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上海2012年高三第一学期大同中学10月语文月考答案

上海2012年高三第一学期大同中学10月语文月考答案

一17分1.实用(或功能)(2分)2.A(1分);说明悬链线理论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笛卡尔和达芬奇一样都没能解决,所以用表并列的“也”(因为第二个分句并非强调对悬链线的问题,笛卡尔该解决而未能解决,所以不用“竟”)。

(1分)3.D(3分)4.文化传统对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分)5.(1)从另一角度(静力学)说明悬链线在中国的应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殊途同归)。

(2)表明注重实践而不深究其“所以然”,有其文化传统上的原因。

(3)与达•芬奇的事例相照应,表明中西方几乎同时关注“悬链线”问题(但解决方式不同)。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6.要点:重实际应用,轻抽象理论(或重归纳,轻演绎)(2分);联系文章内容分析(2分)。

二17分7.引出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文化血统论”流行的问题(引出下文)(1分)。

揭示了“文化血统论”与“政治血统论”在本质上一样,都是应该受到抵制和批判的(1分)。

8.C(2分)9.片面追求“出身门第”(学校的名气地位);对高学历人才使用不当(3分;答对1空给2分,答对2空给3分)10.(1)把社会地位的上升寄托于自身的切实努力之上(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2)寄望于“拼爹”理想的实现(寄望于家族的财富、地位)(3分;答对1空给2分,答对2空给3分)11. D(3分)12. 《咏史》讽喻了当时选拔人才只讲究门第出身的不合理现象;本文批判了当今选拔人才过于讲究学历和学校名气地位的弊端。

(2分)二者相同处在于:只讲门第出身和过于讲究学历及学校的名气地位都忽视了人才本身的才能;不同处在于:前者属于“政治血统论”,后者属于“文化血统论”。

(2分)三略(8分)四(8分)14. 南京(1分)15.(3分)C16.(4分)参考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

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与很多的竞技项目不一样,高尔夫与其说是一场与他人的抗衡,更像是一次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它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专注,锻炼一个人独立思虑的能力,培养一个人踊跃进步的心态。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 洞就仿佛人生,阻碍重重,崎岖不停。

但是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一定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照赛中可能出现的各样困难,并且肩负全部结果。

或许,经常还会碰到这样的状况:你刚才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喝彩雀跃,下一刻狂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许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喜悦不已。

2011-2012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构成,请同学把选择题填涂到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

总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文字,达成1~3 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周笃文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艺术像我国古诗同样这样长久绚烂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 4000 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联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期间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彩,旦复旦兮。

”只十六字却明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悟,从远古洪荒迎着旭日高歌猛进。

今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此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可看法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义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华、美听、奇妙、易让,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琳琅满目。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

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立的美学理念,也随之人心所向,浸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以致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2012年上海市大同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2年上海市大同高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2012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部分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今夜偏知春气暖①近来国内各类媒体都在探讨“人与自然”这个话题,2月28日《文汇报》上的那篇题为《春天尚未到来之际》的长文,更是让京沪两位学者(田松、葛剑雄)进行了一场跨越空间阻隔的对话。

到底“人的尊严是第一位”,还是得“优先考虑自然”?作为现代公民,花些时间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不失为有益无害之举。

②我想到了中国古人的两首诗。

一首是唐朝一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③另一首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享有盛誉的《题惠崇春江晚景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④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地回春的喜悦之情。

但仔细体会体会,你会发现这两位相距数百年的“人”对“自然”的说话态度是不一样的。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表现的是月夜失眠的诗人听到绿窗纱外传来的虫声的惊喜之情,诗人和虫子仿佛同时都感受到了“春气暖”。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组合了能显示早春时令特点的若干种植物和动物,然后构画图案,逗引你的想象,从而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春天来了!诗人似乎是一位导师,指点自然,将自己的感受移注到万物身上。

在这里,惠崇和尚画中的鸭一下子成了宠儿,替画家和诗人说出了预设的感受。

⑤上面两首诗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两种说话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今天我们对“人与自然”这个话题的两种认识。

⑥唐朝人写诗重情韵,“悲天悯人”远多于“怨天尤人”,他们欣赏自然,是因为自然和他们善感的心灵密合无间。

后人常称道杜甫诗歌“尔汝群物,前此未有,倡自少陵”(孙奕),即诗人仁心向整个自然生命推扩,视自然万物为兄弟手足。

所以,唐代诗人漫游天下,大多怀着“此行不为鲈鱼 ,自爱名山入剡中”的纯朴心愿,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美景;而像王维、孟浩然这样的诗人,则义无反顾地把自然当作了自己的归宿,以至现代的人在读他们的诗时,还乞求:“‘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孙见喜《明月清泉自在怀》)。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南壁上,一个弹奏箜篌的飞天形象摇曳生姿,让无数观赏者心醉。

