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中的研究与应用
移动学习工具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移动学习工具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55fd4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8.png)
移动学习工具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心得体
会
移动研究工具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提供在线研究资源和支持教学活动的工具。
在学校教育中,移动研究工具正逐渐成为学生研究的重要辅助手段,以下是一些应用心得体会:
1. 提高研究兴趣:移动研究工具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使研究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通过这些工具可以享受到互动式研究体验,激发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2. 强化研究记忆:移动研究工具可以通过游戏化研究、智力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记忆力。
通过随时随地的研究,学生可以反复回顾、复研究内容,加深记忆印象,提升研究效果。
3. 扩展研究资源:移动研究工具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新的教学内容和材料。
通过在线资源的获取,
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了解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研究
经验。
4. 提高研究效率:移动研究工具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研究
进度,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课程和教学建议,帮助学生高效研究。
学
生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时间,提高
研究效率。
综上所述,移动研究工具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移动研究工具并非教育的全部,合理使用
和控制使用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在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下,学生
才能从移动研究工具中获得真正的教育益处。
参考资料:
- 李伟. 移动学习工具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工程, 2019(7):178-179.。
关于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da27e15ef7ba0d4a733b5d.png)
关于提高大学生移动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研究[摘要]现代移动智能设备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
文章采用随机采访和深入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在校大学生和教师对移动学习方式的了解和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也认可这种学习方式,但在相关教学行为上较为滞后。
文章总结了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并尝试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移动学习方式教师的认识教师的作用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历经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最后发展为今天的移动设备辅助教学,即移动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方式依托的硬件是目前已经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这些移动设备结合移动互联网能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Chris Evans总结了移动学习方式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移动学习方式继承了网络学习的优势,无线技术使其扩大了影响力;移动智能设备能让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地点,实现在“移动”中学习。
学习者也可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午间休息、旅行途中,接触各种移动学习资源。
但在这样一个积极有利的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是什么?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需求?教师又是如何看待移动学习方式?他们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应起什么作用?本文将尝试在这些方面做些研究和调查。
一、理论背景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的活动。
知识不能从老师那儿“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
Sandberg等人总结了学习者实行知识建构的几项建构主义原则:(1)学习者通过已获得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建构新知识(建构原则);(2)学习者从完成真实任务中获益,这些任务能让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真实性原则);(3)学习者能从多角度学习中获益,多角度、多元的知识展示能让他们对现象形成自身的认知方式(阐述原则);(4)学习者能从同龄人互动中思考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社会原则);(5)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形成对任务的个人认识,自己制订计划和监督学习(自我管理原则)。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11c33950e2524de5187ef7.png)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黄乐辉,王欣欣,罗英来源:《成才之路》 2017年第19期黄乐辉,王欣欣,罗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摘要:怎样运用移动设备辅助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高校移动学习研究的重点。
文章结合当前国内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的情况和移动学习特点,分析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设计合适的学习方案;高校要建立移动学习平台,提供移动学习方面的帮助,并加快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速度;同时,软件开发者要加快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加快移动学习设备的研发步伐。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校教学;网络学习;学习方式中图分类号:G642;G4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21-02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移动学习越来越普及,大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怎样运用移动设备辅助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高校移动学习研究的重点。
