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选读 知识讲解
韩非子原文与解析
韩非子原文与解析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韩非子的原文和一些相关的解析。
一、《韩非子·五蠹》原文韩非子《五蠹》中写道:“人之所以能,是以不可知也。
能者多行,不能者反常。
”韩非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看法,认为人类的能力是无法完全被了解和识别的。
他指出,能力强的人通常行为多样,而能力弱的人则常常表现出独特和异常的行为。
二、《韩非子·五蠹》解析1. 人之所以能,是以不可知也这句话反映了韩非子对人类能力的认识。
他认为人的能力是多样而复杂的,难以被完全理解和掌握。
每个人都具备独特的潜能和能力,但这些能力却无法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和预测。
2. 能者多行,不能者反常在这句话中,韩非子指出了能力强的人和能力弱的人的行为特点。
能力强的人通常行动频繁、多样,他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展现出较高的能力和素质。
而能力弱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异常和不寻常的行为,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复杂的环境。
三、启示与思考韩非子的《五蠹》表达了他对人性和人的能力的独特理解,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也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他的观点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具备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其次,韩非子的思想也告诉我们,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不断行动和努力的。
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和表现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不要对他人的表现进行过于主观的评判。
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和发现每个人的特长,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起来,韩非子的《五蠹》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阐述了他对人类能力的独到见解,并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我们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关注他人的价值,并通过努力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高二语文+第1章+1.7+《韩非子》选读+Word版含解析
第1章1.7 《韩非子》选读一、《韩非子》解读法家对古代中国政治的影响,可能仅次于儒家,有些方面甚或在儒家之上。
而韩非子则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的集权理论由于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学术界也常常受到后世的批评,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否定他的学术思想价值,那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如果排除这种偏见,我们就会发现,在他的著作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即使他的法治理论中也有不少合理因素。
首先,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儒家的德治的……法治较之德治进步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其次,韩非的法治思想虽然有明显的专制的成分,但是相对于国君以外的人而言,他的‘法不阿贵’的主张却使国人在某种程度上享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地位……另一方面,韩非虽然主张法专制,但他仍然继承前辈管仲、商鞅等人的思想,认为君王也要守法……当然,在这方面他的主张并不明白彻底……。
韩非的学术思想虽然具有强烈的政治实用性,然而,由于他的许多主张是在批判地吸收其他思想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这就使得韩非的学术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
尤其是在方法论上,韩非子有明显的贡献……”1.韩非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5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注】①怀衽:怀抱。
②泽:恩惠。
(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2分)(2)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
(3分)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韩非子》选读(知识讲解)-最新教学文档
《韩非子》选读学习目标1.了解韩非子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词汇;3.体会法家思想的内涵。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作品《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书中重点宣扬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寄寓较深刻的道理,以进行劝喻和讽刺,常用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写作背景韩非所处的时代为战国末期,当时诸侯国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大国日益壮大,小国岌岌可危。
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眼见自己的国家日益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信任和采用。
于是,韩非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国的愿望,也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
字词汇总字音果蓏(luǒ)蚌蛤腥臊恶臭(è xiù)不胜(shēng)决渎(dòu)钻燧取火(suì)鲧禹(gǔn)耒(lěi)不宜今乎(yí)郢书(yǐng) 子圉见孔子(yǔ )太宰噽(pǐ)土簋(guǐ)似蠋(zhú)孟贲(bēn)嘬其母(zuō) 彘臞(zhì qú)通假字而民说.之通“悦”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通“情”卜子妻写弊.裤也通“敝”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而置之其坐.通“座”反.归取之通“返”鳣.似蛇通“鳝”亡.其富通“忘”彘臞.通“癯”词类活用使王.天下名词作动词,统治。
号.之曰有巢氏名词作动词,称呼,叫做。
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疾病,有疾病。
《韩非子》选读之《五蠹》解析
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
关于五蠹
1、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 2、言谈者(纵横家) 3、带剑者(游侠)
