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设计与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合集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神奇的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科学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分析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创意影子游戏的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玩具、积木等)。
2. 学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光下的影子,引导幼儿关注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影子的形成原理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光线而产生的现象。
(2)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教师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分析。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探索活动,用手电筒、物体等制造影子,观察、描述影子的变化。
4. 创意影子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用卡片、画笔等制作自己的影子卡片,开展创意影子游戏。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3. 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4. 创意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爸爸妈妈分享。
答案:幼儿需记录至少三个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树下的小狗影子、太阳下的建筑物影子等。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的影子卡片,与家人开展影子游戏。
答案:幼儿需用卡片、画笔等制作一个创意影子卡片,与家人进行互动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幼儿参与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继续探索影子现象,激发幼儿的持续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编整理了幼⼉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活动⽬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勇于表达⾃⼰的想法和认识。
2、并初步了解影⼦的形成。
3、在游戏中探索影⼦的⽅位变化特点。
活动准备: 1、幻灯机、玩具娃娃。
2、⼿电筒、⼩⼈偶。
活动过程: 1、谜语导⼊。
(1)教师:⼈⼈有个好朋友,乌⿊⾝⼦乌⿊头,阳光下⾯在⼀起,你停它也停,你⾛它也⾛,就是不开⼝。
⼩朋友仔细想⼀想这是什么呀? (2)⿎励幼⼉⼤胆猜测。
(3)教师:对,是影⼦。
你们知道影⼦是怎么形成的吗? 2、进⾏实验,引导幼⼉了解影⼦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看墙上有影⼦吗? (2)教师⽤玩具娃娃挡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了呢? (3)⿎励幼⼉⼤胆讲述⾃⼰的发现。
(4)教师关掉幻灯机。
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吗?为什么? (5)教师⼩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挡住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
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影⼦。
3、进⾏实验,引导幼⼉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1)教师固定⼿电筒在上⽅,打开⼿电筒照射⼈偶,请幼⼉观察影⼦在哪个⽅位,并请幼⼉⼤胆讲述⾃⼰的发现。
依次将⼈偶变化位置,请幼⼉说⼀说⾃⼰的发现。
(2)教师⼩结。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玩⼿影游戏。
2、带领幼⼉玩“踩影⼦”的游戏。
篇⼆ 张⼀哲 活动⽬标:1、让幼⼉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影⼦的产⽣条件及其特点。
2、引起幼⼉对光影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幼⼉的好奇⼼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1、镂空⼩鱼若⼲条、⼿影戏视频⼀段。
2、⽩⾊幕布⼀块。
3、⼿电筒、蜡烛、镁光灯或应急灯各五个 活动过程: ⼀、感知“影⼦的形成” 1、利⽤观看⼿影戏的⽅式,引起幼⼉对光影现象的观察兴趣。
2、教师寻找影⼦(表演⼀个⼩节⽬),引导幼⼉观察: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关闭镁光灯,影⼦还有没有? 3、⽼师已经找到了影⼦,你能不能找到呢? ⼆、探究光和影⼦的关系 1、幼⼉进⾏第⼀次分组实践,教师进⾏指导、⼩结。
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程,实验主题是《神奇的影子》。
教材的章节主要包括:第一章,探索影子的产生;第二章,了解影子的变化;第三章,创造有趣的影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玩具、透明塑料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内含手电筒、玩具、透明塑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影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影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实验探索(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一:探索影子的产生学生用手电筒照射玩具,观察影子的产生。
实验二:了解影子的变化学生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实验三:创造有趣的影子学生利用透明塑料和玩具,创造各种有趣的影子。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影子相关的例题,如“找出隐藏的影子”、“影子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用手电筒照射自己的手,观察影子的变化”、“利用透明塑料和玩具,创造一个有趣的影子”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的大小和方向变化规律、创造有趣的影子。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描绘出你在课堂上创造的这个有趣的影子,并写上一句描述这个影子的话。
2. 请家长帮忙拍照记录下孩子在家创造的有趣影子,并写上一句描述这个影子的话。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第一篇: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室里,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这一次,他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首先,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今天看见过自己的影子了吗?”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手,纷纷表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师继续问道:“那么,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老师接着解释:“影子是由光线来生成的。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阻挡住,无法通过。
这样,光线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暗影,我们把这个暗影称为影子。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开始思考光与影的奥秘。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光与影的关系,老师展示了一个小实验。
他拿出一盏手电筒,并打开了开关。
然后,他找来了一只玩具熊,将手电筒对准熊玩具的背面,让熊玩具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看到熊玩具的背面在墙上产生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他们兴奋地指指点点,纷纷表示自己看到了影子。
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熊玩具上后,被玩具阻挡住了。
被阻挡的光线无法通过,导致墙面上的光线减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孩子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进行更多的实验。
于是,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渐发现光与影的奇妙之处。
第二篇:观察影子的变化在第二节科学课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更有趣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影子的变化。
