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最终版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尿路感染讲课PPT课件
尿路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者,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尿路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上行性感染,即细菌从尿道口逆行至膀胱、输尿管、 肾脏等部位。
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还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尿路感染的病 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尿路梗阻: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尿路梗阻,使细菌容易繁殖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其他因素:性传播疾病、泌尿系畸形等也可引起尿路感染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增 强身体免疫力。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的影 响。
尿路感染的案例 分析和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一位 65岁的女性,因 尿频、尿急、尿痛 等症状就诊
抗生素治疗:针对尿路感染的常见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杀死引起感染的细菌。 抗炎药治疗:用于缓解尿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碱化尿液治疗:通过增加尿液的PH值,降低细菌在尿道内的粘附性,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其他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抗痉挛药等,可辅助治疗尿路感染,缓解相关症状。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增加水果、蔬菜 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生活方式改变: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久坐,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心理支持:尿路感染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支持也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 方面。
物理疗法:如温热疗法、按摩等,可以缓解尿路感染的症状。
尿路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上行性感染,即细菌从尿道口逆行至膀胱、输尿管、 肾脏等部位。
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还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尿路感染的病 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尿路梗阻: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尿路梗阻,使细菌容易繁殖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其他因素:性传播疾病、泌尿系畸形等也可引起尿路感染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增 强身体免疫力。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的影 响。
尿路感染的案例 分析和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一位 65岁的女性,因 尿频、尿急、尿痛 等症状就诊
抗生素治疗:针对尿路感染的常见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杀死引起感染的细菌。 抗炎药治疗:用于缓解尿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碱化尿液治疗:通过增加尿液的PH值,降低细菌在尿道内的粘附性,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其他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抗痉挛药等,可辅助治疗尿路感染,缓解相关症状。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增加水果、蔬菜 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生活方式改变: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久坐,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心理支持:尿路感染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支持也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 方面。
物理疗法:如温热疗法、按摩等,可以缓解尿路感染的症状。
泌尿系感染(尿路感染)PPT课件
• CT对细小病变的分辨率高于B超
ppt精选版
33
其他病原体的培养和分离
• 临床高度怀疑尿感而多次尿细菌培养均 为阴性,如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 体等感染
ppt精选版
34
尿路感染
概述 流行病学 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
下尿路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特殊类型的尿感 一般预防 病例讨论
ppt精选版
38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
