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提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另外也体现了中和反应的重要性,是酸的能通性的发展和延伸,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为盐的学习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探究酸碱反应的过程(难点)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难点)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等投影仪、pH试纸。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回顾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及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投影图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蚊虫叮咬现象,引入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或肥皂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方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示范教案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并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三、教学用具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等。
四、相关资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微观)》视频资源、《放热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图片胃酸如果胃酸过多该怎么办呢?一般我们可以用复方氢氧化铝片治疗,其中的原理涉及到本节课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
下面,我们就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吧。
【新知讲解】一、中和反应【过渡】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呢?一部分同学说能反应,一部分同学说不能反应,还有另外一些同学说不知道。
那下面就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设计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提供的药品】NaOH溶液、盐酸、无酚酞试液、紫石蕊试液。
【方案设计】(1)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恰好变成无为止。
(2)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紫为止。
(3)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红为止。
(4)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滴入几滴石蕊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紫为止。
【强调】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并且还要边滴边搅拌,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什么时候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讲解】在上面的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难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是否了解酸和碱呢?你们能举出几个酸和碱的例子吗?2.引导学生回忆酸和碱的定义和特性,以及酸的常见例子(如柠檬汁、醋等)和碱的常见例子(如肥皂水、石灰水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分享幻灯片或黑板演示相关知识:a.酸的定义: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b.碱的定义: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c.酸和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碱具有苦味、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实验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示例演示。
a.准备:悬浮柠檬汁和酸性指示剂的盛装瓶,以及悬浮肥皂水和碱性指示剂的盛装瓶。
b.操作:分别向两个盛装瓶中滴加少量的酸性指示剂和碱性指示剂,并观察变化。
c.结果:酸性指示剂变为红色,碱性指示剂变为蓝色。
d.分析:酸和碱反应后,中和产生了水,并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2.实验2:酸和碱的体积反应实验。
a.准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酸碱指示剂、容量瓶、滴管、酸碱气球。
b.操作:将酸性溶液滴加到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的酸碱指示剂,然后逐滴加入碱性溶液,直到酸碱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
c.结果:记录下加入碱性溶液的滴数和体积。
d.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酸和碱的摩尔比例,从而可以推算出酸和碱的化学式。
四、实验归纳和总结(15分钟)1.学生自主归纳分析两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学生提出和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因素。
五、小结和展望(10分钟)1.简要复习课上的重点知识,强调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2.掌握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二、教学重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酸与碱的定义;–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酸与碱的认知和兴趣,如“你们都吃过柠檬吗?柠檬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复习酸和碱的定义。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1.酸与碱的定义–酸的定义: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化合物;–碱的定义:能够接受H+离子的化合物。
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特点:反应产生盐和水,pH值接近中性,有放热现象。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的通式:H+ + 阴离子→ 盐 + H2O;–碱的通式:OH- + 阳离子→ 盐 + H2O。
2.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
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作用:用于酸碱溶液的测定和判断;–原理: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不同酸碱溶液中发生变化,通过观察颜色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酚酞:酸性溶液为无色,碱性溶液为粉红色;–甲基橙: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黄色;–酸性紫: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蓝色。
3.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酸碱指示剂滴于待测溶液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颜色变化为酸性则为酸性溶液,颜色变化为碱性则为碱性溶液,颜色无变化则为中性溶液。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以及它们在中和反应中的反应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学生将建立起对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3.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4.理解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量筒、试管、滴管、酸碱指示剂。
2.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
3.实验环境: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集体讨论的方式,询问学生什么是酸和碱,它们的性质是什么,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个量筒,倒入1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
(2)取一个试管,滴入几滴酸碱指示剂。
(3)从试管中滴入盐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继续滴入盐酸溶液,直到颜色变为指示剂原本的颜色。
(5)记录滴入盐酸溶液的体积。
3.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通过集体讨论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滴入盐酸后颜色会发生变化?(2)滴入盐酸的体积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一样?(3)是什么使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4.理论解释(15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的原理和现象:(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化学素比例反应,生成盐和水。
(2)在实验中,盐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
当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盐和水。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2)酸和碱的量必须满足化学素比例,才能发生完全中和。
6.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的应用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解决。
例如:(1)如果你有一杯过酸的果汁,你会用什么来中和?(2)酸雨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处理酸性土壤?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探究,找到答案并向全班展示。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2. 掌握如何推断和判定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3. 熟练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技巧,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1. 归纳对比教学法。
2. 实验探究教学法。
3. 讨论交流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2)通过示例来说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例如:NaOH + HCl → NaCl + H2O。