这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蕴藏着一个有关亚洲各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故事。

飞天弹奏的箜篌起源于6000年前的西亚地区。

(甲)此后,这一来自两河流域文明的艺术瑰宝沿着丝绸之路,向东传播,逐渐流行于中亚、南亚、东亚,最终成为全亚洲人民共享的文化成果。

在亚洲的广袤大地上,循着历史的足迹溯流而上,不难发现,这样的艺术瑰宝、文化佳话比比皆是。

(乙)“亚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人类文明孕育最早的地方,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庞乃明说,(丙)“因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从历史上看,亚洲各文明间早就有了十分密切的交流互动,且从未间断。

在这其中,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蕴藏B . 起源C . 溯流而上D . 比比皆是(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一上·赣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

“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

“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

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

“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

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吾知其亦已兮,。

(屈原《离骚》)(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3),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4)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5)舞榭(xiè)歌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是仪传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

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入阙省尚书事。

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

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进封都乡侯。

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

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

”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

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劝学》)(2)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二、选择题按要求选择。

(1)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____)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_________的价值基因。

《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 ___________,第一次将“教育公平” ________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

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 薪火相传理论铭刻B. 薪火相传理念镌刻C. 衣钵相传理念镌刻D. 衣钵相传理论铭刻三、现代文阅读1.(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①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冲压下来。

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

《精品》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

《精品》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资料

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请同学把选择题填涂到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

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周笃文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

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2年**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12年**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ﻭ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ﻭ【注意事项】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ﻭA。

肄业(yì) 悲怆 (chuànɡ)胡诌 (zōu)舐犊情深(shì)B.掣肘(chè) 僭越(jiàn)绥靖(suí)耄耋之年(zhì)C.熨帖(yù)筵席(yán) 猝然(cù)荆钗布裙(chāi)D.宽宥(yòu)消弭(mǐ) 狡黠 (xié)繁文缛节(rù) ﻭ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ﻭA.2011年4月,世乒冠军张怡宁开始了在的留学深造.无独有偶,11月7日,姚明正式踏入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B.韩磊同学虽然平时大大咧咧,但在这次元旦迎新活动中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帮助参加演出的同学解决了服装问题。

C.如果没有对学术、对自己工作痴迷的“书呆子”气,是不可能真正潜心学术研究,并最终升堂入室的。

D。

**核桃雕刻作为新开发的工艺品,具有独特的天然纹理美感及自然镂空效果,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建设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是有效推进高中课程,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为规范管理、共享**等方面提供新途径。

ﻭ B。

**荣膺“历史文化名城"美誉,不仅仅因为她正在生成的文明氛围,以及日渐成熟的城人格,更因为她有200多处文化遗存。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大同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下·芜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大同市高三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大同市高三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大同市高三上册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中国在国际文学大奖领域的始作俑者。

广大网友对其议论纷纷,有挖苦、讽刺,有恶搞,当然更多的是祝贺、赞扬。

面对网络媒体毁誉参半的议论,莫言泰然自若,首次在微博上做出回应:“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

”A . 始作俑者B . 议论纷纷C . 毁誉参半D . 泰然自若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后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B . 在我们的乡村——传统文化的基地,传统文化活动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即使在过年的时候,他们也早早地离乡去打工;即使在家乡,他们也宁愿看电视消遣。

C .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对网民关注的“民生五价”乱象做出积极回应:今年将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

D . 大自然哺育了人民,人民非常钟爱大自然。

在千奇百怪的动植物中,天津人民最喜爱的是市树白蜡树,市花月季花,市鸟海鸥。

3. (2分)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甲:用于新闻报道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大同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高三 语文试题)

大同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高三 语文试题)

大同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第Ⅰ卷客观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官二代、身份继承与社会断裂邓聿文中国近年来有关官二代的负面新闻很多,去年最引起轰动的官二代事件是“我爸是李刚”。

民间对官二代反感的不仅是一些官家子女张扬的行事风格,更是官二代能够借助父辈的权势,谋取平民子女不可能通过奋斗得到的社会资源和地位。

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今天,官家子女通过父母的安排,就能得到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

