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难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是否了解酸和碱呢?你们能举出几个酸和碱的例子吗?2.引导学生回忆酸和碱的定义和特性,以及酸的常见例子(如柠檬汁、醋等)和碱的常见例子(如肥皂水、石灰水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分享幻灯片或黑板演示相关知识:a.酸的定义: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b.碱的定义: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c.酸和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碱具有苦味、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实验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示例演示。
a.准备:悬浮柠檬汁和酸性指示剂的盛装瓶,以及悬浮肥皂水和碱性指示剂的盛装瓶。
b.操作:分别向两个盛装瓶中滴加少量的酸性指示剂和碱性指示剂,并观察变化。
c.结果:酸性指示剂变为红色,碱性指示剂变为蓝色。
d.分析:酸和碱反应后,中和产生了水,并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2.实验2:酸和碱的体积反应实验。
a.准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酸碱指示剂、容量瓶、滴管、酸碱气球。
b.操作:将酸性溶液滴加到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的酸碱指示剂,然后逐滴加入碱性溶液,直到酸碱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
c.结果:记录下加入碱性溶液的滴数和体积。
d.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酸和碱的摩尔比例,从而可以推算出酸和碱的化学式。
四、实验归纳和总结(15分钟)1.学生自主归纳分析两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学生提出和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因素。
五、小结和展望(10分钟)1.简要复习课上的重点知识,强调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原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中和反应的发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实例分析,深化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中和反应的概念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材料: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试纸等。
实验过程:通过滴加稀盐酸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
3. 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废水处理:利用中和反应调节废水的酸碱度,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食品工业:烘焙食品中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食品膨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中和反应的现象和过程。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和反应的概念、实验过程和应用实例。
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滴管、烧杯、酚酞指示剂、石蕊试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清洁剂、洗发水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背后的化学原理。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产品如何去除污渍和油脂,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强调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HCl + NaOH = NaCl + H₂O。
引导学生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在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基础上,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基础知识大部分已掌握,但思维能力不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
他们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缺乏知识的整合能力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复习时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低起点,高落点。
从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出发,注重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在回顾、类推、比较、归纳中得到升华。
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会由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别酸与碱的实验探究,培养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加深对酸碱特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5、教学难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6、设计思路:本单元复习,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训练。
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
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1)设计“引导型”问题,理清学生知识脉络。
(2)利用“开放型”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的深广度。
(3)设计适度的“挑战型”问题,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行知识的整合综合运用。
九年级化学系统复习教学案 中和反应
各小组之间相互纠错帮教。
各小组派讨论交流自己难解决的题目。
加酸前后溶液颜色依次为 ( ) A.红色、无色 B .无色、红色 C .红色、蓝色 D.蓝色、无色2.在实验室里,欲使碱性溶液变成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好选用哪一种组合 ( ) ①NaOH 溶液 ②稀盐酸 ③石灰水 ④酚酞试液 A.①或③ B .只有② C .只有① D .②和④ 3.向NaOH 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溶液pH 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4.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Ca(OH)2+CO 2=CaCO 3 ↓+H 2OB .CuO+2HCl=CuCl 2+H 2O·C . Cu(OH)2+H 2SO 4=CuSO 4+2H 2OD .AgNO 3+HCl==AgCl ↓+HNO 35.人被蚊虫叮咬后,会出现皮肤痛痒,这是蚊虫分泌出的蚁酸所致。
下面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
如果要减轻痛痒,你认为应涂抹下表物质中的( )A.食醋 2.4~3.0 B. 肥皂水 9.5~10.5C.牛奶 6.3~6.6D.鸡蛋清 7.6~8.0点击中考(2008年聊城)小华同学用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中和,他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请简述中和反应的实质 。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30. (09兰州)(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从A 熟石灰、B 苏打、 C 一氧化碳、D 氮气、E 浓硫酸、F 盐酸这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是 ; (2)常用于工业除锈的试剂是 ; (3)有毒的物质是 ; (4)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指 。
中和反应复习课课件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小实验-大智慧 探究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 方法一:
• 判断依据: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针对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 应)
• 注意事项:①先在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②为了防止酸过量,应逐滴加入,并不断搅拌或振荡;
•
③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恰好完全中和。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 方法二:
• 判断依据:借助反应中溶液PH的变化
• 注意事项:①先测出出示溶液的PH;
•
②逐滴加入另一种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的PH
• 例如:①当实验进行到 44 s时,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
②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该反应属于 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小组总结
• 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HCl + NaOH ==== NaCl +H2O
.实际上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如: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大家从我们的小实验、方程式及定义中中总结一下酸和碱相 爱相杀的“核心”---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 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猜想② 溶液中有H2SO4猜想 溶液中有H2SO4猜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和反应专题复习》精品课教案_33
《中和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特别是有关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和能力应用更是中考时考查的热点,本节课对中和反应进行专题复习,主要涉及到五个知识点:(1)中反应的概念,(2)中和反应的实质,(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图像,(5)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和检验。
二.学情分析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区分不够,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较多,(2)从微观上对中和反应的认识和理解不重视,(3)对中和反应的实验只停留在表面,对过程的理解不到位,(4)实验探究和应用能力差,不能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判断和检验。