文章结合当前国内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的情况和移动学习特点,分析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移动学习的内涵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最早开始研究移动学习。
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教育专家有不同的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二是将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扩展,三是从认知学习的角度看,移动学习的移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
二、移动学习的特点一是移动性。
学习场所、工具都是可移动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自由选择学习场所,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二是自主性。
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自主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移动学习,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三是无线性。
移动学习设备拥有无线传输功能,学习者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学习资料的传送,这样在学习者想学习的时候就能得到想要的学习资料。
建构高校移动学习环境的
![建构高校移动学习环境的](https://img.taocdn.com/s3/m/5eb7b4f8f90f76c661371a68.png)
建构高校移动学习环境的探讨摘要: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学习,或者有效的利用移动技术所发生的学习。
当前,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基于sms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和基于c/s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
随着移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如何在高校建构有效的移动学习环境是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的探究,提出在高校建构移动学习环境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校环境建构一、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便携的、易用的、高性能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出现,“移动”正成为未来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主题。
移动学习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需要,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可以获取各种所需的学习资源,并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实现个人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中的研究领域,移动学习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共识,不同的研究者对移动学习有不同的看法。
各研究者对移动学习的内涵概括主要包括:以技术为中心的移动学习、基于与e-learning 关系的移动学习、从增强正规教育角度出发的移动学习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移动学习。
二、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技术目前,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基于sms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以及基于c/s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
(一)基于sms的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利用短消息可以发送教学管理信息、课程大纲、交互式测验等信息,发送的内容一般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目前在高校主要使用移动运营商的短信网关,通过该系统,可以将短信平台与互联网上的各种系统和软件进行无缝高效相连,将互联网上系统随时产生的动态信息转变成手机短信,通过移动运行商的短信中心进行实时的发送和接受。
高校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将学生的信息转化成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再发送给大学生手机。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7f9e3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4.png)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教育领域的发展相互促进,许多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始尝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来自教材和课堂讲解。
而有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在线学习平台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无论是综合性的知识点解析,还是各学科的专题讲解,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学习材料。
可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例如网易云课堂、Coursera等,学生还可以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从全球顶尖大学的名师那里获取知识。
这些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既将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展到了无限可能,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工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听音频讲解、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
