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难》详解 含题解、简体字原文、注释和译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原文: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译文: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

韩非子_说难

韩非子_说难

韩非子_说难2008-02-20 13:24 韩非《说难》原文及译文(好好读吧,也许有所收获)(2008-05-04 23:38:45) 标签:韩非韩非子说难先秦诸子古文文化法家分类:大师作品我先说两句先贤古人为他人的书文作续,往往谦虚地自述为“狗尾续貂”,小子在此却更显得狂妄了一些,居然在大师作品的前面加上自己的陋解,既然已经决定说上这几句废话,也就不管东西南北,豁出去了,说到哪里算是哪里。

我是非常仰慕先秦诸子的,也是非常向往那个产生先秦诸子而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大略地了解了诸子百家的事迹,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开始拜慕他们的风采。

当然,那时的拜慕还是非常肤浅的,主要还是喜欢他们的口才,尤其是他们所讲的那些个故事,引人入胜,虽还不知道他们所讲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哲理,但是还是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受到的诱惑渐渐多了,而对诸子的兴趣也渐渐地淡漠了,甚至在那几个浑浑噩噩的年头,几乎忘记了他们和他们的故事。

后来更大一些,当自己渐渐开始独立生活,特别是步入了社会,特别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熙熙攘攘,我在困惑中再次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那些有趣的小故事,才觉得它们包含了太多过去我没有发掘出来的宝贝,于是又重新拾起被我丢失的东西,慢慢地从头开始品味,从头去感悟。

前面说了,先秦诸子特别会讲故事,今天依然还流传于我们这个世上的传统故事和寓言,十之有九,都来自于他们的笔下,而这些故事和寓言,又发展成为了一个个的成语,融入了汉语词汇,单在这一点上,先秦诸子的功绩就是后来者望尘莫及的了。

那为什么先秦诸子那么喜欢讲故事,说寓言呢,三言两语拣要点说就是春秋战国的复杂环境所致,为了向各个国君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又不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显得苍白和死板,于是就不得不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去含蓄表达和陈述,以使得被进谏者能够采纳。

从这点上看,先秦诸子中的许多会讲故事,说寓言的人,和今天的广大求职者别无二致,一样的为了生活而已。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原文及翻译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原文及翻译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原文及翻译老子韩非列传第三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

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代表了汉人对道家与法术家关系的重要看法。

汉人直承晚周,认为老子之言“君人南面之术〞,而庄子祖述老子。

韩非?解老?、?喻老?亦从法术家角度言“道德〞之意。

太史公作四人合传,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胸罗道德,纵横概括,指点评说,是一篇很有气魄的雄文,非大家不能。

然而,今天看来,太史公如此处理,也不尽妥当。

老子书以无为而有为,多言有无之辩。

诚如太史公所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正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书:“天道无为而自然〞,“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其思想体系虽本归于老子之言,但主要是进一步的开展。

特别是庄子本人那么纯是无为。

申子言“术〞,旨在“因术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韩非子·定法?),是一整套控驭臣下的统治术。

韩子言“法〞,是在申子“术〞治根底上,参合商鞅的“法〞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而一的统治术,都以处势为前提,他们的学说虽有联系,但主要是不同。

老子本传以“未知其然否〞作结,诚为科学态度。

虽然如此,本传仍记述了关于老子的重要资料,如“周守藏室之史〞、“隐君子〞等。

庄子亦一隐君子。

隐君子那么是对现实取不合作态度,虽然不是有力的对抗,却可以是强烈的不满。

庄子之避世源于愤此。

申、韩残酷少恩,而韩子尤甚。

韩子书不胫而走,且为秦王所赞赏,原因无他,“兼并者高诈术〞也。

韩子死秦狱中,于传后太史公録?说难?全文,可见痛惜之意。

韩子善为文,思维严密,逻辑性强,论证有力,且语言犀利,锐不可当。

?说难?可见其一斑。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说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说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说难》(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此不可不察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故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前之所以见贤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节选自韩非《说难》)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

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

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

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

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

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

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非子《说难》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难韩非子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先秦散文《说难》原文及鉴赏

先秦散文《说难》原文及鉴赏

先秦散文《说难》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先秦散文《说难》原文及鉴赏【导语】:战于郎。

