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与楦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鞋设计专业授课内容
脚型与楦型
有关脚型与楦型的课程内容,不仅是学习皮鞋设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且也是管理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甚至是穿鞋者也应当了解的基本知识。
所谓“量体裁衣、比脚做鞋”,是为了给双脚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如果所穿的鞋子不合脚,人们不但会感到不舒服,而且还会有疲劳或疼痛的感觉,严重时还会引起某些脚病。
可见了解脚型对设计和制作鞋子是何等重要。
现代皮鞋的设计和制作,又是离不开鞋楦的,因此脚型与楦型便成为了皮鞋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
脚的外部形态
人体的下肢是由大腿、小腿和脚三部分组成的。
所谓脚,指的是人体下肢末端与地面接触的行走器官。
脚也称为足。
脚型是指脚的造型,包括脚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在制作靴类产品时,还要对小腿的形态和构造加以研究。
人的两只脚基本上是对称的,其中,大拇指一侧称为里怀,小趾一侧称为外怀。
由于构成脚的骨骼多而肌肉少,因此脚的骨骼结构基本上决定了脚的外形。
从侧面看,人脚大体成为楔形。
脚底部分的曲线呈波浪形,里怀一侧有明显的脚弓,脚背部成斜坡形;脚后跟为椭圆形。
俯视脚背,则构成头斜尾圆前宽腰窄的不规则形状。
参见图1-1。
脚的外形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有特征的部位。
一、脚趾
脚趾在脚的最前端,脚趾可以灵活运动。
人脚在自然悬垂时,脚趾自然向上弯曲,与脚底
大约成15°角。
因此鞋楦的前尖在设计时要有一
定的前跷,以适应脚趾的结构特征,使走路时变
得轻松而不板脚。
参见右图1-2。
图1-2 人在站立时,脚底支撑着人体的重量,
而脚趾对支撑面有很好的附着作用。
人在走路时,
以拇趾为主的各个脚趾尖可以蹬着地面,使人体
向前行进。
充分利用脚趾的蹬着作用,对人体健
康是有益的。
因此脚趾在鞋腔内应有一定的活动
余地,在设计楦型时,楦头的厚度应能容下脚趾
高度,楦头底盘宽度不能太瘦,以防止引起脚趾
外翻、脚趾重叠等脚病。
鞋的前尖距脚趾有一段
空隙,叫做放余量,以适应人脚在鞋内的前后变
化。
参见图1-3。
二、趾关节
跖趾关节是有脚趾骨和跖骨形成的关节,是脚里外怀较宽较突出的部位,俗称脚拐骨,脚骨岗。
跖趾关节共有五个,自里怀向外怀依次为第一跖趾关节,第二跖趾关节,第三、第四、第五跖趾关节。
处于特殊位置的是第一和第五跖趾关节。
跖趾关节是脚底最宽的部位,因此测量脚宽、脚跖趾围,以及确定脚的肥瘦型都与跖趾关节有关。
人体在站立、行走、跑跳时,跖趾关节是脚的主要受力部位,也是活动时最频繁弯折的部位。
因此鞋楦的跖趾部位在安排肉体造型时要圆滑饱满,是鞋穿在脚上既不空旷又不勒脚,饿只是轻度地抱住脚的跖趾关节,以满足穿着时既合脚又不影响活动的要求。
参见图1-4。
如果鞋的跖趾关节过瘦,
在第一、第五跖趾会由于过度
摩擦和生成水泡或老茧。
在设
计童鞋时尤其要注意。
在鞋帮
的设计中,跖趾部位不宜设计
断帮位置,以防止缝线的过早
断裂而影响成鞋的质量。
三、脚背
脚背也叫做脚跗面,脚跗背。
脚背呈现弓形状态,起着传递人体重量的作用。
自脚的跖趾关节起着向后逐渐加厚,特别是在第一跖骨后端,有一明显突起,叫做前跗骨突点。
在设计鞋口轮廓线时,口门位置很关键。
