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3黄鹤楼送别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黄鹤楼送别 教学反思1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黄鹤楼送别 教学反思1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一,教学效果:本次课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这节课的目的,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在教学设置上先让学生逐步理解字、词、句,再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

最后把静态的画面更具体化,让李白对友人说话,活跃课堂,开阔想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成功之处:课件中有李白送别情景的动画场面。

这一课件的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课件的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之情的感悟。

这样,既展示了媒体组合教学的优化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

这样设计切合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升华理解,通过背诵把"依依惜别"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同时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黄鹤楼送别 教学反思2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黄鹤楼送别 教学反思2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一课采用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一.教学效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需三教时达成,但本课希望凭借设计科学的教案和课件,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调动学生朗读、想象、领悟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计用两课时就可以达成教学目标。

1.巧用多媒体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美妙悦耳的声音吸引着学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就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景。

一开始,我就展示了美丽的画面,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锦的长江边,一队友人在举杯话别,再配上动听的古筝曲,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如到课文的情景中去。

在教学第四段时,我结合悠扬的乐曲,声请并茂的朗诵为学生展示了两人离别时那感人的情景。

尤其是帆船随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那一幕,我设置了动画,更是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

2.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

苏轼也曾说:“三分诗,七分读”。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况且《黄鹤楼送别》文句优美,更适宜训练朗读。

如第二段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依依”,第三段抓住“令人敬仰,誉满天下”等词语理解感悟,朗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用了各种手段及方式,如在朗读第三段时,让演李白的同学读李白的话,让演孟浩然的同学读孟浩然的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2019春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黄鹤楼送别教案1

2019春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黄鹤楼送别教案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自读古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
2、提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话变一变可以解释第一句,哪些话变一变又可以解释第二句诗?边读边想,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在边上写批注。
三、指导生字的书写
1、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吧,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黄鹤楼送别
5、揭题
6、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理解“故人”的意思。
理解“烟花三月”想象情景。
理解词意。
练说诗意。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回答问题。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交流。
从"孟夫子……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敬仰孟浩然。
从"今天您就要……满饮此杯吧"看出李白舍不得孟浩然离去。
自读。
指名读→评议→指名读→评议
齐读。
齐读句子。
同桌练习表演。
交流表演。
解释诗句。
课题
黄鹤楼送别
备课日期
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送别》。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黄鹤楼送别》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黄鹤楼送别》。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诗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

(3)分析诗歌结构,讲解意境。

3. 品悟诗歌:(1)小组讨论: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2)全班交流: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准备背诵。

3.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 学生反馈:(1)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满意度。

(2)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以及对友谊、感恩主题的认识。

七、拓展活动1.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2. 组织学生参观黄鹤楼,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3. 开展友谊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

八、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019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黄鹤楼送别 (课件)

2019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黄鹤楼送别 (课件)

还有哪些词语描写了李白尊重孟浩然? 夫子 老师 兄长 令人敬仰 誉满天下
你怎样理解“誉满天下” 你知道哪些关于孟浩然的诗? 名誉全天下都知道。 孟浩然,他诗歌创作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 多写山水田园。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
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过故人庄》、
《春晓》、《宿建德江》等名篇家喻户晓,广为
流传广泛。
你能联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友人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辞别, 在烟花三月,他要顺江而下去扬州。 那远去的孤帆渐渐消失在天空的尽头,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的古诗? 李白:《赠汪伦》 《送友人》 王维:《山中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高适:《别董大》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书写指导
“口”宽而扁,“虫” 的“丨”在竖中线上。

jǐn
jiàn

zàn


锦 谊 凝




暂 辞
níng

新课讲解 教学目

mù 暮春
mè ng
yǐn
zà n
孟浩然 饮水 暂时 yá n zhù 飞檐 伫立
yí wé i 友谊 唯一
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21世纪教育网
黄鹤楼送别
苏教版 三年级下
江南三大名楼
最爱小伙伴
滕王阁
岳阳楼 黄鹤楼
最爱小伙伴


