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矿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修改(2017)

合集下载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盘县红果镇樟木树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矿长:总工程师:编制:盘县红果镇樟木树煤矿地测组2017年3月目录1.绪论 (1)1.1目的和任务 (1)2.2矿井概况 (1)1.2.1矿井位置及生产能力 (1)1.2.2矿井开拓方式及巷道布置 (2)1.2.3采掘方法及工艺 (3)1.2.4井田四邻关系 (3)2.矿井地质条件及评价 (4)2.1地层 (4)2.2矿井地质构造 (6)2.3岩浆岩 (7)3.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7)4.1采空区普查 (8)3.1.1我矿自身开采的采空区情况 (8)3.1.2整合前原矿井开采的采空区情况 (8)3.1.3周边老窑采空区情况 (10)3.1.4井田内采空区积水评价分析 (11)4.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12)3.2.1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情况 (12)3.2.2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钻孔封闭情况 (12)4.3断层、裂隙、褶曲和陷落柱普查 (13)3.3.1主要断层 (15)3.3.2采动裂隙 (15)3.3.3褶曲和陷落柱 (16)4.4导水裂缝带普查 (16)4.5地下含水体普查 (18)3.5.1水文地质条件 (18)3.5.2矿井排水能力及分析 (19)4.6井下火区普查 (19)4.7瓦斯普查 (20)3.7.1矿井瓦斯参数测定情况 (20)4.矿井防治水工作 (21)4.1 隐蔽致灾因素查明程度 (21)4.2 矿井现有防排水设备设施、水文物探报告等资料简述 (22)4.3 矿井水害的防治措施 (23)5.结论 (23)5.1隐蔽致灾因素治理工作 (23)5.2结论与建议 (25)盘县红果镇樟木树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1.绪论1.1目的和任务简述本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及本次普查所完成的主要工作。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 35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和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白山坪矿业公司龙塘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单位:龙塘煤矿生技部编制时间:二O一七年三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 号内容中提到;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矿总工程师、矿副总工程师、采矿、地质、通风、机电、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汇报如下:矿长:何满付职责: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王德华(矿总工程师)职责:协助组长工作,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四、调查时间: 2017 年4月1 日~4月6 日参加调查人员:黄顺才、龚金灿、李顺情、曾钢、赵君辉、廖建军、张伟、彭勍波、胡建红、曹智辉、黄征斌、唐建国、曾剑、廖宁宁、彭华山、郑甫云、郑春雷。

调查路线: 1、地面调查路线:工业广场→沿煤层露头→各老窑→增禾冲煤矿风井→增禾冲煤矿老井(主井→付井)→本矿风井→回到本矿井下勘查路线:一组:主井→井底车场→水仓→配电房→水泵房→-100m北大巷→206采区→246回风巷→126回风巷→付井→地面。

二组:主井→井底车场→-300m南大巷→376采区→南翼总回风巷→地面。

调查方式:对老窑的封闭情况,井口位置、方向、深度及井下巷道和方向等进行询问、调查,走访了解记录;并对各老窑空区(老巷道)相对应地面进行踏查测量;对本矿井下涌水及泉眼情况进行现场观测;地面查阅收集老窑及采空区相关资料。

五、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1、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龙塘矿井为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式,炮采后退式采煤,工作面绝大部分处于干燥状态,仅有局部地段出现顶板裂隙水,为滴水状态;相邻老窑情况:区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分布较多,为附近居民私挖乱采,大多是沿煤层的露头斜井开拓;开采5、6、7煤层,从八十年开始,小窑逐渐增多。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县煤炭工业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由董事长牵头,组织了生产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普查报告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为了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组组长:张新宙副组长:刘学功何贵清成员:段广清辛学东王艾张建红王恒王振贵宋小春王东李旺军史宝国孟前荫张日红辛文谷玉宏杨永生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进行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井田)位于朔州市怀仁县、大同市左云县境内(井田范围约占怀仁县11 Km2、约占左云县6Km2)。

东距怀仁县城11km,行政区划属怀仁县。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22″-112°57′06″,北纬39°48′25″-39°52′05″。