如果口门位置太靠后,使鞋口轮廓线变小,前跗骨就不能顺利穿入鞋内。
同样,鞋内腔高度不够时,就会造成压迫脚背,甚至无法穿入。
参见图1-5。
四、脚后跟
脚后跟在脚的最后端,有着圆滑的肉体。
脚后跟是支撑人体重量的主要受力部位。
在赤脚站立时,后跟支撑重量的50%以上。
随着脚后跟的抬高,后跟受力逐渐减少,而前掌受力逐渐增加。
楦后跟底面,不应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应是一个略有突起的曲面,以便和脚后跟凸起相适应,这样在穿鞋时会增加接触面积,分散压力,增加舒适感。
脚后跟的两侧的肌肉,由于压力的作用会向外涨出,因此楦型后跟两侧的肉体要安排得当,里怀一侧肉体位置高于外怀。
楦后跟肉体安排得当是时,穿着时才会提高抱脚能力。
脚的最后端有一个突起的位置,叫做脚的后跟突度点,这是测量脚长的一个标志点。
在鞋楦的相应部位,也有一个楦的后跟突度点,便于使成鞋能包容脚后跟。
应当注意到楦的后跟弧曲线与脚的后跟弧曲线明显不同。
处于美化的需要,鞋楦后跟弧曲线是一
条光滑的曲线。
曲线上端向前倾斜,便于鞋口抱脚。
还应注意到,楦的后跟侧面与地面相交后得到一条明显的楦底摆线,而在脚上都是圆滑肉体。
在设计鞋帮时,后帮中缝的高度很关键,过高时会“啃”脚后跟,过矮时,又挂不住鞋。
一般情况下,设计方案中缝高度时以脚的后跟骨上沿点为基准,成鞋的后帮中缝高度控制在脚的后跟骨上沿点以上4-5mm为宜。
参见图1-6。
五、腰窝、脚心和前脚掌
脚弯在小腿和脚背之间的拐弯位置上,当把脚掌向上跷起时,有明显横向皱纹出现。
在设计一般鞋类产品时,其前脸总长度都控制在脚弯之前,如果前脸过长,正处在脚弯活动范围时,就会造成磨脚、咯脚等现象。
在设计靴类产品时,后帮靴筒的高度都超过脚弯部位,那么自脚弯至脚后跟形式的兜围尺寸便是设计靴筒宽度的重要数据。
人在下蹲时,脚弯部位会明显变粗,因此靴楦兜围尺寸一定要大于脚兜围尺寸,这样才能包容脚弯和脚后跟,并且不影响脚弯部位活动。
脚踝骨有里踝骨和外踝骨的区别。
踝骨是由小腿骨和脚骨形成的两个踝节,小腿内侧胫骨与脚跖形成的里踝关节,小腿外怀腓骨与脚跖骨形成的是外怀关节。
踝关节的外侧分别是小腿骨下端,故也叫作里外踝骨。
外踝骨的位置与里踝骨相比较要靠下和靠后,在设计鞋帮时,一般以外踝骨中心下沿点为特征部位,鞋帮高度处于外踝骨中心下沿点之下时,便不会出现磨脚踝骨的现象。
六、小腿上的脚腕、腿肚和膝下部位
腰窝位于脚长中心间的两侧,也叫作中腰,里怀一侧为里腰窝,外怀一侧为外腰窝。
里腰窝为凹陷的形状,脚弓很突出。
外腰窝一侧有一明显凸起,叫做第五跖骨粗隆点。
它是外腰窝的标志点,也是测量外跗围的标志点。
由于外腰窝部位轮廓升线比里腰明显,所以第五跖骨粗隆点也是设计帮底部件时常用的设计点。
腰窝部位从整体上看比较稳定,又略向内凹陷,所以常用来设计断帮余量。
脚心在脚底的中部,顺着两腰在脚底凹陷处能找到脚心。
在脚后跟抬高时,起着传递人体重力的脚背会形成紧张状态,使得脚底收缩,底心突度加大。
因此在设计高跟楦和平跟楦时,它们的楦底凹度是不同的。
楦底凹度适当,便会使鞋底托住脚心,增加受力面积,走路平稳,脚感舒适。
如果脚心部位在鞋里得不到支撑,重力只好分担在脚跟和跖趾关节两处,这种穿鞋状态会引起疲劳脚痛,很不舒服。
楦跟高越高时,底心凹度会越大。
前脚掌位于跖趾关节的底面。
外表上看上去是凸凹不同的曲面,但在鞋楦的前掌地面底面上,却是平整光滑略有凸起的曲面。
因为当脚前掌受力时,脚掌上的肌肉、脂肪会受到积压,把楦前掌设计成凸弧时,鞋腔内便会产生容纳这些肌肉和脂肪的凹弧,从而使脚感到舒适。
这里要注意的是,鞋腔内凹弧过大时,会造成脚的前横弓下塌,形成反向弓形结构,破坏脚的正常生理机能,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七、小腿上的脚腕、腿肚和膝下部位
脚腕位于小腿与脚之间最细的部位,是设