书写指导
“木”的“丨”在竖中 线上,“子”的竖钩的 竖也在竖中线上。
mèng

书写指导
“子”的第三笔横稍长, “皿”托住上部。
hào

书写指导

最新苏教版2019年完整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黄鹤楼送别》课件含课堂检测

最新苏教版2019年完整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黄鹤楼送别》课件含课堂检测

浩大 浩气 浩浩荡荡
皓(皓月) 造(创造) 洁(清洁) 窖(地窖)
yǎng仰
左右结构 亻
仰望 敬仰
仰头 信仰
抑(压抑) 养(抚养)
能读能写
第一单元
3.黄鹤楼送别
tià o眺
左右结构 目
远眺 眺望 极目远眺 用足蹦跳 登高远眺 用手来挑 树上结桃
jǐu酒
左右结构 氵
酒杯 酒精
喝酒 啤酒
洒(洒水)
酒右面是酉
3.黄鹤楼送别
y ĭn ( 饮水 ) 饮 yì n (饮马 ) 尽
jì n( 尽头 ) jĭn(尽管 )
词语拓展
AABC式:依依惜别 彬彬有礼 恋恋不舍 表示看的词语:仰望 远眺 凝视 环视 注视 张望 打量
描写燕子的四字词:乌黑发亮 俊俏轻快 活泼机灵 体态轻盈 描写春天的四字词:烂漫无比 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 春色满园
课文解读
第一单元
3.黄鹤楼送别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 是谁?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是什么时候?
李白 孟浩然 “黄鹤楼”
李白在 黄鹤楼 上为孟 浩然饯 行
暮春三月
课文解读
第一单元
3.黄鹤楼送别
就是在这“烟花三月”的时 节,孟浩然要离开了。男生, 让我们来送一送他吧。
暮春三月,长江 边烟雨迷蒙,繁 花似锦。年轻的 李白正在黄鹤楼 上为大诗人孟浩 然饯行
课文解读
第一单元
3.黄鹤楼送别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 言万语涌上了心头。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李白的酒杯中难道仅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仅是酒吗? 杯中还有他对孟浩然的祝福、 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 友谊和敬仰。请把这种敬仰与 不舍读出来吧(齐读) 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的心 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 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吗?哪个 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 小组来接着交流有关孟浩然的 内容? 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 杯吧!”

2019年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3黄鹤楼送别

2019年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3黄鹤楼送别

第3课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等9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长亭送别》歌曲。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离别之情。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提出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齐读,指名读。

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②读顺诗文③理解课文大概内容。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板书:黄鹤楼送别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记忆字形,书写生字(一)认读1.出示生字“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指名认读。

对比识记“幕”“墓”“慕”“暮”。

强调“谊”读音yì,不要误读为yí。

“暂”读平舌音zàn,不读卷舌音zhàn。

2.出示词语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繁花似锦俯临长江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饯行:“饯”读jiàn,不读chí;意思是送别。

2019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下《黄鹤楼送别》教案 - 副本

2019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下《黄鹤楼送别》教案 - 副本

第二关:词语我会写(校对《补》三) 第二关—— 同桌互批,错误的课后订正 2 遍。 (造 句不看) 第三关:咬文嚼字(读通课文我能行)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认领一个自然 第三关——可以轮读,分角色读,齐读等都 段,分工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 可以一: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 送别时的哪几个场景?尝试着简短的 话语说一说。 时间:2 分钟 预设: (1)诗人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两 人登楼仰望蓝天,远眺江景,都不愿触 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赏景)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教学内容
3.黄鹤楼送别
年 月 日 共几课时 第几课时
2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预习学会本课 6 个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等方法理解重点 词语。 3.能抓住地点、人物、事件这些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以诗文对照阅读的方法,联 系课文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4.品读具体的词句,初步感受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初步体会朋友 间依依惜别的情感。 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激发学习兴趣。诗文对照阅读,并能联系课文插图初步 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1.借助教学挂图欣赏江边美景,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 2.歌曲《阳春三月》。 3.学生对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很熟悉,重点应放在理解、默写上。 1.反复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3.了解诗人李白和孟浩然,收集描写春景的诗。 4.完成《补充习题》一、三。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2.任务驱动。出示导学单一。 巡视,观察,思考导学策略。

2019春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黄鹤楼送别教案2

2019春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黄鹤楼送别教案2

黄鹤楼送别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轻轻走入离别之境。

1.离别是一首歌,是一首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一起读题。

(黄鹤楼送别)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谁送谁?(板书:李白孟浩然)谁记得他们的诗篇?请学生各背一两首。

3.也许都是诗人,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一起游玩祖国的山水。

我们猜想他们在黄鹤楼会做些什么呢?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此时此刻,李白与孟浩然即将分离,他们心情如何?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板书:依依惜别)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5.“依依惜别”是什么意思呢?还可换成哪些词?过渡:此时,他们在黄鹤楼……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别之情。

1.出示第三自然段。

2.看屏幕,齐读“藏”。

藏的是什么?对,藏的是深厚的友谊,离别的伤感。

一个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谁能读出这种情意?过渡:离别之时,正值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此景此情,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三、学习文中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古诗,读2.自由读文,找出文中表示诗句的意思3.检查、交流。

四、品语言,深层理解深厚情谊。

1.不忍别时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了什么?(出示李白的话)2.离别之言,情真意切。

自由读李白的话,你能读出哪些感情?(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不要着急。

再次默读,用心触摸每个字词,你会有更多的体会,可以用笔在你体会深的字词下加点)3.读尽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心里。

