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危急症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急危值报告制度

急危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1.目的为了对治疗前后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特制定此制度。

1.1 “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1.2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1.3 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2.适用范围外一科开展的各种检查均适用于本制度。

3.定义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与检查结果异常,而当这种检验与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与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4.标准4.1“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4.1.1 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6)运动平板试验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晕厥、血压明显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快速性房颤伴预激、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

4.1.2 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呼吸系统:①气管、支气管异物;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2)循环系统:大量心包积液、纵隔摆动;(3)消化系统:①食道异物;②膈下游离气体、急性肠梗阻;(4)颌面五官急症:①眼眶内异物;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4.1.4 病理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冰冻与石蜡结果良恶性不符时,视为危急值。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
1.各科室凡进行重大抢救活动及特殊病例治疗时应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
2.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
1涉及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所致3人死亡及以上,或同时伤亡6人及以上的重大抢救.
2知名人士、外籍、境外人士的抢救,本院病危职工的抢救.
3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抢救.
4特殊、危急、重症病例的抢救.
5大型活动或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意外的患者.
6突发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患者.
3.应报告的内容:
1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分类及联络方式.
2伤亡人员的姓名、性别和年龄,致伤、死亡的原因,伤情、病情及采取的抢救措施等.
3大型活动或特殊情况中发生意外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及采取的医疗措施.
4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采取的医疗措施及目前情况.
4.报告程序及时限:
1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节假日、夜间向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及护理部报告.
2护士长根据情况向护理部及医院有关部门报告.在口头报告或报告的同时,护士长视情况填写“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表”,24小时内上交护理部.
3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在安排协调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向院领导报告.。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危急值是指对病人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建立科学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对患者生命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实验室检测结果:如血液生化学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脑电图等。

2. 临床表现:如呼吸窘迫、意识障碍、高热、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危急值的判定标准应当采用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通常包括采集、鉴定、确认、报告和跟踪等环节。

1. 采集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进行检测或治疗过程中,对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验项目或临床表现进行监测,并及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 鉴定检验人员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时,应当及时核对样本、检查仪器运行情况和检测方法等,以防止因错误操作或技术原因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3. 确认实验室检测人员或临床医生在发现可能产生危急值的检测结果或临床表现时,应当及时通知已授权确认危急值的医师,进行再次确认。

4. 报告确认危急值后,医生应当及时向患者、责任护士、病区负责人等报告,并记录到病历上。

医生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危急值的意义和可能的危害。

5. 跟踪医生应当对危急值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确保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有效,并及时反馈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应注意的事项1. 报告负责人的选择医院应当设立危急值报告负责人,负责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审核危急值的识别标准和确认标准、解决危急值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纠错等。

卫生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也应当设立相应岗位,保障卫生服务质量。

2. 记录完整医生应当在病历中记录危急值的检测结果、确认的医生、采取的救治措施和患者的反应等,以备查验。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1.凡患者病情危重时(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 在场医护人员应立即实施紧急抢救,同时报告上级医师直至科主任。

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医疗组负责抢救,非正常上班时间由二线班医师组织抢救。

重大抢救事件科主任应及时报告医务部或总值班,必要时由医务部或总值班甚至主管院长组织抢救。

2.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经治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制度及时报告医务部和分管院领导。

3.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申请后,上报医务部和分管院领导审批,科主任负责联系协调专家会诊讨论。

4.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务部或分管院领导协调抢救事宜。

5.对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 应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后付费;有关医技科室、手术室等,应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

6.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迅速、准确、无误。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必须对口头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

在抢救过程中要边抢救边记录,未能及时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记录(补记)时间、抢救时间均应具体到分钟并注明抢救起止时间。

7.各科室均应备齐抢救设备、药品,功能良好。

抢救物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8.科室应当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

凡是上报医务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9.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

10.如未履行医院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临床医生能及时、准确得到危急值的检验、检查信息,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患者生命,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标准:医院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心电图建立危急值项目及标准(见附件:医技科室危急值目录)。

二、临床科室及相关医技检查科室,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内容包括:检验或检查时间、病人姓名、病案号、临床科室、项目危急值、复查结果(必要时)、通知时间、通知人、接听人(工号)、备注。

