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学案
春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ppt课件(21张)(共21张PPT)
二一 探究点:工商业的发达
(一)手工业的发展
明朝的矿冶、纺织、制瓷、造船、造纸等手工业 部门都很兴旺。清朝手工业比明朝更为发达,规模更 大,分工更细。
佛山镇的铁器,景德镇的瓷器, 苏州、杭州等地的丝、棉织品,福 建、云南等地的茶名扬海外。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42021/9/142021/9/142021/9/149/1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4日星期二2021/9/142021/9/142021/9/1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42021/9/142021/9/149/1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42021/9/14September 1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42021/9/142021/9/142021/9/14
课堂小结
鼓励垦荒
农业经济的
高产作物推广种植
经
恢复与发展
治理黄河水患
济
修筑江浙沿海海塘
发
手工业部门兴旺
展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与
工商业的发达
城市经济繁荣
国
农村集市发达
力
2017春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同步练习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您]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3、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课堂同步练习(A)]一、课堂训练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不就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A、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2、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
下面哪个不就是( )A、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3、您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就是( )么?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治时期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就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贞观之治B、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忽必烈统治时期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升高。
下列解释不正确就是( )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就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C、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7、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就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面不就是被打垮原因( )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二、课堂回顾1、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她海港。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ppt课件2
1.明代引进__玉__米____、番薯、__马__铃__薯__、花生、烟草、向日葵等农作 物新品种,在清代得到广泛种植。 2.清朝手工业较清代更为发达,规模更大,分工更细。佛山镇的 __铁__器____,景德镇的__瓷__器__,苏州、杭州等地的丝、棉织品,福建、云 南等地的茶名扬海外。 3.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量产品进入市场,___商__品__经__济___进一 步发展。城市__商__业___繁荣,农村集市发达,_中__小__城__镇__蓬勃兴起。明清 时期涌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比较有名的有__晋__商___、徽商等。 4.明清时期,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__人__口__显 著增加。 5.清朝前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出现了社会安定、人口增长、经济繁 荣、国力强盛的“_康__乾__盛__世__”局面。
几个朝代人口最高值统计图
3.5
3
2.5
2
1.5
1
0.5
0
西汉
南宋
单位:亿 明 清(康熙) 清(乾隆)
项目
耕地面积 增加
人口增加
人均耕地 面积减少
1724—1784年 35%
91%
1.4亩
材料一: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 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一)》第33册 材料二:田虽买而无人为耕,大率买二十顷田,而所 耕者不过二顷。
——(清)徐坷:《清稗类妙·讥讽类》
清中期经济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人口激增,土地兼并严重,民生困难
探究:清朝前中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积极 影响 消极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 会的繁荣。许多人进入 城市,从事工商业、服 务业,促进了城市经济 的繁荣;或者从内地向 山区、边疆迁移,为这 些地区经济的开发做出 了贡献。
最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 教案
第十单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中国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明清农业的发展与工商业的发达;康乾盛世。
①通过对康乾盛世的学习、了解清朝前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但此时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繁荣的盛世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列表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进行归纳、整理,提高分析对比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感知明清时期社会繁荣的诸方面,从而对明清时期的繁荣局面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清朝前期,随着统治政策的调整,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政局亦渐趋稳定,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繁荣——康乾盛世。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发展的表现
难点: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明清时期农业、工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入新课
一、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原因
2、表现
二、工商业的发达
1、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2、商业的繁荣
三、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原因
2、人口增长的表现
3、人口增长的影响
4、康乾盛世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岳麓版)(31张PPT)
乾隆景德镇 窑黄地粉彩 开光诗文壁 瓶
雍正景德镇窑淡 黄釉瓶
乾隆景德镇釉里红 几何纹开光花卉纹 壮罐
康熙景德镇青花山水 图瓶
清代南京城一景
南京云锦已于2009年入 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江宁织造博物馆的纺 织工具
清代福建茶叶种植、制作、外运、贸易图
《南都繁会图》(局部)
《盛世滋生图》(局部)
清人所绘的黄河 嵩山段
黄河筑堤图 靳辅著有《治河方略》一书
清代太仓州、宝山县、金山县等沿海地区修筑海塘舆图
走西口 开发边疆
清末内蒙绥远 城的一户汉族 农民人家
秋禾春麦陇相连, 绿到晶河路几千。 三十四屯如绣错, 何劳转粟上青天。 ——纪晓岚(1724—1805)
清代乌鲁木齐东城墙和 文庙遗迹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313281795
《清高宗实录》卷一四六七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353377694
《清宣宗实录》卷十一
道光元年(1821年)
355540258
《清宣宗实录》卷二七