• 阳性为肾盂肾炎 • 阴性多为膀胱炎
ppt精选版
39
静脉肾盂造影(IVP)
• 急性肾盂肾炎时无异常发现或仅显示肾 影增大
• 慢性肾盂肾炎阳性率不高, • 对肾脏敏感性较低尿路感染或其基础病变在 肾内,可了解病变的程度、部位及何处 损伤较重
• 再行尿菌落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 细菌相同者可确诊。
ppt精选版
24
尿常规
新鲜尿(排尿后一小时之内)检查(门诊初步检查)
– 尿蛋白多为阴性或微量(大量蛋白尿注意肾小球疾病) –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对尿感诊断有较大意义,
>5/HP是诊断尿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
– 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 少部分镜下血尿,不足5%的患者可有肉眼血尿 – 尿沉渣镜检发现白细胞管型是肾盂肾炎的有力证
-变形杆菌则多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败血症等血 源性尿感
ppt精选版
13
通常尿感由一种细菌所致。偶可两 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此多见于长期用 抗生素治疗、尿路器械检查以及长期留 置导尿管之后:长期留置导尿管、肾移 植以及身体抵抗力极差的患者偶见厌氧 菌感染。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33
其他病原体的培养和分离
• 临床高度怀疑尿感而多次尿细菌培养均 为阴性,如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 体等感染
ppt精选版
34
尿路感染
概述 流行病学 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
下尿路感染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特殊类型的尿感 一般预防 病例讨论
ppt精选版
38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
• 阳性为肾盂肾炎 • 阴性多为膀胱炎
ppt精选版
39
静脉肾盂造影(IVP)
• 急性肾盂肾炎时无异常发现或仅显示肾 影增大
• 慢性肾盂肾炎阳性率不高, • 对肾脏敏感性较低尿路感染或其基础病变在 肾内,可了解病变的程度、部位及何处 损伤较重
• 再行尿菌落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 细菌相同者可确诊。
ppt精选版
24
尿常规
新鲜尿(排尿后一小时之内)检查(门诊初步检查)
– 尿蛋白多为阴性或微量(大量蛋白尿注意肾小球疾病) –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对尿感诊断有较大意义,
>5/HP是诊断尿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
– 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 少部分镜下血尿,不足5%的患者可有肉眼血尿 – 尿沉渣镜检发现白细胞管型是肾盂肾炎的有力证
-变形杆菌则多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败血症等血 源性尿感
ppt精选版
13
通常尿感由一种细菌所致。偶可两 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此多见于长期用 抗生素治疗、尿路器械检查以及长期留 置导尿管之后:长期留置导尿管、肾移 植以及身体抵抗力极差的患者偶见厌氧 菌感染。
ppt精选版
尿路感染---PPT精品课件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最常见):尿道口细菌 尿道 膀胱 输尿管 肾脏 血行感染:常发生于原先已有严重尿路梗阻或机体免疫能力极差者, 多为金葡菌、大肠杆菌。 淋巴感染:少见。 直接感染:少见。
发病机制——机体防御能力
尿路通畅时尿液的冲洗
尿路黏膜分泌IgG 、IgA及吞噬细胞杀菌
男性前列腺液有抗G-杆菌的作用
临床表现
无症状细菌尿
多见于老年妇女及孕妇。
慢性肾盂肾炎
病程大于半年,多次发作或迁延不愈, 伴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 ·IVP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一 ·肾小管功能持续性损害
并发症
1、肾乳头坏死 高热 剧烈腰痛 血尿 可发生肾绞痛 IVP:肾乳头坏死区有“环形征”
2、肾周围脓肿 肾盂肾炎症状加剧 出现明显的单侧腰痛,向健侧弯腰疼痛加剧
1、新鲜中段尿沉渣革兰染色后用油镜观 察,细菌>1个/视野 2、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 ≥105CFU/ml 3、膀胱穿刺的尿培养阳性。 符合上述指标之一者,可诊断尿路感染。
[1]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Guidelines on urological infections[S/OL].(2015)[2017-04- 05]./guideline/urological-infections/. [2]陈江华.尿路感染[A]//王晨.王建安.内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64-672.
确诊要点
全身感染性疾病 全身感染症状突出,尿路局部症状不明显
详细病史、尿化验与尿细菌学
腹部器官炎症 以消化道症状突出
详细病史、尿化验与尿细菌学
急性尿道综合征 有尿路刺激症状,而无脓尿及细菌尿
尿路感染(共67张PPT)
磺胺类 顿服
or 氟喹酮类顿服
短程疗法:
磺胺类Bid X3d Or氟喹酮类Tid X3d
疗程结束 1周后
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 一月后复诊
急性膀胱炎
复诊处理
➢ 无尿路刺激症状,且 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阴性: 治愈,1月后复 诊。 ➢ 无尿路刺激症状,而 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阳性:复发,且为肾盂肾 炎,予14天抗菌药物疗程。
❖ 直接感染: 十分罕见
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直接侵入肾脏
2022/10/13
13
