亲》
❖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 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 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 母亲的感激。
❖ 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 之一二。”
严格 宽容善良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 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 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容忍温和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当面 质问,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直刚烈
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 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 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童年的性格特征和童年往事
母亲与家人的相处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 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xīnɡ), 字希疆,后改名胡适,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诗人、学者。
胡适,字适之,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的积极 倡导者。 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大 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 九二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一九二八年 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 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 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 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 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 特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第2课《我的母亲》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  第2课《我的母亲》

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 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文。用 “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组织句式评 价母亲的形象。 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研读课文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 影响?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问题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 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这是为什么?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 末呼应。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还 用了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的相处情景? 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及对我潜移默化 的教育和影响。言传+身教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 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又有 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 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研读赏析
⒉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 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 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研读赏析
⒊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 谢我的慈母。 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 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 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 和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5~12):回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情。 第一层:母亲对我的管教。 第二层:母亲作为当家后母处理家庭 的难事和矛盾。 第三层: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 格上的侮辱。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深远得影响。
事情.
仿句练习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 力时,雅淡的馨香和纯美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 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母亲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母亲》2

2.《我的母亲》2

E (eyes)您注
视我的目光总 是充满着爱.
R (right)您
从不欺骗我们, 教导我们去做 正确的事情.
世界上其他 一切都是假 的、空的, 唯有母爱才 是真的、永 恒的、不灭 的!
虽然古语有‘至亲不 谢’,今天我要说一 句‘谢谢您,妈妈!’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 远需要报答的最美好的 人——这就是母亲
归纳:这是一个
母亲?
严中有爱
3.文章除了写母亲对自己的训导之外, 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 情形,母亲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 的状况?
母亲在家中是的身份: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 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 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 【资料】 • (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 第三个妻子。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 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 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 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 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 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 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 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 2、探究:有人认为1-4段写“我”的 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为了体现母亲 给“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更突出 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也有人认为1-4段 隐含着胡适对母亲的些许不满。你怎 么认为?请到字里行间找依据。

胡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 实,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 回首童年——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 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连和小朋友一起 跑跳都不行,这一些缺憾和母亲多多少少 都会有一些关系。本文选自《胡适自传》, 自传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作者 这样剪辑材料,既保证了真实,又真实地 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此我们可再一次感 受到,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对错, 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

《我的母亲》2

《我的母亲》2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除前文所讲的三位母亲外,还可补充徐庶之母凛然自尽、孟母三迁、《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母亲等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三、品味语言
1、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体现在哪里?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节)
“混”,表明了作者谦虚的态度,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C、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在表述时,用了“如果”,表示这仅仅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全优”、《语文课堂作业》;2、课外阅读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板书

后记
2、作为一名寡妇,母亲又怎样的处世为人?受到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让五叔认错陪罪。—表现母亲“刚气”的一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主题,其实不然。母亲对我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如何“教导”上,更多地体现在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这与家人的相处,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既写“言传”,更写“身教”。
语文集体备课卡
年级
总课时数
课题名称
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人
课时目标
1.品味文中语言的质朴、真挚,极有分寸感;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课时重点
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课时难点
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老舍《我的母亲》 (2)

老舍《我的母亲》 (2)

• 例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 红微肿的。
”终年“突出了 母亲一年到头的 劳累。
”鲜红微肿“将 母亲辛劳的程度 逼真地展示了出 来。
这一细节,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 例2、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 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 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旧”与“净”,“残” 与“光”形成一种比较, 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勤劳、 爱整洁的特征,平实的语 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 母亲从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
结 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母亲
的勤俭认真、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软而硬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 ”。

• 掌握字词 •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我的母亲

勤劳认真 朴实善良
待人热情 倔强坚强

慈爱明理

深深影响了我

第3、4课时
敷衍
绞脸
复 庚子闹“拳”
•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 话。
•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亲情的名 句,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 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
——冰心
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但并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
迁移延伸 ——[英国]华兹华斯
话剧代表作:
《茶馆》《龙须沟》等。
• 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 世了。差不多一年之后老舍才 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 他饱含血泪,第一次详尽地回 忆了母亲的身世、自己艰难的 降生、父亲的死亡、家庭在八 国联军烧杀北京时所遭遇的不 幸、母亲撑持家境的坚强与辛 酸、终生的刚强与贫苦。

