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1
水生生物学1-蓝藻
增长,又不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不足:可能造成生物链新的破坏,使得某一生物大量繁
殖,带来新的生物污染。
微囊藻外裹胶质层,影响鱼类对藻类的消化,白鲢 食用大量蓝藻排出的长条绿色分辨仍可以培养出活体蓝 藻。
三、微生物控藻:
嗜藻病毒、溶藻细菌和真菌等,具有高
效、廉价和环保的特点。
不足:菌种的退化变异是主要制约因素。
§2 段殖体藻目
植物体为丝状体,以藻丝断裂 成段或形成孢子进行繁殖。
段殖体藻目
胶须藻科
伪枝藻科
颤藻科
念珠藻科
§(1) 胶须藻科
植物体由单条丝体或多条丝体构成 的胶群体,胶群体中空或实心,丝体在 群体内分枝或不分枝。
1(2)群体球形、半球形,实心。藻丝常具假分枝。具异形胞和厚壁孢子 。 „„„„„„„„„胶刺藻属 2(1)群体为不规则的球形,或扁平的皮壳状。藻丝基部有一个异形胞。分 枝呈“V”字形。 „„„„„„„„„海雹藻属
颤藻属
鞘丝藻属
胶鞘藻属
§① 螺旋藻属
丝状体,无胶质鞘,圆柱形,有规则的螺旋弯曲,可大量 繁殖形成水华。是蛋白质含量(53%~72%)最高的生物。
螺旋藻
具有丰富的叶绿素和能进行很高 光能转化率(18%)的光合作用
1克螺旋藻(干粉)= 1公斤各种蔬菜水果营养的总和
§② 束毛藻属
不分枝的丝状体, 无胶质鞘。由藻 丝组成平行或放 射的束状群体。 海产,可形成赤 潮。
红海束毛藻
埃及红海
§③ 颤藻属
单条藻丝,或由许多藻 丝组成皮壳状、块状。 藻丝不分枝,直或扭曲, 能颤动。以段殖体繁殖。 分布很广。
§④ 鞘丝藻属 (林氏藻属)
不分枝,基部着生。
胶质鞘坚固。海生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水生生物学-1
六鞭虫 Hexamita
动体目
Kinetoplastida
毛滴虫目 Trichomonadida
超鞭目 Hypermastigida
肉足亚门 Sarcodina
放射虫 Foraminophora
有孔虫 Radilaria
太阳虫 Heliozoa
蛙片亚门 Opalinata 蛙等无尾两栖类泻殖腔内寄生或共栖类群
锥囊虫 Dinobryon
定鞭虫目 Prymnesiida (Prymnesiomonada 定鞭门)
动鞭纲 Zoomastigophorea
无色素体, 完全地动物性营养
原滴虫目 Proteromonadida
领鞭虫目 Choanoflagellida
双滴虫目 Diplomonadida
贾弟虫 Giardia
粘菌虫 Acrasis rosea
混胶丝纲 Acrasea
(粘菌类)
孢堆果
粘变体虫
微孢子门 (Microspora Sprague, 1977)
本门动物均为个体微小的细胞内寄生类群, 孢子含有单或双核的孢质, 具有 (通常为) 单一 的可射出极丝的射出器。在孢子形成过程中具有 两形性。
顶复门 (Apicomplexa Levine, 1970)
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不同, 它们自身即是一完整的有机体, 以其各种特化的胞器 (Organelles) 如鞭毛、 纤毛、 伪足、吸管、胞口、胞肛、伸缩 泡、射出体等来完成诸如运动、 摄食、营养、代谢、生殖和应激 等各项生理活动。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简述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型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自游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游泳。
Biomass:水域中单位面积/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生活史:藻类生长、繁殖的整个过程。
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蓝、硅、黄、金、甲、隐、轮、裸、绿、红、褐。
硅、甲、蓝藻--海洋牧草蓝、硅、绿藻--淡水浮游种类中最多分类依据:有无色素体,何种色素体,储存物质,细胞、植物体形态,是否具有鞭毛及数量。
养殖上的意义:供人类使用:海带、紫菜、螺旋藻;鱼类饵料,鱼类产卵避难场所;可以发赤潮、水华,给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人类食品、饮水卫生工业用水造成影响;死亡后沉积水底形成有机淤泥--肥源;工业原料。
藻类:具有叶绿素,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水华:小水体、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颜色。
赤潮: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
危害:海水缺氧;堵塞动物呼吸道;可分泌毒素。
蛋白核:细胞器;通常有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无鞘,与淀粉形成有关。
囊壳:某些藻类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常有钙/铁化合物的沉积,黄/棕/棕红色接合生殖:有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结合处的细胞壁融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融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结合而成合子。
同配生殖: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异配生殖:形态上和生理上不相同的两个配子,大的不活动--雌配子,小的较活动--雄配子。
软配生殖:卵和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差别明显,大--卵,小--精子。
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生殖:动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不动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拟亲孢子:形态结构上和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水生生物学1-蓝藻
§⑥ 束球藻属
每个细胞和 一条胶质柄 相连,2个或 4个细胞为一 组,每组的 胶质柄又互 相连接,组 成一个由中 心发出的放 射状系统。
§⑦ 腔球藻属
细胞群体作 辐射状排列。 绿色。营浮 游生活。繁 殖为细胞分 裂或群体断 裂方式。
§⑧ 平裂藻属
细胞规律排列,常两两成双, 两对一组,集合成平板状。多 为浮游性种类。
个新的植物体。 两个 有性繁殖: 配子 结合 新个体 合子 孢子 新个体
同配:2个配子形态、生理相同 异配:2个配子形态结构不同 大、较不活动-雌配子 小、较活动-雄配子 卵配:2个配子形态差异明显 大、不动-卵 小、游动-精子
孢子:是植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
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不需和其他细胞结合,即可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一般微小,单细胞。通常为无性生殖过程所产生的
定义:
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 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 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 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 (spore plant)、叶状体植物、 自养原植体植物。
藻类特点
① 藻体各式各样。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囊状体、叶状体、枝状体等各种类型。
②个体大小相差悬殊。绝大多数藻类植物微
红海束毛藻
埃及红海
§③ 颤藻属