计高腰鞋类和筒靴类的一个分界位置。
高腰靴后帮
高度在脚腕以下,筒靴的靴筒高度一般在脚腕及以
上的位置。
腿肚在小腿肌肉最丰满、最粗的位置上,
是设计高筒、中筒靴的一个主要设计点,一般设计
中筒靴高度时,取在腿肚位置以下,错开最粗的部
位。
膝下是在膝下方外侧的腓骨粗隆下沿点位置,
是设计高筒靴的参考数据。
参见图1-7。
第二节、脚的组织结构
脚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它是由肌肉,骨骼,韧带,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等组织节构。
由于脚的肌肉较少,所以脚的构造基本确定了脚的外形。
脚骨的运动作用是依靠附着在骨骼上肌肉的
收缩来完成的,而肌肉的收缩又是在神经的支配下完
成的。
血管,淋巴管起着营卫作用,皮肤起着保护其
它组织的作用。
从中可以看到,构成脚的这些组织,
结合成高度统一又互相制约的整体,只有在各个组织
都健康无损的情况下,脚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反之,局部的病变也会影响到整个机体失去正常的生
理机能。
因此,皮鞋的设计已经不能单纯是为了设计
一个装脚的"容器",而起码应当是设计出维护脚的健
康,保持脚的正常生理机能的优质产品。
下面从几个
方面简介脚的组织,供设计时参考。
一、脚的骨骼
人体的下肢包括大腿,小腿和脚三部分。
大
腿骨是股骨,小腿骨包括腓骨和胫骨,脚骨包括趾骨,
跖骨和跗骨。
如图2-1中所示
脚骨主要由二十六块构成,包括趾骨14块,
跖骨5块,跗骨7块。
在趾骨除了拇趾是两块骨以外
其余每趾骨都有三块骨。
五块趾骨与五组脚趾骨分别
对应相连。
自里怀向外怀依次排列,分别叫作第一趾
骨,第二趾骨,第三,第四,第五趾骨,其中以第一
趾骨最粗最短,第五趾骨最。
长,在第五趾骨末端有
个明显的突起,叫作第五趾骨粗隆点,是测量外腰窝
的标志。
如图2-2中所示
从图中还可以看到脚的七块跗骨包括
三块楔骨,及骰骨,舟壮骨,距骨,跟骨各一块。
楔骨自里怀向外列分别叫作第一楔骨,第二楔骨
和第三楔骨。
三块楔骨之后是舟壮骨,舟壮骨之
后是距骨。
距骨的两侧与小腿骨下端形成里外怀
的踝关节。
跟骨在脚骨的最后端常叫作后跟骨。
为了便于记忆脚的骨骼,可记住下面的
口诀:
脚骨计有二十六趾有十四跖有无一
二三楔骨内舟上距下跟后出头。
二、脚的关节
关节是有骨与骨的间接连接而形成的。
所谓间接连接是指骨端通过关节腔连接。
如果骨与骨直接
连接将形成骨缝。
脚骨的关节比较多。
趾骨与趾骨间形成趾关节,跗骨与跗骨间形成跗关节,趾骨与跖骨
间形成跖趾关节,跗骨与跖骨间形成跗跖关节,距骨与小腿外怀腓骨形成外踝关节,距骨与小腿里侧胫骨
形成里踝关节。
关节的运动是与骨端的形状有关。
形状不同运动的轴线不同。
大部分脚骨能分别参与屈伸,环转,
外展,内收和回转的运动,其中第一至第五跖趾关节活动最为频繁,而跗关节的活动量却很小。
对于儿童和少年的脚型来说,脚的发育还没有定型,如果穿上过痩的鞋子,必然会阻碍脚骨的生
长,很容易造成拇趾外翻或脚趾重选等脚病。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鞋子只能容下脚的骨骼和肌肉,而不
能容下脚关节的活动,同样也会使脚受到损伤。
在鞋腔内应符有关节特别是跖趾关节的余地。
选购皮鞋时,
穿起来走一走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
三、脚弓
脚弓是指由脚骨形成的弓壮结构。
按脚弓伸展的方向,可分为横弓和纵两种类型。
横弓是左右伸
展,有前横弓和后横弓的区别。
纵弓是前后伸展,有内纵弓和外纵弓的区别。
如图2-3中所示
前横弓是由第一到第五跖趾关节构成的,后横弓是由三块楔
骨和骰骨构成的。
