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教案

合集下载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

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⑴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⑴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

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写景中的作用。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三峡的壮美景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长江三峡的雄伟奇丽。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长江三峡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如作者的情感表达、写景手法的运用等。

3、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三峡的美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壮丽景色。

提问学生对长江三峡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3、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顺序,明确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文中描写三峡景色的精彩语句,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师提问:作者在描写三峡景色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长江三峡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江三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江三峡的景色、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

6、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家乡美景的短文。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长江三峡》优秀教案设计「篇一」师:上课!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 生:三峡。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三峡的壮美风光。

请大家看屏幕。

(CAI显示三峡风光)师: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

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师: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

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

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

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CAI显示练习)师: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师:看来大家对语句含义理解得不错。

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步。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生:先写三峡的山,然后写三峡夏、春冬和秋季的景色。

师: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生: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色,所以先写。

春冬的水相似,所以一起写。

秋天的水很凄凉,所以最后写。

师: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

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说。

生: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说明山非常高。

生:三峡的山多,而且连绵。

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夏天的水湍急,流速快。

从“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秋天十分凄凉。

从“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春冬水是清澈的,树是茂盛的,山是险峻的。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

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图片投影。

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阙嶂曦襄溯 ? 属引4、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 漱;良;肃;属引;<2>句子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并板书: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夏:急水春冬:清荣峻茂秋:哀婉凄异。

关于《三峡》教案三篇范文精选

关于《三峡》教案三篇范文精选

关于《三峡》教案三篇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

《三峡》教案七篇

《三峡》教案七篇

《三峡》教案七篇《三峡》教案篇1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新建的三峡工程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读。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诗的美妙,也领略了景的秀美。

面对三峡,你想说些什么吗?2、介绍作者,导入课题导语: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亲自考察全国的水系后,写下了《水经注》,《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感受一下这位见多识广的地理学家为我描述的1400多年前的三峡景观。

(板书:27、三峡郦道元)①通过展现三峡美景和雄伟的三峡工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调动学生情感。

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研习课文(一)整体感知,把握结构美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略山水之美。

课件: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屏幕上显示与课文各段内容同步的三峡风景。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想一想:课文介绍了三峡的哪些情况?各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①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看风景和听录音,创设与课文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这篇较难懂的文言文有了感性的认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②学生已有了前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基础,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及相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③领悟__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的结构特点。

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二)推敲字词,体会语言美1、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①再读课文,想想:《三峡》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观的?明确: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上涨,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还用对比烘托出水流湍急;春冬之时,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怪柏悬泉,还以“素”“绿”“清”“影”等表现色彩的美;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等表现悲凉情感的文字。

《三峡》教案优秀4篇

《三峡》教案优秀4篇

《三峡》教案优秀4篇《三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诵读法。

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

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2分钟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作者及作品简介2分钟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长江三峡》高二册语文教案

《长江三峡》高二册语文教案

《长江三峡》高二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江三峡》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2.理解《长江三峡》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长江三峡?长江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三峡为何被称为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余秋雨,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2.分析余秋雨的《长江三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读《长江三峡》,感受文本的美。

2.讨论文本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长江三峡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课堂讨论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如: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

2.讨论文本所蕴含的哲理,如: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意义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长江三峡》的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长江三峡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二、深入分析1.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如:“长江三峡,山高水险,气象万千。

”2.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长江三峡的自然美。

三、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长江三峡之美”为题,进行写作训练。

2.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新性写作。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环保意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长江三峡的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长江三峡的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二、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长江三峡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2.讨论如何将长江三峡的美融入我们的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学习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习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2.了解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学习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2.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三峡的照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步骤二: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30分钟)教师讲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地貌特点,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步骤三:学习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并与学生一起查找相关知识。

步骤四:学习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三峡的保护和发展情况,并展示相关案例和材料。

步骤五: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按照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知识,自由讨论并提出他们对于长江三峡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步骤六: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资源:1.长江三峡的照片和视频;2.相关的地理和文化知识材料;3.小组合作活动任务卡。

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2.学生对于长江三峡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延伸:。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三峡教案(4篇)