单条藻丝,或由许多藻 丝组成皮壳状、块状。 藻丝不分枝,直或扭曲, 能颤动。以段殖体繁殖。 分布很广。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第一章浮游动物
第三节 轮虫 ROTIFERA
轮虫(rotifers)是一 类小型、具具完全消 化管、假体腔、前端 具纤毛头冠的低等后 生动物。 头冠纤毛摆动时犹如转 动的车轮,故称为轮 虫。
一、轮虫的主要特征
1. 两侧对称,不分节,有时具假分节; 2. 三胚层,具假体腔; 3. 前端具一个带纤毛的头冠或称纤毛冠,或特化成两个轮盘; 4. 消化管完全,咽特化为咀嚼囊,咀嚼囊内有可动的咀嚼器,由
1、体制:辐射对称 2、两个胚层:其体壁由内外两胚层和中胶层组成。水螅水母中胶层薄,钵
水母中胶层厚。 3、具一个消化循环腔:有消化、排泄、循环功能。 4、腔肠动物有两种基本形态: • 水螅型 polyp: 呈圆筒状,适应固着生活。 • 水母型 medusa: 适应浮游生活,呈伞状。 多数既有水螅型也有水母型,有的只有水螅型(水螅),有的只有水母型
二、单巢纲轮 虫的生活史
三、各种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四、轮虫生物学
习性分布:生活于淡水、海水、潮湿土壤、以及其它动、 植物体表等多种环境中。 多数轮虫呈世界性分布。 常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休眠阶段)。 淡水水体常见的浮游动物,鱼类的重要饵料。
触角(两对) A1 (antennule):第一触角或称小触角 A2 (antenna):第二触角或称大触角 大颚M (mandibula):一对具齿状突起的几丁质板,有咀嚼功
能,有时具颚须。 小颚:第一小颚(M1, maxillula)、第二小颚 (M2, maxilla))
扁平,呈叶片状。具有摄食和呼吸功能。
(二)外部形态
1. 身体分节、分部
•头部:主司感觉、摄食 •胸部:主司支持、运动 •腹部:主司生殖、代谢
水生生物学(1)
第一章蓝藻门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的藻类。
其结构简单,无典型的细胞核,故又称蓝细菌。
但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放出氧气,这是蓝藻同其他低等植物的重要区别。
蓝藻生物学特性:结构最简单;分布最广泛;历史最悠久;代谢最多样;人的操作:采集最方便;培养最简易;应用最广泛;研究最深入;第一节蓝藻的形态构造一、体制和细胞形态蓝藻通常形成群体或丝状体,以单细胞单独生活的种类较少。
丝状体为分支丝状体(真分支或假分支)或不分支丝状体,或由丝状体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群体。
群体外面的胶质称胶被,丝状体外面的胶质称胶鞘。
通常所说的丝状体,在蓝藻应是藻丝(由细胞列组成的丝状物)和胶鞘的总称。
蓝藻门植物细胞形态比较简单,无鞭毛,常见的有球形、椭圆形、卵形、柱形、桶形、棒形、镰刀形和纤维形等,没有多细胞体。
二、细胞构造细胞分化成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1、细胞壁:由外层的果胶质和内层的纤维质两层组成,果胶质衣鞘通常具有一定的厚度,有明显的层理;衣鞘中有时具有棕、红、灰色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2、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分化为外部色素区和内部中央区。
中央区内含有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即核质,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又称中央体。
(1)色素体:蓝藻中含有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及大量的藻胆素,没有叶绿素b,藻胆素是蓝藻的特征性色素,包括蓝藻藻蓝素、蓝藻藻红素和别藻蓝素;(藻青素:非核糖体合成的蛋白)(2)贮存物质:蓝藻淀粉,分散在色素区内;(3)假空泡(调节浮力):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假空泡具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随着光照条件和光合强度的变化,蓝藻可借助假空泡的合成和破解,在水层中进行垂直移动;第二节蓝藻的生殖1、细胞分裂:非丝状体种类唯一正常的生殖方式,分裂的细胞留在一胶质衣鞘内,形成群体,等群体增殖到一定程度后会使群体破裂而形成新个体;2、段殖体:许多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短的分段,段殖体是由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3、厚壁孢子:由普通营养细胞通过体积增大,营养物质的积累,细胞壁增厚而形成的;4、异形胞: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并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同营养细胞的区别是细胞内缺乏或很少有藻胆素,没有假空泡和贮存物质,细胞壁较厚,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异形胞是没有生殖功能的孢子或孢子囊,具有异形胞的蓝藻能固氮;(现在已知的固氮有机体都是原核生物)第三节蓝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蓝藻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淡水、海水、湿地、沙漠、岩石、树干以及在工业循环用冷却水管内都可见到,特别是有机物丰富的碱性水体中;蓝藻大多喜欢较高的温度、强光和静水;在夏秋时节大量繁殖形成强烈水华;微细蓝藻是海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超微藻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微囊藻能产生微囊藻毒素,主要是一种肝毒素;有的蓝藻可作为水质的指示生物;螺旋藻营养丰富,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温泉蓝藻(陆生蓝藻):结合沙子和土壤预防侵蚀;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通过固氮作用成为化合氮的重要贡献者;可以通过提供生长基质帮助高等植物生长;代表种类:螺旋藻;第二章硅藻门第一节硅藻的形态结构第二节硅藻的生殖硅藻的繁殖羽营养繁殖、复大孢子、小孢子和休眠孢子等几种方式;营养繁殖;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复大孢子的形成方式有无性和有性两种(1)无性方式:由营养细胞直接膨大而成,中心纲的变异直链藻产生复大孢子时,上、下壳相分开;中间原生质膨大而近似球形,其大小比母细胞大得多,细胞核开始在上壳的一端,待上壳形成后,细胞核移向另一极,接着分泌下壳;(2)有性方式:通过接合作用,借助运动或分泌胶质使个体接近,然后百威于共同胶质膜内,进行接合;环境良好时,恢复大小;小孢子:相互结合为合子,每个合子再萌发成新个体;休眠孢子:休眠孢子的产生常在细胞分裂后,原生质收缩在中央,然后产生厚壁,并在上、下壳分泌很多突起和各种棘刺;当环境有利时,休眠孢子以萌芽方式恢复原有形态和大小;第三节硅藻的分类根据壳的形状和花纹排列方式,分为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硅藻纲;第四节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半咸水中,几乎所有的水体如海洋、湖泊、水库、池塘甚至其他藻类难以繁生的河流中都有许多硅藻种类;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成分,是海洋初级生产者的主要贡献者;海洋浮游甲壳动物及对虾、其他经济虾类也已硅藻为主要摄食对象;大量发生可能与水浅,光照好及池塘后水中硅酸盐含量丰富有关,春季和秋季生长旺盛;硅藻死亡后的硅质外壳,大量的沉积于海底,形成的藻硅土含有85.2%的氧化硅,在工业上用途广泛;第三章金藻门第一节金藻的形态结构细胞裸露,无细胞壁,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是丝状体;大多具2条鞭毛,个别具一条或三条鞭毛;有些种类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鳞片、