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

合集下载

痕迹物证送检注意事项

痕迹物证送检注意事项

痕迹物证送检注意事项痕迹物证是指犯罪活动中留下的痕迹和与犯罪现场有关的物品,通过对痕迹物证的鉴定可以确定犯罪的方式和情况,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在进行痕迹物证的送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事项。

首先,送检前需要进行现场勘查。

在保护好痕迹物证的基础上,通过拍照、测量、绘图等方式将现场情况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

同时,在进行勘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痕迹物证,需使用专业的工具和手套进行操作,以防止无关物质的污染和破坏。

第三,包装及封存痕迹物证。

对于液体、粉末等易挥发、易流失的痕迹物证,应采取密闭的容器进行包装,以防止挥发、流失。

其他物证应妥善包装,保证不会被二次破坏。

并且,每一个痕迹物证上都需要进行标记,标明物证名称、封存人员、封存日期等信息。

第四,送检时要与法医人员、鉴定部门进行沟通。

在送检前要与法医人员或鉴定部门进行沟通,明确鉴定要求和标准。

同时,对于特殊的痕迹物证,如血迹、指纹等,需要事先告知鉴定人员,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提取和分析。

第五,保持痕迹物证的完整性。

在送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痕迹物证的完整性,避免人为或外界因素对其造成的损坏。

特别是对于易碎、易腐烂、易变形的物证,更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如使用硬纸盒、夹层材料等进行包装。

第六,送检后要及时跟踪鉴定结果。

送检后要及时跟踪鉴定结果,了解痕迹物证的鉴定情况。

如果鉴定结果尚未出来,要及时向鉴定人员反馈催促。

一旦鉴定结果出来,要及时进行分析和比对,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最后,对于痕迹物证的送检过程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备案工作。

将送检的痕迹物证、送检记录、痕迹物证的鉴定结果等信息进行录入和备案,便于后续的查阅和参考。

总之,对于痕迹物证的送检,需要注意保护现场、标记分类、包装封存、与鉴定单位沟通、保持完整性、及时跟踪结果以及做好记录备案等事项,以确保痕迹物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案件的成功破案提供有力的帮助。

浅谈现场勘查中物证的污染及防控对策

浅谈现场勘查中物证的污染及防控对策


D A生物检 材 的污染 和 防控对 策 N
D A生物检 材 的 物 证 污 染 主 要 是 由 于现 场 勘 N
处理 , 以防止不同现场物证 的交叉污染。在复杂和 特殊 的现场条件下 , 为保证犯罪现场工作人员的正 确操作 , 必须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 。 检材提取过程中防控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
发等各种微量物证以及体液斑痕等生物物证 , 其中很 多物证都需要使用专 门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显现和 提取。由于绝大多数刑事技术方法需要触及物证本
场要找到所有可能有价值 的检材 ;2 完整地 获取 () 检材 ;3 尽可能使检材的 D A不降解或少 降解 ; () N () 4 不同部位 、 种类 的检材要 分别放置 , 明标号 , 注 绝不能混淆 ;5 尽快送到进行检验的实验室。 () 样品在采集之前 , 要拍照并记录其相对位置 ; 收 集样品时 , 必须戴 手套 , 品之 问不能相互接触 ; 样 检 材装袋封 口后, 收集人要在封 口处签名。 检材的提取关键是现场勘查人员的提取操作和 勘查人员本人的污染防控措施 。首先现场人员应做 好排除污染的工作 , 主要方法是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 P ) 包括连体服 、 PE , 手套 、 鞋套 、 口罩和头发罩。所 有这些物品必须一次性使用 , 并在现场工作 中根据 具体情况及时更换 。其次设 备也应排除污染 , 主要 是采取清洗和消毒办法。当现场人员从一个现场赶 到另一个现场, 包括不 同案件现场或 同一案件的多
浅谈现场勘查中物证 的污染及防控对策
王 锐
( 中国人 民公安 大学 研 究生部 , 京 10 3 ) 北 00 8

要: 物证污染是影响物证鉴定结果的最主要 因素之一, 通过现场勘 查阶段 对人 为因素的介入 , 采取

物证管理规定

物证管理规定

物证管理规定物证管理规定一、总则1. 为了保证物证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物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案件的侦破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2.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机关及其他司法机关对物证的收集、保管、鉴定、运输等活动。

3. 物证是指与犯罪事实有关的物体、痕迹等物理证据。

二、物证的收集1. 物证的收集应由专人负责,应在犯罪现场发现后立即展开,以避免证据的污染和丢失。

2. 收集到的物证应做好记录,包括收集时间、地点、收集人等信息,并配以照片或录像等方式进行备案。

3. 收集物证时应佩戴手套,防止留下指纹或其他痕迹,并尽量避免触碰额外的物品。

三、物证的保管1. 物证应妥善保管,避免受损失、污染或被他人偷盗等情况。

2. 物证保管室应设置专人管理,负责物证的接收、保管和移交等工作。

3. 物证保管室应保持干燥、通风,并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保护物证的原始状态。

4. 物证应分类保管,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和特点进行划分,并标明相关信息,如犯罪类别、收集时间等。

5. 物证保管室应定期检查物证的完整性和保存状态,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四、物证的鉴定1. 物证的鉴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专业知识的鉴定人员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物证的鉴定程序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样本采集、实验分析、结论判断等环节。

3. 物证鉴定人员应保持独立、客观的态度,不受他人干预和影响,依据科学原理进行鉴定。

4. 物证鉴定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执法机关,并提供详细的鉴定报告,包括鉴定过程、方法和结论等。

五、物证的运输1. 物证的运输应在特定的运输工具和容器中进行,以确保物证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和损失。