三、检验、检查人员发现病人的危急信息后,必须紧急电话通知当班护士,双方应复述核对、确认后登记。

四、接获危急值报告的护士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

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追踪、处置并记录。

五、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

六、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发现检查、检验危急值
检测人员必须立即复核确定
危急值登记本
电话和网络通知临床,双方核对结果
危急值登记本
观察病情,复查危急值,病程记录
七、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发现违规人员罚款100元,由此发生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按相关规定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危(wei)险值”报告制度为加强医学检查“危(wei)险值(征兆)”的管理,保证将“危(wei)险值(征象)”及时报告临床,以便临床科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疗措施,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髙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wei)险值(征兆)”指检查结果中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的数值或者征兆。

当浮现此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wei)险状态,临床医生如果及时得到此结果,应当迅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否则就可能失去最佳救治患者时机。

二、"危(wei)险值(征兆)”报告流程:(一)当检查结果浮现“危(wei)险值(征兆)”时,医技人员应先核查,确认检验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或者问询标本采集是否正确,在确认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告:1.检查结果可通过LIS、HIS或者PACS系统发布的1.1工作人员审核结果并从LIS或者PACS系统发布危(wei)险值报告。

1.1.1门诊患者:工作时间,就诊科室分诊台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分诊台护士应及时通知接诊医生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门诊接诊医生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致电分诊台护士,由分诊护士通知接诊医生,通话双方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

接诊医生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诊室接受诊治,并将相应“危(wei)险值(征兆)”和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电子病历中。

如涉及非工作时间的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直接电话通知患者尽快返回医院相关科室或者急诊科就诊,并做好相应记录。

1.1.2住院患者:所在科室医生和护士工作站HIS系统自动弹出警示框,主管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主管医师不在科室,由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若科室医师超过5分钟未能确认危(wei)险值,主班护士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危(wei)险值的记录;如超过30分钟主管医生或者值班医、师仍未确认并处理危(wei)险值,医技工作人员应即将致电主班护士,接听电话护士需回读患者及危(wei)险值信息,并负责通知主管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即将采取相应诊治措施,通话双方均应在《危(wei)险值(征兆)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并完善病程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危重病患救治效果和患者安全,建立起来的一种报告机制。

该制度旨在及时准确地向相关医护人员传达危急值(如生命体征异常、临床检测指标异常等)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降低病患风险。

危急值报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危急值定义:明确定义何种患者情况被定义为危急值,如低血压、高热、心跳骤停等。

2. 报告流程和责任分工:明确报告流程,包括通过哪种渠道向相关医护人员报告危急值,以及各个医护人员在报告过程中的责任和分工。

3. 报告和处理时间限制:规定报告危急值的时间限制,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处理,减少延误。

4. 报告内容和格式:明确报告内容和格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避免因信息不明确而导致的误解或错误处理。

5. 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和安全性,但也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以确保报告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和处理。

第 1 页共 1 页。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危(wei)险值”报告管理制度“危(wei)险值” ( Critical Values )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浮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wei)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此时如果赋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或者治疗,就可能拯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失去抢救最佳时机。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及时处理,特制订本“危(wei)险值”报告制度。

一、目前我院提供的“危(wei)险值”项目和范围(一)检验科“危(wei)险值”项目及范围1.临检项目危(wei)险值 HGB< 30g/L 或者>240g/L;WBC<1.0×109/L或者>50.0×109/L;PLT<20×109/L或者> 1000×109/L;以上项目明确诊断的白血病、再障、正在放化疗的患者除外。

FIB< 0.6g/L;APTT>90秒;PT-INR> 4.00;以上项目正在应用抗凝药的患者除外。

2.生化项目危(wei)险值K+ < 2.50mmol/L或者> 6.50mmol/L;Na+ <120mmol/L或者> 160mmol/L;Ca< 1.50mmol/L或者> 3.50mmol/L;Glu< 2.2mmol/L或者> 22.2mmol/L;ALT> 1500U/L;Cr> 1000.0umol/L(明确诊断为肾衰且正在治疗的病人和肾衰病人透析前检验的除外);CO CP<10mmol/L或者> 45mmol/L;2CTnI> 40ug/L (已明确诊断且正在进行溶栓治疗的住院病人除外)。