小刺或囊壳,有的硅质可特化成类似骨骼的构造;光合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含有副色素——金藻素,使植物体呈金黄色或棕色贮存物质为白糖素、油滴和金藻昆布多糖,有2个色素体;有眼点:在鞭毛膨大区,细胞在此内陷,电子稠密区,含视黄醛和类视紫红质蛋白的光受体;第二节金藻的生殖运动的单细胞,常以细胞纵分裂增加个体;群体则以群体断裂或以细胞从群体中脱离而发育成一新群体;不能运动的种类产生动孢子或金藻特有的内生孢子;营养方式:光和营养、吞噬营养或兼性营养;第三节金藻的分类第四节金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金藻多分布于淡水水体,生活于透明度较大,温度较低,有机质含量低的水体;对温度变化敏感,多在寒冷季节,在早春和晚秋生长旺盛;浮游金藻没有细胞壁,个体微小,营养丰富,是水生动物很好的天然饵料,是人工育苗期间的重要饵料;金藻死亡后,可形成颗石虫软泥,有的形成化石,可为地质年代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某些金藻大量繁殖颗形成赤潮、水华;第四章黄藻门第一节黄藻的形态结构植物体有单细胞、群体、多细胞丝状体和多核管状体;具两条鞭毛,长鞭毛为短鞭毛(绒毛鞭)的4-6倍,长鞭毛上有发达的侧生细毛;单细胞或群体的细胞壁,多数由U形的两节片套合而成,丝状体或管状的细胞壁,由H形的两节片套合而成,个别种类细胞壁无节片构造;黄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果胶化合物,有的种类含有少量的硅质和纤维质,少数种类细胞壁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光合作用色素主要成分是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色素体1至多个,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贮存物质为油滴及白糖素、金藻昆布多糖;第二节黄藻的生殖丝状藻类常由断裂进行繁殖,游动种类以细胞纵分裂繁殖,多数黄藻无性生殖产生动孢子、似亲孢子或不动孢子,少数种类具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或卵配生殖;第三节黄藻的分类黄藻门包括黄藻纲和绿胞藻纲;绿胞藻纲:植物体为单细胞的鞭毛种类,无真正的细胞壁,外层只有柔嫩的周质,因此能扁形;第四节黄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黄藻门植物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淡水中,仅少数分布于海洋和半咸水中,营固着生活或漂浮于水面;黄藻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常在早春晚秋大量发生,而更易在浅水水体或间歇性水体中形成优势种;异胶藻目前已人工培养,是海水养殖育苗中的一种饵料生物;扁形膝口藻在肥水鱼池中形成水华;第五章隐藻门(二次内共生,叶绿体4层膜)第一节隐藻的形态构造隐藻为单细胞,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中央有一个蛋白核;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一条口沟,2条等长鞭毛,自腹侧前端伸出或生于侧面;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等,还有藻胆素,色素体1-2个,大多数含有叶绿体,具有眼点;有趋光性和喷射体;叶绿体被膜外,内质网膜的淀粉核区;隐藻的贮存物质为淀粉,无色种类具有一个大的白色素,含有淀粉粒;第二节隐藻的生殖隐藻的生殖多为细胞纵分裂,不具鞭毛的种类产生游动孢子,有些种类产生厚壁的休眠孢子;第三节隐藻的分类第四节隐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隐藻门分布很广,淡水、海水均有分布,隐藻对温度、光照适应性极强,无论夏季和冬季冰下水体可形成优势种群,在沿岸水域的微型浮游生物中更常见;隐藻在海洋生物群落中占有一定地位,隐藻喜生活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是肥水鱼池中极为常见的优势种,有隐藻水华的鱼池,鲢生长快,产量高;隐藻是水肥、水活、水好的标志;第六章甲藻门(二次内共生,叶绿体三层膜,两层叶绿体被膜和一层内质网膜,可能来源于红藻叶绿体)第一节甲藻的形态结构甲藻多数种类为单细胞,少数为丝状体或由单细胞连成的各种群体,大多数有纤维素板覆盖的细胞壁;细胞呈球形、卵形、针形和多角形等,有背腹之分;具有2条顶生或腰生鞭毛;纵裂甲藻类,细胞壁由左右两片组成,无纵沟和横沟;横裂甲藻类,细胞裸露或具纤维素细胞壁,细胞壁有许多小板片组成;板片有时具角、刺或乳头突起,板片表面常具孔纹;大多数种类具一条横沟和一条纵沟;甲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c、β-胡萝卜素和4种叶黄素、藻黄素,多数有蛋白核;甲藻的贮存物质为淀粉或油滴;淡水甲藻的同化产物均为淀粉,海产甲藻细胞内常含有黄色或红色的油滴;甲藻具2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为运动器官;纵裂甲藻类的鞭毛着生于细胞前端,由细胞前端的两半壳伸出,呈带状,一条伸向前方,另一条螺旋环绕于细胞前端;横裂甲藻类的鞭毛朱生于腹部,自横沟和纵沟相交处的鞭毛孔伸出一条横沟鞭毛(长)和一条纵沟鞭毛(短);甲藻运动为螺旋式前进;有眼点(脂质小球)和趋光性第二节甲藻的生殖甲藻最普遍的的生殖方式是细胞分裂;纵裂甲藻亚纲和横裂甲藻亚纲的翅甲藻,以纵分裂生殖;横裂甲藻亚纲的其他种类为横分裂生殖;有些种类产生动孢子或不动孢子;夜光藻等具有同配生殖;三角角藻等具有异配生殖现象;第三节甲藻的分类第四节假造的生态分布和意义甲藻分布十分广泛,海水、淡水、半咸水均有分布;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海洋小型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之一;淡水中甲藻的种类虽不及海洋多,素有“奶油面包”之称;光甲藻对低温、低光照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其光合产氧对丰富水中溶氧;某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与石油形成有关;而有些甲藻可分泌毒素,毒害其他水生生物;有些种类对鱼类、贝类不造成知名影响,但毒素可在它们体内积累,如果人类或其他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贝类就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很多甲藻具有发光能力(防止被捕食、恐吓),特别是叶光藻,细胞个体大,能在海滨形成荧光海,也是研究发光生理的良好材料;甲藻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它们的形成,分类研究,将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新的参考资料;第七章裸藻门第一节裸藻的形态结构裸藻又称眼虫藻;裸藻大多数为单细胞具鞭毛的运动个体,细胞成纺锤形、圆柱形、圆形、卵形、球形、椭圆形、卵圆形等;细胞裸露,无细胞壁,细胞质外层特化为表质;细胞由一层薄膜包裹薄膜,由四部分组成:质膜、重复的蛋白单元、对向微管和内质网的管状囊泡、薄膜带下方有胶体;大多数裸藻的种类具一条鞭毛,只有极少数的有2条或3条鞭毛,也有无鞭毛的,鞭毛从储蓄泡基部经胞口伸出体外;色素有叶绿体a、叶绿体b、β-胡萝卜素和一种未定名的叶黄素,植物体大多呈绿色,少数种类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使细胞呈红色;色素体多数,一般呈盘状,也有片状、星状的;有色素的种类细胞的前端一侧有一红色的眼点,具感光性,使藻体具趋光性,所以裸藻又叫眼虫藻;无色素的种类大多没有眼点;贮存物质为副淀粉,又称裸藻淀粉,有的种类也有脂肪;副淀粉遇碘不变色,反光性差,具有同心的层理结构;第二节裸藻的繁殖裸藻主要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纵分裂增加个体;环境不良时可形成休眠胞囊;第三节裸藻的分类裸藻目以鞭毛的数目及其基部的构造、表质、色素体、眼点和杆状器等特征以及营养方式为分类依据;第四节裸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