2. 物证运输人员应保持专注和谨慎,避免发生碰撞或其他意外导致物证的破损。

3. 物证运输过程中应配备视频监控和GPS等设备,以确保物证的安全和追踪。

六、物证的保密和监督1. 物证工作人员应遵守保密制度,严禁泄露与案件相关的物证信息和鉴定结果。

电子物证提取和检验前的“污染”研究

电子物证提取和检验前的“污染”研究

3造成 电子物证 “ 污染”的情况及原 因
目前 ,有以下两 种情况会造 成 电子物证 在提取 和检验前
受 到 “ 染 ” 污 。
1 )现场保 护 : 根据情况 断开或者继续保持 网络 连接,断 开 网络 是防止外人从现场外进 入 系统破 坏证据 ;继续保 持网
络连 接是针对正在 持续 的网络入侵 事件,可 以获取 或分析更 多证据 ;控制在场人员,防止人为蓄 意破 坏或删改电子数 据;
片、文字、邮件通过互联 网可 以快 速传播 ; )电子 物证 的时 5
子 物证信息 数据 的物 理实体进行 规范 的扣 押、封存 ,然 后通
过合法 手续 由专 门电子证据检 验鉴定机 构进行检验 鉴定 ,电
子证 据检验鉴 定机构采用专 门的技 术方法对 物理实体 中的电
限性 , 操作系统的临时文件或缓存 , 电或超过 时限就会消失; 断
的结果 ,为提取和检验前 “ 护”电子物证提供 规范。 保
1电子物证的定义
电子物证作为物证的类别之・ , 是指 以存 在于各类介质载体中的电子数 字信息及其附属物 , 对犯罪事实起着证 明作用的数据 。 电子数字信息是指 以文本 、图像 、音视 频、程 序等存在 的数 据,附属物是指 由电子数 字信息转化成 的实体 材料 ,比如打印材料 、 播放音视频 等。电子物证与案件 息息相关 ,在案件侦查、线索发现 、案件诉讼 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主导性作用。
删除;
的情况,如维护淫秽 网站、参与网络赌博等,可以采取屏幕截 图和现场拍照相结合 的方式,在现场直接打印相关截 图和照片,
形成直接有效的现场犯罪证 据 ; 在关闭状态的计算机 ,不建议
在现场开启设备检查。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开启设备,必须先 复制后取证,源计 算机硬盘采用接人到只读设备下'进行全盘 复制,获得复制盘后,再 由取证分 析设 备查 看其信息内容 ; 必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
王桂强
【期刊名称】《刑事技术》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物证污染是影响物证鉴定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会损害物证鉴定结论质量甚至造成错误的鉴定结论.随着以法医DNA检验为代表的物证鉴定技术检验灵敏度的提高,物证污染出现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危害程度都显著增加.物证污染有多种形式和来源,可能发生在犯罪现场或实验室.采取适当的污染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物证污染发生的可能性,及时监测和发现物证污染可以将污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王桂强
【作者单位】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 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794
【相关文献】
1.火灾物证鉴定标准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J], 胡建国;邓亮
2.民事案件中微量物证鉴定的运用与探索 [J], 沈臻懿;汪婷;陈春荣
3.Excell函数在物证鉴定实验室认可中应用一例 [J], 孔维刚;程相华
4.火灾物证鉴定结论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分析 [J], 生德华
5.火灾物证鉴定结论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J], 袭普春;尹翠彬;张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民警如何处理案件中的物证保全与鉴定

基层民警如何处理案件中的物证保全与鉴定

基层民警如何处理案件中的物证保全与鉴定案件中的物证保全与鉴定是刑事侦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基层民警而言,如何正确处理物证的保全与鉴定工作,不仅关系到案件的侦破效果,更关乎到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对警察工作的信任。

本文将从基层民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处理案件中的物证保全与鉴定工作。

一、物证保全的重要性物证是指案件中与案件事实相关的物品、痕迹或其他可以作为证据的实物。

物证保全的重要性在于确保物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便为案件的侦破和审判提供可靠的证据。

基层民警在接到案件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物证被破坏、丢失或篡改。

在保护现场时,应注意保持现场的原貌,不得随意移动物品或更改现场环境,以免影响后续的物证鉴定工作。

二、物证保全的方法与技巧1. 现场勘查在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时,基层民警应仔细观察现场的特征,寻找可能存在的物证。

在勘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物证直接接触,以免对物证造成污染或损坏。

对于可能存在的血迹、指纹等物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用干净的纸袋包装、用塑料膜覆盖等,以确保物证的完整性。

2. 物证包装与标识在保护物证时,基层民警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袋、纸袋等,并在包装上标明案件编号、物证名称、保管人员等信息。

同时,还应在包装上贴上密封标签,以防止物证被篡改。

在包装物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包装材料,以免对物证造成污染。

3. 物证保管保管物证时,基层民警应选择安全、防潮、防火的场所,确保物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对于易腐烂、易变质的物证,应及时进行冷冻、干燥等处理,以延长物证的保存时间。

在保管物证时,还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包括物证的名称、数量、保存期限等信息,以便后续的鉴定和使用。

三、物证鉴定的重要性物证鉴定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物证进行分析、检验和鉴定,以确定物证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性。

物证鉴定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和审判,因此基层民警应高度重视物证鉴定工作。

1. 物证鉴定的种类物证鉴定的种类繁多,包括指纹鉴定、DNA鉴定、痕迹鉴定等。

环境污染案件的证据规则与证明难点

环境污染案件的证据规则与证明难点

环境污染案件的证据规则与证明难点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案件也日益增多。

在此背景下,环境污染案件中的证据规则与证明难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案件证据的规则以及所存在的证明难点。

