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和反应及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学习,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并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入手学习中和反应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了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酸碱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对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惑,这正是我们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验探究准备了条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度并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继续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溶液、
六
、Array教
学
过
程
七、板书
设计 课题 酸
碱中和反应
1、定
义:
酸与
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 2、反应表达式:HCl + NaOH = NaCl + H 2O 和 酸 + 碱 → 盐 + 水 反 3、 反应现象:放热 应
布置作业 A 、Zn + 2HCl = ZnCl2 +H2↑ B 、CuO + 2HCl = CuCl2+ H2O
C 、Ba(OH)2+H2SO4 =BaSO4↓+ 2H2O
D 、AgNO3+HCl = AgCl ↓ +HNO3
2、下列各组物质通常借助指示剂才能证明是否反应的是( )
A 、氢氧化铜和稀盐酸
B 、石灰石和稀盐酸
C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D 、烧碱和稀硫酸
生学以致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一、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熟知的物质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如:通过蚊虫叮咬,如何止痒进行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学生的思维过程始终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
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放在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的关注上,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关心生活。但是化学教学实施的是新理念是以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和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这其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实验计划进行验证,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由于担心时间有限,故未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