老师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纸板,并将它们放在明亮的灯光下。
孩子们看到,每一个纸板都投射出了自己的影子。
有的纸板的影子是长长的,有的是短短的,有的是细细的,有的是粗粗的。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纷纷询问影子的形状为什么不同。
老师微笑着回答道:“影子的形态取决于物体与光源以及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观察实验。
他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墙前,并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然后,他请另一位小朋友站在他前面,再次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神奇的影子》幼儿园中班教案教
《神奇的影子》幼儿园中班教案教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能够理解并初步使用“影子”这一概念。
2.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幼儿感受“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并能够描述影子的特点。
4.通过各种游戏与活动,帮助幼儿感受和认知“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神奇的影子》2.幼儿园教具:灯光、玩具、纸板、剪刀、黑色色纸3.幼儿影子游戏道具:球、积木、布偶、水果、动物等4.背景音乐:轻快欢快的音乐5.教学大纲:包含教学内容、活动安排和教学重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是“神奇的影子”,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2.播放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展示故事《神奇的影子》(15分钟)1.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神奇的影子》,讲述主人公通过影子的神奇魔力,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故事。
2.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提问、讨论故事情节,并询问他们对影子的理解和看法。
三、活动与游戏(30分钟)1.游戏1:影子跟随教师在墙上用灯光投射出不同形状的影子,让幼儿模仿影子的形状和动作。
例如,影子变成圆形,幼儿模仿成圆形的动作。
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感受影子的变化和特点。
2.游戏2:找影子教师随机出示一些物品,让幼儿观察物品的影子,并找出与物品相匹配的影子。
例如,出示一个球,让幼儿找出球的影子。
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加深对影子的认知。
3.游戏3:影子剪纸教师引导幼儿用黑色色纸和剪刀剪出自己的影子形状,然后将自己的影子张贴在纸板上,创作“我的影子”作品。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和重要性。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影子的变化,培养他们对影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3.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情况,并与家长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幼儿初步认识了“影子”这一概念,增强了对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索影子的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或大白纸、画笔。
学具:每人一份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白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过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b. 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形成的影子,描述影子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给出不同物体,让幼儿预测它们的影子形状。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b. 讨论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影子的特点:形状与物体相同,方向相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的不透明物体,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利用影子进行创意绘画或表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中,如何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随堂练习的设计,如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探索神奇影子的教案——幼儿园中班
探索神奇影子的教案——幼儿园中班近年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教师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投入,一直以来是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难题。
在探索神奇影子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感知,从中发现探索到影子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幼儿园中班探索神奇影子的教案,希望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教学目标通过探索神奇影子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让孩子们认识到影子是由光线形成的,并能够理解光线的传播方向。
2.能够从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得到有关物体的信息,如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3.能够正确地观察和描绘影子的运动轨迹,并从中理解影子的规律。
4.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导孩子认识影子在开始实践活动之前,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影子的概念。
通过讲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太阳照射在树上形成的影子等,让孩子们明白影子是由光线形成的。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影子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2.体验影子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影子的神奇之前,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影子的形状、大小等方式,给孩子们一些暗示。
让孩子们各自拿起自己的物品,站在灯光面前,观察自己的影子,并用手指轻轻触摸,引导孩子们发现影子的特点,如轮廓线、黑色等。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孩子,让孩子们对影子进行描述。
3.观察影子运动规律当孩子们感受到影子的神奇之后,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并将它们放在灯光面前,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将物品移动,观察影子的运动轨迹,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发现影子的规律,如光线的传播方向、影子与物品的距离等。
4.自主创造影子在掌握了影子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主创造各种有趣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其中,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制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中班幼儿为对象,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索和认识影子,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一盏强光灯;2. 平滑的墙壁或幕布;3. 一些日常物品(例如玩具、椅子等);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事先制作一张卡片形状的影子展示板,并将其放在一侧。
教师拿起展示板,向幼儿展示影子,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是“影子”,接着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引导幼儿畅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1:影子的原理(15分钟)教师将强光灯对准墙壁或幕布,并请幼儿们坐在其前方。
