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带刺的朋友》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及反思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刺猬的特点,知道如何与动物相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刺猬的兴趣。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热爱。
(2)教育学生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关爱身边的一切生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与刺猬等动物和谐相处,关爱动物。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刺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刺猬。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刺猬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3.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刺猬有哪些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实践环节(1)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学生动手制作关于小动物的手工作品,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刺猬等动物和谐相处?2. 深入学习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理解程度。
3. 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身边的小动物?(2)学生分享自己的关爱动物的经历或感悟。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
4. 学生的课后反思,以及对关爱动物的认识和态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金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枣、忽”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扎”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3.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理清脉络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抽查生字认读。
2.请大家听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
(板书:喜爱)出示:作者通过讲述刺猬事件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一)学习第1段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段文字,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如何描写枣子的。
出示ppt: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学生交流。
(二)学习2~11段“刺猬偷枣”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1段,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评价,并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板书:钦佩高明)学生交流、板书偷枣过程。
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指名交流:读读句子,体会。
学生边看动画边复述刺猬偷枣的经过。
小结: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小作者会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地记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3带刺的朋友教学的反思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3带刺的朋友教学的反思人教部编版23《带刺的朋友》课后反思一、潜心研读教材,最大限度发挥教材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功能。
《带刺的朋友》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我与自然”的第三篇课文。
同一组的课文还有《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习作的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刺猬一家的从陌生到不断了解并成为朋友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语言非常生动:作者通过“诡秘”、“匆匆”、“打一个滚儿”、“扎”等词语,将刺猬聪明伶俐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极具画面感。
作者还细腻地描写了我偷看刺猬偷枣的过程中的情感及其心理活动,并通过对刺猬称谓的变化,由“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到“小东西”,表达了对刺猬喜爱之情的逐步加深。
作者还通过环境的描写渲染了秋夜的气氛,突出了刺猬偷枣的趣味。
本文故事情节新鲜有趣,小刺猬的形象生动可爱,学生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但是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现的,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作者情感、心理活动的描写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孩子们关注不到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引导的。
这篇是节选,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后来作者与小刺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它们之间的情感又有了怎样的发展?这是学生非常关注的,要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整篇文章。
宗介华先生倾注了三十年的时间写下了《四季读不停》一套书,书中记录了许多自己童年时代在农村生活的故事,引领学生走进他的故事,也就会走进作家多姿多彩、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会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窗户,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营养。
二、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刺猬聪明可爱的形象。
1以读中想画面感受刺猬憨态可掬的动态。
阅读中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最直接的,最鲜活的,也是最重要的,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前言《带刺的朋友》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只胡刺刺的仙人掌之间的故事。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进行分享。
课文概述《带刺的朋友》讲述了一只胡刺刺的仙人掌因为孤独而离开人群,偶然与一个男孩相遇并建立起了友谊。
男孩利用心灵去感受仙人掌的存在,最终让仙人掌感受到了温暖和善意。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人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心,并在阅读理解上能够有所提升。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课文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友谊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准备在开展教学之前,我先通读了课文,对于其中的一些生词和理解难点进行了解和准备。
我也事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背景音乐,并引导学生们通过音乐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接着,我以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什么胡刺刺的仙人掌会离开人群呢?”,“你们有过离开人群的经历吗?”等。
接下来,我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解释一些生词,并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段进行提问,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情感。