3.微生物项目:血、脑脊液、骨髓中检出细菌。

(二)心电图“危(wei)险值”项目及范围1.心脏停博;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室性心动过速;②多源性、 RonT型室性早搏;③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④频发性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伴快速房颤;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一、“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一)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续表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二)心电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心脏停搏2.急性心肌缺血3.急性心肌损伤4.急性心肌梗死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 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⑦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⑨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三)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1.中枢神经系统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③脑疝、急性脑积水④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定义危急值是指某项检查、检验异常结果,当这种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正处在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师需及时得到结果,迅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或治疗,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检查科室值班人员对出现的危急值必须立即通知相关人员:2.1 门诊患者,立即电话通知门诊分诊台护士,由分诊台护士及时通知当班医师,门诊下班期间则通知急诊门诊,急诊门诊护士通知当班医师做好接诊准备;医学检验科危急值同时通过手机号码向患者和接诊医师自动发送信息,告知患者某项检查结果明显异常,需即刻至接诊医师门诊或急诊门诊就诊。

急诊患者,立即电话通知急诊分诊台护士,由分诊台护士及时通知当班医师。

2.2 住院患者,立即通知病区值班护士,由其及时通知医师。

2.3危急值检查结果报告方式:医学检验科通过信息系统和电话两种方式,医学影像科、输血科、心电图室、病理科、无痛内镜部采用电话通知。

2.4 报告危急值检查结果的科室在专用记录本上记录日期、时间、患者姓名及病案号、检查项目及其结果、接电话人员的姓名等。

3.接报:3.1 信息系统接报:医学检验科通过信息系统通知病区值班护士,接报人详细记录危急值检查结果内容,及时通知医师,如5分钟系统未回复,立即改用电话通知。

短信通知开单医师或病区负责人作为信息系统接报的备份。

3.2 电话接报:值班护士应先记录危急值检查结果的内容,然后读出相关内容,经报告人确认记录无误后,及时通知医师。

3.3 床旁检查:床旁进行的任何检查危急值结果,由检查者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3.4 接报后值班护士在专用记录本上记录日期、时间、患者姓名及病案号、检查项目及其结果、报告者的姓名等。

4.接到危急值通知的临床医师,必要时请示上级医师,结合患者病情及时给予处理,并应将危急值检查项目、结果、处理措施及病情分析记入病程记录。

处理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危急值项目。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和处理流程为加强对临床“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将“危急值”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以便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杜绝病人意外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出现这种检验、检查结果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二、各医技科室(医学影像科、B超、心电图、内窥镜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危急值项目的“危急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检查出的结果为“危急值”,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中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三、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确保医疗安全。

四、具体操作程序:1、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仪器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检查者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或门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并在《检查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报告人、备注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检验科对原标本妥善处理后冷藏保存一天以上,以便复查。

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须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需立即对患者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和采取的诊治措施。

3、临床医师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急危重病人组织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组织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病人组织抢救及报告制度1、凡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急性外伤病员的抢救工作必须按照本制度执行。

对于一般急诊抢救由急诊科和有关科室负责处理。

2、医院成立由主管院长、医监办主任、急诊科主任、麻醉科主任和有关科室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急救委员会,负责重大抢救或成批外伤病员的统一指挥调度。

各科室和参加医疗抢救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服从安排,不允许以客观情况为理由而延误抢救时机。

否则,对因推诿、延误抢救造成不良后果,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3、当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急性外伤病员时,急诊科或有关接诊科室的值班人员一方面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另一方面应及时报告:正常工作时间向医监办,非正常工作时间或节假日向医院总值班室报告,以便有组织和更高效的抢救;医监办或总值班人员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或院长或值班院领导报告,并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有关科室投入抢救。

院办公室应保证通讯系统畅通无阻。

院内其他相关科室应全力协助。

4、医监办须按期安排急救“二线班”。

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熟练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轮流担任。

在担任二线值班期间如确需离开医院,须向科室主任或负责医师请假,指定替代人员,并向医监办或医院总值班室报告,及时给予调整。

5、急诊科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急诊二线值班人员和救护车司机当接到医疗抢救呼叫或讯号后,限10分钟内赶到值班室或急诊科接受抢救任务。

凡擅离职守,无特殊原因末按上述规定时限赶到抢救现场,延误急诊抢救造成不良后果,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6、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主持者为:(1)科室(副)主任。

