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古诗文检测
初三一模汇总古诗文阅读训练十含答案
【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为鲁山令,有盗系①狱,会虎为暴,盗请格②虎自赎,许之。
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爨③。
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系:拘囚,关进牢狱。
②格:打斗,击杀。
③爨(cuàn):烧火煮饭。
1.【乙】文的作者是(人名),我们还学过他另一篇作品《》。
(2分)2.解释下列句中的画横线词(4分)(1)下列与文中画横线词“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释负重B.忘恩负义C.负荆请罪D.久负盛名(2)许之矣3.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划线句。
(3分)4.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跑了,追捕他不也是很劳累的啊?B.那是盗贼的诡计,将来他逃跑了,难道你不会被他所连累吗?C.那是盗贼的诡计,并且他要是死了或是逃走了,追捕他不也是很劳累的啊?D.那是盗贼的诡计,并且他要是死了或是逃走了,难道你不会被他所连累吗?5.下列对三篇诗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三篇文章都强调了守土有责的为官之道。
B.三篇文章都体现了安贫乐道的人生信条。
C.三篇文章都表现了坚守自我的价值追求。
D.三篇文章都展现了尽职尽忠的高贵品格。
6.三篇诗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不同的君子之德。
2024年上海长宁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汽笛声响起,轮船渐渐驶离码头。
柔情的江水恋恋不舍地送着远行的游子。
这让离开故土的小新想起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洪武初,有御史言陶安①隐微之过者。
太祖曰:“尔何由知之?”对曰:“闻之于道路。
”太祖曰:“御史但取道路之言以毁誉人,此为尽职乎?植佳木者必去.蟫蠹②,长良苗者必芟稂莠③,任正士者必绝邪人。
凡邪人之事君,必先结以小信,而后逞其大诈。
此人尝有所言,朕不疑而听之,故今日乃为此妄言。
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④。
不然,害滋大矣。
”乃命中书省黜之。
(选自《典故纪闻》)【注释】:①陶安:字主敬。
洪武元年九月染病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②蟫蠹(yín dù):此处泛指蛀虫。
③芟(shān):铲除。
稂莠(lángyǒu):泛指有害于禾苗的杂草。
④为力:奏效。
5.【甲】文出自《__________》。
(1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6分)(1)及.其家穿井________(2)国人道.之________(3)植佳木者必去.蟫蠹___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 分)(一)默写与运用(13 分)1. 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22 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一模考试古诗词鉴赏卷
一模考试古诗词鉴赏卷(一)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练习一】7. 8.C1.“关河”在词中是指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而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练习二】8、D1.“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___________,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的从戎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州终老此生。
【练习三】8、C1.“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说明。
(2分)2.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练习四】 8.B1.“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2分)2.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2024年上海静安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静安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24.1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
(《竹石》)2.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也应拿出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概,满怀豪情,不断进取,从而领略每一段学习征程中最美丽的风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喜雨亭记(节选)苏轼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②子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释】①扶风:折凤翔府。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检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全卷共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将塞外雪景写得广阔壮美的一句是“,。
”(4)小州即将告别初中生活,老师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勉励小州,即使遇到朔风逆旅,也要永葆豁达的胸襟;他的好友用一句连续的古诗词“,”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与君共勉;小州借用《虽有嘉肴》中的“,”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常常自我反思。
2.根据语境作答。
(12分)应“水韵江苏”摄制组的邀请,“央视专题栏目”来到了徐州这座润泽古城。
某中学文学社的学生小州,自发地为节目组写了一段文案:“三月来,百草开,盈香满袖万物苏;三月来,暖阳复,陌上花香开满路。
”徐州,不仅有古黄河,宛如玉带,穿城而过,但是云龙湖、大龙湖,湖湖青绿,恰似美玉。
水,正是徐州青秀的底色!徐州的水,,它们轻轻地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在(A)着过去的故事;徐州的水,,在雨季来临之时,大雨pāng( )沱,汇聚成汹涌的洪流,展现出páng( )礴的力量;徐州的水,,它们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拂过岸边的垂柳,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梦幻;徐州的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与浪漫的月光(B)。
当你走在这青山绿水的城市中,你会惊讶于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早已变为如今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一个“徐”字,道出楚风汉韵;一个“州”字,化为青山大河。
“徐州,请君来!”(1)小州感到有两个形近字拿不准,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2)小州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2分)A.诉说陈述B.相得益彰交相辉映(3)小州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初三一模汇总古诗文阅读训练八含答案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书遗蔡允元(元丰八年九月作于楚州)仆闲居六年,复出从仕。
