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2)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复习:第2单元 文化与创新
![《文化生活》复习:第2单元 文化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24c6871f866fb84ae45c8dbe.png)
•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1、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P31页 •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态度和原则)P32-33页 • 3、文化传播的3途径、1主要手段及文化交流的意义P34- 37页 •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1、传统文化的2特点P4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4表现 •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正确态度 ②正确处理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P43-44页) • 3、影响文化发展的4因素,特别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P44-46页
⑴各国在举办奥运会时,为什么要设计具有本国民 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6分)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 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 可缺少的色彩。 •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 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③各国设计具有本国特色的奥运会会徽正 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也是遵循各国 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6分)
• 第5课 文化创新 •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 新的关系)P48-50页 •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3途径、1方 向)P52-55页 • 3、在文化创新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中华 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P53、 54页 • 综合探究2 • 1、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P56页 • 2、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P56页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说明了 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非常学案P76页第22题
• ①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 特点,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 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②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 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这是 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 • ③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也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 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 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 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 力。
⑴各国在举办奥运会时,为什么要设计具有本国民 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6分)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 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 可缺少的色彩。 •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 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③各国设计具有本国特色的奥运会会徽正 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也是遵循各国 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6分)
• 第5课 文化创新 •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 新的关系)P48-50页 •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3途径、1方 向)P52-55页 • 3、在文化创新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中华 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P53、 54页 • 综合探究2 • 1、为什么要建设“学习型社会”?P56页 • 2、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P56页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说明了 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非常学案P76页第22题
• ①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 特点,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 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②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 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这是 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 • ③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举办,也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 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 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 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 力。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3ae430ddccda38376baf6f.png)
新闻调查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 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分 别找发言人,介绍调查情况。
建国初期流行的服装
中山装
列宁装
60、7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今天流行的男装
男式西服及其搭配
人才交流会场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招聘会
农民工们开开心心地排队上火车
读歌谣看医保
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 “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 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
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 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 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 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 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畅想空间
请你来设想:一封来自2050年的中学生的 Email,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七嘴八舌
人们日常生活变化
社 会
主
改 革 开
利义
就业制度发生变化
经
济
放
的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发 展
1.(2010•威海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
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后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以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营养健康
今天丰富多彩的饮食
各种饮料
琳琅满目的水果
水煮鱼片
烤鸭
重庆火锅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平代楼房楼房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0764cb89eb172ded63b73f.png)
2.文化的作用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相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互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影 文 响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化 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 经 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 济 相 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 互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政 交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 治 融 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误区提醒
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注意: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
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注意: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 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3.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不同特点 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 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现
特点 优秀 文化 塑造 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 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 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
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单元第1课 1.1体味文化 课件 (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单元第1课 1.1体味文化 课件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7b2276ec3a87c24128c46f.png)
那达慕大会中的蒙古族文化
壁画中的埃及文化
电影中的印度文化
建筑中的希腊文化
舞台上的中国文化
纸币里的阿拉伯文化
风景迥异的建筑艺术
艾菲尔铁塔(法国) 克里姆林宫(俄) 比萨斜塔(意)
故宫(中)
凯旋门(法国)
白金汉宫(英)
泰姬陵(印度)
一、文化“万花筒”
探究·讨论一 我们所参加的、所接触的文化现
象有什么特点呢?能否举例说明?
归纳: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 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 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 道文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A.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
•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解析:材料中山西各地民歌特点不同,说 明了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B、C、 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 答案A
• 2.甲骨文象形字“月”像一弯月亮的形状, “龟”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就像一 匹有马鬃、四条腿的马,“鱼”像一尾有鱼 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这启示我们( )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4:01:2904:01:2904:01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521.8.2504:01:2904:01:29August 25, 2021
《文化生活》第2课课件
![《文化生活》第2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bc2522453610661ed9f4ae.png)
• 答案示例一:①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 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②坚持喝 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 文化。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 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 答案示例二: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②文 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 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 活方式和行为。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 渊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 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 化氛围。
• 如图,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 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 子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 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 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把牛和鸡分在一组;中国 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把牛 和草地分在一组。这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三观”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素质和 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要重视“三观”的培养。
• 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 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 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 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 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 •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 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 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 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增强精神力 量
震憾人心
历久不衰持 续推动
物质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超精彩的课件《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途径(修订版)课件
![超精彩的课件《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的途径(修订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9dd45977232f60ddcca1f8.png)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经之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结合上述两个事例,思考:在“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时要注 意什么?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 追求。
该节目最大的特点与看点,就是 用时尚、先锋的动漫手法,演绎 《 经典优秀的相声小品。声音还是 快 原声,但画面却用动漫演绎。这 乐 种处理方式,使原本就充满喜剧 驿 色彩的相声、小品又增加了幽默 站 的视觉效果。形神俱备的动漫人 》 物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与动作 设计,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融入了 时尚元素,注入了新活力。
我国的文学形式经历了哪些形式?