4、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
5、商工之民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注意断句
中心论点:根据社会变迁实际情况顺势变 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
探究、鉴赏、讨论
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第一段:表明全文观点
第二段:展开议论(人口、财物角度)
第三段:以独特视角看待“禅让制度”
第四段:继续从财物角度阐述观点
第五段:正式谈“仁义”问题
第六、七段:承接前一段论证
声音洪亮
感情充沛
在朗读中体会韩非子散文的特点:
连篇宏论,辞锋锐利
积累整合
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 类也 2、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 3、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4、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5、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探究、鉴赏、讨论
探究文章的观点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 之事,因为之备。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第八段:对“智谋”问题的补述
拓展延伸
韩非子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 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 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 识。《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 故事,你能说出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吗?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 “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 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 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 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韩非子原文与解析精选
韩非子原文与解析精选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Legalist(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选取韩非子的原文,以及对其内容进行解析与精选,以展示韩非子思想的精髓与深刻。
一、1.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积于渊,水必漂之。
"解析: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八议》中,意为优秀的人在平凡的环境中很容易被忽视,而一旦置身于崇高的位置,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考验。
韩非子以此表达了对于人才的重要性的思考。
2. "上必欲成其志,则下必欲去其能。
"解析: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意为一个有远大理想的领导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实际情况,适时借助他人的才能和智慧,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韩非子在这段话中展示了治国之道的智慧。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车而无轴,不知其能也。
"解析: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中》中,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无法被人所信任和依赖;车辆如果没有轴心,就无法运转和发挥作用。
韩非子以物喻人,强调了为人诚信的重要性。
4.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解析:这句话出自《韩非子·非命》中,意为一个人无法真正理解另一个人的快乐或悲伤,只能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进行理解和推测。
韩非子借用了"子非鱼"的比喻,强调了对于他人感受的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
5.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善,其恶者伪也。
"解析:这句话出自《韩非子·性恶》中,韩非子表达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并指出那些表现善良的人多数是出于伪装和虚伪。
他认为人性的恶是不可避免的,而那些表现善良的人多是出于个人利益或目的,暗示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二、总结与展望以上是对《韩非子》原文的一些精选与解析。
通过对韩非子的思想和著作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对治国、人性和道德等问题的独特见解与思考。
《韩非子》选读(1)
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第一课郑人有且买履者一、成语熟语: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
2.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3.卜妻为裤:讽喻人拘泥僵化遇事不知道变通。
4.郢书燕说(yǐng shū yàn yuè):楚人的书信,燕人来解释。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文意。
5.郑人买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6.乐羊食子、西巴放鹿(释麑):“大义灭亲”不高尚,而是人性的沉沦。
乐羊为国食子,可谓“大义灭亲”,却被君主避而远之,为何?只为一句话——“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亲情是人性的基本内容,既然为了所谓的“大义”可以灭绝人性的一部分——亲情,当然就可以为了所谓的“大义”而灭绝人性的其他部分,最终结果必然是为了实现所谓的“大义”可以灭绝一切人性。
在所谓的“大义灭亲”的背后,人性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想起来便让人不寒而栗。
而秦西巴则相反,他是“仁者无敌”,令人敬佩,因为,道德能彰显人的崇高和尊严。
7.巧诈不如拙诚:明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
8.卫人嫁子(女):讽刺不顾廉耻、不择手段追逐财利却自以为聪明的贪官污吏。
9.郑公伐胡:“将欲夺之,必先与之。
”如果一味贪图小恩小惠,被假仁假义迷惑,就会导致损失的和收到的相差很多,因小而失大。
10.智子疑邻的寓意①客观分析: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因身份不同及与主人亲疏关系的不同而遭到不同对待。
②积极方面(富人角度):听取人意见时不能因其身份不同、与自己的亲疏关系不同而决定是否存在偏见。
③消极方面(邻人角度):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④这则故事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