(2)医疗专业组组长。

(3)科室(副)主任或医疗专业组组长不在现场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室主任;负责抢救的最高职称医师为中级或以下时,科室主任须及时协调高级职称医师参加抢救。

7、对危重患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并做到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全面完成各种记录。

对可能涉及到法律纠纷者,应及时报告医监办和医疗安全办。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疾病的交接和处理、最大程度的实现对生命健康的保障,故设立此制度。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提示患者处于生命紧急状态时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制度,用以确保患者生命健康。

其中《危急值报告记录本》及《危急值接获记录本》应如实完成记录和接收的工作。

危急值报告之前,需要双人核对签字或者单人双次核对,确保数值的准确。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一)核实:包括但不限于双人核实或单人双次核实等。

(二)通知:检验或影像学科室应当最快速度通知处方科室,包括但不限于电话通知或系统告知,电话通知的还应要求接话人身份信息及复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若电话通知应在5分钟内完成,否则应及时告知医院医务值班人员。

(二)记录:当检验科室或影像学科室将危急值信息告知临床科室后,应同时将患者信息、收样时间、检查结果、报告人姓名、时间、接收人姓名、时间等信息详细记录于《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

(四)报告:当临床护士接收到危急值信息后,应立即告知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并将相关信息记录于《危急值接获记录本》上。

(五)复查:当医生发现病人临床症状与检验值或影像学不符的情况下,可要求重新取样复查,复查结果应按照同样流程及时告知医生。

三、临床科室接收到危急值后的处置流程(一)核实:当临床科室接收到报告的危急值后,应第一时间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确保是本科管理的病人。

(二)记录信息:在《危急值接获记录本》上将相关病人信息及检查结果如实记录,并标记接收时间备查。

(三)报告:第一时间将危急值消息告知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

(四)医生处置流程:医生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查体和处置,首先要确认结果是否需要复查,当情况危急时应及时开展临床救护,并完善相关救护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危急值报告制度覆盖所有危急值,包括由医生和护士识别的所有危急值。

(2)标准化原则: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基础上,严格遵守每个诊断项目的血液和其他标本检测的结果和影像检查的结果的评估标准。

(3)及时性原则:危急值报告制度指定一个合理的时间,以确保报告结果的及时性,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4)可靠性原则: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医疗机构应确保报告结果的准确性,并应按照临床测试的质量标准及时处理结果;
(5)有效性原则: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报告结果,并及族改善不适当的报告程序。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
1、实验室检查报告
(1)实验室样本采集:护士按照实验室标准进行样本采集,并正确记录样本信息;
(2)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检验。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此信息,迅速给予有效干预,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

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2.检查科室报告流程检查过程中出现危急值的,应严格按照以下报告流程执行:2.1检查人员复查并确认危急值结果((1) )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确认该项目质控在控,再次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标本是否有特殊状态,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如与历史检测数据相符或与其他相关指标结果相符时,可不复检标本。

(2)必要时复检标本,如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在报告单备注栏上注明“已复查”,并在《危急值报告/临床沟通记录》中登记复检结果。

)2.2检查人员及时与患者所在临床科室联系,并告知危急值结果等相关信息。

(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在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无误再报告结果,必要时询问护士标本采集是否正确,要求接电话人复述一遍。

并由接电话人立即转告值班医师或主管医师,并以短信方式通知主管医师。

门诊患者危急值以短信方式通知患者和主管医师。

同时报告审核人员在检验报告单上标注“已复查/核,危急值,及时就医”。

)2.3按危急值登记要求在《危急值报告/临床沟通记录》上对检验日期、患者姓名、科室、床号、危急值项目、测定结果、复检结果、接电话人、报告时间、报告人及对方是否复述结果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2.4保留标本备查。

(如该结果与病情不符,建议医生重新采集并送检标本。

)3.临床科室危急值的操作流程3.1医务人员接报告后,将患者床号、姓名、危急值结果、报告时间、报告人员等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记录时应复述报告结果。

3.2接报告人员作完记录后必须立即通知当日值班医生或患者的经治医生。

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

3.3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并做好记录。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摘要:危急值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检验结果或医学影像,它的及时传达和处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和目的,并详细阐述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包括报告的标准、通知方式以及后续处理和跟踪。