内纵弓是由三块跖骨三块楔骨,舟壮骨,距骨和后跟骨构成
的,外纵弓是由第四,第五跖骨,骰骨和后跟骨构成的。
在四条脚弓中以内纵弓变曲度最大,以前横弓变化最大,鉴
于这中情况,在鞋腔里腰窝会有一个明显的凹度,在楦底面跖趾部位
之后会有一个前后身的分界。
前横弓的变化与鞋楦设计有很大关系。
人体在站立时,体重
通过距骨分别传递到跖骨和跟骨上,此时脚弓保持着弓状结构,支撑
着人体的重量。
当人在行走时,人体的重心会随着脚的着地部位的移
动而移动。
当重量完全集中在一只脚的跖趾关节时,前横弓消失。
脚
继续运动,在重心转移到另一只脚上时,消失的前横弓又回复到愿来
的弓状结构。
这是前横弓的正常生理机能变化。
当人在跑跳时,脚掌
会对地面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同样地面对脚掌也产生同样大的反作用
力。
当这种反作用力作用在脚掌的瞬间,前横弓发生了形态变化,从
而减缓了反冲击作用的强度,起到了减震作用,保护了机体。
脚弓是人类所特有的。
在皮鞋的设计中,要注意保护脚弓,保持脚弓的正常生理机能。
当楦底的
前掌凸度过大时,鞋腔内凹度必然加大,穿上这样的鞋会造成前横弓的下塌,形成一种反弓状结构。
长期
穿这样的鞋,会造成韧带的松驰,疲劳,损伤,从而丧失弹性,使前横弓很难回复原来的弓壮结构。
前横
弓变化。
见图2-4
前横弓下塌,也必然会影想到其它几条脚弓的下塌,最
后形成平足。
患平足的人,长时间站立行走都会引起疲劳,感到
疼痛,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工作。
四、脚的机肉
脚在运动中,骨骼处于被动的地位。
由于附着在骨骼上
的肌肉进行收缩和驰缓作用,才使脚进行运动。
大多数肌肉都是棱形,中部粗大称为肌腹,向两端逐渐
变细,最后构成肌腱痛或肌膜。
每块肌肉都有两个附着点起点和
止点。
起点是运动时固定不动的端点,止点是运动活动的端点。
每块肌肉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当肌肉收缩与驰缓时,就产生了
关节运动。
脚趾的伸屈脚掌的内翻,脚跟的跷起等运动都是由两
组肌肉来完成的,其中一组肌肉产生收缩,另一组肌肉驰缓,两
组配合便产生了关节运动。
脚上的肌肉与小腿上的肌肉是连在一
起的,与大腿与腰部上的肌肉也是有关连的。
了解了肌肉引起运
动的原理,就能例解,为什么穿不合脚的鞋会引起腿部不适,膝
盖疲劳甚至腰部也疼痛。
如果所穿的鞋子过于瘦小,压破脚趾压破脚背,肌肉直
接受到挤压会产生难受不适和疼痛。
如果鞋子过于肥大,走路时
为了防止抬脚时造成鞋子脱落,肌肉便处于紧张收缩壮态,想把
鞋子勾住。
时间长,肌肉产生疲劳,自然会有发酸发疼的感觉。
长期穿鞋跟过高的鞋,为了保持平衡,便要挺胸收腹腿伸直。
这
种疆硬的作用时间长便会引起各种不适甚至造成膝盖和腰腿痛。
因此设计合脚的鞋来生产适场合脚的鞋来穿着,是业内业外人士
都应知道的常识。
五、血管和神经
人脚上分布着大量的血管和神经。
由于脚处于距心脏和大脑最远的位置上,总是血和传导较难到达的器官。
因此增加脚部的运动,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所以脚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如果脚的血液循环功能减弱,静脉血回流不足,会
引起局部酸性代谢废物的积聚。
这些有害的成份开始时引起脚的疲劳,沉重,进而引起脚的各种疾病。
可
见脚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脚部也是经络集中的地方,在脚底还有和人体各部位器官相关连的
神经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神经反射区,会改善脚的微循环,能显箸地促进疾病的治疗。