裸藻门植物主要生活在淡水水体,仅少数生活在海洋沿岸水域和内陆盐水;多喜欢在有机质丰富的净水水体中,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常繁殖称为优势种,形成绿色膜状,血红色膜状水华或褐色云彩状水华;是肥水、好水的标志;该藻类对温度有广泛的适应性,在肥水鱼池中可周年出现,并常在北方冰下水体中形成优势种,光合作用时有时可使水中溶氧过饱和;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第八章绿藻门(最接近陆生高等植物,叶绿体2层膜,没有叶绿体内质网膜)第一节绿藻的形态构造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细胞核一个,少数种类多个;色素成分及各种色素的比例都与高等植物相似,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有简单的叶状体;叶绿素占优势,因而植物体呈绿色;在叶绿体上有眼点,由多层油滴构成;常具1至多个蛋白核;同化产物为淀粉;动物的细胞常具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在鞭毛着生的基部,一般都具有2个生毛体和伸缩泡;藻体形态纷繁多彩,类型有:单细胞类型(有球形、梨形、多角形、梭形等);群体类型(定形群体、非定形群体);胶群体类型;丝状体类型;膜状体类型;异丝体类型;管状体类型;第二节绿藻的生殖营养繁殖:细胞分裂是常见的繁殖方式;绝大多数单细胞种类以细胞分裂形成新的个体,群体则以此增加细胞数量;群体、丝状体的营养繁殖,还可以藻体断裂分离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各种孢子,有动孢子、静孢子、似亲孢子及厚壁孢子;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和卵配生殖;接合藻纲还有特殊的接合生殖;生活史可分为无世代交替和有世代交替两种;第三节绿藻的分类根据藻体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差异,分为绿藻纲和接合藻纲;浒苔:植物体绿色,由单层细胞组成中空的管状;分支(多为淡水种)或不分支(多为咸水种);基部细胞形成的假根丝组成盘状固着器;单核,色素体1个,蛋白核常一个;生活史属同形世代交替;有负趋光性;生长在海滨水体中或固着于潮间带岩石上,也可漂浮生活;第四节绿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90%生于淡水,仅约10%的种类在海水中生活,许多是常见的浮游植物;少数种类与其他生物行共生生活,如海洋中的珊瑚,海绵;淡水中与真菌共生成地衣;是海产经济动物幼体的重要饵料;淡水绿藻是淡水水体中藻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绿球藻目的种类,是鱼池浮游生物的主要组分,在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在水体净化、水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一定意义;代表种类:第九章红藻门(最古老的真核生物,一次内共生,叶绿体2层膜,有类囊体)第一节红藻的形态结构红藻植物体经常呈红色或鲜红色;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藻胶(琼胶、海萝胶、卡拉胶);色素体含有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d、β-胡萝卜素,含有藻胆蛋白,并含有辅助色素红藻色素和红藻蓝素,所含辅助色素的比例不同,色素体一个,贮存物质主要是红藻淀粉(支链淀粉,遇碘不变蓝色);红藻大多数种类为多细胞体,仅少数为单细胞或群体;多细胞体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单列细胞或多列细胞的丝状体,另一种是由许多藻丝组成的圆柱形或膜状的植物体;第二节红藻的生殖红藻的繁殖由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三种方式;生殖过程中没有游动细胞,无性繁殖由单孢子囊产生单孢子,或由四分孢子囊产生四分孢子,有性生殖为卵配生殖有性无性生殖混合型:同形世代交替;文孔连接:位于:两个藻体细胞之间的类似于蛋白质的塞芯;第四节红藻的分类第五节红藻的生态分布和经济意义红藻的种类较多、分布较广的大型藻类;绝大部分生活于海洋中,淡水种类少;世界各海域沿岸皆有分布,但主要产于温带海区;红藻一般是喜阴藻类;垂直分布多为深海性,生于低潮线下附近或潮下且在清水的海区可生长在低潮线下30—100米深处;紫菜是一种食用藻,石花菜可制取琼胶,在食品工业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第十章褐藻门(二次内共生,叶绿体有两层膜,有类囊体内质网)第一节褐藻的形态结构褐藻体形较大,没有单细胞和群体,都为多细胞体,外观似有根茎叶的分化;特殊的色泽源于胞内叶绿体中含有大量的岩藻黄素;细胞一般具细胞壁,细胞壁内层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比较坚韧,外层由藻胶质组成,其中广泛存在的是褐藻胶糖;有眼点:脂质小球,形成凹透镜聚光,有趋光性;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c、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以及褐藻素,因为含有褐藻素,植物体多呈褐色;贮存物质为褐藻淀粉及甘露醇;褐藻均为多细胞体,体型有:①异丝体②假膜体③膜状体第二节褐藻的生殖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营养繁殖:包括植物体断折和繁殖小枝两种;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或不动孢子有性繁殖:有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结构有生殖托和生殖窝,这是褐藻中墨角藻目特有的生殖结构;生活史:有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世代和有性世代的配子体世代,这两种世代交替的发生;异形世代交替;第三节常见种类褐藻纲:①海带科:由固着器、柄部和叶片三部分组成,生活史有明显的异形世代交替(影响生活史因素有:温度、光照),在冬季晚期到夏季早期盛长;第四节褐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褐藻主要生活于海水中,淡水种类极少;褐藻一般是冷水性海藻,多生长在寒带和南北极海中,褐藻多为阴生植物;从垂直分布来看,主要生长在低潮线附近,在深海的海底是很少能够生存的;褐藻是重要的经济海藻,①可食用的有海带、裙带菜等;②猪饲料和海参的优质饲料;③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医药方面,被用作抗凝剂和止血剂;第十一章水生维管束植物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俗称水草;分为:非维管束植物:大型藻类和苔藓类植物;低级维管束植物:蕨类和蕨类同源植物;最高级的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大多为被子植物;维管束:支持和运输的功能;生殖器官构造比较复杂;水生植物由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细胞;第一节营养器官的形态学特征及对水环境的适应水生植物的营养器官分根茎叶三部分,其形态结构同所负担的功能一致并和它所处的水环境相适应;(一)根:一般是植物的地下部分,依其形态可分为直根、须根等多种类型;(二)茎:主要有支持植物体和疏导养分的作用,此外还有繁殖和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1、直立茎:韧性大,使之能随水飘荡而不易折断,茎的表皮细胞也可以吸收溶解于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沉水植物的茎内气室特别发达;2、匍匐茎:又称横走茎,水生植物的匍匐茎沿水面蔓延生长,节上的芽萌发生长成新的独立植株;3、根状茎:具有发达的气室,有的根茎含有丰富的营养,根茎繁殖力强;4、球茎:埋藏于底泥中,球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三)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1、叶脉:是贯穿叶内的维管束,具有输送水和营养物质以及叶片生长的作用;2、叶的形态:叶片的形状有卵形、椭圆形、披针形、条形等;叶基的形状有圆形、心形、箭形、契形等;叶缘的形状有平滑、浅痕、深痕、全痕等;叶尖的形状有渐尖、锐尖、钝尖、尾尖、倒心形等;3、单叶和复叶:单叶指的是每一个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的叶,复叶指的是每个叶柄上有2个以上叶片的叶,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4、叶序和叶镶嵌:叶在茎上着生的次序称为叶序;三种叶序: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5、异形叶性: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态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或称异叶现象),异形叶可由植株发育阶段的不同,或者由于不同生态环境条件造成;第二节繁殖(一)营养繁殖:常以出芽、匍匐茎、根茎、球茎或植物折断部分进行营养繁殖(冬芽:实际上处于幼态而未充分伸张的枝);。