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移动互联网技术还提供了一些学习工具,例如教学软件和APP,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比如,有一些数学软件可以通过图像和动画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还有一些语言学习APP可以通过听力和口语训练辅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这些学习方式和工具的多样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互动。
除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技术还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以前,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教学资料、批改作业和考试。
而有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后,这些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和整理教学资料,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组织考试,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5af3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0.png)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教育领域。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优势,如提供了更为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
本文将从教育领域中的移动学习、移动教学和移动考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移动学习的应用移动学习是指在移动设备上进行学习,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移动学习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点,对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学科学习的开展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比如看电子书、听课程讲解、答题练习等。
在学校所学知识都可以在移动设备中随时查阅,让学习随时随地进行。
2.资源共享平台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学校、教育机构等会在自己的平台上提供互联网上的一些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使得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分享更便捷。
二、移动教学的应用移动教学是指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教学,包括在线课堂、在线测试等。
移动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带来许多优势。
1.在线互动移动教学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推动教学进程更有活力。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堂或微信群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便捷的评估和反馈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在线测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完成评估并获得结果。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在线自动评分系统,实现“随时随地”的评分和反馈。
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三、移动考试的应用移动考试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参加考试,多为在线测试。
移动考试可以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真实、安全的考试体验。
1.考试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移动考试充分利用了移动设备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9b99e5102de2bd960588bd.png)
所 以在大学生 中实施移动学 习是未来教育 的一个 趋势。主要 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
各种信息资源 , 是继远程教育后一种新 的学习模式。
移 动 学 习 的概 念 界 定 对 于 移 动 学 习 的 概念 , 目前 国 内外 的 专 家 学 者 各 抒 己 见 , 国学 者 我 有 的 总 结 移 动 学 习 的概 念 如 下 :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 动通 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 移 动 电话 、 人 数 字 助 理 P A、ok t C等 ) 取 教 育 信 息 、 育 资 如 个 D P ce P 获 教 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 型学 习形式 。它包 括以下几方面的 内涵 : 1移 () 动学习是在数字学 习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 是数 字化学习的扩展 , 它有别 于其他的学习 ,与其他形式 的学 习比较 , 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 、 教 学个性化 、 交互丰富性 、 情境相关性等特点。( 移 动学 习除具备数字化 2) 学 习 的 所 有 特 征外 , 有 一 个 自己 的特 征 , 是 学 习 者 可 以 随 时 随 地 进 还 就 行 各 种 类 别 的学 习 。 ( ) 动 学 习所 需 要 的设 备 携 带 比较 便 易 , 且 容 3移 并 易获取。移动学 习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 术嫁接 的产物, 代表 着未来的学习发展趋势 。 二 、 动 学 习 的基 本 特 征 移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 帮助下 能够 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 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 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 能够 有效的呈现学 习 内 容并 且 提 供 教 师 与 学 习 者 之 间 的双 向交 流 。移 动学 习 是 一 种 新 的 学习模式 , 主要有 以下的几方面特征 : 它 1顾 名 思 义 , 动 学 习 具 有 其 可 移 动 性 。无 论 是 笔记 本 电 脑 , 是 、 移 还 智 能 电话 , D P A等 , 些 设 备 本 身都 具 有 共 性 , 以 随学 习者 随 时 移 动 , 这 可 使得学 习者 的学 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 2、 动 学 习 的 内容 不 再 受 限 制 , 动学 习 者 可 以根 据 自 己 的需 要 移 移 有 目的的选择所需要的学习 内容 ,这样就解决 了学校教育 的统 一性问 题, 可以使学校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 , 从而使每个学 习者都 可以得 到发 展。 3 能扩大教育规模 , 、 因为现在电子产品的普及 , 越来越 多的人拥有 各种 电子产品 ,而移动学习的出现使得只要具备硬件设备要求 的人都 能获得教育 , 这就拓宽了教育的大门 , 使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 育的人也能够拥有获得教育 的机会 。 三 、 动 学 习在 大 学 生 中 实施 的可 行 性 分 析 移 科学技术的进步 , 各种 电子产 品的出现 , 使得人们对 电子产 品的使 用 也 越 来 越 普 及 。据 有 关研 究 者 调 查 , 国现 阶 段 共 有 2 0 我 0 0万 的 电脑 使用者 , 使用人群的年龄 主要集 中在 1 7到 2 5岁之间。 面是 由北京邮 下 电大学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 和天津外 国语 学院教育技术系协助实施调 查并汇总的结果 , 他们共 发放问卷 2 2份 , 4 获得 显不 :
