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防控培训8.29日版

合集下载

2024版埃博拉出血热的医院感染防控培训课件pptx

2024版埃博拉出血热的医院感染防控培训课件pptx

注意事项
在穿戴和脱卸防护用品时, 要避免触碰面部和污染防 护用品表面;脱卸后要及 时进行手卫生处理。
手卫生与呼吸道卫生
手卫生
医务人员应随时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在接触患 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后、脱卸防护用品后等关键时刻,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进行手消毒。
呼吸道卫生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等 部位;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并及时洗手。
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的 人群是埃博拉出血热的高危人群。
为了有效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在医院内的传播,医护 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和 操作技能。医院也需要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加强 感染控制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02
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建立健全防控体系
制定完善的防控方案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根据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和特点, 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完善相关制度, 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建立应急机制
成立应急小组,负责疫情的监测、预 警和应急处置。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知识培训
01
使医务人员全面了解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
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控措施等。
05
实验室检测与报告制度
实验室安全要求
01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生 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 实验室人员遵守生物安 全规范。
02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生物 安全培训,了解埃博拉 病毒的生物危害和防护 措施。
03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 物安全设备,如生物安 全柜、防护服、护目镜 等。

2024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课件

2024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课件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课件一、引言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简称EHF)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非洲的埃博拉河流域被发现,因此得名。

埃博拉出血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我国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控能力,本课件将对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于Filoviridae科的单链负股RNA病毒。

病毒颗粒呈长丝状,直径约为80纳米,长度为800-1000纳米。

病毒基因组包含7-9个基因片段,编码7-9种蛋白质。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时,通过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合成负链RNA,再转录成正链RNA,进而翻译成病毒蛋白质。

三、流行病学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野生动物,如蝙蝠、猴子、猩猩等。

人类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器官或其他组织而感染病毒。

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含有病毒的物质,以及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医护人员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也可能因接触患者而感染病毒。

四、临床表现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8-10天。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出血等出血倾向。

重症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死率较高,可达50%-90%。

五、诊断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

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

病毒分离培养虽具有确诊价值,但操作复杂,风险较高,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六、治疗目前尚无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物和疫苗。

2024年度埃博拉出血热诊疗及防控培训

2024年度埃博拉出血热诊疗及防控培训
9
影像学检查应用
X线检查
主要用于观察肺部病变, 如肺炎、肺水肿等,对病 情评估和并发症诊断有重 要价值。
2024/2/2
超声检查
可观察肝、脾、肾等实质 器官的大小、形态及血流 情况,评估器官功能状况 。
CT/MRI检查
对于病情较重或疑似有并 发症的患者,可进行CT或 MRI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诊断。
一般治疗
包括隔离、卧床休息、补充液 体和电解质等措施,以维持患
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024/2/2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发热 、疼痛、出血等,给予相应的 对症治疗药物。
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 可尝试使用某些广谱抗病毒药 物或免疫调节剂进行辅助治疗 。
支持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需给予呼吸支 持、循环支持等高级生命支持
2024/2/2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3
关注国际动态
医护人员需关注国际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以便 及时获取最新的诊疗技术和防控策略。
2024/2/2
22
05
患者管理与康复支持
2024/2/2
23
患者隔离治疗要求
严格实行隔离措施
患者需被安置在具备良好隔离条件和必要救治设 备的医院隔离病房,确保有效隔离。
加强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需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医用防 护口罩、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及时通报 疫情动态和防控工作进展。
2024/2/2
15
应急处理方案
隔离治疗
对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 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
散。
2024/2/2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与诊疗方案培训题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与诊疗方案培训题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与诊疗方案培训题姓名:科室:分数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

1、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和()为本病传染源。

2、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

3、埃博拉出血热的最长潜伏期是()天。

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在()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5、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病毒,是一种感染()动物的疾病。

二、是非题:(每小题5分)。

1、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敏感。

( )2、目前只发现4种埃博拉病毒。

()3、人群对埃博拉出血热普遍易感。

( )4、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控意识,洗手很重要。

()5、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不需要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和集中隔离观察。

( ) 三.选择题,单选题(每题3分)1、关于埃博拉病原体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 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B. 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C. 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DNA病毒D.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2、埃博拉病毒对人不致病的类型为:( )A. 扎伊尔型B苏丹型 C. 本迪布焦型 D. 莱斯顿型3、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接触传播B、性传播C、气溶胶传播D、消化道传播4、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是:()A.数小时B、1-3天C、3-5天D、2-21天5、埃博拉出血热的典型病理特点是:()A. 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B. 多器官灶性坏死C.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D. 小包含体6、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是:()A. 注射疫苗B.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 C. 药物预防D.杀灭非人灵长类动物7、埃博拉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A、流行性出血热病毒B、埃博拉病毒C、柯萨奇病毒D、超级病毒8、埃博拉病毒对热有()抵抗力。