教师解释光线的传播,并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光线与物体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当光线射到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观察灯光与物体的接触点位置及形成的影子。
通过实验,幼儿将理解光线经过物体时会产生影子的原理。
3. 活动1:找影子(10分钟)教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的日常物品,比如玩具、椅子等。
教师引导幼儿们利用强光灯观察这些物品产生的影子,并让他们试着探索不同角度和距离下影子的变化。
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们描述影子的形状、颜色以及大小。
4. 实验2:影子的变化(15分钟)教师将活动的重点转移到观察影子的变化上。
让幼儿们改变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幼儿将认识到影子的大小和形状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5. 活动2:玩影子(15分钟)引导幼儿们上台表演“玩影子”小节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影子表演道具,如动物形象卡片、手影等,并指导幼儿表演不同的影子形状和动作。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中的“奇妙的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影子与光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能够认识到影子的形成原理。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影子与光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白布、投影仪。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墙上出现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探索影子的变化(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不透明物体的形状,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等变化。
3. 影子与光的关系(5分钟)教师讲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让幼儿认识到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投影仪,展示不同物体的影子,引导幼儿分析影子的特点,如形状、大小、方向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影子创作,用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影子画。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形状、大小、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请幼儿在家庭、公园等场所,观察、记录影子现象,用画笔描绘下来。
2. 答案:影子作品,描述影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影子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但在理解影子形成原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影子,并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影子,并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影子实验,并能够发现和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1. 影子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2. 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影子,并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影子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2. 不同形状的物体模型。
3. 投射光源,如手电筒或灯泡。
4. 底座和白纸。
5. 记录影子变化的工具,如相机或绘图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影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讲解影子的概念和形成原理: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遮挡光线形成影子。
2. 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当遇到被物体遮挡的地方,光线无法通过,就形成了影子。
三、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15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模型,如球体、长方体等,并放在投射光源下面。
2. 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影子,包括影子的形状、大小等。
四、影子的变化规律(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光源的位置改变时,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出来。
3. 教师总结并归纳学生的观察结果,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当光源位置改变时,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影子实验(15分钟)1.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底座和白纸,并让学生选一个物体放在底座上。
2. 小组成员轮流拿着投射光源照射物体,并观察物体的影子变化。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光源位置下的影子变化情况,可以使用相机拍照或绘制影子图案。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影子的概念、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影子”。
通过本章的学习,幼儿将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影子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光与影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观察和发现影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卡片等。
2. 学具:幼儿用画笔、剪刀、白纸、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光下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的产生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电筒照射下的影子,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手电筒和卡片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神奇影子探索(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笔、剪刀等工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影子表演(5分钟)幼儿分组,用卡片和手电筒进行影子表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作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画笔、剪刀等工具,创作一幅关于影子的画。
2. 答案:影子画的答案没有固定要求,关键是幼儿能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特色的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影子画的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光与影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中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确保实验和创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影子、探索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基本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影子游戏。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进行创意影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不同形状的玩具。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玩具,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你们看到的影子是什么形状的?影子是怎么出现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解释光与影的关系。
结合实物演示,让幼儿观察光照射在不同形状物体上形成的影子。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影子游戏,让幼儿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玩具在光线下形成影子,观察、描述影子特点。