一、环境污染案件证据规则1. 证据规则的适用环境污染案件证据规则主要适用于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内。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环境污染案件中的证据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供,并且由原告负有举证责任。

2. 证据的类型对于环境污染案件来说,证据的类型主要包括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

物证是指通过现场调查获取的实物证据,如土壤、水样等。

证人证言是指相关人员对于案件事实的陈述,鉴定意见则是专业机构对于案件相关问题的技术鉴定结论。

3. 证据的取证和保全环境污染案件中,取证和保全是确保证据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需要决定取证时机和方式,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封存物证,保护证人等,以保证证据的有效性和控制其不被篡改。

二、环境污染案件证明的难点1. 因果关系的证明在环境污染案件中,建立起被告行为与环境污染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证明难点。

环境污染往往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需要考虑长期暴露的实际情况和其他潜在因素,以确立因果关系。

2. 证据的获取困难环境污染案件中,获取证据常常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涉及到数据不完整、证据隐蔽、证据销毁等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在一些涉及非法排污的案件中,涉案企业可能会销毁证据,或者隐瞒实际数据,给证据的获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3. 专业鉴定的困难环境污染案件中的专业问题常常需要依靠技术鉴定。

然而,环境问题的专业性导致了鉴定过程的复杂性和专业人员的稀缺性,这为环境污染案件的证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解决环境污染案件证明难点的思路1. 健全证据规则和保障机制针对环境污染案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问题,可以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环境案件证据的类型和举证责任等。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分析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分析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刑事案件的物证鉴定提供了发展环境,物证鉴定成为法医获取物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是,由于我国法医物证鉴定发展时期并不是很长,因此,在实际的物证鉴定中避免不了存在一定的物证污染情况,影响了物证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下面,本文针对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物证污染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物证鉴定;物证污染;问题分析前言:物证鉴定对于刑事案件的处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为刑事案件提供有效的物证,从而提高刑事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随着物证检验技术的发展,物证检验的准确性也随着提高,但是,其还一定程度的存在物证污染的情况,为更好的促进物证鉴定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对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物证鉴定的准确性,这也是物证鉴定发展必须重视研究的内容。

1.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来源1.1人为污染在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中,人为污染是一个主要的污染类型,所谓人为污染,即是人和物证之间的接触,人自身所带有的物质对物证所产生了影响,其影响增加了物证的鉴定难度。

在实际的物证鉴定中人为对物证的污染常见的有指印、DNA、鞋印以及纤维污染等,在DNA的检验中,由于DNA有着很强的灵敏度,因此,其可以同时检测数个细胞DNA数据,另外,当人接触到相应的物证时,如果没有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或者没有规范自身的方法,人的唾液、毛发以及皮屑等就会很容易的落到现场的检材上,对生物的检材造成污染,而人的手指在接触到物证时,还会形成相应的指印,或者人会在犯罪的现场留下相应的鞋印,这都会对现场的物证产生污染,同时,附着在人衣物的纤维也会随着人在现场的活动而落到现场或者检材上,从而形成了纤维物证的污染[1]。

1.2现场污染现场物证污染比较复杂,现场物证的形成是现场物证鉴定人员需要发现、记录、提取以及包装物证的结果,但是在现场物证的获取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现场的污染。

现场勘验阶段物证污染的防控

现场勘验阶段物证污染的防控

现场勘验阶段物证污染的防控蒋海云【摘要】@@ 物证污染是指在犯罪发生后,物证材料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了能够影响物证鉴定结果的性质变化.根据物证污染的阶段可以分为犯罪现场的物证污染和实验室的物证污染,根据物证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人的污染、物证之间的相互污染和其他物质的污染,根据物证污染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物质污染和无形物质污染,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可以分为生【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025)006【总页数】2页(P461-461,464)【关键词】法医遗传学;物证污染;现场勘验【作者】蒋海云【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河北,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2物证污染是指在犯罪发生后,物证材料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了能够影响物证鉴定结果的性质变化。

根据物证污染的阶段可以分为犯罪现场的物证污染和实验室的物证污染,根据物证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人的污染、物证之间的相互污染和其他物质的污染,根据物证污染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物质污染和无形物质污染,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可以分为生物物质污染和非生物物质的污染。

本文将着重讨论现场勘验阶段物证污染的产生、危害、防控措施和防控意义。

犯罪现场产生的物证污染通常是现场人员记录、发现、提取、包装物证等活动的结果。

20世纪初,法国侦查学家、法庭科学家洛卡德提出了目前为各国公认的著名理论——物质交换(转移)原理。

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因果制约规律,体现了能量转换和物质不灭的定律,将现代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触入了侦查实践。

该理论的问世,给侦查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洛卡德原理可以简单表述为“无论何时,只要两个客体接触,在接触面就会产生物质的转移现象”。

有实验证明,人体只要接触物体5s,就有细胞遗留在物体上[1]。

由此可知,物质转移和迁移不仅仅广泛存在于犯罪过程中,同样存在于现场勘验过程中,这是物证污染的理论基础。

现场勘验阶段物证污染根据污染来源可分为3类:(1)人的污染在现场勘验过程中,勘验人员不可避免与物证实体发生接触,产生痕迹性物质的转移和实物性物质的转移。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法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但是犯罪行为还是屡见不鲜。

针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司法机关要有充足的人证物证。

物证鉴定在诉讼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物证鉴定的结果很容易受到物证污染的影响,物证污染会损害物证鉴定质量,影响物证鉴定的正确性判断。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物证鉴定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物证鉴定技术发展的同时,物证污染也朝着多样化发展,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文章就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做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物证鉴定;物证污染;对策一、引言物证鉴定在我国现代刑事诉讼中有着重大作用,影响到了刑事诉讼结果的正确性。

