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笔人
冯晓秋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
时间
授课
班级
八年级
课题
我的母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安排
来自百度文库二课时
课时
第2课时
导学
目标
1、通过具体句子品味我对母亲的情感
2、分析母亲的形象
3、突破难点——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
教学
重难点
教学
重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
2、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真挚、深沉的母爱)
教学
难点
理解文章记叙的时候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
1.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2.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品味一下作者的心情并且想想如果把句中的“才”和“就”去掉,会不会影响其表达效果。
答案预设:这两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很眷恋很不舍的情感
“才”和“就”既表达了“母亲”去世之早,更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惋惜还有一种怀念和沉痛的心情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邹韬奋
结构上:截取典型片段组合文章
表达上:叙议结合,升华中心的作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复备栏
课后
反思
循循善诱、教子有方
爱读书、爱文学、爱孩子
(二)整理回顾,归纳技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全面,从不同角度概括了“母亲”的形象对作者而言,母亲,就是看到别的孩子快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感受到这份快乐的人,是看到别人不幸为之掉泪的人,是“我”呜咽她就呜咽、“我”痛苦她就心痛的人,是熬着夜为“我”做新鞋子的人,是哭着“我”的哭、笑着“我”的笑的人,是在我们读懂了她之后不由得为之心头一热的人“母亲”的形象如此感人,作者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来表现呢?下面我们就来重新回顾一下全文,归纳一下
生1:截取四个片段组合文章
生2:细节描写很感人
生3:通过典型事件表现“母亲”的形象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种通过典型事件的组合来表现人物的结构就是常说的“片段组合式”,也可以叫“冰糖葫芦式”文章的主体部分就用了四个“冰糖葫芦”,这个“冰糖葫芦”是怎么串成的呢?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作者在叙述这四件事时,每件事叙述完之后都紧跟着抒写了作者的感受如果我们去掉后一部分的话,可不可以?
教学
方法
小组探究,自学
导学
流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由复习引入新课:同学们,文章一共用了哪几件事来表现母爱?从这几件事儿中,你读出了什么?
二、写法借鉴
(一)斟词酌句,揣摩品味,解读母爱
师:从这些平平淡淡的事件里,我们读出了真,读出了爱,读出了暖母亲其实就像路边一棵普普通通缀满花朵的绿树,静谧、安详,既不起眼也毫不声张然而当我们不经意走近她时,却一下子闻到了满世界的芬芳可是这样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却早早地离开了作者,对此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来看两个句子。
结构上:截取典型片段组合文章
表达上:叙议结合,升华中心的作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三、感悟领会
结构上:截取典型片段组合文章
表达上:叙议结合,升华中心的作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四、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师:同学们的品读很细腻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以上分析的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品一品,一定要读出“才”和“就”的丰富情韵啊
(生自由品读)
师:通过以上对作者记忆中的事件的揣摩和语言的品味,同学们看到了怎样的一位母亲呢?请大家用一些概括的词语来说一说。
答案预设:慈爱、善良勤劳、能干
青春、活泼、年轻
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生4:不可以后一部分要么是通过抒情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么是通过议论揭示文章的中心去掉后文章就缺乏感染力或没有点睛之笔了
师:由此看来,每一个“冰糖葫芦”大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借细节铺陈叙事,后一部分穿插少量抒情或议论,在叙述中表现“母亲”对“孩子”的至爱,在抒情议论中表现“孩子”对“母亲”的感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