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影子画在画纸上。
4. 创意影子画(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的关系影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意影子画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物品,在光线下探索影子的形成,进行创意影子画。
2. 答案:根据幼儿实际操作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进行户外影子游戏,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影子现象。
3. 例题讲解:如何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是光和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观察影子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彩笔等。
2.环境准备:确保教室光线充足,便于幼儿观察影子。
四、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关注影子(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手电筒照射幼儿,让幼儿感受光线的照射。
(3)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引导幼儿关注影子。
2.探索影子的产生原理(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在白纸上,引导幼儿观察白纸上的影子。
(2)教师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产生影子?”3.观察影子的特点(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在光线下的影子。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影子的什么特点?”4.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在白纸上,移动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发现影子在移动过程中有什么变化?”5.合作游戏:影子表演(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和一张白纸。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用影子表演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不限。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用影子表演出有趣的故事。
(2)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收获了什么?有没有什么疑问?”(3)教师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幼儿对影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影子的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影子的变化。
2.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探索影子的奥秘,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
2. 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变化规律。
重点: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动手操作探索影子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玩具等)、白布或大白纸、画笔。
学具:每组一张大白纸、画笔、手电筒、不透明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影子,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影子形成原理讲解(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4. 探索影子变化规律(10分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移动手电筒和改变不透明物体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规律。
5. 创意影子游戏(10分钟)每组幼儿用画笔在大白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影子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邀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并分享探索影子变化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影子影子与物体:影子形状、大小与物体形状、大小相关影子变化规律:光源位置、物体位置影响影子形状和大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意影子画请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创意影子画,要求用不同的物体和光源创作出有趣的影子。
2. 答案:(示例)一个太阳光源,照射到书本、玩具等不透明物体上,形成不同形状的影子,幼儿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影子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学目标1.知道影子的来源及形成原因2.能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外观和变化3.发扬观察能力,提高想象力,感受科学的乐趣教学内容1.影子的来源及形成原因2.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外观和变化教学重点1.影子的形成原因的介绍2.孩子自己走进实验,发现影子的特点和变化教学难点孩子们如何想象影子的形成过程,如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采用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带领幼儿走进“伦敦中心”进行观察、研究和探究。
2.观察法:透过光源、物体、屏幕等,让幼儿对影子做出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3.实验法:让幼儿亲身参与实验,发现影子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和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节:影子的来源及形成原因(20分钟)1.教师将幼儿引入“伦敦中心”,告诉他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2.通过图示展示阳光、火光、电光和灯光,让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即只有出现光源、障碍物和屏幕等三个条件才能形成影子。
3.通过个别或小组探究式实验,让幼儿自己制造影子。
第二节: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外观和变化(30分钟)1.让幼儿自由探究和观察影子,发现影子的变化和特点。
2.要求幼儿描述影子的外貌、颜色、形状等特点,并让幼儿毫不吝啬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创设适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掌握些新的知识。
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10分钟)在两节课程之间设置游戏时间,引导幼儿以想象和自由发挥探究影子。
第四节:归纳结论(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示,总结影子形成的条件,并进一步推导出影子的特性和变化。
2.教师再次结合具体幼儿的探究情境,让幼儿得出结论:影子的特点和变化是由光线的方向和障碍物的大小、形状等因素决定。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课前先引领,让孩子们明确学习目标。
2.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注意把影子的形成步骤发展到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层面,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具体的实验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对磁铁吸铁现象感兴趣,初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制品。
2、尝试用记录表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魔术用的帽子(里面贴有磁铁)。
2、记录纸、操作盒(包括回形针、泡沫、铁夹子、铁制钉子剪刀、纸杯、橡皮擦、
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变魔术
1、变魔术
教师在一顶帽子下放一个铁制夹子,扣住帽子转两圈,“变变变”打开帽子,夹子不
见了。
2、请幼儿猜猜夹子哪里去了?
3、教师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铁吸住了。
二、认识各种各样磁铁
1、取出帽子内的磁铁让幼儿认识。
2、请幼儿说说:你见过磁铁吗?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磁铁?
3、教师出示U形、长条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磁铁是什么形状?它们像什么?