在物证鉴定中,物证污染是影响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受到极大的关注。

物证鉴定结果在刑事侦查诉讼活动中的侦查和证据用途使其必须具有最高的质量标准,但物证污染极有可能会损害物证鉴定的质量,造成鉴定结果的侦查和证据价值降低,甚至产生负面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证鉴定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鉴定技术发展的同时,物证污染也随之加大,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物证鉴定的质量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物证污染进行防范。

二、物证污染的概述物证污染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犯罪证据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了能够影响物证鉴定结构的性质变化,是影响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发生犯罪行为的现场,在对物证进行提取、包装、转送到检验室鉴定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物证发生了性质变化。

一旦物证被污染,物证原有的信息就会被篡改。

物证鉴定就是对物证进行检验,从而找到对犯罪侦查有用证据和信息。

物证污染的作用主体主要是人和自然的力量,物证污染会改变物证原有的性质,从而使得物证鉴定结果失去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物证污染对物证鉴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来体现的:一是淹没物证原有的信息;二是产生新的信息;三是抑制物证原有的信息。

物证的鉴真规则

物证的鉴真规则

物证的鉴真规则物证是指在犯罪现场或犯罪嫌疑人身上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证据。

物证是刑事案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证据形式,能够提供很多关键性的信息,对于案件的侦破和定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处理物证时需要遵守一定的鉴真规则。

一、保护现场保护现场是指在发现犯罪现场后,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好现场,防止任何人员进入、污染或破坏现场。

这是因为犯罪现场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物证,如果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就会导致物证被污染、遗失或毁坏等问题。

因此,在处理物证时必须优先考虑保护好现场。

二、收集标本收集标本是指在经过充分保护现场后,对于发现的可疑物品进行收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存和封存。

在进行收集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标本范围:根据案件特点和情况确定需要收集哪些标本,并尽可能地覆盖所有可能涉及到的物品。

2.采用标准化方法: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收集,避免对标本造成污染或损坏。

3.记录信息:在收集标本时需要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标本名称、数量、收集时间和地点等信息,以便后续的鉴定和分析。

4.封存保存:对于收集到的标本需要进行封存保存,避免被污染或破坏。

同时需要对封存过程进行记录,并加盖专门的封条。

三、鉴定分析鉴定分析是指对于收集到的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和分析,并根据结果提供相关证据支持。

在进行鉴定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根据不同的物证类型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并确保检验过程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2.保持公正客观:在进行鉴定分析时需要保持公正客观,避免出现主观臆断或误导性结论。

3.记录信息完整:在进行鉴定分析时需要记录完整相关信息,包括样本来源、检测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确保记录清晰准确。

4.提供可靠证据:根据鉴定结果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并在需要时出具专业鉴定报告。

四、保密措施在处理物证时需要注意保密措施,避免泄露相关信息或对案件产生不良影响。

在进行保密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限制人员范围:对于处理物证的人员要进行限制,确保只有必要的人员才能接触到相关信息。

法医学鉴定中的物证保护与保存

法医学鉴定中的物证保护与保存

法医学鉴定中的物证保护与保存物证在法医学鉴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犯罪案件调查和司法审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证据。

然而,由于一些不当的保护和保存方式,物证在取证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破坏甚至丧失,从而对鉴定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物证的保护与保存对于确保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一、物证的保护物证的保护工作应始于犯罪现场勘查。

勘查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首先应对现场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封锁现场、限制人员进入等。

其次,勘查人员需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勘查工作,包括物证获取、拍照记录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物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物证在搜集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比如使用特制工具、手套等。

对于易受外界污染的物证,如血迹、指纹等,应避免直接接触,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同时,物证需要妥善包装和标记,避免交叉污染或混淆。

二、物证的保存物证的保存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

首先,物证应妥善保存在标准的物证袋、盒或瓶中,并进行密封,以避免湿气、灰尘等对物证的影响。

其次,保存的物证需注明相关信息,如保存人员、保存日期等,方便追溯和检索。

物证的保存地点应选择具备良好环境条件的地方,如温度适宜、湿度稳定、通风良好的物证库。

在物证库中应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分级分类、记录登记和访问监控等。

同时,需建立健全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确保物证的安全性。

三、物证保存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物证保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物证种类繁多,每一类物证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保存要求。

因此,应根据物证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

其次,鉴定工作耗时较长,物证需要长期保存,这就对物证保存的环境和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对物证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以确保物证的正确处理和保存。

其次,建立完善的物证管理系统,实现物证的全程追踪和监控,提高物证保存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物证现场提取的污染问题

物证现场提取的污染问题
质 一旦 迁移 到 物证 上 , 就可 能改 变物 证 性质 并影 响 物 能够减少物证污染可能性的操作顺序是 : 首先提取微 证 鉴定 结果 。
量物质 、 毛 发 和纤 维 ; 然后依次为血痕、 精 斑 和 唾 液 斑 痕 等 生物 体 液 斑 痕 、 工具 痕 迹 、 可 见 指 印 和鞋 印 ;
物证的相互污染 , 三是其他物体的污染 。来 自 人 的污 如 , 在犯罪 现场 发现 一把 用 于杀人 的刀 刃上 有受 害人
染是指人在接触或接近物证时, 人体 自身的物质或随 血迹的 匕 首, 如果将其放入一个袋 内独立密封包装 ,
身 衣 物 携 带 的 物 质 向物证 迁 移 , 或 人 在 物 证 上 形 成 刀 刃上 的血迹 干燥 后会 变 成 极 微小 的碎 屑并 极 易 脱 印 痕 。人 可 能 对 物 证 造 成 多方 面 污 染 , 最 常 见 的是 落迁移到刀把上, 对刀把上嫌疑人 的 D N A检验造成 D N A、 指印、 鞋 印和纤 维污染 。 由于 D N A检验 的灵敏 污染 。
了目 前为各国公认 的著名理论——物质交换 ( 转移)
多个物证或在现场包装物证不 当, 或在实验室批量检
原理 , 简单地表述就是 “ 无论何时 , 只要两个 客体接 验多个物证或同时检验现场检材和嫌疑人样本 , 稍有
触, 在接触面就会产生物质的转移现象”。这就是物 不慎就可能形成物证相互 污染。这类污染极易在微
作者 简 介 : 吕超 ( 1 9 7 O 一) , 男, 江 苏徐 州人 , 南 京森 林警 察学 院刑 技系 讲师 。研究 方 向 : 刑事 图像 。