然后,我设计了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男孩是如何体验到仙人掌的存在的?”、“男孩和仙人掌的友谊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等。
最后,我安排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
每个小组都需要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和体会,并进行展示。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活动,大部分学生对《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并对友谊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中,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积极参与讨论。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教学反思与改进在这节课上,我积极引导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分享去理解和感悟课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特的本事。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呢?用提问的形式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清单二1.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圈出描写刺猬偷枣时动作的词语。
2.刺猬偷枣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为什么作者不能肯定地表示刺猬是在用力摇晃?4.刺猬为什么要把枣子聚拢?5.作者对刺猬有着怎样的感情?6.课外搜集宗介华的相关资料。
(二)小组交流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
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三、后教环节精彩预设与点拨预设1学生从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中不难体会到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难点在于朗读。
方法:教师范读、播放朗读。
预设2对于围绕刺猬所写的事情,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不必拘泥于教师的答案。
参考答案如下:1.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圈出描写刺猬偷枣时动作的词语。
示例:爬、停、摇晃、掉、爬、归拢、打滚儿、驮、跑2.刺猬偷枣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预设3重点语句的体会描写刺猬的重点语句:(1)“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说明刺猬动作快,这的确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2)“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这句话表现了刺猬偷枣时的动作敏捷及刺猬的机灵。
预设4有感情地朗读(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1.通读课文,生字注音,断句。
(……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2.解释词语意思(眼馋、斑斑驳驳、诡秘、恍然大悟、归拢、钦佩、驱使、蹑手蹑脚)试着进行积累。
3.发现环境描写,第1、2自然段,指导朗读,体会月下美景和枣的诱人香甜,积累:朦胧、斑斑驳驳、新月斜挂。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图片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图片图片图片图片《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语文要加强积累。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朗读亦是一种积累。
部编版教材指出,积累是第一要务,三上的教学目标中对积累做了如下的概述:“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在习作教学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图片二、教材分析: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带刺的朋友》是作家宗介华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刺猬偷枣的详细经过,表现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
从作者对刺猬称呼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和钦佩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好玩有趣,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
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进行探讨。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它们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同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三篇课文又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声音词语的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引导感受语言的丰富;《带刺的朋友》既要引导学生抓住动词看到画面,又要引导学生看看小刺猬偷枣的环境,还有引导学生听听那“哗哗”“噼里啪啦”“噗”,更要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教学反思参考2)带刺的朋友
(教学反思参考2)带刺的朋友《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
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一、字词教学不够深入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文性”必须借助“工具性”这一阶梯。
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务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字词,因为只有使学生认识词语,才有可能使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它,也才有可能带领他们理解整篇文章、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我在上这节课时,预先设计了一张生字幻灯片,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生字词归整在上面,在学生学习课文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解决。
这一教学设计虽然表明我认识到了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但是字词教学还不够深入。
交流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读过一遍就匆匆结束,要花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掌握,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固。
二、教学环节目的性不明显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出小刺猬偷枣儿的动词,这是梳理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脉络。
但是,仅仅带领学生找到小刺猬偷枣的几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找到动词之后应该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
这说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本没有思考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目的性不明显。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现每一教学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其它方面,我的这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楚、明白,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等等。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将在改进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前交流:1.请老师猜学生的名字。
