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2.讨论主题: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如何利用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过程:小组成员针对讨论主题展开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4.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改良土壤酸碱度、治疗胃酸过多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中和反应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引出课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二)讲授新知
-酸碱滴定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强调重点:强调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中关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
-中和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关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的严谨性。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中和反应的发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实例分析,深化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中和反应的概念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材料: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试纸等。

实验过程:通过滴加稀盐酸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

3. 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废水处理:利用中和反应调节废水的酸碱度,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食品工业:烘焙食品中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与酸性物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食品膨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中和反应的现象和过程。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和反应的概念、实验过程和应用实例。

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滴管、烧杯、酚酞指示剂、石蕊试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清洁剂、洗发水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背后的化学原理。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产品如何去除污渍和油脂,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强调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HCl + NaOH = NaCl + H₂O。

引导学生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性质;3.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2. 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2.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化学方程式;2.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及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

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计算;2.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1. 酸(如盐酸、硫酸等)和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溶液;2.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3. pH试纸;4. 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教学资源:1. 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课件;2. 实验操作视频或图片;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案例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案例(如烹饪中调节菜肴的酸碱度),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及性质,讲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及pH试纸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气泡、热量释放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总结与拓展: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巩固情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介绍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也是盐与复分解反应的基础。

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材安排了活动和探究,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研究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酸碱中和的概念,但对中和反应的实质尚不清楚。

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和正确操作实验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研究的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颜色由粉红色变成了无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二:滴甲基橙溶液滴加稀盐酸,颜色由橙色变成了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三:滴酚酞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四:滴甲基橙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橙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特点,并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结论。

(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讨论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6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常见指示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

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

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Ca(OH)2+H2SO4 Ca(OH)2+HClBa(OH)2+H2SO4 Ba(OH)2+HCl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以及它们在中和反应中的反应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学生将建立起对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2.学会观察和描述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3.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4.理解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量筒、试管、滴管、酸碱指示剂。

2.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

3.实验环境: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集体讨论的方式,询问学生什么是酸和碱,它们的性质是什么,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个量筒,倒入1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

(2)取一个试管,滴入几滴酸碱指示剂。

(3)从试管中滴入盐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继续滴入盐酸溶液,直到颜色变为指示剂原本的颜色。

(5)记录滴入盐酸溶液的体积。

3.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和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的现象,通过集体讨论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滴入盐酸后颜色会发生变化?(2)滴入盐酸的体积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一样?(3)是什么使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4.理论解释(15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的原理和现象:(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化学素比例反应,生成盐和水。

(2)在实验中,盐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

当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生成氯化钠盐和水。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2)酸和碱的量必须满足化学素比例,才能发生完全中和。

6.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的应用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解决。

例如:(1)如果你有一杯过酸的果汁,你会用什么来中和?(2)酸雨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处理酸性土壤?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探究,找到答案并向全班展示。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2. 掌握如何推断和判定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3. 熟练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技巧,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1. 归纳对比教学法。

2. 实验探究教学法。

3. 讨论交流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2)通过示例来说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例如:NaOH + HCl → NaCl + H2O。

2)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检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实验结果、体验中和反应过程,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4)教师讲解酸和碱中和反应实例及应用。

1)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梳理知识点。

2)进行疑难问题解答。

3)布置或预告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烧杯、滴定管、磁力搅拌器等。

2. 实验试剂:NaOH、HCl等。

六、教学评估
1. 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2. 学生口头答问、课堂表现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意识等。

3.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
本课以实验探究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深入认识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特点,建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和安全意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3.能够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运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反应,比如酸和碱的反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看看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习新课(1)讲解中和反应的概念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盐和水。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当我们把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它们会发生反应,氯化钠和水。

(2)分析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是酸和碱。

物是盐和水。

反应是放热的。

(3)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们来看看如何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例,化学方程式如下:HCl+NaOH→NaCl+H₂O这里需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方向,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物。

同时,我们要保证化学方程式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这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实践环节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下面我们来动手实践一下。

(1)实验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步骤,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下来。

