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7讲美苏争锋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7讲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高考历史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7讲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17讲新兴力量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3)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

2.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2)政治一体化①外交: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立法:1975年欧共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3.影响(1)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2)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3)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特别提示欧共体的创始会员国是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1)经济政策: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政策: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

(3)科学教育:政府加强投资发展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表现:20世纪6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3.影响:试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力图成为“政治大国”。

特别提示二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四个阶段(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

(2)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

(3)20世纪七十年代,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

(4)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治大国”外交。

三、中国的振兴1.发展历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3)“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018年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5单元 第11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8年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5单元 第11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1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纲要求](1)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考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背景(1)实力变化①“二战”结束后,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冷战”(1)含义: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表现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亚洲:二战后朝鲜分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拉美: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发现并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核心问题1“冷战”局面的形成[史料探究]“冷战”局面形成的表现史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提示: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史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高优指导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课件 专题整合5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优指导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课件 专题整合5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用,故选D项。
关闭
D
解析 答案
专题五
考情分析 真题试做 我的感悟
专题整合
知识盘点 高考密码 技法指导
-12-
考 点 分 布 试题 美苏两极对峙 多极化趋势在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 年份 格局的形成 曲折中发展 极化趋势的加强 35.美苏争 甲卷 夺中间地带 2016 35.马歇 年 乙卷 尔计划 丙卷 2015 年 Ⅱ卷 Ⅰ卷 35.两极格局 确立与解体
-18-
4.(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 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 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 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 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关闭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60年1月”“国家意识的觉醒”“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苏联的攻势地位,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故排除B项;C项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排除;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 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故答案选D项。 D
解析
关闭
答案
专题五
考情分析 真题试做 我的感悟
专题整合
知识盘点 高考密码 技法指导
-17-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3.(2013海南单科,21)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 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关闭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提升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条主线社会主义发展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大重点十月革命、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个阶段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二、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5·高考全国卷Ⅱ,T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解析:选C。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整合5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8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件:整合5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2. “ 冷战” 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1)紧张与缓和并存 :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2)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世界格局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 (3)霸权主义横行,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泛滥。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裁军和军控一度有所进展,但近年来,却呈 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 ①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和社会制度对抗的 痕迹。 ②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 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 解。
单元整合· 优化提升
主线一 主线二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主线突破 主线突破
素养提升
2.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1)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①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 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抗局 面形成。 ②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 :20 世纪 50~6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 速发展,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1973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 守的战略态势出现。
单元整合· பைடு நூலகம்化提升
网络构建 网络构建
时空定位

高三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练习卷

高三历史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练习卷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A.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C.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D.两极格局实质上依旧存在【答案】C2.冷战时期,很多指责家指责北约和华约这样的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带来了核对抗。

冷战结束后,指责家们又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限制冲突升级实力。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缘由是冷战结束后()A.恐怖主义猖獗B.世界缺乏抗衡美国霸权的力气C.地区冲突不断D.冷战思维依旧存在【答案】C3. 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这些组织的出现()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B.具有显明的“冷战”色调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冲突【答案】C4.据统计,日本的外汇储备,1949年末只有2亿美元,1952年末增加到11.4亿美元,三年内增加了5倍。

对此合理的说明是()A.日本确立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B.马歇尔救济安排产生推动作用C.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军事占据D.局部斗争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答案】D5.20世纪70年头初,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承认战后欧洲领土与边界现状,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签订互不运用武力条约,并与之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关系。

这说明()A.联邦德国意图实现外交自主B.东西欧国家间经济相互依靠C.美国衰落难以对德施加影响D.两种社会制度间的冲突消退【答案】A6.据统计,20世纪50年头发达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1%,60年头为5.1%;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8%;苏联50年头为5.7%,60年头为5.1%。

材料表明()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D.世界局势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答案】D7.2019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睬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心情。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案新人教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学案新人教版

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①1951年,法、意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①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增强。

②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的帮助和扶持。

③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①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②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

(4)斗争任务①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②20世纪70年代: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①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知识点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苏联解体①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

②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

2.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矛盾爆发。

2018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共45张PPT)

2018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共45张PPT)