防御体系 尿路通畅时尿液能冲走绝大部分细菌 尿路粘膜可分泌IgG、IgA 尿液含高浓度尿素和有机酸,pH值低 男性排尿时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易感因素
女性尿道短而直
泌尿系统畸形或尿路有复杂情况致尿流不通畅
❖ 根据感染病原菌不同具体可分为细菌性尿感、真菌性尿 感等。以细菌性尿感最为常见,故临床上尿感这个术 语通常指细菌性尿感。
4
❖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又分有症状尿感和无症状尿感。 ❖ 根据有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可分为复杂性尿感
和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指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 结石、尿路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功能上或解剖上 的异常。 ❖ 根据病史又分为初发和再发。后者又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 染。
➢ 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
慢性肾盂肾炎
❖ 影像学检查:有局 灶的肾皮质瘢痕, 伴有相应的肾盏变 形。
肾盂静脉造影
无症状性菌尿
❖ 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感症状,常于尿检时发现。
❖ 多见于老年人和孕妇,超过六十岁的妇女可达10%。 ❖ 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患者可长
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 ❖ 细菌尿本身不会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如不治疗,约20%会发
or 氟喹酮类顿服
短程疗法:
磺胺类Bid X3d Or氟喹酮类Tid X3d
疗程结束 1周后
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 一月后复诊
急性膀胱炎
复诊处理
➢ 无尿路刺激症状,且 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阴性: 治愈,1月后复 诊。 ➢ 无尿路刺激症状,而 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阳性:复发,且为肾盂肾 炎,予14天抗菌药物疗程。
❖ 直接感染: 十分罕见
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直接侵入肾脏
2022/10/13
13
防御体系 尿路通畅时尿液能冲走绝大部分细菌 尿路粘膜可分泌IgG、IgA 尿液含高浓度尿素和有机酸,pH值低 男性排尿时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易感因素
女性尿道短而直
泌尿系统畸形或尿路有复杂情况致尿流不通畅
❖ 根据感染病原菌不同具体可分为细菌性尿感、真菌性尿 感等。以细菌性尿感最为常见,故临床上尿感这个术 语通常指细菌性尿感。
4
❖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又分有症状尿感和无症状尿感。 ❖ 根据有无尿路功能上或解剖上的异常可分为复杂性尿感
和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指伴有尿路梗阻、尿流不畅、 结石、尿路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功能上或解剖上 的异常。 ❖ 根据病史又分为初发和再发。后者又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 染。
➢ 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
慢性肾盂肾炎
❖ 影像学检查:有局 灶的肾皮质瘢痕, 伴有相应的肾盏变 形。
肾盂静脉造影
无症状性菌尿
❖ 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感症状,常于尿检时发现。
❖ 多见于老年人和孕妇,超过六十岁的妇女可达10%。 ❖ 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患者可长
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 ❖ 细菌尿本身不会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如不治疗,约20%会发
尿路感染PPT课件
12
2、反复发作性膀胱炎
主要源于重新感染,少数为复发
一般在停药后6周或在细菌学及尿液检查持续阴性3 周后发生的感染支持重新感染
复发是指治疗后细菌消失,但停药6周内复发,且致 病菌与上次相同
13
3、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全身表现:畏寒、发热,可伴恶心、呕吐
泌尿系统症状:尿路刺激征、腰痛、肾区叩痛、输 尿管走行的体表部位及膀胱区压痛 尿液改变:外观浑浊,呈脓尿或血尿 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25
(3)治疗反应差
上尿路感染的支持点
患者全身感染性症状较明显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有细菌生长
尿中有白细胞管型
尿β2微球蛋白增多,血β2微球蛋白降低
致病菌为少见致病菌
复杂性尿感 治疗后复发,单剂抗菌治疗无效
2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尿道综合征:尿道刺激症,尿细菌培养(-) (1)感染性: 依原体和支原体,性病 (2)非感染性: 病原体(-),焦虑症 肾结核:膀胱刺激征明显,持久 抗酸杆菌(+) OT,PPD试验(+) 一般抗菌无效 X线:肾实质虫蚀样缺损 输尿管串珠状改变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1
概述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通常是指由细菌、病菌等病源微生 物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 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2
上 尿 路
下 尿 路
性别: 女性 > 男性 (10 : 1) 好发年龄: 育龄,老年,婴幼儿 分类: 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 急性,慢性 复杂性,非复杂性 细菌性,真菌性(极少见)