井田南北长6.5km,东西宽5.5 km,面积为17.063 4km2。

批准开采山4、2、3、5、8号煤层,生产规模300万t/年,批准开采深度由1395m至830m标高,由27个拐点坐标圈定。

拐点坐标表本公司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混合开拓方式,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

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方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部门经理: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编制日期:2017年12月延安市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一、普查目的及内容(一)普查目的通过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查明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消除隐蔽致灾因素,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普查内容1.对相邻井田采空区进行普查;2.自然灾害普查;3.地表、地下含水体等水文地质情况普查;4.断层、裂隙、褶曲、冲刷带等地质构造普查;5.封闭不良钻孔普查;6.油气井及输油管路普查;7.瓦斯富集区普查;8.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普查;9.煤尘爆炸倾向性普查;10.地热灾害普查。

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组长:陈义东副组长:王金国张明亮刘文辉纪章周润辉陈度军成员:安增勇张东贵王小泽李向伟芮阿智郭庆赵子葵屈海军夏书贵蒲元宏办公室设在地测部。

(二)领导小组职责1.组长职责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安排,组织制定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方案,监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进展情况。

2.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抓好分管范围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具体工作,参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对隐蔽致灾因素组织研究分析,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3.地测部职责(1)具体落实各项工作,负责对资料的收集、调查,全面查找井上下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2)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3)研究制定针对性有效防范措施;(4)主持普查报告的编制。

4.安健环质部职责(1)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过程中,做好安全监督工作;(2)协助生产技术部完成各项普查工作。

5.机电管理部职责做好机电系统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6.调度指挥中心职责做好运输系统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7.生产部职责做好采掘工作的普查工作,并参与报告的编制。

8.财务部职责做好资金的保障工作。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XXX 煤矿煤矿隐蔽致灾地质普查报告XXX煤矿调查时间:2017年7月18日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人员签字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上级相关部门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为副组长,以生产副矿长、机电矿长以及地质、测量、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7年7月10日,在我矿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现将普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概况新庙XXX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行政隶属伊金霍洛旗新庙乡。

具体位置在勃牛川以东,XXX以北一带,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2′59″-110°24′43″北纬:39°18′37″-39°20′25″200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500000520547,有效期限至2011年7月。

生产规模21万吨,批准矿区面积3.215km,开采深度1110-1090米。

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

各拐点坐标为:矿区东西宽2.50km,南北长3.32公里,煤层埋深0-149.93米。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三条井筒,两进一回。

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总回风斜井回风。

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王豹副组长:杨秀峰成员:李晓龙刘常孝吕飞陈静王利家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普查情况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东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海拔标高一般1200-1400米,地形中部高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沿泊匀江海—东胜—潮脑梁一带地形较高,呈东西向延伸,海拔标高1400-1500米,构成区域地表分水岭,俗称“东胜梁”。

承龙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承龙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兴义市雄武乡承龙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贵州神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兴义市雄武乡承龙煤矿2018年2月会审意见承龙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各级《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总工程师、副总、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尚新柱(矿长)副组长:张圣林(总工程师)成员:刘绍田(安全副矿长)、陈东(生产副矿长)、周晓冬(机电副矿长)、李应明(地测工程师)、谭太新(通风工程师)熊先品、张青、尚春喜、李应华、邱雷、朱大财、李于法、刘军宏、曹孙华、赵天成、屈代明、袁兵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二、地形地貌承龙煤矿位置总体上为脊状山地形,海拔+1700~2111m,属中高山地貌。

山岭大致位于井田内中部,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并构成井田的分水岭。

分水岭西北为飞仙关组及龙潭组地层的反向坡,其中飞仙关组中、下部地层形成陡岩或险峻的地形,相对高差300m左右。

含煤地层龙潭组多被坡积、崩塌物及第四系所覆盖,地形相对平缓。

区内最高点位于磨盘山山顶,标高+2111.6m,最低点位于矿井西北部,海拔标高为+1693m,相对高差为418.6m3、水系井田范围内无河流,亦无地表水体,但有泉点和小溪,小溪流量一般幅度变化较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