自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风三日不得渡。
故人蔡允元来船中相别。
允元眷眷不忍归,而仆迟回不发,意甚愿来日复风。
坐客皆云东坡赴官之意,殆似小儿迁延避学。
爱其语切类,故书之,以遗允元,为他日归休一笑。
1.【甲】【乙】【丙】三篇的作者都是(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
(1分)2.【甲】词中的“绮户”的意思是(2分)3.下面画横线字解释。
(4分)(1)大风三日不得渡()(2)以遗允元()4.句子翻译(6分)(1)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下列对【丙】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在座的客人都说东坡赴官上任的意思,恐怕像小孩子缓步而行逃避上学。
B.在座的客人都说东坡赴官上任的样子,就像小孩子缓步而行逃避上学。
C.在座的客人都说料想东坡赴官上任的神情,接近像小孩子被邀请去上学要逃避一样。
D.在座的客人都说东坡去做官的路,困乏疲惫像小孩子逃避上学一样。
5.下列对【甲】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恐”字把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直接表达出来。
B.“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C.“无眠”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D.“何事”一词表达了词人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2023年崇明区初三语文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3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ト算子·咏梅》)(3分)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3分)4.胸怀天下心忧百姓的人,才能对个人境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正月十五日元宵。
游人已集御街①两廊下。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馀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
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
帘内亦作乐。
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
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教坊钧容直、露台弟子②,更互杂剧。
万姓③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④。
【注释】①御: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
御街,指京城中皇帝出行的街道;后文的御座,指皇帝的座位。
②钧容直:宋时从禁军中选拔组成的仪仗乐队。
露台弟子:宋元时称民间剧团的艺人。
③万姓:万民,百姓。
④山呼: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祝颂仪式,叩头高呼“万岁”三次。
5.【甲】文的“太守”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__。
(2分)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⑴负.者歌于途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临.溪而渔____________________7.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互相更换各种戏剧。
初三一模汇总古诗文阅读训练十一含答案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醉翁亭记(节选)(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书马犬事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①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3)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4)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②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注释]①同院:指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的人。
②内翰:翰林的别称,此处指欧阳修。
1.甲词作者(人名),乙文作者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家。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和丙文中的画线句。
翻译恰当的是(4分)A.(1)(3)B.(1)(4)C.(2)(3)D.(2)(4)(1)不久夕阳挂在西山上(2)人们知道从太守游玩中获得乐趣(3)大家尝试写下其中一件事(4)让你们编修史书,一万卷也写不完3.“何”在词典中的解释有:A.谁;B.什么;C.怎么样;D.为什么。
为下列句子中的“何”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填字母):(4分)(1)今夕是何年()(2)内翰云何()4.“旷达”形容人的心胸开阔、豁达。
甲词和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旷达”的一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5.(1)以下主张与丙文中欧阳修的看法一致的是(3分)A.写作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夸大。
B.写作要言简意赅,绝对不可啰嗦。
C.文章应发乎真情,无需刻意求新。
初三一模汇总古诗文阅读训练十二含答案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②举夔于草莽③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④,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⑤也,故唯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注释】①乐(yuè)正:古代官名,负责管理音乐事务的官员。
夔(kuí):人名,善音律。
②重黎:相传尧时掌管时令,后为舜臣。
③草莽:草野,指民间。
④通:调和。
八风:八方之风。
⑤节:关键。
1.请给上文补充出处《》(书名)。
(2分)2.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
(4分)(1)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2)得一人之使()3.对文中画横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丈夫的快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B.大丈夫所喜爱的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C.音乐是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D.音乐是是天地的精华,得失的关键在于节拍。
4.从下列选项中为文中画横线中的“足”选择最合适的义项()(3分)A.人体膝盖以下的部分,又专指脚B.足够,充足,满足C.值得,配D.(旧读jù)过分5.末句“求闻之若此”中的“闻”是消息、传闻的意思,它在两个故事中分别指的是和(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6.文中鲁哀公向孔子求证传闻真假,宋君做出的类似表现是“”(用原文语句回答),他们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用自己的话表述)。