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是研究水环境中的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过程规律,并探讨水生生物控制利用的学科。
现代水生生物学是一门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是水生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类学是研究生态学的基础,只有在识别生物的基础上才能研究它们与环境的关系,由于鱼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本课程不包括鱼类。
二、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一)国外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小型水生生物的研究始于列文虎克(Leenweenhoek,1632-1723)改进了显微镜之后。
到19世纪中期,一些欧洲国家相继派出海洋考察船对世界海洋进行综合考察,并出版了一批关于海洋生物的调查报告。
在淡水领域,瑞士人佛列尔(Forel)1869年发表了日内瓦湖底栖动物的研究报告,此后又发表了关于瑞士湖泊的三卷著作,成为淡水生物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叶,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海洋生物站和淡水生物站,促进了水生生物学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水生生物学逐渐显示出其生态学特色,从个体的研究推进到种群和群落的研究。
(二)我国在水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和成就范蠡的《养鱼经》中有关于鲤鱼繁殖习性的描述,而且还介绍了养鱼池塘环境改良的方法。
《本草纲目》中对一些水生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作了较详细的记述。
20世纪20年代起,一些科学工作者开始对各种水体进行规模不等的区系调查,并开展了一些水生生物的分类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第二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集中力量开展了饲养鱼类及其饵料生物的研究。
并以渔业利用为主要目的,对全国各类内陆水体开展了不同规模的调查。
在海洋领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先对黄、勃海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
随后,1958年国家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80年又开始进行全国海岸带及海涂资源综合调查。
在广泛采集和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摸清了我国水生生物的种类、分布和习性,编撰了一批水生生物志专著。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Ocean Biology(一)定义: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
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
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
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一)发展原因1、渔业发展: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水 生 生 物 的 分 类 与 特 点 02 水 生 生 物 的 生 态 环 境 03 水 生 生 物 的 繁 殖 与 生 长 04 水 生 生 物 的 生 态 作 用 与 价 值 05 水 生 生 物 的 保 护 与 利 用
01
水生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保护与利用:建立自 然保护区,开展生态 修复,合理利用水资
源
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保护措施:建立 自然保护区、限 制捕捞、禁止非 法捕捞
可持续利用:合 理利用、人工养 殖、生态修复
保护与利用的关 系:保护是利用 的前提,利用是 保护的目的
案例分析:介绍 一些成功的保护 与利用案例,如 长江禁渔、海洋 牧场等
或鳍游泳
鸟类:生活在陆 地和水中,用肺 呼吸,用翅膀飞
行
昆虫类:生活在 陆地和水中,用 气管呼吸,用翅
膀飞行
水生微生物
定义:生活在水 中的微生物,包 括细菌、病毒、 真菌等
特点:体积小、 繁殖快、适应性 强、种类繁多
分类:根据生活 环境和形态特征 ,可分为浮游微 生物、底栖微生 物、寄生微生物 等
作用:参与水生 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 ,对水质和生态 环境有重要影响
02
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水域环境
咸水环境:海洋、海湾、珊 瑚礁等
半咸水环境:河口、泻湖、 盐沼等
极端环境:深海、热泉、冰 层等
淡水环境:河流、湖泊、池 塘等
人工环境:水族馆、养殖场、 污水处理厂等
湖泊与河流
湖泊: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水生植物
定义: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分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特点:适应水生环境,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例子:荷花、睡莲、水葫芦、水藻等
水生生物学课件 第1章 原生动物
12. 网纹虫属
壳呈钟形,壳口大, 常有细齿。壳具网纹, 末端尖角突出。壳壁 两层,薄而透明。
13. 尖毛虫属
体椭圆形。有侧缘纤毛,有时有短的尾棘毛。
14. 棘尾虫属
体卵形至肾形,一般较大。围口纤毛发达。
15.游仆虫属154
1.太阳虫属
伪足针状,内有硬的轴丝,自 细胞核附近伸出,长度为细胞 直径的1~2倍,如太阳的光芒状。
2.光球虫属
体呈球形,较大。外质由 两层不规则的空泡构成, 身体内外两层分界明显。
3.棘球虫属
身体外面具胶质膜, 具一简单棘孔球壳, 壳表生出放射针,虫 体常形成星芒状群体。
4.刺胞虫属
虫体外具胶质膜,硅质 骨针放射状伸出,末端 常分叉,伪足细而长。
单体生活。体呈倒钟形。柄内有肌丝,能伸缩。 柄的下端固着在基质上。
147
2.聚缩虫属
群体生活。单个体呈倒钟形。 群体中各虫体的柄内肌丝相互 连接,任何一个个体收到刺激 收缩时,整个群体上的个体均 一起收缩。
3.独(单)缩虫属
群体生活,体形与钟 虫相似。群体柄内有 肌丝但各不相连。受 刺激时只有受到刺激 的个体才收缩。