《诗经》 先秦散文 汉赋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唐诗 现代文学艺术
探究:从文学艺术及 雕塑艺术的发展看, 文化创新除了继承传 统还应怎样?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断发展。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回顾旧知: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思考:文化创新的另一途径是什么呢?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也是文化创新必 然经历的过程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 借鉴、融合。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散文诗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 借鉴、融合。 怎么办?
音乐赏析:《梁祝》
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练习曲目大 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 的一些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 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音乐为使命,创作出 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这首 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 文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 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f67cb42e45c3b3567ec8b15.png)
(4)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 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 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 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理解 P13-P14)
(如何传播:途径、手段传媒)
6.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了解)P34-35
(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 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 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 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 化传播的途径。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与 社会 文化与经 济、政治
三者关影 响 文化 塑造 人生
影响特点
文 化 在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理解 P13-P14)
(如何传播:途径、手段传媒)
6.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了解)P34-35
(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 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 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 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 化传播的途径。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与 社会 文化与经 济、政治
三者关影 响 文化 塑造 人生
影响特点
文 化 在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活之文化传承PPT课件
![文化生活之文化传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ef5a177fd5360cba1adbb0.png)
例题:开办孔子学院的意义。
2、怎样做: ★ ★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查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略)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三: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略)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
影响。 ②传统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纵向):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有因时
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四、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思维拓展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怎样做: ★ ★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查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略)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三: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略)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
影响。 ②传统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纵向):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有因时
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四、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思维拓展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科学技术大发展》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2PPT课件 图文
![《科学技术大发展》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2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3f33455a8102d276a22fca.png)
答案及评分标准
(1)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经济)全球化(1分) (2)(政治格局)多极化(1分) (3)科技革命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分)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从而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1分)
达标测验
1、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向世界阐述了中华
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
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一次科技革命最有代表性的成就?图2反 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3)图1所代表的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这两 种趋势有什么影响?
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20世纪四十年代 美国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③科技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 2000年,世界第一只提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这
一成就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C)
A、原子能领域 B、计算机领域
C、生物工程领域 D、航天技术领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课件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课件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4bbd0e6edb6f1aff001f90.png)
材料四说明了:华人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 世界,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材料五说明了: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材料六说明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赢得了世界许 多国家的尊重和重视。
中国文化为何能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请 谈谈你的理解!
原因: 1、经济实力的带动; 2、综合国力的增强; 3、国家形象的改善; 4、民族文化的魅力; 5、文化创新的活力; 总之,中国的文化在于经济、政治的交融中不断发展,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
为什么要提高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4)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 务更加艰巨; (5)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 重要精神武器; (6)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7)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8)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 智力支持。
2.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决策越来越民 主化和科学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广泛、 多样和直接。如人大立法向市民征求意见等。 这表明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迅速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由文化发 展决定的 C.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公民的文 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快文化创新, 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反对文化 霸权主义。
1.之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诚实 信用教育,是因为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 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④文化塑造人生 ⑤文化影响是消极的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2框文化塑造人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2框文化塑造人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a216648aaea998fcd220e62.png)
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不是完全同步的? 提示: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消极被动 质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关键在于个人能否把 供的条件和机会,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各种文化都可以塑造健全人格。请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 提示:以上观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文化从性质上分为 和腐朽、落后文化。只有先进的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 落后的文化和腐朽的文化只会导致人格缺失,甚至造成人格扭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更加主动地用先进的文化陶 格。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 _健__康__素__质_____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 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____不___同_____。