从李白的话中,读出来哪些感情?学生交流。

(1)交流:从六个“您”字和“夫子”一词,体会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仰慕、尊敬指导朗读:加进人物的提示语读。

五E2019春苏教版三下3 黄鹤楼送别

五E2019春苏教版三下3 黄鹤楼送别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步了解 了课文的内容,那李白和孟浩然的深情厚 谊是如何体现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互动课堂
课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暮春三月
地点——黄鹤楼 人物——李白和朋友孟浩然 事件——送别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从上往下看离长江十分近。 指向上升起。
酒 您 敬 若 虽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浩 仰 眺 酒 敬
李 孟 您 若 虽
识字方法
字理识字: 仰 原作“ ”,一边是一个 傲立的人,另一边是一个 跪在其旁仰首盼望的人。 甲骨文“酒”字,中间是 一个酒瓶,两旁是流出来 的酒液。 孟—盂

比一比: 苦—若
易写错
yǎng
不要多写“丿”

jiǔ
从古至今,有多 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 忧伤,为离别而落泪,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 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有的用歌抒情,有的 则用诗来释怀。听着 音乐,我们一起走进 今天的一首送别诗。
苏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3
黄鹤楼送别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是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其人爽 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 交友。
不要少写“一”

识字游戏
乘船游长江
暮春 饯行 按捺 远眺 暂时 凝望
词语解释
烟雾迷蒙:一种自 然景象,形容烟雾 弥漫,景物模糊, 昏暗,看不分明。
雨后的山村烟 雾迷蒙,景色迷人。
杨柳依依:比喻 依依不舍的惜别 之情。 温和的阳光, 泻了满城的春色, 杨柳依依,桃花 灼灼。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3 黄鹤楼送别》赛课导学案_6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3 黄鹤楼送别》赛课导学案_6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它是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诗”是文的高度浓缩和提炼。

本文以深情优美地笔触描写了李白和孟浩然在暮春三月依依惜别的情景,这是一次充满诗意与惆怅的别离,也是千古传诵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背景。

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因为以前接触过此类文体的文章,所以孩子对文包诗的文体特点以及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为学习此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十来岁的孩子缺少一点的情感体验,对文中两位诗人间的离别愁绪和依依惜别之情感受不够到位,需教师引导感悟。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间深厚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来吟诵一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2.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3.生汇报4.其实呀,在这首诗的背后有一段文坛佳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一起走进这段动人的时光,感受美好的情谊。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二、初读,读通文章1.质疑:读了课题,你发现哪个词指明了课文的主要事件。

生答:送别。

2.在哪送别?——黄鹤楼。

3.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那么是谁在黄鹤楼送别呢?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表情自然段序号。

4.生自由读课文。

三、品读,初步感受惜别(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从这段中获得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人物)3.介绍“暮”字的演变历史,提高孩子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4.理解重点字词“繁花似锦”“践行”。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3 黄鹤楼送别》赛课导学案_0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3 黄鹤楼送别》赛课导学案_0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哪些语句写出了相应各诗句的意思。

一、导入古诗,了解文体1. 有这样一座楼,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江畔,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而它位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这座楼就是——黄鹤楼【出示黄鹤楼图片】。

古代名人雅客常聚集于此,把酒、吟诗、赏景,送别友人,留下一段段佳话,一篇篇诗文。

2. 【出示古诗】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3.读着这首诗,哪些诗句的意思你不大理解?你的疑问很多都能在课文《黄鹤楼送别》中找到答案。

揭示课题,指导书写。

4.通过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些课文非常相似?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文包诗。

这可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

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1.课前你还做了哪些预习工作?预习得怎么样呢?2.同桌两人检查朗读情况。

达到要求打上五角星,不足之处,互相帮助。

3.反馈读书情况。

得到五角星的举手。

(你为什么没有给他五角星?根据交流情况,纠正读音。

指导读好长句子。

)三、强化感知,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补充介绍】李白年轻的时候生活在湖北安陆,当时还没什么名气。

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正好隐居在湖北的鹿门山,早已诗名满天下,李白对他仰慕的不得了。

李白28岁那年,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

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了几个月。

后来,孟浩然决定要“顺江东下,前往当时江南繁华之都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扬州,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

其实课文有一小节已为我们概括了故事的内容,你发现了吗?2.出示并指名读第一节。

这小节中,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思考?(1)暮春:即春末、晚春的意思。

为什么暮春就是晚春呢?请看看它的字形。

古字为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傍晚。

现在加上日,更突出了时间已晚。

后引申为“晚,将尽”的意思。

2019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下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