二、翻译:(译文见课下注释)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2.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子篇章解析
韩非子篇章解析韩非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兼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闻名于世,他的著作《韩非子》更是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韩非子》中的几个重要篇章进行解析,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和观点。
一、《解老》《解老》是《韩非子》中的第一篇章,主要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解读。
韩非认为老子的观点主要是虚无主义和自然主义,过于推崇无为而治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在现实中是无法实施的。
他提出了“治理教化”的观点,主张通过正确的法律制度和明确的政策来实现社会的治理和秩序,反对无为而治的观念。
二、《五蠹》《五蠹》是《韩非子》中的第十篇章,主要是对社会腐败现象的揭示和反思。
韩非以“五蠹”比喻了当时社会中的五大祸害,包括盗贼、邪佞、怠惰、乱孽和贪欲。
他分析了这些祸害的根源,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他主张通过建立明确的法律制度,加强教育和道德的培养,以及加强统治者的权力和威望,来解决社会腐败问题。
三、《内储说左上》《内储说左上》是《韩非子》中的第三十一篇章,主要是关于国家治理和统治者的责任和作用的论述。
韩非认为,国家的治理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而不是任由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来决定。
他强调了内政储存的重要性,认为稳定的国家秩序和社会安宁是国家的根本,而统治者应尽其所能地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而不是滥用权力或操纵国家。
四、《明法法度》《明法法度》是《韩非子》中的第四十一篇章,主要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效力。
韩非认为,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护者,是维护正义和公平的工具,统治者应该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国家和社会。
他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法律的适用对象和法律责任,主张法律是适用于大众的,而不是特权阶层。
总之,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深刻而独特,他通过对老子思想的批判和解读,以及对社会腐败和国家治理的论述,提出了许多独具一格的观点和建议。
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对后世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选读
韩非子选读2016(参考译文)一、趋利害1、父母对于子女,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贺,生了女孩就把她杀了。
子女都出自父母的怀抱,然而是男孩就受到祝贺,是女孩就杀了的原因,是考虑到今后的利益,从长远利益打算的。
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尚且用计算利弊相对待,何况是对于没有父子间恩泽的人呢?——《六反》2、做父亲的之所以希望有贤惠的儿子,是因为家人贫穷时他能使家人富足,父亲痛苦时他能使父亲高兴。
做君主的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下,是因为国家混乱时他能够加以治理,君主卑下时他能够加以尊祟。
如有了贤子却不管父亲,那么父亲居家够痛苦的;现在情形是:有了贤臣却不管君主,那么君主权位也够危险的。
既然如此,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为祸害罢了,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忠孝》3、再说,大大小小国家的君主,他们的原妻正配所生嫡子做了太子的,还有盼着自己的父君早死的。
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妻子,没有骨肉的恩情,宠爱就亲近,不宠爱就疏远。
俗话说:“母亲美的,她的孩子受宠爱。
”那么与此相反的话,就是母亲丑的,她的孩子被疏远。
男子五十岁而好色之心不减弱,妇女二十岁美貌就衰减了。
用色衰的妇女侍奉好色的男子,自己就会被疏远卑视,而怀疑儿子不能成为继承人,这正是后妃夫人盼望君主早死的原因。
只有当母亲做了太后而儿子做了君主以后,那时就会令无不行,禁无不止,男女乐事不减于先君在时,而独掌国家大权无疑,这正是用毒酒杀人、用勒索杀人事件产生的原因。
所以《桃左春秋》上说:“君主因病而死的不到半数。
”君主不懂得这个道理,奸臣作乱就有了更多的凭借。
所以说,认为君主死亡对自己有利的人多,君主就危险。
……所以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
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本意并非憎恨别人,而是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
所以后妃夫人、太了的私党结成了就会希望君主早死;如果君主不死,自己权势就不大。
韩非子集解原文与解析
韩非子集解原文与解析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观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和法律方面,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韩非子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论述进行原文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思想。
一、贵贱篇贵贱篇是韩非子的一篇著作,主要讲述了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获取方式。
其中有一段重要的原文:“天生万物,使各有所长,君子以多识长者为长也。
”这一句话中的几个关键词需要进行解析。
首先,天生万物。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由天赋自然决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擅长领域。
因此,在政治上,应该让各人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所长,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
其次,君子以多识长者为长。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谦虚谨慎地对待他人,并尊重那些比自己更有才智的人。
君子应该通过学习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通过对这段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在贵贱篇中强调了政治统治者应该具备的一些品质和态度,如谦虚、学习和尊重。
二、六贼篇六贼篇是韩非子的另一篇重要著作,主要探讨了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其中有一段原文:“民之财者,天下之财也;天下之财,君有为民者所出也。
”这段原文意味深长,需要进行解析。
首先,民之财者,天下之财也。
这句话强调了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家的财富来源于人民的劳动和贡献。
政治统治者应该善于管理国家财富,为人民谋福利。