一、引言在医疗环境中,时间往往是救治患者的关键因素。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医疗机构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以确保危急值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危急值报告制度已经成为了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其意义和目的,并详细阐述报告流程。

二、危急值报告的意义和目的1. 保障患者安全:危急值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医学结果,及时报告和处理危急值可以避免患者因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

2. 提高医疗质量:危急值报告制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危急值的重要性,促使其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3. 法律责任: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的合规要求之一,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制度以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

三、危急值报告的流程1. 报告标准的制定: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制定明确的危急值报告标准。

这些标准应包括危急值的定义、具体项目的阈值以及报告的责任主体。

2. 报告的责任主体:医疗机构应明确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主体,通常包括检验科、放射科、临床科室和医务部门等。

各责任主体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确保危急值的准确传达和及时处理。

3. 报告的通知方式: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应的责任主体。

在通知过程中,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4. 报告的处理和跟踪:一旦接收到危急值报告,责任主体应立即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应包括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实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跟踪制度,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5. 报告的记录和归档: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记录和归档系统,以便追踪危急值报告的处理情况,并在必要时提供相关的证据。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偏离较大,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结果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必须严格按照《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的内容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瞒报。

4、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医技科通知时,一方面尽快检查核对标本采集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5、临床科室医师在接到医技科室通知的结果时,一方面通知护理人员尽快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6、临床科室医师更改治疗方案、实施抢救措施前,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完善《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登记并记载于病程记录中。

7、门、急诊医生接到“危急值”结果时应及时
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

必要时门诊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完善《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登记。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医学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医学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医学紧急值报告管理制度1. 前言医学紧急值报告是医疗机构中紧要的信息管理职责之一,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紧要。

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学紧急值报告的收集、处理和通知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地处理医学紧急值报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2. 定义1.医学紧急值:医学诊断过程中,对患者健康造成重点威逼或需要立刻采取行动的试验室结果、影像学结果、病理结果或其他有关检查结果的临床推断。

2.医学紧急值报告:将医学紧急值结果及时、准确地通知相关医务人员的报告。

3. 报告流程3.1 医学紧急值的识别和确认1.试验室、影像学、病理科室等负责医学检验的科室应建立医学紧急值的识别和确认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2.医学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应依照标准对每一项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医学紧急值。

3.2 医学紧急值的报告1.医学检验科室负责及时准确地报告医学紧急值。

2.医学紧急值的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患者姓名、住院号或门诊号;–医学紧急值的年龄和性别特定参考范围;–紧急值结果;–报告的时间和日期;–报告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3.3 医学紧急值的处理和通知1.患者医疗团队中的主治医生负责接收医学紧急值的处理和通知。

2.医学紧急值的处理和通知应遵从以下原则:–主治医生应确认收到医学紧急值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主治医生应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如护士长、手术室主任等,有关患者的医学紧急值结果;–医学紧急值的通知应采用可靠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确保通知的及时传递;–医学紧急值的处理记录应认真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进行相关质量评估和分析。

3.4 医学紧急值报告的追踪和反馈1.医学检验科室应追踪医学紧急值的处理情况,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医学紧急值的处理情况应及时进行反馈,以便改进和完善制度。

4. 培训和考核1.紧急值的报告和处理是每位医务人员的责任,在职培训应包含医学紧急值报告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相关操作流程。

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报告制度

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报告制度

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报告制度近年来,医疗事故频频发生,急危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或导致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我院急诊科制定并实施了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报告制度。

本文将从该制度的背景意义、实施步骤和取得的成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意义1. 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特殊性: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风险高,对医护人员的技能和知识要求较高,往往存在危及生命的风险。

2. 学习和总结的重要性:通过对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可以及时发现医疗事故的原因,加强对病情的分析,借鉴他人的经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3. 法律和伦理要求:医疗事故的发生给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法律和伦理压力,及时对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和总结,有助于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实施步骤我院急诊科制定了以下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报告制度:1. 病例筛选:每周例会前,由科室负责人和医护人员共同筛选本周的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

2. 报告准备:筛选出的病例将交由医护人员进行详细病历分析和病情回顾,准备报告内容。

3. 会议召开:每周例会时,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将就选定的病例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由会议主持人引导,确保讨论的深入和有效。