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2)从考查角度看,可能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对本单元内
容进行考查,突出时代性;利用新材料从宏观的角度考查 国际格局的演变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从微观的角度考 查美苏冷战以及欧洲一体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继续学习
高考帮·历史
考情精解读 5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帮·历史
考情精解读 3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点
1.苏东剧变之后世界
考题统计
考查难度
★★★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 格局的变化;
考点
极化趋势的加强
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 原因与影响
2015·全国卷Ⅱ·35
命题分析预测
高考帮·历史
考情精解读 4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继续学习
高考帮·历史
知识全通关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
c.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 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②积极影响 a.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吸取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c.客观上,两强相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d.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促进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欧共体 形成等,从而促进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
返回目录
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两极到多极的发展演变趋势:1、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确立了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作称霸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重要的力量有:日本的崛起,西欧的复兴和联合,新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的崛起。

3、苏联解体,使半个世纪以来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格局急剧转换,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学法指导:1、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概念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的去处理好概念与教材的关系。

2、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

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7美苏争锋课件人民版

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7美苏争锋课件人民版

C故.A抵项制错不误结;一盟次运巡动演的还发不展足以展示一国的经济实力,这也不是题干中做法
D的.主与要苏目联的争,排夺除中B间项地;不带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演唱家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
洲等地的人们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中间地
-4-
线索三: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 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第17讲 美苏争锋
-6-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1.从考查趋向看,主要考查对两极格局形成和国际关系变化等重 要史实的理解。命题的切入点主要是美苏关系,突出国家利益在国 际关系中的地位。
B策.有促利成于了煤欧钢美联平营等的伙建伴立关,有系利于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仍
C然.是导美致国欧主洲导出的现,其对目峙的是援助和控制西欧,没有体现欧美平等的伙伴关
D系.,成故为B项德错国误分;材裂料的主根要源提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与导致欧洲对峙
无关,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其根源是美苏的对抗,与马歇尔
苏联经济建设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因苏德战争爆发而
中断停滞,故C项错误;漫画中几个人在听到无线电广播内容——“斯大林
A格.勒外水国力对发苏电俄站的开武始装建干筑涉”后彻被底“吓失倒败”,可知这一时期苏联进行经济建设引
B起.了苏他联的在“帝敌人国”主的义恐慌包,围结中合第仍二实次现世1.(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 关闭 格 外国勒对》苏。俄该的漫武画装表干明涉(彻底失) 败是在1920年,苏联成立于1922年,时间上

最新-2018年高考历史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7

最新-2018年高考历史 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7

G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G1两极世界的形成23.G1[2018·全国卷] 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

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23.C [解析] 1949年4月北约成立。

为阻止联邦德国加入北约,苏联提出缔结对德和约主张,被西方国家拒绝。

1954年10月,美、英、法决定结束对联邦德国的占领,并吸收其加入北约。

1955年5月6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在此情况下,苏联等8国于1955年5月14日在华沙签署《华沙条约》,成立华约组织。

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两个德国分立发生于1949年,共产党情报局成立发生于1947年。

23.G1[2018·海南卷]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23.D [解析] 本题考查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欧洲共同体的扩大不包括波兰,排除A 项;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就被确立为战败国,排除B项;华约1991年解体,排除C 项;联邦德国属于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阵营,波兰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故勃兰特的举动有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答案选D项。