作者借两则小故事所要阐释的观点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6分)答案:1.(2分)吕氏春秋/吕览2.2.(4分)(1)选拔,推举(2分)(2)使唤,派遣(2分)3.(3分)C4.(3分)B5.(4分)夔只有一只脚(2分);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2分)6.(6分)令人问之于丁氏(2分);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不可轻信谣言,人云亦云(2分);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2分)。
初三一模汇总古诗文阅读训练六含答案
【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1.【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人名)主持编纂。
(1分)2.解释下列句中的画横线的词。
(4分)(1)不可以故意待也()(2)遂往诣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乙】文“造次”的注释的一项是()(2分)A.随意B.仓猝C.善辩D.片刻5.下列对【甲】文中孙权劝勉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晓之以理,针对吕蒙的位高职重,用双重否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B.动之以情,委婉而诚恳地介绍读书方法,帮助吕蒙消除畏难情绪。
C.对比说理,以诘问语气斥责吕蒙口中的“多务”不过是借口而已。
D.现身说法,以自己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感受为吕蒙增添读书的动力。
6.【乙】文中吕蒙令鲁肃“刮目相待”的具体表现是:(1);(2);(3)。
鲁肃由“ ”至“ ”的行为变化表现出对吕蒙的之意。
(6分)7.【甲】、【乙】两文皆表现了吕蒙“就学”的成效,但在叙事详略及细节刻画上差异显著。
请结合两文的不同出处,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
(4分)答案:1.司马光(1分)2.(1)过去的(2)拜访(4分)3.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北京各区2024年高三语文一模卷【古诗词阅读与默写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北京各区2024年高三语文一模卷【古诗词阅读与默写题】汇集2024.04 【古诗词阅读题】【2024年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这首诗,完成11-13题。
(共12分)宿菊潭【1】元好问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
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
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
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
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2】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
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
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
期会丕可违,鞭扑伤汝肌。
伤肌尚云可,夭阏令人悲。
注释:【1】菊潭:在今河南内乡,诗人时任内乡县令。
【2】豪右:豪族。
1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才”句写诗人为无法在本地施展自己出众的才华而愁闷。
B.“汝乡”两句写诗人询何乡中孤苦贫穷的人是否被豪族欺负。
C.“白昼”句写东边州县官吏很少白天下乡,不打扰百姓生活。
D“努力”句写诗人殷切期望农人能够通过努力劳作摆脱饥寒。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借“东州长官”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
B.诗中“星火”比喻军租重、逼迫急,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
D.诗人反复强调“切莫违”“不可违”,其中蕴藏沦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D.本诗记叙了诗人与乡里父老有问有答的交流经过,文字浅近,通俗易懂。
1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
(6分)【2024西城区高三一模】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
(共12分)醉中作行草数纸【1】陆游还家痛饮洗尘土,醉帖淋漓寄豪举。
石池墨沉如海宽,玄云下垂黑蛟舞。
太阴鬼神挟风雨,夜半马陵【2】飞万弩。
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唐人折钗股【3】。
丈夫本意陋千古,残虏何足膏砧斧。
驿书驰报儿单于【4】,直用毛锥惊杀汝。
注释:【1】65岁的陆游多次上疏力主北伐,却因言论“不合时宜”被削职罢官,返乡后作此诗。
2023上海杨浦区中考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杨浦初三语文一模试卷语文学科一、古诗文(35分)默写(13分)1.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②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③子曰:“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④春夏之际,漫步林间,看到野花竞放,树木葱郁,不由得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_____,____”大自然的美使人陶醉。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丙)何陋轩记①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②,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就石穴而居之。
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
予尝圃于丛棘,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⑤,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⑦孔子之言。
(选自王守仁⑧《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①九夷:泛称少数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②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
③上国:指京城。
④莳: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2.甲诗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人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谈笑有鸿儒..(2)人皆以.予自上国往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徐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3.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4.秋天,小文同学和家人在山中旅游,眼前落日美景让她蓦然记起王绩《野望》中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丙】仅二竹笼张岱明轩輗由御史为按察使,清约自持,四时一布袍,常蔬食。
约诸僚友,三日出俸市肉一斤,多不能堪。
待故旧,惟一肉,或杀鸡,辄惊曰:“轩廉使杀鸡待客矣。
”后以都御史致仕①。
上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家,仅二竹笼,是汝乎?”輗领首谢。
(节选自《夜航船》)【注释】①致仕:辞去官职退休。
②顿首:跪而头叩地。
5.【甲】诗的作者陶渊明是(朝代)诗人。
(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划线句。
(3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根据知识框中的文言知识,下列选项中可以合并解释的一项是(3分)A.结庐B.白丁C.故旧D.辄惊8.下列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轩貌廉使杀鸡等待客人了。