移动学习与高校实验课程整合研究
![移动学习与高校实验课程整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120841f7ec4afe04a1dfe1.png)
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高校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高校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11267901f69e314332941a.png)
几 年 的历 史 ,但 是 到 目前 为止 还 没 有 一 个 准 确 的定 义 。 我 们 在 本 文 中 将 采 用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黄 荣 怀 等 人 对 移 动 学 习 的定 义 : 动 学 习 是 指学 习 者在 非 固定 和 非 预 先 设 移
但 上述 多 媒 体 教学 、网 络教 学 形 式 的 一个 最 大 特 点
是 对 学 习 资源 的获 取 及师 生 的交 流基 本 是 被 限制 在 “ 有
线” 的范 围 内 , 然 现 在 无 线 的局 域 网技 术 早 已成 熟 , 虽 但
的 教 学 活 动 组 织 和 教 学 互 动 、评 价 等 仍 依 赖 于传 统 课
研 究背 景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8 5 (0 12 ~0 6 一) 1 7 — 4 42 1 )1 0 3 ( 3 议 、 子 商 务 、 位 、 融 理 财 等 多 种 信 息 服 务 , G移 动 电 定 金 3 互联 网时 代 已经来 临 并将 蓬 勃 发展
定 的位 置 下 发 生 的 学 习 , 或有 效 利用 移 动 技 术 所 发 生 的
学 习 。_ 特 点 是 实 现 “ n o e A yi e A y h r A y 2 _ 其 A yn 、 n t 、 n w ee、 n m sye 4 ” 所 进 行 的更 自 由的 学 习 。它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tl( A) 下
虽 然 国 内外 远 程 教 育 领 域 对 移 动 学 习 的 研 究 已 有
一
、
信 息技 术 在 高 等 教育 中 的应 用是 一 个 逐 步深 化 和 推
新型“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探究——以高等教育阶段教学为例
![新型“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探究——以高等教育阶段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9de00db52acfc789ebc96d.png)
、
移 动 学 习概 述
移 动 学 习作 为 一个 较 新 的 学 习 概 念 . 近 年 来 逐 渐 被 广 大 教 育 工 作 者 以及 社 会 大 众 所 熟 悉 并 接 受 。 移 动 学 习, 也 被 认 为 是将 来 的 一 种 新 的教 育 和 学 习模 式 。最 新
得 的培 训 效 果 , 发现存 在 的问题 : 三 是 国 家 项 目办 根 据
( 3 ) 项 目县班 主 任 制 度 各 项 目县 基 本 按 照 每 5 0名 校 长 为 一 个 单 元 组 建 班 级, 实施 班主任 负责制 。 班 主 任 一 般 由从 事 培 训 工 作 的 干 训 部 主 任 级 别 的人 承 担 。 若 参 训 市 、 地 只 有 一 个 单 元 班, 则 班 主任 和 管 理 员 可一 人 兼 职 ; 若参训 市 、 地 组 建 的
一
人们正在不断适应这种 “ 移动学习” 的模 式。 通过平 板 电脑 、 智能手 机等 随时随地获取信 息 。 利用 闲散 时间
进行学习 , 充 实 自己 。 1 . 移 动 学 习 的概 念
移 动 学 习 是 比较 新 颖 的 概 念 . 因此 . 对 于 它 的精 确
个不 同之处 , 即 不 是 按 系统 性 学 习 , 而 是 采 用 按 需 求 其三 , 移动学 习继承 了 E — l e a r n i n g 学 习 模 式 的 一 大
有 着 密切 联 系 。另 外 , 主 要 原 因 在 于 现 代 社 会 大 众 对 获
翎帮麟
《 中国 教育信息化 编辑部: m i s @ m o e . e d u . c n
的 不 同 在 于 空 间上 的 突 破 , 即“ 移动 ” 概 念 的 引 进 。除 了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118bf41cf84b9d528ea7a0f.png)
2 国 内移 动 学 习 的研 究现 状
我 国教 育 部 高教 司于 20 年 1月 对 关 于 “ 动 教 育 ” 01 2 移 的理
论与实践研究项 目给予了立项 。 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
委员 会 的主 持下 ,移 动教 育 ” “ 工程 正 在 紧锣 密鼓 地开 展 着 。工 程 第一 期 在 全 国高 等 学校 教 育 技 术协 作 委 员会 成 员单 位 中 开 展, 工程 持 续 时 间为 5 , 程 实 施范 围遍 及北 京 、 年 工 上海 、 阳 、 沈 才 能 推 动教 育 信 息化 的发 展 , 养 学 生 的信 息 素养 、 培 创新 精 神 和 问题 解 决能 力 , 能增 强学 生 的学 习能 力 , 高其综 合 素质 。 才 提
收 稿 日期 : 0 一l— 7 2 7 12 0
[ ] 杨 开域 . 6 网络 时代 的教 学设计 理 论发 展 应 关注 的几 个 问题 [ ] J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0 2 1 . 2 0 ()
( 责任 编辑 : 江华 )邬
作 者简 介: 玉芹 (9 7 , , 东高唐人 , 城 大 学教 育传 播技 术 学 院 2 0 云 17 一) 女 山 聊 0 7级 硕 士研 究生 , 究 方 向为计 算机 教 育应 用。 研
须 能 够有 效 地呈 现 学 习 内容 并 且提 供 教 师 与学 习 者之 间的 双 向交流 。1 1 地说, 1 确切 移动 学 习是远 程 教育 新 的发 展阶段 , 特 其 点 是 实现 “ 时 、 随 随地 、 随身 、 随意 ” 的学 习。移 动学 习依 托 目前 比较 成熟 的无线 移 动 网 络 、 国际互 联 网以 及多 媒 体技 术 , 生 学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57ff4ba8956bec0975e3bd.png)
一 对 多 的 , 一名 教 师 对应 多个 学 生 ; 智 能手 机 移 动学 即 而 习 则 可 以跨 越 时空 的限 制 ,变 成 一 对 一 或 多对 一 的 学 习
安排的情境 , 使学 习者形成 背景性经验 , 从而掌握知识的
复 杂 性 和相 关 性 。基 于 智 能 手机 的移 动 学 习可 以产 生 这 种 学 生 与情 境 问 的互 动 , 实 际环 境 中 , 过 无 线 网络 技 在 通
空 问 。基 于智 能 手机 的移 动 学 习在 高 校 教 育 中 的优 势 主
来 新 的契机 , 必将 成 为 高校 教 育 的 补充 和 优化 。 文从 移 本
动, 适宜 学 习 者 开展 自主 学 习 和协 作 学 习 。如 短 消 息 、 电 子 邮件 、 频 和 视频 交 流 等 , 音 为学 习者 知 识 建构 提 供 了 充 分 的交互 自由。学 习 者 可 以利 用 文 字 、 音 、 片等 进行 声 图 交流 , 发表 自己的见 解 , 与其 他 学 习者 或 教师 进 行 讨论 并
1学 习环 境 的移 动 性 .