基于这些观念,人们设计了运动鞋、游鞋等健身鞋系列,促进脚的健康,此外还开发了磁疗鞋、
理疗鞋、药疗鞋等医疗保健鞋,促进人体健康。
六、脚的皮肤
覆盖于脚的皮肤,也和全身的皮肤一样有着保护肢体,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和感受刺激的作用。
皮肤的构造,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层。
表皮层在最外层能防止细菌侵入机体。
真皮层在表皮层下面,
内有汗腺脂腺毛根等皮肤的衍化物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末稍等。
皮下组织在最下层,与肌肉脂肪等组织相连。
脚趾上的指甲是由表皮层角质化合形成的坚硬致密透明的物质。
脚的皮肤能进行呼吸,不断排出二氧化碳气,并且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增加,二氧化碳气的排放量也增加。
如果把脚装在不透气的朔料袋子中,脚同样会有憋气的感觉。
那么在选择鞋材料时,应该注意鞋材的透气性。
脚在运动后会发热出汗,汗液的分泌是通过汗腺向外排泄的。
出汗的多少,除与运动量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汗腺的分布有关。
在脚底上,脚心和跖趾关节部位的汗腺分布密度大,是易出汗的区域。
汗液中含有一些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很容易分解。
分解后的产物呈酸性,如不及早清除,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并产生难闻的气味。
那么在选择鞋材时,还应注意鞋材的吸湿性能。
含液如果在鞋内排不出去,脚底便会有滑腻的感觉。
脚的皮肤也能蒸发水份,水以水蒸汽的形式自体内散出。
在选择鞋材时也应注意对鞋材的透水性能。
透水气性与透气不是同一性能。
透水气性差的材料会有捂脚的感觉。
天然鞋材料的透气性透水汽性以及吸湿性能都比较好。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一面产生热量,一面又把多余的热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以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人体正常温度在36.5 摄氏度左右,前额的温度基本上是人体平均体温。
体表的温度约于口腔内温度,脚皮肤的温度则更底。
在外界温度在20-32度间变化。
当脚处于10摄氏度以下的湿冷环境中,就会受到冻伤。
因此在生产冬季穿用拖鞋、靴时,要注意鞋材的保暖性。
同样在生产夏季穿用的凉鞋时,要注意鞋材的散热性和隔热性。
对于皮鞋的功能来讲,有个最起码的要求,是要对人脚起到保护作用。
了解脚的组织结构,目的是为生产结构合理的鞋打下基础。
第三节脚印图与脚长
脚印图是记录脚底形态和轮廓的图形。
通过脚印图可以准确测量出脚长及各特征部位长度,为楦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一、脚的特征部位点
根据脚的外形特征,可以确定出一些标志点作为脚型测量的控制点,这些点叫做脚的特征部位点。
这些点主要包括以下十个内容,应在脚型上找到。
1、拇趾外突点:在大拇趾肚里踝边沿最凸的位置。
2、小趾端点:在小趾前端位置上。
3、小趾外突点:在小趾肚外踝边沿最凸的位置。
4、第一跖趾关节点:在第一跖趾关节里怀边沿最凸的位置。
5、第五跖趾关节点:在第五跖趾关节点外怀边沿最凸的位置。
6、前跗骨突点:在脚背第一跖骨后端最凸的位置。