三峡教案(4篇)

三峡教案(4篇)《三峡》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写几句赞美一个地方的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长江三峡的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见闻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开展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1)、(教师放歌曲《三峡美》)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长江三峡,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小船,一同去游览三峡。

(板书:28船过三峡)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思考:作者游三峡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看到三峡的山奇、水急和船险,听到传说)(4)、师小结并板书3、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三峡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学生按山奇、水急、船险和传说四个内容分组自学)4、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5、拓展实践:教师放一段三峡风光录像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峡的风光,领略了它的美丽和神奇。

最后老师要把一首词送给大家,喜欢的话和老师一起读:师一起读:三峡美长江美,最美是三峡,山奇水急风光好,船行浪尖险中飘。

能不爱三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刀砍剑劈”,“缠绕”,“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三峡》 教案(4篇)

《三峡》 教案(4篇)

《三峡》教案(4篇)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编辑为大家分享的《三峡》教案(4篇),仅供借鉴。

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三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之歌》导入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

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秋:悲寂凄凉忧伤,令人伤感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篇一:《三峡》教案】《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

地理学家、散文家。

著有《水经注》。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读准下列加点字:郦道元阙处重峦叠嶂...曦月襄陵沿溯...乘奔御风绝献素湍绿潭...飞漱属引..三、合作交流:1.学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多读。

明确:导朗指读:读出节奏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3.合作解决相关内容:(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自:(2)略无:阙:(9)或:王命:宣:(10)朝:(11)江陵:(12)虽:奔:御:(13)不以:疾:(14)素湍:素:绿潭:(17)悬泉:飞漱:漱(18)清荣峻茂:(19) 良:(20) 晴初:霜旦:(23)沾:(24) 三声:(2)句子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4一、教学目标(一)(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二)培养高效阅读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进程设计(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出处是______。

2.“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3.“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

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

“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5.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

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6.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7.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

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______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8.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9.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1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测试记录: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理解率:______%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二)激疑质疑。

1.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2.诗情、画意、哲理的统一,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试说明这个特点。

3.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有时看起来“十分吓人”,为什么还使人感到美呢?(三)精读导引。

1.精读全文,可知第一段是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的感受,可作第一部分;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三峡的,可以三个峡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概括内容。

《三峡》教案(最新7篇)

《三峡》教案(最新7篇)

《三峡》教案(最新7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前准备:音乐渲染气氛。

播放《三峡,我的家乡》教学过程:一、揭题1、快乐地读课题。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

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所以称它为三峡。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通读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

反馈,随机正音。

板书: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设计意图: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三、读悟:(一)、(赏读山)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

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

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

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读和说)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

(出示画面和文字)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指生读——评价:为什么读的这么慢啊?还可以怎么读?为什么?)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

师生评议。

《三峡》教案(7篇)

《三峡》教案(7篇)

《三峡》教案(7篇)《三峡》教案篇一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

)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

)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

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

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读好三峡文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

我来挑战读准齐读:屏显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泪沾裳(释“裳”齐读)读懂齐读:屏显准确解释我能行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自阙?奔霜?绝?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三生分)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二)读赏三峡景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明确?提示山:怎样的山?连绵高峻高峻美(雄壮美)夏水:有什么特征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奔放美?《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清幽美秋景:给你什么感觉?凄凉寂静凄婉美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三峡教案【三篇】

《⽔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编整理了初中语⽂三峡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三峡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积累⽂⾔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语感。

2.理解⽂意。

3.把握⽂章脉络,学习本⽂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热爱祖国壮美⼭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语感。

2.理解⽂意。

3.把握⽂章脉络,学习本⽂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法。

教学难点: 把握⽂章脉络,学习本⽂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唐代诗⼈李⽩有⼀⾸诗《早发⽩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帝城 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今天我们⾛进另⼀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

⼆、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风景名胜之⼀,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也就是常说的“三⼤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西起⽩帝城,东⾄巫⼭⼤溪镇,全长8公⾥,以其雄伟壮观⽽著称。