2 4 4・
通 常情 况下 , 能 含 有 或 附着 有 能 够 污 染 物证 的 物质 成 分 。 这些 物 的发 现 和提 取物证 的技术 方法 及程 序 。

浅析法医物证污染的若干问题

浅析法医物证污染的若干问题

浅析法医物证污染的若干问题作者:梁鳅双黄彦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8期[摘 ;要]随着法医物证检验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灵敏度大幅度提高,而来自不同方面对检验结果干扰也明显增加,这是法医物证学鉴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公安基层法医物证实验室常见的物证污染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

[关键词]公安 ;法医物证 ;污染中图分类号:DF7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78-011 前言DNA污染是指生物物证检材在提取至检验的过程中,混入含DNA的外源性物质,造成DNA检验结果的改变或干扰。

避免DNA污染以获得稳定、可靠的检验结果,是公安基层法医物证实验室应该长期监控并且高度关注的问题。

2 物证污染的原因2.1 人员样本污染在多数实验室人员样本污染中,物证提取过程中的污染次数远多于实验室检验过程中的污染,这说明实验室DNA检测人员的防污染意识都比较强,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验;而基层法医物证提取人员的防污染意识还较薄弱,有待培训和加强。

在常见的人员样本污染的检材类型中,拭子类检材所占的污染比重较大,其次是粘附吸取类检材;这两类检材多属于接触性脱落细胞类检材,极易受到外源DNA的污染,故在提取和检验时一定要注意技术人员的防护措施。

2.2 物证样本间污染如果在物证提取过程中发生的物证样本间交叉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物证提取人员未按规范进行提取、包装、保存或送检等所致,而在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发生物证样本间交叉污染主要是在检测扩增、上样时技术人员出现工作失误造成的,尤其要注意在处理同一批次检材时需要格外慎重,避免同板相邻孔之间发生交叉污染。

2.3 环境污染当DNA实验室发生PCR污染,经质控确证不是试剂原因造成,结果又难以解释时,要考虑PCR产物形成气溶胶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在实验过程中,剧烈摇动反应管后开盖以及反复吹取,空气与液体表面产生摩擦,可形成气溶胶,当微量的DNA分子达到一定量时,可能会进入气溶胶颗粒内,而造成PCR污染。

法医物证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法医物证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法医物证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层面实现了发展与繁荣。

且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逐步确立,法治体系更加趋于完善。

在刑事案件的侦查、审理过程中,始终都应秉持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而法医物证在各类证据形式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若法医物证受到污染,则会对案件侦破产生负面影响。

近些年法医物证污染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但也不应忽视对法医物证污染原因的探寻。

由此可见,对法医物证污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尤为必要的。

本篇文章将从法医物证的重要性、法医物证污染的原因、法医物证污染防控措施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对法医物证污染原因进行清晰地揭示,保证刑事案件侦辑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法医物证;污染原因;应对措施在我国刑事案件的侦缉过程中应当秉持以事实为基础,以证据为依据的原则[1]。

如若想要对案件审理工作进行保证,则应有效确认刑事责任,法医物证在这一过程中则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法医物证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物证未出现污染的前提下[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物证检验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检验灵敏度较之以往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在物证检验过程中仍旧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干扰。

为了降低法医物证发生污染的概率,则应对其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不断寻求适宜的防控污染的措施,保证法律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1.法医物证的重要性1.1 为司法鉴定公开奠定基础司法鉴定结果通常情况下会对诉讼的公正性、成本以及判决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3]。

但现阶段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鉴定结果普遍无法公开,这一情况与现代化司法制度已然不相匹配。

为了促进司法制度现代化,应当积极对自身观念进行转变,不断完成公平有效鉴定原则的制定。

最近几年,我国部分人民法院已经尝试将鉴定结果公开化,并在诉讼过程中公开诉讼程序中的证据以及鉴定结果。

但机构设置、技术水平、技术人员等因素均会制约司法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如若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无法得以建立,则鉴定结果也经不起推敲,也无法进行公开。