2019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下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
窥视、鸟瞰、环顾、端详、欣赏、浏览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 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 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 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 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 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藏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 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 惜别之情。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锦:A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B鲜明美丽。 C旧时书信中的敬词。 繁花似锦( )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 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 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 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 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 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 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 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 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 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 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市的蛇山。楼北是滚滚 东流的长江 ,楼左、右 和楼南是繁华的市区。它 楼高50多米,俯临万里长 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 独秀,辉煌瑰丽。黄鹤楼 飞檐凌空,仿佛是展翅欲 飞的鹤翼。传说中还有神 仙在此乘鹤而去,所以称 黄鹤楼。它与湖南的岳阳 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 江南三大名楼。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3.黄鹤楼送别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3.黄鹤楼送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向我告别要离开黄鹤 楼,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的三月,他要顺江东下,前 往扬州。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 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 白依然伫 (zhù) 立在江边,凝视 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 地流向天边……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天底下只要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即使他远 在天边,也像是靠在一起的邻居。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这句话,是想要告 诉李白,世界上有你这样的知己,就 算不在一起,远在天涯海角,也像邻 居一样的近,我们的友谊不会因远隔 千山万水而受到影响。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 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 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 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 天涯 (yá) 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 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 绝。”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 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 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 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 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 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 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 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 天涯 (yá) 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 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 绝。”
孤独的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 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 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 天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等9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长亭送别》歌曲。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离别之情。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提出要求:(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齐读,指名读。

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②读顺诗文③理解课文大概内容。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板书:黄鹤楼送别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记忆字形,书写生字(一)认读1.出示生字“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指名认读。

对比识记“幕”“墓”“慕”“暮”。

强调“谊”读音yì,不要误读为yí。

“暂”读平舌音zàn,不读卷舌音zhàn。

2.出示词语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繁花似锦俯临长江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饯行:“饯”读jiàn,不读chí;意思是送别。

按捺不住:“捺”读nà,不读nài;意思是控制不住。

脍炙人口: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质疑问难。

(二)书写1.出示“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2.指导识记方ǐ法和à书写注意点“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饯.行(qián jiàn) 暂.时(zhàn zàn) 友谊. (yì yí)凝.视(nín níng) 按捺. (nà nài) 繁花似. (sì shì)锦. (jǐng jǐn) 二、我会拼。

lǐ zi hào hào dàng dàng yǎng wàng yuǎn tiào hē jiǔ三、形近字组词。

孟( ) 浩( ) 酒( ) 眺( )猛( ) 造( ) 洒( ) 跳(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迷蒙—()有意—()敬仰—()结识—()友谊—()依然—()参考答案:一、jiàn zàn yì níng nà sì jǐn二、李子浩浩荡荡仰望远眺喝酒三、孟家猛然浩荡制造酒气洒水眺望跳水四、迷茫故意仰慕认识友情依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教给概括方法:将记叙文的四大要素一一找出,然后组成一句话。

时间——暮春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和朋友孟浩然事件——送别本文叙述了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事。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一)学生自学课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学习心得。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心中情)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生: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板书:依依惜别之情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

(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所以……(生接读)B配乐朗读指导朗读这句话。

(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仰望”是怎样看?生:抬头向上看。

那“远眺”呢?生:向远处看。

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生:俯视(低头看)、环视(向四周看)、窥探(偷偷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生:端详(仔细地看)、东张西望、虎视眈眈,目不转睛……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2.“孟夫字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话中情)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补充:“敬仰”表示尊敬和仰慕。

那孟浩然有什么值得李白敬仰呢?生答后师补充孟浩然人格高尚的事例。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指名读。

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表演读: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3.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景中情)“伫立”什么意思?能否改为“站立”?分别读读,说说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伫立重在强调长时间地站立。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说说。

强调诗中一些重点词的意思:“下”:顺流而下。

“唯”:只。

“尽”:完。

你从“烟花三月”的“烟花”看到了什么?4.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布置作业离别诗有很多,请同学们收集整理。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看拼音,写汉字。

nín hǎo jìng yǎng tǎng ruò suī rán二、默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三、查字典,填空。

1.“誉”字的部首是( ),再查( )画。

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①名誉;②称赞。

在“称誉”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誉满天下”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

2.故:①本来,原来的;②缘故,原因;③老,旧,过去的;④意外的事情;⑤故意,有心,存心。

(1)遵守交通规则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3)“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 ( )(4)今天他无缘无故地发了一通火。

( )(5)他在这里故弄玄虚,大家都非常着急。

( )(6)妈妈经常给我们讲故事。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缩句)。

2.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缩句)。

参考答案:一、您好敬仰倘若虽然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1.言六②①2.(1)④(2)③(3)①(4)②(5)⑤(6)③四、1. 李白为孟浩然饯行。

2. 白帆远去,消失在尽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

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

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