B.轩輗廉使杀鸡招待客人了。
C.轩輗派人杀鸡招待客人了。
D.轩輗派人杀鸡等待客人了。
9.品读【甲】诗【乙】文中写景的句子,填写表格。
(4分)10.【甲】诗【乙】文的作者和【丙】文主人公都选择了朴素的生活,但原因各有不同。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古诗阅读专题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微之三首(其三)①白居易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氤。
②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注】①此诗是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途中所作,微之即元稹,此时被贬通州司马。
②河岳气: 犹言江山之气。
氛氯:阴阳二气会合之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遥寄朋友之作,寄赠对象为微之,他和诗人是意气相合的朋友。
B.诗人与微之此时处境相似,都不得志,为此他勉励微之并约定将来在他乡重逢。
C.诗人用“河岳气”两句形容二人如山水气象般情意投合,相聚时格外和乐融洽。
D. “狂风”和“孤云”都具有象征的意味,委婉地表现出两人被贬分离的艰难处境。
15.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但本诗末两句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①苏轼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港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①此诗作于苏轼赴任杭州通判途中。
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遭到诬告,他不屑自辩、力求外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具有秋天特点的枫叶、芦花点明时令,又寓情于景,缢含诗人的情感。
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
诗人借写田家贫穷却臼然而然的生活,以“何烦问是非”直接表达出诗人希望超世隐居的生活志趣。
所以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 “描写了景物的衰颓荒凉,衬托出田家生活的惨淡”错误,此诗虽然描写了田家清苦的生活景况,但又有其自身的乐趣,“红榴”“绿芋”二句描写的是田家的自然之景,展现了田家自然的生活。
24宝山初三语文一模题
24届初三宝山区语文一模试题一、古诗文(34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2.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3.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
(《岳阳楼记》)4.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
沮丧失意之际,我们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概述历史人物事迹的“_____”和“______”等句子来鼓励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9题(2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其①诏至京师,而复为柳州刺史也。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②,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③,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④。
【注释】①其:指柳宗元。
②穷:处于困境。
③疏:上书。
④恨:遗憾。
5.【甲】文作者是__朝柳宗元,【乙】文中提及的“□□”是他的“字”。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不可久居()(2)愿以柳易播()7.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3分)A.况且绝没有让母子一起去柳州的道理。
B.并且也没有让母子一起来柳州的道理。
C.况且绝没有让母子一起去播州的道理。
D.并且也没有让母子一起来播州的道理。
8.(1)人物不同行为背后有不同的心情:【甲】文中“伐竹取道”一句表现了柳宗元一行人的□□之情;【乙】文中“泣”字表现了柳宗元的□□之情。
初三一模汇总古诗文阅读训练十三含答案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选自《书琴阮记后》)【注释】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1.甲诗是刘禹锡写给(人名)的酬答诗,乙、丙两文的作者是欧阳修,其中乙文是作者被贬到时所作。
(2分)2.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及做舍人、学士()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琴虽然好,(弹琴时)内心却昏乱芜杂,又因为什么快乐呢?B.琴即使好,(弹琴时)内心却昏乱芜杂,又因为什么快乐呢?C.琴虽然好,(弹琴时)内心却昏乱芜杂,又能有什么快乐呢?D.琴即使好,(弹琴时)内心却昏乱芜杂,又能有什么快乐呢?4.下列与甲诗颈联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下列对乙、丙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乙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由来等,点出太守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分)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是回顾 .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自己早年的生活。 自己早年的生活。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 . 尘暗旧貂裘” 未酬的内心苦闷。 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中“胡”原意是指北方少数民 . 胡未灭” 在词作中指的是金。 族,在词作中指的是金。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的是自己在沧 .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州隐居,慢慢老去。 州隐居,慢慢老去。 12.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6、词作者是 、词作者是______ 。我们还背诵过他写 的七律名篇《 的七律名篇《 _____》。 》 1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分)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年”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早年 、 当年”两句, 的从戎生涯。 的从戎生涯。 B、“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 、 关河”两句, 才能重返前线。 才能重返前线。 C、“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梦醒后的 、 胡未灭”三句,写壮志未酬, 悲凉心情。 悲凉心情。 D、“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隐居 、 此生”三句,表明决意淡出政治, 沧州终老此生。 沧州终老此生。
• • • •