三、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1、介绍操作材料:磁铁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这里有这么多东西,你认识它们吗?
2、介绍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你能帮磁铁把它们找出来吗?
能被磁铁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儿预测: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画有“?”的第二列。
4、幼儿操作:用磁铁去吸这些东西,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画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结
1、集体交流。
什么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铁吸住?
2、教师总结。
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做的物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认识影子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
2.观察实验,体验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4.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科学世界。
二、教学准备1.印有形状的卡纸板。
2.手电筒。
3.改变形状的卡纸板。
4.透明纸、普通白纸和黑色背景纸。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影子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1.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影子的形成原理,即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被障碍物挡住,形成没有光线的区域,即所谓的“影子”。
2.让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图像,并从形状、颜色、大小等角度认识影子的基本特征。
3.教师借助图示或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幼儿探究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形成影子,比如球体、人物、机器等。
2. 观察实验,体验影子的形成和变化1.通过拿出手电筒照在不透明物体上,让幼儿亲身感受光线被障碍物挡住形成影子的现象。
2.通过使用不同形状的卡纸板,让幼儿实验探究影子的形状变化特点。
3.通过改变光源的角度、距离,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位置、大小、形状变化,并交流探究影子的变化原因。
4.通过使用透明纸、普通白纸和黑色背景纸等不同背景材料,让幼儿观察影子在不同背景下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影子特点的认识。
3. 包容性游戏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交意识,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包容性游戏,比如把一个幼儿的形状映射在卡纸板上,让其他幼儿分别使用透明纸、普通白纸和黑色背景纸等不同背景材料观察、分析并描述影子的变化、特点。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口述、绘制等形式,检查幼儿是否掌握了影子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是否能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和推理影子的变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和记录他们的问题和想法,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和优化方向。
五、教学拓展为了深化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和认知,教师可以结合其他科目的内容,比如语言、艺术、社交等领域,继续专题教学,比如让幼儿绘制影子的图像,编写影子的故事,以及组织戏剧表演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影子形成的原理。
2.学生能够实验探究影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3.学生能够观察影子并描述它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教学准备1.白纸和笔。
2.一根笔壳或者其他小物体作为实验用具。
3.投影仪或其他可调节光照的设备。
4.儿童图书或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在室外时的影子经历,并向他们展示一张影子照片,鼓励学生描述影子的特征。
例如,位置在哪里?形状是什么样的?大小呢?2.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第二步:讲解1.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简单地解释光线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当太阳照耀在一个物体上时,这个物体能够形成什么样的影子?这个影子的变化是什么?第三步:实验1.要求学生拿出一张纸和一根笔壳,将笔壳放在纸上,并让学生观察牠的影子。
2.观察笔壳的影子,思考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让学生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3.将光源向着笔壳的不同方向调整,观察笔壳影子的变化,并要求学生描述变化情况。
4.让学生自己尝试将笔壳移动到不同的地方,观察影子的变化,并回答影子为什么会随着笔壳的位置而变化?第四步:总结1.提出问题:你能从今天的实验中得到什么启示?2.回顾实验中的结果,总结影子的特征,并提醒学生注意其他物体的影子变化。
例如,树叶的影子,桌子的影子等。
3.介绍儿童图书或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影子和光线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总结本次课程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变化等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科学原理。
同时,也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验中体验科学的神奇。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学生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设计与幼儿园中班第一学
期班务计划合集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影子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对磁铁吸铁现象感兴趣,初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制品。
2、尝试用记录表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魔术用的帽子(里面贴有磁铁)。
2、记录纸、操作盒(包括回形针、泡沫、铁夹子、铁制钉子剪刀、纸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变魔术
1、变魔术
教师在一顶帽子下放一个铁制夹子,扣住帽子转两圈,“变变变”打开帽子,夹子不见了。
2、请幼儿猜猜夹子哪里去了?
3、教师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铁吸住了。
二、认识各种各样磁铁
1、取出帽子内的磁铁让幼儿认识。
2、请幼儿说说:你见过磁铁吗?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磁铁?
3、教师出示U形、长条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磁铁是什么形状?它们像什么?