《说难》

《说难》

《说难》韩非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凡是,表概括;说:劝说;之:的;难:困难;非:不是;知:同“智”,才智;之:结构助词,不译;有以: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之:指君王;之:的;非···也:判断句,不是···;辩:辩才;明:阐明;意:意图;敢:敢于;横失:极骋智辩,无所顾忌;尽:充分表达意见。

译:凡是劝说的困难:不是我的才智能够来说服君王的困难,也不是我的辩才能够阐明我的意图的困难,也不是我敢于无所顾忌的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困难。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知:了解;所说:所字结构,进说的对象;之:的;心:想法;可:可以;以:拿,用;说:言论,说法;当:迎合,适应;之:指所说之心。

译:凡是劝说的困难:在于可以拿我的主张来迎合进说对象的想法。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为:为了,追求;名高:高尚的名声;者也:助词:表示判断语气;而:表转折,却;之:他,指君王;以:用;厚:深、重;则:就;见:表示被动;下节:品节不高;而:表示承接;遇:遭受;卑贱:卑贱的待遇;必:一定;弃远:抛弃和疏远矣:助词,表示动作完成。

译:被进说的人为了追求高尚的名声却用利益来游说他,那么(进说者)就被认为品节不高而遭到卑贱的待遇,一定会被抛弃和疏远的。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无心:没有头脑;远:疏远;事情:实际;收:录用。

译:被进说的人是为了追求利益,进说者却用美名来进说他,那么就会被认为没有头脑而不切实际,一定不会得到录用。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阴:暗地;而:表转折,却;显:表面上;阳:公开地;明显地;收:录用;其:他的;身:身躯;实:实际上;疏:疏远;用:采用;言:言论,主张。

韩非子_说难

韩非子_说难

韩非子_说难2008-02-20 13:24 韩非《说难》原文及译文(好好读吧,也许有所收获)(2008-05-04 23:38:45) 标签:韩非韩非子说难先秦诸子古文文化法家分类:大师作品我先说两句先贤古人为他人的书文作续,往往谦虚地自述为“狗尾续貂”,小子在此却更显得狂妄了一些,居然在大师作品的前面加上自己的陋解,既然已经决定说上这几句废话,也就不管东西南北,豁出去了,说到哪里算是哪里。

我是非常仰慕先秦诸子的,也是非常向往那个产生先秦诸子而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大略地了解了诸子百家的事迹,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开始拜慕他们的风采。

当然,那时的拜慕还是非常肤浅的,主要还是喜欢他们的口才,尤其是他们所讲的那些个故事,引人入胜,虽还不知道他们所讲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哲理,但是还是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受到的诱惑渐渐多了,而对诸子的兴趣也渐渐地淡漠了,甚至在那几个浑浑噩噩的年头,几乎忘记了他们和他们的故事。

后来更大一些,当自己渐渐开始独立生活,特别是步入了社会,特别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熙熙攘攘,我在困惑中再次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那些有趣的小故事,才觉得它们包含了太多过去我没有发掘出来的宝贝,于是又重新拾起被我丢失的东西,慢慢地从头开始品味,从头去感悟。

前面说了,先秦诸子特别会讲故事,今天依然还流传于我们这个世上的传统故事和寓言,十之有九,都来自于他们的笔下,而这些故事和寓言,又发展成为了一个个的成语,融入了汉语词汇,单在这一点上,先秦诸子的功绩就是后来者望尘莫及的了。

那为什么先秦诸子那么喜欢讲故事,说寓言呢,三言两语拣要点说就是春秋战国的复杂环境所致,为了向各个国君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又不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显得苍白和死板,于是就不得不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去含蓄表达和陈述,以使得被进谏者能够采纳。

从这点上看,先秦诸子中的许多会讲故事,说寓言的人,和今天的广大求职者别无二致,一样的为了生活而已。

韩非子·说难(2)原文

韩非子·说难(2)原文

韩非子·说难(2)原文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

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

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

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

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关其思和这位老人说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这是不可不明察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

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

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

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刖罪。

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

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

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

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被杀掉。

君主也有逆鳞,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说难文言文翻译

说难文言文翻译

说难文言文翻译《说难》原文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说难》翻译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

韩非说难

韩非说难

韩非《说难》劝说的难处,不在于以劝说者的智慧说服对方,也不在于以劝说者的口才把自己的意思彻底让对方了解,劝说者的勇气也不成问题,而真正困难之处是如何掌握对方的心态,使自己的劝说得以见效。