()A、微弱B、低度C、中度D、高度9、埃博拉病毒60℃需()小时灭活。

()A、1B、2C、3D、410、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课件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课件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课件目录•埃博拉出血热概述•预防措施与建议•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临床治疗与药物研究进展•疫苗接种策略与效果评估•国际合作与交流经验分享01埃博拉出血热概述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以及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医疗器械等。

此外,气溶胶传播和性传播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21天,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便血等。

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

流行病学特点地域分布01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尤其是刚果(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

近年来,其他国家也陆续出现疫情,如美国、欧洲等。

人群易感性02人群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般来说,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并发展为重症。

季节性03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在雨季或干季交替时期出现疫情高峰。

这可能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改变等因素有关。

02预防措施与建议避免接触个人卫生穿戴防护用品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个人防护措施01020304减少与埃博拉病毒携带者的接触,特别是在疫情爆发期间。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面部。

在疫情严重地区,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野生动物肉,以降低感染风险。

社区防控策略通过宣传画、宣传册、社区广播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知识。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资料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培训资料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培训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

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一、疾病概述(一)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可在人、猴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一个月后,感染性无变化。

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该病毒对紫外线、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三)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

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

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

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四)病理特点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二、诊断、治疗和报告(一)诊断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

2024年度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培训

2024年度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培训

2024/2/2
5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2024/2/2
临床表现
包括突发高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呕吐、腹泻、出血 等。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确 诊需依赖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
6
疫情危害及社会影响
疫情危害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可导致大量病例和死亡,对当地医疗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造 成巨大冲击。
2024/2/2
15
消毒剂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消毒剂种类
选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或醇类消毒剂等,确保有效杀灭病毒。
使用注意事项
按照消毒剂说明书正确使用,注意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和使用方法,避免对人 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2024/2/2
16
废弃物处理和环境消毒操作指南
2024/2/2
废弃物处理
Chapter
2024/2/2
23
现场处置流程梳理和优化建议
1
梳理现有现场处置流程
对疫情报告、病例发现、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 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
2
优化现场处置流程
针对梳理出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如加强疫情 监测预警、提高病例发现和报告质量、强化隔离 治疗措施等。
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室消毒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处 理,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1
实验室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实验人员培训。
应急处理
发生实验室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024/2/2
22
05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

THANKS
感谢观看
定义
早期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喉咙痛、乏力等。随后可能出现呕吐、腹泻、腹痛、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病例可出现内出血、体外出血、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症状
定义和症状
传播途径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组织等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衣物、床单、医疗器械等)间接传播。
防疫物资储备与分发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计划
05
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高风险人群。
对象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防控措施等。
内容
培训对象与内容
形式
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相结合,包括视频教程、讲座、案例分析等。
时间安排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培训,建议至少安排半天时间。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宣传教育
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卫生环境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患者。
疫情监测
提前储备医用防护用品、消毒液等必要的防疫物资。
防疫物资储备
医疗机构防护措施
在医疗机构设置预检分诊点,对来院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和症状询问。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
xx年xx月xx日
目录
contents
埃博拉出血热概述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措施埃博拉出血热诊断和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计划结语与展望
埃博拉出血热概述
01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简称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埃博拉培训试题

埃博拉培训试题

沭阳县人民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得分一、填空题(80分)1.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

本病于1976年在首次发现。

2.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和本迪布焦型。

除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3.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 ,100℃5分钟即可灭活。

该病毒对紫外线、Υ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4.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和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狐蝠科的有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

5.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6.医护人员、病人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容易受到感染。

接触或可以导致人的发病。

7.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在小时之内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在备注栏中注明。

8.目前尚无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 ,及时发现、诊断和严格隔离控制病人、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加强等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9.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触之日起至天结束。

10.医务人员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彻底清洗皮肤,再用消毒液或擦拭消毒;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发生锐器伤时,应当及时按照锐器伤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暴露后的医务人员按照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二、简答题(20分)1.简述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史、疑似病例定义。