其次,天下之财,君有为民者所出也。
这句话强调了政治统治者应该把管理好国家财富看作是为民众谋福利的重要任务。
君主应该更加关注人民的利益,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税收制度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通过对这段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在六贼篇中强调了政治统治者在国家财富管理方面应具备的职责和义务,即为民众谋福利,实现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三、五蠹篇五蠹篇是韩非子的又一篇重要著作,主要探讨了社会进步和政治改革的问题。
其中有一段原文:“当朝者,宜将戒不善之言,而从善之言,以尽君子之道。
国学经典导读 韩非子
国学经典导读韩非子韩非子,名韩非,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尊称为“法家鼻祖”。
他的著作《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以国学经典导读的方式,列举《韩非子》中的十个精彩观点。
一、天下分三才,上古圣人以天下为家《韩非子》中提到“天下分三才,上古圣人以天下为家”,意指天下的人民是君主的家人。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国家的根本在于法制韩非子强调国家的根本在于法制,他认为“民无法不立,法无君不行”。
只有依靠明确的法律规范,才能保证社会的秩序和公正。
他提出了“法者,国之纲纪也”的观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三、尚秩序,重威严韩非子主张尚秩序,重威严。
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明的法律制度和严厉的刑罚才能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他在《韩非子》中提到“威严者,上国之纲纪也”,强调了威严的重要性。
四、君主应善于用人韩非子强调君主应善于用人,他认为“国家之富贵者,人之所为也”。
他提出了“得人者得国,失人者失国”的观点,强调君主的重要任务是选拔和使用人才,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五、政治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韩非子认为政治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他强调君主应当以稳定社会为首要任务。
他在《韩非子》中提到“上国之道,以安社稷为本”,强调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六、法律应当公正无私韩非子强调法律应当公正无私,他认为法律不应被滥用于个人利益,而应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他在《韩非子》中提到“公正者,上国之法也”,强调了法律公正的重要性。
七、君主应当注重道德修养韩非子认为君主应当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提出了“君人者,饰立以致功,修身以致治”的观点,强调君主应当以身作则,成为人民的榜样。
八、君主应当善于变通韩非子认为君主应当善于变通,他提出了“变通者,上国之机也”的观点,强调君主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决策和变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韩非子章节解析
韩非子章节解析韩非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被尊称为法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他的著作《韩非子》是一部集政治、军事、法律、伦理等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重要著作。
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并通过章节的形式,深入阐述了他的思想观点和治国理政的方法。
本文将对《韩非子》中的几个重要章节进行解析。
1. 君臣篇在《君臣篇》中,韩非通过描述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对君主的权威和臣下的忠诚进行了阐释。
他主张君主应具备强大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治理。
同时,君主也应依靠得力的臣子进行辅佐,韩非在篇章中提出君主应任用能干之人,宽待贤士,并通过举例来强调君主与臣子之间的信任关系。
2. 名实篇在《名实篇》中,韩非讨论了政治执法的问题。
他认为法律制度应该体现“名实合一”的原则,即法律的表面形式与实际执行相符合。
他反对空洞的法律条文,强调法律必须明确、切实可行,并且能够带来实际效果。
韩非还强调,法律的执法应严格公正,不论身份地位高低,都应按照法律规定受到相同的对待。
3. 秦法篇在《秦法篇》中,韩非详细地描述了秦国的法律制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实例来证明秦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韩非认为,法律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提倡严明的刑法制度,主张对犯罪分子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起到震慑和威慑的作用。
4. 兵势篇在《兵势篇》中,韩非论述了军事战略和战争指导原则。
他认为军事决策应该以兵势为基础,即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制定出最佳的作战计划。
他强调了情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观点。
此外,韩非还思考了敌我关系、兵员管理等问题,为后世的军事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贪欲篇在《贪欲篇》中,韩非探讨了人性中的贪欲与欲望的问题。
他认为人性本贪,世间众多的罪恶行为都源于欲望的驱使。
他提出了“重利轻义”的观点,指出人们通常为了私利而放弃道德与公正。
他主张通过法律制约人们的贪欲,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
韩非子中的原文与解析
韩非子中的原文与解析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著作《韩非子》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政治学典籍。
本文将重点讨论《韩非子》中的原文内容和解析,通过深入分析韩非子的思想和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韩非子是一位具有犀利思辩能力的作者,他的著作充满了智慧和见解。
《韩非子》共有五十八篇,其中每一篇都涉及不同的主题和观点。
以下是其中几篇的原文摘录和解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韩非子的思想。
1.《解老》原文摘录:“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也。
”解析:韩非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政治威严和统治者威信的重要性的观点。
他认为,如果人民不畏惧政府的权威,那么社会秩序将失去稳定,治理将变得困难。
因此,政府应该建立起足够的威信,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五蠹》原文摘录:“取之有道,则财殖;财殖则富人;富人则彊国。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韩非子对于国家发展和繁荣的看法。
他认为,如果国家能够依法征收税收和资源,合理分配财富,那么就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强大。
他的观点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