2)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检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实验结果、体验中和反应过程,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4)教师讲解酸和碱中和反应实例及应用。
1)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知识点。
2)进行疑难问题解答。
3)布置或预告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烧杯、滴定管、磁力搅拌器等。
2. 实验试剂:NaOH、HCl等。
六、教学评估
1. 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2. 学生口头答问、课堂表现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意识等。
3.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
本课以实验探究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深入认识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特点,建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意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通过微观粒子示意图讲解,了解到中和反应实际上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 CuO B CuSO4C Cu(OH)2D HCl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Zn +2HCl == ZnCl2+ H2↑
B CuO + 2HCl == CuCl2+ H2O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但对酸和碱的认识不够深刻,本节课要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和中和反应的实质,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酸和碱会反生反应。
2.通过分析实验和微观粒子示意图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C AgNO3+ HCl == AgCl↓+ HNO3
D Cu(OH)2+ H2SO4 == CuSO4+ 2H2O
小结
酸与碱作用生成; 水
实质:H++OH- = H2O
教师姓名
董梅
单位名称
昌吉州第一中学
填写时间
2020年8月10日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难点名称
中和反应的原理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常见的酸和碱有初步的了解,还未学习盐的知识。本节课既要学习盐的概念,还要学习中和反应的发生原理和实质。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
2、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课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朝阳县柳城中学曲海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铁架台、坩埚钳、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石棉网
五、教学过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8.3 酸和碱的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酸、碱的组成,知道酸和碱在溶液中生成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本质。
二.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酸、碱化学相似性的归纳。
三.教学难点设计中和反应实验方案四.教学过程1.导入:在腌制皮蛋的过程中生成了碱,所以皮蛋吃起来有涩味,如果我们在吃皮蛋时蘸少量的食醋就能去除皮蛋的涩味。
是不是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和皮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2.实验来探究学生上讲台演示: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讨论,再探究: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滴1、2滴酚酞溶液现象是: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现象是:3.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NaOH+HCl = NaCl+H2O再举例:其实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学生仿写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Ca(OH)2+2HCl = CaCl2+2H2O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2NaOH+H2SO4 = Na2SO4+2H2O4.观察三个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三个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概念: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6、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H+和OH-结合生成了水7、拓展: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小结: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达标检测】请你根据条件,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些胃药中含氢氧化铝,可以中和胃液中过多的盐酸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2)用熟石灰可中和硫酸厂排放的稀硫酸(3)用适量的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板书设计】中和反应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6篇)
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顺河初中余海明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络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2.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p 、归纳、联络生活、活动理论。
四、教具准备:老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响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场做实验•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观察现象,分析^p 原因你们想知道这个微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响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响,探究借用指示剂。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无现象•分析^p 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响了、没反响〕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响吗?要正确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展活动与探究。
接着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探究方案一:稀NaOH溶液〔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方案二:稀盐酸〔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无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2 方案三稀NaOH溶液〔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蓝色→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变紫色方案四:稀盐酸〔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紫色3、深化探究中和反响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响和盐的概念•取适量方案1反响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中和反应的原理;2.掌握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2.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瓶盐酸和一瓶氢氧化钠,并询问学生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反应。
2.学习与探究(15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展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过程。
学生观察和记录反应的现象并追问:“为什么酸和碱在一起会发生中和反应?”。
引导学生提出并进行解答。
(2)呈现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盐+水(3)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
向学生解释酸和碱的离子在中和反应中重新组合形成了盐和水,并解释水的生成方式。
3.巩固与实践(20分钟)(1)进行小组讨论,使用不同酸和碱的实验数据,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和反应实验,使用漩涡棒或称量皿,逐滴加入酸或碱,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4.拓展与检验(20分钟)(1)向学生分发一份综合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摩尔量。
教师适时进行解答与讲解。
(2)进行课堂互动,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检验他们对于酸和碱的性质、中和反应的认知程度。
5.课堂总结(10分钟)(1)回顾课上的内容,总结酸和碱的性质,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2)强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四、板书设计酸+碱→盐+水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了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理解酸和碱的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来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酸和碱性质的介绍,并通过更多的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观察能力。
教案初中中和反应
教案初中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概念。