埃博拉病毒防控培训

埃博拉病毒防控培训

埃博拉病毒的病原学特点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 链 RNA 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 “ 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 1000nm,直 径约 100nm 。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 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 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 RNA,大小为 18.9kb, 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医务人员如何做好埃博拉病毒的防范
诊治埃博拉病例的医务人员比其他人群面临的感 染风险更高。 (1)疑似或确诊埃博拉病例应该与其他病例分开 疑似或确诊埃博拉病例应单独隔离。若缺乏隔离 房间,应安排指定区域收治疑似或确诊病例,与 其他病人分开。在这些区域中,疑似或确诊病例 也要分开隔离。同时要限制这些区域的人员出入, 救治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设备应是该区域专用的, 在此区域内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也应是专 门的人员。
易感动物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法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 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 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 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 压蒸气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 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 1 微米左右含病 毒的气雾,猴子 4 ~ 5 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 6 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 5 人没有受 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 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 天。
埃博拉病毒的感染途径
敏感动物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 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 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仓 鼠、乳鼠较为敏感,腹腔、静脉、皮内或鼻内途径接种均 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鸡胚不敏感。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 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 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的操作流程 .doc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的操作流程 .doc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的操作流程
一、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地址:
二、可以通过“密码找回”找回以前的账号,或新注册账号(注册新账号时请填写完整相关信息)。

如下图红色虚线表示
三、新注册的人员需关联IC卡,以前有账号的人员可以跳过此项目
四、登入后选择主页面的“全员/专项培训”
五、进入后选择项目下的课题,分别进入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和考试内容。

六、学习完成后,确认自己己的学习状态为完成即可。

操作步骤为点选“个人中心”的“学习状态”为“已通过考试”
七、技术服务电话。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课件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课件