2、反复发作性膀胱炎
主要源于重新感染,少数为复发
一般在停药后6周或在细菌学及尿液检查持续阴性3 周后发生的感染支持重新感染
复发是指治疗后细菌消失,但停药6周内复发,且致 病菌与上次相同
13
3、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全身表现:畏寒、发热,可伴恶心、呕吐
泌尿系统症状:尿路刺激征、腰痛、肾区叩痛、输 尿管走行的体表部位及膀胱区压痛 尿液改变:外观浑浊,呈脓尿或血尿 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25
(3)治疗反应差
上尿路感染的支持点
患者全身感染性症状较明显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有细菌生长
尿中有白细胞管型
尿β2微球蛋白增多,血β2微球蛋白降低
致病菌为少见致病菌
复杂性尿感 治疗后复发,单剂抗菌治疗无效
2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尿道综合征:尿道刺激症,尿细菌培养(-) (1)感染性: 依原体和支原体,性病 (2)非感染性: 病原体(-),焦虑症 肾结核:膀胱刺激征明显,持久 抗酸杆菌(+) OT,PPD试验(+) 一般抗菌无效 X线:肾实质虫蚀样缺损 输尿管串珠状改变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1
概述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通常是指由细菌、病菌等病源微生 物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 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2
上 尿 路
下 尿 路
性别: 女性 > 男性 (10 : 1) 好发年龄: 育龄,老年,婴幼儿 分类: 上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 急性,慢性 复杂性,非复杂性 细菌性,真菌性(极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尿路感染的病原学
• 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 细菌
➢主要致病菌 大肠杆菌 75%-90%
9
最常见的致病菌: 肠道 G-杆菌
10
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占70%以上
11
大肠杆菌特点:
• 1.肠道正常菌群,寄生部位改变可引起肠道 外化脓感染(内源性感染),如泌尿系统感 染、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败血症等。
18
19
双肾盂输尿管畸形
20
4.细菌致病力
细菌 尿道 尿感? 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是其尿感的 重要致病力,如O、K和H血清型菌株
21
病理
22
急性膀胱炎
粘膜
充血、潮红
上皮细胞肿胀
粘膜下 组织充血、水肿 白细胞浸润
肾间质 肾小球
(-) (-)
急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盏粘膜水肿 表面脓性分泌物
35
2. Urinary cell counting 尿细胞计数:
>30万/h-阳性
尿WBC计数 20-30万/h-结合临床考虑 <20万/h-阴性
尿RBC计数
>10万/h -阳性 3-10万/h -结合临床考虑 <3万/h -阴性
36
3.尿细菌学
(1)尿培养
停抗生素5天或用药前
收集标本
尿存留膀胱6-8小时
膀胱
prostate
前列腺
5
2.分型
(1)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 输尿管炎
(2)下尿路感染 膀胱炎 尿道炎
6
3.发病率
女性多见:女性—尿道短、宽、直
—尿道开口靠近阴道口和肛门
(1)未婚少女 2% (2)已婚女性 5% (3)孕妇细菌尿 7% (4)老年男、女性,多无症状
10%
7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理】尿液中的亚硝酸盐与试纸中的对氨基苯砷酸 或磺胺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后者与试纸上 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或四氢苯并喹啉-3-酚偶合 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盖氏试剂法)。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尿液亚硝酸盐的定性实 验一般为阴性。当泌尿系统受到感染时,由于细菌还 原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因此检测结果为阳性,常见 于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尿液亚硝酸盐 检测结果为阳性时,预示着尿液中的细菌数量在10万 /ml以上。
• 2.有特殊菌毛,与尿路上皮细胞的特殊受体 吸附。
• 3.菌株产生溶血素等毒素,对粘膜的杀菌能 力有抵抗性。
12
2.其次是:变形杆菌 克雷伯杆菌 产气杆菌 沙雷杆菌 产碱杆菌 粪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球菌
• 铜绿假单胞菌:常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 •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者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
偶可有肉眼血尿
(4) 致病菌:大肠杆菌>7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婚妇女多见,占有15%
28
膀胱炎症状
29
2.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症状:
寒战(Chill) 头痛 (Headche) 恶心(Nausea ) 呕吐(vomiting) WBC↑ 发热38℃ 血培养可能(+)
(2)泌尿系统症状
尿路刺激征( Urinary irritation symptoms):± 腰痛(Lumbago) 肋脊角压痛(costospinal angle tenderness)
(3)致病菌:大肠杆菌常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粪肠球菌等球菌占5%.