所以,中国曝出的官二代负面新闻,很多都与就业有关。

前不久被媒体披露的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长把尚未毕业的儿子安排在吃皇粮的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工作,即是这样的一例。

比起过去数起被曝光的官二代类似事件来,此事更显恶劣。

因为人家至少装模作样考试了一番,形式上没违规,而冷水江市的官二代,居然老爸的一封请求信,就得到了当地三位最高长官的批准,还未毕业就拥有官家身份。

更可笑的是,事情曝光后,该市常务副市长的回应竟然是,人才缺乏“特事特办”,并欲盖弥彰搞什么调查。

中国传统社会在很长历史时期,曾实行过官员世袭制,但在开科举后,至少从隋起,世袭制就被废除,官员选拔是通过科举考试,面向所有读书人,平等竞争,这使得平民出身的子女能有一个上升的通道,从而保障了中国文官制度的长期稳定。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有官员世袭的出现,但那只是个别现象,主要是父辈对王朝的功劳巨大而由帝王特赏。

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等带有身份标签意义的“二代”现象频繁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说明社会的阶层意识正在形成,社会各群体的裂痕在扩大。

从社会发展来说,基于不同的出身、财产、知识、职业等,形成不同的阶层乃是正常现象。

但是,若社会阶层的划分是以贫富和权钱作为标准,即社会以权和钱来作为身份认同的标准,则反映这个社会开始或已经进入一个畸形的发展轨道,社会不同阶层就有固化的趋势,社会流动尤其是底层和平民向上流动非常困难。

这种状况的出现,应该说,与中国改革的目标取向是违背的。

上海2012年高三第一学期大同中学10月语文月考

上海2012年高三第一学期大同中学10月语文月考

大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样式雷的屋顶与悬链线①从康熙到光绪二百余年间,江西人雷发达一家七代人因长期掌管样式房(清代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而得名“样式雷”。

这个皇家建筑设计世家。

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建筑,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史料,因此得以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其中有关皇宫屋顶规制的资料,不但详细说明了这类屋顶的建筑工艺,还特别指出,之所以必须做成规定的形状,是为了达到一种功能:在下雨时使雨水流得最快,并在离开屋檐之后能射得最远。

这种屋顶的形状就是在数学上称为“悬链线”的曲线。

②早在“样式雷”之前上百年,“悬链线”就已经在我国的桥梁建筑中出现过。

据明朝万历《新昌县志》所载,位于浙江省惆怅溪之上的迎仙桥就是具有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

“样式雷”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动力学问题,就是要寻找一种曲线,如果让一个小球沿着这条曲线滚落,滚下来的小球将得到最大的速度,亦即所需的时间最短。

迎仙桥则是一个静力学问题。

两者均需要运用微积分方程来解决,而结果则殊途同归,都是“悬链线”。

当然,不管是“样式雷”还是迎仙桥的设计者,他们都不知道“悬链线”这种数学曲线,更不会微积分。

他们的结果完全是从实践中反复摸索、总结出来的。

③在西方,“悬链线”的出现却与中国不同。

它是作为一个抽象的问题,由达•芬奇首先提出来的:一条两端固定、自然下垂的链子,其形状是什么?“悬链线”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这是个类似于迎仙桥拱的静力学问题。

巧合的是,达•芬奇生活的年代也是明朝。

达•芬奇提出了问题,□没得出结论;曾经有人向集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于一身的笛卡尔请教这个问题,□没能解决;直到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才使最终解决“悬链线”的问题成为可能。

在西方,大概直到20世纪60年代,“悬链线”才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悬链线”吊桥诞生了。

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酩酊(dǐng)濒临(bīn) 一幢楼(dòng) 天崩地坼 (chè)B. 矿藏(cáng) 整饬 (chì) 瞅一眼( chǒu) 安步当车(dàng)C. 皴裂(cūn) 订正(dīng) 捋胡子(lǚ) 怵目惊心(chù)D. 女红(gōng) 骠骑(jì)卡介苗(kǎ) 沉疴不起(k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璀璨陷井宽宥副作用要言不繁B.奖掖辐射排泻水蒸汽舐犊情深C.狡黠联袂跻身发祥地寥若晨星D.诀窍就范清澈家俱店皇天厚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当人们在某些方面遇到困惑时,总希望听听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而专家也确实起到了解惑答疑的作用,长此以往....,专家和公众就形成了较为牢固的的信赖关系。