瞿塘峡锁全川⽔的险要⽓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幅神奇的⾃然画卷和⽂化艺术⾛廊。

巫峡⾃巫⼭县城东⼤宁河起,⾄巴东县官渡⼝⽌,全长46公⾥,有⼤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

巫峡两岸群峰,以⼗⼆峰为奇,它们各具特⾊,尤以神⼥峰最为纤丽奇俏。

“秀峰岂⽌⼗⼆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整个峡区都是⾼⼭、峡⾕、险滩、暗礁。

峡中有峡、滩中有滩,⼤滩含⼩滩,⾃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近作者 1.请⼀位同学为⼤家朗读⼀下关于本⽂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第一篇:《长江三峡》教案《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课前预习1、‚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2、‚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

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

‚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4.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

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5.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6.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

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7.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8.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9.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四川、奉节,湖北、宜昌,193公里。

2.瞿塘、巫、西陵,像一道闸门(或雄奇)、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或秀美)、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或险恶)。

3.通感、比喻,在急流中航行及舒快的感觉。

4.泄、青、崆岭,崆岭。

5.zǐ,屈原,mì。

6.嫱,香溪,chán,‚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7.由西向东的航程。

8.船行(或船的方位)、仰视、平视,前方、两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课前预习1、“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2、“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

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

“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4.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

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5.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6.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

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7.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8.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9.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四川、奉节,湖北、宜昌,193公里。

2.瞿塘、巫、西陵,像一道闸门(或雄奇)、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或秀美)、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或险恶)。

3.通感、比喻,在急流中航行及舒快的感觉。

4.泄、青、崆岭,崆岭。

5.zǐ,屈原,mì。

6.嫱,香溪,chán,“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7.由西向东的航程。

8.船行(或船的方位)、仰视、平视,前方、两侧。

9.本文在描写三峡雄伟艳丽的景物中,表达了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启发人们急流勇进。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刘白羽情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描写了自己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唱出一首献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赞歌。

(二)、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作家。

1916年生,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三)、长江三峡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简称三峡。

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

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四)、分析课文:1.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分析: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启发思考的几个问题:(1)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什么?(2)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析讲解要点。

(1)第一部分(即第1段)总写1960年11月18日这一天在长江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2)这一感受运用的是“通感”修辞方法。

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

“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

(3)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

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分析文章第二部分:1.要求学生指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

2.教师讲解,启发学生学习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总结提出以下几点:(1)景随时异。

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

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

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2)步移景异。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

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

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

”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

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

(3)同景换角。

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

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

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

现在,对准峡口的滟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

”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

(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瞿塘峡像一道闸门。

”等就是点睛之笔。

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分析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3、4、5段)。

要求思考的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2)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2.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下面几个要点。

(1)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

(2)这一部分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

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

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

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

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

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

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

有人说:舟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

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

在一条画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3)从写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几点:A.运用大量的比喻。

(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B.点面结合。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分析第四部分。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明确:这部分写的是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明确:“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

“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

”下面是分述各滩的特点: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

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

”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崆岭滩:“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作者通过引用来写出其凶险。

3.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

如:“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

”“‘江津号’剧烈地震动起来。

”“‘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

”“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

”“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4.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5.关于第八段结尾“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

”一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的处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学生注意。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四、课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启碇(diàn)绛(jiàng)紫隽(jùn)秀秭(zǐ)归B. 夔(kuí)州潋滟(yàn)婀娜(nuó)离弦(xián)C. 缥缈(miǎo)汨(bì)罗崆(kōng)岭澎湃(pài)D. 抛锚(miáo)跋涉(shè)瞿(qú)塘对峙(zhì)★解析:A 启碇(dìng) C 汨(mì)罗 D 抛锚(máo)答案: B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吸摄峭壁寒喧莽莽苍苍B. 叠嶂山峦廖廓峨冠博带C. 恪守迷惘寰宇美髯白皙D. 颤栗雷霆漩涡神奇怪涎★解析:A 寒暄 B 寥廓 D 神奇怪诞答案: C3.文中引用了不少传说、民谣、古诗,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形象地突出三峡的险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