2.看动物视频,你喜欢视频中的哪个动物?教学流程:一、导入,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1.教师书写课题。
讲解“刺”字。
齐读课题。
2.这位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
3.教学“枣”字。
对比教学“刺”与“枣”。
(相同部件,一个有勾一个没有勾,出示图片加深印象)4.学生书写“枣”字。
二、走进课文1.请学生读学习要求(自由地读一读):(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和同桌互相请教,请教刚才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不能解决的,待会儿一起讨论。
学生上黑板贴自己写的求助卡片,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斑斑驳驳、诡秘、钦佩”。
请其余学生解决。
(联系上下文语境朗读、拆分词语理解、找近义词)2.教师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认读情况(教师强调“散落”读音)3.词语送回句子是否能读好。
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请生朗读。
三、走进课文内容教师画枣树与树枝,粘贴词语卡,请学生排列卡片,小刺猬是怎样摘到红枣的?教师将词语卡片用线连起来,借助示意图,请学生讲一讲小刺猬偷枣的过程。
(爬树、摇枣、扎枣、驮枣)课文中哪里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有趣。
学习要求:快乐地品一品:默读小刺猬偷枣的内容,用横线画出你觉得生动有趣的句子,用圈圈出其中最有趣的词语。
(圈画好的同学把圈画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4.学生交流分享,你觉得哪里有趣?就地打了一个滚、圆乎乎、噗的一声、劈里啪啦、哗哗作响……5.教师出示第十自然段,学生朗读第十自然段。
教师范读。
6.听完老师读,你有什么感受?带着朗读的方法和你刚才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7.用上词句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整体感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找到课文中作者爷爷对小刺猬的评价,学生朗读。
你读出作者对小刺猬怎样的感情?五、生字教学剩下的四个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学生书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2篇】《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带刺的朋友
(教学反思参考2)带刺的朋友《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
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一、字词教学不够深入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文性”必须借助“工具性”这一阶梯。
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务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字词,因为只有使学生认识词语,才有可能使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它,也才有可能带领他们理解整篇文章、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我在上这节课时,预先设计了一张生字幻灯片,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生字词归整在上面,在学生学习课文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解决。
这一教学设计虽然表明我认识到了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但是字词教学还不够深入。
交流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读过一遍就匆匆结束,要花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掌握,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固。
二、教学环节目的性不明显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出小刺猬偷枣儿的动词,这是梳理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脉络。
但是,仅仅带领学生找到小刺猬偷枣的几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找到动词之后应该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
这说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本没有思考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目的性不明显。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现每一教学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其它方面,我的这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楚、明白,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等等。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将在改进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枣、馋、缓”等十个生字,领会多音字“扎”,会写“枣、刺”两个字。
3.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通过动词、拟声词的运用感受刺猬的高明,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童年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他是一位带刺的朋友?(板书:23 带刺的朋友)来,让我们读好课题。
2.带刺的朋友是谁?(刺猬)3.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是不是?那我要再考察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打开课文,一起来认识下这位“带刺的朋友”。
老师播放录音朗读,我们跟着一起读好不好?然后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刺猬的什么事?2.生汇报,指导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
(板书刺猬偷枣)3.观察“枣”与“刺”,你有什么发现。
(1)生汇报预设:“刺”左边部分有勾,枣上边部分没有勾;“刺”是左右结构,“枣”是上下结构……(2)“枣”字演变:为什么“枣”“刺”有相同的偏旁“朿”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我们来看一下枣字的起源。
引导:这是一棵枣树,枣树的特点是树比较直,而且有刺,勤劳而智慧的古代人民创造了“枣”字,观察金文的枣,有什么特点,(像一棵树、有刺),所以在小篆是两个朿叠在一起,再往下看楷书就(3)指导书写“枣”“刺”。
教师提醒注意关键笔划,学生练习。
三、走进课文、理清脉络1.写好了枣字,你们指导枣是什么季节成熟的吗?你们看(出示课件)哇,你们都发出了赞叹!那么这句“秋天到了,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质疑导入,指明学习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请读课题——23.带刺的东西。
生质疑:为什么不是带刺的朋友;师:偷了我们的枣,我们还能叫他朋友吗?预设1:生:不对,他偷枣的本事很高明,所以我很钦佩他,称它为朋友。
预设2:师:作者好奇怪,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小刺猬偷枣的故事。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讲好故事1、讲好故事,读好课文很重要,请同学们现在开始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老师先送你们一个故事的开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我很好奇他是怎样做到的?谁试着来说说?指名两生讲述预设1:背课文可不是讲故事,需要挑出关键词来串讲;预设2:讲故事时,可以用上顺序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等,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讲,别人听起来会更清晰;预设3:作者的语言很生动,可以用上课文的语言帮助我们讲好故事。
2、过渡:老师画了四幅图,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刺猬偷枣的先后顺序,请你们帮忙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3、a.你能说说第一幅图刺猬在做什么?——爬树b.第二幅图是——预设:这幅图藏在课文第7-9自然段,请你浏览一下,找到关键词。
生:用力摇晃、摔下来——师:可以更简洁一些:摇树摔下c.第三幅图是——归拢扎枣,预设:你们真会学习,一下子就学会了找到句子中的关键词。