C.“大浑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是沈阳市一项重大的决策和课题。

专家表示,这一规划意味深长....,它将标志着沈阳这座城市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一年前歌星藏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学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部分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今夜偏知春气暖①近来国内各类媒体都在探讨“人与自然”这个话题,2月28日《文汇报》上的那篇题为《春天尚未到来之际》的长文,更是让京沪两位学者(田松、葛剑雄)进行了一场跨越空间阻隔的对话。

到底“人的尊严是第一位”,还是得“优先考虑自然”?作为现代公民,花些时间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不失为有益无害之举。

②我想到了中国古人的两首诗。

一首是唐朝一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③另一首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享有盛誉的《题惠崇春江晚景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④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地回春的喜悦之情。

但仔细体会体会,你会发现这两位相距数百年的“人”对“自然”的说话态度是不一样的。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表现的是月夜失眠的诗人听到绿窗纱外传来的虫声的惊喜之情,诗人和虫子仿佛同时都感受到了“春气暖”。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组合了能显示早春时令特点的若干种植物和动物,然后构画图案,逗引你的想象,从而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春天来了!诗人似乎是一位导师,指点自然,将自己的感受移注到万物身上。

在这里,惠崇和尚画中的鸭一下子成了宠儿,替画家和诗人说出了预设的感受。

⑤上面两首诗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两种说话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今天我们对“人与自然”这个话题的两种认识。

⑥唐朝人写诗重情韵,“悲天悯人”远多于“怨天尤人”,他们欣赏自然,是因为自然和他们善感的心灵密合无间。

后人常称道杜甫诗歌“尔汝群物,前此未有,倡自少陵”(孙奕),即诗人仁心向整个自然生命推扩,视自然万物为兄弟手足。

所以,唐代诗人漫游天下,大多怀着“此行不为鲈鱼 ,自爱名山入剡中”的纯朴心愿,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美景;而像王维、孟浩然这样的诗人,则义无反顾地把自然当作了自己的归宿,以至现代的人在读他们的诗时,还乞求:“…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孙见喜《明月清泉自在怀》)。

⑦相反,宋朝诗人强调理性,认为人在自然景物中进行探索思考,可得到“理趣”。

他们的领袖黄庭坚公开说过这样的话:“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所设。

”自然万物不过是他们用来论理言志的写作材料罢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春江水暖鸭先知”改换成“春江水暖鹅先知”,也一定不会让人感到诧异!所以,宋朝诗人游山玩水时,思考多于感悟,探索多于欣赏。

同样置身庐山,唐朝的李白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惊呼尖叫,宋代的苏轼则在考虑造成游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原因。

⑧感受自然与探索自然,这是唐宋两代诗人给我们提供的两份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答卷。

能够感受自然,我们就能像爱护人类自己一样地去爱护自然,就能自觉遵循自然规律;能够探索自然,我们就能科学地认识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

这两者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就如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与“春江水暖鸭先知”同为咏赞春天的优美诗句一样,感受自然与探索自然是人类文明马车上的两个车轮。

1. 下列对第⑤段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结构上承上,“两种说话态度”指的是刘方平与苏轼的诗句。

B. 结构上启下,“某种意义”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C. 结构上承上启下,“我们”指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每个公民。

D. 与末端相照应,“两种认识”指的是“感受自然与探索自然”。

2. 第⑦段用唐朝李白与宋朝苏轼写庐山的诗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 第⑧段中画线短语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认为“春气暖“的感受是诗人刘方平和虫子同时得到的感受。

B. 文章认为鸭的“春江水暖”的感受实际上就是诗人苏东坡的感受。

C. 文章认为唐人写诗重情韵,是因为他们把自然当作了最后的归宿。

D. 文章认为宋人写诗重理趣,因而他们把自然当作伦理言志的材料。

5. 关于“人与自然”探讨的话题,此文作者的主张是: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6. 京沪两位学者关于“人与自然”的对话争论的焦点是“人的尊严是第一位”,还是得“优先考虑自然”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之。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18分)永恒的《蒙娜·丽莎》①去夏访巴黎卢浮宫,得摩挲《蒙娜·丽莎》肖像的原迹,这是我生平一件最快意的事。

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

雷阿那多·达·芬奇的这幅半身美人肖像纵横都不过十几寸,可是她的意蕴多么深广!佩特在《文艺复兴论》里说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特殊精神都在这一幅画里表现无遗。

我虽然不知佩特所谓希腊的生气,罗马的淫欲和中世纪的神秘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从那轻盈笑靥里我仿佛窥透人世的欢爱和人世的罪孽。