4、气象及地震烈度本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

双山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双山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2017年)阜新市双山煤矿2017年1月目录1 绪论............................................. - 1 -1.1目的与任务 ------------------------------------- -1- 1.2报告编写依据 ----------------------------------- -2- 1.2.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2 - 1.2.2技术资料 ------------------------------------- -3 - 1.3矿井概况 --------------------------------------- -3- 1.3.1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 - 3 - 1.3.2煤矿开采简况及四邻关系------------------------ - 3 - 1.3.3煤矿主要生产系统------------------------------ - 5 - 1.4 主要灾害情况---------------------------------- -5 -1.5本次工作概况 ----------------------------------- - 7 -2 煤矿地质概况 ...................................... - 9 -2.1 地质勘探工程------------------------------------ - 9 - 2.2地层 ------------------------------------------------ 8 2.3地质构造 --------------------------------------- - 10 - 2.4煤层与煤质 ------------------------------------- - 11 - 2.5水文地质特征 ----------------------------------- - 11 - 2.5.1自然地理 ------------------------------------- - 12 - 2.5.2含水层 --------------------------------------- - 12 - 2.5.3隔水层 --------------------------------------- - 13 -2.5.4断层导水性 ----------------------------------- - 13 - 2.5.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 13 -2.5.6矿井涌水量 ----------------------------------- - 14 -3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13)3.1煤矿及周边采空区普查----------------------------- - 14 - 3.1.1本矿采空区情况--------------------------------- - 14 - 3.1.2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 - 14 - 3.1.3煤矿及周边采空区普查结论----------------------- - 14 - 3.2.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普查 ------------------------- -15- 3.2.1废弃老窑情况 ---------------------------------- - 15 - 3.2.2井田钻孔情况 ---------------------------------- - 15 - 3.2.3废弃老窑和不良钻孔普查小结--------------------- - 15 - 3.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 -15- 3.3.1.断层、裂隙情况-------------------------------- - 15 - 3.3.2.褶曲情况-------------------------------------- - 16 - 3.3.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小结----------------------- - 16 - 3.4煤矿含水体普查 ---------------------------------- -16- 3.4.1 主要含水层情况调查---------------------------- - 16 - 3.4.2其他含水体情况调查----------------------------- - 16 - 3.4.3煤矿含水体普查小结----------------------------- - 17 - 3.5导水裂缝带普查 ---------------------------------- -18- 3.5.1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 - 18 -3.5.2导水裂缝带对开采影响--------------------------- - 20 - 3.6瓦斯富集区普查 ---------------------------------- -20- 3.6.1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 20 - 3.6.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 20 - 3.6.3瓦斯富集区普查小结----------------------------- - 21 - 3.7井下火区普查 ------------------------------------ -21- 3.7.1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 - 21 - 3.7.2井下火区情况 ---------------------------------- - 22 - 3.7.3井下火区普查小结------------------------------- - 22 - 3.8不良地质体普查 ---------------------------------- -23- 3.8.1陷落柱、古河床冲刷带、古隆起、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23 -3.8.2岩浆岩侵入体情况------------------------------- - 23 -3.8.3 不良地质体普查小结---------------------------- - 23 -4 煤矿主要生产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23 -4.1煤矿开采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23- 4.1.1矿井开采系统简况------------------------------- - 23 - 4.1.2安全出口情况 ---------------------------------- - 24 - 4.1.3围岩情况 -------------------------------------- - 24 - 4.1.4开采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 - 25 - 4.2煤矿通风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25- 4.2.1矿井通风系统简况------------------------------- - 25 -4.2.2主要通风机情况--------------------------------- - 25 - 4.2.3其他通风构筑物和通风设施情况------------------- - 26 - 4.2.4矿井通风稳定性情况----------------------------- - 26 - 4.2.5矿井通风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 - 26 - 4.3煤矿提升运输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27 - 4.3.1矿井提升运输系统简况--------------------------- - 27 - 4.3.2提升绞车情况 ---------------------------------- - 27 - 4.3.3斜井人车(架空乘人装置)情况------------------- - 27 - 4.3.4防跑车装置情况--------------------------------- - 28 - 4.3.5矿井平巷运输情况------------------------------- - 28 - 4.3.6矿井提升运输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结----------- - 28 - 4.4煤矿供电系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28 - 4.4.1矿井供电系统简况------------------------------- - 28 - 4.4.2矿井供电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word完整版)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word完整版)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荥经县xx煤业有限公司荥经县凰仪乡xx煤厂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xx煤厂地测科二〇一七年五月荥经县xx煤业有限公司荥经县凰仪乡xx煤厂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审核:总工程师:矿长:编写报告单位: xx煤厂地测科编写报告日期:2017年3月河坪煤厂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人员签字表1.绪论 (4)1.1目的、任务 (4)1.2报告编写依据 (5)1.3矿井概况 (5)1。