d.第四幅图是——背枣跑去,预设:小刺猬驮着满背的红枣,急火火地跑去了,并不是慢悠悠地跑呀,能不能换个更准确的词:驮枣逃跑、背枣溜走……4、你们真了不起,把三年级重要的知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了。
这回,老师再请你们来讲故事,你会用上哪些方法。
(1)找到课文的关键词(2)用上课文的关键词(3)还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词句。
请你们用上这些方法,和同桌合作,进行头脑风暴,讲好故事。
预设评价:(1)你能把故事的先后顺序讲得很有条理,谁来挑战他,说得更精彩、生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昭示着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
在教学设计中,强调“自主阅读,角色体验,感悟实践”这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紧扣“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这一中心句,品味细节,从偷枣、运枣来组织教学,在诵读和品味中激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
最后,入情入境,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内化吸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枣树上挂满红枣的视频;刺猬头饰。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搜集并阅读有关刺猬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生发言交流,揭示谜底——刺猬)2.播放视频:瓜果遍地的秋天到了,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导入:那枣树和这位带刺的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用猜谜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更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感知,识记字词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相互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眼馋兴许驱使斑斑驳驳恍然大悟(4)说说课文写了刺猬朋友的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会认字,指名读准字音。
点拨:“枣、测、聪”是平舌音,“馋、逐、扎”是翘舌音;“扎”是多音字,在课文中“扎在它的背上”的“扎”表示“刺”的动作,读zhā,组词为“扎手”“扎针”;表示“捆”的动作,读zā,组词为“扎风筝”“扎辫子”“包扎”;“聪”是后鼻音的字,“馋、缓、监”是前鼻音的字。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3 带刺的朋友 教学反思3.docx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
《带刺的朋友》是一篇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课文。
学生对本文刻画的小动物刺猬十分感兴趣,对作者笔下的刺猬背枣、自我防卫的本领尤其感兴趣。
因此我抓住了刺猬的可爱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读—找—议—再读”的过程中体验。
应该说,学生基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文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出来了。
一.教学效果:本单元的知识点之一是概括主要内容,几篇课文学习以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课文学习中,讨论哪几节分别写了两件事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意见,部分学生认为“我”的想法和“我”与爸爸的对话不属于事情之中。
可见学生对文章段落的概念不清,划分段落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基本能归纳出两件事的大意。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爸爸为什么会笑了”等问题,学生的理解比较浅显,只是“喜欢小动物”。
我就以“大自然的奇迹”为主要话题,给孩子们讲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讲了保护自然的道理,这涉及到生态平衡,他们依然似懂非懂。
我想,知识的扩展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学中同样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人类的保护弱小,爱护自然,珍惜生命……都是对“善”的追求。
二.成功之处:整个教学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从三处“爬”、三个“拟声词”、一组连动词这三个“点”聚焦语言文字的学习,板块清晰,旨在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用词的生动之处,进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激发学生留心周围有趣的现象,学习用生动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所看、所听和所想。
上课伊始,我以课文所描写的后院枣树为本创作板画,让学生仿佛跟着小刺猬置身其中。
接下来独辟蹊径,以“文中多次提到小刺猬,但叫法却为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统领课堂始末,和学生一起学习文本中的三处“爬”、三个“拟声词”、一组连动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比较朗读、角色体验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在观察小刺猬“爬树、摇枣、下树、收枣”等四个有趣的画面中引起的情感变化:从“惊讶”——“关心”——“喜爱”,进而品味和积累本文的生动语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单元主题: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儿童文学作家宗介华的长篇散文《带刺的朋友》。
课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期间穿插着作者所思所想,情趣盎然。
教学目标:1. 品读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通过问答法、比较法感受词语的生动。
2. 拓展阅读散文《带刺的朋友》中的另外一个片段,能给动词前面添加生动的修饰语。
3. 写一段话,围绕一个中心句写出大熊猫戏水时的姿态。
教学重点:感受动词前面修饰语的生动。
教学难点:采用读和说,读和写相结合的方式把动作描述生动。
教学过程:一、读课题知内容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题是《带刺的朋友》。
通过昨天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文章写了谁?干什么?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够把这四个词组填入到相应的位置。
谁来试一试它先爬树摇枝,再归拢红枣,然后打滚扎枣,最后驮枣急跑。
3.看来呀,小刺猬是有步骤、有计划地在实施偷枣行动的。
难怪作者这样说道:聪明的小家伙,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过渡语: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小刺猬的聪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来学习学习。
二、品语言学写法(一)抓住词语提炼学法1.出示学习任务一:默读2-9自然段中刺猬爬树摇枝的句子,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刺猬的聪明?勾画出来。
2. 指名交流自己的:读句子,谈体会。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①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②去掉“缓慢地”指名读,谈体会。
③同学们,你看到了刺猬在怎样地爬?问答合作朗读。
3.还有一个描写它爬树的句子,你还从哪个词语感受到刺猬的聪明?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①“诡秘地”爬是什么样子呢?你体会到了什么?②师生一问一答合作读。
③.合作读这两个描写爬树的句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1.通读课文,生字注音,断句。
(……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2.解释词语意思(眼馋、斑斑驳驳、诡秘、恍然大悟、归拢、钦佩、驱使、蹑手蹑脚)试着进行积累。
3.发现环境描写,第1、2自然段,指导朗读,体会月下美景和枣的诱人香甜,积累:朦胧、斑斑驳驳、新月斜挂。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图片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图片图片图片图片《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语文要加强积累。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朗读亦是一种积累。