犯罪现场勘验DNA物证污染的防控

犯罪现场勘验DNA物证污染的防控

供 保 障 , 保 D A证 据 的 可信 , 确 N 为侦 查 和 诉 讼 提供
准 确可 靠 的 D A证 据 。 N 1 现 场勘 验 D NA 物 证 污 染
D A物证 污染 ( N v ec o t n t n 是 N D A e i n ecna a o ) d mi i 指 生物 物 证检 材在 提 取 或 检 验 过 程 中混 有 含 D A N 的外源 生物 物 质 , 成 D A 检 验 的结 果 发 生 改 变 。 造 N D A物证 污 染 属 于 物 证 污 染 的 其 中一 类 。 目前 的 N 法 医 D A分 析 , N 由于 P R引物 设计 的特 异 性 , C 使得 D A分析 具有 很强 的种属 特异 性 ( u a p ce N h m nsei s— se ic 。利用 目前 法 医 D A分 析 的试剂 盒 ( I p c i) f N 如 D 试剂 盒 ) 进行 P R扩增 , 人类 D A将不 能 进 行有 C 非 N 效 扩增 , 就不 存在 非人 类 D A污染 问题 。在 生 物 也 N
验 , 证 发现 、 录 、 取 、 装过 程 中 , D A物 证 物 记 提 包 对 N 污 染进 行 防控 , 以确 保从 现 场获取 的 D A物证 检 材 N
无 污 染 , D A 物 证 检 验 获 得 稳 定 、 确 的 结 果 提 为 N 准
1 1 现场勘 验 D A污 染机 理 . N 犯 罪 现场产 生 的物证 污染 主要 是现 场勘 验人员 在 发现 、 录 、 记 提取 、 包装 物 证 等 活 动 中产 生 的 。2 0 世 纪初 , 国法 庭 科 学 家 艾德 蒙 .洛卡 德 ( d o d 法 E m n L cr) oad 博士 提 出物质 交 换 ( 移 ) 理 : 凡 两个 物 转 原 “ 体 接触 , 产生转 移 现象 。既会 带走 一些 东西 , 会 亦会 留下一 些东 西 。 由此 可 知 , 质转 移 和 迁 移 不仅 仅 ” 物 广 泛存 在 于犯罪 过 程 中, 同样 存 在 于现 场 勘 验过 程

关于DNA检材污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举措研究

关于DNA检材污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举措研究

关于 DNA检材污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举措研究摘要:在检验鉴定DNA物证中,规范提取、存储、检验DNA检材既是很必要的步骤,又是创建全国完善DNA实验室和相应人员数据库的保障。

所以,尽量防止污染到DNA检材,在获得有效鉴定结论,缩减再次鉴定检验频次,来减少实验成本投入,并促进案件侦破上存在很显著的意义。

为此,本文针对污染DNA检材的常见原因,研究了相应的防范举措,仅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及防范;DNA实验室;DNA检材物证污染是指外界因素所导致的使鉴定结果受到影响或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1]。

由于DNA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高,目前从仅仅几个细胞就可得到有效的DNA 分型结果,从而外源DNA污染的风险也随之升高,微量DNA污染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外源DNA污染会影响或干扰物证原有的DNA信息及其分析,故物证检验过程中加强对DNA污染的防范就尤为重要[2]。

一、污染DNA检材的原因分析1、提取DNA检材的步骤污染在勘查现场环节,是高发污染DNA检材的环节[3]。

工作人员的操作或使用器材等中的一时疏漏,均极易污染DN检材。

在现场勘查中,法医或痕检人员在触及检材时,一旦未规范穿戴好手头鞋套、隔离衣等,便可以致使脱落下来的上皮或毛发细胞依附到检材上面并散落或污染现场而出现误提情况。

从现场操作勘验器材时,若用到没有消毒或在存储、运输中就已污染过的器材,则均极易致使无关案件的DNA直接混入案件检材中。

另外,自出现案件至现场勘查期中,发现案件、报案、围观、警员接处等人的接触,也均可将DNA外源性物质混到现场物证检材中,而污染到DNA检材,并影响鉴定的客观结论。

2、检验DNA检材的步骤污染在实验室内处理、检验DNA中,也具有人为使用仪器或操作问题而污染DNA检材。

在当前的DNA实验室中,如果DNA检验人员未执行防护规定或随便说讲,则极易在检材中混进毛发或唾液而带来污染。

在具体的检验中,未清理干净使用仪器或混用仪器等,都极有可能会引进外源性DNA而带来交叉污染。

关于DNA检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范研究

关于DNA检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范研究

89周小凤(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摘 要:DNA 物证的提取、保存,是DNA 物证进行检验鉴定的首要环节,也是建立健全全国DNA 实验室及DNA 人员数据库的重要保证。

尽可能地避免DNA 检材受到污染,是减少重新检验鉴定的次数、降低实验成本的有效途径,对得出科学鉴定意见、指导案件侦破有着重大意义。

从DNA 物证提取检验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操作污染,解剖室、DNA 实验室环境污染两方面探讨污染源,以期寻找规避和预防DNA 检材污染的系统防范对策,提高现场勘查技术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对DNA 检材保护意识,规范对DNA 检材的提取、保存和检验等环节的操作程序,保障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DNA 检材的客观真实。

关键词:DNA 检材污染;技术人员的操作污染;解剖室、DNA 实验室环境污染;系统防范收稿日期:2020-04-14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2019GWQNCX064)。

作者简介:周小凤(1987-),女,重庆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侦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侦查学、物证技术学。

Analyses of the Causes for Contamination of DNA Samples and PreventionZhou Xiaofeng(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China)Abstract :The extra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DNA evidence is a major step in identification of DNA evidence,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national DNA laboratory and DNA personnel database as well. Trying to avoid the contamination of DNA sampl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times of reexami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d to lower the experimental cost.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drawing scientific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s and guiding the detection of ca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amination 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DNA evidence extraction and inspection from two aspects:the contamination caused by technical personnel's operation and by th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f dissecting room and DNA laboratory, aiming to find out the systematic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to avoid and prevent the contamination of DNA samples,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field investigators and laboratory staff in protecting DNA samples,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procedures of DNA extraction, preservation and inspection, and ensure the objective authenticity of DNA samples applied to prove the facts of the case.Keywords :contamination of DNA samples; contamination caused by technical personnel's operation ; dissecting room;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f DNA laboratory; systematic prevention[中图分类号:D9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752(2021)01-0089-05 ]DOI:10.13310/ki.gzjy.2021.01.013关于DNA 检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范研究随着当代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安机关利用高效灵敏的DNA 基因检测技术对案发现场生物物证进行DNA 分析鉴定,已辅助侦查机关侦破诸多疑难案件,极大地提高了案件的破案率。