清代人口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明清两朝继承了元朝的大一统局面,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国力强盛。清朝统治前期更是出现了“康 乾盛世”的繁荣景象。
盛世之思
盛世之思
探究:有人认为,“康乾盛世”超过了前代任何一次盛世局面,是值得颂
扬的;也有人认为,“康乾盛世”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是 “落日的余晖”。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和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明清两朝继承了元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格局,经过统治者励精图治和各族人民的 勤劳付出,出现了农业发展、工商业发达、人口增长的繁荣景象,史称“康乾盛世”。 今天的中国也在走向强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反思。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名师教案 岳麓版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掌握清朝前期引进的高产作物的推广和作用等史实。
2.知道明清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理解明朝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联系。
3.知道康乾盛世的概念,掌握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明清经济的发展,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工商业的发达,人口增长教学难点:工商业的发达,人口增长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谜语一:一物生的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谜语二:摘下红缨帽,脱下千层袄,金珠手拉手,来把柱子抱。
提问:上述谜语的谜底是一种植物,你知道谜底吗?该植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同时期还有哪些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师生共同探讨:1.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的原因?2.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明清农作物推广的表现。
3.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4.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探究二:工商业的发展师生共同探讨:1.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2.材料一明朝中期以后,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材料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三苏州城里有几千个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
每座桥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
机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
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贫困生活。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出“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期和地区?这种生产关系出现的前提是什么?(2)“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3)材料二中“机户”、“机工”分别指什么?(4)材料三中“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了什么?3.商业发展的原因、表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邵东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单元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邵东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单元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邵东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单元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学习目标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重点难点1。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工商业的发达3。
人口增长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一、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
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重视_________,大力鼓励_____.2.表现:(1)引进农作物:_____、番薯、马铃薯、花生、_____、向日葵等农作物新品种于明代传入中国,清代得到推广.(2)兴修水利:大规模治理_____工程,修筑江浙沿海的_____.3。
影响:内地农业生产发达,边疆地区也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自主预习单:二、工商业的发达1。
手工业:(1)概况:明朝的矿冶、纺织、制瓷、造船、造纸等手工业部门很兴旺.清朝更为发达。
(2)表现:_______的铁器,_______的瓷器,苏州、杭州等地的丝、棉织品,福建、云南等地的茶名扬海外.2.商业:(1)_________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发达,中小城镇蓬勃兴起。
(2)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比较有名的有_____、_____等。
三、人口增长1。
(2016年秋季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设计 岳麓版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
2、能力培养:①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②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
.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
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
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
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
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进入新课: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2、康乾盛世(板书)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板书)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
(板书)解释商帮,是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商人为了对付市场竞争而组成的商人组织。
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中国就有六个。
以上都说明了中国明中期到清前期的强盛,中国在当时仍属头等的强国。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知识管理】知识点1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清初,统治者大力鼓励垦荒。
引进农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向日葵等农作物新品种于传入中国,在得到推广种植。
治理黄河:明清两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
清朝还特别重视修筑江浙沿海的海塘,减少海潮对农田的破坏。
知识点2 工商业的发达手工业部门兴旺:的铁器,的瓷器,、杭州等地的丝、棉织品,、云南等地的茶名扬海外。
商业繁荣: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发达,中小城镇蓬勃兴起。
明清时期涌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如、徽商等。
知识点3 人口增长原因:耕地面积的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年间,对新增人口不再征收人丁税。
表现:年间人口总数突破4亿。
评价:人口的迅速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但也造成大量人口没有土地耕种,加重了社会负担。