4以往地质工作 (15)2。

矿井地质 (17)2.1井田地质 (17)2.2煤层 (27)2。

3煤质 (29)3。

矿井水文地质 (29)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9)3。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0)3。

3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31)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34)4.1采空区普查 (34)4。

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 (35)4。

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普查 (36)4。

4瓦斯富集区普查 (37)4.5导水裂缝带普查 (38)4。

6地下含水体普查 (39)4。

7井下火区普查 (41)5。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防治措施 (41)5.1瓦斯防治方案及措施 (41)5。

1。

1矿井生产现状 (41)5.1。

2、瓦斯治理方案和措施 (44)5.2水灾防范方案及措施 (45)5.3煤层自燃的防范及安全措施 (49)6。

结论 (50)6.1主要结论 (50)6.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0)附表: (51)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1.绪论1。

1目的、任务矿井自投入生产以来,公司领导对公司安全生产尤为重视,加大了矿井安全管理力度和安全资金投入,使公司安全形势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排查治理做到致灾因素清晰明确,深入排查我矿深层次的潜在隐患和问题,切实做到煤矿灾害综合治理超前预防,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遏制事故的发生,特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排查工作。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地测部2014年5月19日编写单位:XX煤业有限公司矿长: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审核:提交时间:2014年5月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八条的内容要求,我矿由地测防治水中心牵头,组织了生产、安监、通风、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地质构造普查井田构造形态受区域性构造碾底断层、碾底向斜、碾底背斜、黄岭断层的影响,其地层总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即北东向,在此基础上发育有垂直于区域构造方向的次一级褶曲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12°,井田西南部陷落柱较为发育。

1.褶曲井田内褶曲构造不甚发育,仅发育次级褶曲及更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1)S1背斜,以NW向贯穿井田西南部,两翼倾角基本对称,为9°左右,已被井下采掘工程所控制。

(2)S2向斜,位于井田东北部,轴向NW,与S1背斜呈现平行展布,两翼倾角基本对称,为7°左右,已被井下采掘工程所控制。

(3)S3向斜:位于井田东部,为涧沟向斜和后窑背斜的西部末端,轴向北东,两翼倾角5°左右,沿NE75°方向向北东井入南峪井田。

2.断层井田东部原平口煤矿,断层较少,仅在北部边沿发育有明窑沟断层。

断层倾向SE,倾角为80°,落差一般为3-15m,断层上、下盘地层均为上石盒子组下段,地面断点清晰,对井田煤层破坏不大。

碾底断层:为区域性构造,正断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75°左右,落差5-50m,沿井田北部穿过,将井田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安监总煤调(2015)6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普查情况编制成《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郭建军副组长:刘永明成员:席建峰段建国武志伟张勇雷建锋史守义史山正张晓阳杜鹏程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8月完成矿井设计,于2010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底矿井建设全部完工,2015年3月1日开始进入联合试运转,2015年8月联合试运转结束。

矿业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矿业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矿业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____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二零一七年一月为了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根据__市《__市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指导意见》双煤安协办发(2021)12号文件有关要求我公司成立了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并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___ 副组长: __ 成员: ___ ___ ___ ___ ___ ______ ___ ___ 二、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安排及监督负责资金的落实及调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长制定落实普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根据部门分工组织人员进行分管区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普查、整改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二、矿井基本概况 ____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1970年建矿1972年投产。

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以原煤开采、精煤加工为主导的有限责任公司。

____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型地方矿井原企业名称为__升平煤矿隶属于__矿务局为地方国有企业。

1998年企业改制企业名称变更为____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4万吨/年核定能力为45万吨/年20__年申报矿井一区技改项目技改完成后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矿井现有四条斜井井筒一条回风立井。