如果对方是清高之人,你以利益劝说,对方会认为你是无节义的俗人,一定避而远之;相反如果对方是觊觎利益者,你以名誉劝说,则对方以为你不懂人情世故,必不会接受。

又如对方表面上很清高,而实际上却追求名利,如果以名誉劝说,虽然表面上假装接受,而实际上却在疏远你;相反,对这种人以利益劝说,他会在内心暗自欢喜,而在表面上假正经。

所以劝说者先要透视人心。

一般来说,事情保密才能成功,事迹败露就会失败。

所以被劝的一方不希望泄漏情况,劝说者深入到事情的核心,或多或少存在冒险。

对任何君主而言,难免会有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若被劝说者一语道破,并提出讨论,那么劝说者的处境也将很危险。

与君主的友情尚不很深时,劝说者道尽自己的见解,虽然被采纳了,并且也有了功绩,但劝说者的恩惠早巳被忘得一干二净;相反,意见尚未被采纳,事情就巳失败,则会受到怀疑,劝说者就危险了。

要君主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或是阻止君主去做他所想做的事,都很危险。

如果同他谈论明君贤主,对方认为你在责备他;如果与他谈论愚人愚事,则他以为你在推销自己。

说君主爱听的话就会被采纳,说君主不爱听的话,就会被认为在刺探君主。

说话太少,会被认为没知识;详细说明,又会认为话太多。

为了让君主承受得了,仅略述意见,会被认为胆小怯懦;一一分析事情的计划与构想,又会被认为太嚣张。

这些都是劝说君主的难处。

谏言最重的是夸耀对方的长处,隐藏他的短处。

对方很满意自己的见识时,不可点破他的缺点,陷他于困境之中;对方很满意自己决断的勇气时,不可持相反的意见,使对方发怒;对方深信自己的能力时,不可沷他冷水,指出事情的困难之处。

赞美对方时,不可顾左右而言他,称赞他人要得当,只提好处,不提缺点。

和对方有着同样的失败时,也不可一直不提失败的原因。

韩非子·解老译文

韩非子·解老译文

韩非子·解老译文韩非(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说难·韩非子阅读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糟。

其子曰:不筑,必将存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为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来。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记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快乐我哉!忘记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触怒于君,君曰:就是固尝矫驾吾车,又闻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改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下狱者,好恶之变小也。

故存有快乐于主,则智当而加亲;存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到罪而加疏。

故谏说道谈论之士,不可不察好恶之主而后说道矣。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备注】①Lizier韩非子《说道容易》,存有删减。

说道容易(shu nn):游说进谏的困难。

【阅读训练】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b.所说阳为厚利而显出名义高者也显出:显要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d.弓可以狎而骑也狎:嘲笑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说之以厚利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b.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武公怒而戮之c. 因二氏群臣我欲因之梦吴越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以下对文中语句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谏的困难:是介绍hondayz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观点适宜他b.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介绍情况存有困难,而是处置所介绍的`情况很困难c. 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托名君命私自操控我的车子,又曾经把扔掉的桃子给我喝d.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存有快乐时,就变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11.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说难-韩非

说难-韩非

说难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1)。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2)。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3),必弃远矣。

所说出於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1) 横失:通“横佚”,放纵,无所顾忌。

(2)当:迎合,适应,与所说之心保持一致。

(3)见下节而遇卑贱:被认为品节不高而给予卑贱的待遇。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1)。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也(2),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故与之论大人(3),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4),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藉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5),则以为多而交之(6)。

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1)即下文郑大夫关其思言胡可伐之类。

郑武公然将其女嫁与胡君,本意却在于伐胡,关其思无意中道出郑武公嫁女的政治意图,由此惹来杀身之祸。

(2)周泽:交情。

渥:深厚。

(3)大人:大臣。

(4)细人:小人,近侍。

(5)米盐:极言烦琐。

博辩:旁征博引,滔滔不绝。

(6)交:驳杂,啰嗦。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

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1)。

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

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

《韩非子·说难》译文

《韩非子·说难》译文

《韩非子·说难》译文《韩非子·说难》译文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译文:凡是游说的难处:并不是我知道用来游说的难处是很难的,也并不是我能辨别事理就能表明我的意思的难处,也并不是我敢于放纵毫无顾忌把事理全部讲出来的难处。