2024年课件2《我的母亲》教学课件

2024年课件2《我的母亲》教学课件

2024年课件2《我的母亲》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我的母亲》一文,位于教材第二章“亲情与友情”第三节。

文章以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感激之情为主线,详细描绘了母亲的伟大形象,展示了母亲对作者成长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 分析并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来表现母亲形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懂得感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描绘来表现母亲的形象。

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与分析:a.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感。

b. 逐段讲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母亲的生动描绘和具体事例。

c. 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体会母爱的伟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段关于母亲关爱自己的事情,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总分总a. 怀念母亲b. 母亲的关爱c. 感激母亲2. 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b.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段关于母亲的关爱和教导对自己的影响。

2. 答案:a. 母亲形象特点:勤劳、善良、关爱子女、无私奉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学生是否能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采访自己的母亲,了解母亲年轻时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增进对母亲的了解和感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并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来表现母亲形象的方法。

2我的母亲2

2我的母亲2

玉家湾中学导学案科目:语文课题《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年级:八年级备课人:贺智睿时间:学习目标:1、体会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2、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重点:体会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难点: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自主学习:1、速读课文,结合已有的印象。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2、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合作探究: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

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课堂检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①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②.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③“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④.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老舍《我的母亲》赏析《我的母亲》一文语言既朴素平实,流畅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

下面是老舍《我的母亲》赏析,欢迎阅读。

老舍,1899年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的一个贫困家庭。

母亲在41岁的时候生下了他,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老舍一岁半的时候,阵亡在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巷战中。

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母亲柔弱的双肩是怎样支撑的呢?老舍笔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他遇到的“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老舍的是“生命的教育”。

沿着这条线索,老舍塑造了一个感人的母亲形象。

母亲勤劳朴实而且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

母亲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手常年浸泡在水里,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简单的一句话,一个不断在搓洗衣服的母亲的身影就如在眼前。

这一细节描写,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读来令人心酸。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母亲的勤劳于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不仅勤劳养家,让孩子们有饭吃;母亲更是勤俭持家,让孩子们生活得体面些。

在如此窘迫的家境中,她保持着爱清洁,照顾花草的好性情。

而老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品性正是得益于母亲。

母亲热情好客。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 自小耳濡目染,老舍也养成了好客的习性,一生从未因为生活的清苦而改过。

母亲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

“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在“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的环境下,母亲又是那么的坚强,她咬牙挑起当家的重担,保护自己的儿女。