法医物证DNA分析技术应用与物证污染的防控措施

法医物证DNA分析技术应用与物证污染的防控措施

法医物证DNA分析技术应用与物证污染的防控措施作者:冯雁杨铁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法医物证检验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灵敏度大幅度提高,而来自不同方面对检验结果干扰也明显增加,这是法医物证学鉴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大刑事案件拓展应用到系列案件的串并、入室盗窃、抢劫、盗抢机动车辆、诈骗等侵财型案件的侦破中,推进相关案件侦查思路的延伸,使法医物证技术真正成为侦破相关案件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公安;法医;DNA;物证;污染近年来法医DNA分析技术的应用已经由传统的凶杀、强奸等重大刑事案件拓展到系列案件的串并,入室盗窃、抢劫、盗抢机动车辆、诈骗等侵财型案件的侦破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做为基层法医物证人员不但要做好重特大刑事案件的物证搜集比对工作,还要主动思考自身工作地的发案特点和现场特点,扩大DNA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案件,为尽可能全面利用各种生物物证,提高其在各类案件侦破中的线索价值和证据价值。

1.延伸法医物证应用范围1.1在多发性侵财犯罪中的应用近年来侵财犯罪案件量骤增,涉及范围广,打防难度大,破案率又远远低于凶杀、强奸等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

侵财案件可以说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和刑事发案的“晴雨表”。

但是许多侦查和技术人员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侵财案件中案犯极少会在现场遗留有血迹、精斑等明显的生物物证,现场勘查只注重指纹、足迹等传统物证的发现提取,忽视或遗漏一些不明显或微量生物物证的提取;在对进出口和作案过程的分析中也很少考虑各种生物物证的存留情况。

提取到的生物物证往往也不能得到及时全面的检测。

这些观念和行为限制了DNA的有效利用,使大批可以通过DNA技术及时认定和串并的侵财案件未能及时把握侦破机会。

大多数是犯罪嫌疑人接触过的各种物品上粘附的口腔上皮细胞和体表脱落上皮细胞等肉眼看不到的极微量生物物证。

所以基层法医物证人员应该高度重视DNA技术在侵财案件中的突破作用,在切实提高各类侵财案件现场勘查率和现场勘查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措施强化现场生物物证的发现和提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法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但是犯罪行为还是屡见不鲜。

针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司法机关要有充足的人证物证。

物证鉴定在诉讼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物证鉴定的结果很容易受到物证污染的影响,物证污染会损害物证鉴定质量,影响物证鉴定的正确性判断。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物证鉴定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物证鉴定技术发展的同时,物证污染也朝着多样化发展,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文章就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做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物证鉴定;物证污染;对策一、引言物证鉴定在我国现代刑事诉讼中有着重大作用,影响到了刑事诉讼结果的正确性。

在物证鉴定中,物证污染是影响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受到极大的关注。

物证鉴定结果在刑事侦查诉讼活动中的侦查和证据用途使其必须具有最高的质量标准,但物证污染极有可能会损害物证鉴定的质量,造成鉴定结果的侦查和证据价值降低,甚至产生负面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证鉴定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鉴定技术发展的同时,物证污染也随之加大,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物证鉴定的质量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物证污染进行防范。

二、物证污染的概述物证污染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犯罪证据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了能够影响物证鉴定结构的性质变化,是影响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发生犯罪行为的现场,在对物证进行提取、包装、转送到检验室鉴定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物证发生了性质变化。

一旦物证被污染,物证原有的信息就会被篡改。

物证鉴定就是对物证进行检验,从而找到对犯罪侦查有用证据和信息。

物证污染的作用主体主要是人和自然的力量,物证污染会改变物证原有的性质,从而使得物证鉴定结果失去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物证污染对物证鉴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来体现的:一是淹没物证原有的信息;二是产生新的信息;三是抑制物证原有的信息。

物证污染对物证鉴定有用信息的损害直接导致物证鉴定失去鉴定价值,从而不利于犯罪案件侦查以及诉讼工作[1]。

三、物证污染的来源物证污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年来,我国物证鉴定技术已经发展到DNA鉴定技术,能够有效地保障物证鉴定质量,然而物证在提取、包装、转运、检验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造成物证发生了一些性质变化,使得物证原有用的信息难以被鉴定出来,给案件侦查工作增加了难度。

(一)来自人为的污染犯罪者在犯罪的过程中会因为心理因素在犯罪现场留下犯罪证据,而这些犯罪证据都是非常细微的,需要侦查人员非常仔细地去发现[2]。

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进行物证记录、发现、提取、包装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会将自己的指纹和脚印留在现场,而指纹以及脚印所在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物证所在地,当两者接触后,物证上原有的信息就会被第二次接触的物体的信息所掩盖,使得物证发生污染。

随着现代物证鉴定技术的发展,物证鉴定技术的灵敏度也越来越高,一旦物证发生污染,就会影响物证鉴定的结果。

(二)来自其他物体的污染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进行物证取证的时候,物证要经过提取、包装、转运等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物证难免会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尤其是在物证转送的过程中,由于路途遥远,车辆在行使的过程中会发生颠簸,而物证在这个颠簸的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会多次与其他物体进行摩擦和碰撞,次数多了就会使得物证原有的信息被抑制或消除,给物证鉴定造成很大的难度。

(三)来自检验室的污染物证在转送到检验室后,检验人员在对物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盛放物证的柜台、鉴定台以及物证存放的地方都可能对物证造成污染。