因此以上五个知识点的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中和反应概念,实质的基础上,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提高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和应用能力,学会准确判断和检验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2.过程与方法:在学案和教师引导下,学生回忆,相互讨论,通过对点练习,掌握方法,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中和反应过程的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2.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和检验五.教学方法学案引导,练习巩固,师生总结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展标导入】这节课我们对中和反应进行专题复习,在熟悉中和反应概念,实质的基础上,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提高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和应用能力,学会准确判断和检验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问】什么是中和反应?(活动1)学生回忆并说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区别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师订正(对点练习)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属于中和反应的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6篇)
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顺河初中余海明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络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2.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p 、归纳、联络生活、活动理论。
四、教具准备:老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响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场做实验•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观察现象,分析^p 原因你们想知道这个微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响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响,探究借用指示剂。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无现象•分析^p 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响了、没反响〕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响吗?要正确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展活动与探究。
接着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探究方案一:稀NaOH溶液〔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方案二:稀盐酸〔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无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2 方案三稀NaOH溶液〔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蓝色→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变紫色方案四:稀盐酸〔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紫色3、深化探究中和反响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响和盐的概念•取适量方案1反响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中和反应教案模板(共11篇)
中和反应教案模板(共11篇)第1篇:中和反应教案中和反应教案一、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2、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反应酸碱中和实验的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多媒体投影六、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
教案初中中和反应
教案初中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概念。
2. 提问:酸和碱反应会生成什么?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讲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3. 讲解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 + 碱→ 盐 + 水。
4. 讲解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利用酸碱的浓度和体积计算中和反应的产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观察酚酞指示剂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出几个中和反应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醒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中和反应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计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酸碱中和反应(第二课时)专题复习教案 鲁教版
备课时间、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电子白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大多数的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
情。
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的测定。
(简明叙述即可)
.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服用氢氧化钠治胃病 D.用食醋除去水垢
.为完全中和某一强酸溶液,需用10g4%的NaOH溶液,改为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值()
.小于7C.等于7D.无法判断
学生由于加大了复习的力度,致使酸碱盐的知识的掌握越来越熟练,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中和反应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教案一: 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课时目标:1. 了解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定义。
2. 探究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类型。
3. 学习如何平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1. 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类型。
3. 平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教学主题通过展示中和反应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
Step 2: 介绍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解释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Step 3: 探究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类型让学生探究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类型,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观察和讨论。
Step 4: 平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示例和练习,教学如何平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醒学生关注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比例。
Step 5: 总结和复习总结学过的内容,复习中和反应的定义、原理、条件和类型,并强调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滴定量是相等的。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 教学投影仪。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参与度和对中和反应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学生能否正确平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案二: 中和反应的实验教学课时目标:1. 学习通过实验确定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
2. 掌握常见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操作。
3. 加深对中和反应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准备。
2. 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实验主题通过展示实验过程中将要使用的酸和碱溶液,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的性质和如何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Step 2: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需的酸和碱溶液、试剂、器材等材料,让学生参与准备。
Step 3: 中和反应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计量、混合、加热或搅拌等操作。
Step 4: 观察和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解释产生的变化和现象,并说明实验结果与中和反应原理的联系。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案
中和反应的微观分析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的应用师:酸和碱能发生反应,那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我们一起
分析一下(出示提前做好的小黑板)
如图
你能试着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NaOH+HCl=NaCl+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H2 O
+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61中和反应的应用,2min后找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你知道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应怎样去改变酸性土壤?