主井采用钢丝皮带运输机提升副井采用斜井串车提升井下主要运输方式为电机车和吊挂式皮带运输。

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臂式采煤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顶板支护用金属液压支柱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目前主要集中在第二水平开采开采标高为-300批准开采的煤层为5#、8#、9#、11#、12#、16#、17#共计七个煤层现主要开采9#和11#煤层。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集团有限公司**煤矿二0一七年十月***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审意见及编审人员编审意见:1、按时巡查发现隐患按照普查报告及时采取措施;2、根据现场变化及时补充报告内容。

技术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地测防治水副总:年月日通防副总: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矿长:年月日目录一、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目的 (1)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主要内容 (1)1、采空区积水 (1)2、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的情况 (2)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地下含水体、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情况 (3)4、其他水源分析 (4)5、气象 (8)6、地震 (8)7、地温 (8)8、地压 (9)9、探放水情况 (9)10、瓦斯灾害情况 (9)11、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自查 (9)12、顶板管理自查 (10)三、防范和治理措施 (10)(一)地质构造方面 (10)(二)水害防治 (11)1、顶板水防治 (11)2、老空水防治 (12)3、断层水防治 (13)4、地表水防治措施 (13)5、对1106采空区突水积水采取的预防措施 (14)四、煤层自燃灾害防治及措施: (15)五、瓦斯灾害的防治及措施: (16)六、顶板灾害的防治及措施: (16)七、其他方面 (16)***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等技术人员,按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及要求,结合矿井近几年开采实际揭露,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一、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目的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

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主要内容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 模版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 模版
1
XXX煤矿资源整合后划定的矿区范围西与胥家湾煤矿相邻,北与红康煤矿(工业公司煤厂)相邻,南与米溪煤厂相邻。XXX煤矿资源整合扩能后的划定矿权范围与相邻煤矿之间均有15m~80m的矿界边界相隔,各煤矿(厂)之间,矿权划定明确,无重叠、无矿权纠纷。如图1—2所示.
图1-2XXX煤矿与相邻煤矿位置关系示意图
1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钻探、巷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1.2
XXX煤矿建于1988年,属私营企业。1989年正式投产,生产能力10kt/a,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0kt/a。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雅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4号)中为整合矿井,由原XXX煤矿为整合主体矿,原光和三号井煤厂为被整合矿,将二个矿矿区范围内的煤炭资源与周围闲置的煤炭资源进行整合。现更名为XX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

2
本区大地构造隶属扬子准地台(Ⅰ)西部上扬子台坳(Ⅱ)之峨嵋山台拱(Ⅲ)北部XX台坳(Ⅳ)内之XX背斜的南西翼。
区域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三叠系上统跨洪洞组(T3k)、须家河组(T3x)、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及第四系全新统(Qh)。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关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2013年11月24日苦李树煤矿关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一)地质构造普查苦李树煤矿范围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三坝勘探区西段1~5勘查线之间的浅部。

煤矿区内浅部发育有F20、F21、F22共3条断层,无大的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小褶皱及小断层。

F20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浅部含煤地层内,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2号煤~标五之间地层,延伸长度约0.30km,断层走向北西30,倾向南西,倾角约50~65°,断距小于5m,在地表上,断层附近表现变岩层破碎。

F21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中部含煤地层中,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6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1.45km,断层走向北东45°,倾向南东129°,倾角43°,断距约5m。

地表显示地层缺失,牵引现象明显,破碎带宽1~2m。

F22逆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部含煤地层内,切割了32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0.25km,断层走向北东35°,倾向南东,倾角约67°,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主要断层特征表地质构造及类型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二)瓦斯普查1、目前在井田范围内所有已揭露厚度大于0.3m的煤层共3层,即6、7、16号煤,均为可采煤层,6号煤层的厚度为1.72~2.2m,平均厚度为1.93m,7号煤层的厚度为0.93~1.90m,平均厚度为1.65m,16号煤层的厚度为1.25~1.36m,平均厚度为1.36m。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调查时间:二0 一七年三月十日目录一、矿井概况 (1)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4)三、2017年生产衔接情况 (5)四、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6)五、断层、褶曲和露头普查情况 (8)六、陷落柱普查情况 (9)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11)八、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11)九、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12)十、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18)十一、防治措施 (18)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我狂组织相关人员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普查情况总结如下:第一章、矿井概况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按照晋煤重组办发(2009)72号文件,由山西冠裕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定德安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平定兴达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而成。