3.《外储说左下》原文摘录:“夫农之有犬虎也,则天下皆走而守其余音,而野人皆束缚而待之。
”解析:这句话描述了韩非子对于社会秩序和政府管控的观点。
他认为,如果农民拥有狗和虎等攻击性动物,那么全国的人们都会逃离农村寻求安全,让人恐怖蔓延。
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和法规来限制人民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以上仅仅是《韩非子》中的一部分原文摘录和解析,这些摘录展示了韩非子对于政治、社会和人性等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
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学和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今天的思考和理解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韩非子》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典籍之一,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深入研究和阐释《韩非子》中的原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韩非子的思想精髓,进而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政治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韩非子知识点总结
韩非子知识点总结1. 韩非子的生平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名鸿,字不说,韩国韩非之后,生于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市)。
他曾游学于齐国和荆楚之间,拜孟子门下,并与荀子、李斯同为秦国宰相李斯的同门师兄。
韩非子一生致力于政治理论的研究和对社会严肃的批判,对秦朝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韩非子在政治、法律、军事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有很多重要的思想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法主义思想韩非子认为君王应奉法治国,主张君主以法为中心,依法治国。
他认为,法律应是公正、公平的,而不应该受到人的私心、私欲的影响。
他主张依法行政,不偏袒任何人,不纵容任何人违法乱纪。
(2)权谋政治思想韩非子主张用权谋手段来治理政权。
他认为,政治是权谋的艺术,必须善于运用权谋手段,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讲究策略和手段,认为政治手段的善恶是要看其是否祸福国家、是非积极的。
(3)重军治国思想韩非子提出“兵贵神速”的思想,认为军队的重要性是最大的,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长治久安。
他主张军事思想应与政治思想相结合,强调军事手段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4)贵贱有序思想韩非子认为,社会应该有贵贱之分,而且贵贱有序,这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他主张贵族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而平民、奴隶则应该受到限制和约束。
他认为,贵贱之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韩非子的影响韩非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政治、法律、军事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思想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合法主义思想、权谋政治思想以及重军治国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皇权制度、政治权力的制约和运用,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形态。
(2)法律观念韩非子的合法主义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法治思想和对公正、公平的重视,影响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推动了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法律文明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非子》选讲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韩非子简介
韩非,即韩非子(约 前280 ——前233),战 国末期韩国人,思想家 荀况的学生,先秦法家 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 想家、散文家。
五蠹
蠹:蛀虫。
本篇节选自韩非《韩非子·五蠹》。 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 1.学者 (指战国末期的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 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 附贵族私门的人),5.工商之民。韩非 曰: “此五者,邦之蠹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尽数》)
第一段
【1】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用……。
希望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
【9】故:连词。犹“则”。
(1)兔丝故无情,随风任倾倒 。(李白《白头吟》)
故:副词。本来。
(2)以龟枝床,至后老死,家人移床, 而龟故生。 (晋葛洪《抱朴子· 对俗》)
故:副词。仍然,还。
故:副词。特意,特地。
(3)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 也。
(《吕氏春秋· 制乐》)
【11】事:从事。
【12】智:智力或脑力劳动。指文学 或言谈之类的事情。
【13】世之所以乱:社会混乱的原因。 【14】以法为教:把法令作为教化的内容。 【15】以吏为师:把官吏作为老师。 【16】捍:通“扞”,干犯,触犯。 《荀子·强国》:“白刃扞乎胸, 则目不见流矢。”王先谦集解引王念 孙曰:“扞之言干也。干,犯也,谓 白刃犯胸,则不暇顾流矢也。”
国学基础《韩非子》核心知识点2023
国学基础《韩非子》核心知识点2023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法家学派经典之一。
本文将介绍《韩非子》的核心知识点,涵盖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思想。
一、《韩非子》的背景和概述《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非所著,全书共分为五篇,包括《难一》、《难二》、《说林上》、《五蠹》和《孤悲》。
它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经典之作,通过对社会政治、军事战略、国家治理等问题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观点。
二、法家思想的核心观点1. 法治思想:韩非子提出了法治的观念,认为法律应该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核心手段。
他强调刑罚的威严性和公正性,主张依法治国,同时也强调贵族统治阶级的优势和法家学派的独特地位。