(4)肾浓缩功能: 可减低,治疗后恢复正常
30
3. 无症状细菌尿(亦称隐匿性尿感)
(1)尿细菌(+), 尿感症状(-) (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妇女达 10% (3)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 (4)致病菌:大肠杆菌多见 (5)孕妇(5%),不治疗20%会发展为急性肾盂肾
(单侧或双侧)细小脓肿 楔形炎症病灶
白细胞浸润、小脓肿 炎症剧烈—广泛性出血 无形态改变
23
急性膀胱炎
24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25
急性肾盂肾炎(肾脏小脓肿)
26
三、临床表现
27
1. 膀胱炎(60%)
(1) 全身症状:无或不明显 (2) 泌尿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耻骨弓上不适
(3)尿异常:常有白细胞尿 , 30%有血尿
33
.尿十项指标的英文缩写:
GLU 葡萄糖
BIL 胆红素
KET 酮体
SG 比重
PH 酸碱度
PRO 蛋白质
UBG 尿胆原
NIT 亚硝酸盐
BLD(ERY) 红细胞 LEU 白细胞
Negative 阴性 Positive 阳性
Trace 微量
* 超过正常
Moderate 中等量 Large 大量
34
NIT (亚硝酸盐):
菌):多见于性生活活跃期妇女
13
发病机制
14
1. 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尿道口 有肠源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寄居)
(2)血行感染:感染灶细菌 血流 肾(少见) (3)淋巴感染:腹腔内某些器官炎症时,细菌
经淋巴管而致的感染 (4)直接感染:外伤或肾内感染而致
15
尿路上行感染
16
2. 机体抗病能力
(1)尿路通畅时,尿液有冲洗和稀释作用 (2)尿液的尿素浓度高、渗透压高,有机
酸含量多、PH低,不利于细菌生长 (3)尿路粘膜有杀菌能力:分泌IgG、IgA
及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杀菌 (4)男性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17
3. 易感因素
(1)尿液不畅 :梗阻、异物、肾实质病变 (2)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 (3)器械检查 (4)尿道内、尿道口周围炎症 (5)机体抵抗力差 (6)遗传因素
炎
31
四、实蛋白:(-)~(±)
(2)尿白细胞
.有症状的尿感常有脓尿(pyuria),亦称WBC尿:
WBC≥5/HP(清洁尿沉渣)
WBC≥8×106/L(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更准确
.也可出现脓尿的有:
白带污染
泌尿系非感染性炎症(间质性肾炎)、
结核菌感染、真菌、衣原体感染
尿路感染
1
一、定义和发病率
2
1. 定义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 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 体、某些病毒等)侵入尿路引起的尿路炎症。
3
kidney肾脏 ureter 输尿管 bladder 膀胱 urethra 尿道
prostate 前列腺 vagina 会阴
4
ureter
输尿管
bladder
注意事项
清晨第一次尿
无菌取中段尿
37
(2) 尿细菌计数
球菌 103-104/ml: 阳性
计数
标准
①尿≥105/ml:阳性
杆菌 ②104-105/ml:可疑,需复查
尿路感染的病原学
• 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 • 细菌
➢主要致病菌 大肠杆菌 75%-90%
9
最常见的致病菌: 肠道 G-杆菌
10
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占70%以上
11
大肠杆菌特点:
• 1.肠道正常菌群,寄生部位改变可引起肠道 外化脓感染(内源性感染),如泌尿系统感 染、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败血症等。
18
19
双肾盂输尿管畸形
20
4.细菌致病力
细菌 尿道 尿感? 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是其尿感的 重要致病力,如O、K和H血清型菌株
21
病理
22
急性膀胱炎
粘膜
充血、潮红
上皮细胞肿胀
粘膜下 组织充血、水肿 白细胞浸润
肾间质 肾小球
(-) (-)
急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盏粘膜水肿 表面脓性分泌物
35
2. Urinary cell counting 尿细胞计数:
>30万/h-阳性
尿WBC计数 20-30万/h-结合临床考虑 <20万/h-阴性
尿RBC计数
>10万/h -阳性 3-10万/h -结合临床考虑 <3万/h -阴性
36
3.尿细菌学
(1)尿培养
停抗生素5天或用药前
收集标本
尿存留膀胱6-8小时
膀胱
prostate
前列腺
5
2.分型
(1)上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 输尿管炎
(2)下尿路感染 膀胱炎 尿道炎
6
3.发病率
女性多见:女性—尿道短、宽、直
—尿道开口靠近阴道口和肛门
(1)未婚少女 2% (2)已婚女性 5% (3)孕妇细菌尿 7% (4)老年男、女性,多无症状
10%
7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理】尿液中的亚硝酸盐与试纸中的对氨基苯砷酸 或磺胺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后者与试纸上 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或四氢苯并喹啉-3-酚偶合 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盖氏试剂法)。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尿液亚硝酸盐的定性实 验一般为阴性。当泌尿系统受到感染时,由于细菌还 原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因此检测结果为阳性,常见 于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尿液亚硝酸盐 检测结果为阳性时,预示着尿液中的细菌数量在10万 /ml以上。
• 2.有特殊菌毛,与尿路上皮细胞的特殊受体 吸附。
• 3.菌株产生溶血素等毒素,对粘膜的杀菌能 力有抵抗性。
12
2.其次是:变形杆菌 克雷伯杆菌 产气杆菌 沙雷杆菌 产碱杆菌 粪链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球菌
• 铜绿假单胞菌:常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 • 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者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
偶可有肉眼血尿
(4) 致病菌:大肠杆菌>7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婚妇女多见,占有15%
28
膀胱炎症状
29
2.急性肾盂肾炎
(1)全身症状:
寒战(Chill) 头痛 (Headche) 恶心(Nausea ) 呕吐(vomiting) WBC↑ 发热38℃ 血培养可能(+)
(2)泌尿系统症状
尿路刺激征( Urinary irritation symptoms):± 腰痛(Lumbago) 肋脊角压痛(costospinal angle tenderness)
(3)致病菌:大肠杆菌常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粪肠球菌等球菌占5%.