采矿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4037,兼并重组后井田面积 4.2781km2;批准开采6#、15#煤层;兼并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为60万t/a。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主井担负进风、提升等任务,兼安全出口;副井担负进风、行人、下料等任务,兼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担负矿井通风,兼安全出口。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综采低位放顶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给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风险较高的行业,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矿区中存在一些隐蔽的致灾因素,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事故。

为了深入了解煤矿隐蔽致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本次进行了煤矿隐蔽致灾普查。

二、普查内容本次普查主要针对矿井的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等气体的分布及流动情况、矿井支护的完善程度、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地质构造调查煤矿地质构造是煤矿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矿井地质构造的调查,可以了解煤层的倾角、厚度等情况,预测地表下煤层的空间分布和变形情况,为安全地开展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调查煤与瓦斯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矿井中瓦斯含量和流动情况的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瓦斯的积聚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3.矿井支护调查矿井支护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井支护的调查,可以了解支护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支架的数量、规格、安装情况等,确保支护设施能够牢固地支撑住煤层和岩层的压力,防止地面塌陷和顶板事故的发生。

4.矿井通风系统调查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查,可以了解矿井通风的质量和效果,比如风速、风量、风向等参数的监测情况,确保矿井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效地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保持矿井内空气清新。

三、普查结果分析通过对煤矿地质构造、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矿井支护和矿井通风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普查结果:1.地质构造方面根据普查结果显示,煤矿地质构造总体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倾斜等地质缺陷。

但是仍有少数矿井存在地表下煤层变形的情况,需要加强监测和加固措施,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方面通过普查发现,矿井中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特别是部分工作面和回采巷道附近。

瓦斯流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积聚的风险区域。

968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2017)

968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2017)

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单位: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六月绪论渑池县九六八煤矿是由原九六八煤矿、原宏源煤矿以及经深部扩界经资源整合而成的矿井。

该矿开采二1煤层,目前保有地质储量1340.5万t,可采储量为759.8万t,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0.45Mt/a。

矿井服务年限为14.6a。

井田从地质勘探、建井到开采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

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需要编制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以明确矿井各类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为此,矿井组织人员认真统计整理历年来矿井地质、地质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矿井生产中的实际地质资料,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要求,认真普查编制了《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报告》(2017)。

1、报告编制目的、任务编制报告的目的: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对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类不能直接辨识的,给采掘生产带来影响的各类地质灾害因素进一步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为煤矿以后的生产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地质技术资料。

依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第29条至第38条要求,对井田内各类影响生产安全的隐蔽地质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编制了普查报告。

具体任务是: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开展,采空区、废弃老窑、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古河床冲涮、天窗等各类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编制普查报告。

2、报告编写依据编制本报告依据的主要规程、规定和相关资料(采用西安1980年坐标系统):(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9);(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2009.1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6)《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7)《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行管﹝2000﹞第81号);(8)《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9)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历年有关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金佳矿技术科2017年10月编制单位:金佳矿技术科编制:邓永万邹涛林王定凯徐平会审:陈法海王明仲李复忠杨仪王世彬目录绪论 (5)一、绪论 (5)第一章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普查主要内容 (6)第一节普查内容 (6)第一节普查方式 (6)第二章矿井地质概况 (7)第一节矿井简介 (7)第二节矿井地质 (8)第三节水文地质 (12)第三章采空区普查 (22)第四章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25)第一节老窑 (25)第二节受老窑影响的工作面 (25)第三节周边煤矿 (26)第四节封闭不良钻孔 (26)第五章断层、裂隙和褶皱 (31)第一节断层 (31)第二节褶曲 (35)第三节构造规律总结 (36)第六章陷落柱普查 (37)第七章瓦斯富集区普查 (37)第一节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37)第二节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42)第三节矿井瓦斯类型评价 (46)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 (47)第五节煤尘爆炸性 (48)第八章导水裂缝带普查 (50)第九章含水体普查 (51)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51)第二节区域含、隔水层 (51)第三节地层含水性及水文地质特征 (52)第四节可溶岩类溶~裂水含水层 (54)第五节断层导水性 (55)第六节含水层与煤层的关系 (56)第七节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56)第八节地表水 (57)第九节滑坡水 (58)第十节地下水的动态及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 (59)第十一节充水因素分析及水文地质类型 (60)第十章井下火区普查 (61)第十一章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62)第十二章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及需采取的措施 (62)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 (63)附图及附表 (64)绪论一、绪论(一)报告编制依据和目的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普查。