凡是游说的难处,在于知道所游说对象的心思,是不是以我所游说的内容相合。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译文:所游说的对象属于追求高尚名声的人,如果用利益去游说他,那么就会被看成是节操下贱的人而受到卑贱的待遇,必然被抛弃或疏远。

所游说的对象属于看重利益的人,如果用高尚名誉去游说他,那么就会被看成是没有头脑而脱离实际,必然就会被不录用了。

所游说的对象心里追求厚利而表面上是追求高尚名声的人,如果用高尚名誉去游说他,那么他表面上会录用游说的人而实际上却会疏远;如果用厚重的利益去游说他,那么他暗地里会采用游说者的意见而表面上会抛弃游说者。

这些情况不可以不明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

论其所爱,则以为藉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

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文言文韩非子《说难》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韩非子《说难》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文二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注)本文段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22.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A.行李之往来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3.翻译第③段中的划线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24.根据选文一第③段的内容,阐述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25.烛之武能够成功说服秦伯的原因,用选文二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

(选取选文二中的一句原文回答)22.C23.越过别国把远方国家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24.①烛之武先示弱,用副词“既”、语气词“矣”来透露出郑国必定灭亡的无奈心态,表明郑国不敢以卵击石,让秦伯放下警惕之心,再用敬语“执事”来表达对秦伯的尊重,含请托之意,拉近与秦波的距离;②然后先从郑国地理位置僻远、秦国管理困难的角度,阐述了“亡郑”无益于秦国,只会让晋国获利;(亡郑利晋)③晋国获利等于是削弱了秦国,放过郑国对秦国有利;(舍郑利秦)④最后,追溯晋国背弃恩义的历史,提醒秦伯,晋国贪得无厌并非是可靠的盟友,最终全服秦伯退师。

《荀子》说难篇原文及译文

《荀子》说难篇原文及译文

《荀子》说难篇原文及译文一、原文说难,难于易,亦唯其难也。

故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尧舜之治,不易吾知之艰,而难其行也。

故汤武偶其信,而四海之外,其详可得而闻也。

是以圣人后己而人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译文说服他人难在易于表达,但关键在于执行。

因此,理解问题不困难,难在于执行。

尧舜治理国家,不在于理解问题,而难在于执行。

所以商汤和周武王只是偶尔表现出他们的信仰,但四海之外,他们的详细情况是可以听到的。

因此,圣人总是先考虑他人,然后考虑自己,将自己置于身外,但自己的利益却得以保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解析本篇《说难》主要阐述了说服他人难在易于表达,但关键在于执行。

在古代,尧舜等圣贤治理国家,不在于理解问题,而难在于执行。

商汤和周武王只是偶尔表现出他们的信仰,但四海之外,他们的详细情况是可以听到的。

圣人总是先考虑他人,然后考虑自己,将自己置于身外,但自己的利益却得以保持。

这是因为他们遵循礼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本篇内容深刻,揭示了说服他人的难点和关键,以及古代圣贤治理国家的智慧。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说服他人,无论是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还是说服他人合作完成某项任务,都需要注意本篇所阐述的原则。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遵循礼制,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维护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韩非子·说难第十二

韩非子·说难第十二

韩非子·说难第十二韩非子·说难第十二【原文】凡说1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2失3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注释】1.说:(shuì税)《史记·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世说新语·自新》:“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这里用为游说、劝说之意。

2.横:(heng恨)假借为“犷”。

《孟子·滕文公下》:“处士横议。

”《荀子·修身》:“横行天下。

”扬雄《长杨赋》:“东夷横畔。

”《汉书·彭宠传》注:“以威力相胁曰横。

”这里用为放纵之意。

3.失:通“佚”或“泆”。

《国语·周语下》:“虞于湛乐,淫失其身。

”《管子·立政》:“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

”《淮南子·汜论》:“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

”王念孙云:“失,同佚。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

”这里用为淫泆、放荡、放纵之意。

【译文】凡是游说的难处:并不是我知道用来游说的难处是很难的,也并不是我能辨别事理就能表明我的意思的难处,也并不是我敢于放纵毫无顾忌把事理全部讲出来的难处。

凡是游说的难处,在于知道所游说对象的心思,是不是以我所游说的内容相合。

【说明】游说,在战国时期非常盛行,韩非自己曾无数次游说韩王而没有成功。

本章是他根据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游说教训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所写的经验总结。