不 论 是 传 统 学 习 还是 网 络学 习,它 们 的学 习环 境 都 是 固定 的 。1 i ] 而移 动 学 习 的一 个 最 突 出 的特 点就 是 环境 的 移 动性 。这样 学 习 不再 局 限于一 个 固定 的环 境 , 现 了学 实
、
引 言
与 协 作 , 同解 决学 习 活动 中所 遇 到 的问 题 。 共
动学 习 的角 度 ,分 析 了基 于智 能 手 机 的 移 动学 习在 高 校
移动学习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与价值
![移动学习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a764a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3.png)
移动学习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与价值引言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设备和数字技术来实现教育和学习的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学习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移动学习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价值。
移动学习的应用1.个性化学习:通过移动设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设置。
2.实时互动:移动学习使得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反馈,提供帮助和指导。
3.资源共享:通过移动设备可以轻松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包括电子书、视频、音频等,加强了信息共享和知识传播。
4.在线评估:移动学习可以提供在线测验和评估工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
移动学习的价值1.提高教与学效果: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个性化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扩大教育资源:移动学习使得广泛的教育资源变得无处不在,学生可以从全球范围内获取到最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3.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上都更加灵活自由,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知识获取和分享。
4.增强师生互动:移动设备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为教育过程增添了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结论移动学习在现代教育中有着广泛应用和深远价值。
通过个性化学习、实时互动、资源共享和在线评估等功能,移动学习能够提高教与学效果,并且减少地理限制,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我们相信,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移动学习将继续发挥重要角色,并为教育带来更多创新与改革。
基于LAMS的移动学习在高校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LAMS的移动学习在高校中的应用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50f95b7c77da26925c5b0d4.png)
资源
支持 类
图像 廊
表 1 活 动 工 具 的 分 类
协 作
支 持 类
聊 天
反 馈
练 习 与评
反 思
辅 助
支 持 类
支 持 类 价 支 持类 支 持 类
由于 ih n P o e和 io o c P d T u h没 有 Fah播 放器 ,所 以 ls 测 试 人 员 需 要将 L MS的 用 户 界 面切 换 至 不 包 含 Fah A ls 的状 态 。切 换 之后 ,测试 者 只 能访 问 L MS的学 习 者模 A 块, 而无 法连 接 设计 者 模块 和 监视 者模 块 。
2L M S支持 的移 动 设备 列举 .A 研 究人 员 对 L AMS支持 的移 动设 备 种类 和访 问 情况
进 行 了 测 试 。根 据 维 基 提 供 的 相 关 数 据 . AMS已 经 实 现 L
随 着 信 息技 术 的发 展 ,移 动 通 信 技 术 也 突 飞猛 进 。
3 WA G R WiF 等技 术 为 移 动学 习提 供 了 有力 的 G、 P、 P S、 — i
() 2 媒体 的 设计 学 习 内容 的呈现 应 借 助多 种媒 体 形式 。在移 动 学 习
中 , 习者所 处 的学 习环境 相 对 复杂 , 在较 多不 可 预测 学 存 的干扰 因素 。采 用 多媒 体 呈现 方 式可 以刺激 学 习者 的不 同感 官 , 助 于吸 引学 习者 的注 意力 。另外 , 有 以不 同形 式
了对 某 些移 动 设备 的完 全 支持 或 部 分支 持 。 目前 , 够成 能
移动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
![移动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1982a0da6c30c2259019e97.png)
⑧ 实现 方式是 数 字化 的。这是 区别 于传 统学 习模式 的关 键 , 具 有 高效性 、 灵 活性 、 便 捷性 、 个性 化等 特点 ; ④ 学 习活动 是情境
相关 的 。移 动技术 为情境 学 习提供 了支 持 , 将 学 习者置 身于 可 信的、 适 当 的使 用情境 , 依 据学习者所 处情境 的变化 而创造 出有
移动混合学 习模式在高校 教学中的应 用
以教 育技 术 学专业 英语 课程 为例
张 利桃 , 王 祥金 , 伍文 臣
( 内蒙古师范大学 传媒 学院 ,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2 2 )
摘要: 作 为数 字化 学 习的新 篇章 , 移动 学 习以其 移动 性 、 高效性 、 便 捷性 、 个性 化等 特征 受到 了广 大学 习者 的青 睐。 移 动 学 习在 非 正 式学 习领 域有 极 大 的优势 , 而在 正 式 学 习领 域 , 它将 与传 统课 堂教 学融合 在一起 形 成 混合 学 习模 式。
_ 璺 兰 : ! : 王 星 塑 兰 旦 2 兰 量 ± 』 : 蝥 童 基
以教 育技 术 学专 业英语 课程 为例 , 在 对 移动 学 习进 行解 读 的基础 上 , 探讨 移 动混合 学 习模 式在 高校 教 学 中的应 用 , 并
对 其 实施 障碍 进行 分 析 。
关 键词 : 移 动 学 习; 混合 学 习 ; 高校教 学
中图分 类 号 : G 4 3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8 0 0 ( 2 0 1 3 ) 1 1 - 0 0 己需要 学 习的任何 时间和任何 地 点, 通 过无线 移动通信 设备 和无 线通信 网络获取 信息资 源 , 在满