编制本报告的主要依据,国家的规程和部分规定如下:1.《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年颁发)2.《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颁发)3.《煤矿安全规程》(2016年颁发)编制本报告的依据是:1、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2、2017年7月提交的《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煤矿矿井地质报告》;3、本矿自建井投产以来提交的各类科研成果报告、补充勘探报告、地面物探资料、矿井采掘工程揭露的地质及瓦斯资料;4、矿井生产期间揭露的各种地质、瓦斯资料等。

编制本矿井地质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任楼煤矿的采空区、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井下火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普查,为任楼矿地质灾害处理,及编制相关措施从而为预防煤矿事故提供可靠的资料。

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第一章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普查主要内容第一节普查内容在煤矿建井及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第一节普查方式普查方式通过查阅原始图纸资料、调查访问、物探、化探、钻探等方法,进一步查清各种水害因素,排查矿区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废弃井巷、封闭不良钻孔的位置、范围、形成时间和积水状况,查清矿区内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和岩溶水的危害影响,查清区内可能导水或含水的断层、裂隙和褶曲等地质构造,并将普查情况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充水性图等图纸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第二章矿井地质概况第一节矿井简介金佳矿井位于贵州省西部,行政区划属贵州省盘州市,是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生产矿井。

地理坐标为北纬25°37'30"~25°45'00",东经104°27'7"~104°34'12"。

井田由原勘探的金竹坪井田和佳竹箐井田合并而成,井田范围:东以煤层露头线,西至井田最低勘探深度(+1400m标高),北以0勘探线,南以21勘探线为界。

走向长15km,倾斜长2km,井田面积约30km2。

矿井北以黎明井田相邻,南以梓母嘎井田相邻。

矿区范围由13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41.6741km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采用平硐-斜井开拓,2000年5月投产,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有自燃倾向性和爆炸危险性。

井田内共含煤44层,其中可采煤层15层,分为上、中、下三个煤组,平均总厚度21.8m,主要煤层以贫煤为主,其次为无烟煤。

矿井分两个水平,一水平+1721m以上,二水平1400m-1721m,矿井现有两个生产采区(金一采区和金二采区)、一个准备采区、一个开拓区。

金佳煤矿目前主要是开采上煤组3#、7#、9#煤层和中煤组17#、18#、181#、22#煤层,主要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全部陷落管理顶板。

矿井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方式。

矿井主运输系统采用皮带机,辅助运输绞车运输、矿车运输、架空乘人装置。

矿井现正常涌水量600m³/h左右,目前矿井排水方式采用自流式排出主平硐。

第二节矿井地质一、区域地层本区域属扬子地层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缺失侏罗系、白垩系。

早、晚二叠世之间有基性岩浆喷溢,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

区域内地层系统,见表3-1。

表3-1 区域地层简表灰、黄绿色泥岩、砂岩、石英砂岩。

灰岩组成。

含煤玄武岩组成。

煤线。

拉珊瑚、贵州珊瑚及细线贝等。

二、煤矿地层井田内出露的地层,自老而新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和第四系。

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P2)(1)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深灰—暗绿色玄武岩、拉斑玄武岩、伊丁玄武岩、火山角砾岩,中夹灰黄、黄绿色粘土岩及煤线。

顶部为凝灰岩。

厚度>188.87m。

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据钻探资料,其中上部的地层层序如下(自上而下):①深灰~暗灰绿色玄武质凝灰岩,凝灰质结构,含黄铁矿散晶,顶部含铝土质。