原生动物与养鱼的关系
通常是水生经济动物如鱼、虾、贝类直接或间接的 天然饵料。 大量原生动物增殖,取食水中的藻类,会造成水体 缺氧,影响渔业生产。 少数种类大量繁殖,造成近海赤潮发生,危害鱼类。 有的种类可寄生在鱼体,造成病害。
(三)旋毛目
体大,胞口周围的纤毛十分发达。口缘膜运动时 作顺时针方向旋转,体纤毛通常均匀分布在全身。
1.旋口虫属
体长而扁,呈带状或似蠕虫 状,身体有强伸缩性。
水生生物学一级学科
水生生物学一级学科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域(淡水、海洋等)中生物的分类、数量、分布、生态环境与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涉及到的生物种类很多,包括藻类、
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藻等。
水生生物学是生态学、水产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它的研究领域包括水生
动植物的形态结构、解剖生理、生活习性、营养互补、分布规律、生态位、环境适应性、灾害风险等方面。
水生生物学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渔
业生产、海洋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生入学考试水生生物学
研究⽣⼊学考试⽔⽣⽣物学研究⽣⼊学考试《⽔⽣⽣物学》考试⼤纲⼀、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物学是⽔产学院的⼀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传授有关⽣活在⽔中⽣物的⽣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利⽤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科学观念认识⽔⽣⽣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常见种类的个体、种群、群落和⽣态系统等不同层次⽣命体系中⽣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
掌握⽔⽣⽣物的研究⽅法;应⽤所学知识加强内陆⽔体管理,合理开发和利⽤⽔产品质量,为提⾼⽔体⽣产⼒和保护⽔⽣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考试基本要求了解⽔⽣⽣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态学过程,掌握⽣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物学的观点,指导⼈类的⽣产实践活动,协调⼈与⾃然的关系。
具体要求:1.掌握⽔⽣⽣物学的产⽣及发展,⽔⽣⽣物学的分⽀、应⽤领域和⽔⽣⽣物学学科体系;2.掌握⽔⽣⽣物环境因⼦的时空变化及对⽔⽣⽣物的作⽤规律,⽔⽣⽣物对环境因⼦的适应及⽔⽣⽣物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组织分配形式及合理开发途径。
3.掌握⽔⽣⽣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规律,种群的相互作⽤及动态调节规律,⽔⽣⽣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发展演替规律,种群、群落原理在⽔产和农业⽣产实际中的应⽤。
4.掌握淡⽔系统、淡⽔⽣态系统及淡⽔系统⽣态学的原理、⽅法和应⽤,认识⽣物圈及不同类型淡⽔⽣态系统的组成、特点、⽣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5.掌握淡⽔⽣态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等基本功能和淡⽔⽣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注意淡⽔⽣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际应⽤。
6.掌握淡⽔⽣态学各领域的研究内容、⽅法及前沿,淡⽔⽣态学在各领域的应⽤成果及⽅法。
三、复习考试内容上篇(形态和分类)绪论(⼀) ⽔⽣⽣物学的定义、发展简史 (⼆) ⽔⽣⽣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和任务第⼀章藻类(⼀)概述1. 什么是藻类,浮游植物和着⽣藻类?2. 熟记藻类细胞构造的特点。
水生生物学1
轮虫动物门
轮虫
车轮虫
(四)分类 尾盘亚纲:尾盘总目
蛭态总目 真轮虫亚纲 单巢总目:游泳目、神轮目
囊型单趾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三、枝角类
(一)形态特征 1、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2、有两瓣透明的介质披包在外; 3、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并带
有水晶体; 4、第二对触角发达(有羽状刚毛) ,
(四)分类 肉鞭亚门
鞭毛总纲:植鞭纲、动鞭纲 肉足总纲:根足纲、辐足纲
纤毛亚门:动基片纲、寡膜纲、多膜纲
夜光虫
砂壳虫
草履虫
二、轮虫
(一)形态特征 1、头冠 2、特化咀嚼囊和角质化咀嚼器 3、原肾管分列体两旁
(二)食性 滤食:以微型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 捕食:以原生动物和小型轮虫为食
(三)生殖 无性:孤雌生殖 有性:形成休眠卵
水细菌数量分布主要受营养物基质的限制。
1、 浮游细菌的数量和生物量随湖泊的生产力提高 而增长。
2、季节变动:温带湖泊中冬季浮游细菌生物量低 3、分层的深水湖泊中,细菌生物量在湖上层最高, 温跃层和湖下层的上面最低。
三、细菌在碎屑食物链中的作用
(一)初级生产大部分转化为碎屑 (二)细菌是整个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消费者 (三)细菌的生产力
第五章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在水 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 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 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 极为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和底 栖动物的浮游幼虫。在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研究 中占重要地位的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 类和桡足类等。
枝角状。
(二)食性
滤食性:以酵母菌、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及有 机碎屑为食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高级水生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四、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五、参考书目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及任务1、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水生大型植物等)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科学。
2、水具有许多适合维持生命的特性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体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作为介质水的热稳定性水的浮力和黏性3、水生生物学研究内容:本课程以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等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常见和典型的水生生物类群。