2. 笃行非善思想: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严厉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手段,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主张以罚代赏,采取激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对人民行为的正确引导。
3. 德治思想:除了法治,韩非子也提出了德治的观点。
他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的引导,可以培养人们的德性,使其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权威。
他主张统治者应以身作则,建立起正直和品德高尚的道德风尚。
三、《韩非子》的重要章节与内容1. 《难一》:主要讨论了乱法、固城、内外夺权等问题。
通过对各种问题的分析,韩非子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治理的观点,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2. 《难二》:重点论述了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的问题。
韩非子强调了军国主义的思想,主张“兵者国之大事”,并对军事战略和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 《说林上》:主要论述了政治权力的问题,包括君主的尊严、君主和臣民的关系等。
韩非子提出了“贤君”、“贤臣”的概念,强调统治者应具备一定的能力和道德品质。
4. 《五蠹》:主要探讨了社会和政治的腐败问题。
韩非子认为,腐败是社会的常态,但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和行政手段,可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5. 《孤悲》:这一篇是《韩非子》的结尾,主要表达了韩非子内心的苦闷和忧虑。
《韩非子》选读 知识讲解
《韩非子》选读编稿:商章红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了解韩非子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词汇;3.体会法家思想的内涵。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作品《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书中重点宣扬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寄寓较深刻的道理,以进行劝喻和讽刺,常用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写作背景韩非所处的时代为战国末期,当时诸侯国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大国日益壮大,小国岌岌可危。
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眼见自己的国家日益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信任和采用。
于是,韩非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国的愿望,也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
字词汇总字音果蓏(luǒ)蚌蛤腥臊恶臭(è xiù)不胜(shēng)决渎(dòu)钻燧取火(suì)鲧禹(gǔn)耒(lěi)不宜今乎(yí)郢书(yǐng) 子圉见孔子(yǔ)太宰噽(pǐ)土簋(guǐ) 似蠋(zhú)孟贲(bēn)嘬其母(zuō) 彘臞(zhì qú)通假字而民说.之通“悦”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通“情”卜子妻写弊.裤也通“敝”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而置之其坐.通“座”反.归取之通“返”鳣.似蛇通“鳝”亡.其富通“忘”彘臞.通“癯”词类活用使王.天下名词作动词,统治。
号.之曰有巢氏名词作动词,称呼,叫做。
韩非子译注原文与解析
韩非子译注原文与解析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著作《韩非子》堪称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军事思想的瑰宝。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韩非子的原文和相关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他的思想。
一、《韩非子》原文摘录以下是《韩非子》中的一段原文:“民财以蕃息广,则州县治守之用充;财若求于民,则百姓以其亲戚务置田宅自给也。
”这段原文出自《解老》篇,主要论述了财政的重要性和维持财政平衡的方法。
韩非子强调,如果国家能够依靠民众的财产增加来达到财政的扩大,那么州县的治理和防守就会得到充分的保障。
而如果财政依靠向民众收取财富,那么百姓就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在谋求个人利益上,而不是为国家作出贡献。
二、韩非子思想解析韩非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统治和军事方面,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韩非子思想的一些解析:1. 法治思想:韩非子提出了“法者国家之纲纪,吏者国家之官署”这一著名观点,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政府官员的职责。
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公正的执法,才能实现社会的治理和稳定。
2. 统一思想:韩非子主张集权统治,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国家机器和集中的权威,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他提出了“三统”、“分封”等理论,强调了君主的权威和统治的必要性。
3. 军事思想:韩非子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兵法”的重要性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他主张“内修政治、外修武备”,认为只有内部稳定和外部强大,国家才能长久的存在和发展。
4. 教育思想:韩非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法术”教育的理念,强调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国家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三、总结《韩非子》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著作,体现了韩非子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
他的思想与观点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后世的政治、军事和教育启示深远。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韩非子》我们对“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寓言耳熟能详,这些寓言都来自于《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非子的文章。
学习目标1、了解韩非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
知识汇总关于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本是韩国的贵族,和李斯同以荀子为师。
他眼见国势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采用。