11.D 12.抗金报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抗金报国, 抗金报国 收复失地, 13.(1)B (2)C 14.几个月之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关键词 时 几个月之后, 关键词:时 几个月之后 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关键词 时,间) • 15.有邹忌这样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齐威 有邹忌这样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 有邹忌这样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 王善于采纳群言,从谏如流,知人善用 王善于采纳群言,从谏如流, • 16、陆游 书愤 、 • 17、D 、
13.词语理解(4分) .词语理解( 分 入朝见威王” 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1)与“入朝见威王”的“见”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曹刿请见 .斗折蛇行, . C.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也 D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见之矣 今日存明日去, . 今日存明日去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 C.皆以美于徐公 D.负者歌于途 . . 14.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 数月之后,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文中看,齐国能够强大的原因是 .从文中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鸣声上下 (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 陵欧阳修也。 陵欧阳修也。
14、文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中的 、文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 “名”解释为 ,而“太守”指的是 (写出人名) 写出人名) 1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引文概括交代了 、 ,然后借解释亭 名直抒胸臆, 。(4分 名直抒胸臆,道出 。(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于是入朝见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能谤(bàng)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讥于市朝, 赏;能谤 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块玉·别情 四块玉 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 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2、“杨花雪”的含义是 。 、 杨花雪” 13、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 、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 是( ) 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 难舍” 相思” 难舍 女子的情感。 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两处“ 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两处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 写 杨花雪” 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于是入朝见威王,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分)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从( )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分) 。(2分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醒能述以文者 19、“禽鸟之乐”的具体表现 、 禽鸟之乐” 联系全文,太守之“ 是 。联系全文,太守之“乐”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指
10、《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 青玉案 元夕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的景象。( 。(2分 雨”句描写出元宵节 的景象。( 分) 11、下列对于《青玉案 元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元夕》 、下列对于《青玉案·元夕 的理解, A.“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句描写元宵观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灯的盛装女子,仪态娇美、欢声笑语伴着阵阵香气, 灯的盛装女子,仪态娇美、欢声笑语伴着阵阵香气,从眼 前走过。 前走过。 B.整首词描写了热闹非凡的元宵赏灯情景,所有的人都 整首词描写了热闹非凡的元宵赏灯情景, 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氛围中,笑语欢快,内心无比喜悦。 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氛围中,笑语欢快,内心无比喜悦。 C.词的末句是作者表明志向,表达自己和词中女子一样 .词的末句是作者表明志向, 高洁自持,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 高洁自持,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 寂寞,也不肯屈身降志。 寂寞,也不肯屈身降志。 今成大事业、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 学问者”所必经的第三种境界。 学问者”所必经的第三种境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2分)花灯繁多,焰火纷飞,洒落如雨的节日景象 分 花灯繁多 焰火纷飞, 花灯繁多, 11.(2分)B(并非所有人都是内心无比喜悦,如“灯火阑珊 并非所有人都是内心无比喜悦, 分 并非所有人都是内心无比喜悦 那人) 处”那人 12.(2分)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如雪花般”1分, ( 分 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如雪花般” 分 杨花” 分 “杨花”1分) 13. (3分)D 分 14.(4分,每空 分)命名 欧阳修 分 每空2分 命名 15.(2分)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心里而寄托在酒里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 分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 领会心里而寄托在酒里. (“得”, “寓”各占 分) 各占1分 得 16.(4分,每空 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原因 “醉翁” 醉翁” 分 每空2分 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原因 的深意. 的深意 17.(2分)跟从,随从 ( 分 跟从, 18.(2分)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关键词“述、 关键词“ ( 分 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 以”1分,整句句子通顺 分) 分 整句句子通顺1分 19.(共4分)鸟在树木里欢快地鸣叫(2分,照抄“树木 ( 分 鸟在树木里欢快地鸣叫( 分 照抄“ 阴翳,鸟鸣上下” 阴翳,鸟鸣上下”得1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2分, 分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分 每一点各1分 每一点各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