4、水生生物学目的:在学习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着重了解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并初步掌握其采集、鉴定、培养、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1、国外研究状况Aristotle(384-322 B. C.)最早建立生物学分类系统;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显微镜;C. Linnaeus在《自然系统》中确定双命名法;Forbes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Muller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19世纪中期,西欧探险船对世界海洋考察德国学者Hensen在188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Plankton一词。
20世纪50年代,进行水域生产力研究。
2、国内研究状况1920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52年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调查1980年对全国海岸及海涂资源进行调查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调查中科院水生所调查长江中、下游湖泊、青海湖1980年始,国务院部署全国渔业资源调查1985年和1988年,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等,1980;《海洋浮游生物学》郑重等,1984;《中国淡水藻志—鞘藻目》饶钦止,1988;《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杨德渐、孙瑞平,1988;《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齐雨藻等,1995;《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朱浩然等,1997;《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施之新等,1999;《原生动物学》沈韫芬等,1999单胞藻培养,藻种库;为配合生产发展,作为饵料解决了固氮蓝藻、螺旋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大面积培养;主要鱼类和经济生物个体种群实验:青、草、鲢、鳙;虾、蟹、鳖、贝;重点水域水生态系统学研究富营养化环境监测研究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1、淡水:根据水的运动和水体容积流水水体:泉、溪涧、河流静止水体:湖、池、沼泽半流水体:水库2、淡水:水体生物区划分a水底区沿岸带,亚沿岸带,深水带b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c水面区3、温带湖泊中的季节性周期a春季环流(spring overturn)b温跃层(thermocline)c秋季环流(fall overturn)秋季水华(fall(autumn)bloom)4、海洋(1)水层区(pelagic division)a浅水区:大陆架水体深不超过200m,平均宽度80km,环境复杂b大洋区:大陆缘以外水体,海洋主体,环境稳定(2)将大洋水体按垂直方向划分a上层:表层到150~200 m,光强随水深而变,温度有季节和昼夜变化b中层:200~1000 m,无光,无变化c深海:1000~4000 m,黑暗,水温低而稳定d深渊:>4000 m,黑暗寒冷,食物少(3)补偿点相关概念:由于水中的光照随深度而递减,因此水层中光合作用率也随着深度而逐渐减弱,到了某一深度,照度已减弱到使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生成的氧量,仅能满足本身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照度称为这种植物的补偿点,补偿点所存在的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1.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2.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7.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深度随水的透明度不同而不同,一般6~8米。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10.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12..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3.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浮游植物悬浮机制
(一)浮游植物的下沉速率 (二)悬浮适应机制 适应因素:体型大小、 适应因素:体型大小、密度和体型阻力 适应途径:分泌粘液 适应途径: 形成气囊状物质, 形成气囊状物质,如伪空胞 形成比重小的代谢物质, 形成比重小的代谢物质,如积累脂肪 增加表面积, 增加表面积,如表面的刺和突起
2、结构: 、结构: 细胞壁 细胞质膜 原生质体 内含物 类核体 鞭毛 菌毛 荚膜 芽胞 细菌的内生孢子
二、细菌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分布
水细菌数量分布主要受营养物基质的限制。 水细菌数量分布主要受营养物基质的限制。 1、 浮游细菌的数量和生物量随湖泊的生产力提高 、 而增长。 而增长。 2、季节变动:温带湖泊中冬季浮游细菌生物量低 、季节变动: 3、分层的深水湖泊中,细菌生物量在湖上层最高, 、分层的深水湖泊中,细菌生物量在湖上层最高, 温跃层和湖下层的上面最低。 温跃层和湖下层的上面最低。
(二)食性 滤食性:以酵母菌、细菌、单胞藻、 滤食性:以酵母菌、细菌、单胞藻、原生动物及有 机碎屑为食 捕食性:以胸肢捕食 捕食性: (三)生长发育 无性: 无性:孤雌生殖 有性:经多代孤雌生殖后发生, 有性:经多代孤雌生殖后发生,产生休眠卵
(四)分类 单足部: 透明薄皮溞 体长不侧扁 游泳肢无外肢) 体长不侧扁、 单足部: 透明薄皮溞 (体长不侧扁、游泳肢无外肢 仙达溞总科(胸肢 对 同形,全为叶片状) 仙达溞总科(胸肢6对,同形,全为叶片状) 真枝角部: 盘肠溞 胸肢5 对 前 对呈执握状 对呈执握状, 真枝角部: 盘肠溞总科 (胸肢 ~ 6对,前2对呈执握状, 胸肢 其余叶片状) 其余叶片状 大眼溞总科(躯干和胸肢均裸出壳瓣外) 大眼溞总科(躯干和胸肢均裸出壳瓣外)
(一)一般规律 浮游植物季节性变化的原因: 浮游植物季节性变化的原因:演替和次序变化 冬季: 冬季:少数耐寒种为优势种 春季:浮游植物大量增殖,以硅藻为主, 春季:浮游植物大量增殖,以硅藻为主,形成春季水华 夏季:生物量下降 夏季: 秋季: 秋季:常出现小的硅藻增殖
(二)我国一些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沿岸新哲水蚤生活周期
一、原生动物(Protozoa) 原生动物( )
(一)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单细胞,或群体, 形态特征:单细胞,或群体,细胞有形态和功能上的分化 (二)营养 方式 自养:自身带色素, 自养:自身带色素,进行光合作用 异养:以细菌、藻类、其他动物和碎屑为食 异养:以细菌、藻类、 (三)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环境条件良好时出现,有裂殖、 无性生殖:环境条件良好时出现,有裂殖、出芽等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环境条件差或种群连续进行较长时间的无性 生殖后出现,主要由接合、 生殖后出现,主要由接合、配子生殖等
四、细菌新陈代谢类型及其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一)细菌的营养类型
无机化能自养菌
1、自养细菌:以CO2为碳源,包括 、自养细菌: 为碳源,