所以本节首先提出,要知道对方的心理活动,是不是与自己的游说内容相符,才能去游说:否则,所游说的必然不会成功。

【原文】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韩非子·说难》全文、注释和鉴赏

《韩非子·说难》全文、注释和鉴赏

《韩非子·说难》全文、注释和鉴赏凡说之难①,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②,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③。

凡说之难: 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④,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⑤,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强以其所不能为⑥,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故与之论大人⑦,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⑧,则以为卖重。

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

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⑨,则以为多而弃之。

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注释〕① 说(shuì): 游说,进说。

② 知: 通“智”。

说之: 指进说君主。

③ 横失: 即横佚,指进言纵横驰骋,无所顾忌。

失,通“佚”。

④ 知: 通“智”,明智,聪明。

⑤ 贵人: 此指君主。

⑥ 强(qiǎng): 勉强。

⑦ 大人: 指大臣。

⑧ 细人: 指小人,君主的近侍。

⑨ 米盐: 指日常琐事,这里形容具体细致。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

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

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

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①,而多其不行也。

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说难》详解提示:1.本详解由耕夫编辑、修订、制作,供国学爱好者下载学习;2.本详解内容包括《韩非子•说难》篇的题解、简体字原文、注释和译文。

如有问题请加微信公众号“失耕园”进一步联系、交流。

题解《韩非子•说难》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作品《韩非子》中的一篇,且为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说难二字,说读作shuì,是游说的意思;难读作nán,是困难的意思。

说难,即游说的困难。

作者韩非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指君主)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

原文(1)凡说1之难:非吾知2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3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4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5。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6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7而遇卑贱,必弃远8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9而远事情10,必不收11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注释(1)1.说(shuì):游说、进言、劝谏。

2.知(zhì):智慧、才智。

3.辩:口才。

4.横失(hâng yì,读hãng shī也可):极骋智辩,无所顾忌。

5.当之(dāng zhī):适应它。

6.为名高者:想要追求美名的。

7.见下节:见读xiàn,见下节即显得节操低下。

8.弃远:抛弃和疏远。

9.见无心:显得没有心计。

10.远事情:脱离实际。

11.收:接受、录用。

译文(1)凡是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表达出来。

凡是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和录用。

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者。

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原文(2)夫事以密12成,语以泄13败。

未必弃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14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15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规异事16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17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18,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故与之论大人19,则以为间己20矣;与之论细人21,则以为卖重22。

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23;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24也。

径省其说25,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26,则以为多而交之。

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27,则曰草野28而倨侮29。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注释(2)12.密:保密。

13.泄:泄密。

14.所匿之事:(君主心中)所隐匿的事情。

15.显:表面上。

16.规异事:筹划不平常的事情。

17.周泽未渥:(君主)恩泽未厚。

18.过端:过错。

19.大人:大臣。

20.间己:离间自己(君臣关系)。

21.细人:近侍小臣。

22.卖重:卖弄身价。

23.借资:拉关系。

24.尝己:尝试自己(试探)。

25.径省其说:说话直截了当。

省读作shěng。

26.米盐博辩:形容谈话琐碎详尽。

27.广肆:空泛放任。

28.草野:粗野。

29.倨侮:傲慢、不懂礼貌译文(2)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君主表面上做这件事,心里却想借此办成别的事,进说者不但知道君主所做的事,而且知道他要这样做的意图,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进说者筹划一件不平常的事情并且符合君主心意,聪明人从外部迹象上把这事猜测出来了,事情泄露出来,君主一定认为是进说者泄露的,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君主恩泽未厚,进说者谈论却尽其所知,如果主张得以实行并获得成功,功德就会被君主忘记;主张行不适而遭到失败,就会被君主怀疑,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君主有过错,进说者倡言礼义来挑他的毛病,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君主有时计谋得当而想自以为功,进说者同样知道此计,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勉强君主去做他不能做的事,强迫君主停止他不愿意停止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所以进说者如果和君主议论大臣,就被认为是想离间君臣关系;和君主谈论近侍小臣,就被认为是想卖弄身价。