2. 提问:酸和碱反应会生成什么?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讲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3. 讲解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 + 碱→ 盐 + 水。
4. 讲解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利用酸碱的浓度和体积计算中和反应的产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观察酚酞指示剂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出几个中和反应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醒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中和反应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计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3.能够运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苯酚酞溶液、酚红溶液、甲基橙溶液、酚酞颗粒、苯酚酞颗粒、酚红颗粒、甲基橙颗粒、试管、试管夹、滴管等;教具:投影仪、电子白板、计算机、教师准备的PPT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情景呈现1.引出问题:大家有没有尝试过喝酸性的东西或者碱性的东西?喝酸性的东西会有什么感觉?喝碱性的东西又会有什么感觉?2.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中和酸和碱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好奇和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并强调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酸和碱混合后,产生水和盐两种化合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的反应。
Step 3 实验演示1.教师进行中和酸和碱的实验演示,例如将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加入合适的酸碱指示剂。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的物质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应,并与学生一同总结实验结果。
Step 4 学生操作实验1.任选几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2.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规律和方法。
Step 5 拓展活动1.分组让学生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酸碱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然后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过程和解决办法。
Step 6 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以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规律。
2.强化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以及酸碱中和反应产物的形成。
3.教师总结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酸碱相关问题。
Step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酸碱定义及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掌握。
初中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初中酸碱中和反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反应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水和盐,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3. 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结合生成水。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酚酞指示剂的变化,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几个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并解释。
2. 让学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2. 提问: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但在拓展环节,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掌握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3.了解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学生能够正确表达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试剂;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本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酸和碱的应用场景?”请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回忆已学过的知识。
2.教师向学生解释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步骤二:说明实验(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的过程和实验材料,包括酸和碱的浓度、实验步骤等。
2.教师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
步骤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所用的试剂、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学生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讨论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归纳总结。
步骤五:实际应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酸和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钱币清洁、草酸去锈等。
2.学生针对实际应用进行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中和反应来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六:小结反思(5分钟)1.教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2.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反思问题。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2.思考酸与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对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对酸碱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结反思环节,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总结,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精编完整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课前准备】多媒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酷、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有被蚊虫叮伤的经历吗蚊虫叮咬时' 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一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涂抹可迅速止痒。
这是什么原理呢二、新课学习一、中和反应视频:氢氧化铜与硫酸将Cu(0H)2和H2s04混合,可用酒精灯微热(加快反应速度)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U(OH)2+H2SO4=C U SO4+2H2O可见,酸与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视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从氢氧化铜与硫酸人反应可以看出,酸与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我们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我们无法得出二者是否反应的结论。
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酰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我们可以看到,当盐酸加到某一滴时,红色的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二者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为什么要加入酚肽指示剂[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中H+和0H-哪去了呢[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0H-)结合成了水分子,导致溶液原有的酸、碱性相互“中和]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Na0H=NaCl+H2可以看出是酸+碱—盐+水类型的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典型的中复分解反应,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过往的教学基础上,展开知识迁移,构建形成完善的知识逻辑链条。
中和反应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生活现象的原理都是源自于此,同时这一内容,也是初中、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必须要得到重视。
二、教学目标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了解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应用。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根据实验明确中和反应的具体是内容,明确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具体的反应过程。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借助实验进一步推理出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关系并且形成相应的模型,并且运用模型解决、解释、分析化学问题。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自行设计酸和碱中和反映方案,并且将方案落实到实际,通过实际探究展开系统的分析。
第五,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让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际价值、作用形成深刻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程中,教学重点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相关定义、实质、具体应用,教学难点则在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具体过程和相关原理。