这些地方每天都会摆放不同的物体,如果鉴定师不对这些地方进行处理就会对后续的物证鉴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就是鉴定师在对物证鉴定时,检验室的环境以及鉴定师所使用的试剂都会对物证产生污染,检验室的恒温系统很可能会导致物证上的一些物质漂浮在空中,远离物证本身,而鉴定师在使用试剂的时候,药剂大多都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多次使用,多次使用这种试剂就会对物证造成试剂污染。

四、物证污染的防范措施(一)物证污染防范的原则物证污染是影响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障物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针对物证污染就必须有所防范。

针对物证污染的防范,侦查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地对犯罪现场进行勘察以及提取保存,针对物证进行提取保存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犯罪发生时,要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避免物证有天气的影响而发生性变,同时侦查人员在取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物证与其他物体进行碰撞。

(二)犯罪现场的物证污染防范1.做好现场保护工作公安机关在接到报警后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及时做好警戒和犯罪现场保护工作。

警戒和现场保护的首要工作就是确定犯罪现场的范围,用醒目的标识构成现场保护界线,出入现场的人员要凭证出入,做好人员出入的记录工作。

现场人员的增加很可能会增加物证污染的程度,因此,公安部门应当减少现场人员的进入,从而减少物证污染的风险。

2.采用一次性取证工具为了避免物证受到人为因素的污染,侦查人员进入现场取证时,必须使用一次性的侦查工具,做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头罩、鞋套等,统统采用一次性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人的呼吸、指纹、脚印、头皮屑对现场物证的污染,当现场人员从一个犯罪现场赶到另外一个现场,包括不同案件现场或同一案件的多个现场,所有人员和设备都必须重新进行排除污染处理,以防止不同现场物证的交叉污染[3]。

所有人员应更换一次性的装备,设备也要做全面的清洁消毒。

3.采用正规的物证包装设备侦查人员在现场进行勘察时,在发现物证后,首先要对其进行提取,在提取的过程中,侦查人员必须要轻拿轻放,对于物证的存放,必须采用专用的物证包装袋,同时,在物证装进包装袋后做好密封处理,减少物证在转送的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

针对多个物证,侦查人员要对物质分开包装,避免物证放在一起发生污染,从而影响到物证鉴定结果。

(三)检验室物证污染的防范1.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物证摆放、储存、鉴定的消毒工作以及使用器材的消毒工作。

检验室中,由于每天的工作量都比较大,鉴定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忙于物证鉴定,对于摆放物证的柜台、物证存放的地方以及物证鉴定的地方,往往是完成一件物证鉴定后就放置原处没有做好后续工作,从而给后续的物证鉴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鉴定师要在处理完一件物证鉴定工作后要及时做好消毒排污工作,防止物证在这些地方发生污染[4]。

在没有物证鉴定的时候要定期对这些地方进行污染排除,做好消毒工作。

对于处理物证鉴定的工具,同样要做好污染排除工作,针对鉴定器皿必须经过彻底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物证鉴定,防止物证鉴定过程中受器皿器材的影响发生污染。

2.鉴定人员的防污处理物证对与案件的诉讼来说有着重大作用,物证鉴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物证污染,因此必须做到严格、谨慎。

物证在送到检验室进行鉴定的时候,鉴定人员在鉴定区域必须穿戴专业的个人防护衣服,包括口罩、头套、鞋套、手套等一些重要的设备,如果是要对多个物证进行鉴定,鉴定人员在鉴定一个物证之后必须换上新的防护设备才能对第二物证进行鉴定,从而有效地避免物证在鉴定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3.药剂的质量要过关针对物证的鉴定,鉴定师需要借用药剂才能顺利完成物证鉴定,而药剂的使用也会对物证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司法机关需保障鉴定所使用的p(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物证污染进行检测和发现在物证鉴定中,物证污染是很难被人们察觉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物证鉴定技术的灵敏度也越来越高,许多物证污染的物质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出来的,从而给物证鉴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针对物证污染的隐蔽性,鉴定部门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物证鉴定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物证污染进行检测和发现,从而减少物证污染对物证鉴定的影响,确保物证鉴定质量。

五、物证鉴定防污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犯罪行为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恐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对犯罪行为要坚决打击,将犯罪人员绳之以法。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对犯罪人员的判决需要人证物证,人证是不以客观因素而改变的,而物证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物证污染对物证鉴定结果有着重大影响,如果物证鉴定得不到保障,犯罪嫌疑人就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从而就会塑造他们的犯罪心理,犯罪行为更加猖狂,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威胁[5]。

物证鉴定进行物证防污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物证鉴定受到人为因素以及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物证污染,从而造成物证失去原有的信息价值,不利于诉讼工作的进行。

由此可见,对物证鉴定进行物证防污有着重大意义。

六、结语物证鉴定结果对刑事诉讼工作有着重大作用,物证鉴定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以及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物证被污染,从而影响到物证鉴定结果。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物证鉴定是对犯罪行为坚决打击的有效措施,为了确保物证鉴定结果,为刑事诉讼提供有力的破案证据,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物证受到污染,利用先进的技术对物证污染进行监测和发现,从而保障物证鉴定质量,为司法诉讼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1]王桂强.物证鉴定中的物证污染问题[J].刑事技术,2005,05(14).[2]马健.关于现场勘查教学中提高学员防控物证污染能力的思考[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18).[3]皮建华,龙兵,代勇.犯罪现场勘验DNA物证污染的防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23).[4]王锐.浅谈现场勘查中物证的污染及防控对策[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08).[5]李蕾,邹菁. 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在微量物证鉴定中的应用进展[A].中国化学会.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C].中国化学会,2013,06(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