虽则见欢爱而无留恋,虽则见罪孽而无畏惧。

一切希冀和畏避的念头在霎时间都涣然冰释,只游心于和谐静穆的意境。

这种境界在贝多芬乐曲里,在《密罗斯爱神》雕像里,在《浮士德》诗里,也常隐约领略过,可是都不如《蒙娜·丽莎》所表现的深刻明显。

②我穆然深思,我悠然遐想,我想象到中世纪人们的热情,想到达·芬奇作此画时费四个寒暑的精心结构,想象到丽莎夫人临画时听到四周的缓歌慢舞,如何发出那神秘的微笑。

③正想得发呆时,这中世纪的甜梦忽然被现世纪的足音惊醒,一个法国向导领着一群四五十个男的女的美国人蜂拥而来了。

向导操很拙劣的英语指着说:“这就是著名的《蒙娜·丽莎》。

”那班肥颈项胖肚腩的人们照例露出几种惊奇的面孔,说出几个处处用得着的赞美的形容词,不到三分钟又蜂拥而去了。

一年四季,人们尽管川流不息地这样蜂拥而来蜂拥而去,丽莎夫人却时时刻刻在那儿露出你不知道是怀善意还是怀恶意的微笑。

④从观赏《蒙娜·丽莎》的群众回想到《蒙娜·丽莎》的作者,我登时产生一种不调和的感触,从中世纪到现世纪,这中间有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中世纪的旅行家一天走上二百里已算飞快,现在坐飞艇不用几十分钟就可走几百里了。

中世纪的著作家要发行书籍须得请僧侣或抄胥用手抄写,一个人朝于斯夕于斯的,一年还不定能抄完一部书,现在大书坊每日可出书万卷,任何人都可以出文集诗集了。

中世纪许多书籍是新奇的,连在近代,以培根、笛卡儿那样渊博,都没有机会窥亚理斯多德的全豹,近如包慎伯,三四十岁时才有一次机会借阅《十三经注疏》。

现在图书馆林立,贩夫走卒也能博通上下古今了。

中世纪画《蒙娜·丽莎》的人须自己制画具自己配颜料,作一幅画往往须三年五载才可成功,现在美术家每日可以成几幅乃至于十几幅“创作”了。

中世纪人想看《蒙娜·丽莎》须和作者或他的弟子有交谊,真能欣赏他,才能侥幸一饱眼福,现在卢佛尔宫好比十字街,任人来任人去了。

⑤这是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据历史家说,我们现代文化比中世纪进步得多了。

话虽如此说,我对着《蒙娜·丽莎》和观赏《蒙娜·丽莎》的群众,终不免有所怀疑,有所惊惜。

⑥在这个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出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哪里还能找出深通哲学的磨镜匠,或者行乞读书的苦学生?现代科学和道德信条都比从前进步了,哪里还能迷信宗教崇尚侠义?我们固然没有从前人的呆气,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

别的不说,就是看《蒙娜·丽莎》也只像看破烂朝报了。

⑦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

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

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如果从纽约到巴黎还像从前乘帆船时要经许多时日,冒许多危险,美国人穿过卢浮宫决不会像他们穿过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一样匆促。

⑧现代人所谓“效率”以外究竟还有其他估定人生价值的标准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拿法国理姆亚眠各处几个中世纪的大教寺和纽约一座世界最高的钢铁房屋相比较。

或者拿一幅湘绣和杭州织锦相比较,便易明白。

最高的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注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要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的,是否乃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

如果它是经过努力而能表现理想与人格的工作,虽然结果失败了,我们也得承认它是有价值的。

7. 作者认为“第一流美术作品”的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8. 第②段写作者的“深思”“遐想”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6分)A. 文中两次出现的“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都是指中世纪和现世纪在生活和创作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

B. 第④段借助大量的对比,目的是让我们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上,越是条件差、效率低就越可能出精品。

C. “创作“一词加了引号,颇含讽刺意味,表明现时代有许多草草完成的作品,其质量令人堪忧。

D. 对历史家所谓“现代文化比中世纪进步”表示“怀疑”,原因是现代人并没有创作出《蒙娜丽莎》般的伟大作品。

E. 第⑥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示作者认为现代人轻浮粗率,难成大器。

F. 作者欣赏的是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景仰的是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10. 作者反对现代人过分强调的“效率”,他认为估定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根据文章提供的材料,写一段介绍《蒙娜丽莎》的文字(不超过60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