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__精__神__食__粮____ 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
做的理由有( B )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
[解析] 政府和企业开展“文化车间”建设,可以营造良好 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文化车间”建设有利于 化,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 说法错误。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非源自物质载体,③错误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___相__互__促__进___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 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 __全__面__发__展____。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__逐__步__提__高 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文化与社会PPT教学课件
![文化与社会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3eadd758fafab069dc02dc.png)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D
10、[2009山东文综29] 材料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 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 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万民俗文化资源, 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8分)
• 6、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 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 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 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 7、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 程度
(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1、 2008年9月27日,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 开幕。山东省旅游品牌新标识“好客山东”与文 博会标识共同悬挂在文博会会场。“好客”是山 东人的特性,是山东的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鲁文 化不仅早已与旅游结缘,而且已成为山东旅游之 魂。齐鲁旅游因为文化的推动发展的更好更快, 山东文化则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走得更广更远。静 态的文化感染力有限,文化只有动起来,让游客 置身于动态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才能被更多的游 客接受,才能搭载旅游业的马车传播到四面八方, 也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否是一种文化活 动? 为什么? (2)“齐鲁旅游因为文化的推动发展的更好更 快,山东文化则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走得更广更 远。”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A
4、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 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D
10、[2009山东文综29] 材料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 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 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万民俗文化资源, 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8分)
• 6、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 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 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 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 7、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 程度
(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1、 2008年9月27日,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 开幕。山东省旅游品牌新标识“好客山东”与文 博会标识共同悬挂在文博会会场。“好客”是山 东人的特性,是山东的文化。底蕴深厚的齐鲁文 化不仅早已与旅游结缘,而且已成为山东旅游之 魂。齐鲁旅游因为文化的推动发展的更好更快, 山东文化则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走得更广更远。静 态的文化感染力有限,文化只有动起来,让游客 置身于动态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才能被更多的游 客接受,才能搭载旅游业的马车传播到四面八方, 也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是否是一种文化活 动? 为什么? (2)“齐鲁旅游因为文化的推动发展的更好更 快,山东文化则借助旅游这一载体走得更广更 远。”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A
4、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 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课件(共39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课件(共39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bb70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5.png)
一、什么是“访谈”?
“访谈”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 强调了交流中探询的意味。
访谈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有关问题, 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访谈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 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的类型:封闭型、半开放型、开放型访谈;正规访谈和非正规访谈;
文本示例:
访谈周大新:记忆、乡土与乡情 访谈人:张延文(张) 受访者:周大新(周) 张:周大新先生,您好!很荣幸有机会和您进行如此近距离的交流。有一首歌 唱到: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戴 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 到懊悔。您也是十八岁参军的吧?能不能谈谈当时的具体情况?
➢ 社会调查的方法与准备工作
选题,即选择调查、分析的内容、对象和角度。选 题是调查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参 考题目如下:
(1)家乡文物保护情况调查。 (2)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开展调查。 (3)家乡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的调查。 (4)家乡商业招牌体现的文化倾向调查。
2.确定调查方法 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查方法。 比如: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调查、现 场观察、蹲点调查等等。
一、文化基础设施简陋。没有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群众无休 闲娱乐、健身活动和阅读场所。
二、文艺队伍人才匮乏。规模不够,没有人才,后继乏人。重要的文艺活动, 还要到周边县市请外援。
三、文化产业数量稀少。我县除少量文化商演和工艺美术展览外,文化产业屈 指可数。
四、文化活动引导不利。除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的一些文化活动,如秧歌、排 舞、拳剑、交谊舞外,官方组织的很少,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现代文化与社会生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38ed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d.png)
招 聘 会
农民工们开开心心地排队上火车
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读歌谣看医保
你认为改革前的医疗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
20世纪80年代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始改革
1998年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制度的决定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镇参保人数(万人)
崂山区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试点村养老金发放现场进一步完善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 .
第23课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日常生活的变化2.就业制度的变化3.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
D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客机
游轮
地铁
轻轨火车
从三副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出谋划策
自费旅游
文娱活动
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就业制度的变化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人才交流会场
从“分配工作”到“竞聘上岗”,在新的就业制度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畅想空间
请你来设想:一封来自2050年的中学生的Email,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农民工们开开心心地排队上火车
某君来看病,挥手点药名:“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读歌谣看医保
你认为改革前的医疗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
20世纪80年代
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始改革
1998年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制度的决定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镇参保人数(万人)
崂山区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试点村养老金发放现场进一步完善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 .
第23课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日常生活的变化2.就业制度的变化3.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
D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客机
游轮
地铁
轻轨火车
从三副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
出谋划策
自费旅游
文娱活动
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就业制度的变化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人才交流会场
从“分配工作”到“竞聘上岗”,在新的就业制度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畅想空间
请你来设想:一封来自2050年的中学生的Email,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相比将有哪些变化呢?