三、教学环节1.教学导入阶段借助“蚊虫叮咬”这一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件,设计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借助实验推理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
教师:同学们,夏天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防蚊灭蚊的东西呀?有没有准备蚊虫叮咬后的止痒膏呢?有没有同学可以分享给我们一些止痒方法呢?学生:提出不同的止痒方法。
【播放微课,展示不同的止痒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引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牙膏、肥皂水等止痒手段展开引申,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牙膏、肥皂水具有止痒效果吗?教师[追问]:同学们,牙膏、肥皂水在这之中的作用是什么?今天我们作为质检员,针对牙膏和肥皂的成分进行检测好不好?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打造出问题情境,进而引出下一阶段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以中和反应的原理为核心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证明中和反应的产物,初步了解盐的概念。
通过活动与探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也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例如: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酸能和多种活泼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
那么,酸和碱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先后倒入少量NaOH和稀HCl溶液,振荡。
[设疑]:无色的NaOH和HCl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讲解]:从实验中,我们无法看出NaOH和HCl是否发生了反应。
[设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讨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学生所提出来的各种方案,师生讨论分析,总结。
方案1:取一支试管,往试管里倒入5mL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至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方案2:取一支试管,往试管里倒入5mLNaOH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不断振荡溶液,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紫色。
方案3:取一支试管,往试管里倒入5mL稀盐酸,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溶液,至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并能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初步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的发生,并从微观粒子(离子)的角度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依据溶液酸碱性发生改变并借助酚酞试剂设计两个实验方案,运用白板模拟实验的方式展示与交流,再通过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从中得出结论。
最后通过回放高清摄像头录制的实验过程交流和评价两个实验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微课“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在课题1中,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认识了常见的酸和碱的组成和性质,并能用酸碱指示剂对酸和碱进行区分,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别对酸和碱的水溶液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理解“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学生对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有着较强的兴趣,这些对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很多看不到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如何用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也需要借助动画模拟来引导。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难点: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面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什么?同样,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什么?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呢?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引入新知,激发求知欲。
【引导】刚才同学说酸溶液中有氢离子,碱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如果二者相遇,会发生反应吗?同学们试着猜想,并且说出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猜想和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演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提问】既然没有现象,我们还是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但是从理论上分析,如果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了,溶液的什么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借助什么试剂来判断?
【学生】思考与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引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溶液的酸碱性并借助酚酞试剂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后借助白板实验模拟展示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白板
实验模拟功能直观展示实验
方案,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
借鉴。
【引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
位针对两个实验方案进行实
验探究,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学案对应内容。
【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学案。
【提问】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并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证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强化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提问】刚才在实验时老师用高清摄像头将其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录制了下来,同学们
边看回放边思考哪个方案更好,说出理由。
【学生】观看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回放,观看后交流和评价。
【总结】综合来看,方案1中当稀盐酸滴到最后一滴时,我们可以通过直观的现象证明反应发生了,而且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针对这个方案,同学们来参考学案的填写。
(PPT呈现方案)
【设计意图】借助高清摄像头实现学生实验过程的回放,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对两个实验方案的评价。
【过渡】既然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反应,二者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
(播放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画模拟)
【学生】思考和交流(板书),完成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导】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归纳中和反应的定义。
并说明酸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碱溶液中一定有氢氧根离子,所以酸溶液和碱溶液一定会发生中和反应。
紧接着让学生书写三个相关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钠和稀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钙和稀硫酸的反应)。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名同学白板书写),交流和评价。
【演示】如果是难溶性的碱,和酸
溶液还能发生中和反应吗?下面老师演示一个实验(取少量硫酸铜,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铜,再加入稀盐酸)。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引导】除了氢氧化铜,像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也是难溶性的碱,也能和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铜和稀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铝和稀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名同学白板书写),交流和评价。
【提问】是否所有的酸和碱反
应都无明显现象,都需要通过
酸碱指示剂帮助判断?
【学生】思考后回答。
【设计意图】借助动画模拟使
学生从离子角度初步认识中和
反应的实质,通过练习学会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借助白板书写功能,促使学生及时反馈。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难溶性的碱也能和酸溶液反应。
【微课】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又有哪些应用呢,我们通过微课来了解。
【学生】观看微课,并谈收获。
【总结】可以看出中和反应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善于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练习巩固】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练习巩固环节,答题完毕提交后,网页反馈答题正确率。
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