为了生计,许多人进入城市,从事工商业、服务业,促进了的繁荣;或者从内地向山区、边疆迁移,为这些地区经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盛世局面:清朝前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出现了“”局面。
【基础过关】知识点1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是()A.花生 B.向日葵C.粟 D.玉米2.“甘(番)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甘(番)薯得到推广种植是在()A.宋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3.明清时期为发展农业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有()①鼓励垦荒②治理黄河③引进高产农作物④颁布《农桑辑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2 工商业的发达4.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
”佛山当时以什么闻名()A.采煤 B.制瓷C.纺织 D.铁器5.明代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谚语,这句谚语反映出城镇发展与“徽”密切相关,这里的“徽”指()A.国徽 B.徽商C.广告 D.徽班6.明清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有名的是()A.徽商与川商 B.晋商与徽商C.徽商与鲁商 D.粤商与滇商知识点3 人口增长7.清朝道光年间,我国人口总数突破4亿,造成清朝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高产作物的种植B.耕地面积的扩大C.官府对新增人口不再收税D.政府奖励生育8.据记载:宋代每人平均拥有土地5.6亩,而道光年间,每人平均仅拥有土地2.5~3亩。
【历史课件】七年级历史下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岳麓版)
清朝前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出现了社会安定、
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局面
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帝
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乾隆帝
A 1.明清时期的统治者都大规模的治理过(
)
A.黄河
B.长江
C.都江堰D.淮河源自2.张华同学非常喜爱精美的青花瓷器,暑假期间他准备到以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 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 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 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 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 为机户,反映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萌芽。
B 制造青花瓷名扬海外的城市去旅游,他应该去(
)
A.佛山镇
B.景德镇
C.汉口镇
D.朱仙镇
3.明清时期在某地区出现了一个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他们擅长
经营票号,他们是(
)
A.徽商
C B.浙商
C.晋商
D.潮商
D 4.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的是(
)
A.官府不再征收人丁税
B.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
C.耕地面积的扩大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的苏州、 杭州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即在手 工工场里机户拥有资金和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机工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 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 产关系。
D.政府奖励生育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单元第42课经济发展与
思维导图
统治者认识 到恢复和发 展农业生产 ,是“国之 大计”,在 位皇帝重视 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 荒面积 耕地面积不 断扩大,兴 修水利,改 进种植技术 ,改良新品 种,经济作 物的种植有 较大发展
手工业 的发展
原因 手工业和 商业的发 展
丝织业、棉织业等许 多手工业都有很大发 展,出现了比较成熟 的手工工场,其中有 些颇具规模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域 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 形成了大的商帮, 如晋商、徽商
商业的 发展
表现
农业生 产的恢 复和发 展
清朝前 期社会 经济的 发展
人口的 增长
原因
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 经济的措施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了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 三分之一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天然植 被和原始森林破坏,水土流 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 人口造成的社会压力,影响 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概况
有利于社会的 稳定和繁荣, 对手工业和城 镇商品经济的 发展起到促进 作用,为清朝 前期的强盛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单元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案 岳麓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单元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案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单元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案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单元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案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掌握清朝前期引进的高产作物的推广和作用等史实。
2.知道明清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理解明朝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联系。
3.知道康乾盛世的概念,掌握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过程与方法: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明清经济的发展,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工商业的发达,人口增长教学难点:工商业的发达,人口增长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谜语一:一物生的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谜语二:摘下红缨帽,脱下千层袄,金珠手拉手,来把柱子抱。
提问:上述谜语的谜底是一种植物,你知道谜底吗?该植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同时期还有哪些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师生共同探讨:1.阅读教材P103-104,思考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的原因?2.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明清农作物推广的表现.3.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4.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探究二:工商业的发展师生共同探讨:1.手工业的发展情况.2.材料一明朝中期以后,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材料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材料三苏州城里有几千个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
七年级历史下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岳麓版)优选PPT课件
这让我们感动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我们必须问问自己,那是否真是我们应背负的包袱。