4. 记要撰写:对讨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经验教训、疑点和建议进行记录,形成准确详实的讨论纪要,并及时传达给相关科室。

5. 纠正措施:对于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急诊科将按照纪要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督促,确保问题的解决和改进效果。

三、成效取得自从急诊科实施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报告制度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通过讨论,使医护人员增强了对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减少了类似事故的发生。

2. 减少医疗事故:通过讨论总结,发现和解决了一些医疗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3. 促进经验分享:通过讨论交流,医护人员学习到了其他同行的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可借鉴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1.急诊应急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应急流程,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识别标准和处理流程。

医疗机构应设立绿色通道,确保急危重患者的优先检查和诊断。

2.抢救团队:医疗机构应建立稳定且专业的抢救团队,包括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电图科、实验室科等,以确保抢救过程的及时、专业和安全。

3.一级抢救:一级抢救是指对急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静脉通路建立等。

医疗机构应确保抢救设备和药品的齐全和可用性,培训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的抢救技术和操作流程。

4.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急危重患者的报告制度,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

内部报告指急诊科或重症医学科向医院行政部门及时报告急危重患者的情况,以便医疗机构调配资源和制定应对措施。

外部报告指急诊科或重症医学科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急危重患者的情况,以便监测和统计相关数据,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5.报告内容:急危重患者的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抢救过程、救治效果等。

报告应准确、清晰、简洁,并在抢救结束后的时间内完成。

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报告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机构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不断完善和改进抢救及报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一、目的:
1、危急值信息可警示临床医师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治疗,避免患者发
生意外,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地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责任心,提高医
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疗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与医技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和报告,可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
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二、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三、危急值报告的项目(附件1)
四、危急值的管理要求
1、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应遵循“谁报告(接受),谁记录”的原则,责任到人。

医技和临
床科室均应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2、“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应当设有日期、时间、科室、床号、患者姓名、病案号、检查项
目、检查结果、报告科室(报告人)、接收科室(接收人)、记录时间(分)、联系电话、接收通知责任医师、备注等栏目,便于危急值报告发出与接收的科室记录。

3、当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
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上述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吻合无误后,检查者应立即通知(电话通知为主)患者所在科室,同时在院内信息系统中发出危急值报告,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4、临床科室对危急值报告接收、应用管理
(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获电话(信息系统)通知的患者危急值结果时,必须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给相关医师使用,并在本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2)临床医师和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责任医师应当立即采取相应诊疗措施,并于6小时之内在病程记录中分析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检查报告结果及采取的相应诊疗措施。

(3)临床医生和护士在接到危急值检查报告后,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结果与上次一致或在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检查科室应重新向临床科室报告危急值,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5、门急诊患者危急值管理控制程序
(1)门急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联系方式;
在采取相关诊疗措施之前,应当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集、送检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重新复检。

(2)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师,由门急诊医师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或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医务处报告,值班期间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由医务处帮助寻找患者并负责落实跟踪,做好相应记录。

门急诊医师必须将诊疗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6、可发危急值报告的科室包括: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

7、危急值报告发出重点对象是各病区、手术室、复苏室及相关门急诊等科室。

8、医技、临床科室要认真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危急值范围和
报告程序。

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9、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应当纳入对科室医疗质量考核内容。

职能部门应当随
时进行检查或抽查。

五、附件
1、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医技科室临床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2、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2012年1月
附件1: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医技科室临床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细菌培养及药敏: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耐/泛耐绿脓杆菌
二、医学影像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范围
1.颌面部急症:
(1)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累及呼吸道、咽喉肿胀患者;
(2)颌面部复杂多发骨折伴发颅底骨折、颅内出血、颈椎损伤等严重情况。

2. 胸片检查发现: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3)严重纵膈气肿;
(4)活动性浸润性肺结核。

(三)心功能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与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缺血(不适宜平板)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率失常
(1)心室扑动、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
(3)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4)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伴快速心律失常
(6)心室率大于16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Ⅱ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9)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10) 快速房颤伴血压下降;
(11) Q-T间期明显延长
(四)临床病理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
1、病理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极不吻合,良恶性判断不同。

2、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包括对原发灶的良恶性质、手术边界是否有肿瘤、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灶的判断)与同一组织标本术后进行常规切片时诊断不一致。

附件2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危急值报告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