谈论君主喜爱的人,就被认为是拉关系;谈论君主憎恶的人,就被认为是搞试探。

说话直截了当,就被认为是不聪明而笨拙;谈话琐碎详尽,就被认为是啰嗦而冗长。

简略陈述意见,就被认为是怯懦而不敢尽言;谋事空泛放任,就被认为是粗野而不懂礼貌。

这些进说的困难,是不能不知道的。

原文(3)凡说之务30,在知饰31所说之所矜32而灭其所耻33。

彼有私急34也,必以公义示而强35之。

其意有下36也,然而不能已37,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

其心有高38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39,而多40其不行也。

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41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

欲内42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43其合于私利也。

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

誉异人44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

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

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45也;自勇之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

大意无所拂悟46,辞言无所系縻47,然后极骋智辩焉。

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48也。

伊尹49为宰,百里奚50为虏,皆所以干51其上也。

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加,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52,此非能仕之所耻也。

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注释(3)30.务:要领。

31.饰:粉饰。

32.所矜:所自夸(的事情)。

33.所耻:所羞耻(的事情)。

34.私急:私人的急事。

35.强:鼓励。

36.下:卑下。

37.不能已:不能克制。

38.高:过高(的企求)。

39.见其恶:揭示它的坏处。

见读xiàn。

40.多:称赞。

41.举异事:举出别的事情。

42.内:通纳。

被接受。

43.微见:暗示。

见读xiàn。

44.誉异人:称赞另一个(与君主行为相同的)人。

45.概之:压抑他。

46.拂悟:违逆。

47.系縻(jì mí):抵触。

48.尽辞:畅所欲言。

49.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生于有莘国,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

50.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公元前621),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虞国人。

春秋时虞国大夫,后入秦为大夫。

51.干:求得(君主)重用。

52.振世:提振世道、救世。

译文(3)凡是进说的要领,在于懂得粉饰进说对象自夸之事而掩盖他所自耻之事。

君主有私人的急事,进说者一定要指明这合乎公义而鼓励他去做。

君主有卑下的念头,但是不能克制,进说者就应把它粉饰成美好的而抱怨他不去干。

君主有过高的企求,而实际不能达到,进说者就为他举出此事的缺点并揭示它的坏处,而称赞他不去做。

君主想自夸智能,进说者就替他举出别的事情中的同类情况,多给他提供根据,使他从我处借用说法,而我却假装不知道,这样来帮助他自夸才智。

进说者想向君主进献与人相安的话,就必须用好的名义阐明它,并暗示它合乎君主私利。

进说者想要陈述有危害的事,就明言此事会遭到的毁谤,并暗示它对君主也有害处。

进说者称赞另一个与君主行为相同的人,规划另一件与君主考虑相同的事。

有和君主污行相同的,就必须对它大加粉饰,说它没有害处;有和君主败迹相同的,就必须对它明言掩锦,说他没有过失。

君主自夸力量强大时,就不要用他为难的事去压抑他;君主自以为决断勇敢时,就不要用他的过失去激怒他;君主自以为计谋高明时,就不要用他的败绩去困窘他。

进说的主旨没有什么违逆,言辞没有什么抵触,这样之后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辩才了。

由这条途径得到的,是君主亲近不疑而又能畅所欲言。

伊尹做过厨师,百里奚做过奴隶,都是为了求得君主重用。

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但还是不能不通过做低贱的事来求得进用,他们的卑下一至于此!假如把我的话看成像厨师和奴隶所讲的一样,而可以来纳来救世,这就不是智能之士感到耻辱的了。

经过很长的时间,君主的恩思泽已厚,进说者深入谋划不再被怀疑,据理力争不再会获罪,就可以明确剖析利害来成就君主的功业,直接指明是非来端正君主的言行,能这样相互对待,是进说成功了。

原文(4)昔者53郑武公54欲伐胡55,故先以其女妻56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57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58,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59,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60亦云。

暮而果大亡61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62,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63则难也。

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注释(4)53.昔者:从前。

54.郑武公:(?―公元前744年),姬姓,郑氏,名掘突,周厉王姬胡之孙,郑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静之侄。

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在位。

55.胡:胡国,或泛指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56.妻(qì):嫁给(他)。

57.关其思:郑武公宠臣、谋士。

58.戮之:杀了他。

59.雨(yù):下雨。

60.邻人之父:邻居的老人(男性)。

61.亡:丢失。

62.甚智其子:认为儿子很明智。

63.处知:处理所了解的情况。

译文(4)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

于是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断句)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

”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