,但需要较长时间和特殊设备。
临床诊断流程
初步筛查
通过询问患者症状、流行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 判断是否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史,结合实验室检 测结果,对疑似病例进行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对于高度疑似病例,需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 他出血热疾病、细菌性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
登革热
发热期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血小板减少,出现皮疹、淋巴结 肿大等体征,但通常无出血现象。
流行性出血热
发热期血压下降,出现充血出血现象,出现胸水、腹水等体征, 但通常无皮疹。
钩端螺旋体病
出现严重出血和肾损伤等体征,但通常无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表 现。
05
抗病毒药物与疫苗
抗病毒药物
药物种类
包括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核苷酸类似物,以及 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
发病机制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在体内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因子 释放、凝血功能障碍等。
病程进展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患者通常在发病后2至21天内死亡。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03
防控措施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全面的疫情监测系统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追踪病例的接触者,预防 疫情扩散。
特点
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症状严重,属于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特征
1 2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包括接触患者和感染动物的体液、 分泌物、组织等。
发病时间
通常在接触感染后2-21天内发病,平均为8-10 天。
3
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年人为主,儿童感 染后病情较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一)
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资料
来自于疫区或病前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 病前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经到过疫区的发热者 病前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者 接触过被感染动物
临床表现
同上
实验室检查
病毒抗原阳性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 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治疗原则(无特效治疗措施)
1. 2. 对症和支持治疗。 注意水、电解质平 衡,预防和控制出 血。 3. 治疗肝、肾功能衰
竭和出血、DIC等并 发症。
4. 控制继发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 (一)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严格 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 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果蝠的分布
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 人或动物的体液、呕吐物、分 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 染性,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 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而感 染。 –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 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 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 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 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 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埃博拉疫情影响
埃博拉病毒将重创西非 经济。 8月27日,国际信用 评级机构穆迪称,由于埃博 拉病毒的暴发,“至关重要 的商业活动和交通的中断” 可能会至少持续1个月。此 外,如果埃博拉病毒继续扩 散的话,也可能导致非洲大 陆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经 济和财政的恶化”。
当地时间8月26日,几内亚科纳克里,棕榈油小贩哈巴将 油倒出来,她和他的丈夫承受经济损失,因为他们贩卖的 棕榈油来自埃博拉病毒疫区,无人愿意购买。(图片来源: 东方IC)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可为本 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 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 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已知黑猩猩可以作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但多数暴发无法查出病人从何处感染,首发 病例与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流行。
预防控制措施(三)
(五)定点医院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1.加强个人防护。 2.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人的皮肤暴露于可疑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排 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 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 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
(六)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 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 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七)培训与督导检查 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开展埃博拉 出血热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感谢大家的观看
• 祝愿大家事事如意天天开心
编辑人员:27、28、29、30、
31
埃博拉病毒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
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 无明显变化。
60℃灭活病毒需要1 小时
埃博拉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 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 脂溶剂(酒精、新洁尔灭、正己 烷、甘油、氯仿)敏感。
病毒种类
目前已发现5种埃博拉病毒
扎伊尔型(EBOV):对人致病性最强,曾引起暴发最多 苏丹型(SUDV):对人致病性其次,曾引起暴发其次 本迪布焦型(BDBV):对人致病性更次,曾引起暴发更 次 塔伊森林型(TAFV):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 赖斯顿型(RESTV):菲律宾和中国发现过,可以感染 人类,但至今尚无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相关报道。
前期防控工作回顾(二)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各 省高度重视,相应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活动。
8月18日上午,受国 家卫生计生委的派遣,湖 南省的首支国际医疗救援 队伍正式出发,3名湖南 专家将赴西非开展救援工 作,与西非人民共同抗击 埃博拉病毒。
前期防控工作回顾(三)
8月20日~22日, 湖南省卫生厅应急办举 办了2014年湖南省埃博 拉、MERS等新发传染 病防控工作的培训班。 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机 动队全体成员,各市州 卫生局应急办专干, 各市、区(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干,湖南省出入 境检验检疫局相关业务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埃博拉 防控、诊治相关问题,同时要求各市、区(县)务必参 照方案落实好防控工作。
当地时间8月15日,塞拉利昂弗里敦某集市,蔬菜 摊前冷冷清清。(图片来源:东方IC)
前期防控工作回顾(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副所长董小平13日在国 家卫生计生委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从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 基本特点、传播途径、传播能力等因素分析,病毒传入我 国有风险,但在我国暴发风险极低。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 埃博拉病毒传播至非洲之外国家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我国 境内没有发现埃博拉病例。但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需做好防控准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7月24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质检总局外交部、 国家旅游局发布了《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 旅游局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出血热传入我国的公告 》。此 后,又接连印发了埃博拉病毒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等资料。 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民航局、中医药局等部门 也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防止埃博拉出血热传入 我国。
诊断(二)
留观病例 具有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的发热(体温>37.3℃)病例 疑似病例 具有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痛、呕吐、腹泻、腹痛 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不明原因猝死 确诊病例 病毒抗原阳性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 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 2-21天,一般为8-10天。
临 床 表 现
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结膜 充血、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 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 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 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 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8月29日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又译作伊波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 性传染病。此病于1976年在非洲苏丹南部 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 首次爆发,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埃博 拉病毒由此得名。
前期防控工作回顾(四)
8月15日下午,我中心组织全体员工对于埃博拉出 血热防控相关知识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与讨论。会上, 我中心传染病防控专干对于埃博拉病毒的流行特点、 诊治方案以及防控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当前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状况以及蔓延形势进行了分析。全 体员工广泛参与,积极发言与讨论,探讨如何把“埃 博拉”传播到我区的机率降到最低。 这对于我区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提高埃博 拉防控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的 防控工作准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际传播形式
家庭内感染
护理
葬礼
院内感染
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
人群易感和高危人群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集中在成年人
暴露或接触机会多
高危人群
医务人员 与患者密热带雨林的死亡动物有直接接触的猎人
3.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应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
级别应符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病毒培 养在BSL-4实验室、动物感染实验在BSL-4实验室、未经培养 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3实验室、灭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 实验室、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中进行。
预防控制措施(四)
(一)来自疫区人员的追踪管理 加强监测,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工作。来自疫区或 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的人员信息,参照《埃博拉出血热疫区来 华(归国)人员健康监测和管理方案》(附件1)的要求,协 调做好追踪、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离开疫区满21天。 (二)密切接触者管理 密切接触者是指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或者疑似病例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员,如共同居住、陪护、 诊治、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 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或污染物品等接 触之日起至第21天结束。医学观察期间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时, 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
预防控制措施(二)
(三)病例的诊断、转运和隔离治疗。 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留观或疑似病例后,应当将病例转运 至符合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转运工作参照《关于印发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发明电 〔2014〕43号)要求执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发现留观病 例后,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病例转运工作。 (四)流行病学调查。 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合相关基层医疗单位对 辖区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 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信息、诊断与转归等,具体流行病 学调查方案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文件。流行病学 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完成调查后,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 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埃博拉疫情状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 目前为止,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 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2615例,埃博拉疫情致死 人数已达到1427人。而且,由于个人防护措施 缺乏及设备不规范使用等原因,西非埃博拉疫情 导致感染病毒的医护人员数量“史无前例”。 截至26日止,已有超过240名医护人员在几内 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不幸感染 埃博拉病毒,超过120人死亡。 当地居民对埃博拉病毒存在高危暴露(当 地有一个风俗,人死后,要把尸体洗干净), 这大大增加了人群的感染和死亡率,继而引起 恐慌和焦虑。 目前,非洲其他国家正未雨绸缪,严防埃 博拉疫情的蔓延。埃博拉的病死率高,为 50~90%,至今尚无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