于是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韩非子把法治、术治和势治的思想融合起来,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内容分析郑人有且买履者一、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2〕民食果蓏蚌蛤〔3〕号之曰燧人氏〔4〕而鲧禹决渎〔5〕因释其耒而守株〔答案提示:〔1〕shēng〔2〕luǒ、bàng、gé〔3〕suì〔4〕gǔn〔5〕lěi〕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2〕卜子妻写弊裤也〔3〕燕相白王,王不说〔4〕而置之其坐〔答案提示:〔1〕“请〞通“情〞,意思是“真实,实在〞。
〔2〕“弊〞通“敝〞,意思是“破旧〞。
〔3〕“说〞通“悦〞,意思是“高兴〞。
4、“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三、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2〕有圣人作〔3〕使王天下〔4〕钻燧取火〔5〕是以圣人不期修〔6〕不法常可〔7〕因释其耒而守株〔8〕冀复得兔〔答案提示:〔1〕不堪〔2〕兴起、产生〔3〕统治〔4〕取火器〔5〕遵行古道〔6〕成规、旧例〔7〕放下〔8〕希望〕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必为鲧、禹笑矣〔答案提示:被动句,“为〞为标志性词语〕五、注意下列加红词语的古今异义差别。
因为之备〔答案提示:“因为〞现在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联词,在本文中,它是两个词〕六、课文内容分析1、请同学们部结文章四节内容的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选读编稿:商章红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了解韩非子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词汇;3.体会法家思想的内涵。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作品《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书中重点宣扬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寄寓较深刻的道理,以进行劝喻和讽刺,常用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写作背景韩非所处的时代为战国末期,当时诸侯国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大国日益壮大,小国岌岌可危。
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眼见自己的国家日益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信任和采用。
于是,韩非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国的愿望,也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
字词汇总字音果蓏(luǒ)蚌蛤腥臊恶臭(è xiù)不胜(shēng)决渎(dòu)钻燧取火(suì)鲧禹(gǔn)耒(lěi)不宜今乎(yí)郢书(yǐng) 子圉见孔子(yǔ)太宰噽(pǐ)土簋(guǐ) 似蠋(zhú)孟贲(bēn)嘬其母(zuō) 彘臞(zhì qú)通假字而民说.之通“悦”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通“情”卜子妻写弊.裤也通“敝”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而置之其坐.通“座”反.归取之通“返”鳣.似蛇通“鳝”亡.其富通“忘”彘臞.通“癯”词类活用使王.天下名词作动词,统治。
号.之曰有巢氏名词作动词,称呼,叫做。
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疾病,有疾病。
天下大水..名词作动词,发洪水。
今有美.尧舜……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
不法.常可名词作动词,效法。
夜.书,火不明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其御.曰动词作名词,驾驶车马的人。
曩将罪.之名词作动词,惩罚、治罪。
而自知.其益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同“智”,以……为聪明。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
以娱.其意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使……高兴。
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智。
古今异义桀、纣暴乱..古义:暴力混乱;今义:1)武装骚乱,遭暴乱;2)行凶作乱,以武力。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古义:措施治理;今义: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义:这里指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古义:这里指女儿;今义:一般指儿子。
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古义:指婆婆,今义:指父亲的姐妹。
复召以为..其子傅古义:让……做;今义“认为”。
一词多义说而后世多燕说解说、解释,动词燕相受书而说之解释,动词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高兴,形容词而民说之,使王天下补足音节,无实义,助词适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适合,动词孟孙适至而求鹿刚,副词虚词为必为鲧禹笑矣被因为之备替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担任,做,动词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做,动词而人民少而禽兽众表并列,连词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表因果,因而连词因释其耒而守株表顺承,连词举贤而任之表顺承,连词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表转折,可是,连词之论世之事的,结构助词至之市到,动词而忘操之代“尺码”,代词且郑人有且买履者将要,副词且谁不食还,副词年且几十将近,副词以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来,连词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因为,介词今欲以当世之政治当世之民用,介词王大说,国以治因为,介词重点句式判断句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也,表判断举烛,非书意也……非……也,否定形式判断为人妇而出,常也……也,表判断胡,兄弟之国也……也,表判断被动句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为”,表被动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表被动乐羊以有功见疑“见”,表被动倒装句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于夏后氏之世”应在“构木”前宋人有耕田者定语后置,应“有耕田者宋人”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定语后置,“有遗燕相国书者”应在“郢人”前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应“以足试之”宁信度,无自信也宾语前置,应“无信自也”省略句而民说之,使王天下“使”后省略宾语“之”或者不宜今乎“宜”后省略介词“于”妻子因毁新,今如故裤“今”后省略宾语“之”王大说,国以治“以”后省略宾语“之”课文精要把握重点【高清《韩非子》选读】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在远古时代,人口稀少而禽兽众多,人们不能忍受禽兽虫蛇的侵扰。