移动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与设计
![移动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2de709a6c30c2259019e3f.png)
移动学 习特有的性质为:
习方式 的变革带来更 多的帮助 。美 国加州 大学 儿
伯克利分校的人机交互研究室从 20 00年开始启动了 名为“ oi dctn 的项 目以来 , M b e uao” lE i 全世界 的教育界
地 的学 习环境 。
世纪初 , 主要是在教育部 的策划下发展起来的。与欧
美等国家相 比, 国的研究 才刚刚起 步 , 我 规模还 比较 小, 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移动学习
( )提供 js— n t e 2 ut i — m 是在学习者最需要的时
的位 置 与 关 系
革, 它通过渗入 、 关联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 来推进 情境学习、 非正式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的实践。在情境
学习理论的支持下 , 移动学习设备给大学生提供 了独 特机 会 , 以让 学生 使 用 移 动 学 习设 备在 实 际 的社 会 可 环境 中进行。移动学习支持的情境学习将帮助学生在
2 高校 中移动 学 习的 可行性 研 究
2 1 高校教育的特点 . 高等教育的任务 是为社会培养各 类高级专 门人 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 他们 的学习活动与 中小学和成人教育的学习活动有所不 同。 从学习内容上看 , 高等教育要求 专业化 的程度较
实际的环境下去解决问题 , 且根据学生所处 的环境 并 来自 动呈现 出恰 当的学 习情境 , 促使学生进行学 习。
终端 的软件开发研究 、 动学 习课程开发研究 以及理 移
候为他们提供知识信息 , 不论他们处在何种场合。也 就是说 , 学习者 的学习的位置是非固定和预先设定的 , 学习的时间、 地点不受限制 ,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 学习
利用移动学习方式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探
![利用移动学习方式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e612d31376baf1ffc4fadb2.png)
逐渐认 识到学 生应 是学 习的 主体 , 教学 工作 应 当从 以
“ 为 中心 向 以“ ” 中心 转移 。 教” 学 为
、
课题 及其 教学 目标— — 如何 利用移 动 式学 习方式
开展 外语 学 习
根 据 教 育部 的 部署 , 以建 构 主义 学 习理 论 为指 导 、 以
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 的基础教育改革 已轰轰烈烈展开,
收稿 日期 :0 9— 7— 7 20 0 0
教学 目标 :1 了解 教 育 技 术 中研 究 性学 习及 移 动式 ()
学 习在 外 语 学 习 中 的 发 展 前 沿 ,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激
( ) 练学 生科研 的能力 和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力 。 ( ) 2训 3了 解研究 性 学 习 及 移 动 式 学 习各 个 阶 段 的 特 点 与 规 律 。 () 4 掌握 信息 技术 与研 究 性学 习 的整 合 。( ) 5 培养 学生 的
20 年 , 究 性 学 习作 为 一 门特 别 设 立 的 必 修 课 程 01 研 列入 了 《 日制普 通 高 级 中学 课 程 计 划 ( 验 修 订稿 ) 。 全 实 》 这是 一种 旨在改 变教 师 的教学 方式 和学 生 的学 习方式 , 培 养学 生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 力 的新 的课程 形态 。教 育部 《 普 通高 中“ 究性学 习 ” 研 实施 指 南 ( 试行 ) 中定 义 , 》 研究 性学
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
![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bbc9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5.png)
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摘要】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
在移动学习的概念与特点部分,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定义及其特点。
在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现状分析中,对目前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接着,论述了国内高校移动学习实施设计的关键要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施设计的具体内容。
对移动学习的效果评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国内高校移动学习实施设计的建议。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指出未来国内高校移动学习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互动化的发展方向,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结语强调了移动学习对教育的重要性,呼吁相关部门和学校重视移动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校、实施设计、分析、概念、现状、关键要素、案例分析、效果评估、建议、发展方向、结语。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尽管国内高校对移动学习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整合移动学习技术和教学内容,如何确保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如何评估移动学习的效果和价值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移动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与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现状,了解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国内高校移动学习实施设计的关键要素,寻找最佳实践方案;3. 