《家乡文化生活》ppt课件
![《家乡文化生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c879d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3.png)
龙泉塔的始建年代
根据史料记载,龙泉塔在明宣德三年、清代道光年间、1984年都进行 过重修。明代维修时在塔身一层七面各镶嵌碑刻八通,分别是明宣德三年的 大佛顶尊胜神咒、重修龙泉禅寺塔记、大明六字真言、助缘题名(两通)、 庄塑释迦佛像记、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鼎塑昆庐佛像之记。清代重修的碑 刻不知遗失何处。这只是目前我们所知的维修,实际维修次数应该还要多, 在历次维修时限于当时的认知及技术条件,难免走样,留下的文字记载及保 留的历史信息有限,以至于不能够完整地表现出来。参照志书,结合龙泉塔 的建筑结构、建造方法、布局、样式都具备宋元时期的风格,取原古砖经北 京史博馆作陶器粉化验,结论具有唐代特征,定为北宋为宜。
●5.分访谈小组(以不超10 人为宜)。
●6.制访谈表单。 ●自制访谈表格或选用老师
提供的任务清单。 7.列访谈提纲。
访谈问题示例:
● (1)您觉得咱们家乡最出色(最让你难忘)的人是谁?您可以具体谈谈他(她)的情况吗? ● (2)您觉得在您记忆中咱们家乡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您可以具体谈谈吗? ● (3)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什么? 您可以具体谈谈它的历史和特点吗? ● (4)您觉得咱们家乡最有特色的习俗是什么?您可以具体谈谈吗? ● (5)您觉得咱们家乡近年修建的新建筑中哪一座可以作为标志性建筑?您可以谈谈您的看法
●唐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 病离任。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 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 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 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共18张PPT)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3bd97d866fb84ae45c8dbc.png)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未涉及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审美素养,B、D与题意不符;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 精神力量,C观点错误;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文化中找到 了“归属感”,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A正确切题, 入选。
[训练1] (2015·浙江高考)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 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 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 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 C
•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①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 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 的发展,④错误;②③均正确切题,故选C。
• 3.文化塑造人生
• 【例题3】 (2015·重庆高考)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 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 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 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 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
[训练3]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个装满煤炭的篮 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什么也捞不起来, 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 全部,但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慢慢变得纯净,想问题 就更懂得开动脑筋。这表明( )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可 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 影响 ④文化对人的心灵具有净化作用
第二部分 考点突破
• 1.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 【例题1】 (2018·江苏高考)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
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 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 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 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 络。由此可见( ) • 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 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点警示2】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
接受文化的影响。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
好作出选择。我们应该自觉地接受科学的、健康的文化的影响,抵制落
后的、腐朽的文化的影响。
矫正训练:读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 的享受;读一本坏书,我们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误导、使自己的思想 偏离正确的轨道。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考点二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作用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②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第一,政治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
素养。 第二,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2安徽卷)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 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 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 “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考点二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作 用
1.文化的总体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 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彰显着世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④决定着城
A. ①② D.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6.(2013·浙江卷·41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 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 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 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 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 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 道路的基础。(21分)
2.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 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 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业:一、文化的作用
5.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优秀的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自学十五分钟,解决以下问题)
4.(2013·四川卷·9题)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
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
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
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
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接受知识教育 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1化)从的静态形角式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
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 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P6---8 )
P9 P10--11 P11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文化
1.文(化1)的含义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 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1)的文特化是点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 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产品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 产物 ④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湖南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可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①正确。湖南文化是30年发展的结果,体现 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故③正确。文化指人类精神活动及其物质 产品,故排除②。此题没有凸显人的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故 排除④。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考点点拨
1.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都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 现象。
考点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4.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
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18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引领人们前进。P19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2)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考点一 文化与社会
自主学习(一)(自学十五分钟,解决以下问题)
1.文化的含义、特点、形态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总体作用是什么?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仁者见仁)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潜移默化
的特点。
①文化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 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P15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 受文化熏陶的过程。P16
考点三
2.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
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识别文化,从而 享受优秀文化,淘汰落后文化。
考点点拨
1.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始 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保持绝对的 同步,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文 化发展多数时候是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的,比如资本主义经 济对应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对应社会主义文化。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候文化会超 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则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深远持久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 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P16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 远持久的影响。P17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P21
考点点拨
【误点警示1】混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2)“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 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久暂。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生活》 整体结构
为什么 新第
二 单 元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怎么看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精
第 三 单 元
神
怎么办 化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2014高考导航]
考试
文化与社会
说明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社会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文化与综合国力
3.[2010·北京卷]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 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 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运用3D技术制作电 影”是文化现象,“创造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带动了3D相关产业 的发展”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此题 主要强调文化的作用,故②④与题干主旨不一致。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P13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P13-14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P15-16 4.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P17-21
考点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