无机光能自养菌 有机化能自养菌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活动
细菌性光合作用 化学合成的氧化作用 发酵作用 细菌的呼吸作用
五、细菌与水生动物的关系
浮游植物 微型和( 小型 微型和(硅 藻) 微微型
(四)分类 肉鞭亚门 鞭毛总纲:植鞭纲、 鞭毛总纲:植鞭纲、动鞭纲 肉足总纲:根足纲、 肉足总纲:根足纲、辐足纲
纤毛亚门:动基片纲、寡膜纲、 纤毛亚门:动基片纲、寡膜纲、多膜纲
夜光虫
砂壳虫
草履虫
二、轮虫
(一)形态特征 1、头冠 、 2、特化咀嚼囊和角质化咀嚼器 、 3、原肾管分列体两旁 、 (二)食性 滤食:以微型藻类、 滤食:以微型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 捕食: 捕食:以原生动物和小型轮虫为食 (三)生殖 无性: 无性:孤雌生殖 有性: 有性:形成休眠卵
(二)浮游植物的结构和生殖方式 1、细胞结构是藻类分类的主要依据 、 2、生殖方式: 、生殖方式:
单细胞种类: 单细胞种类:一分为二
营养繁殖
多细胞种类: 多细胞种类:断裂繁殖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孢子繁殖 有性繁殖:配子结合形成合子,长成个体 有性繁殖:配子结合形成合子,
(三)浮游植物各门概述 1、蓝藻门(蓝细菌或蓝绿藻) 、蓝藻门(蓝细菌或蓝绿藻) 2、隐藻门 、 3、甲藻门 、 4、金藻门 、 5、黄藻门 、 6、硅藻门 、 7、裸藻门 、 8、绿藻门 、 绿 藻 蓝藻
三、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
以哈纳斯湖为例) (一)垂直分布 (以哈纳斯湖为例) 数量、 数量、生物量随水深增加呈递减趋势 蓝、绿藻分布于中、上层水域,30m下以硅藻为主 绿藻分布于中、上层水域,30m
(二)水平分布 与营养盐分布有关 藻类水团分布沿岸带 > 河口区 > 敞水带
四、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演替
DOM
死亡 浮游动物 桡足类等) (桡足类等) 原生动物 鞭毛虫类、纤毛虫类) (鞭毛虫类、纤毛虫类)
异氧浮游细菌
鱼类
有机粪便和 分泌产物
经典食物链
微型生物食物环
微型生物食物环的结构及其经典食物链的关系示意图
第四章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plankton)大多数是单细胞藻类, 浮游植物(plankton)大多数是单细胞藻类, 它们是水生态系统中占优势的初级生产者, 它们是水生态系统中占优势的初级生产者,通过光 合作用将无机物(如硝酸盐、磷酸盐)转换成为新 合作用将无机物(如硝酸盐、磷酸盐) 的有机化合物(如脂肪和蛋白质),由此启动了水 的有机化合物(如脂肪和蛋白质),由此启动了水 ), 体食物链。 体食物链。
五、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生存对策
(一)生长和生存策略 生存策略:r选择与K选择 生存策略:r选择与K :r选择与 1、r选择的种类一般细胞小,最大生长素率高,往往 、r选择的种类一般细胞小,最大生长素率高, 选择的种类一般细胞小 是富营养型水域的特征表现。 是富营养型水域的特征表现。例如硅藻 2、K选择的种类一般个体较大,最高生长速率较低, 、K选择的种类一般个体较大,最高生长速率较低, 选择的种类一般个体较大 竞争力强,是寡营养型水体的特征表现。 竞争力强,是寡营养型水体的特征表现。例如甲藻 (二)藻类种群多样化——浮游生物的反论 藻类种群多样化 浮游生物的反论
六、浮游植物个体生理生态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在水 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 中的水生动物。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 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 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 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 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 极为复杂, 极为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和底 栖动物的浮游幼虫。 栖动物的浮游幼虫。在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研究 中占重要地位的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 中占重要地位的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 类和桡足类等。 类和桡足类等。
一、浮游植物概论
(一)浮游植物的体型 1、根足型(变形虫型):无细胞壁,具伪足,可运动 、根足型(变形虫型) 无细胞壁 具伪足, 无细胞壁, 2、鞭毛型(游动型):具鞭毛和细胞壁、周质或囊壳 、鞭毛型(游动型):具鞭毛和细胞壁、 ):具鞭毛和细胞壁 3、胶群体型(不定群体型):不运动,营养繁殖 、胶群体型(不定群体型):不运动, ):不运动 4、球胞型(不游动型):孢子繁殖,浮游藻类中普遍 、球胞型(不游动型):孢子繁殖, ):孢子繁殖 5、丝状体型:包括分枝和不分枝两种 、丝状体型:
(四)分类 哲水蚤目 剑水蚤目 猛水蚤目 哲水蚤
猛水蚤
剑水蚤
四、浮游动物垂直迁移
1、周日垂直迁移 、 夜迁移:黄昏上移,日出下移, 夜迁移:黄昏上移,日出下移,最普遍 晨昏迁移: 晨昏迁移:每日晨昏两次 反向迁移:白天升至表层,夜间下移, 反向迁移:白天升至表层,夜间下移,不常见 2、季节性垂直迁移 、
第三章 水细菌生态
广义地说,水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 广义地说,水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 蓝藻和原生动物。本章以细菌为重点,讨论微生物在 蓝藻和原生动物。本章以细菌为重点, 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一、细菌的形态
1、基本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 、基本形状:球状、杆状、
轮虫动物门 轮 虫
车轮虫
(四)分类 尾盘亚纲: 尾盘亚纲:尾盘总目 蛭态总目 真轮虫亚纲 单巢总目:游泳目、 单巢总目:游泳目、神轮目
囊型单趾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三、枝角类
(一)形态特征 1、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体短,左右侧扁,分节不明显; 2、有两瓣透明的介质披包在外; 、有两瓣透明的介质披包在外; 3、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并带 、头部有显著的黑色复眼, 有水晶体; 有水晶体; 4、第二对触角发达(有羽状刚毛 , 、第二对触角发达 有羽状刚毛 有羽状刚毛) 枝角状。 枝角状。
三、细菌在碎屑食物链中的作用
(一)初级生产大部分转化为碎屑 (二)细菌是整个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消费者 (三)细菌的生产力 1、硫细菌的光合作用 、 CO2+2H2O太阳能 1/6 C6H12O6+H2O+2S 2、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 、 3、细菌的异营养化 、 (四)细菌对碎屑的分解 1、对溶解有机物质的分解 、 2、对颗粒有机物质的分解 、
晶莹仙达溞 晶莹仙达溞
长额象鼻溞 长额象鼻溞
三、桡足类
(一)形态 体节:一般 节 头部与胸部第一节愈合, 体节:一般11节,头部与胸部第一节愈合, 称为头胸部 附肢: 附肢:共11对,头部 对,胸部 对 对 头部6对 胸部5对 (二)食性 滤食性: 滤食性:哲水蚤 掠食性:猛水蚤, 掠食性:猛水蚤,剑水蚤 刮食性: 刮食性:剑水蚤 混合型:兼有滤食和掠食食性, 混合型:兼有滤食和掠食食性,部分剑水蚤 (三)生长发育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受精卵 无节幼体 桡足幼体 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