厚3.0~31.6m,平均16.29m。

厚度变化大,北厚南薄。

②上部为深灰绿色玄武质凝灰岩;中下部为灰绿、黄灰色块状火山角砾岩。

厚28.0~73.0m,平均47.33m。

③黄绿色火山角砾岩。

砾石成分为杏仁状玻璃质玄武岩、玻基玄武岩,砾径大小不一,一般1~2cm,大者达4cm。

厚15.0~26.4m,平均20.35m。

④据邻区(上平川)资料:为深灰绿、黄灰、灰紫、深灰等杂色玄武岩、伊丁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具斑状及杏仁状结构,块状构造,夹玄武质凝灰岩。

上部夹绿泥石泥岩、炭质泥岩或煤线,含植物化石碎片。

厚104.9m。

(2)龙潭组(P2l)为一套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含煤沉积,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主要由灰~深灰色、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夹较多菱铁岩薄层,含菱铁质结核和黄铁矿散晶。

含煤27~37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15层。

底部为一层浅灰色铝土质泥岩。

盛产植物化石和少量动物化石。

组厚220~310m,平均242m,最厚点为北部0线和9线附近,最薄点为7线附近(220m)。

与上覆飞仙关组呈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下统(T1)1.T/P过渡层为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地表具大型球形风化。

段厚131~168m,平均145m。

本段即俗称的“卡以头”层或“绿色层”,理应划归三叠系飞仙关组,但原地质报告和煤矿均作为T/P过渡层处理,为方便生产单位使用,现划归三叠系,仍沿袭旧称。

2.飞仙关组(T1f)为灰紫、紫及紫红色,中厚~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顶部为泥质灰岩。

盛产瓣鳃类、舌形贝等动物化石。

组厚529~726m,平均633m (均含过渡层),北厚南薄。

由下而上,可分为五段:(1)第一段(T1f1):紫、紫红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中下部夹一层中厚层状细砂岩,具斜层理,含泥质包体。

段厚71~124m,平均92m。

(2)第二段(T1f2):灰紫、暗紫色中厚层~厚层状细砂岩,夹暗紫色、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薄层或条带。

具斜层理和微波状层理。

段厚58~86m,平均75m。

(3)第三段(T1f3):可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下亚段(T1f3-1):灰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暗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及灰绿色细砂岩。

中上部及中下部发育二层厚层状细砂岩,其中,中上部细砂岩较稳定。

顶部泥质粉砂岩中,夹有钙质薄层。

亚段厚62~107m,平均88m。

上亚段(T1f3-2):为4层较厚的紫灰色厚层状细砂岩,间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呈互层状,砂岩中常含钙质结核或透镜体。

顶部为一层0.1~0.2m 褐黄、灰色泥质粉砂岩。

亚段厚62~102m,平均82m。

(4)第四段(T1f4):紫、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含姜状钙质结核。

段厚20~39m,平均24m。

(5)第五段(T1f5):下部为暗紫色、灰色中厚~厚层状细砂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上部为中厚层状泥质灰岩。

段厚118~123m,平均126m。

3、永宁镇组(T1yn)区内,仅有永宁镇组第一段(T1yn1)出露。

下部为灰色厚层夹薄层状白云质泥灰岩;中部为浅灰色泥灰岩;上部为褐灰色白云质灰岩。

局部夹薄~中厚层灰岩。

出露厚度>159m。

(3)第四系(Q)仅见全新统。

零星分布于缓坡、沟谷等低凹地带,以坡积、残积、冲积形成之粘土、亚粘土、砂土、碎石砂土及砂卵石为主。

厚0~30m,一般0~5m。

与下伏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含煤地层(1)、矿区内主要的含煤地层龙潭组(P2l)龙潭组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主要由灰~深灰色、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夹较多菱铁岩薄层,含菱铁质结核和黄铁矿散晶。

含煤27~37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15层。

底部为一层浅灰色铝土质泥岩。

盛产植物化石和少量动物化石。

组厚220~310m,平均242m,最厚点为北部0线和9线附近,最薄点为7线附近(220m)。

与上覆飞仙关组呈整合接触。

把龙潭组分为三段:下段(P2l1):龙潭组底界至24号煤顶。

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炭质泥岩组成,底部为铝土质泥岩。

煤8~14层,其中,局部可采煤层2层(24、29号煤),含煤性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