7、第五跖骨粗隆点:在脚外怀腰窝第五跖骨后端边沿最凸的位置。
8、舟上弯点:在脚背向上弯曲时拐弯最凹的位置。
9、外踝骨中心下沿点:在外踝中心线最下端位置。
10、第二趾叉点:即第二脚趾两侧趾缝的两个顶点。
二、制取脚印图
制取脚印图有许多种方法,下面采用最简单的灰粉法来制取。
1、材料:牛皮纸,爽身粉,铅笔。
将铅笔的一侧削平,露出铅笔芯。
2、步骤:(耍两人配合操作)
(1)右脚赤足。
(2)在平面上铺上一张报纸,靠右侧撒上适量爽身粉,右脚踩在爽身粉上。
(3)在站立的两脚间放上一条牛皮纸,光面朝上。
牛皮纸与左脚间距离为一尺左右。
(4)将沾有灰粉的右脚轻轻移在牛皮纸上,注意两脚受力要平衡。
千万不要左右晃动,否则脚印会加宽。
(5)另一个人面对脚型,用铅笔削平的一边垂直贴在脚周边轮廓上描画一周。
铅笔不要离开脚边沿,也不要挤压脚皮肤。
(6)最后将十个脚的特征部位点标在描画的脚印图上。
见下图3-1
(7)脚离开牛皮纸,便会得到中间有灰粉印迹周边轮廓线的脚印图。
将灰粉印痕用铅笔画出虚线轮廓。
(8)如果自已给自已描脚印图时会有较大误差。
这是因为左右脚此时受力不平衡。
对于准确测量时自测方法不可取。
三、底中线的确定
确定底中线需要两个点:
1、第二趾跟叉点连线的1/2处Z点。
将两个趾根叉点连接起来,取其1/2定Z点。
底中线是脚步前掌受力的中线,人在直立时,受力中线一般通过第二趾的趾根。
2、后端控制点B
脚后跟呈圆弧状,确定B点时应在外踝骨中心下沿点以后的部位。
在虚线构成的半圆形脚印图形中,作出一条直线将灰粉面积大致分成左右相等。
该直线与后端的虚线和实线相交后取其边距的1/2处定B点。
3、连接ZB两点后并延长,便得到底中线。
见下图3—2
4、有些脚印图不属于正常脚型,在统计脚型规律时不作为有效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六种娄型。
(见下图)
(1)拇趾外翻(2)拇趾内翻(3)平足(4)高弓足(5)趾外施(6)趾内施
四、脚长
人脚的长度是有变化的。
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脚的长度都会有微小的变化。
影响脚尺寸变化的周面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应该知道人的左右脚只是基本对称,它在长度和围度上并不完全相等。
一般情况下右脚运动较大,使得它在长度和围度上大于左脚所以测量脚型时一般要选择右脚。
人脚在悬垂,直立和负重时,由于受力状况不同也会有长短肥瘦的变化,所以测量脚型时取直立状态,左右脚受力平衡时测量。
季节对人脚尺变化也有影响,夏季气温偏高脚的散热量加大血管扩张,脚尺寸也扩大,冬季的尺寸偏小所以测量脚型时选择夏季较好。
人脚在后跟抬起的情况下,前脚掌受力加大,跖围会加大,而腰窝部位处于支撑紧张状态,跗围反而变小,所以测量脚型时要在平面上测量。
在确定脚长时,一般以脚印图上量取。
是指脚趾端点和脚后跟突度点在底中线上投影间的距离。
脚趾端点以最长的脚趾前端点为标准,脚后跟突点以脚后跟圆弧上最的位置为标准。
作图后得到脚长线A1O。
见下图3—4
五、分踵线
人脚受力中心线有两条,一条是表示前掌受力的中线是底中线,另一条表示的是脚后跟部位受力中线是分踵线分踵线略斜向外怀一侧.作分踵线也需要找到两个点。
1、第三趾肚外点R
在脚印图上找到第三脚趾的趾肚,在趾肚外怀一侧最凸的位置定R点。
2、后端点B
连接RB线为分踵线。
见图3—5
六、斜宽线与踵心线
斜宽线和踵心线是脚底上两条主要的宽度线。
1、斜宽线
连接第一跖趾关节点(H1)和第五跖趾关节点(H)即得到斜宽线。
斜宽线是脚底里外怀最宽位置的连线。
将来测量跖围时也要通过斜宽线。
斜宽线与底中线的交点叫作前掌凸度点定为W点。
2、踵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