借助案例分析,剖析成功的移动学习实施设计,总结经验和教训;4. 评估移动学习的效果,验证实施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 提出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实施设计建议,为未来移动学习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国内高校移动学习的持续改进与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型和升级,为培养具有现代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研究报告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7fc3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c.png)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研究报告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和教育的方式。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学习正在成为学习者和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要的学习方式。
云班课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平台,它通过云服务将教与学的过程连接起来,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本报告主要研究了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的特点、优势和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1. 高度便捷: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需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学习者只需要通过移动设备登录云班课平台,就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云班课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课件、习题、视频等。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3. 强大的交流和互动功能:云班课平台提供了强大的交流和互动功能,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
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学习者可以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
4. 个性化学习: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学习推荐和智能评估。
通过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数据,系统可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和定制化的学习计划。
1. 提高学习效果: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在国内外的教育机构和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高校中,很多学校已经将云班课平台纳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平台发布课件、布置作业、进行在线考试等,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和交流。
在企业培训中,很多企业也开始使用云班课平台进行员工培训和知识传递,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基于云班课的移动学习应用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和智能教育,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学习者的深度分析和定制化的学习计划。
开题报告范文探究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开题报告范文探究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56a187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8.png)
开题报告范文探究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一、引言移动学习作为新兴的教育方式,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二、背景随着移动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
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高、自主性强、时空限制少等优势,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因此,高校需要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移动学习的应用和发展。
三、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策略1. 提供移动学习平台为了实现移动学习的顺利推进,高校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移动学习平台。
该平台具备良好的界面设计、易于操作的交互方式和充实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料并参与在线学习活动。
2. 教师培训与支持教师是移动学习实施的关键,他们需要熟悉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掌握移动学习的教学技巧,并了解如何设计和评估移动学习的课程内容。
高校应当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并通过专门的支持团队为教师提供技术和教学上的支持。
3. 制定适宜的移动学习政策高校应制定明确的移动学习政策,包括规定学生在移动学习中的相关权益和责任,以及移动设备的合理使用规范。
同时,高校还应考虑提供移动设备的借用或购买计划,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移动学习中。