2.胡适《我的母亲》可用

2.胡适《我的母亲》可用

yì tì 眼翳 抽屉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tiǎn
shù 管束
bó 轻薄
舔去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 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字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 词 意味。 疏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品味语言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
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 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 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 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 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 特点。
文章结构: (一)1~4段:写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和印象深刻的 往事。 1、“文绉绉”性格形成的原因 2、爱学习的性格和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二)5~13段: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1、写母亲“教之严”、“爱之慈”; 2、写母亲 “当家”的艰难出境中表现出宽容隐忍、 仁慈温和的性格品质; 3、写母亲仁慈,温和但又不缺乏“刚气”。
自古以来民间的俗语: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养男不知娘辛苦, 养女点点报娘恩。
畅 所 欲 言 话 感 受
名人谈母爱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 将是一片荒漠。(法国)
慈祥、教子严而有方; 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 对大事又不失刚气; 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与赏析
•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 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透 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 感染。 • 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这种情感是 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 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 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 了。” ——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 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提示:先看看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1.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装“先生样子”。 3.喜欢看书,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生活。 4.失掉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失掉了学做画家 的机会。
一是对“我”的管教
学习上的督促 (5)
言传
做人上的训导 (6-7)
二是作为 当家的后 母如何处 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 盾;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 同治二年( 1863 )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 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 ( 1878 )。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 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 1889 ),他在江苏候 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 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 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 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 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 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 17 岁的 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 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怎样 的品格?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 慈祥
“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 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 要债,她从不骂一声, 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 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 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 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 当面质问,不受一点人 格上的侮辱
小结: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
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 相成,相得益彰。
品味本文极有分寸的语言
•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 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 (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 底子。 •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 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 然和绝对。 •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 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 大。
正直刚烈,从不受 一点侮辱。 严厉责罚,正确教导。
慈母
严师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 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 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3、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思考研讨:1、文章的主题部分是第二部分,题目
是《我的母亲》,那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 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第一部分)?内容似乎与“母 亲”无关,为什么?
品味语言
•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 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 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 是有口皆碑的, “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 语,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 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 的语体特点。
•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 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 母亲的感激。
•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 之一二。” • ——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真 诚倾吐,如实道来,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 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主题思想
课文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 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 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 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同时表 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意。
九年的读书生活
母亲是 恩师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一、对“我”的管教: 我 的 母 亲 母亲对“我” 二、作为当家的后 做人的教育 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宽厚容忍,从不给人 脸色看。 难事和矛盾: 三、如何对待他 人对自己人格的 侮辱: 慈母给“我” 的极大影响
一、字词检测
chuò zhōu 绰号 文绉绉
shù
yì tì shù bó 眼翳 抽屉 管束 轻薄tiǎnshng mó庶祖母 吹笙
摹画
舔去
翳(yì ): 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 处罚。 管束: 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 气量: 意见的度量。 广大空旷。 广漠: 宽恕: 宽容饶恕。 质问: 责问。 文绉绉(zhō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 样子。
其父胡传是清末贡生, 母亲冯顺弟比其父小32岁, 是一个乡村女子。胡适三 岁时,父亲就病故了。23 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 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 心教育,遵夫遗嘱,“令 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 养成才。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 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 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 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 深刻的无以替代的影响。
胡 适
我 的 母 亲
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其人其事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 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胡适(1891~1962)
现代诗人、学者。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 (xīnɡ),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胡适
•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 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 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其实往往主 要不是指母亲如何训导我们,批评我们,更多的是 指母亲的人生态度、性格特点、待人接物等方面对 我们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中也是如此。胡适写他的 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 以身示范,对胡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 ——谆谆教导,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 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E.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 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 感情的话。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 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 受一点侮辱 母亲的性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 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 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 感情的话。
严格
宽容善良
容忍温和 正直刚烈
朗读最后一段,母亲对我的极大极 深的影响有哪些?
★学得了好脾气 ★ 学得了待人接物 的和气 ★能宽容人、体谅人 ★在学习上勤奋、守 时 ★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1、请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 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 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 恩师、慈母、严父。
曾提倡文学改革, 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 人物。1920年创作第 一部新诗集《尝试 集》。1917年完成博 士论文(1927年获博 士学位)后回国,任 北京大学教授,积极 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 学革命运动、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他一生获得36个博士 学位。
a、关于作者
胡适(1891一1962),现代诗人、学 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原名嗣 穈(mei),学名洪骍(xing),字适之,笔 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 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 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 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是中国取得学位最多的。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 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8)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 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 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9-11)
身教
三是如何对待 他人对自己人 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 格上的侮辱非常生 气,直到叫那个说 了不负责任的话的 五叔当面认错赔罪 才罢休。 (12)
身教
参考:
因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单调、贫乏、有缺憾的。正是 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显得弥 足珍贵的,让我永铭于心,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 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 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联想到……) 另一个原因,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是一 部自传。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 的一段经历,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一位恩师来写 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用两个字概括呢?
慈 严
三、再读体悟
勾、画、圈、点、写。
自由阅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 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
(概括至具体)?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 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 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有这样一位母亲, 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 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 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 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 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 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 借钱买下了。
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 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 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 感受母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