(4)肾浓缩功能: 可减低,治疗后恢复正常
30
3. 无症状细菌尿(亦称隐匿性尿感)
(1)尿细菌(+), 尿感症状(-) (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妇女达 10% (3)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 (4)致病菌:大肠杆菌多见 (5)孕妇(5%),不治疗20%会发展为急性肾盂肾
(单侧或双侧)细小脓肿 楔形炎症病灶
白细胞浸润、小脓肿 炎症剧烈—广泛性出血 无形态改变
23
急性膀胱炎
24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
25
急性肾盂肾炎(肾脏小脓肿)
26
三、临床表现
27
1. 膀胱炎(60%)
(1) 全身症状:无或不明显 (2) 泌尿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耻骨弓上不适
(3)尿异常:常有白细胞尿 , 30%有血尿
33
.尿十项指标的英文缩写:
GLU 葡萄糖
BIL 胆红素
KET 酮体
SG 比重
PH 酸碱度
PRO 蛋白质
UBG 尿胆原
NIT 亚硝酸盐
BLD(ERY) 红细胞 LEU 白细胞
Negative 阴性 Positive 阳性
Trace 微量
* 超过正常
Moderate 中等量 Large 大量
34
NIT (亚硝酸盐):
菌):多见于性生活活跃期妇女
13
发病机制
14
1. 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尿道口 有肠源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寄居)
(2)血行感染:感染灶细菌 血流 肾(少见) (3)淋巴感染:腹腔内某些器官炎症时,细菌
经淋巴管而致的感染 (4)直接感染:外伤或肾内感染而致
15
尿路上行感染
16
2. 机体抗病能力
(1)尿路通畅时,尿液有冲洗和稀释作用 (2)尿液的尿素浓度高、渗透压高,有机
酸含量多、PH低,不利于细菌生长 (3)尿路粘膜有杀菌能力:分泌IgG、IgA
及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杀菌 (4)男性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17
3. 易感因素
(1)尿液不畅 :梗阻、异物、肾实质病变 (2)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 (3)器械检查 (4)尿道内、尿道口周围炎症 (5)机体抵抗力差 (6)遗传因素
炎
31
四、实蛋白:(-)~(±)
(2)尿白细胞
.有症状的尿感常有脓尿(pyuria),亦称WBC尿:
WBC≥5/HP(清洁尿沉渣)
WBC≥8×106/L(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更准确
.也可出现脓尿的有:
白带污染
泌尿系非感染性炎症(间质性肾炎)、
结核菌感染、真菌、衣原体感染
尿路感染
1
一、定义和发病率
2
1. 定义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 由各种微生物(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 体、某些病毒等)侵入尿路引起的尿路炎症。
3
kidney肾脏 ureter 输尿管 bladder 膀胱 urethra 尿道
prostate 前列腺 vagina 会阴
4
ureter
输尿管
bladder
注意事项
清晨第一次尿
无菌取中段尿
37
(2) 尿细菌计数
球菌 103-104/ml: 阳性
计数
标准
①尿≥105/ml:阳性
杆菌 ②104-105/ml:可疑,需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