(2)实验二: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同样地,请同学们将硫酸和氢氧化钡混合,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下来。

(1)中和反应在农业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来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氢氧化钙)来中和,使其变得适宜植物生长。

(2)中和反应在医疗中的应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例如,胃舒平、胃必治等药物就是利用中和反应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3)中和反应在环保中的应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6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6篇)

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顺河初中余海明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络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2.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p 、归纳、联络生活、活动理论。

四、教具准备:老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响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场做实验•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观察现象,分析^p 原因你们想知道这个微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响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响,探究借用指示剂。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无现象•分析^p 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响了、没反响〕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响吗?要正确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展活动与探究。

接着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探究方案一:稀NaOH溶液〔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方案二:稀盐酸〔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无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2 方案三稀NaOH溶液〔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蓝色→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变紫色方案四:稀盐酸〔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紫色3、深化探究中和反响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响和盐的概念•取适量方案1反响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范文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范文

本次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特性与实际应用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操作体验酸和碱的特性和性质。

二、教学过程1、引入主题通过播放视频,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酸碱指示剂属于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弱酸、弱碱和酸碱中的颜色变化确定液体的酸碱性质。

同时引入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包括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2、实验操作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酸碱反应的实际应用和化学反应原理。

(1)前期制备准备盐酸、氢氧化钠、红色酸碱指示剂、烧杯、移液管等实验器材。

(2)实验操作(1) 取一只小烧杯,加入少量盐酸。

(2) 拿一只移液管,取2-3滴红色酸碱指示剂滴入烧杯中。

(3) 另取一个干净的小烧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4) 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缓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烧杯中的溶液不再变红。

(5) 记录溶液的体积。

(6) 重复以上操作,使实验结果尽可能的精准。

(3)实验结果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相遇的时候,会出现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水和氯化钠沉淀,同时溶液的pH值会变化。

通过加入红色酸碱指示剂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通过相互中和反应确定酸和碱的摩尔质量,从而得出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课堂总结对实验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传达一个基本概念——酸和碱反应是指溶液之间的反应产物除水外,剩下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结晶出来,称为盐。

三、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检查学生实验中对于实验器材和试剂正确的使用操作,重点考察学生操作耐心和认真程度。

2、学生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程度的评价:考察学生对于酸和碱的定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3、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际应用性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考察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化学实验应用与化学反应的本质联系。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学生作出猜想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实验探究】
实验1: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实验2:向刚制得的Cu(OH)2中滴加稀盐酸
【观察实验】实验1: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2: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基于反应实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是学生能准确把握中和反应的特点。
【猜测】试管中的溶液含有NaCl、H2O等物质。
【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水。
2、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H2O
3、酸和碱反应反应的实质:
H++ OH-= H2O
运用微观图示和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四、进一步认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呢?
若想知道答案就让我们在实验中寻求吧。
学生猜测
学生思考和讨论
带有疑问的课题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环节二、得出结论: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探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判断这些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1: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测溶液温度
【提问】改变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应怎样去改变酸性土壤?能改用生石灰吗?为什么?
2、处理工厂的废水。
【提问】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中和反应有哪些特点?(包括书写特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2.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酸碱中和反应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现象,如酸雨的形成、污水处理等,让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直观的认识。
3.提问:“我们已经学过酸和碱的性质,那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性质,为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准确判断酸碱中和点的出现;
3.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实际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3)鼓励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知识(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提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烹饪过程中,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加入醋或碱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反思与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增进家校沟通。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本质。

2.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2.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pH试纸、指示剂(如石蕊、酚酞等)、酸碱溶液等。

2. 课件:酸碱中和反应示意图、实验视频等。

教案内容: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酸?什么是碱?2. 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反应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1. 实验一:观察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步骤:(1)分别准备若干支试管,标号为1-5。

(2)向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石蕊试液。

(3)逐滴加入不同酸碱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实验现象: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在碱性溶液中变蓝。

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实验步骤:(1)准备两支试管,标号为A、B。

(2)向A试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B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

(3)将A、B试管混合,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A、B试管混合后,出现中和反应,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3. 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盐和水的反应。