G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G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2018·哈尔滨期末]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这表明美国( )A.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B.发起对苏联的冷战C.确立全球霸权战略 D.意欲干涉他国事务1.C [解析]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想称霸世界,为此发表了材料中的言论,C项符合题意。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优化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优化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D.使日本经济迅速跃居至世界第二位
解析:根据材料“1951 年起,整个日本都为这场战争动员了起来……美国 在日本的需求除了军需”可知,该战争是朝鲜战争,是美苏全球对峙的重 要表现,故选 C 项。此时为冷战时期,美苏未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排除 A 项;越南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排除 B 项;20 世纪 80 年代末日本经济迅速跃居至世界第二位,与材料所述时间“1951 年”不 符,排除 D 项。
——摘编自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 20 世纪 50—70 年代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 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战略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 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3.规律总结——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因素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 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充当世界政治 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 (3)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 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保障本国或国家集团的安全利益。 (4)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与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C.促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推动冷战向更深层次发展 D.巩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
解析: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发生的国际大事有欧共体的成立、中 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这些事件表明了欧洲、 中国、日本作为独立的力量正在逐渐崛起,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故选 A 项;这些事件能够缓解冷战下美苏对抗的局面,排除 B 项;两极格局在 1955 年华约成立时最终形成,排除 C 项;世界多极化至今仍是趋势,排除 D 项。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讲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主题二 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图证历史]
[解读] 图一、二反映的是二战后美苏对抗,分裂德国;图三朝鲜战争是美苏局部 热战的表现;图四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美苏剑拔弩张,但是又理性处理双 方关系,最终通过秘密谈判,结束危机。
[运用] 结合图片,说明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主题一 国家利益的对抗——美苏两极世界的形成 冷战兴起的背景 [史料实证]
史料 厄内斯特·梅在 1984 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 成为对手……1945 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 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 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的比较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 1950 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 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 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①
知识点二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基本特征:美苏之间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_热__战___的局面。 2.主要史实 (1)德国分裂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②1949 年 , 在 美 国 和 苏 联 的 支 持 下 , 德 国 西 部 和 东 部 先 后 成 立 了 _德__意__志__联__邦__共__和__国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 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开始: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___遏__制__共__产__主__义_____”为指 导思想的“_杜__鲁__门__主__义___”。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专题二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2.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1)第一次: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地位。

(2)第二次: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

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各国在战争中普遍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制。

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成立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快速发展。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中国地位: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专题三现代国际政治力量的两次变动组合1.第一次变动组合(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削弱了欧洲。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③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

(2)表现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让位于美苏二分天下,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卷五年命题统计┃第17讲 美苏争锋江苏考试说明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知识点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雅尔塔体制形成: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战后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表现(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呼吁遏制苏联。

(2)政治⎩⎪⎨⎪⎧①美国: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成为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②苏联: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9国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经济⎩⎪⎨⎪⎧①美国: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②苏联: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6国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社会 主义世界市场。

(4)军事⎩⎪⎨⎪⎧①美国: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苏联:1955年,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即华沙条约组织。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 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知识点二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1.导致一些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1)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1962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3.积极影响(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考向一“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史料研读]史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史料二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史料三以下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1.史料一信息“两种生活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尖锐对立。

说明美苏冷战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2.史料二折射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其中信息“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体现了美苏同盟关系的转折,“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说明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转折。

3.史料三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出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昔日盟友反目成仇”的原因。

提示: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峙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2.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认识这一观点?提示: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史论归纳]“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命题分析]考法1 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内容,二者虽然在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别,但是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遏制苏联。

解题时需结合“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史实分析。

考法2 从“冷战”与国际关系格局角度命题。

“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角度的非军事对抗。

解答时需结合冷战的背景和影响分析。

1.(2016·江苏金陵中学质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美苏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中美苏经济上的对抗,故C项错误;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在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6·江苏南通一模)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解析材料中“人道主义动机”即援助,“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即经济手段控制欧洲,“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即对苏联的冷战,所以评论针对的是马歇尔计划,接受该计划的只是西欧国家,故A项错误;二战后期,美、英、苏在雅尔塔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B项错误;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的是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故D项正确。

答案 D考向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通过《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节录)(1947年9月)史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史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史料一中关键信息“两大阵营”,表明了两大对峙阵营的形成。

2.史料二揭示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3.史料三“军事联盟”指北约和华约。

说明冷战在加剧国际关系紧张的同时,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时间及事件。

提示: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说“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第一场热战……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

结合史料二,概括指出朝鲜问题的实质。

提示:美苏冷战的产物。

[史论归纳]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命题分析]考法1 从国际格局的制约因素角度命题。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及意识形态等是影响世界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高考命题经常运用原始档案或史学研究材料,考查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因素的判断认识。

解答此类要注意从国家立意、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及对外政策等角度思考。

考法2 从图文材料角度命题。

美苏两极格局的对抗,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冷战”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冷战”局面下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欧美、美日等)关系、美苏关系及欧洲德国、亚洲朝鲜与越南等国家的变化等,都是两极格局下“冷战”的影响。

解答这类题目注意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判断。

1.(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年;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

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项表述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2.(2010·江苏单科,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解析题干中“重建世界”应理解为国际关系的新调整,说明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反法西斯国家在战胜主要法西斯国家的同时又引发新的激烈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