用熟石灰中和
2、处理工厂的废水
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
境,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
应在排放前用碱性物质(例如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3.用于医药
胃乐胶囊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铝
化学方程式:
Al(OH)3+ 3HCl === AlCl3 + 3H2O
制成含碱性物质的药水,防蚊虫叮咬
(提前做
好的小黑
板)
学生更好
理解,学生
比较感兴
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培养: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请学生书写本节课所学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每个反应的原理。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和反应?它有什么作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现象展示:展示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奥秘。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兴趣。
4.情感教育,态度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教学评价,反馈调整:
-设计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强化概念理解: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和特点。
3.实践操作培养: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不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培养应用能力: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
复习课酸碱中和反应学案
复习课《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2.理解中和反应PH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和反应后对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分析(难点、高频考点)3.会利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问题(重点)【学习过程】一、自学质疑(一)自主学习1.中和反应:(1)概念: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的反应。
(2)实质:酸中的___和碱中的____结合生成___的过程。
(3)盐: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
(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并判断反应是否是中和反应NaOH+HCl Ba(OH)2+H2SO4CaCO3+HCl Cu(OH)2+ H2SO42.实验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到一块没有明显现象,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3.PH的测定方法:,初中化学,PH试纸的读数为整数,润湿PH试纸,酸性溶液PH将,碱性溶液PH将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的雨水为(二)自学困惑二、合学探究(一)解决困惑(二)合作探究1.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一定是中和反应?举例说明。
2.对酸碱恰好反应的判断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2 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
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酚酞的作用是(2)当溶液变为无色时,小红认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了,你赞同她的观点吗?为什么?(3)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中考秘笈:3.根据PH图像,判断溶质的成分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色。
2022年中考复习之中和反应教案
长汀五中九年级( )班化学学科教学案(总第课时)备课教师:化学备课组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02 年月日(第周星期)课题中考复习之中和反应课型复习课本周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知道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手段2、认识到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教学重点1、从微观角度认知中和反应的实质2、复分解反应的判别教学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知中和反应的实质2、复分解反应的判别教学方式诱导法、板演法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教学过程设计目的批注【展示】考试要点1.中和反应。
2.复分解反应。
【板书】考点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反应生成的反应。
2.中和反应实验(以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为例):⑴实验原理:中和反应往往无明显的实验现象,无法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来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步骤: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⑶操作过程中的pH变化(图像分析):AB段(稀盐酸滴加不足):pH 7,溶质为;B点(恰好完全反应):pH 7,溶质为;BC段(稀盐酸滴加过量):pH 7,溶质为。
【板书】3.中和反应的实质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以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为例):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和碱溶液中的结合成水的过程(即H++OH-→H2O)。
4.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开始滴加稀盐酸时,反应放热,溶液的温度逐渐_____,恰好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此时溶液的温度,再加入稀盐酸,反应已经停止,盐酸起到冷却降温作用,溶液的温度逐渐(热量散失也会导致温度降低)。
5. 中和反应的应用⑴用改良酸性土壤。
⑵处理工厂的废水。
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中和处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和反应 复习教学设计
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2.掌握验证中和反应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二、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验证方法;2.酸碱恰好中和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与验证;2.中和反应过程中溶质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分析】中和反应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复习回顾】一、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放热反应)【多媒体】几种常见的中和反应【点拨】同学们做过许多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许多现象。
我们这里说的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上面这些反应发生可观察出什么现象呢?【学生】思考、交流【提问】既然无明显现象,那我们如何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点拨】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屏幕上的仪器和药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设计出验证的方案,并简单记录下来。
【交流共享】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归纳分析】方案一: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边滴变振荡,若观察到红色褪去的现象,则两者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观察滴入稀盐酸时温度计读数的变化,若温度计的读数逐渐升高,则证明发生了反应。
方案三:测定PH;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逐滴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