部编版教材指出,积累是第一要务,三上的教学目标中对积累做了如下的概述:“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在习作教学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图片二、教材分析: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带刺的朋友》是作家宗介华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刺猬偷枣的详细经过,表现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
从作者对刺猬称呼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和钦佩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好玩有趣,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
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进行探讨。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它们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同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三篇课文又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声音词语的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引导感受语言的丰富;《带刺的朋友》既要引导学生抓住动词看到画面,又要引导学生看看小刺猬偷枣的环境,还有引导学生听听那“哗哗”“噼里啪啦”“噗”,更要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2020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23 带刺的朋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抓住了刺猬的可爱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读—找—议,再读”的过程中体验。
应该说,学生基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文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出来了。
2.这篇课文重点讲了刺猬偷枣,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对刺猬偷枣的过程肯下功夫,重锤出击,层层推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刺猬的句子;圈出表示刺猬动作的词;用简要语言概括刺猬偷枣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自学要求及自学收获。
整个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理念。
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时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抓住重点词概括事情主要内容方面,力图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学会理解概括课文的的方法,不放过文章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整节课有放有收,旋律和谐。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是教师应该好好把握的。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油吧!孩子们。
向着目标前进,努力,努力,再努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两篇)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两篇)(一)《带刺的朋友》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的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找动词,抓“高明”。
本课刺猬偷枣,生动有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动词,来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
我请学生自读2-10小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的词语。
主要动作有“爬、停、摇、掉、归、扎、驮、跑”。
然后小组合作说话练习: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你愿意把这个过程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将给同桌听听吗?讲完后,已经把所有的动词都用上去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们还可以继续加深难度,加入一些象声词,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点。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体会到刺猬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表演画面,体会情感。
课文中小刺猬偷枣非常有趣,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爬树——摇枣——下树——收枣——逃走”五个有趣的画面,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读读,分清四个画面,小组合作,自己表演,然后全班汇报表演任意一个环节,看看谁演得像。
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走进小刺猬的内心,走进作者内心,感悟语言的精妙,注意了文中引起的情感变化:从“惊讶”——“关心”——“喜爱”,进而品味和积累本文的生动语言。
二、成功之处本课教学也有成功之处,那就是在理解“打滚儿”“归拢”两个词语上,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来感悟。
众所周知,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操作性强且效果好。
在学习第十自然段中有“打了一个滚儿”这个动词时,我让学生说说:“平时你有打过滚儿吗?”有学生说在床铺上打过,有学生说在草地上打过。
我又追问:“小刺猬为什么要打滚呢?”“小刺猬打滚就是要把分散的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啊。
”这时,又可顺势学习“归拢”这个词语意思就是把分散的红枣弄到一块,这样就巧妙地突破了重点词语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
上完这节课后,同事们给了我极大的肯定和鼓励,也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而又宝贵的建议,耐心细致地讲评,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出小刺猬偷枣儿的动词,这是梳理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脉络。
仅仅带领学生找到小刺猬偷枣儿的几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找到动词之后应该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
点评一针见血,准确地指出了我教学中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目的性不明显,这说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本没有思考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没有目的的教学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带领学生找动词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描写小刺猬偷枣儿的过程,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感受作者对小刺猬的钦佩、喜爱之情。
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不仅仅简单停驻于此,还可以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追问学生:“可以怎么描写小刺猬偷枣儿?”,“可以从描写动作入手”,“通过写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如何能把一件事情写得具体、生动?”,“从描写动作入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点评使我明白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现每一教学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将在改进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