三、酸碱指示剂的应用1. 讲解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

2. 实验:用酸碱指示剂检测不同酸碱性溶液。

实验步骤:(1)准备若干支试管,标号为1-5。

(2)向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酸碱溶液。

(3)逐滴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实验现象:不同酸碱性溶液加入酸碱指示剂后,颜色发生变化。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三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三篇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三篇【篇1】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优秀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并把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紧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试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把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动情况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同学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倾听老师讲解。

依据试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索、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试验中取得信息,并能用所学学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于生活。

2、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

老师巡察并引导同学画图。

同学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同学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同学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同学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学问与数学学问结合,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课堂小结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pH7为“酸性”ph=/7为“碱性”。

2、测定pH的方法。

3、更改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碱溶液。

4、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篇2】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优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酸与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其性质;(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3)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酸碱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应用;(3)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2)如何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讲授法: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酸碱指示剂、试剂(如NaOH、HCl等);2. 课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际应用案例等;3. 教学素材:相关阅读材料、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酸和碱的定义及其性质;(2)提问:酸和碱能否相互反应?反应后什么?2.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1)实验演示:教师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行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3.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1)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2)实验演示:教师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3)学生操作:学生自行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进行。

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1)举例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典型的中复分解反应,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过往的教学基础上,展开知识迁移,构建形成完善的知识逻辑链条。

中和反应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生活现象的原理都是源自于此,同时这一内容,也是初中、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必须要得到重视。

二、教学目标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了解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应用。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根据实验明确中和反应的具体是内容,明确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具体的反应过程。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借助实验进一步推理出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关系并且形成相应的模型,并且运用模型解决、解释、分析化学问题。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自行设计酸和碱中和反映方案,并且将方案落实到实际,通过实际探究展开系统的分析。

第五,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让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际价值、作用形成深刻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程中,教学重点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相关定义、实质、具体应用,教学难点则在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具体过程和相关原理。

三、教学环节1.教学导入阶段借助“蚊虫叮咬”这一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件,设计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借助实验推理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

教师:同学们,夏天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防蚊灭蚊的东西呀?有没有准备蚊虫叮咬后的止痒膏呢?有没有同学可以分享给我们一些止痒方法呢?学生:提出不同的止痒方法。

【播放微课,展示不同的止痒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引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牙膏、肥皂水等止痒手段展开引申,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牙膏、肥皂水具有止痒效果吗?教师[追问]:同学们,牙膏、肥皂水在这之中的作用是什么?今天我们作为质检员,针对牙膏和肥皂的成分进行检测好不好?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打造出问题情境,进而引出下一阶段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

2、所属单元课题:第十单元课题2。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②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反应的探究方法。

②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反应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②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因此,中和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以,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的学习能理论联系实际。

(2)教学重点:认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实质的理解。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且学生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对化学探究有极大的兴趣,能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4、设计思路①从复习旧知导入,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②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其中包括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分析结论。

③通过分析、归纳和课堂交流,得出反应实质④通过课堂交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⑤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5、教法、学法①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归纳的学法,更利于突破难点。

6、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3’)【扫雷铺路】首先请同学们抢答: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位于课本的哪一页?复习:1、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盐酸和氢氧化钠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现象分别是什么?2、石蕊遇酸变色,遇碱变色;酚酞遇酸,遇碱变色。

【过渡】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学生抢答根据前一天布置的学案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思考、猜测为学生扫除知识障碍,营造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性。

引出问题实验探究一(3’)【演示实验】1.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3.观察现象并让学生回答问题:在上面的探究活动中,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你有什么方法设计实验来验证它们的反应?回答猜测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实验,实验后讨论交流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新授新授实验探究二(10’)设计实验[明确探究任务] 请从提供的药品中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并可以指示出二者何时恰好完全反应。

[提供的药品有]NaOH溶液、盐酸、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锌粒。

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提供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写出(或画出)的实验方案,小组交流。

然后请各小组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

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验方案所观察到的现象,设置相应的问题给予引导。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学生六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从教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动手实验,并记录所选药品和现象。