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设疑】方案三中,若是往盐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则PH又是怎么变化的?【学生】PH慢慢变大。
【练习】多媒体放映【问题思考】在以上反应过程中,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时,溶液中的溶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师生讨论交流】①当滴入的盐酸不足时,NaOH剩余,溶质为NaCl和NaOH,溶液显碱性,pH>7;②当滴入的盐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Cl,溶液显中性,pH=7;③当滴入的盐酸过量时,HCl剩余,溶质为NaCl和HCl,溶液显酸性,pH<7。
中和反应和PH复习教案
中和反应和PH复习教案第一篇:中和反应和PH复习教案复习知识:中和反应及PH 授课:白水镇中学张淑云知识点梳理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1、酸碱性的检验(定性)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①红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②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③红2、酸碱度 PH(定量)a、定义: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④ 0----14之间b、测定方法:使用⑤PH试纸用⑥胶头滴管吸取或用⑦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注意事项:a、PH试纸不能直接侵入溶液b、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c、在半分钟内显示读数d、PH取整数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呈酸性 Ph>7呈碱性 Ph=7 呈中性4、应用a、测定土壤的酸碱性,提供土壤改造依据b、测定雨水的PH,PH<5.6的雨水为酸雨c、医院通过测定人体的血液、尿液的PH判断人是否生病二、中和反应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表达式:酸+碱→盐+水2、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详见实验突破栏目)3、应用a、改良土壤的酸碱度,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处理工厂废水,如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c、用于医药,如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水三、中考仿真试题及高频考点:见课件第二篇: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一、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档案,专人负责。
二、预防接种一般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在2小时内报告。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
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作为毕业班复习课第一轮复习课主要是以“情境教学、自主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不断设置步步深入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交流师生双边的情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用微观的视角看待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的思想,学习心理、品质的优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 本节课以中考探究为主线,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收到较好效果。
3、正确确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师学生、学生群体的网状关系,在新课程倡导的主体性学生的形象。
本课通过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策略,立图去引导学生学习。
中和反应的实质和应用、溶液酸碱度表示及意义这二个层次展开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发现者、体验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一个个讨论题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成、交流和合作。
4、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实际问题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在中考试题中和生产实际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学生在前面已经复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通过学生的复习方程式引入中和反应比较自然;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还能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让学生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而后再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和反应及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考点。
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学习,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并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入手学习中和反应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了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酸碱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对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惑,这正是我们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验探究准备了条件。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度并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继续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信
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溶液、六、教学过程
课题 酸碱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
2、反应表达式:HCl + NaOH = NaCl + H 2O 和 酸 + 碱 → 盐 + 水 反
3、 反应现象:放热 应
点拨:对于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通常要借助指示剂来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
总结归纳
达标练习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说一说你 收获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Zn + 2HCl = ZnCl 2 +H2↑
B 、CuO + 2HCl = CuCl 2+ H 2O
C 、Ba(OH)2+H 2SO 4 =BaSO4↓+ 2H 2O
D 、AgNO 3+HCl = AgCl ↓ +HNO 3 2、下列各组物质通常借助指示剂才能证明是否反应的是( )
A 、氢氧化铜和稀盐酸
B 、石灰石和稀盐酸
C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D 、烧碱和稀硫酸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一、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熟知的物质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
如:通过蚊虫叮咬,如何止痒进行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
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
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放在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的关注上,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关心生活。
但是化学教学实施的是新理念是以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和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
这其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实验计划进行验证,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由于担心时间有限,故未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