4. 创建互动和合作机制移动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高校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群组学习、项目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在移动学习中展开互动交流,并提供适当的奖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 移动学习评估与反馈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移动学习评估和反馈机制。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验、作业提交等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学校还应定期评估移动学习的整体效果,对实施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挑战与应对在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可能导致平台的兼容性问题,高校需要考虑如何确保不同设备的用户都能良好地使用移动学习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平 台模式非常成熟 , 所 做的只是移植和简化。
移动学 习模式通过提供大量的知识点和多种
教学资料 , 可 以方便 的支 持 师 生互 动 , 以文 字 、 图
2 移 动学 习模式 的实践应 用原则
移 动学习模式在 教学 实践 中 , 需要注意实现 以下原则 , 以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 , 提高学习
1 . 1 移动 学 习模 式 的理 论基础 移 动学习 ( M o b i l e L e a r n i n g ) 模 式 理 论 基 础 主 要 有 社 会 建 构 理论 、 体 验学 习理 论 和 非 正 式 学 习 理 论 。它们 提 出最 好 的学 习模 式 应该 是根 据 教学
效果 。
二用 户交互方式要简单快捷 , 方便学 生使用 这
样 才可 以在 方便 学 习 的 同 时 , 又 能 做 到 吸 引 学 牛
的学 习 , 激 发学 习兴 趣, 在互 动 交流 的情 景 中学 习
2 . 5 与教 学过 程结 合 的重要 性
移 动学 习模式 应 注 重 与教 学过 程 卡 H 结 合 移
细 微, 各 个 知识 点 相 对独 立 , 学 习 者可 以在 碎 片化
课 中和 课 后 通 过 发 布 一些 简单 的选 择 题 , 及 时 了 解 同学 们 对教 学 内容 的预 习 、 听课 和 掌握 的情 况 ,
并 对 结 果进 行 分 析 , 这 对 于 教 师 掌 握 学 生 学 情 况是 非 常方便 的一 个手 段 , 有助 于 提高 教学 水平
动 学 习 可 以帮助 教 师实 现 实时 测试 , 可 以在 课前 、
2 . 2 知 识点 的碎 片化
移 动学 习模 式具有 学 习时 间零碎 化 , 学 习环境 多样 化等 特点 。学 生 在学 习 时注 意力 也 不 容易 持 久 。因此 , 在 每一 个学 习 内容 设计 上要 做 列 短小 、
片、 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效果 , 为学习者创设身 临其境的效果 , 实现情景式学习。同时 , 移动学习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6 — 1 0
作者简介 : 章全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l 2 6
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第2 2 卷
当前 , 开展移动学习还有其广泛的现实应用
基础。
( 1 ) 手持智 能终 端设 备 、 A P P 应 用 已经很普
及, 师生对其使用方式均很熟悉 。 ( 2 ) 校 园无线局域 网络 的发展使得上 网非 常
方便 。
内容构建相关 情景, 使 同学们在情境 中进行学习, 从而更容易理解 和掌握学习 内容 , 类似于实验教
移动学 习模式在高校 中的研究与应用
章 全
( 江西财经大学 现代 经济 管理 学院, 江西 南 昌 3 3 0 0 1 3 )
摘
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 的发展 , 特别是手持智能终端设备在高校中的普及 , 移动学习也变得越来越 广泛 。本
文分析 了移动学 习模式 的形式 和内容 , 探讨 了移动学 习模式 的理论 和应用基础 , 以更好 的发 挥移动学 习模式在 高校教学 中的应用。 关键词: 移动学  ̄  ̄( - M o b i l e L e a ni r n g ) ; 手持智 能终端设备 ; 移动教学 资源平 台
学习。
模式 还得 到 了非正 式 学 习理论 的支 持 。非 正式 学
习理论认为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正式学 习, 而采用移 动教 学模 式 的方式 是 非正 式 学 习 。非正 式 学 习是
一
种更方便 、 更随机的隐含式学习, 强调学习的随
移动学 习是指利用手持智能终端设备 , 在任 何时间 、 任何地点 、 以任何方式发生的学 习。移动 学习模式 自由灵活, 实现了碎片化学 习, 还 为更加 方便快捷的交互式学习提供 了可能。
移 动 学 习模 式 在设 计 教 学 形 式 时 , 应 根 据 现 有教 学资 源 和方式 , 充 分结合 情景 式 学 习 、 动式
学习 、 自主学 习 、 碎 片化学 习 和预 习性 学 习 等 多种 方式. 以方 便 灵 活 、 趣 味多 样 的学 习方式 ‘ 便 学 牛 学习, 提高 学生学 习兴 趣 , 督促学 生 学 习,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效 率 , 和正 式 学 习 相结 合 以取 得 最 佳 学 习
效率 和学 习效果 。
2 . 1 学 习方式 的 多样 性而要 友 好 , 要充分利』 t j 多 媒 体
优势 , 结 合文 宁 、 图片 、 语音说明 、 教学 视 频 和演 爪 动 画 等不 同形式 , 增 加 内容 的趣 味性 和 直 脱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7 3 9 4 ( 2 0 1 6 ) 0 4 — 0 1 2 5 — 0 3
当前随着 移动通信技术在教育 中的应用 , 特 别是智能手机等设备在高校学生 中的广泛使用 , 在高校教育 中出现了一种新 的学习模式——移动
第2 2 卷第 4 期 2 0 1 6 年8 月
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O UR N A L O F J I A N GS U U N I V E R S I T Y OF T E C HN O L O G Y
Vo 1 . 2 2 . No . 4 Au g . .2 0 1 6
意性 , 充分 利 用 碎 片 时 间 , 从 而不 受 时 间 和空 间限
制, 可以充分获取丰富的资料和内容 , 方便教师和
学 生 之 间 的互 动 , 是更 为 灵 活 的学 习方 式 , 是 正 式 学 习模 式 的有力 补充 。 1 . 2 移动 学 习模 式 的应 用基 础
1 移动学 习模 式的理论和应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