三、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1、介绍操作材料:磁铁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这里有这么多东西,你认识它们吗?
2、介绍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你能帮磁铁把它们找出来吗?
能被磁铁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儿预测: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画有“?”的第二列。
4、幼儿操作:用磁铁去吸这些东西,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画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结
1、集体交流。
什么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铁吸住?
2、教师总结。
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做的物体。
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幼儿50名,女孩多,男孩少,年龄跨度较大,所以孩子
接受能力,自理能力的差别就很大,再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长辈的
宠爱,多数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常有挣抢玩具的现象。
孩子多,家长也多,各自的要求想法也有很多分支。
通过一学年的培养,幼儿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作息,多
数幼儿能自己安静地入睡、并学会了整理幼儿园和自己的玩具。
午
餐、点心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幼儿能遵守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礼貌用语,尊敬长辈。
我班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基础较差.大多幼儿能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见解,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和念儿歌。
但也有部分幼儿胆子较小,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表达时声音不够响亮。
不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喜欢随便插嘴。
我班特别喜欢音乐舞蹈,男孩子也很喜欢唱歌,跳舞,但有时唱歌的声音不自然。
二、教学工作目标
1、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教学,取长补短,提高各自教学水平,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和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有目标地制作各科的教学具,及充分地利用本园的有利条件,通过剪,撕,折,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手腕灵活性,。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幼儿体质。
4、每周一张贴好一周教学计划,预先备好课,课前做好教学工具准备。
5、五大领域。
(一)健康领域
1、强化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分类收拾玩具、整理床铺。
3、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知道远离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积累“注意安全”的生活经验。
4、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游戏、玩皮球、平衡木,培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5、练习投掷、滚球、平衡等动作。
(二)语言领域
1、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不抢着讲,不乱插嘴。
2、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的在集体中说话。
3、逐步学会理解图片表示的事件顺序。
4、学习《现代英语》地一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科学领域
1、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
2、获取探索事物规律的经验。
3、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发展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4、正确认读数字1~10,比较5以内数的数量关系。
(四)社会领域
1、学习适应新环境,体会到自己的成长。
2、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东西。
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能遵守成人提出的规则,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控制。
4、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社会机构,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的情感。
(五)艺术领域
1、学习和着音乐节拍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歌表演。
2 、开设形体训练和武术小组合表演
3、学习折纸、线条画、简笔画等技法,体验多种美术活动带来的愉悦。
4.认识的美术材料,并学习正确地使用它们,在活动中能体验成功感知快乐感,乐于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5、鼓励幼儿去感知线条的变化,并根据其变化进行大胆的联想。
五、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幼儿冷热工作,能够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午睡注意幼儿的睡意,发现异常立即做好应变办法。
2、每天早上做好晨检,做好病号登记,特别要吃药的幼儿名单,。
3、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组织幼儿锻炼,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注意幼儿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康。
4、每周检查幼儿的手指 ,要求幼儿不准留长指甲,隔天就要洗头,每天要更衣。
5、教育幼儿要多喝水,多吃蔬菜,不要挑吃,均匀饮食,有助身体发育。
三、家长工作
1.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和班级的最新教育动态。
2.积极开展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从侧面了解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相比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更好地了解园所教育。
3.主动承担指导帮助家长的责任,在了解家庭教育状况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介绍或传授具体保教方法,通过家长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定期召开家长会
5、创办家长委员会
通过家长们自己选举、推荐,推选出四位有经验的家长作为家长会的成员,在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
充分利用家委会力量,通过家委会成员向其他家长宣传一些园内重要事务、信息及教育动向。
使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透明度,家长更加认识、支持我们的工作。
6、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或保持电话联系,如有生病未返园的幼儿,坚持电话追踪问候。
四、本学期工作重点:
九月份:创设舒适、温馨的班级环境,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加强常规
训练。
十月份:根据季节特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为节日做准备,开展“元旦”活动。
只要认真切实做好了以上工作,并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不足之处,我相信:希望的种子,一定呢能硕果累累,家长就一定能放心,孩子就一定能开心,园方就一定会舒心,而自己工作起来就一定更顺心。