实验结束后,交流展示各组的探究成果。

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本环节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手实验,直接感知酸与碱的反应。

思考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会思考、设计、实验、交流与表达。

通过分组的系学生分组实验[讲解] 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课件展示] 一、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思考:反应物与生成物各是什么?为什么?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抓住学生控制其自制力,以免他们置身事外。

讨论、归纳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8’)1、【播放动画】中和反应的本质(微观)动画分析引导从微观角度揭示中和反应的结论2.中和反应实质:H++ OH- = H2O。

酸解离出来的H+和碱解离出来的OH-相互结合,产生H2O。

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H2O +NaCl3、【设疑】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反应吗?根据反应实质,写出常见酸与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看谁写得既规范又准确)4、根据化学方程式总结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观看动画,并思考中和反应的实质:酸解离的H+和碱解离的OH-结合产生了H2O。

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动手写出其它酸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H2SO4+Ca(OH)2=CaSO4 +2H2O2HCl+Ca(OH)2==CaCl2 +2 H2OH2SO4+2NaOH培养“用宏观体会微观”“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反应微粒观。

提高运用基本化学用语的能力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特殊到一般【归纳】氯化钠、硫酸钙等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5、练一练:习题巩固=Na2SO4+ 2H2O总结共同点,了解盐的概念。

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完成巩固题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会运用新授联系生活实际,中和反应的应用(7’)二、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交流讨论】阅读课本,归纳中和反应的应用多媒体图片展示1、酸性土壤或者盐碱地的处理2. 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交流思考讨论,利用中和反应原理回答问题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相联系,凸显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归纳(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中和反应的定义,本质和应用回顾、总结培养整理知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达标练习(5’)多媒体显示课堂巩固练习认真思考、解题趁热打铁,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作业(1’)多媒体展示课后作业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成就感7、板书设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二.中和反应的实质:H++OH- = H2O三.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良土壤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8、教学反思本课题的教学一共设计了七个环节环节一是复习引入。

通过询问学生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分别位于课本哪一页,引导学生复习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分别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以及相关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趣味的翻课文比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通过复习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提醒学生可以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从而为后续探究两者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分析做下铺垫。

环节二。

由环节一的复习,短线相连过渡到,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

教师先将盐酸与氢氧化钠直接混合,让学生观察,发现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师生共同讨论,如何探究两者是否反应?同时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由于暂时无法获知生成物,教师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的减少上去分析两者是否发生反应。

接着教师提供石蕊、酚酞、锌粒,根据不同试剂,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验证实验方案。

根据教师提供引导方向,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很快设计出实验方案,由学案可以发现,学生的设计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下面是其中一组学生的探究过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1、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会有明显的实验现象,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得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的结论,从而突出重点。

3、在本环节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究方法,体验了探究乐趣,还能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环节三分析课本上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并结合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微观动态模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对反应前后微粒种类、个数进行分析。

从而进一步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微观分析以后,再练习同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从而最终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环节二是从宏观现象上去认识中和反应,而本环节则是从微观角度去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

通过宏观现象和微观实质的结合,让学生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环节四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中和反应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破本课重点。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保持并持续的发展下去。

环节五当堂训练:以两个典型例题检测本课知识掌握情况设计意图: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环节六反思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

设计意图: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环节七布置作业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本课题的教学中:1、关于宏观的实验现象,我采用的是追问的方法。

例如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学生说溶液变色了,我追问变成什么颜色了?学生答无色。

继续追问,那溶液原来是什么颜色?学生答红色。

从而得出完整的实验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关于微观的变化本质,我采用的是分析的方法。

通过微观示意图的动态动画,让学生分析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一开始学生分析不到位,引导学生结合反应前后微粒的种类和个数以及动态模型,从而最终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

3、关于符号表征,我采用的是练习的方法,通过练习同类型的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在学案上完成,最终进行组内批改,从而将基础知识真正的落到实处。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能充分的体现化学特有的思维特点,从准确的描述宏观的实验现象,到深度的分析微观的反应本质,从而能够正确得出化学变化的符号表征,最终能让学生的思维分析真正的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