有一位圣人兴起,他教人们架起木头搭成像鸟窝一样的住处,来避免各种禽兽的侵扰,因而民众爱戴他,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当时,民众吃野生的瓜果和河蚌、蛤蜊等水产动物,腥臭难闻而且伤害肠胃,人们经常生病。
这时有一位圣人兴起,用钻擦木燧的方法取得火种来除去腥臭,因而民众爱戴他,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在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因而鲧、禹开挖河道。
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韩非子举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一个假设推断——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为什么?因为时代发展了,在鲧、大禹的时代,有了更先进的取火技术,钻燧取火已经过时了,能不被耻笑吗?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韩非子生活的时代,水利技术很发达了,都江堰就是那个时候建造的。
韩非子理清了自己的逻辑,接下来就转入正题了——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韩非子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不法先王的观点。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第一,法先王不合时宜。
时代变了,情况变了,正确的做法就是因地制宜,决不能刻舟求剑。
第二,法先王受束缚太多,必然畏首畏尾,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历史是不能改变了,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说确实在春秋战国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
韩非子认为:假如有人站在阳光下,还想着如何效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圣人,那真是可笑的事情。
接下来,他便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应该期望学习古代,不去效法旧制度;而应该研讨当代的事,根据当代的事采取措施。
韩非子论证得义正词严。
接下来,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对泥古不化之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这是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妇孺皆知。
最后一句,把寓言和前面的论证钩连起来。
】写作特色《韩非子》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政论文,文章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
《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另一类是记述历史故事和创作寓言进行说理,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比如《南郭吹竽》《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
知识迁移阅读下文,完成1—4题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
”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
”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
晏子对曰:“踊①贵而屦②贱。
”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
”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
此不察治之患也。
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
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且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
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妄乎!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
管仲日:“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不雪之以政?”公曰:“善。
”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
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乎,公乎,胡不复遗其冠乎!”。
或曰: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
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
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
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
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或曰: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是以身不及于患也。
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己又轻地以收人心,是重见疑也。
固其所以桎梏囚于羑里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有删改) 注释:①踊: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②屦: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再拜而辞.辞:谢绝B.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胜:全,尽C.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幸:侥幸D.夫智者知祸难之地而辟.之者也辟:开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B.此非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为治也;吾所以C.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韩非子法制思想的一组是①是时景公繁于刑;②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③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善人也;④公胡不雪之以政;⑤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⑥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过乎。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婴跟景公说刖鞋昂贵,景公意识到自己用刑太多。
就减少了五种刑法。
韩非子认为晏婴是借巧妙的言辞来劝谏景公。
B.齐景公开仓放粮,赈济贫民;又审核狱案,释放罪行较轻的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