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可怜的人,他永远也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他永远也无法体会爱他的人带给他某些他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时的喜悦。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 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 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 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 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 为机户,反映出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萌芽。
B 制造青花瓷名扬海外的城市去旅游,他应该去(
)
A.佛山镇
B.景德镇
C.汉口镇
D.朱仙镇
3.明清时期在某地区出现了一个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他们擅长
经营票号,他们是(
)
A.徽商
C B.浙商
C.晋商
D.潮商
D 4.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的是(
)
A.官府不再征收人丁税
B.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
C.耕地面积的扩大
盛世滋生图
1、原因 明清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2、表现
(1)统治者大力鼓励垦荒 (2)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向日
葵等农作物新品种的传入与推广种植 (3)明清两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
《黄河筑堤图》 描绘了清初整治黄河的具体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2课 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学案 岳麓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学案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学案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学案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知识提要一、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注重农业发展的措施:大力鼓励垦荒,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2.增进经济作物的品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向日葵等农作物新品种于明代传入中国,在清代得到推广种植。
3。
治理黄河:明清两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
清朝还特别重视修筑江浙沿海的海塘,减少海潮对农田的破坏。
4。
治理黄河的措施:从1677年开始,康熙皇帝任用靳辅等人治河。
他们修筑堤坝,抵御洪水;新建水闸,用以分流;深浚河道,冲刷泥沙,避免河床不断抬高。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河水患得到缓解。
二、工商业的发达1。
手工业:(1)明朝的矿冶、纺织、制瓷、造船、造纸等手工业部门都很兴旺;(2)清朝手工业比明朝更为发达,规模更大,分工更细。
2。
手工业发展的代表:佛山镇的铁器,景德镇的瓷器(全国的制瓷中心),苏州、杭州等地的丝、棉织品(南京全国的丝织业中心),福建、云南等地的茶名扬海外.3.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手工业场里的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自由的雇佣关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4.商帮:比较有名的有晋商、徽商等。
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还远至海外,加强了中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课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
知识提要
一、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注重农业发展的措施:大力鼓励垦荒,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2.增进经济作物的品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向日葵等农作物新品种于明代传入中国,在清代得到推广种植。
3.治理黄河:明清两朝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
清朝还特别重视修筑江浙沿海的海塘,减少海潮对农田的破坏。
4.治理黄河的措施:从1677年开始,康熙皇帝任用靳辅等人治河。
他们修筑堤坝,抵御洪水;新建水闸,用以分流;深浚河道,冲刷泥沙,避免河床不断抬高。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河水患得到缓解。
二、工商业的发达
1.手工业:(1)明朝的矿冶、纺织、制瓷、造船、造纸等手工业部门都很兴旺;(2)清朝手工业比明朝更为发达,规模更大,分工更细。
2.手工业发展的代表:佛山镇的铁器,景德镇的瓷器(全国的制瓷中心),苏州、杭州等地的丝、棉织品(南京全国的丝织业中心),福建、云南等地的茶名扬海外。
3.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手工业场里的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自由的雇佣关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
4.商帮:比较有名的有晋商、徽商等。
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还远至海外,加强了中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三、人口增长
1.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1)耕地面积的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2)康熙年间,官府对新增人口不再征收人丁税,更刺激了人口的激增。
到了清朝康熙末年,人口超过1亿,乾隆末年超过3亿,道光年间人口总数突破4亿。
2.人口的迅速增长的影响:(1)人口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但也造成大量人口没有土地耕种,加重了社会负担(2)为了生计,许多人进入城市,从事工商业、服务业,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或者从内地向山区、边疆迁移,为这些地区经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3. “康乾盛世”:清朝前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出现了社会安定、人口增长、经济繁
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被称为“康乾盛世”
基础演练
1.下列作物中不是明朝引进的是()
A.玉米
B.花生
C.占城稻
D.甘薯
2.康乾盛世经济上的表现不包括()
A.耕地面积增加
B.粮食产量提高
C.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D政局稳定,疆域辽阔
3.明清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是哪个城市()
A.景德镇 B.泉州 C.广州 D.北京
4.1677年开始,康熙皇帝任用谁来治理黄河()
A.靳辅 B.王景 C.汲仁 D.郭昌
5.乾隆时期名臣纪晓岚以“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的诗句描绘了这里农业生产发达的情形。
“这里”指的是()
A.新疆乌鲁木齐 B.洛阳 C.北京 D.黑龙江齐齐哈尔
6.明清时期全国的丝织业中心是哪个城市()
A.南京 B.杭州 C.苏州 D.佛山
7.下列经济现象中,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是( )
A.一些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B.各地出现较大的工商业城市
C.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D.一些手工业行业技术分工很细
8.右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
象? ( )
A.明中后期北京
B.清代初期北京
C.明代初期南京
D.清代中期苏州《盛世滋生图》
9.读图解析题:
(1)图中施复夫妇和其他人各自的身份是什么?他们
被称为什么?
(2)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3)出现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A
6.A
7.A
8.D
9. ⑴施复夫妇是早期的资本家,被称为“”机户”,其他人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被称为“机工”。
⑵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⑶生产力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